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便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探究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进一步实施,使得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构建思路如下:
1.1强化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对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培养。一方面,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改善。在基础课程实验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验证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的掌握;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第三层次为研究创新型实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善传统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增加实验项目教学环节。另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避免单独使用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的融合教学,使基础实验教学更具有效性、科学性。
1.2对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进行强化
强化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基本检验技能训练,要强化训练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技术内容,增加血液标本采集训练、微量吸管训练以及各类液体试剂的配制训练等,使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强化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以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检验技术的训练,为学生临床检验技能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1.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进行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之前,需要构建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即为“学院(学校)部系(附属医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对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为:其一,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主要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知识的运用能力。其二,能力测试,重点评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考核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考核制度,按考核制度设置严格执行。
1.4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构建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构建督学督导制度、质量标准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以此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方面,涵盖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等[6]。定期进行实践教学检查,以此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全程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探究
2.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青年教师的临床技能、业务能力要加强培养提高。在对教师实施规范化训练过程中,更加规范实验带教教师的标准化操作水平。增强教师教学责任心,形成了优良的教学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2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基本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操作水平能很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得以充分锻炼,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2.3平台构建方面
充分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改革教学体系,有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实验室实践技能操作,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在参与开放式实验室(在保护生物安全基础上)操作学习过程中,让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自主设置的科研课题,可使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为培养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 医学检验仪器;临床检验仪器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6-0074-02
1 引言
虽然医学是一种古老的学术,但实际上即便是时至今日,同数理化等精确科学相比,临床医学还常被认为是一种实用技艺而非严密科学。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不断向医学检验仪器深入渗透,医学检验仪器的性能得到巨大提高,医学检验仪器成为现代医学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对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健康评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医学检验仪器性能不断提高,各类高灵敏度、多功能、智能化的检验仪器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的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检验仪器知识、技术、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相关专业各层次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医学检验仪器,成为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重要任务。
2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特点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目的 现代医学检验仪器功能越来越为复杂,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灵敏度越来越强,并有大量新仪器新设备不断涌现并投入实践应用。与此同时,现代医学对医学检验仪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对相关专业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医学检验仪器的能力,以使其能更好地运用医学检验仪器,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撑。需要让各相关专业学生及工作人员掌握医学检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工作原理、故障排除、计算技术,并提高其医学检验仪器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临床医学检验仪器实践能力。
医学检验仪器特点分析 目前多数医学检验仪器都应用于组织、细胞的存在、组成、结构、特性方面的检验,需要高精度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任何一点儿误差都可能造成诊断偏差,带来错误的诊断和评价。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医学检验仪器应用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现代医学检验仪器通常集光、电、机于一体,其种类繁多、功能复杂,自动化、智能化不断增强,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包括如分离分析检验、光谱分析检验、目视检验、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检验以及临床常规检验和非常规检验仪器。医学检验仪器通常涉及光学、电子、计算机、材料、传感器、生物化学、放射等多种技术领域,除了需要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外,还需要不断掌握新材料、新器件、新的检验分析方法。
3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策略
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基础理论知识是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医学检验仪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检验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评估、使用方法、保养维护、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这些理论知识是正确使用医学检验仪器的重要基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极为重要。包括:光谱分析仪的结构,分光光度计质量评价方法;荧光分析仪的基本结构,荧光分析的原理,荧光发生的机理;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参数、基本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各种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离心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离心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尿液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尿液分析仪的分类、功能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评价方法、参数设定、仪器分类、性能指标;电化学分析原理,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常见分类及功能应用;血液分析仪中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血液流变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功能实现、性能指标、参数设置;微生物快速检测仪的自动鉴定,药敏系统工作原理、性能评价、功能实现;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不断应用于医学检验中,如果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势必会造成基础知识的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教材,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如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促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同时,只是枯燥的仪器知识教学会极为枯燥,在教学中还应当尽量应用实物和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能直观、清晰地了解仪器设备的构造、性能、原理等知识。
重视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实践内容,可以分为课程实验、课间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在教学中应当综合运用这五个途径,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训练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掌握各类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评价手段、计算策略、日常维护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明晰各类医学检验仪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实践需要。
应当适当增加实验课,根据不同仪器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学院仪器设备现状,精心设计实验操作课程,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实验操作可按仪器设备、仪器特点、设备现状,采用分组、个人、见习等多种方法进行。例如:分析天平、显微镜、酸度计、血细胞计数器、电泳仪等可以采用个人实践操作的方式;设备维护保养、常见故障排除、大型仪器可采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方式;一些贵重的、稀有的、自动化程度高不适合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的检验仪器,如自动生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血气酸碱分析仪等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再组织学生以见习的方式进行。
促进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局限于已有的仪器设备,即便教会了学生再多仪器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让学生掌握了再多的仪器操作、维护方法,如果学生不会变通,只会照本宣科地应用,依然很难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极为重要。在医学检验仪器课程中,应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今后面对新仪器、新功能、新方法时能很快地学会并应用于实践中。要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将自己放到引导地位,更多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指导,而不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仪器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适当提供一些非课程内容的仪器让学生探索操作方法、维护方法;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其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和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忠,蒋长顺.医学检验专业进行检验仪器技能培养的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96-97.
[2]陈文成,农乐根,韦叶生,等.《临床检验仪器学》教学平台建设初探[J].南方医学教育,2013(2):20-22.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课优化;实验室条件优化;教改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属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该学科要求临床医学检验系的学生不仅要扎实地掌握渗透到临床医学各个学科的免疫学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提高应用免疫检验基本技术在临床实践、疾病诊断、治疗指导方面的能力,突出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理论知识和突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临床医学检验人才[1]。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免疫学与检验传递理论知识做得比较全面,但实验课没有受到重视,教学内容、形式还需要改良优化。同时由于地域经济条件限制,实验室设备存在老旧、不齐全、数量不足等问题,故未能开展全面的实验课教学,部分实验是靠单一的、抽象的讲述型教学,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增加学生学习理解难度,面对日新月异的免疫检测技术只能死记硬背,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重视优化改革免疫学与检验实验课的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速免疫学与检验实验内容知识体系,增强完善免疫实验室资金投入升级设备配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需求,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1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课的优化
1.1优化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课内容
根据基础教学大纲,合理设置实验内容,使知识点向临床多学科交叉融合,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操作的权重[1],改变以往实验项目单一教师讲授,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2]。课题组针对性讨论并改良教学大纲,理论与实验课比值应达到1:1,其中理论课50个学时,实验课50个学时。医学免疫学与检验的实验内容应根据临床实际病例设计全面的系统的多模块检验实验技术,整合囊括免疫组化、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凝集反应、标志物免疫测定等经典的、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几大基础实验。同时摒弃缩减那些纯理论、验证型实验,或在科研、临床应用中淘汰的实验,如沉淀反应等[3]。通过拓展对病例的分析和实际运用,以培养学生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帮助学生熟悉临床需求和实验技能操作的流程,从而巩固与提升理论学习的记忆理解,充分彰显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系培养中的独特性。
1.2优化实验课堂的评判
在以往的临床免疫学与检验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后,学生机械式地照搬实验参数、数据完成操作步骤得出结果,结果与预定结果不吻合就为了成绩修改实验结果。这种传统的验证型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思维。教学应该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过程,在授课中让学生回归实验主体的地位,自由选择仪器设备,学生在自主能动的过程中犯错,教师方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给予及时指正,学生在犯错后深刻反思,获得独立操作的能力、分析结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临床工作遇到的问题展示出较高的应变能力。修订实验考核成绩评判方法,建立规范操作成绩、分析问题的成绩、解决问题的成绩、书写实验报告的成绩、设计实验方法的合理性、知识灵活运用程度等多元化综合实验考核评判,教师综合权衡给分,全方位提升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从本质上避免学生偷懒抄袭的现象。
1.3加强与医院各科室及各临床实验室的交流学习
学校附属医院的大实验室,如儿科实验室、血液科实验室、心血管研究所等,因为临床检测的需求,免疫检测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拥有当今市面上较为先进的免疫检测设备,如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二代测序仪、电子显微镜等,这些先进的设备已经成熟应用到各种临床科研工作中。在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课的教学工作中,教研室购买全部如此昂贵的仪器并不现实,所以增强教研室与临床实验室的沟通,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组织学生到各大实验基地见习各种先进的免疫检测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开阔眼界。这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避免了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4]。
2实验室的教学条件的优化
2.1优化更新仪器设备
对比免疫检测在现实生活中的飞速发展及高校扩招人数几何数增长,高校受地方财政影响,免疫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和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稍显落后,不能满足当下实验人数和教学的需求。普遍性存在仪器设备数量不足问题,人手一份,两人用一套,甚至一组人用一套,存在损坏严重的仪器仍给学生使用,甚至临床早已淘汰的老旧仪器仍在广泛使用,如胶头吸管、称量天平等,造成实验效率低下。良好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保障[5],高校应该重视实验室建设,申请政府加大免疫实验室资金投入,统一引进充足的、同一批次的、质量好的先进仪器设备及耗材,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仪器、实验耗材,如移液枪、枪头、电子天平、自动酶标仪、洗板机、显微镜、分光光度计、水平电泳仪等,避免长时间排队等待浪费时间。
2.2优化实验室教学配置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免疫技术、免疫检测设备层出不穷,教研室大型设备实时更新换代不切合实际,所以适当提高实验室硬软件设施、电子多媒体资金投入,应用现代多媒体互联网手段将新的高精尖的免疫技术、免疫设备通过5G视频播放、AR虚拟场景的模式,直观便捷地传递给学生。电子多媒体的展示远比文字、图片的展示更为形象生动具体有趣,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该实验操作具体过程细节、注意事项,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趣味的、直观的、活泼生动的数字化动态模拟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自主重复观看、模拟操作,大大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教学效率[6]。随着实验室新的仪器设备功能更加复杂和精密,加上实验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腐蚀、易燃的试剂,如果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维护和保养工作,很容易损坏仪器设备准确度和精度。随着学生人数增多,如果没有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核查管理,容易引发学生安全事故。所以应当为实验室配置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并熟识电子多媒体相关知识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他们在协助教师准备实验耗材、设备、试剂的同时也能正确使用、维护电子多媒体设备,并定期统筹专业技术人员校正仪器设备,维护仪器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每个仪器的固有误差,让学生操作更加精准,教师更容易准确评判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
2.3生物安全的优化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对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常常忽略生物安全性,所以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教学工作前应进行实验室管理规范并强调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强调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褂、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后洗手、实验用品和生活用品摆放的位置、出现意外情况等应及时汇报[7]。同时应给实验室配置生物安全柜上超净台、通风橱等设备。电泳实验中SDS凝胶、荧光标记实验中的荧光标记物等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危害性,涉及此类有危害身体健康的试验品的实验操作时,要求学生在生物安全柜上进行操作,减少气溶胶吸入和皮肤间接接触,这是保护学生的一道重要屏障。构建实验室安全体系,保障实验室安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8]。同时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工作卫生习惯,在以后临床检验科或者科研的工作中难免碰到患者的标本含有乙肝病毒、艾滋病毒、梅毒等,甚至有毒的试剂时,方能避免不必要的职业暴露及感染。
3结论
关键词:形态学;图片库;虚拟实验室
临床医学检验学是通过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为疾病预防、诊疗和预后提供实验依据的一门学科,其本质是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结合的交叉性学科。随着新时代医学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人才的核心[1]。临床医学检验学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密不可分,从实验教学着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胜任检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教师讲解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况,为弥补教学过程中这一缺陷,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专业教学的特点,皖南医学院检验学院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形态学图片资源,供学生模拟实验操作,并对形态学结果进行辨认,教师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1形态学图片库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皖南医学院自2012年招收首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以来,完成了多轮临床医学检验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但由于专职教师缺乏,教学任务一直由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承担。繁忙的日常工作迫使临床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本专业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教学建设的主要矛盾。薄弱的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书本知识与临床工作脱节严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缺乏知识更新,教材虽然在不断更新,但教材中形态学图片却仍是插图、模式图等,且有些新的知识点无图片加以说明;三是缺乏创新,现在的实验教学仍然沿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师生之间互动极少,有时学生较难辨认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形态结构,但又无法与教师及时沟通,导致实验教学质量不高;四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实验考核机制,长期对实验教学的忽略造成实验课考试形同虚设,学生不能充分重视实验操作、形态学读片。为此,基于医学检验虚拟实验室开发的形态学图片库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图片库的建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由教研室、学院审定的图片能覆盖教学大纲的知识点,图片结合临床案例的呈现方式构建了以临床工作需求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其次,图片库的建设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通过建设图片库,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形态学知识水平。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虚拟实验室技术,可获得大量形态学学习资源,拓展了知识面,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3]。最后,图片库的建设可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评价依据之一,学生对形态学的知识掌握情况可通过参加全国临床检验技能大赛得以体现[4],检验人员对形态学的系统学习可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2形态学图片库建设的内容和应用
2.1制订图片库大纲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为蓝本,建立符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自身特点的图片库。在制订图片库大纲时,依据培养目的和教学大纲充分网罗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形态学图片,并加以讨论、修改、完善、校正、审定,按照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对图片进行分类并及时更新,确保图片库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时效性。2.2确定图片库结构按照大纲将图片库分为三级结构:一级是与形态学密切相关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分别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遗传学检验;二级是每门课程不同章节的分门别类;三级是各类疾病相关的特征性形态学表现。
2.3图片库素材来源与整理
图片库素材来源与整理是图片库建设的主要内容,除教材中的经典图片外,还通过以下渠道收集了大量有临床价值的形态学图片,(1)临床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留取的标本图片,临床标本直接取自患者,具有时效性,且直接拍摄的图片更加清晰、直观。由于临床标本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变化,因此要求临床教师事先需准备好拍摄工具,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保存图像,如血涂片、骨髓涂片、尿沉渣镜检涂片、脱落细胞学涂片等适宜用静态图片来保存,而寄生虫、虫卵等可用录像的形式保存,以便观察其运动和变化情况。(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家和地区的临床检验中心相继开展了血细胞、体液细胞、骨髓细胞、尿沉渣管型、寄生虫成虫及虫卵等形态学室间质评活动[5],通过对各类细胞及有形成分的辨认,临床检验工作人员提高了对形态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因此可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入库。(3)网络资源,目前国内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均建立了与形态学相关的网站,如检验医学信息网、国际检验医学网、丁香园论坛等均有较多高质量的图片供学习使用。对从网络上收集到的图片进行命名、编号、标注等整理,按照图片库结构建立包含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临床遗传学检验、临床脱落细胞学检验、临床体液检验的综合医学检验形态学图片库。
2.4图片库的动态维护和管理
随着教材的更新、研究的进展,图片库的结构和内容也会不断补充和完善,每门课程负责人都应及时添加新的图片并替换旧的图片,保证图片库的质量,提高库内资源的时效性。图片库建立后是需要基于虚拟实验室发挥教学作用的,因此建立健全虚拟实验室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有效使用[6]。
2.5图片库的应用
基于虚拟实验室开发的图片库建立后,库内资源广泛应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具体应用方法如下,(1)多媒体情景教学:教师根据库内各亚专业图片资源,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7],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总结疾病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并强调重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诊断思维和对检验结果解释的能力。(2)网络数码显微互动:教师制作的图片通过数码互动技术引入虚拟实验平台,开放式的实验教学配合理论教学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3)课后网络共享:虚拟实验平台在线读片系统制作成APP后可以应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供学生随时随地下载、浏览图片,并支持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4)实践培训与考核:图片库内的资源可随机组合形成形态学考试题目,优化了实验课期末考试模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形态学诊断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此外,该图片库还可与医院临床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内容,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职工的形态学知识水平,教学相长,并且还可利用该资源在医院内部进行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
3形态学图片库建设的收获和体会
3.1师生反馈
通过对教研室教师和2016、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谈话等方式了解其对形态学图片库的使用感受。教研室教师反馈结果显示,基于图片库的实验教学形式新颖、操作简便,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讨论问题的主动性提高,且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大幅上升,实验课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升。对基于图片库的实验教学持非常肯定和肯定态度的学生占95%,通过该教学模式全部掌握和大部分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占85%,平时通过手机APP等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占100%,网络共享教学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形态学知识水平的助推力量。此外,实习医院教师也认为接受该教学模式的学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能较好地胜任相关岗位工作。
3.2有形成果
在建设形态学图片库之初,利用部分库内资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教师对在本院实习的2014级17名学生进行培训,并带领其参加全校医学检验技术技能比赛,获得了团体第1名的好成绩。随着图片库建设的不断完善,医院临床教师又培训了2015级3名学生和2016级3名学生代表皖南医学院分别参加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检验技能大赛和第一届华东六省一市高等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优秀成绩。形态学图片库已然成为大学生技能比赛培训的重要工具。
3.3技能考核
利用图片库资源组合形成考试题目,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检验科于2019年5月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在医院教育处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形态学读片考核,考核结果显示,检验科工作人员形态学知识掌握较好,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均通过了考核。
4小结
通过近几年图片库的建设,对医学检验技术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赋予了“教与学”新的概念,在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其专业技术能力[8]。但在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基础教师的缺乏、实验课时设置及内容整合不合理、实验教学投入不足等。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本课题组将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方式的不足,完善图片库资源,优化实验教学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病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晓延,高艳萍,程凯,等.建立医学检验专业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体系的思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4):1788-1790.
[2]朱满,李洪春,涂建成.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检验仪器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1(1):9-10.
[3]曹颖平,王梅华,郑培烝,等.互联网在检验和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52-55.
[4]苏小丽,刘晓焱.以竞赛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教学改革初探[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8,31(2):148-149.
[5]于培霞,岳竞,张斌,等.2007-2016年全国形态学室间质评资料回顾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0):1835-1837.
[6]陈润,孙界平,琚生根,等.构建计算机虚拟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107-110.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资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2..02
临床医学的检验资格是国家统一执行规定的,通过确定考试大纲、考试时间、考试统一命题标准,以统一的合理制度方式进行确立,促进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稳定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目前,临床医学检验资格证书中,要求从事本专业的技术人员,需要有相关资格证书,从事本岗位,只有考试合格后,临床检验师检验的内容才具有价值依据。
1医学检验师素质水平有待快速提升
医学检验师是医学中重要的岗位,承担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标准,按照实际需求逐步提高检验水平,对医学检验的相关技术水平进行提高,不断完善检验标准,明确教学效果,努力方向,提高医学检验的改革合理性。作为医学检验教学的老师,需要以自身专业技术为标准,恪守职责,钻研实际的知识内容,密切的观察医学新技术、新标准。强化医学检验资格证的知識含量,不断锻炼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研究效果[1]。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效考核的对策方案
2.1加强专业教师的考核
专业教师需要熟练实际的操作技能,对教学大纲进行细致的分析,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可以亲自做、反复练习,逐步提高熟练水平。严格控制医学生的实习检验水平,逐步提高医学检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培养的目标价值,对实践教学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医院的实习进行准确的筛选,确保教学与实践符合实际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安排。
2.2完善医学检验培养的目标价值
根据医学检验的实际教学需求,分析实际的教学培养目标和价值,明确临床医学检验考试与实际操作的实践性,对医学检验考核合格后的学生进行实践分析,明确不足和薄弱环节,逐步加强教学意识的培养,强化实训锻炼,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充分认识实际操作的重要意义[2]。
3医学检验课程的改革需求[3]
根据临床医学的实际检验技术需求,需要明确检验技术资格考试标准,确定实际教学修订的目标,确定教学大纲内容,准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检验、临床生物检验等基础课程,分析临床医学资格考试实际的大纲计划内容。组织各班组进行教学分析,明确实际医学监督指导的内容,组织各班组进行教学检验科的分析,通过定期、定点、定项的判断,确定教学指导监督的标准内容。资格考试建设中需要通过命题组进行题库的建设,明确实际修改和更新的题库内容。通过分析医学检验课程标准,按照临床医学资格标准的准确性,参照临床医学大纲、方法、内容进行深入的改革分析,判断实际的题库更新和修订内容,关注国家改革动态标准和发展趋势。毕业的学生需要根据医学的不同需求和条件进行分配,按照计划需求进行调整,建立正规的检验培训方案,提高实际检验的符合性。
3.1教学方式上的改革
医学检验教学改革需要以基础加综合实践创新为主,充分鼓励学生创新方法和内容,鼓励学生对实际的内容进行操作分析,积极引导有效的项目设计方式和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价值和技术标准。加强基础技能的实验分析,强化知识的综合利用,提高学生对于各类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3.2创新设计实验的过程
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结合各类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强化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达到对学生思维拓展的目标。通过知识查阅,不断完善各类专业的研究,开展尿糖检测、尿液蛋白检测等各类试验技术的分析水平,创建符合实际设计要求的锻炼合作标准,提高学生的创新培养能力。
3.3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实际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重点培养科学的技术考核标准。不断完善学生的考核内容分析能力,创新符合实际的学习模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充分开展有效的资料查阅和设计实验过程,通过创新设计,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动能培养水平。
4临床检验实验实际教学改革思路的分析[4]
4.1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分析水平
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化培养新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接受改革技能与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团队配合操作能力,对学生实际的岗位实践操作信息进行反馈,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技能,这是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的。
4.2提高医学检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根据医学检验教学的改革需求,进一步的完善教学学习内容,从整体出发,明确教学的方式、内容和方法,对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教师实际的工作进行探索分析,明确检验培养的目标,逐步推动教学深化,进而提升教学的快速改革,符合实际教学质量规范管理水平,确保医学检验学生既可以通过医学检验资格考试,也可以得到医学检验的实践锻炼,从而提高从业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资格考试是医学检验教学的目标,通过合理的医学医学检验教学改革,明确实际的教学思路和内容,分析医学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医学实验操作、医学课程大纲设置、医学教师教学思路创新内容等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明确需要改革和调整的内容,不断完善医学实际检查流程,确定符合实际的临床医学检验管理办法。
作者:李晓伟等
参考文献
[1] 梁书静,张斯琴,曲 琳,陈 红.完善就业工作 提升就业质量—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就业问题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04).
[2] 安仕刚,鲁 力.浅谈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8):3629.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及分组
选取本校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一、二班共60人为研究对象,每班30人。一班为实验班,在辅导员和班级干部的配合下分成6组,每组选取一名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二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1.2课程选择
选取检验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作为实验课程,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四门课程严格按照TBL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授课,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1.3教学设计
以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相同。
1.4TBL教学效果反馈
教师设计纸质问卷,内容包括:(1)TBL能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TBL能否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为科研工作打下合作基础。
1.5成绩考核
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随堂成绩,二是笔试成绩。随堂成绩包括三个部分:个人成绩、团队成绩和个人对团体贡献率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个人成绩即个人纸质测试成绩;团队成绩=(团体互评分数+教师评分)/2;组内成员给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成绩。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基础知识题40分;综合应用题60分。重点放在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成绩=50%随堂成绩+50%笔试成绩。1.6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2007及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教学效果反馈结果
通过本学期TBL教学法的应用,86%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力;82%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信息检索和信息运用能力;85%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86%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85%的学生认为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有必要使用TBL教学法。6%的学生认为TBL法增加了学习负担,占用了课余时间。12%的学生认为演讲学生的重点、难点不突出,学习时压力大。
2.2考试成绩结果
对四门课程的期末成绩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总成绩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总成绩(P<0.05)。
3讨论
3.1T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正确、高效的信息检索能力对于当下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学生在文献资料的查阅中,可以迅速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找准信息源,筛选信息,分析信息,为我所用,为以后科研和临床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一学期以来学生对教师所设计问题的查询,学生们学会了怎样准确地检索信息、正确地利用及筛查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储备、处理技能,以及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鉴别、使用的能力。
3.2培养检验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TBL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3]。检验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从事科学研究,团队的协作意识很重要。研究表明,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之间需要合理分工、相互信任、密切配合,各尽所长,紧密沟通,达成共识,最终找到能够顺利解决教师设计问题的最佳方案。课堂中学生对本组的设计方案和观点进行展示,以及对其他组学生和老师的质疑要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业务能力,在问题的讨论和答疑中,允许本组学生补充,这就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充分展示本组的知识成果[4]。
3.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主体地位的构建是大学生课堂中一直追求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5]。在TBL教学法中,学生课前预习和团队分工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等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预习、讨论和成果展示时,学生积极参与,准备材料,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不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学生的责任,积极构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专业的非专业的,意见统一的不统一的,所以学生要通过资料查询、专业书籍的查阅等各种途径积极探讨,存同求异;在团队讨论中会遇到各种争论,面对这些问题和争论,学生需要认真聆听,认真分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得以提高,真正做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在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打破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时学生被动、懒惰学习的局面[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非常珍惜展现自我的机会,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课件,极力地展现自己或小组的观点,学生在展现自己成果的时候,骄傲自豪感油然而生,短短的几分钟既给了学生一个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在小组讨论时,许多学生认真记录其他组的观点和方案,认真分析,反复斟酌,无形中极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TBL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要博览群书,掌握专业的非专业的知识,以应对课堂中纷繁复杂的变化,正确合理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树立专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亟待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人都想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但有时表达者语言不够精练,过度紧张,课件繁杂,时间冗长,占用课堂时间多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掌控课堂,既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合理的布局课堂;教师观念急需转变。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导、归纳、总结或者及时的纠正方向和解答疑难问题。在学生方面,小组的合理构建有难度,人员分配不够客观;有的学习小组成员信息检索流于形式,只是简单的复制,没有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知识;有的学习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简单的回答问题,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提高,一些学生的材料准备精彩,但是表达不利影响了讲授效果。
综上所述,TBL教学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点,确立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下一步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4-85.
[2]胡兆华,郑霞霞,方仙桃,等.TBL教学法的学生反馈意见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43-1145.
[3]魏红蕾.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128-129.
[4]ThompsonBM,SchneiderVF,HaidetP,etal.Teambasedlearn-ingat10medicalschools:2yearlater[J].MedEduc,2007,41(3):250-257.
[5]李荣梅,吴敏范,杨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103.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实验;生物防护
【中图分类号】R446-4
0.引言
在我国相继出现的实验室感染事件中,为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防护敲响了警钟,尤其是实验室感染上要足够的重视,在实验室教学工作中,安全是首要位置【1】。由于医学检验实验教学课程的特殊性,实验的工作对象是病人的标本,都存在着生物传染的风险,如何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让操作人员不被病毒感染,环境不被感染,是每个医学检验学生的必修课。因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对医学检验主业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问题
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学生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良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实验工作对象主要是病人的标本,包括人体的分泌物、体液、血液等。具有多种传播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风险。如果学生操作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将非常容易造成传染的可能。
2.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
2.1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根据实践调查,有66%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职业暴露后,3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防护用具,有64%的学生对自我防护措施仅仅只是了解,而不知真正应用,73%的学生把课本带入实验台,不能脱离书本M行操作,64%的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经常玩手机,有24%的学生偶尔在实验室内吃东西。部分学生对无菌观念认识不足,参加实验课不认真,对理论知识不知如何运用,实验操作后的菌液直接导入下水道等,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防护观念非常淡薄。【1】
2.2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不足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多项实验室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对于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规则,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中生物防范的重要性,对于实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没有给出相应的标准,对医疗过程中废弃物没有做好相应的处理,临床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简陋。
3.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与解决方法
3.1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的必要性,有资料显示【2】,有的医护人员中,大多数教师不了解防护知识的基本知识。这种现象导致我国学科建设理念有着很大的差距,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不够完善,导致很多检验人员没有专业的检验知识,对生物安全缺乏了解,对生物安全的危险性不够重视。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临床实习生对工作中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不够熟悉,以及清洁工人医学知识的不够,导致自我防护意识缺乏,但是他们又是接触感染无最多的人员。因此,必须将培训工作放在他们身上。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补充,使他们重视生物安全的危险性,加强培养专业的生物知识,从而防止病毒感染的危害。
3.2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实验室应制定相关的安全制度,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对实验室中意外产生的事件,有效对培养医院人员处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熟练运用生物安全装备,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等。加强对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的培养。应当按照严格考核标准对人员进行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才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3加强技能培养。
在形成了基本防护意识之上,再加大力度,对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技能进行培养,让检验人员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清洁工人、临床实习等采取现场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有着事半功倍的结果。
3.4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清洁与消毒。只有这方面做到位了,才能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正常运行,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在购买仪器设备时需对生物安全性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设备仪器的安全,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生物安全的环境。
3.5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还需进一步的加强,有效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对人员的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必须严格落实。对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与应急处理的事项进行严格的审查,为了使制度取得有效的成果,应适时的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优秀的人员进行鼓励,从而使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制度,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6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规则,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应根据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完善,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的环节实施协调。
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为血液、体液标本,也是试验中传染性最大的物质,需重视血液体液在检验中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乙肝与艾滋病等病毒的出现,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有着很大的威胁。因此,这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生物标准,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设备进行检验工作。避免产生间接性与直接性接触标本,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做好准备,在适时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防护意识,才能制度和防止传染源头。【3】
4.结语
医学检验试验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问题,是所有医学院所面临的严峻现象。应有效的实施相应的对策,加强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防护,保障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丽兰,全裔. 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防护的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6:2094-2095.
1.教师缺乏实践性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现场示范,又要讲解理论知识和管理课堂秩序,这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目前大部分院校中在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通常只顾一方面,或太过注重课堂秩序,导致实验教学无法开展,逐渐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不适应高等专科医学院校对于高等专科医学院校的教学,很多学生均属基础知识较差,还需要多做基础练习与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对实验枯燥讲解,内容无趣又有很多专业术语,学生听不懂、跟不上,最终提不起学习兴趣。即使有学习需求的学生或理论基础较好的学生,弄懂实验原理方面还需一定的时间,而教师多数采用的是自己边实践、边讲解,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实践需求。
3.实验教学设备简陋免疫学检验需要足够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学生要充分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所以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亲自操作,并且保证操作的时间。但是学校的实验教学设备数量不足、设备简陋、陈旧,在教学方面不得不压缩学生的操作时间。学生对临床中出现的最新设备仪器的了解不足,无法运用到实际学习与工作中。
二、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的改进对策
1.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而言,只有培养出“双师型”教师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应该从院校方及教师本身做出调整,院校方应该多多鼓励教师到医院做实地考察、参观、培训及实习,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了解临床中常用设备及新兴设备,掌握先进技术,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而教师自身方面也应该多注重学习,利用下医院的机会多补充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
2.改进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程的安排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将新知识做出示范操作后,将主动权、操作权及探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熟悉操作方法、掌握知识内容,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课堂前15分钟对新知识的实验进行教学及演示,中间20分钟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实验,最后十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并且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3.增强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学校方面应该尽可能的将资金运用到实验教学设施方面,并且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在选择设备上注重当下流行的品牌、型号等,运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例如幻灯片、网络视频等设备。其以上工作均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新兴设备的投入,也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组学时代;医学检验专业
一、组学时代的概念及其对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影响
(一)组学时代的概念
组学时代以对基因组的调控及提示其功能为主要目标,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基因组表达调控、多样性、蛋白质产物的具体功能、模拟各类生物的基因组等内容。组学时代的研究范围能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基因遗传的构架和功能的关系、人类的个体发育、生长、组织衰老及死亡等。
(二)组学时代对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影响
为了人类的健康,国际上建立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其中应用的基因组学已经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利用其检测某些疾病,从而提前预防。例如,通过对各种染色体的检测诊断遗传疾病;通过对HPV病毒的检测,预防宫颈癌;通过基因检测来指导骨髓的配型;通过乙肝病毒的检测,分析其耐药的突变位点,从而指导用药。可以看出组学时代促进了各类检测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方面,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医学检验领域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检验技能及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1]。
二、组学时代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实践
(一)提高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
医学检验专业的操作项目较多,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确定病人治疗方案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可通过具体的课堂试验,教授学生各种检验的操作方式,同时增加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检验操作的机会。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例如,如何观察细菌的形态,寄生虫卵、血细胞的计数等,这都需要学生反复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再如,应该反复培养学生对血片制作、配制培养基、使用微量吸管、染色体的操作等仪器设备的使用。当学生操作时,如果产生疑问,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
(二)针对临床案例展开检验教学
为提高学生的生化检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临床案例,在教学中合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并检验知识。例如,对于临床常见的“肝胆疾病”案例,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指导性的提问:常见的肝功能检测内容包括哪些?对于胆管堵塞应检查哪些项目?黄疸的鉴别有哪些生化指标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成检测小组,制定具体的检测方案,由教师对不同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和优化,确定最终的总方案,接着收集标本,对具体检测项目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使其明确不同的检测指标在临床中的具体意义。通过临床案例,教师展开检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检验教学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临床疾病的理解。
(三)采用任务教学,培养学生的检验能力
组学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各项检验的操作能力。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通过当前各大医院的检验科室的需求,向学生展开各种实训教学项目。在实训之前,教师先为学生布置任务,并提出完成此任务涉及的检验问题,例如,血常规的检测方式、采集方式、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并按照具体的流程进行实训,如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检测标本、分析结果、废物处理等,然后对化验单进行分析,记录实训的过程和结果[2]。在任务教学过程中,训练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若学生在实训过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不仅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医学检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