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教学课时安排
课题
课题内容
课时
1
地球
2
2
利用经纬网定位
2
3
地图
2
4
大洲和大洋
1
5
世界五种主要地形
1
6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
7
东亚
1
8
东南亚
1
9
南亚
1
10
中亚、 西亚和北非
2
11
欧洲西部
1
12
欧洲东部和北亚
1
13
美洲
2
14
大洋洲
1
15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16
中国的地形
1
17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2
18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19
中国的自然资源
2
20
中国的农业
1
21
中国的工业
1
22
中国的交通和旅游业
2
23
中国的区域地理
5
总复习
地理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期学科教学特点,强化常规教学,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充分落实以研兴教,以教兴研的思想。在地理教学中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探索、创新教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二、工作内容及具体要求: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地理高考考试说明和高一地理会考标准;3、任课教师按要求拟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集体讨论确定教研组工作计划;4、抓好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除坚持每月一次教案、作业检查;还做到随时检查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5、组织教师从各种刊物上选取先进经验文章进行学习;6、开展以研究教法、教材、教纲等为主题的学科专题讨论;7、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举行一次野外考察活动;并举行以此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小论文评比活动;8、开展学科讲座二次,其中针对高考一次,会考一次;9、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刊出三期黑板报;10、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组织公开课教学;积极组织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11、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积极撰写教学论文;12、加强教研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教研环境;13、加强与其它学科教研组的教研联系及合作。 三、教研工作日程安排:
项目
时间
教 研 活 动 内 容
第1周
讨论确定教研工作计划,检查教学计划的拟定情况。
第2周
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学习,落实公开课教学。
第3周
公开课说课(张小刚),集体备课。
第4周
公开课教学,集中评议;作业、教案检查。
第5周
野外实践活动安排、开展。
第6周
组织刊出第一期学科黑板报。
第7周
学习会考标准,进行会考专题讨论。
第8周
组织高一会考知识讲座(王传礼);作业、教案检查。
第9周
进行野外实践活动的小论文评比,并总结经验。
第10周
学习经验文章(2)篇。
第11周
组织刊出第二期学科黑板报。
第12周
学习教学大纲,撰写教学论文。
第13周
学习地理高考考试说明,高考复习专题讨论。
第14周
组织高三学科知识讲座(姚思勇)。
第15周
学习经验文章(2篇)。
第16周
组织刊出第三期黑板报,作业、教案检查。
第17周
检查本期教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第18周
学期材料收集,对教学、教研工作进行部结。
最新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迎来了新的学期,初二学习中国地理,又面临初中地理会考,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夯实地理基础,成为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工作,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遗忘率高,效率低,各班学科后进生人数偏多,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其他同学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中等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不强,对技巧性和灵活性大的题目仍难以适应。
本学期我将全力以赴,按学校要求,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竭尽所能,切实可行地开展学法指导,固强扶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具体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夯实基础,寻找突破口,全面提高成绩
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地理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积极进行课前和课后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与同行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
根据市教学进度,适当超前,争取能提高完成新课基础上,提前转入初二下册的教学。
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把学习内容向生活渗透,打好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使学生今后能独立获取地理知识。
加强平时检测,落实好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细化知识点,注意知识点的比较与联系,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强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取得进步。
结合中国地理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不断地纠正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二、做好各层次学生的帮扶
本学期重点把精力放在中等生的提高及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在把好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他们读图、用图能力,及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同时要在平时提高听课效率,及时复习消化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会考做好准备。由于后进生人数较多,因此配合班主任先抓好课堂上遵守纪律,适当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树立目标,逐渐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做人的道理,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多鼓励他们。深入到学生之中,收集各种或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调整教学。
三、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初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独立预习和勇于发问的良好习惯。
四、努力提高师德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
本学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而且要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多撰写教学论文。
总之,本学期,我将严以律己、脚踏实地,不断地摸索新教学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下学期会考做好准备。
最新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5、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四、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最新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xx-20xx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高考奇迹,是我思考的内容,并为此不断地从想法走向实践。
一、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学校从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没有晚自习的,实行完全走读制。高三暑期也未补课,今次开学以来有可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周六开辅导课。学生目前是从7:20-18:05在校学习,其他时间段在路上、家中学习和休息。就学业水平测试而言,文理科重点班的地理平均分为41分(满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学测难度相对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学情。高二学期,花了近一个半月复习区域地理的地球、地图与世界气候,二个半月学测复习。暑期布置学生自己依据地图册和区域地理书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本学期开学即测试,及格2人。学生对已学的必修123基本遗忘殆尽。一个侧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二、可实现的目标
针对学生基础及其理解、接受能力,应以基础、主干知识教学为主。文化课考生,部分文化课考生高考分数目标为75%-85%,大部分考生为65%--75%;艺体生而言,地理得分锁定在65%--75%,艺体生中美术生和部分音乐生,基本上从9-12月都在专业课集训,真正文化课的复习应从2月开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复习时间应在3、4、5月,时间特别紧,其他门课得分又难,文综锁定200分,地理分数应在70分左右。本学期在1月份才涉及艺体生回校开课的问题,当提前做好预案。
三、本学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与检测
1.内容:本学期主要复习内容为20xx.9.1-10.31完成区域地理的复习,重在读图、填图以及与高考有关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检测卷和月考来检测复习情况,强调看图、读图和填图能力提升,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读背;20xx.11.1-20xx.1.16复习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试,以合肥市一模考试为风向标,调整复习进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试结束转为必修1、2复习的补缺补差和必修3复习。(必修3大致2.15-3.12四个星期完成,进行二模考试)
2.检测:自己的试卷随堂考试、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拟考试。
四、自我再成长模式
1.基础教学与实践
(1)独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世纪金榜一轮复习》以及《新题策》,结合课标和考试说明整理纸质备课笔记和PPT;
(2)制作PPT、微课视频,通过安徽基础教育云平台、优酷、qq群等进行网络推送,解决重难点,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艺体生学习;
(3)继续结合时政材料开展“拓展讲堂”7分钟微课堂及网络视频教学,将其打造为自己的品牌教学;
(4)通过互联网+的网络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并推出免费教学和付费教学模式,实现利于自己学生,又服务更大范围学生的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2.学习与研究
(1)读书、学习:目前订阅有两种杂志,分别是《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需要认真阅读学习。除此外,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也应花时间研读。大学课本、《地理学报》等书籍、杂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径。
(2)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相应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值得探索,这种途径可让论文真正落实于实践,而非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此项也为职称做准备)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场修 炼!教师的生命力在于课堂,学生因爱上你的课堂,爱上这门课,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必然学好本课。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效果,最终成为一流的教育者。
五、实现目标的措施
1.充分备课,合理掌控教学速度、难度、广度,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取得效果;
2.课堂40分钟,必须追求效率,同时开动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动手、动脑;
3.布置好作业和复习,并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复习;
4.全体学生通过考试进行成绩跟踪,部分同学要进行单独指导和严格要求,比如读背书;
5.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6.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做人始终是第一位,因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导。
六、可预见的成果
1.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对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过去好;
2.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精彩,教学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全面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规定学科课程教学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所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既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要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如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时,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相关地图和资料,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其依据;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的方法。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如何在一堂课中用所选择的方法、手段去实现预定目标,教师如何解决一堂课的结构问题、各部分的衔接问题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组合问题。
首先,教学设计要按照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策略。其次,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活动,发挥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和系列活动,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让整个课堂充满生命力。如学习亚洲地理分区时,亚洲面积广阔,为了便于学习,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六个地理区域。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活动来学习这六个地理区域,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让这六个小组分别扮演东南亚、东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并让每组学生分别说一说各地理分区主要有哪些国家,也可以对个别国家进行简单介绍,进而让学生顺势找出与中国接壤的国家,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亚洲。最后,教学过程还要设计和安排教学辅助环节、教学辅助材料以及一节课时间的分配等,如是否使用直观教学、是否安排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以配合教师短时间地集中讲解、教师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材料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每个环节大致需要用多少时间等。
三、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科学评估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常用形式。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看图写话时应注意图画的选择。首先,因为低年级儿童思维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要求所感知的对象的直观性,所以要求选择图画完整、清晰。其次,由于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感知较多的依赖于当前所给的信息和头脑中的想象,而不是长时记忆中的经验,因此对图画的情境性要求较高,只有贴近较为简单的日常生活和具体事物,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最后,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力较差,注意易分散,就要求教师所选择的图画具有鲜明的主题性。
(二)扩写与续写训练
续写与扩写训练以完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中对“整体性”的倡导为前提,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将整体是外界环境有组织的有机结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征。写话训练中的续写和扩写就是让学生基于原有的不完整材料,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建构出完整段落篇章,而在这个建构完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外界环境的组织协调活动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续写和扩写教学的基本步骤为:认真阅读,提取素材和切入点;合理想象不完整情节;仔细检查,认真修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写话中的情感性。第一,材料选取的兴趣性,教师所选取素材要让学生乐于进入,有写话创作的空间。第二,写话内容的自主性,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表达,给学生充分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设计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视角限制儿童。第三,写话过程的情感性,孩子的语言纯真而质朴,带有童话式的美好,因此在写话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真实表达真善美的情感体验。
二、写话教学中的原则和策略
(一)尊重学生想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写话作为写作的起步阶段,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可以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如果在小学低年级就产生了对写作的畏惧情绪,那之后的作文教学将无法进行。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写话的重要性和基本特点,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而急于求成,跳过写话训练的步骤,将写话等同于高年级的习作进行教学,这种做法没有尊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应加以改进。
(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写话情境
建构主义强调促进教学的实际情境条件,认为学习情境要与实践情境相符合,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使学生接触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才能使学生进行高级的学习。并由此提出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想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而写话是写作的基础,更是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因此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与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就应该注重情境的真实性,贴近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实际。具体形式可以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入手,如可以在教室内环境进行的看图写话,做观察记录、模拟商场和打电话情境等;在班级活动中编写口号等;也可以是在生活真实情境下进行的,为自己的照片图片配上描述的文字、编写广告语、解说词等。
(三)丰富学生的心理图示
写作是一种个人思维表达和创作的过程,其背后反映着学生心理图示的建构和转化等复杂机制,所以单纯的教授技巧的作文教学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心理图示和情感体验。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图示较为匮乏,而学生写作时却要用到大量的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等,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其经验的丰富,增加学生的图示种类和数量。其途径可以采取接触真实生活丰富直接经验的方式,当然根据现代学习理论,“阅读除了使读者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和写作方法知识之外,也能使读者获得大量的与主题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因此也可以采取扩大阅读丰富间接经验的形式。
(四)给学生以积极反馈
已有研究发现,在以成绩为目标定向时,接受进步反馈的差生的成绩显著优于无进步反馈的差生。由此可见教师应通过反馈多给学生积极鼓励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差生,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的写作能力会提高,这样才能通过培养作文自我效能感来提高作文水平。而根据林崇德对小学初中写作能力发展的两阶段说的观点,认为小学生还不具有对写作的批判性,所以不能进行学生之间写话的互评,对写话作文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教师。而为了保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的写话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反馈,鼓励学生进行写话。
(五)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写话
星期
授课内容
课程目标
星期一
第2课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1)
1.通过春秋、战国形势图,学生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描述田氏取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意义。
2.知道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的史实,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3.阅读材料、文本解读,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对变法的推动作用,培养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的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星期二
星期三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2)
4.了解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理解其积极作用。
5.知道孔子、老子及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其思想主张对后世的影响。
星期四
星期五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教学重难点
广东省南海市桂城中学 熊星灿
教学设计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前教学现状,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而制定的基本方针与可行性规划。地理教学设计其实质在于科学、灵活、实用。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实际,正确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具之间的动态联系,设计实施师生活动的最佳途径与程序,从而全面完成地理教学的多项职能,以实现最佳组合。
就当前中学地理教学研究而言,我们一定要以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各家教学理论之精华,逐步建立、健全具有自己风格的现代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一、兴愉悦学习之风
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成功实施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基础。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氛围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包含下列基本要点:
第一,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也必须尊重学生。因而,—切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言行都应该鄙弃。
第二,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在朋友的基础上,彼此进一步发展成为知己;并努力创造最高境界,争做学生思想言行的楷模。
第三,师生关系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具有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知识增长、能力培养、身心发展、行为养成等方面加强指导并以身作则,使他们都得到健康发展。 2、 实施激励机制创造兴奋点
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其内在动机,但外部激励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激活、引发和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①教学内容设置尽可能使学生产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②帮助学生增加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学习遇到障碍,而且经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克服不了时,教师应予以提示或者诱导,尽量使学习者能领悟到参与教学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往往会成为学生继续前进的加油站。
二、发创新起点之问
“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新教育的今天,质疑好问已是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最直接源泉。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
“问题”何来?常用的办法有:
第—,从矛盾中引发问题。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 一位产妇在过日界线前后降生的双胞胎,出现妹妹大于姐姐的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在诱导中随机设问。创设问题情境,一气呵成。如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一开始让学生根据“风是怎样形成的”的原理,绘出大气环流图。然后再对照“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看看有什么不同。抓住学生迷惑不解,而又急于求知的时机,随即产生问题的情境,引出“地球上风的偏向”产生的原因。
第三,因果关联大胆质疑。例如: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80度,地球的热带、温带与寒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我国科考队员一般选择在冬至日前后考察南极洲是什么原因?
三、扬地图教学之长
直观性一直是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地理图像,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形式,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因为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图像完整表述。
怎样充分发挥图像化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我们认为:
第一,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在充分运用好“三板”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利用投影、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力求教学内容图象化。在深入研究教材文字与图像系列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尽量使文字内容图像化,图像内容概括化。具体作法有:
①变死图为活图。如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自制活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公转运动。利用电教手段制作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动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化繁图为简图。如将世界轮廓图简化为几何图形。将黄赤交角的变化用共面直线来表示。
③变文字为图像。五种地形的异同点可用图象展示(地形图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学习则采取边画地图边讲授的方法。其结果事半功倍。
④创设寓意图。利用“苦难的母亲”、“地球出汗了”、“小鸟的哀鸣”、“鱼儿变瘦了”等寓意深刻的漫画、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观念的理解。
四、驾自主学习之舟
实践证明,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形成独立人格。为此,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中心,大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笔者认为主要地理活动方式包括:
1、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谜语、图上旅游、政区拼图、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故事会等。
2、地理实践活动。如等高线制作、区域规划、筹建小小气象站、举办地理板报等。
3、社会调查活动。如环境状况调查、资源调查、家乡人口调查、工农业生产布局调查等。
4、地理体验活动。包括直接体验。如郊游、参观、访问、野外考察。间接体验。如观看录像、电影、欣赏地理专题报道等。
5、合作学习活动。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不便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差异等条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布置学习内容,提出若干问题。第二步,切实落实好课前预习、自学工作。并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行家、拜师求教。第三步,分组讨论梳理知识,相互解答教师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竞赛、评出优胜小组。第四步,教师进行简要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
五、走因材施教之路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由于自身哲学观、心理学基础以及方法论的不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设计模式。
目前,影响较大的课程设计有三种,一是学科中心模式,二是学生中心模式,三是问题中心模式。我国传统教材是典型的学科中心模式的产物。义务教育的中学地理新教材力图吸收三种模式的优点,将“教材”变为“学材”。虽然可读性增强了,但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却减弱了。针对这一特征,课堂教学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第二阶段,采用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建立、扩展与优化认知结构为目的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进一步理清学科教学内容体系。这是我们必须从整体上驾驭的策略。
笔者认为:从教学形式来说,就是要科学地把握地理概念的教学,发掘教学内容的丰富思想内容,形象生动地讲解地理原理,灵活运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发挥教师的语言功能,在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上痛下功夫。从教学内容而言,中学地理教材涉及到自然、人文、区域三大部分,教育对象又处动态变化之中,如何因材施教、卓有成效是关键之所在。具体而论,教者必须精心备课、灵活处理好教材。
其一、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新鲜感及探索性。自然地理课除了要精讲地理事实、地理规律、地理原理之外,还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地理之谜,介绍一些地理名家与日新月异的地理科学。例如:厄尔尼诺现象、灭绝恐龙的杀手、魏格拉的传说、现代遥感技术。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制作专题资料卡,从而更广泛地了解地理事物发展的最新信息。
其二、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时代感及责任感。许多人文地理内容一方面反映现代化建设成果,另一方面也揭示现代文明背后的危机。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等等。因此,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危机的对策,并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题,让学生突破常规,大胆联想,独立思考,提出自己别出心裁的见解,另外,人文地理内容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既是一个资源总量大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小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地理概念、地理现象等学生比较难理解,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启发学生讨论,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人们常说的顺口溜来描述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用幻灯片描绘出在山上一片桃花盛开景象,游客纷纷前来观光,到处是拍照留影的盛大场面,而山下则显出花香芳菲尽、春光不再来的景象。通过图片教师分析这一地理现象:随着地势升高,气温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推迟了一个月。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形象地改变了常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设计课件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2 突出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的广泛应用,教师在课堂做导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时费力,不好理解。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易于学生掌握。教师利用多媒体色彩丰富和播放图片便捷的特点,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进行处理,使其突现出来。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过去只由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感到既费力而效果又不好。使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在教学内容呈现时,教师需要把呈现过程与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过程相适应,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张驰有度,教师也应克服把课本搬上屏幕的现象,忽略对学生的关注。
3 运用多媒体地图,弥补传统板图的不足
学地理就要会看地图,地理教材中板图多,板画内容复杂多样,还要会分析比较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不同的区域位置上要会比较。如复习初中地理时要把具体的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名称落实到地图的相应位置,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运用现代技术,利用多媒体就能充分展示它的优势。如在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时,由于河流众多,在传统的黑板上画板图就过于复杂、繁琐,而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就能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河流闪烁、突出显示。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4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数十名学生面对同一个老师,听同样的课,这种教学在满足了学习基本需要的同时,必然抹杀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不充分的。新课程提倡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促进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成绩好的学生得不到提高、成绩差的学生提高不了的弊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交互作用,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如在“居民与聚落”一章就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多媒体网络的一大优势就是“新”,它以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大脑,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容易。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学习方法
多媒体技术充分地利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功能,同时使用图像和声音传递信息的视听结合媒体,图像擅长直观形象,而语言声音又能在图像的形象直观基础上进行及时准确的抽象概括,使地理知识得到充分准确的表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形成自觉的有目的的获取和利用地理信息的地理意识,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发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形成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课时,由于河流众多,板图过于复杂、繁琐、呆板,而利用自制的课件,就能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河流闪烁、突出显示、一目了然的课堂效果;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配以闪烁五大水系),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整节课轻松流畅。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
例如:在介绍《巴西》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一段世界杯歌曲,配上巴西足球风采的滚动图片,在课前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在导入中可观看巴西的一段影视片段,开阔学生视野,扩大课堂容量。
讲到亚马逊热带雨林,可观看录像资料,启发学生讨论:热带雨林能为人类提供哪些资源?目前巴西的热带雨林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为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就这样,动态的声、色、影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新课改的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 转贴于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能够跟踪或演示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数据处理,更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能够将教材中复杂的地理问题层次化、具体化,化抽象为直观。
例如:在讲述世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时,过去教师只是抽象地讲解,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而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对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等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对每种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景观、典型动植物、土壤等地理事物利用影视片展现,可达到动静结合、形象抽象相结合、远近相结合。所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如“地球运动”一课中,“地球的公转“是难点又是重点,过去只由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现在我们使用自制课件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和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的变化,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用音乐、动画和文字显示变化的不同阶段,生动直观地把视觉形象和抽象思维统一起来,很好地解决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很好。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