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第1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摘要:忻州市坚持“三品”农业的推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后要准确把握发展重心,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实施品牌战略,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作用。

关键词:“三品”农业;品牌;发展

农业“三品”是经国家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是当前国内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的发展重点。近年来,忻州市坚持“三品”农业的推动发展,通过政府扶持、部门努力,认证企业不断增加,认定产地,认证产品不断扩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忻州要准确把握“三品”事业发展重心,更加注重优质高效,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实施品牌宣传战略,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1 忻州市“三品”农业发展现状

我市的“三品”农业从2002年开始起步,按照“围绕特色定产品,围绕产品定基地,围绕基地定龙头,支持龙头抓认证”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当前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

1.1.1 地理环境和产业结构各具优势。一是农业生产环境比较优越。我市地域辽阔,山地较多,工业又欠发达,所以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对农业的污染较轻,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发展“三品”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二是有机旱作农业面积广泛。由于农牧业结构协调发展,在农业生产中施有机肥多、施化肥少、施农药少,农业的物质投入对土壤没有造成大的危害,大部分农田符合“三品”生产的要求。三是产品结构形成了自身独特优势。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小杂粮、甜糯玉米、马铃薯、油料、中药材、瓜菜、酥梨等特色种植多分布在没有污染的土地上,特色生态畜牧业牛羊等养殖多数以天然牧场坡饲养为主,农牧生产形成了无污染、品质好、质量高的独特优势。

1.1.2 政府支持有力。资金投入是推进“三品”工作的强大助推力,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三品”工作扶持力度:一是政策扶持。忻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意见》(忻政发〔2010〕9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的积极性。二是资金扶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对新认证“三品”及保持续认“三品”的企业(合作社)给予以奖代补。从2010年开始,市级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县级财政不低于20万元用于对获得“三品”认证的单位进行以奖代补。三是宣传营销。结合上级的农业项目建设投入,特别是针对实施项目的企业,开展“三品”认证的宣传和标准化技术培训;支持企业加强管理、宣传营销产品,改善生产条件。近年来,市、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名优产品参加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展示、展销等经贸洽谈活动。

1.2 “三品”认证数量稳定增加,产业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1年底,全市“三品”认证生产企业(合作社)96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有效认证39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0个、绿色食品19个、有机农产品254个,共申领无公害标识115.4万枚。认证产品主要集中在特色初级农产品、初级加工产品。其中水果、蔬菜、马铃薯、小杂粮、鸡蛋等初级农产品占67%;甜糯玉米、红芸豆、胡麻油、淀粉、黑豚猪肉等初级加工产品占27%。产、加、销一条龙,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面积近十万公顷,“三品”实物总量达八百多万吨。

1.3 各项基础性工作开展顺利。

1.3.1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我市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载体,积极制定配套地方标准。先后制定并经市质监局了《优质红芸豆栽培技术规程》、《优质红芸豆等级标准》、《优质梨生产技术规程》、《优质葡萄生产技术规程》、《优质苹果生产技术规程》和《优质杏生产技术规程》6项地方标准。编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4项,《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6项,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依据和考核指标。

1.3.2 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于2008年11月经市编办批准成立,现有化验室100多平方米,2009年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专项抽样监测工作。14个县级农业部门中,12个已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编办发文)。其中:忻府区、定襄、原平3个县市区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2010年列入中央投资项目,现已建设完成;五台、岢岚两县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2011年列入中央投资项目;代县、静乐、神池3县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2012年列入中央投资项目;宁武、河曲、偏关3县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已列入2013年中央投资项目。同时抓紧188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目前建设完成率11.7%,在建率38.8%。

2 今后的推进措施

目前,我市“三品”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三品”企业大多规模小,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比例很少,技术含量低,带动实力不强,没有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质量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的推进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强化质量监管。2012年农业部启动“着力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的“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山西省农业厅将2012年定为认证农产品监管年,因此,我们要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三品”工作重点转移到质量监管上来。一是加强对认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尤其加强对生产记录档案、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和督促获证单位落实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对每个获证单位组织开展产地环境及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要切实做到任务、责任到人,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督促获证单位开展经常性自查。二是加大认证产品抽检覆盖率。突出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重点产品,特别加大节日供应产品的抽检力度。三是加强市场监察。范围尽可能覆盖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甚至零售摊点,打击假冒和不规范用标行为。四是建立监管信息制度。利用媒体及时监管信息,对不合格产品、不诚信企业进行公开披露,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

2.2 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基地建设,有效解决生产标准的统一性问题和减轻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风险,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全市特色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生产方式上,推行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连片种植),统一种子种苗,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收获,统一品牌等,建立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对生产关键环节进行记载。在技术措施上,一要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推广“三沼”综合利用,积极示范推广农业、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合理搭配使用农药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二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三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做到技术服务到位,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指导。

第2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要求,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为重点,致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着力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切实保障消费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全面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监管,大力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不断扩大“三品”蔬菜种植比重,在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前提下提高种植效益;全面建立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以区蔬菜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主导,各镇、街道速测点为依托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将全区重点蔬菜基地、蔬菜生产加工企业、蔬菜批发市场和自产自销户纳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确保蔬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二、工作措施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从生产入手,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实施从田间地头到市场流通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全区蔬菜质量安全。

(一)以农业投入品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蔬菜生产源头监管。加强蔬菜生产管理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基础。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真正从源头上保证蔬菜质量安全。要积极抓好对蔬菜生产业户的技术培训,加快蔬菜质量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定期对蔬菜使用的农药、肥料等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实行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加强各镇、街道绿色蔬菜农资专营点建设,推行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统一供应。蔬菜生产业户要按照蔬菜生产技术有关要求和规程,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防止危及蔬菜质量安全。禁止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和生产业户要建立生产台账记录并建立档案,如实记录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使用、停用日期及蔬菜收获日期,加快推进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

(二)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切实加强蔬菜生产过程监管。生产过程监管是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步骤。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来抓。积极推行田间档案管理,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培训和推广,大力推行蔬菜种植操作规范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严格执行农资专供和登记备案制度,指导和帮助蔬菜生产业户制定科学的配套生产技术规程,切实发挥技术规程对提升生产水平、改善产品质量的作用。积极组织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及时掌握辖区内蔬菜生产环境状况,加强对蔬菜生产环境的监控。探索实行产地准出制度,各蔬菜生产基地和业户要设立农残快速检测点,经检测合格的蔬菜方可采收上市。对于符合标准化生产、具备一定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区蔬菜局将分期分批在基地适当位置设置标识牌,给予重点扶持。

(三)以完善质量监测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上市蔬菜质量监管。加强蔬菜质量监管是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区蔬菜检测工作实际,要大力加强检测网络建设,强化质量安全检测责任落实,不断提高检测水平,保障上市蔬菜安全。继续采取定期抽检、突击抽检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蔬菜生产重点村、蔬菜生产企业等蔬菜基地上市蔬菜和蔬菜批发市场、区镇(街道)两级农贸市场上市蔬菜的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率,扩大抽检品种,提高抽检覆盖率,全面提高监管成效。通过在重点蔬菜批发市场、超市、蔬菜零售网点设立绿色有机蔬菜专营点,引导蔬菜经营业户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创造消费者放心的蔬菜销售环境。区蔬菜局要对各镇、街道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月查、季查和年度考核制度,切实加强检测队伍建设,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农业局、区蔬菜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蔬菜质量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落实。各镇、街道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方案,督促有关企业和业户落实蔬菜生产质量监管工作措施,切实做好本辖区的蔬菜质量监管工作,确保上市蔬菜不出问题。对因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措施不力、而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并产生较大不良影响的,将严格实施问责。

第3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Abstract: Rural power supply enterprise can obtain better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the key lies in the rural enterprise can handle the safety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three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key emphasis in work, based on these three relation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rural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safety;

中图分类号:U223.8文献标识码:A

1农电安全范畴 随着新的农村供电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日益重要。由于电力特殊性,供电安全具有特殊含义,电力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具有高度危险性;具有高度自动化过程;发电、供电和用电几乎同时完成。因此农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安危,还应把对公众的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电力企业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逐步提高电力供应可靠程度,避免因停电对社会造成影响和危害。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和发展不均衡性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的设备还存在很大危险性,对公众来说就是一种威胁;电网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农村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抵御环境因素破坏的能力还不高,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电安全管理必须努力避免电网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因此农电企业安全管理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供电安全包含全社会供电可靠性管理,狭义供电安全只针对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综上所述,农电企业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人身、电网、设备和施工作业安全四个方面。同时农电企业生产场所点多面广,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几率也很大。安全管理工作可细分为人身、设备与电网、消防、交通和施工作业安全五个部分。关于电网事故,现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虽明确了概念,但从目前电网和设备状况看,电网事故往往是由于设备事故引发的,可按照社会认同的标准列入设备事故范畴,而且设备事故也应根据设备损坏的程度来衡量。因而其届定的电网和一部分设备事故对于供电企业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现阶段,农电企业应把电网事故细分,把可靠性管理纳入安全管理范畴,统一管理,区别对待。同时农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更注重防范社会普遍关心的人身触电伤害、违章作业伤害和家用电器损坏问题,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作为事故进行处理。

2农村电网安全

乡(镇)供电所管理范围内的农村电网应为: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380/220V线路、低压配电装置等的供电设施。农村电网应从规划设计、施工架设、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着手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稳步推行现场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作业。 对农村电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以及检修、变更、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安全监督。农村电网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按照《安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农村低压电气安全规程》、《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相关规程为原则,搜集有关设计资料,写出初步设计说明书、投资概算、动工图纸、负荷预测、施工方案等。农村电网在施工中,一定要按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执行“二票三制”,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施工监理,通过制定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规范施工现场人员行为,加大违章考核力度,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农村电网竣工后,要组织验收,对所施工的设施要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特别是电力线路的线间距离、交跨距离、对地距离要符合规定。在从事农村电网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中,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和高空跌落事故,实行“五步作业法”,能够推动全所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提高农电安全管理水平。加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乡(镇)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乡、村、户三级电力设施保护组织,达到保护电力设施的目的。

管理好农村电网,是农村供电所现场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网上设备的运行缺陷,严重威协着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它是安全生产活动中最大的拦路虎,为止,要打掉这只拦路虎,首先必须舍得投入资金,做好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并及时消除设备的运行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其次严把新建设施的质量关,建立严格的交接验收制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农村电网建设的初期。

第4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保持我市良好的安全生产形势,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安委会决定从月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五一”节前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具体部署如下:

一、总体要求

通过全面、深入的检查,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检查范围

安全生产大检查的范围是全市范围内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单位及企业。重点检查水陆交通、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公众聚集场所、在建工程、旅游景点、电力设施等。

三、检查内容

(一)全市2012年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法规执行情况;

(二)各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落实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四)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组织演练情况;

(五)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安全用电与安全用火等执行消防规范的情况;

(六)活动(游乐)场所构建物安全及设备、设施安全情况;

(七)“五一”期间各类大型活动的安全部署情况。

四、检查方法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镇(街办)辖区内的规模以上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由镇政府(街办)负责组织检查。市属规模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由市安监局、市公安消防大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查。道路和水上运输安全、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民爆器材及烟花爆竹运输与燃放安全、旅游景点(设施)安全、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安全、建筑施工、学校等安全由相关职能单位组织检查。

五、检查要求

(一)各镇(街办)及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市安委会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检查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二)突出重点,有效防范。要针对本地、本部门的突出问题,制定重点检查方案,加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

(三)精心部署,认真整改。各镇(街办)及有关单位要落实检查责任制,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第5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按照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将以保障认证产品质量、规范标志使用为主线,以风险高和隐患大的产品为重点,规范生产经营,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实现“三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促进“三品”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防范和杜绝突发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三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提高“三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实现获证单位生产过程有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以及与其对应的生产管理记录档案,执行率达到95%以上;

(三)增强获证单位使用标志的积极性和规范性,确保用标单位规范用标率达到90%以上。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水果、禽肉、禽蛋。

绿色食品:稻米、蔬菜、禽蛋及蛋制品、液体乳及乳制品、调味品、小麦粉及制品、淡水水产。

有机农产品:稻米、蔬菜、水果。

(二)重点单位

涉及上述重点产品的“三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县级政府作为申报主体的上述重点产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技推广、管理部门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申报主体的上述重点产品生产基地。

(三)重点区域

以东台、大丰、射阳、盐都、阜宁等“三品”相对较多的县(市、区)为主。

四、整治任务

(一)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监控“三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重点检查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标识使用等,坚持产地环境监控与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相结合,规范投入品使用与开展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包装标识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相结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与强化获证单位质量安全意识相结合,积极打造从田间到市场的安全链条,促使获证单位普遍做到“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

(二)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执行“三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强“三品”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积极开展培训。

(三)开展产品监测。加大“三品”质量监测力度,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加工车间(仓库)的认证农产品按比例进行抽检。针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依据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建立健全以监测、分析、预警、防范、控制为主线的“三品”风险管理机制。

(四)规范标志使用。积极开展“三品”包装标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促使法律法规规定转变成“三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觉行动。深入开展认证标志检查,通过落实企业年检和标志市场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及公众举报的违法违规用标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切实维护“三品”市场秩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局成立“三品”专项整治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重大问题,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各地农业行政部门相应成立“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地区的“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组织专门力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精心组织实施。各地“三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迅速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进度,整合现有监管力量,采取有效监管措施,确保将专项整治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整治中要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第6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1 乌鲁木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约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每年经乌鲁木齐市场流通的农产品中。蔬菜260多万吨、水果100多万吨、牲畜180万头(只)、家禽500万羽。近5.2万吨肉品、鲜奶7万吨、鲜蛋1.91万吨、鱼1.19万吨,其中60%~70%农产品主要靠外地供应。目前,乌鲁木齐市已初步建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8个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站、19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点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因此增加了对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难度。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应急平台尚未建立

截止2010年底,乌鲁木齐市已建立遍布各环节包括市中心、区县站、基地、市场、超市、企业、早夜市、屠宰场、养殖小区等的207个检测站点,同时免费配备了相应的检测设备,并对检测人员进行了培训。但是,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检测中心对这些站点每天的检测工作开展情况和每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还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的了解和掌握,其原因就是乌鲁木齐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应急预警平台尚未建立。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初步形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和手段。目前乌鲁木齐市在蔬菜、畜产品上开展了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试点工作,其他目前还没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

1.3 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有难度

(1)进入乌鲁木齐市的农产品来自全国各地和全疆其他地州,部分农产品经销商因为自身意识不到位及个别地区相关部门不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或者是没有取得认证而不能向市场提供证明材料。

(2)乌鲁木齐市批发市场本身对市场准人制度的认识不够,主动索证和提供证书的积极性需要提高。

(3)批发市场的检测设备及检测能力不够,无法做到逢车必检。同时也容易产生迟检、漏检、错检的现象。

(4)乌鲁木齐市各检测(监测)点的检测人员都是企业的员工经过短期培训后就上岗,他们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政府部门对他们的制约手段都不能满足要求。

1.4 基地准出制度落实困难

虽然乌鲁木齐市已实行基地准出制度,但这项制度真正落实仍有很大困难,主要表现在因农、畜禽水奶产品生产养殖多为个体生产、个体养殖,部分生产养殖户的质量安全意识不够,基层检测点检测手段不足,乡镇因为经费短缺而无人进行监管,造成基地准出制度落实困难。

2 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1)分年度在乌鲁木齐市各区、县设置农产品检测管理站,在种植、养殖基地、批发市场(屠宰场)、农贸市场、超市、加工企业和早夜市等建立农产品检测点。自2004年起,乌鲁木齐市本着“先易后难、先示范后推广”,首先从蔬菜质量安全服务体系人手,逐步向畜、禽、蛋、水、奶等农产品延伸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截止目前,成立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在乌鲁木齐市分批分期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207个,覆盖7区1县生产基地和流通环节,包括1个市级中心、8个区县检测管理站、115个果蔬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43个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点、25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点和15个乳制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点,形成了全方位动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管理体系。

(2)2009年,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验室获得了自治区实验室资质认定和计量认定证书,成为全疆第一家通过认证的地州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类实验室,使中心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了法律效力,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依据。同时,为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搭建了检测平台,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

(3)引进国内较先进的农药、兽药、抗生素、添加剂等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对农畜禽肉产品、水产品和生鲜乳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和重金属等指标进行检测,总结出科学实用的快速检测方法。

(4)依照国家标准制定适合乌鲁木齐市检测站、点检测人员简单、易操作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规程》等,实现全市检测中心(站、点)仪器设备统一、试剂统一、检测方法统一的管理模式。

(5)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区县研究制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逐步规范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行为,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6)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监管三级网络,实行检测点自检、各区县检测站抽检、中心监测管理的三个层面的管理体制,形成不同层次需求、快速检测与定量、定性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7)加大对农产品中农药、兽药等投人品的监管力度,杜绝禁用农药在蔬菜生产区销售。降低蔬菜中禁用农药检出次数。

(8)推行农产品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索证索票、检测公示、质量安全档案和可追溯制度。

(9)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促进乌鲁木齐市无公害基地认定和“三品”认证工作进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或产品认证比例。实行生产基地准出制度。

(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了《乌鲁木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同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

第7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 监督管理 检验检测 建议

近年来,泾县以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认真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强化农业行政执法监督,使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泾县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了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

1.农产品质量监管成效

1.1农产品质量认证步伐加快

按照农产品认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原则和要求,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质量安全认证工作。至2009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万hm2,其中6666.7 hm2茶园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生产基地”达标县,有25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质量认证,申报并通过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1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具备了一定的总量规模,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1.2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力度加大

到2009年底,泾县已制定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9部,其中茶叶3部、大米2部、蔬菜2部、油菜2部。按照农产品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以“汀溪兰香”、“涌溪火青”为代表的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2 000 hm2,以“天丰粮业”为代表的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6 666.7 hm2,以“章渡酱菜”为代表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3 333.3 hm2。通过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了基地引导农民全程应用标准的带动作用,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迅速推广,有力地提升了泾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农业行政执法能力逐步强化

以“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为宗旨,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两大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实施执法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的规范与整顿,加强禁用药物药残检测,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为农业行政执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宣城市率先推行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初步建立起生产者自我约束制度和市场追溯制度。

1.4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公益性职能的明确和竞争上岗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等科技下乡活动,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产品生产者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投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各大超市、市场、生产基地农产品进行农残检测,为泾县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提供了保障。

2.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推进和完善,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1质量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生产者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的无公害生产意识不强,掌握的无公害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甚至有极少数生产者为片面追求治虫效果而非法使用违禁农药。

2.2工作经费及人员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面广量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无公害标准化技术的制定与实施、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等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而一直以来各项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开展。

2.3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率不高

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安全、合理使用农药。使用方法和技术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未得到普及。

2.4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泾县农贸市场和超市已逐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但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仅限于使用农药残留速测仪对农产品进行定性检测,检测手段还不能满足市场准入制对检测的要求。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几点建议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技术推广与执法监督两手抓,全面推进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3.1加强宣传,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农产品质量安全环节多,涉及面广,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工作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思想认识,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推动“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主攻方向,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根本措施。要充分利用泾县电视台、信息网等各种媒体及发放和张贴各种宣传资料等途径,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意识、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意识,以期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3.2强化措施,坚持技术推广与执法监督两手抓

农业部门要把农产品安全生产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部分,既要积极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又要做好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农产品的定期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违禁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的治理整顿和监管,坚决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3.3健全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提高农业标准化应用能力。通过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带动广大农民自觉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二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对该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制定和完善。根据市场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已经制定的农业质量标准,并逐步将其延伸到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不断完善适合本县的农业标准体系。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农业技术部门对生产基地或大户要进行重点扶持和指导,定期对超市农产品进行抽检。四是提高农产品认证和基地认定的能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查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能力,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的能力。五是推广实施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把产地编码作为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一项有效措施加以完善。六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通过加快发展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等有效措施,做大做强“天丰粮业”“汀溪兰香”“章渡酱菜”等品牌。七是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提高检测能力,全方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第8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班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落实

分类号:F272.92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切实搞好班组安全管理是强化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搞好企业劳动保护,减少员工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向前发展的根本保障。班组安全工作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然而,如何才能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从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班组安全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有章可循,依章管理。建立健全班组安全规章制度,是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车间以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各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以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规章制度。班组安全规章制度,是职工生产作业的行为准则,在实际中把它作为一把尺子,从动作行为上纠正职工的不良习惯,防止习惯性违章以及人为的设备事故发生,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使职工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加大安全生产的约束力,因此,班组安全规章制度条款必须全面,表述准确明了、易懂,便于理解和掌握,并要根据生产工艺的改进、设备的更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修改、补充,使其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班组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

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试想职工连最基本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都不掌握,谈何安全生产。无数事实证明,职工只有通过不断地接受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熟悉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识和掌握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安全技能,具备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班组才能在整体上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为达到此目的,应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一)、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目前,企业基本上都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即工厂、车间、班组三级教育。作为班组对新调入的职工,在上岗前要认真对其进行本班组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作业技能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其对本班组的工作性质、生产工艺要求、安全作业标准及安全规章制度全面了解掌握,经考核合格才可上岗作业。对于电气、锅炉等特种作业的还要经上级有关部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二)、坚持召开班前、班后会

班组每天工作前要召集班组职工开班前会,在布置一天的工作任务时,要教育职工遵守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也可在一天的工作完后开班后会,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研究整改措施。无论是班前会还是班后会,班组都要有会议记录,这是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最基本的,有效的,必须长期坚持的做法。

(三)、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班组要在进行技能、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的同时,要利用适当时机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如在每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班组要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问答、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比武等,同时将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与个人的工资、奖金、晋级、提拔挂钩。以此来调动职工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的兴趣,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四)、进行经常性的事故案例教育

班组必须经常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对照本班组在日常安全生产活动的情况,找问题、查隐患、制定整改措施。要从根本上纠正班组职工的习惯性违章和侥幸的心理,进行事故案例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做法。通过事故案例教育,在职工的灵魂深处给予触动,消除侥幸心理,以此来增强职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的意识。

三、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班组管理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班组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

1、生产现场环境清洁卫生,无脏乱差死角,安全卫生设施完善,附属房屋窗明壁净。2、机器、设备、管理整洁,安全附件齐全,严格执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及时消除跑早冒滴漏。3、班组人员经安全培训合格,会正确穿戴和使用劳保用品,严格执行安全纪律、工艺纪律、劳动纪律,各种原始记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书写工整。4、值班室材料、物品、桌面记录本等摆放整齐,各种工具器材实行定置化,做物流有序,安全标志齐全,安全色标醒目。5、岗位工艺技术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安全技术规程齐全,班组和岗位有安全规章制度。6、班组在生产现场要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反映出的问题。

(二)、如何搞好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1、高标准、严要求。各班组根据实际情况,订出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制度全,而且要求标准高。2、严执行,勤检查。健全的制度,必须严格地执行,才能发挥作用。班组成员只有遵守现场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才能保证现场各项安全工作落在实处。同时,还要经常检查,主要有企业的定期检查,车间的随机抽查,班组全面检查,对查出的不安全问题限期整改。3、奖罚明、严考核。班组应制订现场安全考核标准。每月班组长在考核中严格按标准进行,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一丝不苟,达到奖优罚劣。

四、安全管理要做到危险预知和危险源辨识

危险预知简言之就是预先知道和辨识生产或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而采取措施,控制危险,保障安全。实践证明,班组开展危险预知和辨识活动是安全工作之法宝。班组成员要对本班组管辖范围或承担的作业项目做到明确无误,对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相应的事故预案,并定期演练,防患于未然。

五、班组安全工作重在落实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单位,企业的一切生产任务都要在班组完成,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最终要落实在班组,所有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均在基层班组实践中实施。只有把班组安全工作落在实处,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特别是习惯性违章作业,保证班组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从而制约了侥幸心理、冒险蛮干的不良现象,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工作的真正落到实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而所有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纵贯企业之中,它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班组,所以班组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落实,这是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六、定期对班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

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始点,没有终点。班组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班组长要按班组管理的总体目标定期对班组的安全管理进行总结分析,要善于更新观念,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班组安全管理不要拘于形式,不应固定模式,不做表面文章;还必须加强班组科学化管理理念的建立和形成,采用现代化安全管理的手段,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班组安全管理才能循序渐进,才能健康良性发展。

结束语

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班组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观念,以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职工队伍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搞好安全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冶金企业班组安全管理》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06-01

第9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范文

浙江省温州电力局着力抓“基层站所、电网基本建设、农电人员基本素质”三项基础工作,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上了新台阶,提高了供电能力,改善了电能质量,社会用电量明显增加。基层站所是直接为“三农”供用电服务的窗口,直接服务于广大客户,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构建供用电和谐的基础。所以搞好基层站所建设对提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水平尤其重要

。一、规范基层站所基础资料

制度建设和规范的基础资料是基层站所做好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础。供电所基础资料、台账、报表种类繁多,各类记录薄册和台账档案有200多种,资料管理起来非常复杂。

由于部分记录信息都是重复的,在手工操作时就要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无形中给供电所工作人员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为给供电所班组减负实现管理创新,温州电力局成立了专项课题组,对供电所现有的基础资料、台账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各类台账、报表、薄册不到100种。电力局下发了温电营《关于下发供电(营业)所、配电工段必备规程、基础资料台账、薄册清单及基础资料电子模板的通知》,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流程、统一内容的原则,对供电设备、管理台账、各类图表、记录、分析资料等基础资料进行规范统一,在保证了各种资料、记录齐全的基础上,同时减轻了供电所人员的工作量。

二、加强基层站所信息化建设

各基层站所全部建成光纤骨干网,通信系统向农村供电所延伸,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平台。各基层站所建成企业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班组管理eme系统等,为电力企业生产运营和决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整合,探索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结合市供电(营业)所管理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开发了“星级供电(营业)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供电所的日常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所内各项工作紧密联系,实现所内资源的共享,实现供电所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同时各项工作微机化,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三、提高基层站所供电服务水平

以电监会供电检查整改为抓手,开展了“金牌服务迎奥运”、深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电力·社区”共建、高危重要客户隐患排查等形式丰富的优质服务活动。创新电费缴纳方式,为方便农户缴费推出电费充值卡业务,开展自动催费平台、自助收费机、网上收费平台等催、收费方式创新工作,降低收费方式的银行依存度;大力创新农电特色服务,开展特色鲜明的送服务上门活动;统一制订营业厅电力客户服务与宣传手册。充分发动各基层站所(窗口),参加“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星级供电所、示范窗口建设,提高基层营业窗口服务规范性和技能水平。开展百所基层站(所)服务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温州电力局一百多个基层站所以多种形式“走出去”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攻坚破难,携手企业共渡难关,协同企业转型发展。

通过抓基层站所的基础管理工作,基层站所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流程得到完善,人员的服务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加强政企联动

为了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由温州市农办、市经贸委、温州电力局三家单位联合下发了《温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由市新农办牵头,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温州市政府对各县(市、区)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指标中。温州市政府还大力支持新农村电气化工作,对路灯、表后线等建设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并对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合计奖励20万元。电气化村的建设热情持续升温,各乡(镇)积极发动,各村主动提出要求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村民的呼声很高。在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中,许多乡村通过举办文艺晚会、贴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宣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和成效,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五、加强内部管理

温州电力局将当年的建设计划列入对各县供电局领导班子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每年年初联合市经贸委、市农办,到各县(市、区)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现场办公,解决建设中的实际困难,推进温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每年召开“温州市新农村电网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半年度工作汇报会”和“新农村建设进度督导会”,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能圆满完成今年的新农村电网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计划。为了巩固农改、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以来的“五制”管理成果,防止工程管理松懈,电力局组织营销、发策、财务、审计、档案等处室,对各

个县局定期开展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并印发《温州电力局新农村电网建设专项检查情况通报》。为了及时把握各地新农村建设动态,及时向社会公布温州电力系统在新农村电网建设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宣传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事迹,开通了“新农村电网建设信息网”,坚持每月定期出刊《新农村电网建设简报》。

六、积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温州电力局首先通过增加变压器容量、增大导线截面积消除局部电网“卡脖子”现象,完善农村和城镇电网供电网络,彻底解决农村和城镇中存在的各类用电问题,满足农村和城镇用电需求的增长,使农村和城镇的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温州电力局始终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新农村的电网建设中,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如:非晶合金的低损耗配电变压器,有效地降低了中低压配网的损耗,使电能的利用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农村电网电能损耗率持续下降。居民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抄表的准确性,也减轻了抄表人员的工作量,有效缓解人手不足的矛盾。电压合格率远程上报系统,采用网络和无线gprs的传输方式,实现了对各处统计型电压表监测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并汇总到营业部门或相应的监管部门,代替人工抄表及一连串后续工作,快速了解线路电压质量状态,降低线路供电电压的缺陷率,提高线路电能质量管理水平。下属瑞安供电局积极探索单相负载检测装置的开发及应用,使220伏用户的“零度表”管理得到加强,弥补了以前居民用户故障停走发现不及时,追补电量难度大的不足。

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电力局积极推广典型设计,推行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电网坚强、供电可靠、服务优质、经济环保、供用和谐”的农电发展目标,秉承高标准、高起点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积极开展省电力公司农电系统35千伏集控中心(站)和10千伏开闭所“两个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开展“农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35千伏及以下农网输配电设施“两清理”活动,不断提高农网输配电设施健康水平和标准化水平,提高设备安全运行能力,确保农电安全。

七、抓农电人员基本素质

(一)结合农电专项工作组织开展人员教育培训

农电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接受专门教育培训的机会,为此,除了加强常态的教育培训力度外,温州电力局重视抓住每次专项工作开展的机会,见缝插针,采用各种形式,结合专项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对基层农电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如:积极开展“原原本本学规程”活动,组织编写《县级供电企业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规程(试行)》,并对八个县(市)供电局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从事配网工作的人员和各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长、线路班班长、安全员等近700多人进行了宣贯活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技术比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组织观看安全事故案例等活动,使2009年度“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人心,切实提高了基层农电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意识和水平。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规定星级供电所的创建与现场标准化作业开展相挂钩,重点针对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供电所所长、线路班长、所有线路工进行强化学习培训,连续两年相继组织了全市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技术比武全员理论和技能培训工作,下属平阳县供电局还成为10千伏配电线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省级示范点。

(二)研发生产一线人员技术规程考核软件

为了给各县供电局创造一线人员技术培训的条件,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温州电力局组织研发了生产一线人员技术规程考核软件,软件收录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浙江电网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设备评级标准》等17个规范和标准,有试题5000余题。该软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平时可以通过试题练习进行规范和标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正规考试来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效,通过应用规程考核软件电力局对八个县(市)局生产、运行管理部门从事配网工作的人员和各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长、线路班成员等近1000多人进行了学习培训。

(三)通过技术比武,全面提升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