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景观规划与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规划与设计

第1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危机;景观规划设计;教学;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328-01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剧增,工业集聚发展,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城市面临占用大量土地、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住宅拥挤,水泥硬化严重、居民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的景观危机。景观规划与设计是解决城市景观危机的重要学科,该学科以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而进行空间规划、设计及管理的学科。以往,该课程教学多注重设计规范、空间布局、构图美学等景观感受层面以及大众行为心理层面的教育,忽视生态设计层面的教育。要在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地关系,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贯彻生态设计的思想,通过生态设计,提高城市品味和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景观规划与设计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生态设计思想,以加深学生对相产理论的理解。

1尊重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规划设计结合自然

尊重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指在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应以场所千年来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详细调查分析城市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自然要素,设计源于区域自然要素的分析[1]。如美国景观设计先驱奥姆斯特德借鉴英国自然式园林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注重用乡土树种营造森林景观,并模仿自然界的湖泊和草原,建造自然田园风光,公园内树荫大道及中央林荫广场,平坦开阔,四周有足够的树荫,游人最喜欢停留,坐在这里只闲看过往的行人都是一种乐趣。重视自然和乡土性在美国景观设计大师哈普林的作品中也得以体现。比如美国演讲堂广场,哈普林从俄勒冈州瀑布山脉中的瀑布和森林的自然景观中获得灵感,瀑布及跌水部分采用较粗犷的暴露的混凝土饰面,水瀑层层跌落,最终汇成十分壮观的大瀑布倾泻而下,水声轰鸣,树林茂密,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水景,在城市环境中为人们架起了一座通向大自然的桥梁。美国景观师施瓦茨设计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法院广场,广场上水滴状的鼓丘来自于当地典型的冰丘地形,鼓丘上种植的矮小的短叶松,来自于该州北部森林中一种常见的矮小的先锋乡土树种。俞孔坚团队设计的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在对后滩自然环境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滩的回归、五谷禾田、工业遗存和后工业生态文化”的构思理念,其中以芦苇、荻、香蒲、水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打破以往的水泥护岸,使滩回归;在江滩的自然基底上,选用了小麦、水稻、油菜、向日葵江南四季作物,并运用梯田营造和灌溉技术解决高差和满足蓄水净化之功效,营造都市田园,唤起大都市对乡土农业文明的回味,重建都市人与土地的联系。保留旧工厂的码头遗址,营造水上花园与芦荻观景台,保留旧工业厂房之钢构,演绎为空中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向游人展现工业遗存和后工业的生态文化[2],该设计获得2010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设计奖。

2满足生态平衡要求,营造和发挥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目前,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仅停留在“绿化、美化、彩化” 以及游憩与观赏的功能上,只限于为城市“涂脂抹粉”,而忽视生态服务功能的营造和发挥[3]。

2.1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服务功能

在寒冷地区,景观设计时尽量采用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保证冬季阳光充足、夏季遮挡阳光。在热带地区或热岛效应显著的中心城区,可增大植被面积,扩大水面,利用自然因素创造有利的微气候条件。比如贝聿铭设计的达拉斯联合银行大厦喷泉广场,在设计时考虑当地气候炎热,利用水和树结合设计,让行走于广场中的人们感觉如同穿行于森林沼泽地,清新凉爽。

2.2生态系统具有净化大气和水体的服务功能

植物生态系统因为具有巨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不仅对大气颗粒物(尤其是PM10和PM2.5)有很好的捕获作用,而且对工业区排放的SO2、NOx、FH、Cl2等有毒气体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所以在火电厂等工业区周围应该建设较宽林带,在城市道路两侧,为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应该选择耐干旱耐瘠薄的树冠高大树种,吸收有毒气体,捕获大气颗粒物。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体的服务功能,比如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引入黄浦江的水位劣Ⅴ类水,经过公园水生植物生态系统过滤后,将混浊的劣Ⅴ类水变成清澈的可供世博园饮用的Ⅲ类水。

2.3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吸纳雨洪和消减风浪的服务功能

近年来,城市雨洪灾害已成为困扰着我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难题。城市雨洪公园的建立为城市雨洪灾害防治提供了市政管网建设不能解决的生态途径,(下转第345页)

(上接第328页)

比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沿海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消减风浪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浙江黄岩永宁公园被誉为“漂浮在风浪上的公园”。此外,沿海地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对维持滨海生态系统生产力、消减台风与海啸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生态系统在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比如国内外的垃圾山和垃圾处理厂公园)、土壤的改善和再生及水土保持、提供美感、文化和智慧启迪以及提升人文精神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

3保护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目前,景观破碎化和岛屿化是快速城市化和人类不合理土地利用活动不可避免的产物,对生物多样性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维持动植物生存最小的生境斑块面积和斑块的异质性,在斑块之间构建有利于动植物迁徙和扩散的廊道[4]。因此,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要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找出景观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已破碎化的景观通过公园、道路、居住区、滨水区、广场、小游园等绿地系统的重建连接成更具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持和维护乡土动植物种群及其生境的多样性,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5],如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和英国的大伦敦绿地规划。另外,植被作为生物栖息地的基础,在生物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植物群落配置过程中,要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灌、藤、草、地被植被的合理配置,并且选择各种生活型(针阔叶、常绿落叶、旱生、湿生、水生等)以及不同季相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长期稳定共存的具有物种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如纽约中央公园的植物群落配置[6-11]。

4参考文献

[1] 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黄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 俞孔坚.2010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吴师强.运用园林生态学基础理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J].热带林业,1996,24(3):125-131.

[4] 尹海伟,孔繁花,祈摇毅,等.湖南省城市群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生态学报,2011,31(10):2863-2874.

[5] KONG F H,YIN H W,NAKAGOSHI N.Urban green space network developmen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Identification based on graph theory and gravity modeling[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0,95(1-2):16-27.

[6] 吕鹏.现代园林设计发展趋向研究――“无设计”[J].北方文学:下,2013(3):116-117.

[7] 刘锐.浅谈绿色设计[J].北方文学:下,2013(3):218.

[8] 刘爽.景观生态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3(9):206-207.

[9] 侯德财.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3(2):1-2.

[10] 陈金香.园林生态设计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3(2):13-15.

[11] 张慧,王淮梁.论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承载与再现--以池州市香格里拉滨河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5-46.

基金项目 河南省第八批省级重点学科专项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彭舜磊(1974-),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博士,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教学及生态学研究工作。

第2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城市园林景观无疑是体现城市活力、展示城市魅力的最基本、与人最贴近的场所,如公园、厂房、街道、居住区、游乐场所等等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场所设计,它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并对城市的整体景观形成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建立顺应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树、种草、摆雕塑,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空间来达到良好的效果。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加注重的是功能的体现。科学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了基础。

2.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绿化景观。

2.1科学布局,协调统一

城市园林景观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城市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不值得绿化景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2.2就地取材,合理利用

园林景观设计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特别是古树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而且显得真切自然。在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择一些驯化的外来树种,以丰富植物品种结构。

2.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景观园林的设计和规划要考虑通风、光线、日照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需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活动娱乐融合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2.4艺术造景,生态优先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运用植物造景的生态艺术手法,营造复合式种植结构,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设计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和城市市容。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3.1充分认识城市园林内部结构

园林景观规划是在传统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顺应城市和当代人的需求。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是以保护当地生态平衡为目的,以实现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园林景观。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合人居住的环境。公共绿地、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等等再国民经济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产业体系。

3.2科学合理地做好园林绿地的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是从生态园林角度出发,遵循生态设计原则,根据国家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着重于建设城市整体的大环境,再结合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在园林建设和规划中国始终考虑到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对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感受与需求,在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与当地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反对不合理的开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3.3加快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进程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具有社会性和群众参与性。城市景观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和休闲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配套设施,提高园林绿化意识,力争把爱护环境、强化管理宣传工作作为群众的行动路线,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3.4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由于现代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园林面积多以小型园林,这使得绿化面积较小,因此,在设计中要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长植物运用的原则, 以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持续打造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墙体、灯柱、棚架、凉亭等建筑小品打造独特的立体空间。通过立体结构增加园林空间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利用立体景观达到吸附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4.体现生态,厉行节俭

4.1城市景观园林生态规划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以生态换环境脆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山头地块为单位,综合应用各种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以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使景观生态与自然和谐统一。在规划设计中要把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低,尽量创造自然生态景观,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各区域资源优势,达到景观区的融合协调。

4.2生态适应技术,城市景观设计要设置各种便民的设施,体现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建筑中要有公共配套设施,公园内要设置坐凳、垃圾箱、各种灯具等便民设施。为了克服气候对植物的影响,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施工中可以在绿地内铺设自动喷设施。

总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顺应自然法则合理的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不以机械的力量去征服,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以生态为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合理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同时节能型也要有科学合理性,这是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是造景手法成熟、形势和内容比较丰富,植物配置表现出兼收并蓄,再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又要注重传统的文化现实意义,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

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都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为基础,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为人们休闲和工作提供更加富于观赏性的城市园林景观,通过有效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喜旭芳.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今日科苑.2010-08-23

[2]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12-04-10

[3]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5-01

第3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思路 规划设计 旅游地景观

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在一定尺度上对资源的再分配,通过研究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在景观分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其组合方式,选择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提出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案。在景观的空间形态结构中,通常以斑、廊、基三元素为基础建立相关的景观生态网络结构,完成规划者对风景区从视觉景观到景观格局、功能的规划设计。

一、织金洞生态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织金洞生态旅游地景观规划突出生态保护性开发特色: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对景区优美的山水环境空间形态尽可能地加以保护,适度开发,力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基于对自然背景的分析,本着景观生态整体性的保证和空间异质性结构图式的设计两大基本思路,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景区规划设计,再在分区规划设计上进行旅游活动密集区与分散区的重点规划设计。这三层规划设计都基于景观的斑―廊―基结构进行,并把功能规划与结构规划结合到这三个规划设计层中去。同时,各个层次都突出其大致的主题与形象构想。

二、织金洞生态旅游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

生态旅游地的发展依赖于高品位良好的生态环境,故在总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其基本目标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及资源利用永续性的保护。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得到保护为主要预期结果的特殊旅游,是以毫无雕琢的自然美景为取向的旅游,绿色景区是其核心,是整个旅游活动的中心和依托。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旅游的最主要特点,它反映了人们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未出现一个在成功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而不对旅游地造成任何影响的旅游规划。所以,织金洞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是第一位的。为了遵循生态伦理,只能进行有限量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既不应花过多精力去改变旅游地的资源条件,也不应过多地去建设旅游娱乐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实体,重点是设施组合、景点优化,使人为设施与自然景观和谐,维护景观的多样性并增强其自稳定性。其第二目标是实现织金洞旅游地社区经济的发展。在确保生态旅游者获得非凡体验的同时,使环境变化维持在可接受范围内,使社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全不讲经济效益的旅游规划是不切实际的。只要在环境承载范围内,通过形象策划和广告宣传吸引大量游客是应当鼓励的,力争给生态旅游地带来好的经济效益,以促进旅游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但这与大众化旅游“吸引尽可能多的游客,赚取尽可能大的利润”的经营理念不可同日而语。总之,实现旅游的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有效保护是其开发规划织金洞生态旅游地景观的双重目的所在。

三、织金洞生态旅游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因而,景观生态系统最本质的属性是其整体性。织金洞生态区内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资源的多样性及利用的多宜性,开发利用的多目标、多层次性,客观上要求从整体出发。织金洞生态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应从全局、综合、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构成景观整体的所有元素都作为设计变量和目标,并从“整体”上来思考与管理。同时,将人类需求同景观的自然特性与过程相联系起来,关注较宏观尺度上的资源配置,强调宏观的综合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使景观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优化状态。

(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原则。对某一碎裂种群的保护,往往从局部的生存环境考虑,设计适宜的保护区,与此同时,人为地将它与外界隔绝。但从长远角度考虑整个景区生物种群的保护,必须从宏观上研究不同碎裂种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保护,如建立合理的缓冲区和生态廊道等,在加强不同栖息地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促进生物种群之间基因交流,提高物种多样性。

(三)异质与多样性原则。异质性的内涵是景观组分和要素在景观中总是不均匀分布的,一个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质和地位土要取决于它的时空异质性。时空异质性的交互作用是导致景观生态系统演化、发展与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维持和管理是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考虑的对象多样性是在一个给定系统中环境资源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程度。多样性的存在对确保景观的稳定,缓冲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干扰,提高观赏性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性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既能保证旅游区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又能保障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还能使景观的美学效果达到极高的水平。因此,多样性既是织金洞生态旅游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旅游地的规划的重点是景观的多样性的维持、旅游空间多样化的创造,以满足都市人摆脱单调城市景观,“返朴归真”,贴近自然的渴求。

(四)生态美与自然优先原则。生态美包括自然美、生态关系和谐美和艺术与环境融合美,它与强调人为的规则、对称、形式、线条等传统美学成鲜明对照,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美学准则。旅游者游赏风景主要目的在于求美。而美除来自人工风景外,最重要的还是源于自然界,表现为多种自然美感,如雄伟美、险峻美、奇特美、幽深美、秀丽美、格局美、珍稀美、声响美等。从审美体系总览,它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顺适,即给游人以和谐、统一、融合、舒爽的美感;二是奇突,不平淡,即具有“超群脱俗”、“新奇夺目”的诱发力。这些美感无不产生于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因此,织金洞生态旅游地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美化环境,增强对游人吸引力的功能。生态美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命力、和谐、健康。生命力特性要求我们规划设计的旅游地景观应具有良好的生态循环再生能力;和谐性要求旅游地人工与自然互惠共生,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健康性要求在争取人工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创造出无污染、无危害,使人生理、心理得到满足的健康旅游环境。总之,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是本地特色的最基本体现。任何一项旅游规划都应遵循最小变动的原则,做符合原自然本质的设计,即设计尊重自然。

参考文献:

[1]刘纬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初探[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2,(04).

第4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规划;人性化;生态化;城市所谓景观规划,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当中构建一个具有形态的、独立的,同时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景观。其必须要兼具两个属性:其一是自然属性,景观必须要作为一个具有体、色、形、光的因素,具备一定的空间形态,比较独立,同时容易从区域形态背景当中分离出客体;其二是社会属性,景观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的作用,能够通过自身的内涵,引导人们发生怡情、联想、趣味以及情感等众多心理变化[1]。景观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广大居民创造宜居、舒适的环境,打造活动、休闲的场所。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宗旨就在于帮助人类,使得人类、城市、社区、建筑的共同生活环境更为和谐、融洽。

1城市景观规划人性化设计

1.1人性化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属于人类在进行景观规划中不断追寻的目标,其属于设计发展的高级阶段,属于人们对景观规划师不断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其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体现。人性化设计是将人作为设计的重点,注重提高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社会需求与自然需求相结合的规划哲学。在以人为本的设计问题中,人性化方面的考虑也是具有一定层次性的,所谓的以人为本并不是片面的考虑到个体的人,而是应当综合考虑到社会与群体,将社会的整体与群体的局部进行有机整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与社会的发展更为统一、和谐[2]。所以,景观规划人性化设计必须要站在人性的层面上来掌控规划方向,才能够综合协调景观规划当中存在的不足。

1.2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系

1.2.1 物理层次的关怀。物理层面的需求属于人类最为基本的需求。景观规划遵循人性化设计不但要为广大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使用者与景观之间所处的关系更为和谐。其能够最大程度的去迁就人的一切行为模式,使人能够感觉到舒适,而并不是让使用者去理解、适应景观。景观规划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段与不同文化层次人群所对应的特点,应当具有显著的功能区分,应当构建封闭与开敞相结合、动静有序的空间结构,从而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景观规划的人性化设计更多的都是展现在细节方面,比如景观的各类型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成,尺度是否合适,以及材质的选择是否合理等。最近几年以来,国内的一些城市当中能够看到许多人性化的设计,比如为了方便残障人士的轮椅上下行走,特意在花园与广场当中添加了无障碍的设计。然而,我们必须要看到,国内许多景观规划在人性化方面仍然欠缺成熟。

1.2.2 心理层面的关怀。心理层面上的满足感并不是物理层面上的满足感那样直观,其通常都是难以察觉与表达的,甚至连多数使用者也难以用语言说明为什么对于某个景观情有独钟。

人们对于景观的心理感受属于一种理性思维的进程。经过这样一个进程才可以做出由视觉观察所得知的对于景观的评价,所以心理感知是属于人性化景观感知进程当中关键的部分。根据思维的模式可以将其分成联想与推理这两个方面:联想指的是由之前事物触发所想起的与其相关事物的心理思维进程;推理则是根据已知的事物来推断出未知的判断,人们可以根据之前的经验从整体推理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推理大概的整体。人们对于景观的心理感知进程正是实现景观与人统一的进程。无论是花香、竹林、蝉鸣、骤雨、清泉、日出、夕阳,都会引发人们的思绪发生变化。在进行景观规划的进程中,不仅要让人们能够触景生情,同时还应当让“情”升为“意”,此时的“景”升为“境”,变成感情方面的升华,从而有效满足人们获得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求。

2 城市景观规划生态化设计

2.1 地方性原则

其一,应当要尊重风俗知识与传统文化,充分吸取当地人的生活经验,综合考虑当地人及其传统文化给予的启发;其二,应当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场地外的生态要素对于基址产生着直接的作用与影响;其三,应当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运用原有的景观,尽可能避免片面寻求宏大的景观气势。

2.2 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

在进行大规模的景观设计进程中,对于生态系统与特殊自然景观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比如城市内与城市外湿地的保护、天然林地的保护,尽量降低包含生物、水、土以及能源等资源的应用,有效提升使用效率。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的进程中,倘若科学合理的应用自然资源。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规划当中,将已经废弃或者关闭的工厂进行生态恢复建设成为广大居民的休闲地已经成为景观规划的潮流。

2.3 整体性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整体,在对应的经济条件下实现,其必须要满足社会的相关功能,同时也应当符合自然的规律,并且还应当属于艺术的范围内,少了当中任何一点,设计都会存在不足。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必须要针对生态系统实施全面、整体的设计,而并不是针对某一个独立的景观实施设计,其属于一种多目标的设计,为满足人类需求,也为满足高产值需求,为满足动植物的需求,也为满足审美的相关需求,设计的宗旨在于整体优化[3]。

现代化的城市景观规划并不只是针对建筑群进行配景,应当与城市、环境以及自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园、广场以及大街绿化,从城内到城郊都寄托了人们对于自然的不断追求,重视人的感受与生活体验是人们一直以来的追求。城市当中美好的景观规划不仅是对将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同时也是对历史生活场景的良好记忆,更是现代化生活所追求的系统与空间,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过程与格局、人与人、功能与结构这几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建设出美满、和谐的外部空间环境[4]。

比如,浙江台州永宁江公园方案提出六大景观战略,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生态设计理念来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务的接受而存在。这些战略包括:(1)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2)一个内河湿地,形成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和乡土生境。(3)一个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4)水杉方阵,平凡的纪念。(5)景观盒,最少量的设计。(6)延续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输出公园的服务功能。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关键地段的设计,改善和促进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让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

3 结语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使得广大城市的环境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景观规划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当中的关键环节,其对于一个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不断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人性化与生态化设计则是直接涉及到景观规划设计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其更是建设安全、高品质景观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当前的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当中,人性化与生态化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措施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分析、环境生态效应以及生态工程技术等方面还较为薄弱,难以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有机融合到景观规划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所以,国内的景观规划事业还需要不断努力,对于可操行方面的措施还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凌利宏.人性化在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河畔雅居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

2周旭.浅谈“生态设计”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之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第5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主干道;交通规划;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扩张,对于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及道路景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主干道, 在路段范围中一般由中央分隔带、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非分隔带、行人道、路侧分隔带所组成。其中各分隔带既发挥了分隔车流和人流的作用, 同时也是道路景观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因此各分隔带需要同时满通和景观的要求。

1. 道路断面选择

传统理论认为三块板以及四块板道路可以从物理上分隔交通流, 且利于管线的布设。但随着城市的发展, 机动化程度的提高, 城市中非机动车出行越来越少, 非机动车道往往被闲置浪费。而且由于机非分隔带的限制, 又不能利用非机动车道增加机动车道数,从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不能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此外, 由于分隔带过于分散, 各种绿化及景观设施被割裂, 不能显现整体的效果, 影响城市风格的体现。因此, 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 两块板道路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应当成为城市新建和改建道路时的设计模式, 具体来说, 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在人行道上设置非机动车道, 使得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高差进行分隔, 避免在交叉口处混行, 影响机动车通行效率;

(2)可以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行人过街保护区, 保障过街行人的安全;

(3)可通过绿化带预留机动车道, 利于远期流量变化时拓宽车道的需要;

(4)利于公交车站的布置;

(5)绿化带比较集中, 利于绿化的生长, 同时也利于设置各种道路景观设施。

2.中央分隔带设置方法

在城市道路中, 中央分隔带的主要作用是: 分隔对向的车流, 避免交通事故的产生;利用绿化等手段, 加强城市的景观效果;提供行人驻足等待空间;提供交叉口拓宽空间;预留城市道路发展用地。因此中央分隔带对于其宽度、树种选择以及管线布设均有一定的要求。

2.1 中央分隔带宽度确定

在中央分隔带的宽度标定中, 应考虑设置掉头车道、设置行人过街待行区、种植绿化、交叉口进口道展宽以及预留车道等因素的影响。

(1) 设置掉头车道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对于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城市主干道, 一般禁止机动车辆左转进出路边的单位, 因此需要在路段上设置必要的掉头车道以满足车辆进出单位的需求。

(2) 设置行人过街待行区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对于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行人过街待行区的城市主干道, 其待行区宽度应满足一辆自行车安全待行的需要。

(3) 种植绿化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对于在中央分隔带上种植绿化的城市主干道, 其宽度应满足植物存活的需要。如需要在中央分隔带中设置各种景观小品,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宽度。

(4) 考虑交叉口展宽的中央分隔带宽度

由于道路的通行能力瓶颈一般出现在交叉口, 因此需要通过削减中央分隔带对交叉口进行展宽处理以增大通行能力。在进行中央分隔带设计时, 应考虑到中央分隔带在交叉口处展宽的宽度需求。

交叉口展宽一般与路段车道数相关, 实践证明, 路段车道数与交叉口展宽所需的宽度关系如表1 :

路段车道数(单向) 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 交叉口进口道宽度(m) 中央分隔带削减宽度(m) 中央分隔带宽度W展宽(m)

2 3-4 10-13 1.5-3 34.5

3 5 16 2.5-3 44.5

4 6 19 2.5-3 44.5

表1 考虑交叉口展宽的中央分隔带宽度要求

注: 交叉口展宽可利用中央分隔带宽度和机非分隔带宽度, 一般情况下两侧展宽宽度大致相似。

(5) 考虑预留车道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附加宽度

在城市主干道建成后,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拓宽改造, 以增大通行能力, 满通需求。因此在新建主干道规划过程中, 应根据未来交通结构的变化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和空间预留, 以提高城市主干道的适应性。

考虑到道路两侧地下管线铺设的需要, 道路拓宽的预留宽度一般宜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 与预留车道数相关。考虑预留车道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附加宽度计算公式如下:

W预留= 2n×W车道

其中, W预留为考虑预留车道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附加宽度(m);n为单向预留车道数;W车道为路段车道宽度(m)。

(6) 中央分隔带宽度确定方法

根据以上约束条件, 可以得到当充分考虑以上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中央分隔带的确定公式为:

W中=max(W掉头,W待行,W绿化,W展宽)+ W预留

其中: W中为中央分隔带宽度(m) 。

在实际设计中, 可根据新建主干道实际情况选取在设计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以确定中央分隔带宽度。

2.2 中央分隔带绿化形式

在城市主干道上, 中央分隔带绿化不仅需要满足城市景观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对主干道交通进行一定的考虑。具体来说, 应满足以下几点功能: 遮挡对向车辆的眩光;引导机动车行进路线;提供良好的行人驻足等待空间;防止行人违章穿越道路。因此, 在中央分隔带的设置上,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在树种选择上, 应采用低矮的灌木、灌木球、绿篱等枝叶繁密的长绿植物, 高度控制在0.11.5m之间, 以遮挡眩光,株距应小于灌木灌幅直径, 以防止行人穿越;

(2) 灌木应沿道路行进方向栽种, 以引导车辆;

(3) 应避免种植树冠较低的乔木, 株距也应适当拉大, 乔木种植在中央分隔带中间, 距离分隔带两侧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10m, 以防止树木遮挡住违章穿越的行人, 导致驾驶员无法做出正确反应, 成为交通隐患;

(4) 道路预留拓宽空间中应种植易移植的植物, 如灌木、草坪等, 不宜种植乔木, 以避免拓宽施工时的不便。

3.机非分隔带设置方法

在城市道路中, 机非分隔带的主要作用是: 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为设置交通标志牌提供空间;设置路灯;设置机动车道地下排水管道;防止行人违章穿越;设置公交停靠站。因此机非分隔带对宽度及植物选择均有一定的要求。

3.1 机非分隔带宽度确定

对于未设置公交停靠站的机非分隔带, 需要考虑在其中设置交通标志牌、路灯、排水管道的需要, 根据实践, 建议设置1.5m。对于设置公交停靠站的机非主干道实际情况选取在设计应考虑的影响因素, 以确定中央分隔带宽度。

3.2 机非分隔带绿化形式

在设置机非分隔带绿化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设置低矮的绿篱, 以增大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穿越难度;

(2) 绿篱高度控制在1m 以下, 保证两侧有一定的通视性,避免因交织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3) 不应在机非分隔带上种植乔木, 以避免乔木树冠遮挡交通标志。

4. 人非分隔带设置方法

在城市主干道中, 人非分隔带的主要作用是: 分隔行人与非机动车; 设置行道树, 优化行人行走空间;设置电话亭、垃圾筒、坐椅等街具;设置路边非机动车停放点。因此需要对人非分隔带的宽度、形式及植物选择提出一定的要求。

4.1 人非分隔带宽度确定

人非隔离带宽度的确定,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行道树栽种的要求;设置街具的宽度要求;路边停车的要求。

(1) 行道树的栽种要求。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 - 97) 规定, 主干道上行道树宽度不得小于1.5m。根据实践, 如需要保证行道树的高存活率, 单行行道树树穴宽度各设施的要求,一般为1.52.0m。

(2) 设置街具的要求。在城市主干道上, 可在行道树树穴之间设置电话亭、垃圾筒、坐椅等街具。据调查, 目前国内使用的街具的最大宽度一般不大于1.5m。如坐椅需要垂直道路中心线放置, 则最大宽度可取坐椅长度。

(3) 路边停车的要求。由于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行驶, 因此可以利用人行道上行道树之间的间隔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如垂直停放, 取用28 型作为设计标准车, 宽度应不小于1.93m。若人非隔离带宽度受限, 可采用斜向停放的形式。

根据以上约束条件,可以得到当充分考虑以上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人非分隔带的宽度可设置为1.52.0m。

4.2 人非分隔带绿化形式

在设置机非分隔带绿化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行人与非机动车之间的行道树宜采用遮阴的乔木, 以优化行走环境;

(2) 行道树株距根据树冠的大小可在4 - 10m 之间选择, 确定原则为使行人和非机动车空间尽量处于树阴下, 同时也能够满足布设各种街具的需要;

(3) 树穴之间的地面铺装应与非机动车道相区别, 以明确非机动车行驶空间;

(4) 可在树穴间设置休闲、娱乐的公益设施, 如秋千、报亭等, 以增加道路的吸引力。

5. 路侧绿化带设置方法

5.1 路侧绿化带的作用

(1)分隔道路与路侧建筑物, 减少车辆噪音及尾气对道路两侧建筑的影响;

(2)调节道路功能。通过在路侧绿化带中设置不同的景观设施, 对道路进行合理的定位。对于交通性主干道, 可在路侧绿化带中种植隔离林, 以形成相对独立的行驶环境;对于景观性主干道, 可在路侧绿化带中设置各种景观小品, 以美化道路环境, 提供市民休闲空间;对于商业性主干道, 可结合两侧建筑修建主题绿化或建筑物门前广场, 以吸引人流, 提高商业气氛;

(3)通过设置路侧绿化带,可以调节道路绿化率;

(4)为远期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及快速交通预留空间资源;

(5)可利用路侧绿化带设置路边停车。

5.2 路侧绿化带宽度确定路侧绿化带宽度的确定, 可根据城市新建主干道绿化率确定。如需要设置路边停车,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考虑城市发展改建需要, 建议其宽度不小于4m(单侧) 。

5.3 路侧绿化带绿化形式在设置路侧绿化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绿化形式应结合道路两侧建筑进行;

(2)可在路侧绿化带中设置休闲小径, 以增加绿化的亲和度;

(3)如需要在路侧绿化带中设置机动车停车泊位, 应在路侧绿化带中种植高大乔木, 以创造良好的停车环境。

第6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脉;景观设计;原生态;防洪护岸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4-0173-02

地方文脉就是地方文化生命的基因,是物化了的地方精神,或者说是地方文化精神在地方物化形体上的反映。地方文脉是山川灵气、地理背景、自然环境与人文心里相感应的文化积淀,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气质、文化特征和特殊的民风名俗,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脉络。

1 滨江古城的文化背景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侗、藏、彝、哈尼、壮、满11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彭水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诞育了巴蜀最古老的“黔中文化”。这里不仅拥有盐、丹等珍贵资源,又有乌江、郁江水道运输的便利,地方特产丰富,这里还诞生了三渡乌江的红色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惊心的流放文化。彭水旅游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供观赏研究者达80余处,其风景名胜多集中在乌江、郁江和芙蓉江两岸。数百年滔滔江水,流出了彭水经济的繁荣,流出了彭水文化的发达,其旅游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间文化皆名冠四方。

2 滨江古城防洪护岸开发面临的问题

从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乌江、郁江运河的交通功能逐渐淡化,沿江两岸古老的梯田农耕也渐趋衰弱,地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的水泥护坝和冰冷的商业建筑,人文景观也大不如从前。同时,由于沿岸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往运河,水质严重恶化,长期的用地功能演变和多阶段的建设改造,又造成沿江两岸用地功能杂乱,与运河的文化底蕴不协调,对地区的旅游开发,城市精神的文化和精神的保护有很大负面的影响。乌江郁江两岸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已知的不到很好的体现。

3 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防洪护岸景观设计为

例分析

3.1 现状分析

3.1.1 区位关系及规划区范围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直辖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省,南连贵州省。渝湘高速公路和319国道穿过本县,至重庆市中心200公里。县城位于乌江,郁江交汇处,距重庆市主城区260公里。设计区域总用地面积为89公顷,范围为乌江、郁江和九曲河的两江一河六岸的滨水区。

3.1.2 防洪堤现状分析

项目范围内防洪堤按235 m高程设计,共有垂直护坡、垂直护坡加放坡、全放坡、自然山体护坡四种形式。

3.1.3 植被现状分析

彭水县位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原有自然植被茂盛,植物种类众多。但随着近些年的市政开发建设,山脉中的河谷地带悉数已被开发成建设用地,土壤破坏严重,原有植被也已消亡殆尽,只在临水地带剩下部分疏林草地。而自然山体区域由于开发困难,所以未遭大的破坏,植被保存良好,沿乌江郁江两岸植被郁郁苍苍,呈现出乌江画廊的风采。

3.1.4 水文季相分析

①丰水期。乌江丰水期最高水位涨至220 m以上,沿岸所有滩涂被水淹没,只剩下奔流的江水与呼啸的声音。

②枯水期。指枯水期乌江及其支流最低水位降至205 m以下,沿岸近一半河岸滩涂露出地表,此时滩涂上生长着各类水生植物及耐湿植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鸟类做短暂逗留,一派自然生态之美。

3.1.5 人文环境分析

①盐丹文化。历史上郁山盐曾经是武陵地区重要的盐源。郁山以东地区还曾是丹砂富集区,经营彭水地区丹砂的巴寡清,是中国的第一位女实业家,秦始皇也为她筑“女怀清台”而“名满天下”。与此同时,乌江、郁江的水道运输业兴起,早在巴立国前,这里就诞生了辉煌的“盐丹文化”。

②乐器文化。芦笙是文山苗族的主要乐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

③节日文化。彭水民族节日众多,包括:“四月八”节、姊妹节、苗族祭鼓节、苗族龙船节、吃新节和苗年等。

④图腾文化。图腾文化是整个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今散见于苗族民间的锦鸡文化、白鸟衣文化、蜡染文化、鸟笼文化、织锦文化、芦笙文化、背带文化等就是鸟图腾文化的历史传承。

⑤建筑文化。吊角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角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角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3.2 方案构思脉络

第7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健词】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整体空间组织和谐的原则,园林规划设计必须要把握好园林的整体和谐原则,体现出整体的设计风格主题。要同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不同的设计风格可能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一般都要体现出景、轴线、节点、路径以及视觉等几大要素。另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来进行空间的组织规划。景观设计还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对于一些要求私密的空间设计,则要考虑到幽静、浪漫、惬意的特点。②体现出地方特征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还需充分体现出地方特征和流畅自然的特色。我国的地域辽阔,城市所处的自然区域和文化特征也各具特色,所以每个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都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特点,从而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环境。另外,园林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其园林所处位置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将创意与个性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园林景观具有令人难忘的特点。③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点应该是景观设计的精彩所在,这些点的元素应该相互交织和贯穿,这样才能使园林的景观变得有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传统的空间布局已经逐渐地被新创意空间所代替。新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将人与景观进行很好的融合,构筑出全新的空间格局。比如可以增加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设计出各类适合人群活动的场所。④风格把握与协调的原则,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还要将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进行有机地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园林景观。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硬质景观往往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而软质景观则一般是园林绿化设计的事。如果不能得到全面的沟通,这种规划模式虽然能够体现出专业化的优势,但却会造成景观设计不协调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必须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达到统一协调。另外,在硬质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也尤其重要。应该尽量采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自然特征的材料,当然也要考虑地方和业主的需要。

2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2.1 园林景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园林的立足点也从园林植物所营造出的形式美,而慢慢转化为具有现代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上。现代园林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简单的观赏和休憩需要,还要满足城市人的心理需求、审美需要。它不仅要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多种需求,还要满足不同城市人们的游玩休憩需要。做到了以现代城市为有机载体的园林景观生态化、人性化和现代化。

2.2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园林历史悠久,但是对于现代城市的园林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在自主规划体系上还不算完善,与国外的一些先进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还存在以借鉴国外某些城市的设计理念为主的问题。总规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只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部分必要补充,或者是对城市园林绿地分布进行一些简单的考虑和意见,而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的具体标准和建设主题等则会因为很多因素而无法进行明确。这就会导致很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存在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就必然存在由于尺度把握不当,而造成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同质化和无序化。这样的结果不但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美化效果,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低下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当然,这也与城市园林建设相关队伍的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虽然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都有些神似,缺乏自己的独立个性和特色,具有高品质的园林景观越来越少。另外,在很多城市中园林景观的建设容易出现盲目追求欧式风格,而不考虑地方实际条件的现象,不但达不到想要的视觉效果,反而事得其反。

3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的思路

3.1 园林景观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园林作为一个综合整体,其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以人为创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来。其中包括景观的通达性、建筑的生态性、生态的稳定性以及景观的优美性等。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所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3.1.1 保护自然的原则

想要建设充满自然色彩的园林景观,首先应该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的原则,认识到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要素所在。另外,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界组成之间的关系,尽量地保留和采用原有的动物和植物来进行规划设计。如果必须引入植物时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景观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来进行移植。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协调规划设计理念的实现。

3.1.2 可持续性的原则

城市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将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作为设计目标,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2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合理应用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文化策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在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原则是:

3.2.1 设计的多样性原则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特定地理条件下的文化差异性,将其表现在景观的特质上面。但是多样性设计在注重保护和继承地域的现有文化遗产时,更要将这种文化遗产进行研究、改善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才能把握好地域特征,指导好景观的物质空间建设,从而丰富城市的生活活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品质。

3.2.2 乡土性保护的原则

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还应该充分地重视和保护好地域的乡土性。乡土性的保护并不是说一味地进行历史的复制,而是要强调在继承传统时要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将传承到的有价值的文化运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以赋予现代景观新的文化内涵。

3.3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科学的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园林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能够将现代园林的特色、功能、艺术性等全面体现出来。为了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就必须全面地开展园林景观学的系统研究,大力培养各类园林规划设计人才,从而努力构建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园林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尽快地将园林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进行完善,做好各类园林的项目规划设计内容和深度要求,使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更具有专业内涵。

4 结语

综上所说,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要从多方面考虑,要结合地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规模、风格、标准以及文化内涵,使园林真正成为城市的形象工程,从而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其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杜爽,王.浅议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J].现代园林论坛,2011(5):10-13.

【2】周进.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J].风景园林,2011(8):82-85.

第8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措施

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居民已经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居住小区配套环境景观愈加的被重视。如何提高绿化造景的水平,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要求,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实现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在以后的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

一、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1、 能够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率的逐步加快,为城市带来了严峻的污染,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等都造成危害。而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不但能够将城市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吸收,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城市内的噪音减弱,推动经济的良好发展,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园林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吸滞大气污染物、提高空气环境质量,减轻雾霾污染上具有显著效果,园林绿地的生态功能与绿地景观类型及其空间布局有密切的关系,国内外通过对城市绿地环境效应的分析发现,当绿化覆盖率小于40%时,绿地的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状况更显示出其重要性。所以,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应受到人们的关注。

2、 能够推动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对于城市来讲,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为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力量保证,反过来看,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也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城市的精神文明,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最近几年,很多大中型城市在发展期间对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极为关注,并且很多区域已经获取了不小的成效,不但良好地美化城市,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城市变得更加繁荣。

3、 能够提高城市的形象,增加城市的内涵

在进行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期间,涉及到的元素很多,不但容纳了施工区域当地的民众生活习惯与风俗,同时也结合了城市中建筑与文化的特点,使其共同呈现出来,进而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形象,增加了城市的内涵。

二、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及要求

1、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应该尽量的考虑小区居民的感受

在小区内修建园林景观的目的是为住户提供舒适优雅的环境,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住户的感受,要让人感到舒服,适当的设置锻炼设施,能让小区居民能更好的锻炼身体,要让小区居民尽量的与绿色接触,多看到园林景观,尽可能的让人们能随时随地的享受到清新、惬意的环境,呼吸新鲜空气,让人身心愉悦,促进小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景观进行统筹安排,在保证人们环境的情况下,也要有效的节约小区的公共面积,使得更多的景观能恰到好处的融入小区的环境中,尽可能的做到一步一景,广阔的场景不太适合中小型小区的建设。

2、 重视人性化的设计,提高小区的整体形象

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要注意设计细节,对小区园林景观的文化主题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的避免不同文化的融洽,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在小区的水景之中,可以饲养金鱼,添加鸭,鹅等动物,加强人与自然之间的接触,也为儿童的成长带来良好的学习和促进作用。

3、 小区的园林风格的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适合当地的风情,响应周边环境的信息,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不同的居住环境要搭配不同的设计主题,达到优化配置的作用。东方的园林景观以中国的园林为基础,以自然山水的表现形式,适合环境幽静的设计风格。在小区的设计过程中,要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方法,地方风格的住宅要和当地的民俗文化相契合,设计符合地方特色和历史痕迹的园林景观。

三、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措施

1、全面认知景观园林规划的内部结构

对于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其融合了教育、科研、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创建了独立的产业系统,在进行设计与规划期间,需要同我国当地的特色相结合,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由整体出发,进行科学规划,确保把景观园林与城市发展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城市建设期间不可或缺的内容,尽可能把我国建设成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化城市。

2、保留原有植被

大型居住区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的保留该地区的原有植被,这也是小绿地建设过程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项重点问题。原有植物的保留不是将之前的植物一股脑的全部保留,而是需要依照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有选择性的保留。一般在城市之中,因为常年的开发,所以难以留下一些原生的植物群落,比较多的都是人造的,因为这些植物在和其生存的环境有长期的共存,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关系,所以这些植物一般情况下都选择保留。

3、调节植物关系

有些植物之间生存在一起,能够互相依存,互相获利,而有些植物的存在会影响其他一种植物的生长。因此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关系做协调处理。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生长就有裨益,而胡桃和苹果则不宜种在一起。

4、园路植物配置

平坦的通途一般使用规则式的配置,最好选择观花乔木,并且用花灌木作为下木,能够丰富整个园区的色彩。主路的前方若有建筑物作为对景,那么可以密植两旁的植物,突出建筑主景。蜿蜒曲折的道路,植物的配置不要过分“规矩”,而是用需要彰显自然式的特点。

5、水体植物配置

在一些小型的园林中,水体的表现形式都是水池。为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植物的配置常常需要将个体的形态表现出来,或者借助植物将水面空间做分割,强化层次感和空间感。水池边上可以配置一些洋金凤或者文定果,起到疏密有序的效果,不但不影响视线效果,而且增加了植物的层次等级。

6、结合居住场地特征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土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项目执行这个标准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总而言之,小区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建设城市重要的构成内容,对美化、改善城市环境,确保民众生活安全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迟晓辉.谈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 城市建设: 下旬,2010( 4 )

第9篇:景观规划与设计范文

城市景观的各项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特征方面都可以归结为斑块—廊道—基质三种结构形式,不同类型的斑块和廊道在不同质地的景观基质中的分布模式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相结合,根据斑块—廊道—基质三种结构形式,综合分析城市景观元素的属性和空间配置模式,可以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于指导帮助园林规划的适宜性评价和园林规划设计生态学后果预测。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多样性原理、异质性原理、景观个性原理、自然优先原理、整体优化原理、生态关系协调性原理等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同样适用。在具体规划设计任务中,需要结合不同规划设计的特殊性要求,有选择、有侧重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如风景区规划需要重点考虑景观的多样性原理和生态关系协调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特别注意景观的整体优化原理和多样性原理,风景名胜和纪念性园林规划需要优先考虑景观个性原理和自然优先原理。将景观生态学引进园林规划设计中,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园林的生态建设,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景观生态学在公路视觉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公路的建设都会给沿线景观产生影响,比如增加新的斑块和斑块类型,增加视觉景观类型,改变沿线原有的自然景观。在公路的建设中产生的一些干扰斑块,会影响到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给公路视觉景观带来一定的冲击效应,通过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如恢复植被、绿化边坡等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斑块的视觉景观影响。在公路典型路段,建设过程中对视觉景观造成的影响效果,可通过综合分析各个视觉景观单元,找出影响视觉景观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和关键因素,为恢复和改善公路视觉景观提供指导建议。

四、景观生态学在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价中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可以做到从景观视角纵览整体,与生态完整性要求相符合。通过定量测度和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前后景观优势度和景观稳定性等特征,可以了解工程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建设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建设项目的空间布置和辅助工程建设要求提出建议。但是目前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其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仍在不断完善,故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到具体工程设计时,仍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周边环境特征具体研究。

五、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