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23.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52-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依据语文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感悟生命意义的一种教学方式。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由于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同,造成了许多心理、知识背景和人生体验的不同,这些都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参考依据。以下主要探讨农村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 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的观念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已萌芽。体验式教学称法则始于上世纪的40年代的二战时期军队的生存训练,在此之后,体验式教学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它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式在美国兴起。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其在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优质可持续学习的品质、有效改进师生关系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称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成功的教学改革。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在做中学”、“生活即教育”的主张。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习者在主观与客观的互相联系中获得经验,最重要的是,不是将知识呆板的传给学习者,而是激励学习者亲身参与来获取知识与体验。只有当学习者主动自觉地去挖掘活动中的体验,积极的“做”和“想”,才能探索到世界万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能积极主动的调动思维,从而获得自己的活动体验。
2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小学生不能轻易获取课外书籍,导致小学生阅读视野相当狭窄,精神体验仅限于农村的精神生活,乡村的野外风光。对于旅游见闻更是奢侈,近年来小学生外出集体活动日益减少,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真正得到教师的观察指导。同时,学生家庭电脑相当有限,获取信息的途径受限。此外,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分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有时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包办多,学生训练少;到了中高年级,段意、中心思想应当由学生练习概括,而教师为减少麻烦,采用一写了之,让学生去背,使学生失去了训练的机会。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于组织作文竞赛、阅读比赛等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
3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体验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体验式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通过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模拟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模拟情境”获得相应的体验。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的“模拟情境”可以是依据教学内容编成的“课本剧”,或是师生共同表演的某个事件的一个情节,或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的一幅图画等等。良好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在“情境”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体验的热情,获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3.2加强诵读,强化体验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感悟的过程,接受熏陶的过程。语言文字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有时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通过朗读,学生不知不觉地进人文本,读中悟理,读中生情,思想感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自然而然诱发的情感与文中蕴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体验,就是生本对话。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文中“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
3.3注重亲历,完善体验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应注重“亲历”,要让学生积极置身于体验的情境中,通过亲历活动进行体验。体验的亲历可以分“身历”和“心历”。“身历”是体验主体在实践层面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心历”是体验主体在心理上的“亲身经历”,包括移情性的理解、感受,对他人、他物经历的切实感悟。因此,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身历”和“心历”。教师可通过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活动中的观察、尝试、体会,在“身历”和“心历”的最佳状态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例如,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心历”,通过主体自我对象化,使学生把自我等同于作品中的人物,在心理上与作品人物一起经历,一起体验,通过对作品角色的认同和移情,从而与学习对象融为一体,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更好地获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参考文献:
[1]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2]王银霞.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思路[J].当代教育,2009(1).
[3]吴惠青.体验:活动类课程的价值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03-01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小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和作者达到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逐渐明确了作者的立觯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而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语文教材为基本载体,主动参与、主动体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它让学生从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无尽的乐趣,领会到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可以全面引发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想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学习。但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天玩,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让他们主动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体验式阅读教学法,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把小学生推到了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授课目标等不再由教师决定,而是学生主导课堂走向,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发挥,自主探索、主动学习。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点燃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1]。
2、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达到共鸣,领会作者的写作立场、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求知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活跃思维创新能力,持续丰富情感体验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打破思想壁垒,活跃思维,深入思考,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3、加强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小学生自主确定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并就小学生自己目前已具备的认识能力与认识范围,去理解作者的思想、体验作者的情感,发现文章的主旨内涵。在这种主动求知,深入探究,反复思索的过程中,小学生掌握了不同的写作方法,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累积了一定的创作素材,从而切实加强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建构途径
1、教材语言,引感体验
教材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我国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情感体验的源泉。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大多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教师要对语文教材科学有效利用。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依据教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具体的文章内容,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情形,营造课堂氛围基调,唤醒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进一步指点学生从文章内容深入到文章环境,最终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情感氛围,诱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学生、文章三者的对话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就文章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文章包涵的思想感情,再运用一定的情感手段,将这种感情输送给学生,把学生推进强烈的文文章情感氛围,从而渲染学生的文章情感,诱发学生的文章情感体验,实现教师、学生、作者三方的情感共鸣[2]。
3、情境再现,生感体验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时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认识经验与认识范围,再现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情境,综合利用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整体感受文章中的人物、风景、物件、事情,从多个方面唤醒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使学生爆发全方位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材文章《》一文中,文中描绘的就是林则徐在广东时刻,人民群众群情激沸的场景。通过描绘销烟时,人民群众的各种反应,表现人民群众对鸦片的极大厌恶,显示出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教师在此文的教学中,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媒体播放《》的记录片,再现当时的销烟情景,让学生由景生情,引发学生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4、不同情感相互对比,激起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不同情感相互对比,也能激起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很多都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性,有些情感含蓄内敛,有些情感张扬豪放;有些情感浓烈炽热,有些情感清淡寡欢。这些不同的情感,如果让学生单一体会其中的一种,对于年龄尚小,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如果把两种乃至更多情感鲜明的文章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小学生是很容易从比较中发现不同的。此时教师再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点拔,必能激发小学生的悲、喜、欢聚、离别、思念等情感体验[3]。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语文教学方式。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语文教师运用合理的手段,对小学生适当指点、引导,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国光.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及其建构[J].新课程・中旬,2016,(11):33.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向导。它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积极思考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体验式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阶段。只有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确保接下来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一般可通过以角色表扬、辩论以及影视欣赏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情境。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单词时,教师可通过针对不同的单词演示不同的情境,如学习单词bird时,可让学生学习鸟飞来飞去的样子,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学习单词plane时,可发一些纸片,让学生叠纸飞机;在学习pig时,可让学生模仿猪叫。通过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亲历体验
通过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亲身体验,来实现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并利用积极的感知语言魅力传授教材相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英语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BookoneLessonThreeWho’sshe?”一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讲全家福带入课堂,让学生对自己加的全家福中的人物用英语进行逐一介绍。例如,教师拿着学生李雷的全家福,指着照片中的一位老爷爷问道“Whoisthis?”,学生们异口同声的“ThisisLiLei’sgrandfather”,接着指着照片中站在李雷旁边的女孩子问道“Whoisthebeautifulgirl?”学生们能够快速的回答“ThisisLiLei’ssister”。活动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亲身体验运用英语介绍家人的乐趣,还提高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加深了对家族中所有人的单词的印象,如father,mother,sister等。
3.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经过亲身体验后会得出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并及时抓住这些问题,进行启发性提问,以激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如果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必要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合作的形式或者是答辩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探讨,最终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引导时要有度,必须将自主性归还给学生,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例如,在学习“译林版”的小学英语义务教育教材中的Unit8《HappyNewYear!》一文时,教师教会了学生运用showmesomething.这个句型来表达想要某物。接着教师通过提出“大家在过年时想要新年礼物应该怎么向爸爸妈妈要呢”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要求学生用英语说出自己想要的礼物。Lucy说道“IwantaBarbiedoll。”而Alice说道“我们这节课学到了新句型。可以用showmeaBarbiedoll”,在大家的相互讨论中,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二、结语
目前,各小学的实验经费基本上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学校并没有自,各校所缺器材每年向上级进行申报,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现象,某些大的仪器可以申报(但不一定报了就会有,且耗时太长),但是小的补充器材就没有,必须由学校自己用办公经费购买,比如电池、解剖用的活鱼等,这对经费本来就紧张的小学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对实验教师的补贴待遇落实不到位,导致学校无法留住人才,这种种现象都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的发展。
二、解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1.加强重视,严格管理。实验教学既然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教育机构就必须从上至下加强重视,严格管理。(1)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加强重视。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科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的课程,加强对这一学科的重视是对下一代负责的表现,是对未来国家综合国力负责的表现。(2)要从行动上加强重视,加大投入。实验教学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有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基本的实验室与仪器,不能再走形象工程的路子,专项投入几所示范学校,而要从根本上实现义务教育的设施设备均衡发展,改变目前许多农村小学“三无”的现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就必须加强重视,加大投入的力度。(3)要从落实上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实验教学课程每天都有,中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也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了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比如科学课规定每周开设3节,这样就能从更大的空间与时间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反映了国家对实验教学的重视。而不能依照教学的要求,开足、开全、开好课程,这与学校领导不重视、放任自流是分不开的,也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不严格分不开。因此,上级主管领导与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与问责制度,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管理,严格要求,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小学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督导,严格考核。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决定方向,从思想上加强重视了,基本设施完善了,课程实施了,并不意味着实验教学就得到发展了,关键在于过程。实验教学要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摒弃“走过场”的现象,还得靠上级业务部门加强督导、严格考核。(1)加强督导。每学期上级业务部门必须针对辖区内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情况进行督导,督促行政主管部门落实,督促学校教学落实,督促学业水平发展,引导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学发展的方向,引导能力培养的方向。督导要落在实处,对在实验教学中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与个人要实行问责制与末位淘汰制。(2)严格考核。每学期业务主管部门要针对本期的实验教学进行考核。一是对教师进行考核,以此来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二是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考核要改变以往的做法,要加强对技能的考核。新课程评价指出:在考试内容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状况。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
3.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实验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地质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科学实验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培养,整体提高师资水平。(1)自我加强学习,提高素养。作为一名科学实验教师,必须不断为自己充电,加强对科学前沿的了解,加强对生活中不断更新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2)主管部门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上级主管部门要给教师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开展相关培训活动,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操作能力,同时要统筹安排教师到进修学校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实验操作等专业培训。还可以依托本地学科骨干教师任辅导员,进行校本培训。只有从真正意义上培养一批优秀的实验教师,实验教学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1.国学“听”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普遍不太喜欢国学知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学课堂太枯燥,教师将重点放在了生字、生词、段落的理解,学生就像是听天书一样。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强制的要求大量背诵国学文本,这就让学生更加不喜欢国学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强调学生自身的积累,在学习国学知识时和生活常识进行联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积极性。
“听”是学习国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听力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形成声音文本,掌握诗词的发音,体会到文章的音律美。教师在“听”体验式教学中,要提供大量的听力文本,让学生在听力中加强对国学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听”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课堂开始的环节,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习过的国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诗歌。在上课途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播放课文的相关录音,让学生掌握诗歌的正确发音,在听力中明确本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听力的录音,让学生拷贝回去,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听这些国学课文。
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诗歌的时候,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和诗歌内容一致的视频,营造良好的氛围。之后随着意象的变化,播放诗歌的录音,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听力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2.国学“说”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学习国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语言功底,让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是国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的方式。在国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学的教学成绩,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主动的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因为大部分的国学文章都是要求背诵的,因此教师如何让学生减轻背诵的压力是教学的重点。在课堂的开始,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五分钟的开端时间,营造“说”的氛围。“老师昨天在公园中见到了鹅,白白的鹅毛漂浮在水上,红红的鹅掌在水中轻轻地划动。这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纷纷的举手回答,“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说”能力。中国优秀文化中有很多的故事,包括了做人的道理、感人的事迹、优秀的文化等,教师给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就能让学生提升语言文化素质。学生感知到了故事的魅力,对于国学的兴趣也就提升了。“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做孔融,他非常的懂事,长长为了别人着想。在一次分梨中,孔融作为第一个选梨的人,他直接就选择了最小的,将大个的梨子留给了其他的孩子。我们从中能够领会到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3.国学“读”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读”是学习国学文章的基础,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读”体验,让学生爱上读书。诵读国学经典能够丰富学生的国学涵养,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将“读”和教学结合,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化,加强语感。小学生正是进行“读”教学的关键时期,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理的“读”体验式教学。课文中出现的文章,教师要引导着学生反复的阅读,直到孰能成诵。在课余的时间,学生还应该阅读一些文化典籍,例如简单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含义,实现国学文化熏陶的效果。
4.国学“写”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国外起源较早,并且很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通过创设实际场景或者还原重复教学内容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的精髓,增加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对课本里的文言文等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二、现代语文教学现状
现代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创造性人才,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言文字具有独特魅力,语文同时也是社会精神的产物,但是我们新课标改革至今也没有对语文课堂学习内容进行革新,依然是枯燥无味,过于死板,过于强调课本知识,为了升学等而形成“死记硬背式”教学。以下我提出一些现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重视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课文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和一些文章古诗等,而中国式教育过度重视考试选拔,这就造成了学生从小就过于死板地学习课本知识,脱离课本之外的阅读量和课外知识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建?O,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把固定答案传授给学生,批判正确与否也仅仅参考固定的答案,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文章的过度解读
一个好的文章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这种情感也不仅仅只有一种,然而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只是照搬照念,为了节省时间一直在说教,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自己的想法也被否定,学生从中延伸出来的人生感悟更是被忽略,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3.阅读层次低下
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有也多是老师强制要求,还有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质量难以保证,读书含金量非常少,其中漫画、小说居多,缺少一些名人著作和古诗典籍,我们应该从小教导孩子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常识。
三、体验式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
在国外尤其是希腊,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了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又称体验式教育、开放式教学。能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逐渐转变了原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新式教育中也在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品德教育,逐渐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以下就是我国在体验式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老师的素质逐渐提高
其中我们首先逐渐加强了老师的素质教育培训,老师的职能在转变,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把学生带出课堂,参与实践,让老师在入职时能够参与培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课堂方式转变
我们国家原来的教与被教模式在逐渐改变,比如现在的课堂学习中老师会让学生通过表演话剧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话剧中理解文章,感受文章,感受语言的博大精深,这样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课模式中还加入了游戏的方法,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参与中体验教学,把课文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3.国家政策支持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教学;实践;思考
引言
中国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软件与学科内容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虽然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
一、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一)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的改革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落后,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它的一对多的教学形式,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终究会被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取代。多媒体科技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使用的信息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有了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结合多媒体软件利用网络上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对学生展开更有意义的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学资料就一本书,但是多媒体教学不一样,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上的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课堂,积极参加语文课堂教学,这样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通过多媒体营造的这种丰富精彩的教学课堂,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了,目前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小学课堂上都会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确实提高了课堂质量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小学在多媒体的应用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主要有:
(一)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技能不高
在很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存在着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不合格的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作用。在很多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语文老师甚至不会制作PPT,只能从网上下载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模式创新度不高,时间一长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没有做到与学科相互融合
在语文的课堂上如果仅仅只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内涵,就会导致语文教学质量的降低。小学语文学习要求我们学习课文所表达出的情感,意境等深意,如果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只是机械地进行网络资料的播放,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含义,只有把多媒体与板书、讲解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所以针对那种在课堂上没有实现传统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课堂情况要进行改正。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朗诵、书写、问答等环节在多媒体教学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摒弃这些传统教学模式,将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盲目,找不到重点,这样反而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突出重点,优化课件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起辅助的作用,让语文的教学更有意境,更加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能把课本上的东西搬到屏幕上,而是要有目的性地制作多媒体课件,突出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要以课本为基础,找出重点,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让课件表达出文字无法表现的意境,帮助学生的学习。比如:在学习《渔歌子》这首唐诗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可以制作诗歌相关的短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想象那种田园的美好生活,体会诗人的意境和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样的多媒体方式有助学生记住该诗歌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认识。
(二)提升教师的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合理使用多媒体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让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上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但是面对教师群体整体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对这个群体进行培训,加强其相关技能,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比如:老师在利用多媒体讲述《墨梅》这首诗词时,需要制作这首词所要描述的画面的图片和视频,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而且还能对作者王冕的其他图画作品进行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而不仅限于课本。
(三)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让课堂更加有活力,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能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语文的教学当中去,而不是有了多媒体教学,老师就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传输知识理念,而没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就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老师通过多媒体这个平台与学生关于课堂的讨论更加的精彩,更加的富有深意,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比如:在讲授《如梦令》这首词时,制作关于诗歌内容的图片,诗人路过池塘,池塘里飞起了一群白鹭,这样一种美好画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老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制作出多媒体素材。关于诗人喝醉了的事情,告诉学生们喝酒是不好的事情,根据这个可以再进行课堂讨论,无疑增加了课堂的乐趣。
四、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间接提高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而且多媒体的使用使小学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建新.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2016(12):00018-00018.
[2]谢生发.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J].速读旬刊,2015(11).
[3]江艳.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2015(46):77-77.
目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诸多误区:满堂问,学生感到十分厌倦?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间隙太短,让学生无时间思考;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本身,而老师又不能化直为曲,不善于用另一个问题来诱导学生;把答案限制得太死?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教学中,我多采用以下提问策略方法:
1.提问要用心捕捉时机,选在要害处,要问得精当
一个好的提问往往能起到穿针引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一些知识的交叉点,关节点和枢纽点往往会变成理解和深化知识的拦路虎,如能在此处精心提问,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问题,就能迅速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掌握和深化知识扫除障碍,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率?如讲《孔乙己》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话:“现在大约的确已经死了”?有的同学可能一读而过,不假思索?在这时老师要善于发问:“‘大约’表示猜测,‘的确’表示肯定,两个相反的词用在同一句话中,而且指同一个人,不矛盾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开始思索?思考?最后得到了答案:大约死了指从孔乙己最后一次走进咸亨酒店的窘况看,推测可能死了;但是从孔乙己生活在那个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社会中,从他的恶习不改中注定是逃脱不掉死亡的悲剧,所以用了“的确”?
2.课堂提问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当学生回答一个小问题成功并得到鼓励时,他们会认真思考,更愿意回答问题,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3.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要采用多种方式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教学中教师把问题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如《小橘灯》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的性格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引导下调动脑海中贮存的感知表象,通过形象思维的加工处理,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领悟?
4.课堂提问要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教育设施;中小学;现状;重庆江北区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基础教育是国家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明发展程度。中小学校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物质承载,中小学校的建设状况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的实施情况。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以及城市老龄化等各种现象的凸现,中小学教育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等等日渐凸显。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从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城镇化过程中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而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和建议。
2 江北区现状中小学设施发展的现状
江北区位于重庆市主城核心区,幅员面积221平方公里,辖石马河街道、大石坝街道、观音桥街道、华新街街道、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寸滩街道、铁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9个街道办事处和鱼嘴镇、复盛镇和五宝镇3个建制镇。2011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77.7万人(数据引自江北区政府网站)。
根据重庆市教委提供的江北区中小学资料,截止至2012年4月,江北区共有中小学61所,在校生数为6.5万人,学校用地面积147.9公顷。
表1 江北区现状中小学校数据统计
数据来源:根据重庆市教委提供的资料整理。
3 教育设施使用情况分析
本文主要从现状中小学的满员情况、学校办学规模及中小学校的分布情况等方面对江北区中小学教育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3.1现状中小学校满员情况分析
自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入学受教育的学生不断增多,特别是重点中小学和师资力量较厚的学校,每个班的人数都超过了教育部门规定的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超过50人的限制,甚至某些重点中学每班达到了八、九十多人,远远超过了教育的容量,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到学生听课质量和学习心态,而且也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给学校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班额人数达不到国家规定,会造成极大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浪费。
本文通过分析班额人数是否超国家标准确定学校是否超员。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规定,完全小学每班为45人;九年制学校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50人。
通过分析班额人数发现,江北区现状小学中近有一半的学校班额人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人数标准,有少部分学校班额人数超出国家有关标准,班额人数最大为49人,60%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班额人数没有达标,50%的初中学校班额人数基本达标,80%以上的高中学校班额人数超过了国家标准。
3.2 学校办学规模分析
教育现代化必须提倡规模办学,规模办学可以发挥城市的集聚作用,提高办学效益,但另一方面学校的办学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办学规模会给学校带来管理上的问题,所以合适的办学规模也是衡量学校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
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学校办学规模宜为:
小学:12班、18班、24班、30班;
九年一贯制学校:18班、27班、36班、45班;
初级中学:12班、18班、24班、30班;
完全中学:18班、24班、30班、36班。
江北区现状中小学办学规模基本情况为:学生规模小于12班的学校有19所,占了小学总量的44%,这说明将近一半小学的办学规模偏小。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生规模小于18班的有1所,4所学校规模为18―36班,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初级中学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完全中学有一半的学校班级规模符合国家标准,其余一半学校班级规模远远超过国家标准,3所班级规模大于等于36班的学校分别为字水中学校、重庆十八中和重庆鲁能巴蜀中学,它们的班级规模分别为87个班、109个班和239个班,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36班的规模。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学办学规模偏小和部分完全中学办学规模偏大是其主要问题。
学校规模过小会给国家带来物质、人力资源浪费,但学校规模过大同样会带来诸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校园内人际关系的疏离和行政的僵化两方面,此外学校规模过大还与辍学率升高、学生学业成绩下降、师生关系、学生间人际关系水平下降、学生社会行为恶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
3.3 现状中小学校分布情况分析
学校的布局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对一个地区的人口素质提高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影响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交通、政治历史、办学机制师资队伍等等,其中经济和交通因素是影响中小学布局的主导因素。
江北区现状中小学校密集的区域有观音桥街道、大石坝街道、石马河街道和五里店街道,而对于新建城市区域和城市边缘区如寸滩街道、铁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鱼嘴镇、复盛镇和五宝镇,由于城镇化较低,人口稀少,中小学分布稀少。
从分析可以看出观音桥街道中小学分布数量最多,为14所,石马河街道、寸滩街道均为7所,大石坝街道、五里店街道、铁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鱼嘴镇均为5所,华新街街道、五宝镇为3所,复盛镇为1所。
3.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析
1、学校满员方面,4成以上的小学生源不足,8成以上的完全中学学生超员。
分析发现,江北区20所生源不足的小学16所分布在寸滩街道、铁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鱼嘴镇、复盛镇和五宝镇,这几个街道办和镇均位于江北区东部,有的属于城乡结合地区,有的属于农村地区。由于城乡人口分布密度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地区人口密集,乡村地区人口稀少,而小学生年龄较小,一般就近入学,学校分布受一定的服务半径影响较大,所以一定的服务半径范围内小学生远远低于城区的数量,这是造成乡村地区小学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另外,教育资源的差异性也是引起乡村地区中小学生源不足、城市区域中学超员的原因。教育资源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中国教育差异性的显著特色和具体体现。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环境及条件的差异,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教师收入的差异,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差异等。这种差异在地区和城乡间明显地、普遍地存在着,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整体平衡发展,是制约国家教育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绝大多数位于城区造成乡村地区中小学日益衰败和城区中小学超员甚至严重超员,这和当前社会发展目标即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极不相符的。
2、办学规模方面,4成以上的小学办学规模偏小,5成完全中学办学规模偏大,并且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办学规模。
办学规模偏小的小学大多位于乡镇和农村地区,前面也作了分析,农村地区居民点较分散,人口稀少,加之小学生出行不便,所以形成很多规模较小的学校。中学阶段,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环境,很多学生不惜长足跋涉、舍近求远以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造成有的中学人满为患。
3、中小学分布不均衡,旧城区学校密集,城市新建区域学校匮乏,且城市新建区域中小学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住宅建设,难以保证“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中小学的分布和居住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人口密集,中小学生人数众多,相应的学校设施也会增多,人口稀少相应的设施也会减少。城市新建区域城市建设及人口流动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各种设施不断完善、人口逐渐增多,设施的建设和居民的使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上,为了缩短设施建好后的空置期,减少维护成本,开发商一般会先建住宅而后建设公共设施。比如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虽按照相关规范设置了中小学设施,但在开发建设时整体工程分若干期建设,等先期建设的住宅楼有大量居民入住时中小学校却迟迟未建成,小区入学儿童不得不奔赴较远路程到城市中心区就学,这不仅不便新区儿童就学同时也加大了城市中心区中小学负担。
4 优化措施和建议
4.1 规范中小学学生班额人数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各中小学的管理,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增强师资力量和完善教育措施和环境。
2、建立学校教师之间广泛交流教学的机制,使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得到广泛的交流,取长补短,信息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均等化,促进各学校的平衡发展。
4、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建立远程的教育平台,用网络技术传递高质量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课程。
4.2 规范学校发展规模
1、调整政府的政策取向。大规模学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为控制超大规模学校大量出现,要调整现有的大规模学校建设的政策取向,规范超大规模学校的招生和教育教学管理行为,通过政策干预和引导,保证学校适度规模发展。
2、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大规模学校要通过科学管理,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3、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教育学生,使之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这一任务,学校特别是大规模学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4.3 优化中小学布局
1、按照均衡发展的原则布局中小学。应根据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人口分布,结合学生来源、人口密度、交通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类学校的分布。
2、就近入学。考虑到各片区的城市职能分工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中小学校规划布局可适度扩大中小学校服务范围,其服务半径也应做适当调整。
3、针对不同区域区别对待。具体学校根据用地情况具体对待对于老旧城区,可随着旧城改造解决学校用地不足的问题,城市新区的学校大都是新规划的学校用地往往比较充裕,考虑长远发展,学校建设的标准可进行提高,城市边缘区的学校往往用地充裕,但生源较少,规划学校主要以撤并为主,并适当扩大保留学校的用地规模,提高学校等级。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其内部的各类设施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中小学校建设关乎国家未来,为了保障每个学龄儿童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中小学专项规划作出适当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以使中小学校更好地发挥基础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京祥、葛志兵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J].城市规划,2012(2):9-15
[2] 谢大捷.快速城市化下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08(5):40-41
[3] 谢慧、李沁.武汉市普通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探索[J].规划师,2005(11):50-5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