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优秀的课堂建设已经成为了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应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并从中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数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开放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以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等。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建构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遵循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想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观察才能慢慢培养的;而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一些实例的列举,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遵循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交互式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最终积极解决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进而探索出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实例,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原型创设,即老师将问题创设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它的厚度会变为多少呢?如果将它对折两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对折三次呢?对折二十次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纸对折不了二十次,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足够大,能对折超过二十次,那么对折完之后它和一座高山相比谁更高呢?问题提出后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引入了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其次是多媒体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将数学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天平、飞机、风车等。通过展示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这些事物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将活动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性和人性化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领会勾股定理的概念。具体内容为:将班里所有学生按照前后四人为一组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动手将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模型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别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1)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将大正方形的面积表述出来。(2)由此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最终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1。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提出自己的猜想为:a2+b2=c2,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a2+b2)或者c2+ab×4。经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然后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最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整个过程开发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和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讲到一元二次方程组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租的概念,进而能够掌握相关的解法,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一、关于各学科第一名获奖者“教学技能”的分类
这次比赛项目包括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板书、课件制作等四项。笔者统计各学科第一名获奖者的各项成绩发现,初、高中组二十六名第一名获奖者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不仅四项总分第一,而且四项成绩全面突出、优秀或比较优秀。他们的各项成绩均居同学科近20人(文化课科参赛人数18―20人,技能学科每学科9人)中第一。如初中组数学科第一名,四项成绩均居同学科第一名,总分88.64分,比第二名总分85.12分高出3.52分。又如高中组语文学科第一名(获高中组特等奖),四项成绩中前三项均居同学科第一名,仅课件制作居第二名。高中组的体育、美术、其它(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三学科)和音乐学科,初中组的体育、美术、音乐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也具有相近的情况。这类第一名获奖者统计如下表。由表中不难看出,在九个文化课学科中,这类“全能”型的教师偏少,高中组更为突出。
第二类,四项总分第一名,但某项成绩具有明显的“缺腿”。例如,初中组生物科第一名,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均居第一名,课件制作也居第二名,但板书在18位参赛者中居第11名;政治科情况相近,除板书居第10名外其余三项也居前一、二名;语文、历史学科有两项前一、二名,另两项名次居后。又如,高中组的历史、地理、政治三学科第一名,都有三项居前一、二名,但有一项明显居后:历史学科的课件制作居第8名,地理学科的教学设计居第10名,政治学科的板书居第11名,数学、英语和物理三学科也有类似的情况,都有一项名次居后。这种“缺腿”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足和遗憾。由于某项“缺腿”,因此他们的总分与第二名相差甚少,这类获奖者占的比例很大。
第三类,虽然四项总分第一,但多数项目成绩平平,仅某项成绩突出,属“特长取胜”型。最典型的是高中生物学科第一名,他的教学设计、片段教学和板书分别居本学科19人中第9、8和10名,这三项总分62.19分,而第二名这三项总分64.35分,比第一名高出2.16分,据此预测应是夺冠无望。但第一名课件制作特长突出,得22.7分,而第二名仅20.05分,比第一名少了2.65分,相抵之后第一名仍超出第二名0.49分而夺得第一名。高中化学科情况相近,也是课件制作特长突出。又如初中组的物理学科第一名,其教学设计、片段教学和板书分别居本组18人中的第3、4、6名,这三项总分64.61分,而第二名这三项总分66.02分,比第一名高出1.41分,据此预测也是夺冠不易。但第一名也是课件制作特长突出,得22.45分,而第二名仅20.85分,比第一名少了1.60分,相抵之后第一名仍超出第二名0.19分而夺得第一名。对于特长突出者,若设单项奖,例如课件制作优秀奖似更科学。
将第一名获奖者分成三类,可以看到教师专业素养的状况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方向。
二、关于综合素质比赛
【摘要】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基于当前在地理教学的新课程标准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就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和近一年多来实施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中,提出了一些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问题改革的初步设想和做法。本文结合地理教学实践,从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品质、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为地理老师的共识,但教学是否有效益,教学知识是否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值得教师们注意和重视。
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程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因此,新课程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深化教学改革,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也不能把自己的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它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这需要自己去探索,不能一味靠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对优秀教师来说,固然是成功的,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教师适用,而有的教师就有可能不适用,只可以适当借鉴,切不能盲目跟从。要在深入了解自身素质和学生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面对具体的情景,摸索出更好的、更适用于自己教学的策略。
三、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
地理教育使命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初中地理教育使命的途径,组织好一堂课,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和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地理课堂的效果如何,常常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有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是,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结构,在课堂中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去观察、实践,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从而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1、精选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抓住地理的主干知识,围绕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进行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既定教材,还要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另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精心筛选的,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以帮助学生收到以纲带目的良好效果。
2、遵循认知结构。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应该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
3、节奏主次分明。
在设计教学结构时,教师要使得地理课堂上的活动节奏主次分明,避免单调枯燥或琐碎零乱,要注意难易交替,“张”“弛”交替,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来落实,活泼的学案过程编制是实现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安排节奏鲜明的学习流程。
好的学案,如同一首优美的旋律,节奏明快轻松。地理课程中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景观照片等,让学生不断变换信息获取方式。阅读、思考、讨论、绘制图表、练习等,活动有机穿插,交错纷呈。
2、引用丰富生动的导入资料。
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教师往往只注重一节课开始时的导入,却不知,学生的兴趣一般是不会持久的。如何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对每一个新问题都乐于主动探究?这是我在每一节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一节课要解决多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均设计一种激趣的引入方法,让学生乐于探究。
(四)经营有序课堂,构建有效教学
有序课堂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有效教学反过来更能促进有序课堂的建设和经营。在构建有序课堂方面,主要特别注重以下环节:
1、认真对待每个班级的每一节地理课,负责任地上课,给学生传递积极的职业态度
2、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用心上课,给学生传递学科教学和学科教师魅力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体验学习任务可完成的感觉和成功感觉
4、真诚热情地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你的正直、严肃、公平、真诚和热情
5、不放任每一个必须干涉、纠正和教育的环节
厦门仍然独领
评判更为公平
多个设区市成绩明显提升
在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教学技能大比武的基础上,本次大赛既是全省中小学教师技能的大比武,也是对近年来岗位练兵的大检阅,更是对建设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的大促进。与2010年全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相比,本次大赛具有社会关注度更高、影响面更广,参赛选手更多、竞争更加激烈,比赛项目调整,学科特点突显,评委人数倍增,比赛组织工作更加复杂等特点。
一、两届大赛比较
1.比赛项目凸显学科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考核
本次大赛比赛项目在上一届“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两个项目基础上,将“板书”、“课件制作”改为“评课”和“学科技能”项目,凸显了学科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的考核。
(1)学科技能。主要考核选手本学科专业技能中某一基本技能或多项技能,具体内容依学科特点而定。除体育、音乐分为必选和自选外,其它学科只有必选项目。如高中组各学科设置的学科技能:
体育:必选项目为广播操、武术健身操;自选项目(8项)为投掷、跨栏、运球上篮、排球、体操(技巧)、武术(徒手类)、武术(器械类)、健美操;
音乐必选项目为理论与鉴赏,自选项目为任选一项专业技能表演。
学科技能是本次大赛最为复杂的项目,项目多,形式不一,时间有长有短。体育学科的比赛项目设置与全国比赛接轨,分别设必选和自选,共有10个项目;音乐也设置必选和自选;数学学科分解题和析题两方面;理科实验技能既要操作又要讲解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既要展示才艺还需解说转化为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有些项目时间短,只3分钟,有些如美术的电脑设计时间长,需180分钟。从实施结果看,这些项目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科技能要求。
(2)评课。参赛选手观看组委会所提供的一课时学科课堂教学或活动视频,进行规定内容的综合评析,考核选手评课基本技能。评课分为文字评析和口述评析,文字评析不少于300字,口述评析10分钟。总时间60分钟。权重占总分20%,即20分。
评课,顾名思义就是对所观察的课进行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变化进行分析判断。评课是一项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评课可以帮助和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一节课,众说纷纭。不论哪种说法,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基于比赛时间和评判,本次大赛的评课要求选手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设计与实施、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选择三点进行评析。如高中组的要求是教学理念、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初中组的要求是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小学组的要求是教学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
2.比赛学科设置更为合理
首届大赛将部分薄弱学科如高中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三科合并为一学科组,初中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两科合并,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两科合并。本次大赛则完全依据教育部课程方案中的所有学科单独设置比赛项目,高中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15个学科组;初中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13个学科组;小学设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9个学科组,加上幼儿园,共设38个学科组,比上届增加5个学科组。薄弱学科单独设置比赛项目,是落实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底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要求的具体体现,对促进薄弱学科课程建设,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特等奖人数增加
本届大赛奖项设置与首届大赛略有不同,各学科组分别按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设一二三等奖与首届大赛相同,本届大赛增加特等获奖人数,由原来4名增至9名:幼儿园1名,小学2名,初中3名,高中3名。首届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直接向省总工会申报“五一劳动奖章”,本次大赛是第一名获得者申报。
4.评判更为公平公正
本次比赛更加规范、公平、有序,力争评判无争议无投诉。一是增加评委人数,每个学科一组7名评委改为两组评委各7名,抽调高校专家教授和中小学一线名优骨干教师担任评委,每个设区市确保有一名评委参加,并回避设区市教研员。二是减少评委评选项目,首届大赛一组评委评4个项目,本次评委只能评2个项目,一项为笔试项目,另一项为面试项目。如高中数学评委按片段教学、评课(纸质评析)和教学设计(纸质设计)、解题析题分为两组。三是评分统计科学透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面试比赛项目直接面对选手亮分。
5.综合素质比赛更凸显选手的现场思辨与分析能力
本次综合素质比赛仍设置现场答辩和试卷答题,现场答辩沿用首届方式,对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现场答辩题目:“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请你谈谈对‘立德树人’的理解”。答辩时间由20分钟缩小至10分钟,分值由50%降为40%。试卷答题由首届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内容由综合性改为德育能力、教科研能力、评价命题能力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分值由50%升为60%。综合素质比赛全部选用主观题,更加强调选手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积累和现场思辨与分析能力的考核。从比赛成绩可见特等奖选手现场答辩和试卷答题成绩都是比较高的。
二、大赛成绩分析
本次大赛参赛选手556名,经过激烈角逐,347名参赛选手获得各类奖项,其等奖9名、一等奖60名、二等奖121名、三等奖166名。
1.厦门市代表队继续独占鳌头。厦门参赛选手60人、获奖58人,获奖率为96.7%。其中一等奖34个、占56.7%,获学科组第一名20个、占52.6%,获特等奖5人、占55.6%。厦门市的成绩在各代表队中遥遥领先。厦门市在两届大赛连续取得好成绩,归功于厦门市近几年来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做得扎实,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科院组织、培训、指导有力。厦门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建设的经验值得各设区市借鉴。
2.多个设区市成绩明显提升。本届大赛各设区市都十分重视,在广泛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的基础上,层层筛选,达到了以赛促练的目的,许多参赛老师反映,在准备应赛过程中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达到了共同提升的目的。在本届大赛中,三明、漳州、宁德等市成绩比第一届有了明显提升,第1名或一等奖有了突破。
3.参赛选手竞争激烈,实力不差上下。
从参赛选手得分情况看,实力基本相当,差距不甚明显。以高中部分学科选手获奖前3名作具体分析,便可看出实力状况。
从上表看出,高中有11个、初中有8个、小学有3个学科组前两名成绩之差仅在小数点分值,最小差距0.04分(初中物理);第一名选手成绩并非四科成绩都特别优秀,而是四科成绩综合所得(表3)。因此,本次大赛选手势均力敌,实力相当,可见选手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
三、启示与期待
启示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
2010年首届技能大赛之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经验,积极借鉴和推广各地优秀练兵成果,形成自下而上的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推动了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也更加重视参赛选手的层层选拔和培训提升,挑选优秀选手参赛,以体现本地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如福州三中、福州八中选送了多名优秀教师参加比赛,分别取得第一名好成绩,福州三中选手还获得特等奖。从获奖面分析,本次大赛参赛选手556人,获得奖项的有347人,占参赛选手的62.4%。全省有八个设区市参赛选手获奖面达到50%以上,厦门96.7%,福州84.7%,泉州68.3%,莆田66.7%,三明63.3%,龙岩56.7%,漳州55.0%,宁德50.0%。参赛选手认为,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是促进中小学教师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
启示之二:教学技能大赛技能主题更为鲜明,定位更加明确
将学科技能设置为大赛比赛项目,使得教学技能大赛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内容形式看,各学段各学科设置的学科技能比赛形式和内容均凸显学科特点,理科强调实验基本技能,文科突出文本解读或阅读理解或故事评析,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强调技术的掌握,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综合素质及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从比赛结果看,学科技能是成绩差距最大的项目。此举是一个重要导向,将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更加重视提升教师学科技能,而学科技能的提升将直接影响我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学科技能比赛项目将会在今后的各类技能大赛中成为核心项目。
期待1: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劲动力。举办省级教学技能大赛,推动中小学岗位练兵,为许多年轻老师搭建了展示实力提升自我的平台,也让很多老师脱颖而出。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小学老师能以积极参赛展现自我为动力,厚实底蕴,探索思考,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我省教育教学的引领者,成为我省名师乃至全国名师。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互动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自主探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以及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并最终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本文就笔者多年来的地理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了一些关于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以形象思维作为切入点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将形象思维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这里所说的形象思维就是指通过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地理现象来表现其本质的一种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仅是指一个突然闪现的念头,它是常常存在于教以及学的过程中的。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不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尤其对开发右脑有特别大的帮助),还对培养学生学习、认识的能力和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内容从形式上分为三类:一类是可以通过实物、幻灯照片、模型、声像资料等多种媒体来表现的某些具体的、可观的地理形象;一类是教师通过丰富多彩而又生动的语言来描绘、阐述的具体地理情境;还有一类是教师通过呈现简洁的线条符号或者示意图形等,必要时添加少量的说明文字来描述知识内容。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构成材料。
二、强化语言表达,利用感性材料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谓的抽象思维就是从对某些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理性的思考。感性认识仅仅是思维的一个起点,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有限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思维材料,把知识点通过更直观的形式来呈现给学生。作为辅助,教师可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讲解,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应给予适当的提醒和暗示,也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感性材料,以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讲解“黄河水系”时,可有意呈现这样的幻灯片: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比中上游小,形成一种“近宽远窄”的形态,其可作为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素材。因为黄河中游部分经过的是黄土高原,泥沙沉积于下游的地面(平坦而又水流平缓的华北平原),河床变高并最终成为有名的“地上河”。因为河床高出地面,因此不会有支流流入黄河干道(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这个道理,但从流域的平面图中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此要求学生通过抽象的思维想象才能够得出这个结论)。而且教师在讲解黄河中游的特点时已把形成的原因告诉给学生,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难。
三、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地设计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或是创造性思维中的部分能力。
1.转变问题角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思考问题时,初中生常常会对思考方式犯单向性的思维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转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常常会有“蓦然回首”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岛屿的面积时,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老师,我们所学过的南海诸岛中,面积都非常的小,而且到处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屿为什么还要去保卫呢?”诸如这样的问题显然很幼稚,却是很真实的想法。因此,教师如果选择从岛屿的本身去解释的话是很难说服学生的。如若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就显得容易接受了。
海洋法公约有规定,岛屿不管大小都具有和大陆等同的权利,我们可以根据所拥有的岛屿来划定各种类型的管辖海域。按海洋学家的测算可知:一个面积仅有2平方千米的小岛屿,那么我们可以划定宽度12海里的领海、12海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加上大陆架和领海基线的200海里,几百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完全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所以哪怕是看起来再小、再没有价值的孤岛也是不容忽视的。像这样换一个角度,问题就变得清晰明了了,是能够很好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的。
2.转换问题形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学生探索问题时浅尝辄止,不懂装懂,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可以将相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形式来解答,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判断,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森林资源”这一节时,教师多半都是以让学生认识到森林是属于自然资源这一行列为目的,严重忽视了森林也是属于环境资源的。所以,在地里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到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一份子,在我们的工农业生产、生活,乃至国家的建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在环境保护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以及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将由最初的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该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模式还是方法,无论是深刻性、灵活性还是广阔性、创造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的,“授鱼”只能满足眼前的需要,要想教会学生学习还得“授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其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初中新课程地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1).
[2]齐伟.思维导图:初中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01).
一、明确界定和梳理初中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所以,在化学复习中,教师应基于对本班学生的化学学习基本情况,包括其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兴趣等的充分了解,从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择那些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内容。
目前,一线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仍然是中考。这就导致初中化学教师中有不少人在复习过程中只是机械地、不分重难点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或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重复,并借助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成绩。实际上,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面对这么多的内容,如果要面面俱到,则必然会浪费时间。这就要求老师进行合理的复习教学设计,在如此多的知识点中,系统地、有选择性地梳理,让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弥补学习中的缺陷,实现零散知识系统化,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般来说,在传统教学中,初中化学由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基本内容构成,教师基本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样分类并不能真正体现复习既有重点,又不失全面的理念。我将化学复习内容归为物质的化学变化、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实验与科学探究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这样的分块复习可以节约时间,学生还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复习。
二、遵循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的思路和基本原则
化学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课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复习方法。在初中化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化学复习的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启发。如在复习《金属的防护》的内容时,我创设了“如果你是北京奥运鸟巢体育馆的建筑师和管理者,如何实现对鸟巢的保护”的课题,让学生发现探究有关合金、金属的冶炼和保护的知识,并通过“比一比”、“议一议”、“写一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2.坚持最优化原则。
在化学复习课中,教师要通过收集学生试卷和作业中的错题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包括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知识缺陷,他们的能力发展情况等,然后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和教学要素。
3.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化学复习时,不能将目光集中于少数学习比较勤奋且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而应该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主攻的方向,给每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三、丰富和创新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教学进行全面性、指导性、灵活性的谋划与思考,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根据复习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策略,强化复习效果。
1.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复习的内容。
实践证明,将复习的相关概念或知识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会起到不一样的复习效果。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以时事作为背景材料创设情境,等等。如我在复习“金属的防护”内容时,就以鸟巢体育馆为主题设计了“鸟巢体育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鸟巢体育馆为什么选用钢而不用纯铁”、“鸟巢需要做哪些保护”和“鸟巢为什么需要涂漆”四个问题,让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防护知识也掌握得更好了。
2.引导学生从几道典型的例题中串出相关知识点。
老师要改变传统复习课中对大量练习讲解到底的做法,通过让学生练习一些含有重要知识点的典型例题后,举一反三,串出相关章节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从实际的练习中把隐含于题目中的概念、基础知识提炼并抽取出来,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当然,练习毕竟是具体的范例,难以全面实现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常常出现知识点遗漏的现象。所以,教师在选择练习时要考虑周到,尽可能选一些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练习。教师也要防止为了面面俱到,选择练习过多、过滥,最终导致师生共同身陷“题海”。
3.多引导学生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
关键词 语文 高效课堂
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成了近些年教育者研讨的话题。那么,如何建构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呢?
一、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有的教师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课堂上自己一人从头到尾讲解课文,或者是提出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二是责任心不强。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端正,对工作投入的精力少,出现对教学敷衍了事、对学生不关心的现象;三是方法不当。有的教师缺乏经验,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往往一堂课“什么都抓”,结果却“什么都抓不到”。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对教师有依赖心理;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课,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有的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少部分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1、精心打造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做到简约踏实
教师要精确地把握课文的教学目的,就必须需要多元解读课文文本,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你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你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所以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规律,确立课文的重难点,语言训练点。其他的课堂补充和调节设计只能是一种“调味品”,是为语文课服务的,不可冲淡主题,当然更不能为了取悦听众(听课老师和学生)而荒于嬉。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保证合理
包括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现的时间以及几分钟的反馈练习时间。要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的思维含量。课堂上“教师少讲或不讲,做最优秀的学习者,并且只是通过适当的点(点拨)、问(追问)、导(引导)为主线把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连贯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让给学生”。
(三)课堂教学设计不需要面面俱到
一个重点、一个难点,学生揣摩感悟透就行。我记得前不久教育局主抓教学的李国刚主任曾经说过:“一节课不能容纳太多的内容。如果一节课有多个重点,就没有重点可言了。高效的课堂必须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条印象深刻的、脉络清晰的纲,并做到纲举目张。也就是说只有老师‘高效’,才能使学生‘高效’”。简约化的反馈练习设计则是结合课文进行的边积累边运用,不纯粹为积累而积累进行大量题海训练。简约化的反馈练习设计会避免特别简单和特别难的题目。少专项,多综合,渗透过程与方法。具体地说是结合课文生字、文章的空白点,单元主题,语文特点来进行积累、练笔。
2、用心交流和沟通,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改革的重点主要强调课堂氛围,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课堂高效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做到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准备
首先,地理教师不仅需要吸取传统的教学基本功的精华,更需要培养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和掌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中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新思想、新手段,使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深化,知识面更加广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档次。
其次,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一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哪些是体验性目标。二是要认真进行“学情”分析,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制定出合理的基于课程标准且有所拓展的教学目标,选择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努力编写出较为优秀的教案。(1)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导入最好是选择学生有所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对于地理教学来说,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地图,因此,要精心进行课件制作,使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并合理利用。(3)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教师备好课、编写好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科学而严谨、生动又活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动而有效的学习情境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进行活动和探究学习时,教师先要给学生一个知识的铺垫,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组织安排活动,自己充当活动的各种角色,促使学生在地理活动中运用五官四肢、运用大脑,从而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充满乐趣的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在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全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表现出对活动具有浓厚的活动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自始至终体现出参与的积极性,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地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从参与活动的范围上,是人人都卷入其中,全员参与,变以往的“师问生答”为“畅所欲言”,变学生的“纹丝不动”为“自由活动”,变“师说生听”为“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参与。有效参与是涉及内在思维和复杂活动方式的一种深层次参与。
三、课后反思
1.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课堂中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2.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讲到目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总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你的地理学科,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相信只要我们地理教师把好备课关,把好上课关,并做好课后反思,就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