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认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资产界定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下的产物,通常具有社会监督、社会服务、执法与管理方面的职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非常重要,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提倡反腐倡廉、明确经济责任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对资产进行界定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与作用
1.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通常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是指在职期间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责任人,而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在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施的,是对经济责任人的有效监督与评价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其日常的执法、监督与管理工作中,追求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敦促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在工作中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目标,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到工作中去,尊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是进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对于我国加强廉政建设、减少腐败贪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与权力也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授贿受贿的可能。行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责任人用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来牟取私利,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起到震慑作用,能够及时发现经济责任人的经济漏洞与犯罪问题,有效惩治腐败现象。
3.是加强行政监督工作的必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监督机制,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经济责任人在职期间的应该承担的责任,为组织部门、纪律检查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干部的任用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经济责任人的政治素养、决断能力及经济资产方面的评估,明确经济责任的同时,也起到了监督作用[1]。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
1.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审核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其首要措施就是对其财政及财务状况进行审核,明确其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任何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存有一定的资金挪用情况,只是金额大小的差异而已。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就需要审计人员严格审核行政事业单位在各方面的资金使用情况,明确资金来源及流向,对各种支出的票据进行考察与对比,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资金截留或公费使用等情况。
2.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界限划分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查离任前的经济责任人,并对现任及上一任经济责任人的财务交接情况及资产情况进行明晰,从而划分这两任经济责任人的责任界限。事实上,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责任人,在换届期间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都抱有十分的关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状况,能够反映经济责任人的主要业绩,也便于下一任的经济责任人明确自身职责及所面临的具体情况。
3.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考评
行政事业单位在面临重要的事项时,需要由其经济责任人进行策划、管理与决策。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重要事项,包含投资、招商、开发、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具体事项的各项资料与数据信息进行详尽的审核,并调取相关会议记录、新闻报道作为参考依据,同经济责任人及参与者、执行者进行单独会谈,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对经济责任人在重要事项中的具体责任进行明确,对其业绩进行核查,并对经济责任人在事项中起到的作用进行通盘的了解,明确经济责任人在管理、策划与决策工作中是否存在越权现象、刚愎决策现象等,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2]。
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资产界定方法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对于经济责任人的权利与任务进行明确之后,需要考核经济责任人在其工作中是否存有腐败问题,而资产界定方法就是对经济责任人的个人财产与公共资产合理划分的主要方式,也是对经济责任人的有效监督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责任审计时,其资产界定的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经济责任人在接收行政事业单位时的实际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在接手该单位时,对其实际资产进行明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评价经济责任人主要业绩的基础指标。在实际的审查工作中,应将其账面金额作为审查基数,明确账面是否存在非法资产、潜亏挂账数,对账目中的烂账、坏账及呆账等因素进行明确。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接受该行政单位时,原有的不良资产在责任上,属于前任经济责任人。因此,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在现任经济责任人接手时的实际资产,并将原有的不良资产进行扣除之后,才属于现任经济责任人的合理资产,这也是对现任经济责任人进行业绩考察的重要基础。
2.明确现任经济责任人对于原有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
经济责任人在任期结束之后,其留下的不良资产会影响其业绩考评,也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而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不良资产,应由其现任经济责任人进行处理与解决,在审计工作中,对于这部分资产的界定,需要明晰现任经济责任人在处理原有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实际的审查与评价中,应当对这部分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对现任经济责任人的客观评价。
3.明确经济责任人在离任时的资产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资产界定,要求审计人员明确经济责任人在其离任时留下的资产情况,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在实际的资产界定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以经济责任人离任时留下的账面金额为基础数据,详尽盘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资产,要切实保证账面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需要审计人员科学分析账面数额,对经济责任人在其任期内,由于主观因素而导致的不良资产、烂账、坏账、呆账进行详细盘点,明确账目中的固定资产情况、账目的盈亏情况、资产的废弃情况、不良投资情况等因素,在扣除非主观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之外,对比经济责任人在接手行政事业单位时的资产情况,综合分析其在任期内的实际业绩,并进行客观有效的考评[3]。
四、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人进行监督、考核、评价等工作的重要方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资产界定方法能够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能够便于客观评价经济责任人的实际业绩,能够有效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人腐败贪污现象的发展,对于反腐倡廉工作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褚鹤.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法与内容[J].现代经济信息,2015,(09):326.
[2]龚希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方法[J].赤子(上中旬),2015,(21):181.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理论基础 模式 研究
一、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充分了解和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运营效率,对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提升审计价值,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经济审计模式的原则、特点、关键点等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一样,在模式的制定、实际运行、评价以及其他各个环节中都需要遵守《审计法》、《审计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条例;其次,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遵守公正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高效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化。
相比其他形式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审计目的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的结合,是为制约和监督权利运行服务。第二,审计对象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由人而事,这种由特定人的任期来界定审计的范围和事项,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人和事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三,审计程序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立项时,审计机关会在征求干部监督部门意见后列入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召开由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和审计机关共同参与的审计进点会,被审计者在进点会上要对任职以来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报告,并由参加会议的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现场测评;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审计组会征求被审计者的意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报送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第四,审计内容特殊性。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要沿着财政资金走向,更多关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合规性、决策内容合法性及决策结果效益性,关注对下属单位监督职责履行情况。
由上述对经济责任审计原则和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构建和运行的关键点就是在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和特点,结合各地实际,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效运行。
二、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一方面对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不断完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相关的计划和管理。对基础审计机关来说,每年审计项目计划中法定项目、省(市)定同步项目占50%左右,余下的就是经济责任项目。若年度中领导干部人事有所变动,经济责任项目计划也会随之改变,难免影响审计监督的效力和审计项目质量。
第二,审计评价质量不高。尽管各地都出台了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及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受审计人员惯性思维影响,没有正确辨别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异同,评价还是围绕着单位财务收支合规性,没有将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等问题作出正确评价,且评价用语不够准确规范。也有些将被审计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纳入评价,审计评价随意性较大。
第三,准确界定责任尚有难度。虽然相关《规定》、《实施条例》等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具体解释,但在实际操作中准确界定每一项责任尚有一定难度。有些问题既可以定为直接责任,也可以定为主管责任,有些问题可以定为主管责任,也可以定为领导责任,造成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问题定责结论就会不同,增加审计风险。
第四,审计结果运用成效微弱。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有些地方干部管理部门在提拔、任用干部时,对审计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三、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
由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是一项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工作,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从经济审计的计划管理、评价体系、责任界定及成果转化等四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搭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模块。一是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电子数据库,具体内容除了基本信息外,还要将以往年度审计开展情况、问题审计整改落实等信息输入数据库。二是通过与其他审计项目电子档案结合,整理出问题归集库,为项目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建立分类轮审制度。根据被审计者经济管理权限和财政资金使用规模的大小,对被审计者实行分类轮审审计管理制。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可采用不同的审计频率。三是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量力而行原则,充分考虑审计资源,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及财务收支审计等项目相结合,避免同一年度同一单位重复进点审计。
第二,建立完善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修订有关制度规定,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引领作用。对照《规定》要求,分析和研究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和完善有关办法,使之更具操作性。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探索建立分类别、分部门相对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审计责任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二是围绕领导干部履行“四权一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标准和审计评价体系,其中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领导干部,突出各自的审计评价重点。三是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借鉴和吸纳联席会议各部门考核评价标准和意见,使审计评价更加全面和规范。
第三,编制定责实务指南。经济责任是由领导干部行使经济职权过程中产生的,这就要审计机关正确判断领导干部该应承担的责任是经济责任还是非经济责任;根据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充分考虑相关事项的历史背景、决策程序等要求和实际决策过程,以及是否签批文件、是否分管、是否参与特定事项的管理等情况,依法依规认定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分清是领导干部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而造成的失误而应承担责任。根据以上界定步骤,结合近年来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定责实务操作指南,将哪些问题列入定责范围、应承担哪种责任、责任认定的审计取证要求等编入指南,供审计人员参考。
第四,搭建提高审计成果平台。审计机关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支持率,同时要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时让有关领导和部门掌握,促使党委、政府在任用干部时,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审计结果报告应作为一份不可缺少的内容进入干部档案。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考核制,促进被审计人员和单位整改纠正问题,对整改工作不重视或整改未到位的接受社会监督。
四、结束语
总之,探究和分析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不仅能够使目前存在的问题得以有效的缓解,而且还可以不断的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的手段,完善既有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新的干部竞争机制的形成。同时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由此可见,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所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的研究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是审计机关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良好环境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人格化的审计工作,涉及到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层次高、敏感性强、磨擦力大,工作难度和阻力不但来自领导干部本人,有时甚至发生在高层领导内部,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审计机关和领导班子要形成了统一认识--要以宣传铺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任期审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健康的开展。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机遇广泛宣传开展任期审计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关审计事项,争取各界理解支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注意把握好两个环节。
1、抓住各种机会多请示,勤汇报,争取领导有效支持,增强审计后盾。首先,印发《两办暂行规定》小册子,直接呈送五套班了,供领导参阅,并向领导具体解释重要条款规定,增强领导干部对任期审计的理性认识。二是定期汇报和信息反馈。利用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同级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和工作报告,阶段任期经济审计情况等综合性材料,定期向领导反馈汇报任期审计开展情况,使五套班子了解和掌握审计动态。三是采取见缝插针,迂回战术向领导汇报宣传。我们利用领导交办事项审计情况反馈或重大审计事项审计情况汇报等机会,见缝插针汇报任期审计发现问题、案件线索,或遇到困难,以引起领导重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如20*年对残联理事会董事长任期审计中,一个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不显眼的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父子兼任同一单位财务工作,涉嫌贪污公款的案例"借题发挥"作宣讲,增强领导对任网期审计的感性认识,引起高度重视支持,促使有关部门提前介入、联合办案,迅速打开了审计局面。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为任期审计健康发展铺奠路基,提供了坚强审计后盾。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一是借助舆论与媒介作用,通过《霞浦报》分期全文刊登《两个暂行规定》,同时利用政府政务公开栏,分期分批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对象等内容进行公开,向社会广泛宣传。二是以县委办名义转发霞浦县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五家关于做好科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审计通知,下发到全县科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副科级企业单位,使审计对象和部门单位进一步明确审计内容与要求。三是举办了科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审计法规知识讲座。四是利用召开领导干部审计进点述职报告会机会,向审计对象及班子成员,财务等机关人员,专题宣讲开展任期责任审计的目的意义,任期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联系与区别、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要求、法律责任等,进一步加深被审单位对有关任期审计工作了解,提高了认识,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我局的大力宣传下,我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得到广大审计对象的支持和配合,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了良好的审计环境。
二、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审计任务。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具有政策性、要求高、任务集中、时间紧、任期跨度长、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联度高等特点,针对审计资源相对不足难以应对的矛盾,要采取二结合一统一措施,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各种审计资源,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事项,为领导决策服务。
1、手工操作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缓解审计时间压力。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为审计工作提供辅助支持。一是建立科局级领导干部审计台帐。按照财政预算级次进行分类,将政府各部门、各乡镇、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情况相关信息、审计信息等资料输入电脑建立领导干部任期档案,做到应审单位、对象情况明,已实施审计情况及存在问题情况清晰,为审计人员做好审前准备工作打下基础,从而减少查阅资料时间。二是利用计算机当秘书,审计组审计工作底稿直接一次输入计算机存入档案,多次利用,直接生成审计报告,达到审计资料美观整洁,减少人工操作书写耗时劳作,节省无效劳动,提高单位时间利用率,进而增大了审计组审计空间。
2、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缓解任期审计工作量,进而保证适时完成任务。领导干部任期一般三至五年,长的达十几年。为了缓解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紧的矛盾,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等常规审计相结合。一是充分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直接从电脑审计文件库中调出已发出的审计决定或审计意见,摘录所需材料,生成工作底稿,减少了所需审计的年份,从而节约了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审计时间资源,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充分利用年度常规审计计划实施期中审计,减少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效。在每年自定的审计项目计划任务时,将所辖审计对象情况按年龄、岗位、任职情况等干部静态管理信息划分成:即将退职、同一岗位任期较长、政绩突出三种类型,实行动态管理审计,在年度审计计划中有目的预先安排常规审计项目,优先组织实施,一旦接受组织部门的任期经济审计委托通知,即可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任务。如20*年乡镇换届,在组织部门一次就成批量委托的26名乡镇书记、乡镇长、县直机关科局长的审计任务中,有14人次已在我们预先实施的年度常规计划中,从而为我们实施任期审计赢得宝贵时间,取得主动权,缓解一次集中委托所带来工作量大、人力少、时间紧的矛盾,保证了任期审计工作忙而不乱,有序开展,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得到组织部门高度赞扬。
3、统一调配审计力量。由于人事工作的保密性和敏感性,组织部门委托的任期审计项目往往集中成批量,时间紧、工作量大,审计机关力量明显不足,反差大。为化解审计力量不足矛盾,审计机关应实行全局一盘棋,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形成整体合力。一是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深入一线协调各方关系,为审计人员排忧解难,保证审计人员有足够宽裕审计时间。同时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重大项目亲自参与审计。二是突破行业与股室职能分工,统一调配审计干部,能够上一线干部都要到一线,确保一线审计力量,三是合理安排审计任务。即一是根据委托的项目重要性原则,优先安排审计骨干,组成审计组,确保委托预期目的的实现;二是统筹兼顾原则,即对一般性委托项目,根据各审计对象任职时间长短,已审计情况和审计资金量情况、项目难易程度,统筹兼顾合理搭配安排审计任务,确保各审计组工作量相对平衡和工作进度平衡。实现在预期的时限内共同完成审计任务。
三、严格把关,防患审计风险
任期审计作为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较常规审计而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更具挑战性和风险性,为防患审计风险,审计机关应组织全体审计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两办"的"两个暂行规定"以及审计署颁布的"实施细则",认真执行审计准则,严格审计执法,从审计源头上控制风险,针对关键或薄弱环节,着重把好"四关"。
1、把好审计程序关,堵住简化程序造成的违法运作。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是控制审计执法风险中心环节。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最容易被审计组所忽视,采取简单做法替代。如:审计通知书,边制发边进点审计,没有达到规定时限介入审计;征求审计结果报告意见通知,按工作需要要求对方回函,而不是按审计程序规定时限等,造成违规操作。严把审计程序关口,加强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督查,要求每个审计组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审计。遇有特殊情况,在符合程序规定前提下与被审计对象和部门单位具体协商取得被审对象支持配合,赢得审计时空。
2、把好制定审计方案和实施审计关。审计方案是落实和实现审计目标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到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是审计人员组织实施审计"纲",把好审计方案制定关和实施审计关,是规避审计质量风险核心环节。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实施分级管理,即分管领导、审计组长、审计员三级质量负责制,严格把关,做到四查四看:一查是否进行必要的审前调查,看制定的审计方案内容是否符合"准则"要求;二查方案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看审计时间与人员分工是否符合局总体安排或审计目标要求;三查是否依照审计方案或依法调整的方案组织实施,看是否依法收集和编制审计取证记录;四查审计工作底稿是否符合审计准则要求,看审计目标是否全面实现。
3、把好经济责任认定和综合评价关。经济责任界定和评价是领导任期经济责任的核心内容,是县委组织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最关注、最敏感的事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之一。把好经济责任界定转载请务必注明来自范文中心:/和综合评价关是控制审计评价风险重要环节,为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服务。审计机关应坚持合法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历史性原则。谨慎恰当评价,防范风险,才能取得组织部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认同。
(1)坚持合法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准确把握尺度实事求是,公正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以事实为基础、法规为准绳,即严格依据"审办发*号"文的相关条款规定对审计查出违规违纪或损失浪费问题无特殊情况都应作出主管责任或直接责任界定;客观性即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量化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如会计人员素质低、技术差错或人为因素,前者则披露不界定责任;同时考虑背景分清是否属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法律法规滞后性问题,作出客观、实事求是恰当界定。如接待费,依据财政部文件规定标准为单位公务费支出2%,对保工资保运转的科级单位,每年可支配的接待费总额微不足道,实际支出虽然突破法规规定,只要审计组在审计过程未发现有虚假支出,其审计风险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予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充分体现客观性原则,做到宽严相济。
(2)以合法、全面、客观、历史为原则,做好任期经济责任综合评价,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紧密围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载体列示的经济运行指标,审什么、评什么,特别注意有的指标虽然是经济指标,但依靠审计手段无法核实或由于有效审计时间限制,没有核实的经济指标不予评价,如工农业总产值、人均国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不能照搬述职报告或被审单位工作总结,否则,就会引发审计评价质量风险。二是把握合法性原则,认真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取得的各项经济指标,是否依法取得,有无寅吃卯粮,以牺牲环境、土地资源为代价等,如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等,要以合法性为前提,认真把关谨慎评价。三是把握全面,客观、历史原则。在对领导干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评价中不但要从定量上考虑--即"操作规程"例举的违纪违规资金比率,还要从历史角度、客观的原则,在违纪违规的构成上作定性考量,这对保工资保运转"吃饭财政"县、乡一级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尤其重要,为了"吃饭",历任以来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维持过日子,在违纪资金总额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已作了责任认定,收支合法性评价应从定性上对所挪用挤占专项资金性质作进一步考量,看是属于救灾怃恤、防洪抗旱、疫病防治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应急救助资金还是乡村统筹资金等一般性专项资金,若属一般专项资金,则按所占比例在考察中适度予以放宽或剔除,客观、历史地作出评价。
4、把好廉政关,俗话说"病从口入,病从手触"。审计干部在执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中若不廉洁从审,一方面直接影响审计结果报告客观公正性,增大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影响社会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正确判断力,产生异议,损害审计机关形象。宜采取三条措施严格把关,严肃监督。一是严格执行审前公示制度和审计干部廉政征询反馈制度。首先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时,随带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名义制作的"审前公示"在被审计单位所在地的明显位置张贴,公开审计人员名单、审计人员应遵守的7项廉政纪律,纪检、监察、审计三部门接受社会举报的电话号码,公开接受社会对审计组廉政情况的监督,其次是向被审计单位发放"审计人员廉政征徇表"。审计实施结束后由被审单位对审计人员遵守纪律情况出具意见直接寄达审计局纪检组。二是利用由联席会议主持召开的有被审单位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干部、财会人员参加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述职报告会机会,局分管领导再次重申审计组在审计过程在要严格遵守廉政纪律,并要求被审计对象(单位和领导者)支持关心理解审计组廉政工作,并真诚欢迎参会人员共同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人员也对审计组和被审单位廉政工作提出希望,为审计组营造廉政从审的氛围。三是廉政监督关口前移。首先局班子成员不定期深入审计现场,一方面了解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和协调审计工作,另一方面走访审计对象征询审计组廉政工作情况,进行事中监督;其次执行审计廉政工作回访制度,由局纪检组在审计任务结束后定期进行审计回访,一方面监督审计决定、意见的执行,另一方面再次征询审计组廉政从审情况,强化了审计组廉政监督。
四、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整体作用是搞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保证。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审计自身力量是难以胜任的,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注意发挥组织、纪检、监察、人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整体作用,变审计一家独轮转动为多轮共同驱动。一是共同组织主持召开被审计对象个人述职报告会,听取领导干部任期履职情况报告,会议期间,各部门从自身职责角度强调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工作必要性或目的意义,对审计组审计工作和被审计部门单位及领导者如何支持审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方面为审计组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变单一审计部门具体承担的审计行为为联席会议成员集体行动,增强了感召力。另一方面共同听取述职报告增强述职报告的公开性,克服了领导者个人独自向审计组提交报告隐藏性可能产生不良缺陷,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政绩虽然会点滴不漏全盘说出,但在有众多人员,众多不同部门领导参加会议上是会有所收敛,不敢毫不遮掩夸大其词,扩展了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参与监督的渠道。述职报告会同时增大了述职内容的可信度,为审计组铺奠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考核目标与方向,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组织、纪检、监察、人事部门要按照联席会议组织办法确定的职责,各司其职,组织部门负责年度审计计划建议名单,提供干部任职基本情况,出据正式立项审计通知书,纪检部门负责牵头,协调各方并及时查处审计过程中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审计机关具体组织实施审计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审计任务,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开展审计工作中,成员单位做到分工不分家,密切协作,共同搞好这项工作,审前阶段,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监督部门及时向审计组通报沟通各自掌握干部管理和监督中收集的信息,以便为审计组实施审计参考或核实取证,审计过程中发现违纪线索或遇到阻力,纪检、组织部门及时介入。如20*年在残疾人联合会任期审计中,发现涉嫌贪污的违法案源,纪检、检察事中介入与审计密切协作,审计组负责帐内审计查证,深化和扩大线索,检察、纪检负责外调核实取证,通过内查外调案件迅速明朗,检察机关快速,既保存了国有资产,又惩处了犯罪分子,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起到了警示作用。
五、强化队伍建设是搞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
作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使用管理和监督干部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标志这项工作含金量高、任务重、审计工作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完成上级党委政府重托,没有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双过硬的审计队伍,是难以胜任的。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1、抓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培训,提高审计干部实战水平。一是以会代训。审计机关应立足县情,以各种学习会形式,集中时间对干部进行业务理论培训,可由办公室组织干部集体集中学习"两办"通知精神,领读相关文件;也可以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由分管领导或业务主干分若干专题负责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知识、审计业务讲座;还可以组织各种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全体干部参于讨论交流,互学互帮达到共同提高、形成共识、充实干部任期审计的理论与政策法规水平,增强对任期审计的理论认识。二是以审代训,锻炼审计骨干,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各业务股长,组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组开展试审,探索审计方法、重点内容以及审计评价等关键审计实务,总结初步经验,以点带面推而广之,先从干中学,再从学中干,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以最小投入获得实战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组织经验交流,丰富干部审计知识。采取局内股室、内部观模和走出去学习取经办法,集它人之长克已之短,增长了审计干部才干,增强了业务素质。
关键词:地勘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1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长期形成的惯有观念,地勘单位现行的管理理念、机制、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改革发展要求,特别是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1.1事企双轨制加大了资产管理难度
①地勘单位在组织架构上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方式,在组织结构、产权关系、资产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分配机制等方面与现代地勘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符,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经营及资产管理的要求。长期以来事业、企业相互牵制,事企产权不明、管理主体缺位以及人员交叉等现象,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难度。②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中的资产要求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购置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程序办理。这种行政管理模式不适应地勘单位市场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野外现场施工对特种设备和安全生产设备等资产购置的灵活性受限,处置资产的自主审批权限和额度低。
1.2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
地勘单位目前执行的是财政部1996年颁布的《地勘单位财务制度》、《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随着外部环境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地勘经济的发展,在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如资产的计价、处置,减值,收入确认、成本核算以及收益分配等方面,已经不适应地勘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要求,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
1.3缺乏健全的内控机制
一是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意识淡薄,重市场运作、轻经营管理,重生产管理、轻财务管理;二是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三是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确;四是管理人员力量薄弱、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手段方法落后。
1.4基础工作薄弱
一是资产分散管理,资产的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三个环节相互脱节;二是资产无偿占用,投入产出不挂钩,配置不公平,承担的任务与占用的资产不配比;三是资产记载不完整、更新不及时、资产处置随意、长期不清理或清查流于形式,造成资产不实、家底不清。
2地勘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国有地勘单位在发展地勘经济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以资产管理为突破口,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把提升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率作为管理重点。
2.1完善制度,构建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①实施“两条线”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地勘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要求,在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基础上,按照不同资产属性,对事业和企业资产分类管理。②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引导和激励被考核单位重视并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强化和充实资产管理考核指标体系;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根据资产占用情况,合理确定投入产出比例、节余收益及上缴额度,加大资产投入产出考核力度,扭转被考核单位单纯为完成经营考核指标虚做收入、少摊成本及盲目投资的现象。③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资产管理工作机制。无论是管资产,还是管人、管事,都应明确各自职责,不留管理盲区,加强责任认定,对因违法违纪以及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等过错行为造成的资产损失,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做好责任认定工作,并追究责任人应当承担的责任。④建立重大经济事项审批和报告制度。经营单位涉及矿权流转、土地使用权运作、引进资金以及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按相关程序报批;重大地质成果也应按权属规定统一管理,统一运作。⑤创新资产管理方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新观念,按照地勘市场运行机制要求,推动经营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资产管理创新,以价值管理、绩效评价、风险管理、战略决策为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2夯实基础,提升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率
一是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对于清理出的不良资产,依法依进行规清理;二是强化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对已处置核销的尚可使用的实物资产,按照“账销案存”的办法管理,减少损失;三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合理配置和使用资金,开展理财活动,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四是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从合同签订、工程结算、款项清收等各个环节建立可行有效的控制和激励措施,加强客户资信管理,加大清理和追索力度,减少应收账款新增比例;五是加强资质、地质成果、矿权、土地等无形资产的管理,盘活资源,发挥效用;六是强化项目的论证和投资管理,理顺投资实体的产权关系,规范利润分配,加强对外投资和收益的管理,实施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提高投资收益;七是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实现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动态管理;八是加强资产的购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评价,通过对资产财务指标和设备管理考核指标的分析,发现资产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九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2.3强化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①强化内部审计。根据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以及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完善资产管理的关键业务环节的内部审计制度,对重点项目、重大资产等“三重一大”事项跟踪分析,建立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内部审计体系,同时,强化以资产经营责任制、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由内部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重大投资、大额资金的支付及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进行动态跟踪和重点监督。②是借力外部监督。转变观念,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聘请中介机构对单位经营活动开展各种审计和评价,提出改进和强化管理的建议,聘请外部监督机构参与内部审计检查和监督,使监督检查贯穿到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3结语
面对新形势,地勘单位资产管理还有许多新课题。地勘单位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行业生产经营和组织机构特点,创新管理,建立起适应时展,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效资产管理模式。
作者:李凤荣 单位:甘肃煤田地质局
参考文献:
[1]杨华.新时期下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7).
[2]李银辉.浅谈加强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J].地质财会,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