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高中健康教育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健康教育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健康教育制度

第1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 外科 患者 健康教育

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外科住院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展开外科患者的健康有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1月随机调查住院外科患者500例,男221例,女279例;年龄16~90岁,平均38.76岁;平均住院14.84天。其中甲状腺254例,胃溃疡或胃穿孔65例,肠肿瘤23例,乳腺肿瘤57例,肝肿瘤10例,胆道62例,肺肿瘤8例,烧伤21例。文化背景:大学以上学历82例,高中(含中专)186例,初中以下学历204病,文盲28例。

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法。问卷由主管护士统一于患者即将出院时发放,调查者在答卷前对被调查者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使患者完全理解后填写。对28例文盲和19例视力不良患者,实行患者口答,调查者代为填写的方法。发出问题500例,回收有效问卷500例,回收率100%。调查内容:①对患者自身疾病知识及治疗疾病过程相关知识的了解进行现状调查及其需求程度的调查。采用单项选择法,按每项累积人次计算百分比。评估患者现有的疾病知识水平,以便帮助护士确定健康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指导患者。②对健康教育方式选择及出院后随访需求进行调查。采用多项选择法,按每项被选择的人次多少统计。

结 果

大部分患者对其相关疾病知识、麻醉及手术方式、用药知识、并发症的预防等均不了解。见表1。

患者最想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是引流管放置时间、伤口护理及拆线时间、饮食的调节、相关的疾病知识、并发症的预防,其次是手术麻醉方式、康复指导、用药知识等。见表2。

有95%以上患者需求医护定期集中讲课及演示、个别交流及病友经验介绍和发放宣传资料;50%以上患者需要看黑板报和录像播放;85.2%患者赞成出院后电话咨询;56.8%患者赞成医护人员随访。见表3。

讨 论

第2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在教育制度上与重视度上海存在许多问题,在应试教育思想的灌输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忽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缺还没建设还没得到完善的建设。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要,对知道学生行为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课程理念。高中生处于特殊发展的时期,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重视,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起着引导性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对学生的日行为分析其心理健康程度,从而进行教导。如今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不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观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教学无法灵活多变,课程相对形式化。

(二)心理教育教材亟待完善。心理健康教材五花八门,其内容设置上内容偏差较大,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其本质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但是教材内容多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脱离了本质,也就无法达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学题材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性格、情操以及心理问题等方面做出明确判断,也就无法针对学生本质进行引导性教育,所以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题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课时对比方面看,理论课与活动课的对比不甚合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学科,二者缺一不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大多学校在实践课课时分配问题上都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以体育课为例子,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课,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体育通常课时的分配极少。笔者认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该作为一种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要设立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学生造成压力,导致其教学效果让人堪忧。

二、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原则

1.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任何学科都是不可改变的,只有坚定学生为学习主题,教师对其进行辅助与引导式的教学才有利于教学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也是一样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对学生个性、情操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教育,对于宽泛的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课程尽量简化。

2.情景教育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情景教学法不止一次被广大同仁提出,情景教学法对提升学习效率效果显著,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样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有效的学习情景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不同的教学情景很是重要,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心理问题,将其放置与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自己的心理因素,从而发现问题,与此同时,教学情境的构件,也相对风戽了传统的心理课程,对于优化课程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3.活动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周期长的特点,需要长期的教育与不断的引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现状,在课时分配上,加以调整,学生长期处于理论课的填鸭式教育中,难免心中会有负面情绪的产生,加之在课时比重上对于理论课方面的偏重,导致学生无法释放心中情绪,产生压抑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理论与活动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活动教学更能使他们放松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程建设的举措

1.完善课程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体验性课程,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生的切身体验尤为重要。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使用不同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心理因素摆在首要位置,基于有效的活动教学,在理论课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活动实践课程,让学生身心放松,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健康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2.完善心理教材。上文中我们说到,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为宽泛的理论性知识,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其实际作用并不明显,往往还会导致学把其当做一门枯燥无用的学科,所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改变以往教材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泛论,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围绕学生核心问题,进行教材的编制,尤其要注意学生情感与人才方面的心理因素,将其在教材中体现。

3.完善课程设计。实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际课程的设计中,要不断规划理论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活动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方式。

总结: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行业同仁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取代。与此同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需要跟随课改的步伐。现如今,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科学系统、切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双虎.学校心理教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

第3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就业

一般来说,教育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小学和中学,这是提供基础性的教育;第二类是职业教育,要让学生利用这个技能加以实践;再往上是大学教育,主要是基于知识的传播与应用。作为教育,它要提供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能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对于大学来讲,更关注的是基于知识的使用,而职业教育则更多的是实用性的技术、技能。而那些研究机构,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创造出更多新的知识、开发新的应用。”欧特克亚太区新兴市场教育总监乔治・亚伯拉罕(George Abraham)认为1,“职业教育,更多的是要鼓励这些学生掌握实际的技能,去解决现实社会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制造”的重要差距之一是职业人才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中职学生所占比例达到或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略低于欧盟21国,而我国高职学生占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比例约为45%,高出世界平均值近一倍,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多,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职业教育。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是建立第二个以升学导向的教育制度,也不是建立第二个无职业资格的学历证书的教育制度,它仍然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制度。

我国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不管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是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职业教育的每一级都构成完整的职业资格,可根据劳动市场的需要就业,而在个人需要时还可重新回到职业院校再次接受教育,所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又是符合终身教育需要的开放性的教育制度。

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六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坚持五个对接:职业教育的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教育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第二个特点是深化产教融合;第三个特点是聚焦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第四个特点是扩大优质资源;第五个特点是服务社会公平;第六个特点是推进综合改革。2

二、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我国职校毕业生数量及就业率均呈上升趋势

《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与2012届本科毕业生91.5%的就业率基本接近,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院校,从量上看,高职毕业生的毕业情况并不差。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58.21万人,就业学生637.51万人,就业率为96.85%。其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三类学校毕业生538.00万人,就业学生520.54万人,就业率为96.76%;技工学校毕业生120.21万人,就业学生116.97万人,就业率为97.30%。

2.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升学比例提高

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520.54万就业学生中,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392.50万人,占75.40%;从事个体经营67.65万人,占13.00%;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60.39万人,占11.60%,比2011年增加2.22个百分点,毕业生升学比例提高。表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取得新进展,职业教育学生成长“立交桥”初步打通。

3.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多样,但以学校推荐为主

2012年在本地就业的中职毕业生为363.01万人,占69.74%;异地就业156.37万人,占30.04%;境外就业1.17万人,占0.22%。学校推荐就业403.26万人,占77.47%;通过中介服务实现就业36.54万人,占7.02%;其他渠道就业80.74万人,占15.51%。学校推荐仍是就业主渠道,但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人数及比例在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渠道有所拓宽。

4.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产业分布合理,但以第三产业居首

伴随产业结构调整,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分布区域合理,进入第一产业就业的46.53万人,占8.94%;进入第二产业的173.89万人,占33.41%,比201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进入第三产业的300.12万人,占57.65%,比2011年增长约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

5.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专业优化,加工制造专业就业走俏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确定的19个专业类别,加工制造类毕业生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均名列前茅,为别为107.56万、105.44万和19.99%、97.38%;石油化工类就业率居其次,达97.38%;旅游服务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和财经商贸类就业率在平均水平以上;教育类、土木水利类、轻纺食品类、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6.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向好,地区差距缩小

深圳、宁波、大连、重庆、江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6个地区就业率超过98%。广东、上海、厦门、北京、浙江、福建、安徽、河南、四川、湖南、青岛、青海、广西、天津、云南15个地区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1年相比,就业率在98%以上的地区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各增加1个,表明各地区就业差距整体呈缩小趋势

(二)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1.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但仍需要提高就业质量

上海市职成教育所有关研究人员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下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2.我国职校教育中出现就业低移化问题

职校学生有相当多学生文化基础方面素质偏低,而由中职对口升上来的学生专业技能好,而文化基础一样薄弱。高职与中职是同类型但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经验积累不够丰富,内部关系没有理顺等原因,高职与中职在教学方式与课程体系方面有很多相似处,为兼顾高等性,甚至出现高职学生技能不如中职学生的现象。夹在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职及培训机构之间的高职教育,陷入了理论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的两难境地,出现了职校教育低移的现象,这必然导致职校学生就业低移。

3.我国职校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需要重视

职校以培养适应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既要求学生有职能,又要求有正确的观念和充分的职业准备。但经调查发现,职校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全面认识,对未来职业也缺少了解;对步入社会的转换角色,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以致就业后在工作中心理承受能力低及自信心不足。因此,对中职校毕业生在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三、发展职业教育对就业的作用分析

(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利于解决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

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来解决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问题。通过教育部具体的四项改革,最终使我国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市场需求的结构,课堂、教材,教法,老师,所有的观念都要紧紧围绕市场,从而解决就业增长与就业的包容性的问题。

(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能力,对促进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技术性和技能性,一切教育教学环节都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服务,它克服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课程体系完整性轻岗位需求等传统教育思想所形成的弊端,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便失业,也能从容应对再就业。

(三)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助于毕业生创业

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打破“一政府,二国企、事业单位,三私企、个体”的就业观念,使失业者意识到“工作无贵贱之分”,有利于在就业选择中,更倾向于灵活就业。也可以自己创业,一方面实现了再就业,另一方面还能对经济做出贡献,带动就业,即实现了以培训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结论:通过上述,发展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今后应该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持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少辉.中职教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

[2]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成人教育,2009.

[3]许明.职业教育对就业增长贡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

[4]尹晓燕.职业教育培训破解就业难题[J].中国培训.2009.

[5]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社编辑部.2002-2006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6.

注解:

第4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社团活动;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以共同兴趣爱好、共同价值观形成了大学社团,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团活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进行自我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网络。

一、社团活动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1.高校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进行心理互动的重要平台

高校大学生存在着从高中相对比较封闭的自我管理向半社会化的开放的自我管理的过渡。因此就需要有相应的心理互动平台为其提供互动的关系和平台。这种平台提供是进行朋辈互助的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的重要途径。高校社团开放的心理互助平台具有发散性的特征。这种发散是从一个心理节点到关系复杂的心理网络的过程。这种发散性能为高校大学生心理管理提供相对开放的管理,不但可以从一个心理平衡转化为另一种心理的平衡,还有利于形成不断进行群体心理更新的和不断进行群体心理调适的自我更新机制。但是这种求助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因此就需要相关的高校社团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引导。

2.高校社团活动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形成的重要机制

高校大学生心理互动包括了群体心理互动和个体心理互动,因此,存在着群体心理行为和个体心理心理行为。群体心理行为需要相应的群体互动平台,而高校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刚好为大学生群体心理互动提供了平台,这种平台是以相关的管理机制作为管理保障的,这种保障是由高校管理者作为社团中大学生心理互动的关键的引导者,并将高校社团的管理要求和国家相关的教育理念作为引导的重要内容,保障了高校社团活动目标的正确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高校社团能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有效的心理互动的救助,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朋辈互助机制形成的重要保障。

群体心理行为的互动为高校大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行为互动做了准备。个体心理行为互动需要相关的群体心理行为作为依据,并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心理趋向中进行自我心理的调适和完善。高校社团活动中的人际互动和群体形成,有利于高校学生群体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这种形成机制是对高校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导向。当然个体心理行为和群体心理行为之间相互的互动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这种互动都可以在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这个载体中实现。

3.高校社团学生活动是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手段

高校大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出现的,是学生进行素质工程提升的重要渠道和手段。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对高等教育基本理念和素质教育理念有效的实践和继承,希望通过高校大学中的社团活动向高校大学生进行传递。学生在这种传递和互动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自我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是在社团活动多维的关系和价值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具有较广泛的内涵,例如基本的技能、性格形成、价值取向、社交技能、专业技能等等都是属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除此之外素质教育需要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依托。专业技能或者价值取向等都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等进行相关的传授,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有课程的教育,也需要有进行实践的平台和渠道来践行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同时通过实践来内化为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心理行为特征。这种可以在高校社团活动中得到实现,同时由于这种互动是多方的关系互动,因此这种心理健康互动关系具有参照的特征。大学生可以在群体心理健康互动过程中通过与朋辈之间的关系参照对自己的心理行为逻辑进行修正,得出具有自我意识的价值特征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具有客观的心理价值和意义。

二、我国高校依托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脱离

高校素质教育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脱离,主要表现在高校学生社团与高校素质教育之间的内涵分离、高校素质在学生社团活动中不能得到有效的反应,学生对高校素质教育高校社团活动的表现形式产生反感等。首先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素质教育内涵的指导。高校对于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强调了素质教育的形式和素质教育的表象,而忽视了内涵与活动之间的有效结合,以至于出现了素质教育内涵只是空头上谈的缺乏有效的实践,同时高校学生的社团活动缺乏有效的内涵建设和素质内涵融合,使得在活动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念作为指导,只是一味的表现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行为,而忽视了其真正具有价值意义的内涵建设和品牌建设。这种品牌和内涵建设需要有学生的心理的相心力,这种相心力的培养和维护需要有相关的心理教育作为基本保障的,而大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管理者将心理健康作为单一的管理职能和教育功能从学生社团活动中分离出来了,这种分离导致了学生社团中由于群体之间的关系互动变得单一,学生之间的心理变成只是单一的工作交流,缺乏有效的心理互动和心理参照,以至于朋辈之间的心理互动只是空谈。

2.强化了社团的活动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中的活动组织和举办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度和群体参与性,对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缺乏科学的设计,这种设计也忽视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基本的功能要求。首先表现为强化了社团的活动性,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选择活动、组织活动和进行活动的效果反馈。社团活动往往会出现活动搞得很热烈,但是实际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对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缺乏有效的合理的内容融入。因此需要关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进行融合问题。其次由于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群体的认知度,高校学生活动社团往往会选择学生普遍认为的价值理念和活动形式作为其进行活动的主要内涵,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具有向上的积极的价值导向,而是一味的从众和趋同。其次高校学生社团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设计需要有学校社团管理部门进行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的设计来具体完善。

3.高校心理教育与社团活动设计之间缺乏管理和运行机制

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与社团活动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机制,这种融合机制缺乏主要表现为内涵之间的缺乏融合,管理模式之间缺乏融和,运行实践之间缺乏协调。首先是两者之间的内涵之间的融合问题。高校管理者由于过分将管理职能进行了细分,使得社团管理与心理教育进行的分工和职权分离,这种分离不利于两者之间的内涵和价值导向的融合。同时由于分工和职权分离,出现了管理过程中的部门协调问题。在管理的实践中由于部门之间的相互比较和封闭,价值融合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团活动管理之间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过分的强调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学生价值的迎合忽视了各种功能之间的有效整合。尤其是学校管理者虽然进行了部门之间的有效分工但是在分工过程中缺乏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设计,使得在实行过程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对策研究

高校需要根据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和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具体实践要求进行制度设计和管理模式选择,并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心理健康的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管理反馈的有效控制来提高高校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1.高校管理者需要认识两者之间融合的重要性

高校管理者在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并未意识到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和融合。首先,需要理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内涵的相关性。因为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统一要求,因此在融合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机的配合和共同价值的确定和管理模式的选择。需要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强化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和社团活动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管理过程中不断向教育的各个部门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管理之间的关系和融合要求。形成相关的教育理念框架,在制定学生的教学素质培养计划和目标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课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在社团活动的导向过程中需要强化其心理教育的职能,指导学生如何设计社团活动的目标和形式强化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

2.制定社团活动形式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制度设计首先要考虑社团活动的活动计划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计划之间的关系。通过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专业研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形成统一的相关的管理目标,并将其从管理理念和抽象的管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可以操作的管理实践。通过对高校中课程设计和活动模式的选择来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计划的实践要求,并通过教师和管理层的实践来强化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其次需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和法规来规范社团和教学在心理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这种制度需要在高校总的制度框架下对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同时将社团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中脱离出来并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管理目标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实际。这种制度需要在各个部门互动的基础上形成,并得到各个部门的认可和肯定,使其更具有实施的基础。

3.成立相关的心理健康监控机制

这种依据高校社团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构建的心理健康监控机制能对高校的心理健康进行时时的监控和效果评估。因此,在心理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其主要发挥有效的评估和有效的控制两个职能。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关键问题在于健康指标的设定和健康指标的有效测评。这种指标的设定需要在对高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管理实际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监控,分析当代学生的心理特质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要求和可操作选择符合测评要求的监控指标,同时需要在测评过程中分析其测评的信度和效度,保证测评的有效性。其次是对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其包括了社团管理前的目标的控制,社团实践过程中的偏向控制和社团实践过程后的效果控制。不仅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管理与目标之间的偏向,同时也要及时将控制和测评的结果反馈给管理,以利于在第二轮的社团管理过程中及时进行目标的改进和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石国亮,万磊.试析大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3).

[2]朱坤倩.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3).

第5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一、抢抓机遇,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期加快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实行政策优惠,改善教师待遇,推进城乡学校对口支援等措施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加大示范学校创建、名校办分校、兴办优质民办学校等途径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建立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制度,认真抓好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认真落实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对“三残”学生的免费入学政策,使在常州就读的每一个学生不因生活贫困而失学。

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统筹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落实和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着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以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和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规模扩展与内涵提升并举的原则,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普职教比例,加强普职教融通,扩大优质职教资源。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彰显我市高职教育特色。加快大学城东区建设步伐,以共建共享的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等设施为平台,加大引资引智工作力度,努力建设内外开放、资源共享、产学研结合、以应用科技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及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基地。积极提升在常普通高校的办学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和学科结构,并形成培养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快速发展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教育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解放思想,改革教育制度。

构建多元办学体制。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进一步理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学校产权关系,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保障不同办学体制的学校公平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积极发挥常州教育的品牌效应,加大常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面向外地区招生或到外地办学。

大力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工程。以学校制定、实施三年发展规划为主要动力和途径,变革学校管理和教学体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管理科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建立合理、完善的学校评价体系,开展学校发展研究,为学校主动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智力支撑。

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疏通教师“进出口”。进一步完善校长聘任制和负责制,完善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研究制定有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师双向交流的政策措施。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关注质量、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是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决纠正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岗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立业创业能力。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高等院校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在全市教师中倡导敬业爱生、好学进取、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加快打造各级各类学校高素质教师群体,继续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 “五级阶梯”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努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

第6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心理素质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的高校开始不断扩展,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但是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盲目的追求办学的规模,而不注重办学的质量,往往采取一种粗放式发展的方式,将一些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课程基本忽略,这就必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许多高职院校当中不受到重视,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我国现阶段高校的组成结构与办学规模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目前的高校当中,高职院校占据了较大的规模,同时高院校的学生也占据了大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具体的知识层面相对就较弱,但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进取心与竞争意识,同时在实践与活动能力方面也较强。但是从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当中往往会受到一定的歧视,此外由于学习、情感以及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由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得到不到有效的缓解,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等多个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1]。当前阶段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开始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些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认识还不够明确,虽然现阶段的改革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在本文当中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一)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自我认同感相对较低

自卑感是人的情感当中的一种,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否定与遗憾。导致自卑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主要是由于自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或者自己在某个方面与他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导致的,由于这些存在着这些不足,往往导致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并对自我产生一种轻视的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2]。自卑感的存在对于个体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自卑感首先会严重打击个体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同时还会使得个体逐渐从集体生活当中逐渐分离开来,变得更加的孤僻。此外,当个体所存在的缺陷受到别人的歧视或者嘲讽时,往往会使得个体的自卑心理不断加重,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对于一些本身就存在着一定心理问题的个体,这种情况往往还会导致个体在心理当中产生一定的扭曲心理,如极端报复心理以及仇视社会等心理。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当中,自卑心理往往在大部分学生身上都普遍存在。导致高职院校存在自卑心理的原因也多种多样,首先是由于高考的作用。目前阶段,应试教育在我国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高考就是一切活动的指挥棒,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顺利的通过高考,顺利的走进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往往不在学生的考虑范围之内,进入高职院校就意味着高考的失败。由于高考的失败,从而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想已经破灭,理想中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显得虚幻 ,自我感受中呈现出失意的痛苦,在短时间内这种资本心理并不会完全消失。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社会对于高职院校还缺乏较为清晰的认识,大部分的人都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失败者,素质较差,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社会当中往往容易受到一定的歧视,这就进一步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的加重。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卑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表现,也是心理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对于客观实际的认识还不是完全的清晰,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事实,但是对于实际问题却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就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弱化学生的心理自卑感[3]。

(二)意志力相对较差,存在着一定的挫折感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社会都有自一定的认识,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意识,作为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之后都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希望能通过高等教育实现自我价值,并最终走向成功。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都较为开放,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的各种思想潮流以及事物都可以进入到高职院校当中,从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诱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安下心来认真学习。此外,网络的发展也对高职院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触网络的过程当中往往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玩网络游戏等网络沉迷现象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大量存在[4]。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在基础方面就较为薄弱,而高等教育的内容本身就相对较难,许多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同时随着新鲜劲过去之后,意志力很快就消失不见。逐渐变得开始厌学、不遵守纪律 ,逃课时有发生 ,个别学生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在高考之后就一直存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认为走入高职院校,其未来就是一片灰暗,选择上高职院校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许多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甚至都完全不了解,往往是在招生宣传下进入到高职院校的,而在进入学校之后,发现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想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与自己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在其内心当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冲突。

(三)功利心较强

在我国现代社会当中,发展已经成为永恒不变的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人的价值往往也是通过金钱来衡量的,由于高职院校的开放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种思想的干扰,从而形成较为鲜明的功利心。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往往都不是以W习为核心,许多学生都将校园生活的重点放在了各种社交活动或者商业活动方面,认为进入社会需要趁早,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自我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产生功利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吸引学生,在招生的过程当中往往将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从而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产生一定的轻视,许多学生还认为自己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消费与服务关系,自己花钱来上学不过是通过合法的方式购买一个文凭,不管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如何,学校都应该给自己一张毕业证,因此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毫不关心,将考试作弊当作理所当然。在学习基本就是上网、谈恋爱。同时对于金钱与社会地位具有高度的崇拜[5]。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分析

(一)建立心理普查制度

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及时的纠正学生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此种情况,建立心理普查制度可以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的了解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并可以对心理存在一定异常的学生进行持续性的追踪,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并帮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当作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将个性化教育与共性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导的同时还需要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6]。

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安排,在每学期的学期开始之际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一次普查,心理普查可以采用心理测量表的方式进行,高职院校应该对学生的心理测量表进行分析并认真筛选,找到学生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定期举办会议讨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参会人员进行培训 ,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 ,制定不同的跟踪教育措施。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除了需要给予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之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具体的环境为依据,例如,大一新生刚刚进入校园,对大学生活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举办一些与大学日常生活有关的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学生改变自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从而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此外,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往往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学生也是辅导员工作的最根本体现,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辅导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同时辅导员也无法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基于此种情况,可以在校园当中开展“辅导员,我有话对你说”活动,通过信件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此外,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学生,如离异家庭的学生或者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可以给予必要的干预,高职院校可以实行每年一次的家纺,加强对学生的了解[7]。

(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

在高职院校当中,学生自管是较为鲜明的特点,即在高职院校当中教师并不会像高中那样对学生给予全面化的管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都是由学生干部进行的,学生干部可以将管理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向老师汇报,因此学生干部对于学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应该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作用。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对学生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学生干部了解到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心理预防措施,这就使得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学生干部可以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的向学校汇报,同时还可以发现哪些学生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并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心理引导,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并及时的给予专业的心理干预。此外,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学生干部还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心理保健的认识[8]。

此外,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当中,都存在着心理协会,心理协会也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心理协会往往需要承担起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以及协助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开展相关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心理协会应该定期的举办一些心理教育活动,并将学生吸引到其中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危机的预防能力。

(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

当前阶段在高职院校当中,大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都没有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方面力度明显不够。基于此种情况,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9]。首先,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基础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相关理论的教学。此外,在校园当中还应该定期举办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及时的向学生传输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已经充分发达的网络技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网络的方式向学生传播,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定期的向学生推送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由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并及时的解答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最后高职院校需要在校园当中成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解答学生的咨询,并培养出具有特色的校园心理健康文化[10]。

四、结论

当前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心理方面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W习与生活会受到一定的干扰。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环境,只有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营造出健康的心理环境,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共性,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琳.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理性情绪干预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01:28-31.

[2]高玲.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研究――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2:105-108.

[3]吴建强. 基于学生发展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67-70.

[4]段好宁,童欢欢. 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2016,15:155-157.

[5]沈绮云,肖平.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导向改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论的视角[J]. 职教论坛,2014,26:15-18.

[6]罗梦君. 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新模式[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81-83.

[7]黄金来.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基于“校企一体、四双驱动”的教学实施体系[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46-49.

[8]许素梅,孙福兵.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初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63-65.

第7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明确, 在组织教师参加远程视频培训时,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必要的降温、饮水等条件,并指定专人负责值班,对每天参训教师点名签到。本轮高中课程改革教师远程视频培训省培、国培共281人,培训合格率100%。

(二)加强常规培训

1.全员培训

我市有6千多名教师,每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内容以人为本,贴近教师、贴近教学、讲求实效,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上突出教师选择性,加强过程监控和结果管理。五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八条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师德典型宣传,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积极鼓励全市广大教师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几年来全市参加“三新一德”自学考试共()人次。不断改进师德教育方式,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教师进修学校在全员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2.校长培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一方面,按照上级安排选派中小学校(园)长参加上级培训,同时,开展我市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长培训。抓了“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和“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等三种培训共()期。已经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中小学校长在每一个培训周期内必须接受不少于()学时的提高培训。

3.校本研修(加:我市校本研修的做法专家小组等)

校本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模式,教师灵活性培训主要是通过学校校本研修实施的,我市要求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0学时的灵活性培训。校本研修是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实际出发开展的教师培训,由于它植根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因此更容易与教育教学和教师的实际相结合,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培训的关系。在对实施课改总结的基础上,各校对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凝聚广大教师的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形成课程改革的成果,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做到研修有计划、实施有记录,归档管理及时规范。

我市在全面实施校本研修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试点建立xx市级校本研修实验(示范)学校,经批准的县级校本研修实验学校可将校本研修学时计入规范化培训的足额学时。目前校本研修县级实验学校有()所;有()所学校被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批准为开展纳入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规范性登记的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我市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办公室按照《绵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修管理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管理。作好各学年度的县级校本研修实验学校的考核认定工作,不断把校本研修工作引向更规范、质量更高的层面。

4.网络培训(继教网研修网人事局公共科目培训)

根据国家、省、市教师网络联盟的形成,我市借助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学习管理平台,积极实施和推进远程非学力培训。九八年以来,小学幼儿教师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中学教师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中小学校长共有()人参加培训,合格率达()%。全市校长及学校中层干部参加联合国儿基会2012年四川地震灾区爱生学校项目培训550人,合格率99

.3%。此外教师进修学校、电教站还根据新形势下教师培训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学习与管理平台的建设,不断开发中小学教师网上学习资源,组织网络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备课、网上教研活动,大力探索视频案例的制作,为一线教师提供系统的视频案例,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并相互交流,吸引中小学教师参加网上培训学习。

绵阳市人事局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网络培训2008年、2009年、2012年网络公需科目培训全员合格。

5.新教师培训(主要是教体局要求进修校实施)

第8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一、当前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思进取,普遍厌学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初中的时候他们就是班内的差生,是老师眼里不好学、父母眼里不听话的的学生。在经过升学考试失利之后,他们不成熟的心理失衡,产生一些心理障碍。68%的技校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理论课听不懂,把自己否定了,因而没有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不做作业,对学习成绩抱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经常逃学泡网吧,对“勤学苦练”嗤之以鼻,不服从老师、学校的管理,成为令教师头痛的学生。

2.情绪焦躁,感情偏执

现在社会离婚率升高,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单亲或留守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亲情,形成了对周围环境冷漠,情绪焦躁、偏执、自卑、孤僻、懦弱,他们只关注自己,缺乏集体荣誉感,对学校、班级的事不关注。缺乏责任感,没有干劲,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

3.责任心差,自暴自弃

技校生在学校期间,就开始接触就业竞争。一方面,他们无心学习,不愿意苦练技术,只想着从父母那里索取更多,过着安逸的学生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看到毕业生在择业中激烈的竞争,无论身体状况、学习情况、操作技能都有很高要求,产生恐惧。这就形成强迫、矛盾、恐慌、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影响他们独立性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4.师生关系紧张,逆反心理严重

由于技工学校没有升学压力,教学相对自由,老师更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师生之间缺乏直接的情感交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向学生灌输就业竞争和生存困难的意识,或是教师将自身的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对抗、压抑心理和攻击等。

5.缺乏诚信,自私自利

现在的学生缺乏诚信,自私自利,不能诚实待人,欺骗老师、家长甚至同学,也是当前技校生的一大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说谎说多了,有时候自己竟然也分不清楚说过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假话当真连自己也被骗了。此外,自私、任性、耐挫力差,受不得半点委屈。与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也会导致打架事件,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时刻都在困扰着技校学生和教育工作者。

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伴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性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比如现在的技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的学生适应得好,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阶段;而有的学生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能得到及时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反之,则会走向反面,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直接影响家庭的幸福,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心理健康的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职、技校的学生中,约有80%的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不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面对着以上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绝对不能听之任之的。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开始致力于改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我们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展工作时,应该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阳光式教育原则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表扬鼓励学生,采用阳光式教育模式。对学生少些打击和责骂,多些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鼓励可诱发上进冲动,促使其优良品质得到巩固和发扬。对学生的表现要一分为二,用肯定、鼓励代替批评、惩罚。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微小进步,及时予以巩固和表扬,引导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优势和特长。

2.针对性原则

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应该因人而异,通过各种途径,比如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了解学生接受的教育观念和其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可通过与初中班主任的沟通,了解学生以前的表现。通过这些途径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志趣需求等,准确地发现他们的长处,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3.渐进性原则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心理的转变也不例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要对学生有信心,要善于鼓励和期待。

4.情趣性原则

学校的学生科和团委,应注意安排各班在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上进心和参与热情。比如运动会、拔河比赛、篮球比赛、书法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有趣,而且富有竞争性,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上进心。

5.点滴性原则

古训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生心理冲动的诱发必须坚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教育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一切机会,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掌握了以上五个原则,我们就可以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立体地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学校在注重对学生良好性格培养的同时,还应做好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就新生入校时的适应问题,老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升学填报志愿等心理冲突与心理挫折造成的心理障碍,以及家长、教师在教育孩子与学生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个别或团体咨询、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具体来说,不同处境的学生所需要的帮助可能是不同层次的。我们可以就少数学生可能已经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在问题出现初期给予及时帮助,防止发展成严重障碍。例如,学生出现破坏纪律行为,暴露出的问题可能是行为缺乏自制力,而如果任其继续发展,可能会引起同学的排斥和家长的责罚,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此时,就应及时给予适当帮助,训练他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并努力增强他的自信心。

第9篇:高中健康教育制度范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并找出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各个方面的压力,我们无法一朝消除,但是我们可以想方设法提高中学生的抗压能力。让中学生可以轻松承受压力,不受压力折磨,变压力为动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中学生压力的来源

压力的来源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中学生的父母长辈们。在所有的因为压力过大引起的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往往,家长们的过重期望,尤其是家长的喋喋不休,让学生们无法承受,让学生们没有喘息的时间。甚至有的家长的唠叨就如唐僧的紧箍咒一样让孩子们无处可逃,精神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中,久而久之产生的压力是极其巨大的。

青少年之间的相互比较,也会给学生们带来巨大的压力。考试毕竟是一种淘汰性质的行为。每个人都会羡慕“优秀生”“尖子生”,每个人都想要受到老师的青睐和夸奖,每个人都想要成为他人的羡慕对象。更重要的是高考就像一座独木桥,有人能通过,有人无法通过,但每个人都想进入重点大学。

梦想的压力。青少年在老师家长的教育之下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梦想都是比较远大的,距离目前的情况还有很远的距离。同时,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对青少年的期望是非常高的。这个梦想过大、过远对青少年的身心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考试的压力。现在普通高中的考试和小测验很频繁,可以说是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每次考试都需要学生们全力以赴,都是极大的脑力劳动。而且考试的成绩从来都是学生和家长老师们心头的第一牵挂。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应采取必要的方法去减压

学生的压力有来自社会的,来自家长老师的,还有来自自身的。来自社会的压力我们无法一朝之间解除,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国家的意志。所以,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来采取合适的方法减压。

1.让学生从心理上摆脱对失败的恐惧

人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培养和努力来提高的。高中生心里最害怕的无非就是失败两个字。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各种活动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不怕失败的理念。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成功的发明都是建立在几十上百次的失败的基础上。一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失败,可是只要他还没有被失败打倒,没有停止尝试,他就不是一个失败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当学生有了这样的理念后,失败就不可怕了,而是成了成功的必要前提。这对学生抗压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好处。

2.要学会正确对待家人的压力

教师们要把家长的心态清楚地告诉学生们。家长们当然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可是为人父母者最想要的是孩子们的平安和快乐。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老人不求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只求个平平安安。所以,只要学生们尽力地去学习,无论结果怎么样,家长都是可以接受的。学生们完全可以放松地去学,不论结果,只要尽力都是成功。

3.关于梦想

梦想都是非常远大的,与现实相比较通常会给人以巨大压力。我们可以把理想分段,分层,把它具体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起来。理想细化之后就变得更为具体,更加容易接受。比如,可以把理想细化到自己的学期学习目标甚至是每天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这样就可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同时也分解了梦想带来的压力。

三、应加强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是提高中学生素质和抗压力的最佳方法。因为家庭和学校是中国目前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主要的两个单元,所以家校沟通是最有效、最好的教育青少年的方法。家校结合可以让学校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得到家庭的大力支持,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而家庭也可以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得到学校的鼎力支持,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了家庭和学校的有效结合,才可以让学生有最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有强大的抗压力。

1.充分利用家长学校

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家长学校,可是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升学任务和上级下达的升学指标,对家校联系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机构,加强家校联系。有很多学校还有家长董事会,其效果就更好了。

2.教育家长,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

很多家长放心把孩子放在全日制学校里面,他们觉得孩子安全了,吃好了,穿暖了就没事了,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与其说是相信学校倒不如说是推卸责任。家长永远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功能会陪伴孩子的一生。尤其是与学习关系不大的心理问题,家长们更是责无旁贷。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现代化的科技为学校和家长的联络提供了非常丰富和便捷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比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都是非常便捷的方式。通过这些群,家长们可以和学校进行即时交流,及时发现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