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

第1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市政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大规模、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市政工程项目得以全面开展,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工作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点关注。市政工程建设比其他建设工程更具积极意义,它的建设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和调控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化进程的突出表现就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日趋完善。市政建设与社会大众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提高市政工程建设水平,完善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杜绝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施工安全问题,加大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确保市政工程建设更好更快的完成。

1 市政工程的特点及其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场所及作业环境较复杂

市政工程项目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其施工项目及施工场所非常广泛而多变,这也就意味着市政工程施工比其他建设施工的作业环境更为复杂。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涉及面非常之广,既包括了城市高架、桥梁等高空作业,也包括了地铁、隧道等地下交通工程建设;既有跨越河流流域的大型桥梁工程,也有横穿市区或山区的各类公路、铁轨的铺设;既有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改造与维护,也有城市基础建筑的翻建与整修;既有在交通拥堵的市区进行的施工作业,也有在荒野郊区开展的建设工程,诸如此类种种,都是市政建设项目涵盖的施工范围,以此可以看出,市政工程的施工作业场所和作业环境是比较复杂多变的,这也就给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2 施工技术和作业方法较多样

由于市政工程建设的施工场所和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市政工程施工所需用到的作业方法比较多样,且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更高。市政工程施工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是否会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例如市场现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地质情况等,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采用适用的施工技术和作业方法。譬如地铁工程的施工,有的要采取明挖区间施工法,有的要用盖挖施工法,有的要用暗挖施工法,这都是根据作业场地及环境的差异所作出的相应调整。不同的施工技术和不同的作业手段的应用都会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发生变化,因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程度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并不低。

1.3 工程施工的作业条件较落后

由于施工工程自身特点的作用,市政工程施工经常会在荒无人烟甚至地势条件恶劣的区域开展,再加之市政工程往往工程规模大,工期时间长,在露天施工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场地附近的医疗、交通、餐饮等条件都相对比较落后,施工人员的作业条件并不乐观,一旦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很难及时有效的开展紧急救援工作。再加之露天或野外施工作业非常容易受到天气和温度的影响,工程施工的不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比较多,许多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方案很难落到实处,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

1.4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援意识不高

市政工程施工队伍一般都是由农民工队伍构成,这些人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所受教育程度不高。由于接受安全教育及解除安全知识的机会很少,自然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援意识也普遍不高,对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并规避,对突发的安全事故也往往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决断来处理。市政工程施工场地变化比较频繁,施工队伍基本都是临时招募、立即上岗,很少有时间对施工队伍进行安全教育,再加之市政施工时间都比较紧蹙,在求快心理的促导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很容易遭到忽视。很多分包单位承揽下施工项目后,在施工工序上完全没有按照规定的施工管理措施进行,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单位并不具备工程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和管理能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安全管理漏洞,因而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酿成安全事故。

2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施工单位应当结合以往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以符合国家及地区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流程不断加以改进,从而达到保障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的目的。同时,在市政工程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必须构建起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准备工作与事故预防措施,并且协助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估与审核,从而实现现场施工的动态安全管理。

2.2 提高并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方法

要切实做好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除了要依靠科学合理、完善到位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外,还要从实处抓起,就是要提高并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方法。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对施工技术及作业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以正确的管理措施约束施工人员的作业方式,并根据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合理安排岗位。其次,注重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使他们在按照科学作业方法进行施工的同时,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施工人员的作业技术水平和安全责任意识直接与之薪酬福利等挂钩,通过责任分明、奖惩有序的方式切实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3 全面推进安全教育和提升安全意识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重视推进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将施工安全管理的条文、措施传达到位,使施工队伍中所有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在安全施工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且积极维护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实行。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应聘请专家亲临施工现场,指导施工安全监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并协助施工人员掌握安全隐患防范要点和技能,全面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做到文明、科学地开展市政施工,这也是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3 结语

市政工程建设度社会各界影响深远,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必要且重要,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时刻以维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及国家集体经济利益为宗旨,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统筹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将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把安全管理制度贯彻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市政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江梦策.青岛市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第2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阶段;管理;质量控制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1.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总平面管理

施工总平面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使用场地,保证现场交通道路、排水系统通畅,以便组织高效率的文明施工。临时仓库和露天料场的合理布置、吊装机械的最短运行路线、脚手架和垂直运输方案的优选等,也都属于现场总平面管理的范围。做好现场总平面管理工作,有助于改善施工条件,防止大宗材料的散失或变质,促进工序间的紧密衔接和提供良好、安全的工作面,从而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

1.2市政道路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的特点是对劳动力、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时间、劳动地点、劳动条件、劳动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并纳入动态平衡的轨道。为此,抓进度不仅要搞好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目标管理和各生产环节的调整平衡,还要搞好同企业外部各协作单位的协同配合。工程的总承包单位更要加强总、分包之间的工作质量责任,确保各自承担的分项工程按照施工总进度计划要求,按质按量按期地顺利到达预定施工部位,实现预期进度。

1.3市政道路施工现场生产的调度管理

施工现场的生产调度管理,主要是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的进展情况,针对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程合同的要求,及时而果断地重新调配或补充劳动力和施工机具,随时检查落实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和到场情况,并相应地调整现场总平面布置和疏导运输道路,以便保证施工过程中各工种密切协作、各施工工序紧密衔接,努力做到优质高产低耗的文明施工。

2、市政道路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质量是工程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工程施工

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给工程

的整体质量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市政道路施工

工程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2.1施工的承建单位行为不规范

当前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行为不够规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招投标工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质量管理意识

淡薄,管理松懈,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完善;运行资金短缺,导

致拖欠民工工资和材料供应商货款的现象经常出现,同时也导致工

程工期不准确。

2.2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违反《建

筑法》的转包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施工不规

范,不按要求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低,管理素质不高,质量体系不

健全。

2.3施工人员管理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市政道路工程

施工作业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能吃苦耐劳,要求也不高,但

是他们缺乏专业技术训练、专业技能培训、缺乏质量安全意识、缺

乏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缺乏对市政工程施工工艺的掌握。某

些施工企业采取愚民政策,致使施工作业活动中经常出现野蛮施工

现象,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经常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给

许多农民家庭造成痛苦和损失。因此,如何对施工的人员进行有

效的管理,也是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3.1 市政道路规划及设计质量的控制

因为市政道路不但要考虑其承担的交通功能,还要考虑到不与其他项目相冲突。规划设计时要结合本城市的定位和长远期规划,综合考虑与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通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大幅调整路线、管线布置冲突、道路刚竣工就破路埋管等现象。

在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中,土基的回弹模量是影响结构层厚度最敏感的参数之一,土基回弹模量较小的变化,对结构厚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路基的回弹模量除了受重复荷载作用的影响外,还与土质、压实度、含水量等有密切关系,在具体施工中是通过选取好的土质,增加压实,控制弯沉来实现的。这些因素又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所以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的经济性。

3.2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地搞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首先,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和本合同内容,制定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细则,从而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其次,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办事,对每道工序,每个结构层次,每一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监控。坚持科学仪器检测,严格以数据说话,不凭经验办事。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在工地必须设立试验室,进行独立试验、检测,对施工单位的检测数据按核定频率进行抽检、复检,为提高效率,节省费用,有时也可派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单位的试验和检测过程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

3.3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与施工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3.3.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工程发包给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具各相应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

3.3.2在施工单位对某项目工程的实施中,机构的组建除管理人员和部分工人外,大部分是民工集合体,他们技能素质的高或低,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进度的快慢,所以进场前岗位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更为重要。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以人为主,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3.3.3按照工程承包合同规定供应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等的采购应进行招标。采购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合同及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不得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使用或购买不合格的材料、构件和产品、设备。

3.4市政验收质量

质量控制也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同时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也是施工阶段要合理完成的重要因素。市政道路的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才能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在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特别是在工期紧迫的时候,工序质量的检验更加不能放松,把好施工工序及质量关。

4 防范质量问题的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与所用的材料密切相关,材料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及寿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来源渠道往往变化较大,种类复杂,特别是砂、石的来源变化比较频繁。在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中,监管工程师要严格控制好材料的供应来源,必须加强对材料的抽检工作,以保证进场时的质量,原材料、管构件把好质量关。

5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交通枢纽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逐渐提高。无数工程实例证明,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市政道路现场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投资,进度的控制责任重大。市政工程道路路基施丁技术难度不大,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交通流量影响大,且工艺复杂,因此施工中会受到不同环境条件的制约。只有始终坚持技术标准,注意加强道路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才能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李良.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与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24-25.

[2] 孙宝军j己谈强夯法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叨.建筑,2010,3.

[3] 高志强.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施工【J】.山西建筑,2010,8.

第3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期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市政道路工程具有施工工期紧、工序复杂、任务重,影响因素多以及点多面广、质量要求高,受自然和施工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市政道路工程改造大都处于城市建成区域内,有些还处于繁华市区,工程施工往往造成改造区域周边交通拥堵,对沿街单位、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非常大,因此施工工期的长短经常引起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媒体、居民等各方关注。这里笔者就影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以供大家交流。

1.控制市政道路施工工期的意义

1.1 工期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对于某些具有紧迫性、时效性的道路工程项目来讲,缩短建设工期、赢得建设时间往往是市政道路建设方关心的头等问题,不仅能提高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

1.2 工期与自然损耗和无形损耗的关系

设备和建筑物不论是否使用,都会因风吹、日晒、雨淋等原因产生自然损耗。缩短建设工期可使先进的工艺设备提前投入生产,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3 工期与固定成本的关系

缩短施工工期可以降低施工企业经常性的实际支出,从而降低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建设周期的长短对建设费用有很大影响,在安排施工工期时,要正确处理工期与工程造价的辩证关系,力求均衡和有节奏地施工,以实现建设工期与工程造价的最佳组合,提高投资效益。1.4 工期与投资成本的关系施工工期与工程成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互相关联、相互制约。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金和机械设备,从而导致工程项目直接成本的增加;工期延长则导致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增加。

2.影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期的因素分析

2.1 设计因素

由于设计图纸的失误,或是对施工现场变化考虑不够准确,施工时需进行设计变更,会导致工期的拖延甚至停工。设计选用不同的道路结构类型、不同的排水管道管材类型,施工所需要的工期不同,例如:道路基础结构层水泥石灰土、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后至少需要养护7天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级配碎石施工后不需养护时间;排水管材中PE管施工快于砼管,砼承插管、企口管施工快于砼平口管。

2.2 拆迁因素

拆迁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工期影响较大,部分工程因地上附属物未拆迁结束便开工,造成边拆迁边施工,工程进展较慢。另外市政道路工程涉及地上地下工程,地下不可预见的障碍物较多,施工时处理障碍物经常耗费大量时间。如:长滨路延长线市政工程从2010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建设至今已跨入第四个年度,其建设的难点就是征地拆迁工作“难”。存在国家用地政策改变、沿线历史遗留的征地问题和涉及的拆迁量大等因素,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进展相当缓慢。工期遥遥无期,已关系到项目管理目标成败问题。为此公司领导多次指出,项目上的存在问题,无论事权在哪个部门,项目经理都必须亲力亲为,跟踪协调落实,直至问题解决。因此在协调征地拆迁工作方面,主要做好利用施工单位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优势,积极配合拆迁部的工作。深入了解工作动态,把沿线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盘汇总,编制工作计划。进行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到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编好工程建设简报,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项目的进展情况、工作动态、存在问题、进度滞后预警等信息,通过政府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长滨路延长线市政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整个项目有望在月底竣工通车。

2.3 同场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程度

市政道路工程除道路、排水管道主体施工单位外,往往还会有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热力等其它管线单位同场施工。各家施工单位交叉施工,一旦配合不好,将会相互制约,造成工期拖延。长滨路延长线施工中,项目组在人行道施工之前即召开了管线施工单位的协调会议,及时的把各个项目施工节点做到了统一安排,把各个工序施工互相影响降低到了最低,在施工过程针对出现的问题又召开了几次协调会,最终项目得到了快速的推进,目前长滨路延长线市政工程管线单位施工完成,人行道的施工也基本完成,月底有望竣工通车。

2.4 施工单位的自身因素

施工单位作为工程的具体实施者,其在工程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多少,技术力量、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施工进度的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期的控制措施

3.1 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工期作为设计目标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在主体结构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对处于交通主干道、繁华地段的工程尽可能选取工期相对较短的路面结构层和管材。设计人员还要充分调查施工现场,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详尽性,以避免施工时因现场变化而大量进行变更。施工时现场一旦出现情况变化,设计人员一定要及时到达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变更方案,避免停工现象。

3.2 业主要大力加强协调力度

市政道路工程涉及的协调事务较多,业主一般为政府部门的派出机构,较施工单位有着更大的协调优势。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业主方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各管线单位加快改迁施工中遇到的管线;同场施工时,协调管线单位适时进场施工,加强管线单位之间、管线单位与主体单位之间的配合,互相提供方便,避免相互干扰影响工期。业主方还要协调交警部门做好切实可行的交通疏解方案,并最大限度为施工提供较为宽敞的场地,为施工车辆提供通行证;协调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为工程提供资金保障。

具体实例如下:

(一)在20天内完成下洋片区污水工程的下游40米与美舍河污水干管接入施工。

下洋片区污水工程的下游40米管与美舍河污水干管的接入施工,在实施施工前期,经对现场的实际调查,面临因国兴立交的全面施工存在的交通疏导、对地下管线情况一无了解等问题。为此专门组织召开管线协调会,多次会同市建设局及市交警支队等单位的同志到现场了解交通疏导问题。得到的信息是必须在短时间内结束该路口的封闭施工,即控制好工期和做好文明安全施工。否则将损害我司的社会信誉。因此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是成败的关键,经过试封闭围挡两天后,海府一横路与群上路路口的交通秩序井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工程仅用20天便结束恢复交通。只有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策划,工程得于顺利实施。

(二)在10天内解决四中高中部的雨污水功能性排放问题。

四中高中部东侧50米规划路系教育二期工程系市政府2007年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司凭着心系为民的精神。在冒着违反没有施工报建、预算未批复等建设程序原则的风险下,敢于承担风险,积极协调政府各部门,在开学前十天才解决道路的征地问题。但是在仅有10天时间就开学条件下,如想通过修好道路的雨污水管解决四中高中部的雨污水排放问题。显然无法完成的,通过征询校方意见及组织施工单位和现场监理实地查勘,决定采用埋设临时管排放至下洋片区污水管的方式,在短短的10天内先解决四中高中部的雨污水功能性排放问题。待道路管网竣工后,在接入市政管网排放。在10天内解决这一问题,也充分体现我司的项目管理队伍所具有的智慧和前瞻性。

3.3 业主要加强投标和合同管理

招投标阶段,业主在制订评标标准时,要加大工期目标的分值,促使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就开始重视施工工期。施工合同是施工单位组

织施工的依据,在签订合同时业主要将施工单位投标承诺的工期进一步明确,并注明因施工单位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处罚措施和提前完工的奖励措施,并在施工时认真检查施工进展情况,落实奖罚措施,以促使施工单位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

2.4 监理单位要加大进度控制措施

监理单位要加大进度控制措施,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工。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通常以质量控制为主,忽视进度控制。但作为

市政道路工程的监理必须将进度控制当做监理的主要目标之一。监理要处理好质量、安全、进度之间的矛盾,在主体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必须保证质量和安全;在非主体出现一般性质量问题时,处理时要侧重考虑对工期的影响。监理要加强事前、事中控制,预防、减少返工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工程总体工期。

4.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不可预见因素非常多,且又大都处于建成区,一旦施工准备工作不充足,开工后势必对施工进度产生大的影响。开工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4.1 勘察施工现场

施工单位要对工程桩和施工场地现状地貌进行复测、设置永久高程控制网、绘制示意图、整理复测结果,如结果与图纸不符,要及时与勘测单位沟通处理;认真调查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线情况,做好标记,避免盲目开挖,损坏其它管线,延误工期;施工时如需废除原有排水管线,要提前制定导水方案,并确定已有住户管道接入新建管道的方案;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寻找适合的材料、机械停放场地和工人驻地,做到既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又有利于施工。

4.2 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要认真细致,不能流于形式。参会人员要仔细审核查找图纸是否存在缺陷、遗漏和可能的设计变更事宜。设计人员要在开工前解决图纸中的缺陷和遗漏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施工人员要进行分析,确定其对施工进度的影响程度,在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时,有针对性的对此可能存在问题合理安排预留处理时间,以防问题出现时发生施工被动。

4.3 制订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单位要依据总体工期要求,结合施工经验,再根据工序流程,制订进度计划,绘出施工进度网络图或横道图,找出整个工程进度的关键线路,并根据进度计划准备好人员、机械。在制订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气候、场地因素对施工工期的影响,为其预留必要的施工停滞时间。

4.4 制订材料供应计划

材料供应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展。开工前,施工单位要派专人对市场材料进行调研,对于砼盖板、大口径管材等非通用或非常用材料,要提前订货预制,确保施工时及时供应。

4.5 业主要做到认真检查

工程各参建单位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后,再签署工程开工令。

5.施工过程中要强化管理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强化管理,加大进度控制力度,以确保实现总工期目标。

5.1 紧紧围绕关键线路调配人员、机械设备,确保主体进度的同时,合理安排辅助交叉作业。

5.2 通过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施工实际执行情况与进度计划的偏差,并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及时采取调整施工工序、人员、机械等有效措施进行纠偏,防止进度滞后积累,延误总体工期。

5.3 在施工场地允许情况下,增加人员、机械设备投入,多开工

作面,加大平行、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

5.4 在劳动力短缺期间,要通过增加人工工资等手段,保证施工必须的劳动力;在雨季台风季节施工,要增加投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技术手段,减少不利天气对施工工期的影响。

5.5 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每个施工工序一次检验合格,杜绝或减少因质量问题返工造成施工停滞现象的发生。

第4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改道设计;

一、管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某老城区现状管网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市政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城区的排水管网缺乏区域整体性规划。

管线位置混乱的现象比较严重,设计时对管网的服务范围、人口数量、排水量等系数选择不合理,使得排水管网的排水和收集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目前排水设计的要求。

(2)旧式的排水管网的规划年限较短,设计标准较低,致使修建的排水管网管径偏小,过水能力较差,加之管网埋深较浅,管网接口不严实等因素,较易造成积水渗漏和管内臭气的溢出,使得排水管网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3)管网陈旧,缺少维护和管理,使管道淤积严重,影响了管渠的过流能力,使得管渠的实际过水量小于设计过水量。

(4)由于旧排水管网建设资料不全,许多排水管道未按图施工甚至无图施工,给管网改造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管网改造设计的要点

针对排水管网的现状,在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6个方面的设计要点来综合整治和完善城市污水的改造方案。

(1) 勘察并核实管网现状资料

排水管网改造涉及的管线比较多,在进行管网改造设计之前需要调查现状管网。首先可以到相关的建设管理单位索要管线施工图,充分了解管道平面位置、管径、坡度、埋深及水流走向;然后,可以到养护管理部门了解辖区内排水管线的使用状况,对旧路下的排水管道进行勘察,在论证原有构筑物可用性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原有管道及检查井等构筑物,不仅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又能节省投资。

(2)加强管网的统一规划和维护管理

排水管网的设计应结合城市长远规划的要求,做好排水管网的统一规划,同时完善现有的排水管网资料,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管道错接乱接的现象进行检查,加强对管道清淤及管道破损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3)排水制度的选择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的规定:“排水制度的(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程度和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考虑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

所以,对老城区的管网改造要根据老城区的特点进行,对于街道较宽、易于施工的城区,应当一步到位地改造为分流制;对于街道比较狭窄、地下管线较多、建筑物密集、不容易改造成雨污分流体制的老城区,在实施管网改造时,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后期随着城区的进一步改造再逐渐进行雨污分流。

(4)管网改造施工方案的选择

目前对旧排水管网改造的施工方案主要有以下3种。

1开挖原位置,更换新管道。由于老城区一般路面较窄,交通量较大,道路的开挖会阻碍甚至中断交通,这就需要合理地建好施工边线,设计好导行交通方案,同时注意施工和交通安全。新建的雨污水管还要抓紧在雨期前完工,保证沟槽回填质量。

2废弃或封堵原管道,另铺设新管道。此种改造方案可以避免对道路进行全线开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同时可以缩短改造管道的工期,在新管线施工的前期原有管道仍可以继续使用。

3非开挖加固修复。此方法是在不开挖路面的情况下对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进行整段或局部加固修复,常用的方法是喷涂法和内衬法。

(5)排水构筑物改造

由于受城市用地规划、路幅宽度的影响,排水管道及检查井等构筑物经常被布置在车行道下。在车辆荷载的冲击下极易出现下沉、位移、破损等损坏现象,给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改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改造设计中应该合理确定检查井等构筑物的管线位置。排水管线一般定位在其它管线里侧,为了避免汽车碾压、方便施工及维护,尽量铺设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上,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空间有限时,可视具体情况将管线布置在路中心绿化隔离带,也可考虑将维修可能性较小的管线布置在机动车道下。

2推广采用新型管材。长期以来,市政排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由于其重量大、接口多,长时间使用后,大部分管道存在渗漏问题。为了满足城市改造工程工期的要求,在改造设计中可选用新材料、新工艺的管材。新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材(HDPE)、PE管等管材具有不易腐蚀、寿命长、管壁光滑、水流阻力小等优点可在改造设计中推广采用。

3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传统的砖砌检查井容易出现缝隙间砂浆不均匀、位移、渗漏等质量问题,而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整体稳定性好、强度高、闭水性理想、工艺先进,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要求,建议在改造过程中优先采用。

三、加强管道网养护管理

(1)政府深化改革、企业转变观念

首先要清理、理顺政府与企业的管理关系,政府应该从过去管理企业转变为管理市场、培育良好市政设施养护环境。从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事后监督,应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其次,要加强制订与市政设施管养分开相配套的管理规章、规范性文件。再次,要继续推进原管养分开后的管理部门和养护企业,继续做好人事制度改革和稳妥的人员分流。全面形成全体职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2)加快步伐,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制管理体系

市政排水设施的管理部门应运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发挥其在市政设施管理中权威性、强制性和规范性作用,开展有效的管理活动,将日常巡查与突击整顿相结合,独立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分片区检查与定路、定人、定岗固定值班检查相结合, 处罚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细化、深化管理工作,真正的将市政排水设施管住、管好。同时强化市政排水设施管理监督约束机制,不仅要对养护单位进行监督,还要对市政排水设施管理的行政管理进行监督。

(3)“科学、合理”的制订养护定额

市政设施维修的养护定额一定要考虑到养护企业已走向市场化,不只能考虑公益性。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养护维修价格,每年调整一次,同时考虑管理的信息化、机械化、作业文明化、安全化、重点区域重点要求的因素。

(4)建立起科学养护的施工队伍

各养护企业应该按照规范要求,实实在在的建立起标准的下水道养护施工作业队,下水道应急抢修分队,由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牵头,专门负责应急处理下水道的各类病害,确保市政排水设施畅通无阻,确保防汛抗台的胜利。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管道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改造规划设计时应该根据管网现状、城区规划和地质地形等制定合理的排水体制和设计参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设计标准,充分利用现状地形,选择合适的管材,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在减少工程投资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对管道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改善输水能力,延长管道使用寿命,确保管网运行稳定。

参考文献:

第5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67-02

1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征

所谓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变电站内一次电气设备与二次电子装置都实现数字化通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站统一的数据建模和数据通信平台,从而实现智能装置之间的互操作性。根据这个定义,可以得出数字化变电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和优势。

1.1 数据采集数字化

与常规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就是采用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采集电压、电流等电气量,各种数据从源头开始就实现数字化,从而真正实现网络通信、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为实现信息集成化应用、促进常规变电站由装置冗余向信息冗余转变提供应有的基础。数字化变电站打破了常规变电站的监视、保护、控制、量测和故障录波等几乎是相互独立、功能单一的装置模式,改变了以往信息不共享、硬件重复配置、投资成本大的状态。

1.2 系统分层分布化

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经历了从集中式向分布式的转变,并为变电站实现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第二代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几乎都采用了开放式的互连规约和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从而能够更加完整地记录变电站的信息,并大大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1.3 系统结构更加紧凑

数字化变电站的电气量测系统具有重量轻和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将其集成在智能开关设备系统中,并按照变电站机电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进行设备布置和功能优化组合。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故障录波、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作为一次智能设备的一部分,实现了返过程化的设计,使得系统结构更加完善和紧凑,从而简化了系统配置、维护和工程实施。

2 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的难点

数字化变电站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在其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难点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数字化电气测量系统的稳定性难点

众所周知,电气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至关重要。比如,非常规互感器包含的光电传感器和光纤二次回路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直接影响数字化变电站采集数据的稳定性。如果互感器存在测量精度偏差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变电站的顺利建设。这是由于发光源器件发光强度下降、不同材料的维尔德常数受到外界影响以及线性双折射现象造成的。要顺利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必须对造成传感头误差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尽量减小误差。

2.2 光电/电子式互感器难点

从目前来看,变电站的光电/电子式互感器的产品可选型号极其少,而且少数高压电等级的电流互感器变数较大,所以这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需要。同时由于光电/电子式互感器本身的工作方式与结构特点,致使互感器的笔差、角差现场试验不能顺利运行,甚至极性试验也无法顺利开展。只有在仪器设备投运带电之后才能检验出接线的准确性,这使得数字化变电器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3 系统的网络选型难点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的信息采样、保护算法及其控制命令的形成是由网络系统中多个CPU所共同完成的。如何控制好信息的同步采样和保护命令的快速输出是一个复杂的难点问题。要实现这两项任务,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现代网络的适应性,关键是要提高网络通信速度和制定适当的通信协议。

3 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的对策与措施

3.1 实行逻辑连接虚拟化

在建设数字化变电站过程中,设备问的联系要依靠GOOSE网络来完成,其逻辑关系也要依靠GOOSE网对应表来实现,这种做法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电缆控制连接,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兼容性和可靠性。因此,数字化变电站要严把工程调试关,利用GOOSE网络,将设备传动性等功能的检验和设备兼容性做细做足。

3.2 合理选型

由于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最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稳定性,所以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试点阶段一定要对采用的设备进行充分、科学的试验验证。在已有运行范例的产品中选择合适的型号,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运行风险。另外,电子式互感器是数字化变电站的重点设备,所以在相关设备的采购上必须慎重,要对市场上已有产品的运行情况做了充分调研之后再进行选型,保证数字化变电站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3.3 修订变电站建设的工作规程和标准

为了更好地建设数字化变电站,需要在其应用技术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参照以往规程与标准,修订并补充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研究全新的检验手段和方式,以便为数字化变电站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扎实、科学、可靠的技术保障机制。

3.4 建立二次系统的状态检修体系

现阶段,数字化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状态检修体系几乎都是基于以预防1%t划检修为主的机制,这种检修机制可能会导致状态较好的设备检修相对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检修盲目性。所以在建设数字化变电站之前,就得制定好二次系统的状态检修体系,利用可靠完善的实时在线检测设备,根据监测和诊断结果为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铁皮整体朝后移,铲掉铁皮上的废料以备下次使用。

3.5 摊铺厚度

微表处摊铺厚度的控制也是微表处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合理的厚度会减少微表处的寿命。在设计微表处混合料级配时,级配曲线如靠近粗的一侧,就必须铺得厚一点,否则大骨料就不能合理地嵌入封层当中,并轻易被刮板带起形成划痕和搓板路。级配靠近较细的一侧,就需要铺得薄一点。

4 城市道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交通管制方案

施工前编制详细、可行的交通导行方案。城市道路作业一般采用封道施工方法,封道长度不超过2 km。安排专人疏导社会车辆通过施工区间,引导施工车辆进入施工区域。交通管制区由警告区、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及终止区组成。在施工区域要有专人看管,混合料未破乳前严禁行人踩踏,初凝前严禁一切车辆碾压,在一些车流量大的什子路口尽量分两次施工,每次只施工一半,尽量保证人流、车流正常通行。

4.2 安全施工措施

城市道路交通错综复杂,交叉口多,多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密集的车流量和人流量也给施工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微表处工程―般采用边施工边放行,在施工过程中要有专人疏导交通,保证社会车辆行驶安全,保证施工车辆安全进入施工区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要注意个人安全和操作工具的安全使用,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4.3 夜间施工措施

城市主干线交通繁忙,白天不宜施工,尽量采取夜间施工。夜间施工温度低、湿度大。温度是影响微表处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甚至直接影响到微表处的成败。在没有日光曝晒的情况下,沥青混和料水分很难自然蒸发。在夜间施工时针对不同的条件和环境应改变乳化沥青配方,选用合适的配方,采取化学破乳的方法,以保证微表处混和料能够较好地成型。

4.4 文明施工措施

城市道路车流量大,人口密集,市政工程维护对市民生活影响较大,文明施工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形象。为保证工程施工文明有序,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把文明施工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现场由专人分管文明施工。场地内保持环境清洁,工地适当位置处设标牌,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4.5 环保施工措施

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生活指数,市政维护工程作为改善市政环境、服务市民的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更有义务保护城市环境。应该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车辆废气排放符合标准;同时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废弃物也要及时清理。

5 总结

数字化变电站具有功能强、自动化水平高、减轻值班员操作及监视的工作量、缩短维修周期等优越性,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电力部门的共识。但是,由于它是一种新生事物,所以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还有许多技术难点亟待解决,但数字化变电站是今后变电站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明浩.数字化变电站解读[J].科技传播.2011(20)

第6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域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突出,轨道交通作为快捷、安全、舒适、大运量、低能耗、少污染的城市交通工具,是解决城市交通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轨道交通已在我国大型、特大型城市,甚至一些中型城市加快建设。迄今为止,国家批准了36个城市的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并且批准了28个城市部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末,有17个城市建成投运线路70条,累计投运里程2077公里,位居全球第四,其中,地铁1740公里,位居全球第一。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等因素限制着它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降低地铁造价,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轨道交通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诸多专业和系统,其特点是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专业接口多、投资大,其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发包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造价控制是一个全过程的控制,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控制。在轨道交通设计时,要做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就需要根据对可利用价值工程的对比,找出不合理的设计,并加以探讨纠正。而且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时控制造价体现了事前控制的思想。轨道交通设计是工程施工前的一个阶段,合理的轨道交通设计可减少工程造价费用的增加,因此工程设计应该要做好。而且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可占到75%以上,因此轨道交通设计的质量对于整个工程的效益影响是很大。除此之外,因为设计阶段一般都是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因此修改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若是等到施工之后在进行更改的话,那么就会变得很麻烦。当前,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工程设计的工程造价控制还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最终造成了工程造价成本的增加,因此在该阶段提高设计的质量,可降低工程成本,从而做到控制造价,由此可见,在轨道交通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尤为重要。

3、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构成分析及投资控制重点

按照建设部建标[2006]279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由四部分构成,即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专项费用。由于预备费为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之和的比例取值,专项费用主要包括车辆购置费和建设期利息,因此影响轨道交通工程投资的主要为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根据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预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目前特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中工程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50-6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25-30%;其它城市如石家庄、大连、武汉、南宁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造价中工程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60-6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15-20%。这两类城市中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的比例差别主要为轨道交通建设所需征地、拆迁、切改等工程前期费用的区别。

4、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设计深度不够

由于我国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后,我国有近五十座城市正在进行轨道交通规划或建设,导致设计院有经验的专业设计人员缺乏,大量新进设计人员经验不足,而且设计人员为满足建设单位的临时要求及赶进度,图纸设计深度不够,使各专业之间难以衔接,设计的粗制滥造,必然使得工程量的计算出差错。又因现行概算的编制大都只是套定额大框框计算,设计图纸深度又不够,概算有欠精细,量与价无法核实,导致设计概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

4.2 重设计轻经济

一些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构思中,仅仅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害怕承担采用创新设计所带来的风险或以为工程造价仅是概预算人员的事情,设计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在设计程序中,很多设计人员基本上没有进行设计优化、合理性评估、成本分析、意见反馈等工作,让设计仅仅停留在纯技术性图纸工作层面,从而使设计无法发挥在成本控制、效益提升、技术合理运用中的龙头作用。

4.3 造价管理缺位

目前,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负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而概预算人员往往也只是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预算,照图算账,远远不能实现用经济影响设计、优化设计、衡量评价设计方案以及投资的效果。概预算人员与设计人员不属于同一个部门,相互之间缺乏互动过程,概预算人员对设计内容缺少合理化建议,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往往不发表意见,把设计概算变成一个简单的生产流水线,没有进行从设计到概算再从概算到设计的反复促进的过程,助长了造价失控现象。

4.4 业主重视不足

很多时候,因为专业知识的限制,使不少业主对设计方案也很难提出优化方面的异议及要求,使业主对于设计方案优化不够重视,难以产生优化方案节约投资的效果,进而将关注重点转向施工招标以达到降低投资的目的。同时,还因为专业知识的限制导致业主在方案评选的时候,大多是只重视形式,依据简单的效果图或者是模型作出决策,而忽略经济指标效益。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很凸显的,就是现在设计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设计费用的降低和奖励机制的缺乏导致了很多的设计者在提升设计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及提高投资效益方面缺乏积极性。

5、轨道交通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5.1 收集资料,结合现场条件确定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应做好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周边建筑资、勘察资料收集工作,这有助于设计人员掌握项目沿线及附近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减少设计变更;又可以掌握项目沿线及附近既有建筑物情况,掌握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等,有利于确定最佳的迁移加固措施,减少拆迁补偿费用,缩短建设工期。从而为设计时对线路走向及敷设方式、车站规模和工法的选择、区间工法的选择、换乘车站换乘方式的方案比选分析、以及机电设备系统的优化比选、积极推进一般设备国产化等提供有利的基础资料。

5.2 统筹规划,合理确定资源共享

根据运营功能的要求,统筹综合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的布置,控制中心与主变电所等尽量考虑资源共享。以整个轨道交通网为基础,通过设置建设标准与能力相当的联络线,做到多条线协调共享车辆段和停车场资源,统一配备车辆运营检测设施,减少车辆段规模,以达到节省整体投资的效果。

5.3 与业主的协调配合

由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征地、拆迁、切改、交通导行等占有相当比例的费用,且轨道交通业主通常都是当地政府的代言人,因此要求设计单位在前期和设计阶段,都应与业主积极配合,及时沟通,充分协调,对影响轨道交通建设的将建或在建的城建市政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与市政项目间的影响,从而达到在设计阶段真正实现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目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轨道交通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的重要性,因为我国当前在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并不是很理想,从轨道交通设计阶段掌握好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从而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李刚.周祁.地铁工程造价控制分析.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

第7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关键词: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150-02

主要研究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分析了地下隧道常见施工技术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1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

1.1 地铁

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城市人口、环境和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近些年我国经济建设卓有成效,城镇化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程度增加,尤其是城市地下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地铁建设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地铁沿线、和地铁直接连通的地下商业街区、防空设施纷纷开建,进一步扩充了城市功能,也给城市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热点。隧道等地下工程有一定的隐蔽性、复杂性与不可逆性,针对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工作也需要从规划设计、勘察施工、竣工验收的隧道工程建设全过程入手。

1.2 地铁隧道施工方法

城市隧道施工方法主要有明挖法、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三种,其中明挖法是地下工程施工的传统方法,首先开挖基坑,再施工隧道结构并重新回填。明挖法隧道施工简单快捷,但是会造成大面积地面破坏,影响周围正常交通,拆迁量大,现场施工造成的环境与造成污染比较严重。在明挖法基础上发展来的盖挖法首先施工基坑支护结构,再借助纵梁、盖板恢复地面交通,解决了明挖造成的交通中断问题,但是无法满通干线的通行需求。盾构法使用盾构机进行隧道开发施工,盾构是一种用于支护与衬砌安装的施工机械,国外地铁施工广泛应用盾构法,但是盾构隧道开发施工对地层变化适应性一般,存在着断面改变困难、盾构制造成本高、造价昂贵等问题。

1.3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

地铁大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管理工作要由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统一组织开展,多方共同参与,保证施工安全。为了确保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需要建立一个完善严密的风险管理系统,从策划设计开始,编制风险管理文件,为后续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浅埋暗挖法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施工地点一般选择商业区和城市主干道附近,施工地段建筑物密度很大,地下管线分布复杂,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会对岩体造成扰动,导致地层变形,威胁地面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隧道施工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施工风险与安全风险,对地面变形控制要求比^严格,技术难度很大。随着我国地铁建设规模的增加,地铁施工导致的地面沉降和有限空间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强关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

2.1 风险识别

浅埋暗挖隧道风险识别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为了保证风险识别的准确、客观、完全,风险识别之前首先要对数据来源的根据、准确性进行分析审查。风险识别数据分析主要有分解分析、检查表、专家问卷三种方式,首先将采集到的施工数据中涉及到的施工项目划分为单位、分部与分项,再按照项目风险分类标准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并制作工程结构分解分类风险事件风险识别表,邀请参加过同类工程的风险管理专家进行风险评价。

(1)水工环地质条件风险。地铁隧道施工面临着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勘察报告结果不可能和现场施工实际完全一致,而且地层中还可能存在着富水物体如含水管线、排水暗沟,地铁隧道施工工程一般地处闹市,地质勘查、降水工程施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施工人员无法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资料。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还可能遭遇多次涌水等灾害,导致隧道结构封闭无法正常施工,工程地面、周边建筑和地下构筑物密集,降水施工无法进行,可能面临带水开挖问题,支护施工技术之后仍然存在渗漏情况。

(2)临近建筑物与地下管线。地铁工程多处于闹市区,隧道施工面临着复杂的地面与地下环境,地面建筑物安全程度不高,地面建筑物和隧道安全距离短,地面建筑物和隧道垂直距离小,而且不同类别、不同材料和年限的管线对岩土扰动的承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

(3)拆迁施工导致的不稳定状态。地铁隧道施工之前先期可能需要进行拆迁施工,尤其是隧道上方与周边的危房需要先拆迁再进行地铁施工,导致工期延误。

(4)施工技术与安全风险。一些地铁隧道施工要在开工之后增设渡线突变结构,现阶段隧道过渡线结构的施工工艺方案较多,但是整体来看普遍工艺流程复杂,不同的施工工艺有不同的适用条件,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规避施工风险。除了技术风险,地铁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人员地下作业面临着各种安全与意外风险,威胁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2.2 风险防范

(1)地质改良。隧道施工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复杂的水工环地质条件,无法规避,并且工程投标文件中包含有地质水文条件相关内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缓解措施应对地质条件带来的施工风险。如果隧道浅埋暗挖施工过程中遭遇厚杂填土、差自稳定性土质和较多含水管线,可以采用三重导管注浆-旋喷咬合桩-洞内双重管注浆施工方案,隧道正上方没有施工场地条件,可以使用超前长短管注浆工艺进行土层加固与止水施工,灌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初步支护结束后再进行全断面注浆补偿。隧道上方具备施工场地条件,可以施工旋喷咬合桩止水桩墙隔断施工区域地下水补给,配合超前长短管注浆,能够有效防范施工中遭遇的各种复杂水文地质条件,预防涌水、透水等地质病害。

(2)拆迁安置。隧道上方、周边存在危房,需聘请专业房屋鉴定机构进行全部房屋的危房鉴定,并向业主出具正式报告协商,向市政府汇报,结合城区改造计划拆除危房,消除危房风险。为了保证地下管线安全,邀请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与专家讨论会,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采用近距离注浆方案置换管线周围土体,加固土层并进行止水处理。因为地面建筑拆迁安置进展缓慢,地铁隧道施工可能面临停滞,施工方需要提交工期延误报告,组织开展现场专题汇报会,明确工期延误原因,保留书面依据,延长工期化解风险。

(3)技术优化。区间隧道新增渡线结构施工之前首先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采用纵横导洞施工方式保证现场施工符合技术方案要求,并通过加强技术交底、安全管理等措施保护现场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

2.3 施工现场风险管理

(1)施工准备。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之前首先根据岩土勘查报告和现场勘查结果,了解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土壤断层面形式、环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开挖支护和沉降观测方案进行适当优化调整,并制定局部突发地质不良事件的应对预案,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和安全管理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人员组织计划,论证施工单位专业人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落实。

(2)现场施工。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开挖与衬砌,开挖是隧道施工施工最为关键的环节,开挖施工要精细操作,尽量避免超挖,提高隧道尺寸控制精度,同时尽可能使用大断面,减少开挖施工导致的岩土扰动,按照施工操作规范对现场操作工序进行适当优化,合理组织现场施工。支护结构方面,要做好突况的应对工作,开挖支护过程中需要对渗漏水量、水质、砂土颗粒、发生位置与变化趋势进行观察,判断是否有支护体系开裂、变形、初期支护扭曲、混喷混凝土裂缝甚至坍塌风险,同时还要警惕支护体系存在的施工质量缺陷,例如拱架架设不合理、喷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挂网与连接筋焊接质量不合格以及混凝土喷射厚度、隧道轮廓尺寸偏差等,特殊施工工序、关键结构部位施工要适当增加巡视频率,保证施工安全,防范施工L险。

3 结语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分布复杂,地面施工不便,面临着较多的施工风险,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应对,才能够保证隧道施工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斌.浅埋暗挖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与控制[J].施工技术,2015(01).

[2]韦思英,孙新,吴福涛.高速铁路浅埋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J].珠江水运,2016(05).

[3]赵峻.城市浅埋暗挖地下隧道工程坍塌的修复和预控[J].中国市政工程,2016(03).

第8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导则》的编制实施,对目前国内日臻完善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起着积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其中第3章总体设计与规模计算,提出了填埋场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附属及配套工程、处理规模与库容等技术要求;给出了垃圾产生量预测、库容计算及有效库容的设计计算方法;列举了山谷型、坡地型填埋场区布置,附属与配套工程布置,垃圾产生量预测及库容计算的案例。笔者从实际工程案例的角度出发,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导则》第3章中的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等相关内容加以解读。

1填埋场总平面布置概述

填埋场总平面布置是整个填埋场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总平面布置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场区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因此,总平面布置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方向,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1]。

1.1主要工作内容

1.1.1分析填埋场工程项目的性质、特点按照填埋场的建设性质,一般可分为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新建填埋场工程一般选址多位于土地利用价值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设计条件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在总平面布置过程中灵活性较大。设计部门应通过多方案比选以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终的平面布置设计方案。改扩建项目因受已建项目制约因素较大,设计者应在收集原设计存档竣工图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分析原设计理念和意图,科学、合理地处置改扩建项目与原建设项目的衔接关系,使两者有机结合。在填埋场工程改扩建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填埋库区、渗沥液收集导排、渗沥液处理、雨水导排之间的关联问题。

1.1.2分析填埋场场区周边的设计条件通常在新建填埋场工程设计过程中与场区周边条件密切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交通、电力、给排水、居民区等。因此,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掌握这些外部条件,对于场区平面布置中内部功能要求与外部环境条件的有机结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1.3确定填埋场场区组成内容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行场区分区场地分区就是将用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将场地包含的各项内容按照一定关系分成若干部分组合到这些区域中。可遵循2条基本思路,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组织,比如将性质相近、使用联系紧密的内容归于一区;二是从基本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1]。例如,在填埋场工程设计过程中,将用地划分为填埋库区、渗沥液处理区、生产生活管理区等,正是从功能分区角度出发进行分区。而在平面布置过程中如何结合场区地形、地势将分区具体落实,这就需要设计者从分区组成内容的功能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

1.1.4分析各功能分区的布置要求,进行总体布局设计者一方面应确定各功能分区的组成内容及各自形态,另一方面应确定各功能分区的相互关系及内在联系。如山谷型填埋场,填埋库区作为填埋场设计的核心部分大多利用冲沟的自然地势设置,一般在冲沟下游设置垃圾坝及渗沥液调节池,而一旦受下游地势狭窄或无法避开行洪区等条件制约,则渗沥液处理区的设置就要充分考虑渗沥液调节池周边的地势、场区供电、处理达标后污水外排等条件合理布置。

1.2案例分析许昌市庞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厂区占地总面积为10.13hm2。厂址位于许昌市西部,七里店乡庞庄村西面,许禹公路以南。东距庞庄村320m,在厂址与村庄中有1条宽度为100m左右的白杨树防护林带;西距崔代张村200多m;南距引汝干渠200多m,有大片防护林带隔离;北距已封场垃圾山300m,距西环路大约1000m,距离庞庄村中部大路约500m。该地块原为砖厂取土坑,现为荒地,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为2~3m。该综合处理厂按功能特点划分为管理区、填埋库区、污水处理区及垃圾预处理区,厂区总建筑面积为2490.00m2,其总平面布置见图1。管理区位于场区的东北侧,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设有业务用房、机修间及车库、深井泵房、消防水池等建、构筑物。该区远离填埋库区、污水处理区并通过绿化带隔开。管理区是整个场区管理中心,也是职工用餐、生活以及生产辅助用房集中区。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布局,并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空间环境的塑造、绿化设计、景观设计上都经过精心考虑。填埋库区是本工程的核心部分,位于场区的南侧,占地总面积为6.35hm2,四周设有排水明渠及环场道路。污水处理区位于管理区的西侧,设有传达室及地磅房、污水处理车间、调节池、硝化罐、箱式变电站等建、构筑物。垃圾预处理区位于场区的西北角,毗邻污水处理区,远离管理区,在垃圾预处理区内设有分选车间。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场区对外界的影响,场区的周围里侧设5~7m的绿化带。整个场区设有1个宽12m的出入口,各区的道路有机地与入场道路连接,使全场的交通顺畅合理。该项目已荣获2010年天津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及2012年度天津市“海河杯”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2填埋场竖向设计概述

填埋场竖向设计是场区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场区的安全稳定,也直接影响到填埋场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竖向设计一般是在总平面布置之后进行。不论平原型、坡地型、山谷型填埋场都必须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满足经济、安全、环保、消防、劳动安全及绿化指标等方面的要求。使各功能区与地形、地势有机结合,以便营造出优秀的场区规划布局和各功能区建设。其中,填埋场核心区域填埋场库区的竖向设计尤为重要,它不但关系到初期建设库区边坡、库区基础的稳定性,而且关系到填埋场运行期间直至最终封场覆盖后期管理的稳定与安全问题。特别是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址,竖向设计不仅难度大,而且关系到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所以,竖向设计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1竖向设计的原则1)满足填埋工艺及各分区功能布置要求。2)以工程勘察报告为依据,方案制定满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要求。3)充分利用所选场址的自然地形。4)满足各项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要求,保证工程建设与使用期间的稳定和安全。

2.2竖向设计对基础资料的要求设计工作开展之初,设计部门通过现场踏勘或向建设单位提出工程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清单等获取基础资料,一般包括:现状地形图、工程勘察报告、场址周边外部条件等。

2.2.1现状地形图测绘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部门完成,测绘范围适宜及测绘精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工程量的计算。目前,测绘工作多采用GPS定位技术。虽然GPS高程测量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但用GPS施测的市政工程测量控制点,应进一步用常规仪器进行水准联测,保证高程精度满足工程设计及建设的需要。工程实例表明,在实际踏勘中看到的场址垂直落差现状,在地形图上则显示为一定坡度的缓坡状。在植被茂密的山谷型填埋场场址条件下,这种测绘与实际现状误差较大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踏勘,对关键部位的测绘提出具体要求以避免误差的出现。

2.2.2工程勘察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部门完成。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由于填埋场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大多地区的地质勘察部门未从事过此类项目的勘察工作,在勘察大纲编制、勘察任务实施及勘察成果提交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填埋场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具体要求,不了解填埋场建设的性质、特征,通常不能满足设计部门的设计需求。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未提供地层土性渗透系数指标;给出了地下水静止水位,但未查明地下水静止水位变幅情况及其影响原因;未确定地下水流场走向;勘察报告缺少对场地的整体稳定性及垃圾堆体的变形和稳定性分析;未分析地基和垃圾堆体变形和导致防渗层、覆盖层及其他设施失效的可能性;不能对保证稳定、减少变形、防治渗漏和保护环境措施提出具体建议等。

2.2.3场址周边外部条件填埋场场址周边的道路、河流、湖泊、给排水等外部条件,对于场区的竖向设计方案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设计单位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应对勘察部门的工作内容提出具体的范围和要求,如:与进场路衔接的场外道路的位置、高程;用于场区排水河道的堤岸高程;丰水期、枯水期河道水面高程和河道底部高程;周边河流、湖泊对填埋场场址地下水位的影响等。一般勘察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场址区域范围内,而忽视了对场址外部条件的勘察,在设计过程中容易造成勘察成果欠缺,耽误设计周期;竖向设计方案未考虑外部条件的影响,以致于施工时才发现周边河流、湖泊水位对填埋库区地下水水位变幅影响较大,无法施工并需调整设计方案。因此,一个优秀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方案是建立在前期基础资料详实、周全,并充分考虑影响设计及后期运行等综合因素的前提条件下完成的。

2.3案例分析河南省巩义市大黄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位于巩义市大黄冶村的柏沟,呈树枝形,主沟上游有2个小分枝沟,东西总长800余m,南北宽50~80m,沟深10~50m,场地沟底标高为171.25~219.74m,高差约50m,坡度较陡,个别区域呈90°落差。该场地地形、地貌复杂,如果按照规范要求边坡坡度宜小于1∶2,则土方开挖量将达到80万m3,土方工程投资太大,建设单位难以接受。设计人员在充分研究基础资料的前提下,与工程勘察单位反复研究沟通,对测绘图纸与现场实际地形的差异、地质勘察报告的有关数据做了具体分析和校验,最后通过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理正边坡稳定分析软件》,按瑞典法(总应力法)、简化毕肖普法(总应力法)2种计算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最后确定边坡高度较高时,挖方坡度最大可做到1∶1.3(结合平台的设置),填方边坡可做到1∶2(结合平台的设置),按照此边坡进行土方平衡计算,则需挖方48.35万m3,填方19.86万m3,筑坝需土方8.43万m3。该方案在满足了甲方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优化设计方案,节省土方费用285万元。降低了工程造价,储备了一定的填埋作业覆盖土量,保障了后期运行。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荣获2007年天津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

第9篇:市政工程交通导行方案范文

绿色智能建筑以开敞大空间结构为主,采用钢结构、框剪结构、框架结构等形式,大空间结构能够灵活的布局各功能区;在视觉环境上较好,空间简洁美观,内部空间舒适、立面色彩宜人;为功能用房及综合布线留足空间,例如设备间、管道敷设空间、强弱电竖井及配线间等;屋内的净高不小于2.6米,保证一定的层高,走廊高度不低于2.3米;屋顶设计中采用绿化措施,对太阳能也应该合理的进行利用。

2建筑护结构设计

根据国家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对建筑护结构进行设计,如果建筑的节能要求高出国家标准,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具体进行节能效率的计算,对窗墙面积比及体型系数进行控制,使其达到国家及地方节能设计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大面积的玻璃墙不宜设计在建筑的北向和西向。进行建筑外墙隔热设计和外墙外保温设计时,采暖房间及非采暖房间的隔墙要设置保温层;外墙外保温体系选择时,要在外墙表面使用热反射涂料。屋面的隔热、保温设计时,首先要采用屋顶绿化及遮阳措施,如果是住宅屋面,则应该考虑通风降温措施,平屋面尽可能的设置架空层,坡屋面可设置阁楼;公建平屋面以选择浅色屋顶体系,并涂刷热反射涂料。在地下车库以及不需要采暖的房间进行设计时,地下室的顶板应该设置保温层,悬挑部位的房间及首层架空的建筑底板也应该设置保温层。在进行整体设计时,应该考虑提高幕墙、外墙的热工性能,玻璃幕墙尽量采用添加惰性气体的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也可以在玻璃窗外铁透明反射膜或者涂刷透明隔热涂料;外窗设计时,外窗的开启及施工时,都应该保证建筑的气密性,外窗的气密性应该满足GB/7106及GB/T7106中关于气密性的要求。

3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1)建筑遮阳。对建筑进行遮阳设计时,要考虑到玻璃材料的遮阳性能,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的南向、西向的外窗,玻璃采光顶及玻璃幕墙等处应该采用外遮阳措施,可调节式外遮阳是最佳的选择。同时,还应该考虑到房间的日照要求及标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在建筑的南向及西向可以种植高大的乔木,还可以种植墙面绿化植物,利用植物来遮挡阳光,实现遮阳的目的。

(2)采光与日照。进行单体建筑设计时,对日照的判断应该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如果是住宅建筑,日照应该满足GB50108规范及地方相关规定中的要求。进行建筑设计时,根据GB5003-2001标准要求,计算窗地面积比,如果比值较小的时候,对房间的采光系数应该进行计算。应该对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加强,例如采用屋顶天窗、天井、中庭等可以有效的加强内部采光,此外,在外窗设置散光板、反光板等,也可以将室外的光线引入室内。对于地下空间而言,也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强,可以将地下室设计为半地下室,能直接开窗采光,可以设计下沉式庭院,或者使用采光天窗、窗井等方式来获取自然光线。

(3)通风换气。如果是群体建筑,那么各建筑立面要朝向夏季主导风向,而主要的房间要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建筑的剖面设计、平面空间组织及门窗的设置,要满足室内自然通风的条件,在夏季如果室外温度低于28摄氏度时,首先采用自然通风降温的方法,如果夏季室外温度过高,要防止热风大量进入室内;开窗的面积应该满足GB50352-2005通则中的规定,开窗位置应该满足穿堂风的形成要求,最好是选择在周围灰尘少、污染小、空气清洁的地方,如果是高层建筑,还应该考虑风速对窗户的开启方式的影响。

(4)隔声降噪。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如果单体建筑对噪声不敏感,那么可以将其安排在小区的,小区内不应该有交通干线贯穿,如果建筑距离城市主干道比较近,要加强窗户、墙体的隔声性能,可以采用广告牌、阳台板等措施来阻挡交通产生的噪声。如果对高噪声比较敏感的建筑,尽量不良邻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在设备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低噪声设备,在设备、系统、机房、管道处,应该采取有效的消声、隔震、减振措施;对于民用建筑而言,室内背景噪声及墙体隔声性能要满足GBJ118-88规范中的要求,可以采用阻尼板、弹性吊顶及浮筑楼板等措施;医院、学校、旅馆、住宅的门厅,走廊的顶棚及墙面最好采用吸声材料,大型建筑应该采用吸声顶棚,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人为噪声的影响,如果空间面积较大,且人员流动较大的空间,吸声顶棚面积应该占据顶棚总面积的75%以上。

(5)室内空气质量。由于建筑材料中,很多都含有有害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对于人员密度变化大或者是人员密集的区域的空气质量监测,监测系统应该具备检测进风、排风的工作性能,最好能与室内空气污染监测系统兼容,这样就能够实现自动调节通风系统的功能,对室内主要功能区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与分析,如果浓度超标,实时进行报警。如果房间功能中,存在污染的问题,可以单独设置排风装置;如果是公共建筑,且设置有吸烟室,应该单独设置通风系统;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时候,计算综合污染物含量,防止过度装修,人造板材、壁纸、胶粘剂、化纤地毯等尽量少用,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添加有甲醛树脂的产品也应该严禁使用。

4无障碍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每一个部位的设计都应该满足JGJ50-2001规范要求,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最大限度的提供方便;如果是新建住宅,在设计时,应该安全根据无障碍模式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应该根据方便程度和低代价进行考量;对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建筑而言,应该设置无障碍席位及陪伴席位;在无障碍通道及无掌握设施附近应该设置醒目的标志牌;如果是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应该一次建设到位。

5建筑节材

对于装饰用的格栅、飘板等构件,应该与导风、遮阳等功能相结合进行设计,在设置时,充分的考虑风能、太阳能的最大程度利用的问题,大量的纯装饰性构件不宜设置。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首先是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寿命问题,对于门窗、墙体等结构材料最好选择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如果是商业、办公建筑,出于对室内分隔灵活性的考虑,在隔断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轻质的、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根据建筑所在地的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在满足安全性、环保性要求的基础上,可选择利用废弃物作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例如粉煤灰、海泥砖等墙体材料,废纸作为原材料生产的保温材料,麦秸秆作为材料制成的装饰材料等。生态城市的建设方式仍然是以商品化的方式呈现的,对工业化产品的使用应该提高,降低现场作业,采用干式施工方法,尽量的采用商品预拌砂浆和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建筑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地方建筑材料,不管是主体结构还是局部构件,应该优先选择地方材料。土建与装修工程可以进行一体化设计施工。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