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网络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网络教学

第1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网络高中地理重要性一、网络对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多媒体这一类的新教学资源不断涌现,这些新资源大大辅助了高中地理教学,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立体

高中地理是所有学科中较特殊的一门,学生在高中前接触的地理知识并不多,即使学过,也只是一些皮毛,所以学生大多认为高中地理较难,它既考验学生的识记能力,还考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书中有较多的图形,比如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等,还有各区域的气候特征,植被、洋流等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识记,在网络时代下,多媒体可以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这三者的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在时区和经纬度的计算这一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多媒体可以将整个地球用立体空间图呈现出来,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时就比较简便。因此,网络能够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立体,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2.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高中时期,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高中地理是一门较特殊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地理中的某些章节会很费时费力。在新时期,网络已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一些社交网站,如博客、微博、QQ等,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给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题,交流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的聊天中得到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难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它每天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是我们扩大视野、增加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教师和学生也是一样。学生通过网络可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交流,并通过网络更加了解地理这门学科,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为教师提供数以百计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教师依据网络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而且也依靠网络不断增加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

二、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道路

1.完善教学资源,使高中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自从网络用于教育事业当中,新出现的教学设备多种多样,如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这些教学设备都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为媒介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的空间,网络突破了书本的限制,将地理知识以一种立体、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而且书本版本的更新往往较慢,尤其在人文地理的学习中,书本表格上统计的数据已与现今的事实不符,通过网络查询即可获得最新的数据信息。对于一些概念性知识,书本上的解释往往过于笼统,而且又缺少具体的例子去解释,学生即使能够理解,也不清楚如何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举出大量与学生生活接近的事例,或者用动态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网络使教师的这一想法成为可能,如在学习区域典型气候特征这一节,学生可能很难感受到俄罗斯亚寒带气候与泰国的热带季风气候在温度上和植被上的差异,此时教师可以播放俄罗斯和泰国环境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可以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网络提供的资源太过庞杂,教师要做好筛选和整理工作。

2.改善教学方式,教师做引导,学生做主导

在网络的帮助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大大减少,教师可以更加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有利于学生较快适应课堂主导者的身份,教师只是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刚开始可以帮助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自己找出搜集出的资料属于哪一个知识类型,后来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搜集,各小组派一人讲解资料中反映出的地理知识。从初中到高中,教师应当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导课堂。

三、结束语

以网络为辅助的高中地理课堂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十分轻松的,课堂上,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知识更加立体化、生动化,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扫除自主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教师在网络条件下,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增强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向主导者的角色转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丹丹.新课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第2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育信息化;教学方式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提升,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到诸多的学习能力,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地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学科,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交互式电子白板、翻转课堂、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资源,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含义及实施要点

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教师逐渐将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中,向着信息化发展方向靠近,促进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促使学生学会更多的信息化技术操作手段。教育信息化一定要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满足教材内容教学的实施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注重网络资源在课堂教育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接收到更多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

二、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积极应用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1]。首先,将教育信息化教学形式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增加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掌握,使其充分掌握教材的内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增强他们的评价分析能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将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教材知识体系的优势,真实展现出地图的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更加高效的地理学习技能,形成较高的地理智慧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可以简化教材的内容,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直观地演示出地理的现象,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吸收和消化[2]。最后,将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他们对专业能力的把握,使其进一步创建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发展人才。

三、初中地理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一)网络教学方法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将网络教学方式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创建出自主式学习和程序式学习两种方式,能引领学生自主浏览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积极拓展自身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在引领学生建立程序化的学习形式时,不能盲目地引导学生进行资源的搜索。例如,在教学《世界的居民》一课时,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搜寻网络上的资源内容,确立明确的搜寻目标,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到世界上的人口数量,明确世界上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了解各个国家人种的组成,以及每个聚落的生活习俗习惯。

(二)微课教学方法

微课是初中地理应用最多的一种教学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利用微课引领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通过微课提前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并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明确自身对教材内容难点的把握,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听讲,加强他们对教材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每一章节进行总结和概括,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到每一章节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每一章节的知识脉络。例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一课时,教师将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录制成一个个小视频,并上传到微课网络平台上,让学生通过微课自主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明确气温和气候之间的区别,了解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找准这一章节学习的难点内容,在课堂上主要关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建立起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了解世界气候与所处区域之间的联系。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方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遮罩和拉幕的功能,可以暂时遮蔽部分教学信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遮蔽的内容,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教材的内容,充分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聚光灯的功能,可以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认识到自身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环境》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将中国自然地形的相关知识点遮蔽起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我国拥有哪些自然地形,从而了解不同区域之间地形的不同。

(四)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成了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展现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让学生自主展示学习成果,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朋友分享自身的学习心得,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进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区域差异》一课时,教师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将学生分配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我国区域之间的差异,研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五)远程教学方法

当前,远程教育逐渐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成了学生放假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方式,将课程传递给在校园外的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音频、视频等计算机技术及时向教师求助学习上的问题,并随时随地学习与地理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结语

第3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 二次开发 网络资源 学生资源 特色资源

2011版课程标准强调: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和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体系,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如下:

一、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但每一个版本教材都有其不足,为此我们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主要是挖掘教材中被忽视的或隐性的知识,也可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惑点”进行素材的补充或是对个别理论观点进行完善。这样就会使课本更完善、丰富,知识体系更有梯度,给不同学生以学习的“梯子”让他们攀登。对教材的开发要体现时展的要求,必须遵循的与生活、社会紧密融合、沟通,发挥“地理教学基本工具”的功能原则。

二、新媒体资源

1.网络资源。

21世纪是网络时代,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是我们教学最有力的帮手。网络资源浩如烟海,网络是我们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的好工具,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的网站或资源(视频、课件、备课、练习、小论文等)。如湘教版教材给出湘教版的官方网站、地理学科网(http://),这样可以为学生节省上网时间。特别是现在微课流行,教师可以建立相关的QQ群,将教学重点、难点做成微课,放在共享资源文件夹,让学生反复观看直至掌握。使用网络最好在学校的网络教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网络的使用。

2.电视新闻。

中央台的许多节目,都是非常好的地理素材,涉及人类与环境的方方面面,如《人与自然》,它取自大自然,又触及广大农村、边远山区。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地理内容,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地理意识起了作用。又如中央台等单位组织的淮河流域污染零点行动、防止污染的大行动等,就是非常好的教材,学生对这些新闻很感兴趣,就利用这些新闻资料,介绍淮河等相关地理知识,发动学生参与:“还我清湖――保护微山湖”活动。学生不仅主动学习相关地理知识,而且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具体情况,对环境污染的根源应该采取的对策等进行热烈的讨论,并结合长江、淮河、微山湖等水系地理分布特点,提出多种分段、分区域采取不同控制措施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三、开发学生资源

现代青少年家庭条件较好,信息来源较多,素质相对较高,本身就是一座座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库”,地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利用、挖掘。

1.学生外出旅游或亲戚所住地所产生的地理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我班有一位来自的藏族学生,我就请他介绍。另外,还可以请去旅游过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旅游感受,并将拍的旅游观光照片展示给大家。这些学生的旅途认识是感性的,应创设很好的导入情境,如通过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天路》创设情境,以几位学生的旅途经历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引导:坐火车一路上感到在爬高(说明属于我国的第一阶梯;的旅游业等。有的学生还整合一些历史知识,如文成公主入藏,联系和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联系我国的民族区域制度、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知识就水到渠成,学生很容易就学会,就像进行了一次旅行。

2.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形成的资源。

自制徐州重要旅游景点图;在双休日、假期中收看电视台的有关节目,并不定期地在地理课上安排一两名学生召开新闻地理会。学生将看到的相关地理知识、地理问题拿出来评判、议论,哪些地理观点是正确的?哪些地理观点是不正确的?如在讲太阳能和太阳灶原理时,可以让学生用凹面镜在阳光下聚焦使火柴或纸张燃烧起来的实验,每次试验后都让学生写一份简单的实验报告。在讲到北美的“五大湖”时,我要求每位学生画一幅五大湖形状简图,要求他们把五大湖的名称记在心里,然后再提问能够记住两个、三个、四个名称的学生,最后提问全部记住五大湖名称的学生。这样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克服畏难情绪,愉快地接受知识。

三、本地区特有的地理资源

1.立足校内,利用资源。

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和家长资源,重点是立足校内,利用现有资源。如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办地理小杂志、地理科普小报,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或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的地理小知识、著名地理人物等。

2.家乡地理特色资源。

第4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评价 优化策略 信息化手段

一、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有效互动,优化课堂评价

1.依托白板实现互动,凸现学生主体的即时评价。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借助电子白板,把通过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当各组的代表把自己的成果凝固在白板上,师生就可以客观地对各教学内容做出自己的评价了。而且通过课堂即时评价,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了长足的提高。课堂评价中注重教师自身评价和同行评价,促进教学反思和教师专业发展。交互电子白板的即时保存和回放功能将教师在白板上操作的一切活动记录和保存下来,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同行评价创造了便利条件。

2.利用录像回放功能,促进反思,实现滞后评价。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录像、存储、回放等特有功能,在地理教学课堂评价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也很宝贵,我们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对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实时评价,可以通过“另存为……”课后再来回顾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仅要关注那些已经被预设的要素,更要关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要素。这种生成要素是伴随着课堂教学过程而产生的,它具有即时性、个体性和隐蔽性,它们往往更能反映个体行为在方式上和策略上的独特性。”电子白板的拍照、录像、回放等功能就可以实现在课后把.师生在课堂上的“细节”重现,捕捉到的细节,我们把它定格,并在课后,把它客观地“回放出来”,重现出来。细节回放的过程,已经是一个“放大”的过程,然后再经过细细琢磨,甚至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进一步延伸。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第二课堂,优化课后评价

1.通过互联网,实现生生、师生课后即时沟通互评。网络,现在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谈网色变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除了传统的电脑上网,智能手机等浏览网络也很方便,再让现在的初中生远离网络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等设立一个讨论主题,广大师生各抒己见,对课堂“细节”做出自己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设置类似学习课程的测评内容,请学生课后抽空去自测。尤其在寒暑假中,我们利用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让学生提出一些地理相关的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进行很多的即时沟通互评,使互联网能在课后为广大师生所用,尽可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2.借助实物投影,对学生课后地理手抄报做出发展性评价。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老师的指导很容易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到很多资料,怎样把这些资料做出归类、分析、整理,这很重要,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地理手抄报”,就是一种实用的形式,有部分学生甚至能做出靓丽的电子报。这些地理手抄报,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投影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展示出来,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做出评价,这样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我们在进行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垃圾分类回收等教学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三、建好学生成长档案袋,合理分层,实施个性化评价

1.按学生年龄特征,分年级建立档案袋目录。初中地理区域地理为主,初一与初二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过程中不重在于求学全,而在于学会归纳、对比,找到各知识点显著的特征,体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档案袋(成长记录袋),能很好地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结合教师的要求可以按自己的选择把相关材料装入档案袋。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依托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有针对性,更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同一个年级学生按能力、分层次提要求进档案袋。在同一所中学同一年级学生中,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档案袋的要求整齐划一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有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性评价就要按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提要求,进档案袋的材料也是如此。对初中学生,主张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个人学习心得报告、小组评价会、结合研究性学习任务进行评价等等。

参考文献:

[1]于丽凡.初中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探索与反思[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

[2]杨庆余.数学课程与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刘春燕等.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5).

第5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教学课时安排

课题

课题内容

课时

1

地球

2

2

利用经纬网定位

2

3

地图

2

4

大洲和大洋

1

5

世界五种主要地形

1

6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

7

东亚

1

8

东南亚

1

9

南亚

1

10

中亚、 西亚和北非

2

11

欧洲西部

1

12

欧洲东部和北亚

1

13

美洲

2

14

大洋洲

1

15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

16

中国的地形

1

17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2

18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19

中国的自然资源

2

20

中国的农业

1

21

中国的工业

1

22

中国的交通和旅游业

2

23

中国的区域地理

5

总复习

第6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课;初中地理教学;发展前景

目前,微课在国家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正是因为微课在内容上简练并能抓住重点、在生活中应用方便并无特殊限制、在学习中可提高其积极性并可以满足受教者的需求,所以微课的运用与发展才会越来越迅速。由于微课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很多初中地理教师也将其应用在课堂上并进行不断的创新。

一、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现状

1.运用现状

据刘赣红、何秋兰发表的关于微课在中小学教学的适用性的文章研究发现:对于学段而言,微课更适合各初中院校的教学,而对于小学与高中的教学影响却微乎其微;对于学科而言,微课更适合初中的数学课程,而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课程的影响却不明显[1],由此可知微课更适合初中的数学课程,而其对于地理学科的影响却远远不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王玉龙、陈奕如对于当下初中生使用微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表示:数学,语文及英语在微课中的应用共达49.4%,而地理学科在微课中的运用远不及传统学科。其主要原因是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广,微课设计的时间较短、内容较单一及国家教育部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2.研究现状

如今,微课已经越来越受人们所关注,很多学者也对其现象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相关文章,这都在不同程度上说明微课对于国内教育界的重要性。在各大网站可以发现,关于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应用比起传统学科而言少之又少,其现象与当下的初中微课教学的运用是相同的。很多骨干教师在亲身经历后,大多数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师赵春芳,将《文理导航》与地球仪和地球这节n相结合进行了微课制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积极的影响。

二、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前景分析

1.微课教学和初中生心理的相适性

现如今在这个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对于人们而言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了,人们更加希望可以微、短、快等方式迅速的获得信息,而微课正好符合这一性质,这也充分体现了微课教学和初中生心理具有相适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意志力与自制力不足,处理事情太过于感性化,在心理上可以更快速的接受微课教学模式。对于地理课程而言,一些专业的理论通过传统的讲解无法理解,而微课程却可以通过文字、画面、声音等,使学生们可以更全面的掌握知识[2]。

2.微课教学和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优越性

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注重文字、图片及图表等内容,而微课程恰恰符合这一特点。例如,在地球公转与自传教学的讲解中,仍是依赖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利用地球仪等仪器是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而利用微课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使枯燥的文字都变成多彩的图片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若是能够制作出专业的微视频等,人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车上,只要随身携带网络工具,就都可以学习。

3.微课设计是传统教学改革的主体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积极影响大多数都与教师在制作微课程的用心程度有关系。尽管国内的教育一直都是为应试教育做准备,但是作为辅的地理课程也应充分发挥微课程的积极作用,引导教学改革。例如有一个大约15分钟的微课程――《城市的癌症》,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们可以通过微视频了解到城市污染的现状,以此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3]。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体会学习的奥妙。

三、微课对于初中地理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

当下,微课程的发展趋势逐渐上升,有些教师对此也有很多质疑。第一,认为微课程是短时的新鲜;第二,认为微课程只是“换汤不换药”;第三,认为微课程没有连贯性;第四,认为微课程技术不过关;第五,认为微课种类繁多,无法统一。综上分析,对于微课在初中地理中的教学必须考虑到以下三点:第一,微课程开展情况不均衡,很多农村学校的设备、师资力量都不够完善;第二,微课程的进行使知识点无法连贯在一起;第三,对于微课程的相关比赛,人们都只关注其比赛结果,却忽视了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结论

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是从最传统的私塾教育到现今的学科教育,最后发展到高科技下的网络教育,这一发展则证明了课堂上对于微课的运用是高科技影响下的必然结果。所有新事物在产生之初,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必然会在时代的影响下不断的进行改革,所以,人们要以正确的辩证观点来看待微课对于自身的影响,在运用中不断的检验并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名卓,刘名海,王煜琴.基础教育中微课程的现状调研与改进建议[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5(03):46-53.

第7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面对不断提高的教学目标,枯燥又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成为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同样,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知识,亦是如此。在此环境下,前置性学习方式应运而生,成为初中地理引导学生学习的法宝。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初中地理;信息资源;小组合作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或多或少都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感觉地理太枯燥、缺乏兴趣;男女生在学习地理时学习感知度差异较大;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较大。这些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不可避免的问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授课而学习。学部分都是在课堂上进行,课堂外学生一般因缺少学习氛围而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很少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旦失去教师的教导与监督,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因此,需要实现由教师带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转变。

一、何谓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类似,但又不完全与其相同。前置性学习是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积极进行相关资料搜集与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讨论的一种创新型学习方法。前置性学习贯彻的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思想,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与同学进行讨论时,通过说服对方来实现对知识点的真正掌握。前置性学习中,教师则要扮演掌舵者的角色,如提出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乐趣,不着痕迹地把控课堂讨论的进度与方向等。此外,前置性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也是流于形式的预习不能比拟的。

二、前置性学习在初中地理中的具体运用

初中地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地图等基础知识与区域地理两部分,因此,初中地理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抽象,其二是枯燥。学生难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将教材中抽象的基础知识转化为立体的相互联系的知识。前置性学习恰好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初中地理变得简单有趣又易懂。

(一)教师在前置性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

虽然前置性学习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资料的搜索、查找,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前置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就逐渐弱化,事实上恰恰相反,在前置性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提高了。在前置性学习中,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核心要点,用以制订相关的学习任务清单,旨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向。学习任务清单是前置性学习的衍生物,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自主学习的突破口,并且合理地将查找资料的范围进行限定,避免学生陷入纷繁复杂的资料里。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合理把握课堂讨论的方向和进度,调节课堂讨论的氛围,对学生查询的资料和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解答,这是为了适应前置性学习对教师以学定教的要求。课后,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准备测验来检测前置性学习的效果等。

(二)善用网上信息资源进行前置性学习

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冲击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大量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可以以相关资源作为教学起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国家地理》的图片和内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来引出学习内容,以兴趣为起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在进行资料的搜集时,已经初步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了理解;在对资料进行分析与选择时,开始逐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对资料进行整理时,独立地进行思考问题,发现自己的困惑之处,对在下一阶段的课堂讨论中提出针对性问题做好准备,让后续的学习具有针对性。

另外,网上的资源充足且便于查找,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地理基础知识,也为深入学习地理提供便利。不同于线下教学的固定性,线上教学的资源播放的时间和次数具有任意性,学生可以通过评估自己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调整播放速度和次数,可以选择固定地听某个教师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听多个教师的课程,让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前置性学习最终还是要回w到课堂中来,因此课堂讨论的质量也是决定前置性学习好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讨论要围绕着学习内容来进行,将自己搜集的问题与组内成员讨论,此过程可以加强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与同学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说服对方来实现对知识点的真正掌握。积极充分的小组讨论也是为了减少地理学习的性别化差异,保障组内成员均能够真正掌握地理知识。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前置性学习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是教育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社会在进步的同时,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一成不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前置性学习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希望这种创新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巨大的张力,带领地理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认真贯彻全国基教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增强自信和能力。并从教师的知识更新、方法转变等方面展开了多次培训、学习、展示、推广形式的活动。使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目标、态度方法都有了根本改变。

地理学科在整个中学教育教学中起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引导广大地理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改变教育教学现状。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的解读工作。塌实做好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培训,帮助每一位教师进行新教材的备课,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规律,上好每一堂课。引导广大地理教师深入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博大精深”,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提高**的地理教师整体素质。

深入课堂认真听课,为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使他们能不断地明确方向和具体目标;能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措施,提高效率。

建立教育教学研究网络,使教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普及化,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的有效手段。

二、主要目标:

1、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突破口,大胆进行地理课堂教改革。实现从“讲——学”“灌——学”到“导——学”的转变。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2、更广泛、更有效地使用电教手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地感知地理事物;更密集地输出地理信息;更有效的进行反馈都需要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

3、积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地理教师。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通过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等,使一批青年地理教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与教坛新秀。

4、加强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层次起作用。在课题研究中要把实效性、可操作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它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并实实在在出成绩出效果。

5、探索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改革的方法。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上,试行一些改革,探索一些方法和思路。

三、具体工作

1、高中地理教研活动。

⑴高一、高二年级教研活动:

地点:黎里中学开课老师:丁金菊、钱明霞(刘正平)

活动的主要目标: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以下几种方法:A。由学生来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B。进一步探讨网络课的开展。C。研究如何把课本知识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⑵高三年级教研活动:

研究新高考方向;制定新教学内容和复习方法;学难度、深度与具体目标。

地点:开学后定。

⑶配合**大市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的评课活动做好准备。

2、初中地理教研活动:

以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解读为重点,认真做好初中地理的教学研究工作。

⑴建立初中教研网络:各校选派一名地理老师参加《历史与社会》的地理部分培训。成为学校学科联络员。

⑵各片组织学科中心组:松陵片:邱雪华、丁敬海震泽片:钮土林、金卫星平望片:吴永锋、金花、朱冬生黎里片:钮文忠、庄巧英

3、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广:

**市地理课题已经结题,起揭题报告受到**市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总结、分析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

**市级课题也将结题,要把已经取得的经验展示出来。并且进行推广。

第9篇:初中地理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34-02

微课从制作到传播,参与其中的教师深有体会,尤其在目前的初始发展阶段,教师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微课的制作之中,而在炙热的微课浪潮下,我们必须诊断当前微课现状下的误区和探讨更好的教学策略。

一、重审现状下的误区

微课教学的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弥补教学现状下的缺陷。而实际的微课制作的过程却存在两种教学误区。

1.技术与教学本末倒置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储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锁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深入认识、体验、欣赏、感悟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此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解读学生学情、剖析教材价值、突破重难点上。而就当下微课制作的要求和已有的硬件、软件设备,教师要制作一节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需要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教师备好一节课的时间,教师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不是在教学行为上,而是在微课制作的技术上,这种技术与教学本末倒置的教学行为已经忽略了教师的最本质的价值所在。在本质价值和服务价值发生矛盾时,教师一定要分清主与次,千万不能因为微课的技术而忽略对教学的研究。

2.减压与增负背道而驰

初中地理是初中必修课程中的非中考科目,在考取高中即考取大学的应试现状下,中考的压力一点都不亚于高考。学生每天在语数外、理化政上所花的时间远远大于很多教育专家所预设的。如果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很多的微课让学生去预习教学内容、巩固教学内容,这种学习时间远远大于微课的10分钟,因为,学生需要下载,需要电脑、平板、网络等多种工具,中间穿插的时间同样是一种负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还会受电脑和网络中众多诱惑元素的干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陷于电脑中的游戏、视频、音乐等娱乐软件之中。而这种减压与增负背道而驰的现状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深析需求下的策略

任何一个新生产物的出现都具有它的两面性,作为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新生事物的价值与优势,也不能一味排斥新生事物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微课热”下的缺陷确实存在,但是其特殊的效果还是不容忽略的,教师要妥善用之。

1.网络资源充分共享

就地理学科而言,我们需要让学生课前预先预习的内容或者课后进行巩固的内容,不一定要教师自己花很多的时间制作相应的微课。教师可以尝试通过网络下载,而对于收费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和同一县市的地理教师组建QQ群、360云盘,将好的资源充分共享。在长期的积累和共享的作用下,每个教师所花的时间、金钱要少很多,而这种资源共享所带来的效应则很显著,教师可更好地剖析教材和学生,选择更好的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而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应该研究微课的制作,并制作微课,使其成为共享资源中的一部分。

2.巧用微课特殊效果

微课中一些特殊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行为所达不到的,教师要巧妙用好微课的特殊效果来服务于教学。比如:用微课的视频效果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很多地理面貌、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等等,教师用语言和文字很难达到相应的渲染效果。比如:在人教版《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需要突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其中的规律和特征,教师仅凭地球仪、文字、图片是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的。为此,可以借助微视频和微动画,通过视频的感官刺激效果来促使学生的理解。除此之外,微课、微视频还有激发学生兴趣等效果,这些效果教师都可以巧妙地灌输于课堂内外,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3.将作业变化成欣赏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初中地理并不是让学生掌握高深的地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教学的开展来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2]。这些素养的获得要求学生带着感知、体验、欣赏、感悟的态度和目标去经历,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再强化学生对某些概念、地理常识的记忆,更不需要通过繁重的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应对会考的能力,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生产活动等日常行为中逐渐积累相关素养和知识储备,这种行为是一种自发的、享受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的《大洲和大洋》后,可以将中央十套中“人与自然”栏目的相关视频和节目推荐给学生欣赏,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父母一起欣赏相关节目,结合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和节目中的介绍,无形之中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与情感。

教育是一种持久的行为过程,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新潮而摒弃教育最本质的元素,应该妥善用之,让所有本质以外的元素科学合理地服务于教育,才是教师最需要研究和实践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