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车辆工程的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篇《山东理工2014年首次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时间确定》是
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2014年,该校将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涉及3个一级学科12个研究方向。
据悉,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的三个一级学科为机械工程、农业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包括12个研究方向,分别为车辆及其电子电气、数字化制造与质量控制、光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及高性能零件、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及装备、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农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农村电网自动化、催化反应与分离工程、生物化学工程、电化学工程、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过程工程。
根据招生简章,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于2014年3月15日-21日到该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名,招生考试时间为2014年4月12日-13日,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学校将根据考生的综合成绩确定拟录取名单。根据安排,该校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5年。
关键词:城区老路扩建;城市道路;改造方案;平湖市环城西路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115-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机动车数量正飞速的增长,使得道路路面使用年限缩短,城市交通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日趋严重。因此,城市道路的扩建改造,尤其对道路的交通组织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一、工程概况
环城西路位于平湖市中心城区,是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道。道路南起育才路,与城南路相交,北至人民路,全长约600米。道路规划路幅宽度为24米,本次设计按城市次干道II级标准,采用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
环城西路现状为沥青砼路面,道路路幅宽20米,一块板形式,机非混合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5米,其中2米设置绿化带用于种植行道树,树种均为已成形多年的梧桐和香樟。道路周边建筑密集,西侧以老建筑为主,而东侧以新建筑为主,该路段人流密集交通繁忙。
建设单位要求:(1)道路规划路幅宽24米,建成后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机动车通行顺畅;(2)道路西侧建筑短期内不进行拆迁,应尽量减少西侧改造力度;(3)尽可能地保留现状行道树,减少树木的迁移量。
二、改建方案
1.断面划分: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道路的用地红线和周边地块的规划,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决定采用机动车双向四车道和人非共板的断面划分来改建环城西路。
现状道路断面示意图:
断面组成:3.5米人行道+2米绿化带+9米机非混合车道+2米绿化带+3.5米人行道=20米。
改建后道路断面示意图:
断面组成:3.5米人非混行车道+1.5米绿化带+14米机动车道+1.5米绿化带+3.5米人非混行车道=24米。
方案分析:(1)现状机非混合车道9米,显然远远无法满足车辆通行的需求,道路路幅宽度也从现状20米拓宽至24米,因此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基本不可能同时保留,仅考虑保留单侧。由于道路西侧多为短期不拆迁的老建筑,本方案考虑西侧少动,道路利用东侧新建建筑的后退距离向东拓宽;(2)为满足机动车辆的通行需求,双向四车道显然是必要,故设计14米机动车道。剩余两侧各5米距离需同时划分出绿化带、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空间,3.5米范围设置成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混行,两者可以相互调剂,相互补充。
方案总结:(1)14米双向四车道的划分,使得道路机动车辆的通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2)人非共板的划分,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空间,暂时解决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不足的问题,待周边地块开发完成后,建筑后退部分可以补足人行道宽度的不足;(3)道路西侧行道树的保留,既减少了树木的迁移量节省了工程投资,也起到了保持道路绿化景观,美化城市的效果。
2.交叉口渠化设计:道路交叉口是人流、车辆集中和分流的场所,交叉口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交通运行效率,不合理的交叉口会造成交通堵塞,成为交通瓶颈。
本工程环城西路分别与育才路、城南路和人民路相交,其中育才路和人民路均为城市支路,城南路为城市次干道,本次交叉口渠化设计主要针对环城西路与城南路交叉口。
渠化方案:城南路宽40米,其中机非混合车道宽2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8米。在交叉口范围,城南路和环城西路均进行了机动车道拓宽以增加交叉口的通过性,城南路双侧拓宽至27.5米,环城西路拓宽至20米。同时城南路道路线型与环城西路成交65度角,因此交叉口西北角和东南角为锐角。在相同转弯半径的情况下,交叉口西北角和东南角区域较大。为了让交叉口显得更为规整,交通更为合理,本次设计考虑在西北角和东南角各设置一组导流岛,具体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中采用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每一条道路有四进二出共六个机动车道,二个非机动车道。对向车流以中心双黄线分隔,虚线及单实线为车道分隔线,短划线为人行横道线,带自行车标志的为非机动车道(人非混行车道),其余为机动车道,箭头指向表示车道的功能(左转、右转和直行)。
方案总结:(1)在交叉口西北角和东南角设置导流岛,充分利用了道路的空间,使得交叉口更为规整和紧凑。导流岛内可种植绿化,使得交叉口更为美观;(2)因设置导流岛,环城西路右转到城南路方向设置了专门的右转车道,使得右转车辆不通过交叉织区,提高了通行效率;(3)一组导流岛分三个小岛,岛内采用面砖铺装,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在岛内等待通过交叉口,提高了安全性。但是,左转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就可能会碰到面对两次红灯的情况。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老路需进行改建。改建时应综合考虑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包括交通量、绿化人文的保护、周边地块的衔接和工程投资,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道路断面改建方案和合理的交叉通组织方案。本工程的改造方案希望能对城区老路的改建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CAN;Javascript ;WebService ;WebSocket;终端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5-0024-02
作者简介:孙印杰(1964-),男,河南新野人,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应用及网络安全;郭学强(1981-),男,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
0 引言
物联网可以将各种信息和网络进行融合[2],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方式获取物件各种信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件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控制。
随着Html5标准规范的实施,基于Html5技术的BS开发模式成为主流。本文讨论建立以WebSocket为基础的电动汽车实时监控系统。
将车载终端(感知层)安装在电动汽车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层)传输到数据管理中心,经过分析加工处理,转发到客户端(应用层),运营管理人员在客户端进行电池远程诊断控制及处理。
1 实现原理
1.1 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包括各类传感器(温度、速度等)、图像捕捉装置(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PS)等[3]。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终端通过控制器局域网络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接口与车辆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进行对接,获取车辆信息;通过CAN总线获取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各种运行数据;通过GPS模块获取定位信息。
1.2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将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到应用层[4]。它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利用GPRS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将车辆动态运行数据上传到数据管理中心,中心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存储、等。
1.3 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它系统)的接口,它根据行业需求,实现物联网智能应用。
应用层接收数据管理中心(网络层)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应用Html5 WebSocket
技术,通过WebSocket与数据管理中心进行对接,连接用到的关键函数如下:
var conn;//连接对象
var server;// 数据管理中心IP
function connsocket() {
conn = new WebSocket(server);
conn.onopen = function (event) {//发送握手信息,连接}
conn.onmessage = function (event) {//按照协议解析数据}
}
数据库操作用到WebSevice,Web service是一个独立、低耦合、自包含、基于可编程的web应用程序,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来描述、、发现、协调和配置,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将所有操作数据库的函数方法全部写在该接口中,其中获得请求数据的关键函数如下:
public void GetContent(//参数列表)
{
List returnedValue = new List();//返回数据集合车辆类
ResponseResult responseResult = new ResponseResult();
responseResult.ResponseData = returnedValue;
string jsoncallback = HttpContext.Current.Request[jsoncallback];
string result = jsoncallback + ( + JsonConvert.SerializeObject(responseResult, Formatting.Indented) + );
HttpContext.Current.Response.Write(result);
}
客户端需要用到Html5中的Ajax与WebSevice对接,用请求接口得到的数据组装系统初始化界面。请求数据的关键函数如下:
function SelectData(//参数列表) {
var Data = {
requestUrl: http://192.168.1.1?jsoncallback=?,
requestParams: {//传参数},
requestCallBack: function (json) {//javascript组装需要的html标记,生成初始化界面}
};
$.getJSON(Data.requestUrl, Data.requestParams, Data.requestCallBack);
}
应用层通过上述方法实现系统主要功能,其中包括车辆位置监控、车辆实时图像、车辆历史轨迹。
1.3.1 车辆位置监控
车辆监控包括时间、速度、方向、地理位置4项信息。系统首次加载的显示内容为数据库存储的最新数据,数据库中表的字段与上述4项信息对应匹配。通过Ajax调用WebSevice接口中的函数(SelectData),输入规定的参数,返回车辆位置数据并结合Javascript语言拼装成的Html表格。在拼装表格过程中关键代码如下:
var row = table.insertRow(table.rows.length);//创建一行
row.id = 车辆名称;//每行都有一个标志id,查找车辆所在行索引要用到
表格中的时间、速度、方向、地理位置数据实时变化,WebSocket接收数据中心转发过来的位置数据,按照规定的协议解析成时间值、速度值、方向值、地理位置信息。地理位置值经过WebSevice接口中的函数转换,由经纬度值变成某省某市某区某街道以及离附近建筑物的距离等信息。
其中,查找车辆所在Html表格中行索引,关键代码如下:
var index;// 车辆在表格的索引
index = $(# + 车辆名称).index();//
1.3.2 车辆实时图像
通过实时图像技术将数据中心发过来的图片数据流实时合成并显示图片。其中,实现图片还原的关键代码为:image.InnerHTML = 。
1.3.3 车辆历史轨迹
查询车辆行驶轨迹:设定起止时间,选择要回放的车辆,回放其运行历史轨迹。可显示行驶速度、行进方向、行驶时间、所经位置等信息。实现此功能,需用到SelectData函数,输入规定参数,返回车辆轨迹数据并结合Javascript语言拼装成Html表格。
2 系统实现技术
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将数据库置于内网服务器上,该服务器与外网隔离。将WebService置于外网服务器上,同时将两台服务器置于同一局域网中。将所有与数据库有关的操作函数放置在WebService中,同时将WebService对外。
数据管理中心程序放置于外网服务器上,中心程序负责接收终端上传的各种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存储于数据库并转发于客户端。
客户端通过Html5中的Ajax技术与服务端的WebService接口连接,按照规定的协议请求数据初始化系统界面。通过Html5中内置的WebSocket与数据管理中心保持连接,接收并更新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3 结语
本文运用Html5技术建立车辆智能监控信息管理系统。采用WebSocket解决往B/S结构负载过重问题,减少服务器数量及软件安装量,同时简化客户操作,降低应用成本[5]。运用Ajax无刷新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体验效果。所有与数据库的操作集成到WebService中,数据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实践中,在此系统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车辆数量超过10 000,系统运行不够流畅,在后续研究中,将重点突破此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晶怡.物联网技术在电动汽车换电运营模式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11):38-43.
[2] 赵迎冬.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4(6):2590-2599.
[3] 张横云.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安全防护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4573-4574.
关键词:深度融合;地方经济;车辆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68-02
通过大量调研,构建与安徽省汽车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增加我校培养的汽车专业学生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融合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本专业的就业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满意率,实现新办专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定位
目前,安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拥有奇瑞、江淮、华菱、合力、扬子、飞彩、合肥昌河等一批国家定点汽车生产企业,具备生产轿车、重型车、轻型车、微型车、客车、专用车、改装车等多个品种汽车的能力;同时,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和有较强竞争力、能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零部件制造群体[1~2]。安徽省、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我校“车辆工程”这个新办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大舞台,作为一所地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理应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但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地方汽车工业的发展要求,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专业定位的依据。
对我校而言,车辆工程新专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办出专业的特色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3~4]。据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应该适应当前我省汽车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大胆创新,与地方汽车工业充分融合发展,积极面向汽车制造业和销售服务业,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拓宽专业面,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培养宽口径的应用型车辆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的定位是准确地、可行的。
二、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目标和步骤
1.发展目标。我校建立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示范专业,其在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和机械自动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基础和优势。因此,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确定为: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平台,逐步体现车辆工程专业特色,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方向,以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育才理念,注重与新技术和交叉学科的融合。争取在“十二五”末,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支梯队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建立起完整的车辆工程实验室;在四个研究方向(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汽车CAD/CAE工程、车辆系统动力学及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和汽车电子与故障诊断技术)上力争取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逐步快速地将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品牌专业。
2.发展步骤。着眼于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安徽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应用型车辆工程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宽口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心。用“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来实现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一步,在实现硕士点突破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以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国家级教改示范专业为依托,充分、高效地利用本学院现有各种教学资源,如技术基础课中有多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实训工厂、省级和校级重点实验室等等,加速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方面建设。第二步,争取达到重点建设专业的验收标准后,在不断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本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
三、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经验
为达到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全面进行教学支持系统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条件建设等。
1.教学观念转变。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更加理智,主要表现在对学科和专业的选择、所学专业对今后就业的直接作用或帮助、就业岗位变化后的适应能力等等。这就使得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的培养时,按“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原则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交通信号灯;单片机;控制系统
Abstract:This design uses AT89C51 chip to control the state of emitting diode through the I/O ports,emitting diodes led to simulate the thing north and south four directions of traffic lights,realizing the east-west,north and south in turn release.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four emergency buttons in four directions are set up,the emergency vehicles any directions can throug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pecial traffic,all red lights lighting.
Keywords:turn signal;singlechip;control system
1.引言
交通信号灯是是道路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道路交通的基本语言,在行车安全和交通秩序的维护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交通信号灯主要由红灯、黄灯和绿灯组成,均采用周期控制,根据不同的路况设置道路的通行时间,实现自动控制[3]。本文设计了可调整通行时间及应急情况处理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可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工作原理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 复位电路 图3 晶振电路
图4 应急控制电路
单片机是整个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的核心,由振荡电路和复位电路等组成。为了应对外界突况,设计了应急控制电路,采用外部中断的方式控制。单片机P1口控制交通信号灯,通过上拉电阻将二极管的正极接高电平,负极接P1端口,通过控制单片机P1口的输出数据控制交通信号灯的亮灭。其端口与信号灯的控制关系如表1所示。通过设置P1端口的信息,控制对应信号灯的亮灭,以此实现自动控制。信号灯控制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P1口控制系统表
P1端口 P1.7 P1.6 P1.5 P1.4 P1.3 P1.2 P1.1 P1.0
信号灯 东西 东西 东西 南北 南北 东西
绿灯 黄灯 红灯 绿灯 黄灯 红灯
表2 信号灯控制情况
P1数据 F3H F5H DEH EEH
交通状况 南北向通行 南北向警示 南北向禁行 南北向禁行
东西向禁行 东西向禁行 东西向通行 东西向警示
图5 驱动电路
图6 控制系统主控制流程图
图7 南北方向绿灯通行效果
图8 南北方向黄灯警示效果
图9 东西方向绿灯通行效果
图10 东西方向黄灯警示效果
3.硬件结构的设计
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单片机、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应急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输出电路。
3.1 复位电路的设计
复位电路就是在AT89C51的引脚RET端接入的一个能产生复位信号的电路。单片机上电工作时,对内部参数进行初始化。复位电路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钮复位两种形式[4]。本设计采用第二种形式,电路如图2所示。
3.2 晶振电路的设计
晶振电路也叫时钟电路,用于产生AT89C51单片机工作时所必需的控制信号。单片机内部电路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严格按时序执行指令进行工作[5]。时钟电路有两种方式,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本设计系统采用外接时钟方式。由两个电容串联后并联一个晶振组成,然后接入单片机时钟引脚XTAL1端和XTAL2端。本设计选用频率为8MHz的晶振,电容选用20pF,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3.3 应急控制电路的设计
应急控制电路是为紧急情况而设置的。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应急按钮引入外部中断INT0,按下按钮,外部中断INT0为低电平,单片机的PC指向外部中断的入口地址,进而处理紧急的中断程序,东西南北方向全部置为红灯,禁止车辆通行。电路设计如图4所示。东西南北各设置一个应急按钮,无论在哪个方向有紧急车辆通过,按下按钮都能实现东西南北方向均为红灯。
3.4 驱动电路的设计
本设计在P1口与发光二极管之间采用74HC07作为驱动电路,端口线输出高电平时,发光二极管截止,信号灯灭;端口线输出低电平时,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信号灯亮。电路设计如图5所示。
4.软件结构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完成各部分的软件控制和协调。本系统主程序模块主要完成对系统的初始化,检测信号灯亮。然后判断是否有应急按钮按下,如果有,程序转向所有红灯亮,车辆禁行;如果没有紧急按钮按下,就根据南北方向及东西方向设定的通行时间进行相应的操作,自动完成信号灯的控制。
控制系统主控制流程图如图6所示。
5.结果分析
东西方向处于禁止通行状态时,南北方向允许通行,绿灯亮。信号灯闪烁效果如图7所示。考虑工况南北方向是主干道,设定通行时间是30s。通行27s时,绿灯变黄灯,3s警示时间,如图8所示。
南北方向通行结束后,进入东西方向通行。设定的东西方向为次干道,通行时间为15s,如图9所示为东西方向绿灯通行效果。通行12s时,绿灯变为黄灯,3s警示时间,如图10所示。
图11为紧急情况时信号灯的效果。四个方向的信号灯全部为红灯亮,禁止车辆通行。
图11 紧急情况时效果
6.结论
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对整个系统电路进行控制,工作稳定。采用红、黄、绿LED模拟交通信号灯,设定主次干道的通行时间,达到交通自动控制的目的。系统设计严谨,元件减少,降低了开发成本。
参考文献
[1]王艳.城市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2]史忠科等著.交通控制系统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3.
[3]张朝鑫.基于单片机的中、小城市交通灯控制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
[4]张毅刚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王亚运,张琦.基于单片机的汽车智能转向灯的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3(10).
作者简介:
关键词:二维碰撞模型;能量守恒;恢复系数
在车辆碰撞交通事故鉴定过程中,重要的就是确定不同事故形态下车辆行驶速度。运用力学理论对现场证据认真分析,建立车辆碰撞力学模型,是确定事故车辆速度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二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有利于对车辆事故碰撞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1 二维碰撞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交通事故高达90%[1],其中多是车速过快导致的,因此计算车辆碰撞前后的车速是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多数情况下,碰撞车辆的质心不在同一直线上,车辆碰撞点也不固定,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碰撞事故时既要考虑平面运动,又要考虑回转运动,即二维碰撞[2]。
1.1 二维碰撞的基本假设
车辆碰撞是瞬间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了能量转移,影响因素很多,计算复杂。面对复杂问题要省略次要因素,重点研究主要因素,完成分析。所以在研究二维碰撞时假设以下条件成立[3][4]:
(1)忽略外界其他作用力,只研究碰撞力,并遵守能量守恒定理;
(2)车辆碰撞后的冲量作用在碰撞中心;
(3)车辆的结构和质心在碰撞前后不变。
1.2 二维碰撞计算模型
车1、车2发生二维碰撞,以碰撞中心为原点建立车辆二维碰撞坐标系,如图1所示。
2 结束语
文章引入了弹性恢复系数,建立了车辆二维碰撞模型。通过对二维碰撞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计算出碰撞前后的运动参数,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再现、定责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洪国.汽车事故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阳兆祥.交通事故力学鉴定教程[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李江等.汽车碰撞事故计算机模拟的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993(3).
[4]许洪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维修训练 故障设置 故障嵌入
两栖装甲车辆火控系统技术含量高,维修难度大,总部对复杂的火控系统,明确提出了队属修理机构只进行换件修理的维修改革要求。为此,院校和部队训练机构针对维修方式的变化,将火控系统维修训练的重点转向快速准确判定故障部件并对其进行快速换件修理能力的培养。由于受火控系统结构复杂性、集成性,以及训练机构实装少、装备器材短缺,缺乏训练手段等因素制约,火控系统故障维修训练只能理论讲解,不能针对实车进行故障设置,不能满足依据实车故障进行故障现象演示、分析、检测、排除等训练要求,导致维修人员实车故障维修能力弱,难以满足部队维修方式改革要求。
为了较快掌握坦克火控系统使用与维修工作,使装备迅速形成战斗力,必须加强对人员的维修训练。两栖装甲车辆火控系统故障维修训练平台的设计应运而生。
1 故障维修训练平台总体方案
该平台的构建依托开放式火控系统维修训练模拟器,采用无损故障嵌入技术,在不影响装备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实现故障集成和故障再现。平台主要由故障在线设置系统、故障分析诊断系统、维修数据库系统和故障考核系统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1.1 故障在线设置系统
对故障案例进行搜集整理,将典型故障嵌入到火控系统维修训练模拟器(或实车)中,采用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训练时激活故障点,完成故障在线快速自动设置,实现故障再现。
1.2 故障分析诊断系统
对受训人员录入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自动判断故障节点,按照部队维修检测流程提示检测方法,用于指导帮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训练。
1.3 故障维修数据库系统
依据部队训练和工厂维修经验,搜集整理出系统的、便于查询的火控系统维修所需要的图纸、软件、维修技术条件等全部资料和数据。
1.4 故障考核系统
依托故障在线设置系统进行实车故障设置,供受训人员进行自我测试,也可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统一考核,考核结果系统智能判定。
2 故障设置单元
故障设置单元完成故障代码发收及故障嵌入,主要由故障编码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处理装置和故障嵌入部件组成。
2.1 故障数据发送装置
根据训练内容,从故障库中选择故障案例,由计算机形成故障代码和地址编码,经无线通讯系统调制后发送至故障接收装置。
2.2 数据接收处理装置
接收故障发送装置的故障代码指令,根据信号指令激活相应的故障点。
2.3 故障嵌入部件
将典型故障嵌入装备部件(或电路板)内部,且不影响装备技术性能和使用,训练时激活故障点,实现故障在线设置,完成故障现象再现。
3 故障嵌入方案设计
为了对各类不同类型的故障进行故障嵌入,达到故障重构目的,本文在故障分类基础上,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故障嵌入方法:
3.1 模拟电压信号
3.1.1 可变电压源
可变电压源作为模拟信号,无功率要求,如图2所示,设计中将15V电源稳压至6.2V,采用程控电位器进行分压调节,经过电压跟随器后,由AD开关输出,其输出范围为0-6.2V。
3.1.2 直流偏置注入
程控电位器作为直流偏置环节,设计中将直流偏置注入到原有信号中,与原有信号进行叠加放大,由AD开关给出。如图3所示。
3.1.3 信号增大及衰减
故障信号为增大及衰减的信号,设计中运用程控调节信号的反馈系数,进而改变信号的放大系数,达到信号的放大或缩小,由AD开关给出。如图4所示。
3.1.4 交流信号
采用文式电桥振荡电路,产生固定频率,幅度可调的交流信号,由AD开关给出。如图5所示。
3.2 电源信号和开关量
电源信号和开关量的控制信号,经驱动芯片驱动后,控制继电器动作,使输出状态变为接地或高阻状态。电路图如图6所示。
3.3 TTL电平及TTL数据信号
控制模块根据故障代码,断开对应接口,通过程控直接输出相应的故障数据。如图7所示:
正常模式:OUT=IN;
故障模式:OUT=故障数据。
4 结论
两栖装甲车辆火控系统故障维修训练该平台设置故障速度快、实用性强、通用性好,有效解决了实车故障不易设置、故障设置易损坏装备等维修训练难题,提高了训练效率,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总参谋部兵种部.外军装甲兵训练模拟设备[M].北京:出版社,2001.
[2]范显峰,姜兴渭,基于Agent的卫星故障诊断融合技术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23(02):39-44.
作者简介
高飞(1982-),男,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人。硕士学位。现为装甲兵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
姚兆(1979-),男,辽宁省营口市人。硕士学位。现为装甲兵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陈宏伟(1979-),男,吉林省辉南县人。学士学位。现为装甲兵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
采矿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作业人员。据数据统计,在所有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中,技术因素占主要地位,也就是说不安全的技术因素是导致采矿工程中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就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针对不安全技术因素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采矿工程;施工情况;不安全因素;对策
采矿工程施工属于高危施工作业,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便如此,在采矿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事故仍然频频发生,给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提高施工技术降低矿山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当前采矿工程技术人员主要的研究方向。
1采矿工程生产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1.1采区巷道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大型煤矿矿井开拓部署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煤层开拓部署。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采动压力控制不到位,导致巷道内的维护工作难度相当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地影响了采矿生产施工的进行;第二阶段就是岩巷的开拓方式阶段。为矿井巷道的安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其缺点就是基础建设投资相对较大、建设周期相对较长。经过长期的发展,采区巷道的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1.1胶轮车运输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和应对措施
1.1.1.1人是重点
众多不确定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难控制的,在人员管理上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车辆司机的管理,在司机的个人素质方面着重进行培训和管理,而司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煤矿下井运输的安全与否,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再有就是其他人员的管理,其他人员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经常与车辆有接触的材料货物装卸人员,载货车辆的装卸工人,要加强其与货车司机的沟通,制定相应的流程制度,明确在货物装卸过程中各个细节过程的交接制度;②车辆经过的区域的作业人员,对于车辆经过区域施工作业人员的管理,要明确通知其车辆经过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上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与货运车辆的时间冲突,减少车辆经过给该地区的施工作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③车辆经过路线周边路上的行人,对路上行人的管制要明确施工车辆的经过区域和经过时间段,表明警示标志,在车辆经过的时间段设置专人进行现场管理工作,以免出现问题时引起不必要的人员慌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1.1.2车是关键
运输车辆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在脚轮车的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对于运输车辆的防爆工作加强检查工作,杜绝脚轮车运输隐患;②对出现故障和出现过故障的运输车辆加强检车工作,规定在固定的时间段对全部胶轮车辆进行检查工作,制定并完善煤炭运输车辆的检修和保养制度;③加强车辆交接工作的管理,在交接班过程中必须保证交接车辆的正常,以进一步明确车辆故障的时间段,严禁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进入地下井道;④加强车辆的行驶和停放管理工作,对于不合规程的超载、超速等现象进行经济处罚。
1.1.2在开拓巷道过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在巷道开拓施工过程中,施工预留安全距离不足同样是导致施工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往往将施工预留安全距离设置成1.3m甚至更小,导致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作业人员挤伤的现象。针对此类不安全的技术因素,相关部门应引起特别注意,在设计审核阶段严格控制安全预留距离,设置在1.4m甚至更高,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以减少施工中挤伤事故的发生。
1.1.3采掘工作面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1.1.3.1采煤工作面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采煤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主要是矿井分斜坡的开口问题和切眼的开口问题,在处理过程中,若无充分的研究分析而确定的相关数据,盲目施工很容易遗留下安全隐患,达到一定条件后会引发安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切眼的长度和方向等关键点(按照正斜方向、在垂直于主斜坡的情况下进行开口)。此外,采矿工程是一项有严谨技术要求的工作,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于日常数据的测量和搜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1.1.3.2掘进工作面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掘进工作面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主要是指运输巷开口位置设置不科学,导致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出现物料、煤矸掉落的现象,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严重影响采矿施工进度。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就是在运输巷开口位置的选择过程中(其他开口位置在选择过程中同样应予以注意),要进行严格的考察,综合考虑确定位置,其次就是预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2对于采矿工程安全施工的相关建议
2.1落实安全措施
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事故原因的调查统计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煤矿企业在发展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规程,在生产施工中“胆子”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今后在改进采矿不安全技术因素现状的工作中,注重安全规程的落实程度,将执行安全规程制定成强制性措施。
2.2建立健全采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在采矿工程生产施工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聘请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施工区域安全问题或与平行单位组织安全联查工作,互相比较,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施工及时进行整改工作,建立和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大安全管理机制,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全面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救意识。
3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采矿工程施工生产活动中,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悦智宇.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2.
[2]郑志勇.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2.
>> 提高《车工工艺学》教学效果浅析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提高“食品工艺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模块教学法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化妆品工艺学》课堂教学效果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探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浅议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探究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漫谈 关于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 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探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模具钳工工艺学》教学质量 提高《钳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措施 从“会学”到“会用”---谈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谈转变观念提高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 探讨如何提高机械制造实践教学效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国汽车报,.
[3]秦训鹏,华林,杨波等.制造工艺学在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分析[J].大学教育,2013.
[4]冯能莲,牛礼民,宾洋等.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
[5]王荣先,万玉琼等.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1).
[6]周煜,徐国艳,王建等.“汽车制造工艺学”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5.
[7]吴亚兰,郑忠才,罗映等.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汽车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探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