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社会治理热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热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治理热点

第1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美融合;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不断增多以及大学生对该类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对热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查和分析已经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内容的考察和讨论,可以充分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动态,从而使高校能够尽快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进而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我国高校的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将其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到一起。

1.二者完美融合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跟随社会发展的方式也由原来的追求潮流转变为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自我认识。然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大学生作为充分享受信息时代便利的主要群体,每天接受的信息数量不断增多,使其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也逐渐降低,无法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从中获取到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信息。因此,高校应该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判断,帮助大学生树立其正确看待热点问题的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二者完美融合的策略

(1)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高校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保证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融合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教育者应该首先改变本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当前社会上热点问题的特点,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改为引导式。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者,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落后,还无法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所以一直被学生诟病。然而,高校采用引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不仅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营造出活泼、灵活的课堂教学氛围。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对当下热点问题进行客观性的分析,引导学生对社会上热点问题中包含的思想理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以热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要参加的一项活动。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有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参加此类活动具有极高的兴趣,但是还有小部分的学生参加活动只是为了走一下形式,当作是一项作业来完成,对于实践活动中的任务并没有真正的落实。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不高,认为该活动对学习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高校的教育者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同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利用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兴趣来提高其对参加实践活动积极性,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学生对实践活动缺乏兴趣而导致的活动效果较差的情况出现。同时,高校在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同热点问题相融合时,应该要充分地注重该实践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实际能够达到的效果,并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实践。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挑选社会热点问题时,可以广泛地向学生征求意见,从而使实践活动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的教学效率。

(3)利用热点问题构建网络教育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生活中无法缺少的部分。目前,当代的大学生与同学、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取各类自己需要的信息数据,都是通过互联网,这也是当下大学生同世界进行对话的窗口。因此,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交流平台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融合手段,并且这种融合手法也会受到广大大学生的喜爱。

总之,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的内涵会对在思想层面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面对此种社会概况,我国高校应该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将热点问题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这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还具有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 昱.试论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44―46.

第2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政治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教学缺乏反馈,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导致上课教学效率很低。若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时事政治,从而达成了学生成为课堂主导的目的,学生极大程度的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

1.2有助于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将时事政治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中,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运用时事政治这一课题使学生参与到自主思考和课堂讨论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的基本知识进行巩固、落实、加深,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

1.3有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第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使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对社会实事发展加以关注,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是新时展的要求。第二,将课本知识相关的时事政治引入课堂,能够有效丰富、完善课本上的知识,使课本的知识更加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可以运用时事政治当作课本上的教材、案例,另外学生还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学到的知识积极的讨论时事政治。第三,在教师的指引下对时事政治做出独立的思考、与同学间进行讨论最后做出判断,能有效的丰富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现状

2.1高中时事政治教学时缺乏客观性。

在将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时,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进度、课堂讨论方向进行引导和控制,并且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要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但由于时事政治的自由度很大,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主观性过强,穿插着私人情绪,因此,极易引导学生走向思想的误区,忽略了让学生独立思考、落实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培养政治素养的根本目的。

2.2高中时事政治的教学力度不够。

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引入的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讲解课堂知识,往课堂中衔接时事政治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本身没有重视时事热点引入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忽视了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发挥的作用。

3.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增加对时事政治的关注。

时事政治不仅包括我国社会中发生的事情,也包括许多的国际事件,例如国际关系、国家利益、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政治内容,都与现实息息相关。一方面而言,时事政治与政治课本知识息息相关,同时也成为了高中政治教学的典型案例,与政治课本知识紧密的衔接能够有效的丰富政治课本的知识,使原本固定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将时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由与课本知识相衔接,做出独立的思考,并且能够在与同学、与老师探讨的过程中做出判断,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落实课本的基本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有效的利用。

3.2增加对时事政治的积累和讨论。

高中政治课本中出现的政治理论是时事政治的指导思想,也是基本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实践;而时事热点是政治理论的最典型的素材,能够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教师自身应该处处关注时事热点知识,不仅让学生知晓如今的国际社会形势和国家社会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搜集和积累时事政治,更要努力使时事热点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把时事政治当作最好的教学素材,并且教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学会分析、讨论、判断时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时事热点是有时效性的,它们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电视、网络、新闻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且激励学生学会关注、学会发现、学会认知、学会积累,学生也只有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政治知识并且试着与课本理论相连接,才能够逐渐培养起自己的政治素养,树立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与政治课堂衔接,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

3.3增加对时事政治的运用。

时事政治是讲述政治理论最典型、最有效的素材,无论是知识讲述过程中还是在课后习题中,都可以引入时事热点作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将时事热点与政治理论相衔接,并且教授给学生分析时事热点的方法。比如在讲授国际关系这一课中,“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则可以恰当的引入中韩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技术合作促进了中韩友好交往。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还能够最有效的学会分析案例,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提高注意力。

4.结语

第3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一定了解。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结论。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浓

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总体感觉并不是很好,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感觉枯燥、无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低。一是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不如看外语和专业书实用。二是有些学生比较功利,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获得学分,学不学用处不大;三是有些学生有抵触情绪,有325%的学生认为“社会环境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可见受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种空洞的说教,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

调查问卷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教师“理论功底欠缺,讲解内容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不能很好地解答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教室大,学生多,教师难以很好地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客观上造成课堂控制效果不好。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不新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比较传统,问卷中有30.33%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需要改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指定,虽然教材内容阐述透彻,逻辑严谨,但内容比较传统,说教严重;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科生与高职生使用的教材完全相同,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编写的教材;三是教学内容重复比较严重,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课程,所学的知识学生基本都熟悉,所以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新奇感。

4教学形式创新不足调查问卷显示传统的“教师主导式课堂教学”不受学生们的欢迎。527%学生认为讨论、辩论等教学方法效果较好。42.37%学生认为教师“灌输式”教学方式严重、缺乏师生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往往重说教、启发不足,重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缺乏;教学形式创新不够,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参与程度不高,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自觉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其次,丰富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关注大学生的焦点热点问题,努力使教学内容反映当今形势的新变化,反映青年学生生活实际的新变化。同时,重视实践教学,把课堂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职业实践纳入教学内容。通过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重点在课堂,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全面驾驭课堂。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熟读经典著作和中国化理论成果,熟练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以高深的学术造诣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取信于学生。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不断地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以广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是大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理论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为学生解疑释惑,培养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内心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

3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基本上是逐年修订,但社会实践日新月异,教材内容也不可能把社会发展中的所有新问题都写进去,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时展要求和我国改革的实际情况,紧扣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努力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求”之间的矛盾。二是教学内容简单重复。教学内容纵向上与中学政治课内容重复,有些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学习过,缺少新鲜感。横向上课程之间也有交叉和重叠内容,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整体上考虑课程之间的重复和交叉问题,要深入分析研究大学与高中教材的特点和差异性,从不同的角度讲授或取舍重复内容。对课程之间的重复现象,应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与每门课程主讲教师研究讨论交叉内容讲授的侧重点和讲授方法,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4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第4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关键词:社会热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04-02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社会体制不断变革与创新的时期,社会形成多种利益群体和利益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出现了许多社会热点。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大学生作为计算机网络等新媒体的重要受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尤其高。

一、社会热点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社会热点,一般是指在某一时期,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某些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人物等问题。社会热点往往是某一时期的新闻焦点,也往往反映在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所关注的聚焦点上,如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当前我国的社会热点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我国的社会热点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体制不断变革与创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与当前我国所处的特殊时代紧密结合,迅速反映着这个时代客观世界的最新动向与最新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例如社会保障问题一直都是群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主要是由于在体制变革中,大批国有企业和一些事业单位产权结构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原有职工身份随之发生了变化,涉及到体制变革中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

2.具有关联性和复台性。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社会转型也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加上各种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差异,社会热点问题的表现形态不可能是单一的,其关联性和复合性相当明显。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各种矛盾的纠结点,其根源也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和复合性。

3.具有普遍性。社会热点问题所体现的矛盾往往不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或范嗣,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牵涉到的也往往不是少数群体的利益,而是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4.具有阶段性。社会热点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实质和外在的表现形式总是随着社会变革和转型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公众关注点的变化,社会热点问题也会转化,其自身有发生、发展、消退的过程。

5.具有敏感性。社会热点问题根源于社会变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是内在利益冲突的外部表现,其所牵涉到的往往是各种直接利益,直接触及政府、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深层次矛盾,具有明显的敏感性。

6.具有可导性。社会热点问题与经济社会变革和利益主体调整紧密相关,同时它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是某一时期社会的焦点所在,也是社会各种思潮、价值观的交锋战线。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热点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引导得当,就会转向有利的方面,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反之,就有可能向相反方向发展,对社会稳定构成危害。正是基于这一点,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与引导,将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由感性情绪转向理性分析,多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鼓劲的工作,将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纳入正常、健康的轨道,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社会热点与商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媒体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扩大影响范围,现代新媒体如ita*机网络、手机信息等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大学生正是这些新媒体的主要接受群体。信息网络以其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和内容丰富等优势在大学校园中快速发展,社会热点目前也越来越多地首先从计算机网络开始传播,甚至可以说大学生往往是社会热点事件的第一受众。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社会认知和实践领域也不断扩大,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教材上有限的理论知识,而更加关注教材之外真实的世界。因此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也高于一般群体。同时当代大学生作为80后乃至90后一代,思想尤其活跃,反传统的意识强烈,对社会热点事件具有较为敏锐的触角,他们十分关注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和身边的热点问题,并凭借自己最为开放、活跃的思想,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见解,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者、追随者和传播者,通过BBS等形式形成一股强劲的校园言论力量。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但尚不成熟。加上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极易受社会热点的影响却往往无法正确分辨社会热点事件的利弊,再加上某些传媒的误导,致使不少大学生对社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到其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回避了社会热点问题,就更加显得苍白无力,就不能真正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能真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社会热点教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突破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说教多而且枯燥、不能针对变化的实际情况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往往形成一种防御型、任务型的教育模式,其实效性确实需要提高。而社会热点教育正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突破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强调,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由认知和非认知两方面的协同发展。其中认知的内核是思维。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主要地位,进行独立思维时,已经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分析、综合。在自我意识方面,大学生独创性较强,希望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得到别人的赞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高,兴趣强烈,对社会热点尤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社会热点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思考、参与讨论,真正投入到思想政治学习中去,主动地接收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摆脱以往的灌输式、强压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人点和相关思想理论知识的新载体,非常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社会热点教育有助于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许多社会热点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内容密切相关,有的甚至是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过于枯燥和抽象,不能够切实回答学生所关心的一些重要问题,不能够解释实际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如果教师不联系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照本宣科,甚至有意回避,将会使学生认为所学内容与现实脱离太远,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则能

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选择适当的、与教材紧密联系的社会热点,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更加丰满和充实。

4.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需要。大学生非常关注教材之外的现实世界,而社会热点往往是现实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教师除了扎实搞好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之外,也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研究社会热点,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5.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自身成长过程的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社会主人翁意识还明显不强,社会责任感反映出一些情绪化和功利化的倾向,人生追求上对个人利益考虑较多。社会热点教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平台。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热点教育和研讨,可以产生和深化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和思考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和政治活动中受教育,增强社会政治责任感。

三、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机制构建

我们认为。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种结合不应该只是某些教师的、某一时期的做法,而应该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把这种结合常态化,构建起一整套系统的、全面的结合机制,将社会热点真正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这种机制构建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构建。课堂教学是社会热点教育的主要方式,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把国内外发生的各种社会热点有机地融进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从课程教育角度看,可以每门课程教研室为单位,教师定期(如每周)集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选择、与教材结合的方式等进行讨论和敲定,可以确定某一大的范围由教师自主决定社会热点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可将与社会热点结合进行教学的章节内容适当固定下来,形成一种常态模式。“原理”课和“概论”课等均可以如此进行。当然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尤其是各教研室主任对社会热点问题能够积极关注、及时梳理,并具备敏感性。每学期结束前,应认真对本学期社会热点教学的经验、方式等进行研讨总结,寻找规律,将一些共同的、有效的模式常态化,建立起相应的机制。

在对社会热点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在有多个社会热点可选时,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选择。如经济管理类学生一般比较关注社会经济热点事件,法律系学生则比较关注社会刑事案件热点等等,并且学生也具备一定的与这些热点相关的基础知识,选择这类热点,教学效果会更好。

2.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讲座机制构建。有些社会热点问题长期存在,其产生的根源非常复杂,牵涉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深刻性,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些热点又往往是大学生非常关心的、急待寻求答案的问题,对于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高校可以采用社会热点问题讲座的机制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系部联合组织全校性的社会热点问题讲座。不定期地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来开设社会热点问题讲座,解决一些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使之成为常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

在选定讲座题目和大致内容时,注意要经过学校党委、宣传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系部教师与所聘请的专家、学者的商讨,以避免与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产生过多的重复或者冲突情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系部教师比较了解本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与特点,可以给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上述的这些做法同样也应当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学校可以通过文件将其制度化、机制化。如对每学期至少开设讲座的次数、要求学生参加的次数等进行规定,当然,学校党委等也应对此高度重视,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3.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活动机制构建。大学生各种学生社团在校园里非常活跃,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参加了各种社团。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利用学生社团这个平台,注重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互动教育,组织他们对社会热点开展讨论和辩论,并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其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这种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形势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模式更加适应于客观事物和现实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方式,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们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敢于批判、坚持真理的胆略和勇气等都很有好处。

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开展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且逐步形成一种机制,可以主要由各系部辅导员负责,以辅导员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为辅,结合校园社团活动,尤其是针对一些大学生本身发生的社会热点展开。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以学生社团为主,实际由学生进行题目选定、活动组织和活动策划,但是另一方面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也必须加以引导和指导,避免一些错误、偏激思想的传播。

4.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机制构建。实践教学有大实践和小实践之分。大实践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走出去”以社会为课堂的社会实践,其形式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考察、社会调研以及社区服务等。小实践是指除了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实践教学,其形式包括课堂讨论、观看视频资料、阅读实践等。我们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并不尽如人意,事实上目前大多数高校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难以集体组织学生真正“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一般是课堂讨论、观看教学资料片等方式运用的比较广泛。许多高校只能采取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己完成“走出去”的社会实践,然后要求其完成相应的实践作业。这种方式需要的经费比较少,但不少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兴趣,敷衍了事,教师也难以检查。而社会热点尤其是地方性社会热点如果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社会热点尤其是地方性社会热点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甚至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益关系,学生的家乡或者是其将来就业选择地的热点事件往往引起强烈的关注,如厦门市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战略方案作为一个地方性社会热点,引起厦门大学生的强烈关注,不少学生不顾路途遥远,专门前往厦门市规划局参观和了解相关发展规划,尤其是农村学生非常想了解自己家庭所在村将来的规划情况、可能的征地拆迁情况等等。选择好社会热点尤其是地方性社会热点,与学生息息相关,将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

第5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关键词]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田娟(1977-),女,辽宁沈阳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基本原理。(辽宁大连116036)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62-02

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后,为适应培养政治素质高、实战型的公安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教学改革力图实现两个转变,即课堂教学由以前的灌输型向学员参与型转变,教师由以前的“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在学员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把握教学主体的特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招录体制改革后的学生(以下简称“录改生”)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录改生生源较为复杂。从学历层次上看,既有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研究生;从来源上看,既有来自部队的退伍军人,又有来自公安院校和地方院校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年龄偏大,有一小部分有参加工作的经历,有的学员已经结婚生子。来自部队和地方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强,但服从意识、集体意识较弱;来自部队的退伍军人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学习意识强,服从意识、集体荣誉感强。录改生生源的复杂性给教师的总体感觉是上好政治理论课的难度较大。

二是录改生普遍具有优越感。因为录改生在招录时就已经同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意味着在毕业后没有后顾之忧,普遍存在就业心理上的优越感。一方面,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在学习时没有太大的包袱,能够在放松的环境下积极的思考与学习;但另一方面,这种优越感使个别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精神处于松懈状态,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是录改生普遍关心和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录改生思想较为成熟,普遍关心和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思想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当理论与现实差距较大时,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消极的心理。尤其是有工作经历的学员在原工作单位受到过不公正待遇,他们的思想容易对其他学员产生不良影响。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首先,以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点,加强录改生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员的忠诚意识,培养他们树立新时期“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勇于奉献”的人民警察精神,激励他们将肩负的历史责任化为前进的动力。其次,剖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式与政策专题讲座,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向学员讲清楚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应对措施,教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消除学员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困惑,坚定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最后,加强廉政教育。公安院校应把录改生廉政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营造校园的廉洁氛围,使每位学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廉洁奉公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利用公安系统涌现的大批廉洁奉公的楷模激励学员,反面案例警示学员;利用唱廉政歌,观警示片、听廉政报告等宣传廉政知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社团等组织廉政教育活动;等等。

二是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首先,专题讨论法。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教师和学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立几大专题。教师将专题进行充分讲解,然后抛出与公安工作结合较密切的问题,供学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科学发展观这一专题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立后,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涵和意义进行充分的讲解,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在公安工作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如何改善警民关系?由于学员的社会阅历不同,有的当过协警,有的在公安一线实习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参与讨论,效果非常好。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使学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法。选择与公安工作相关的案例,本省或本地区的案例效果更佳。教师要精心选择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正确剖析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针对学员的特点,可以尝试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公安部《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公安教育的实战性,要突出实践教学。要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在理论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公安院校有统一的认识,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或昙花一现的情况较多。因此,要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思政部、学生处分工负责,财务处、车辆管理处、保卫处等部门积极配合的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党委应细化相关部门的分工,并制定制度落实下去。同时,要建立实践教学动态评估与评价机制,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与评价,全面了解实践基地对学员的教育效果如何,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学员需要提高哪些素质,各部门协调过程中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带队教师是否尽到职责等,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下一步的实践教学。

二是配备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具有涉及学员多、组织协调难度大、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等特点,因此,配备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专职实践教学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具体体现在拓宽实践教学基地的能力、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合作的能力、加强学校与各公安机关的交流、组织学员活动能力等方面。

三是经费保障。没有资金的支持,实践教学活动需要的车辆、人员食宿等就不能得到保障。公安院校应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并派专人管理,切实保障学员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是由“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招录体制改革培养公安实战人才的目标确定后,只会教而没有实战经验的“单一型”教师已经不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还要有公安工作的经历,才能顺利完成培养学员的任务。为了弥补“单一型”教师的不足,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走出去”,到基层派出所挂职锻炼或调研,深入公安工作一线,了解公安业务知识,并注意收集公安实践中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公安院校应将教师深入公安一线作为职称考核的准入门槛,督促教师提高实战能力。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公安院校在充分开发本校教学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要积极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官。这些兼职教官来自公安一线,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懂群众心理,会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他们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开展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实现由“单打”向团队建设转变。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授课能力以及学员接受能力等因素强弱的制约,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度较大,但只要教师们能够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的优势,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总结好的经验,扬弃工作中的不足,依靠集体的力量将教学搞好。

[参考文献]

第6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创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在教学中,教师很有感触90后的学生较之80后的学生更有时代特征。曾经,我们经常用叛逆来形容80后的大学生,那么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他们年轻、活力,具有创新精神,但是更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活力,但透射出冷漠。90后是孤独的一代,90后是缺少情感感化的一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以团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运作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谐共赢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兼顾理性知识和非理性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

(1)授课教师确定选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研究,完成调查论文,调研报告。最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种实践教学形式适用于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政策贯彻实施及效果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从经费计算的角度来时,最为经济实惠。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也最为简单轻松。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赖于学生高度的自觉性、敏锐的观察力和高素质的科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组织的带领大学生到社会重点行业、企业、街道或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地方进行考察调研,完成调查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与第一种实践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纪律性要求,可获得教师的现场指导。但是,参加活动的人数有限,活动成本相对较高。

(3)情景模拟。根据教学内容,模拟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4)专题讲座、座谈。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或先进人物等,到学校做专题报告,就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学生现场互动。

(5)课堂讨论、辩论。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6)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联系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的路径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思政”课各章节也存在重复的内容,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如:第一章可以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然性、科学内涵、成果、意义”的线索进行整合,把中国化各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放在其他专题重点介绍;第一章和第六章都涉及“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只在第一章重点介绍;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都涉及“科学”、“教育””等内容,一定要避免重复;第八章和第十一章都有“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容,也要避免重复。可以把重复的内容集中在某专题重点讲解。

2.2将理论热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理论热点问题,如:“六个为什么”、“四个划清”、“七个怎么看”等,这些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如能充实到“思政”课精彩教案中,将使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六个为什么”可以与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四个划清”可以与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七个怎么看”可以与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2.3课程评价与管理学相结合。

现有的“思政”课教材是章节式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为了照顾结构的逻辑严谨性、章节的均衡性和前后呼应性以及内容全面覆盖性、学术权威性和表述的准确性等,存在着内容重复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学。因此,精彩教案不能照搬教材体系,必须将其转化成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精彩教案可以把章节式的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中国化的主题、中国化的主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把十五章设置成十五个专题,这十五个专题又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总论部分、思想核心理论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又可以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教育对象及实施过程所进行的价值评判。“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政”(简称“思政”)课精彩教案,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思政”课精彩教案的价值、特点、结构和内容。

2.4精心设计“思政”课精彩教案的结构

在把章节式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以后,“思政”课精彩教案每一个专题的结构都可以从教学简况、教学过程和教学小结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是教学简况。这是对教学基本情况的简要认识和把握,包括授课对象、学时安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课后作业、阅读书目等。授课对象要把本专科区别开来,以此了解不同授课对象的总体情况;学时安排是指对每个专题教学任务完成所需时间的总体把握;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重点难点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学的主要方面,包括教材要求的重点和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

其次是教学过程。这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布局,也是精彩教案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实际上把整个教学流程都进行了安排,包括告知、导入新课、讲授、视频、案例、提问、讨论、自学、教师归纳或点评、知识链接、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等。告知是告诉教学对象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复习提问自然过渡到新课,也可以通过案例、名言、图片、视频等导入新课。

最后是教学小结。这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思考,包括教学效果、教学经验分析和改进措施等。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教学经验分析是在对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改进措施是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59-63.

[2]朱虹.论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10.

第7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一、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有强烈的实效意识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较低,其原因主要有:思想政治教材的有些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所关注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在许多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连成人甚至学者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此产生了高要求和低效益的矛盾;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而忽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应试教育倾向的干扰,学校把思想政治中政治理论知识的考核当硬任务,而把思想道德教育当软任务,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益方面的评价和考核,不追求教育活动的最终效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道理与在实际中看到、听到、得到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致使学生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失范。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在指导思想上没能牢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增强实效意识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前提条件。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教育活动的合目的性程度,做到在开展活动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该项活动到底能使学生受到什么教益;在开展活动之后认真总结一下,学生是否受到了这样的教益,从而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又有近期和远期之分。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能立即见之于学生的行动;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要到一定的时期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有时候,教育的成效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虽受用终身却无明显的行为表现。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不能仅仅满足于即显效益、短期效益,还要重视隐性效益、长远效益。要注意避免和克服急功近利倾向,着眼于长远,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范围来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开展教育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因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理心理成熟程度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理想教育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如同送他一个人生的太阳。只有区分高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理想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高中学生已从少年迈向青年,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十分强烈,理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立志成才,志在四方,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展开,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另外,高中学生喜欢实实在在的能唤起激情、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活动,我们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多开展社会考察、演讲辩论等富于理性的活动。还有,每个学生所受到的社会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群体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个别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三、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敢于触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中学生思想活跃,思想的触角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一部电影,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则消息,一场球赛,都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热点、议论的中心。他们热心某一问题的时机,正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开展书评、影评、新闻分析、热点透视等活动,理顺学生的情绪,疏导学生的认识。另外,对高三毕业班而言,毕业后的去向几乎是历届学生关注的永恒的热点。抓住这一带有共性的热点问题,坚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寻找适宜于自己担任的角色,寻找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途径,促进学生实现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一致,主观愿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就会收到较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第8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鉴于此,每年的职代会电视台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进行新闻策划工作。比如在2010年度的职代会召开前后,舞钢电视台经过精心策划,先后派出多路精兵强将进行专题采访,开展了“2010年十大成绩系列报道”以及“新年新步伐新气象系列报道”,让广大职工家属看到多项工作已圆满完成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以2012年职代会为例,在公司确定职代会召开日期之后,电视就专门组织编辑、记者对会前、会中、会后的采访报道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策划,派出精兵强将进行专题采访。会前报道了一线各单位对职代会的期盼,对工作报告的热议,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对新一年度生产经营工作的期望;会中,除了全程直播会议议程之外,还在会议间隙对职工代表、部门领导进行专题采访,对职代会上的公司全年创下的突出业绩,以及新一年的打算及谋划进行了报道;会后又以“十大成绩系列报道”、“聚焦解读职代会”、“职代会新观察”等为主题的系列报道,采访了多位领导和基层职工。系列报道播出后,不仅让广大职工家属看到舞钢公司多项成绩的来之不易,以及万名职工付出的艰苦和努力,更使大家深入了解了企业发展的目标,鼓舞激励职工干劲,给企业生产经营增加了动力。

2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做好生产经营报道策划

企业电视台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自己的宣传报道中心,必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必须在指导工作、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反映舆论以及为职工群众服务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并以此推动生产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而且在生产经营工作中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策划,加以报道,把新闻触角伸向企业改革管理的深层次。如2012年舞钢公司提出了“四突破三提高”,首先是销售工作要实现颠覆性突破。舞钢电视台经过周密策划,从新销售机制的出台入手,沿着公司销售机制转变的脉络,步步深入。比如政策的制定和解读、销售队伍的充实和壮大、市场开拓出现突破等等,以《舞钢实现销售颠覆性突破纪实》为总题展开了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囊括了大量生动翔实的资料,在舞钢公司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配合了销售部门的工作。

3抓热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第9篇:社会治理热点范文

在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理论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回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动和发展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实践,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2.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研究生是社会的高层次人才,相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有更强的自我意识,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他们渴望由自己的眼睛来认识事物,通过对问题的独立判断来体现主体价值。因此,在研究生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研究,验证书本理论的正确性或用理论来解释、说明甚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相对与教师单纯外部灌输而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在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尤其强调学生的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促使学生关注现实。如:通过对低碳经济、教育均衡、户籍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探究,增进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能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围绕既定主题,积极参与并亲自实践才能完成相关研究。通过实践,学生逐步树立积极的科研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并且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④增强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如要撰写某一专题的调查报告,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学生之间、指导教师之间、受访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大增加,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⑥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探究式学习主要围绕社会经济、政治或文化发展的问题展开,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同时也更加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学术权威取决于教师的学习经验、知识积淀和教育智慧。因此,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对新时期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教学研究和探索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因此,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深入实践,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此外,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逐渐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搜索途径,以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顺利地指导并协助学生完成对预定主题的研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究式教学实践及效果

目前,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每个班的学生数一般在100人左右,有的高校甚至300多个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讲解,加之大部分教学内容在中学和大学都已接触过,因此在政治理论课上经常出现教师授课慷慨激昂,兴致盎然,而学生反应漠然的现象。虽然有一些教师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但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细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结果也不尽人意。为提高大班条件下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了科学性、时事性、实效性三原则。科学性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教学规律和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点;时事性就是紧跟时展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实效性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以上三原则,我们在推进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学生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最新事件和相关内容也最为关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注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央近期重要会议文件及精神并从中选题,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深化学生对一些重要改革方向的把握和相关政策的理解。

2.分组研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经过多年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和熏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许多研究生自主意识较强,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愿意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讨论汇报。一般是5~10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对该项活动非常积极,许多小组都写出了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班级汇报时绝大多数小组都做出了较好的汇报课件,有的还链接有相关视频,有的小组在汇报结束后赢得学生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如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汇报题目有《从舌尖上的安全谈我国食品法规的完善和企业家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三中全会及其影响》等,机电专业学生汇报的题目有《从嫦娥奔月看我国太空技术的发展及创新》、《从我国不同时期的主流歌曲的社会影响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题目新颖,论点明确,论述充分,汇报时不仅语言流畅,有课件、相关视频,并且还设置了提问等互动环节,效果很好。课程结束时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98.7%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有的学生在调研问卷上写道: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3.改革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