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电影行业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部分·数据分析
影视从业者
与传统影视行业不同,互联网影视从业者并不集中分布于北上广,调查中62.77%的互联网影视从业者分散于除北上广以外的其他地区。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互联网影视从业门槛低,分布较为离散的特点(如图1)。参与调查的影视制作团队中,五人以下规模的团队占到了44.68%,同时较为成熟的团队(20人以上)的比例为12.77%。人数较少的团队构成,机动灵活,作品从立项到拍摄,团队沟通成本更低,更加高效(如图2)。
互联网影视制作团队的成立时间都相对较短,53.19%的团队成立于一年以内(如图3)。42.55%的团队每年可以产出3-8部作品,产出八部以上的占30.85%(如图4)。
从从业者来说,整个行业有着爆发式的发展,有从大银幕转战的老团队,也有怀揣电影梦的新兴团队。互联网影视制作成本一般远低于大银幕电影,因此小而新的团队精细化作业,快速高产的贡献影视内容。创作人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创作类型和内容、风格,年轻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创作者的年轻化使得互联网影视多以反映时下年轻人较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以爱情、梦想、青春为主。
互联网影视作品
调查数据显示,67.02%的制作团队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内,也有3.19%的来自项目筹资。大团队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如图5)拍摄的资金多来源于品牌广告投入,也有小部分品牌的投资,使得拍摄制作日益完善。这反映出互联网影视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和品牌理念的传播起到有益影响,让大部分品牌热衷于参与到互联网影视中来。
影片题材包括剧情片、HV、纪录片、TVC、病毒视频和企业宣传片等多种类型。其中企业宣传片和剧情片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64.89%和59.57%,其次是HV和纪录片,分别占47.87%和31.91%,呼声甚高的病毒视频只占了12.77%。内容选材上,爱情、亲情和励志等情感类题材以46.09%和20.87%占主导地位。对于品牌而言,可以通过励志、温情的故事传递出积极正面的品牌理念和企业精神,完成其商业诉求的表达,获得受众的认可(如图6)。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作品的传播多渠道发行,但仍然以视频网站为主,占总比例85.11%,余下依次是占55.32%的线下场所、41.49%的社交平台和30.85%的电视台(为多选调查结果)。可见对于部分制作团队而言,通过视频网站传播影视作品,以优质内容获得观众自发的二次传播,依然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前期拍摄
自从佳能2008年5D Markll以来,用单反拍摄高清视频正式成为了影视创作者的一大选择,单反机身与镜头相对专业摄像机价格低廉,大量独立电影人和小型团队仅需投入少量资金即可用上可更换镜头的机身,加上单反录制的视频格式非常易于编辑,于是高清单反几乎成为了大多数电影工作室的标配之一。调查中,数码单反在所有的创作人群中使用比例达到了84.04%(如图8)。
大部分团队都使用了专业摄像机,可见专业摄像机并不会被数码单反所取代,但几乎所有的专业拍摄团队都同时使用了数码单反,作为副主机位或者花絮拍摄。对于航拍领域,单反的使用则不够普遍,由于高载重的飞行器租金及价格高昂,所以携带的航拍机器大多为微单和GoPro,型号集中在松下GH2、索尼NEX-5和GoPro 3。
后期制作
PC依然是主流,这得益于Adobe对Premlere和After Effects的推进,在Premiere CS6和Premiere CC版本中,对于工作流程的优化、影片格式的支持、与AE特效的无缝结合都深得人心,获得了大量忠实用户。HAC平台已经越来越普及了,虽然Apple的硬件价格偏高,Fihal Cut Pro的行业地位依然巍然不动,MAC的图形处理优势也会让更多的团队在未来使用它。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黑苹果”的使用非常普遍,所以有一部分用户在同时使用PC和MAC。
Premlere CS6是使用量最多的剪辑软件,FCP7和FCPX紧随其后。FCP7更适合大型工程,所以使用量比FCPX略高一些(如图13)。
随着达芬奇越来越火,并且推出了免费版本,让专业级调色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用户也可以使用最高级的调色软件,丰富的预设和教学参考,计达芬奇迅速成长为最受欢迎的调色软件。之前处于领先地位的Color则退居第二,毕竟仅能在MAC平台运行,会失去所有在PC端的用户(如图14)。
AE无疑是使用量最大的特效软件,无论从模板的丰富度,还是软件本身的功能性,都已经能完全满足中国绝大多数创作者的需求(如图15)。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爱专业级调色软件,毕竟专业调色涉及到复杂的工作流程,时间、人力开销也会成倍增加,所以依然有很多用户选择使用靠预设取胜的Magic bullets,或者干脆使用软件自带的色彩校正工具进行简单的调色。
第二部分·行业研究
影视从业者
互联网影视行业与传统影视一样,也存存内容制作方、宣传发行方、播出渠道方三个行业角色,但是每个角色都有一些与传统影视不同的新特性。
播出渠道方面
与电影、电视剧分别依托影院、电视台播放不同的是,互联网影视内容的播出依赖于视频网站。视频网站是人人都可以自发上传的,所以互联网影视内容的播出量不再依赖于院线排片量或者电视台播出时段,而是更多的依赖于网络流量。同时“社会化媒体+视频网站”的播出结构,让作品对视频网站的依赖程度也并不高,可以说只要你手里有流量,你就是院线,而视频网站仅仅不过是影院罢了,所以好的作品即使不依赖于视频网站的推荐也会有较多的播放量。
说到播出渠道,不得不说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从同一个视频在不同视频网站首页一天的观看量来说,优酷土豆处在视频网站行业领先位置,其次是百度系的爱奇艺+PPS组合、腾讯视频、乐视、人人系56网,最后是酷6、搜狐视频、新浪视频、PPTV、迅雷看看、风行网、电影网等处在第三梯队。渠道方由于本身的竞争关系,对内容特别是优秀内容有很大的需求,所以优质内容对渠道来讲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可以争取例如首页推荐等核心资源。同时,渠道方为了差异化竞争,也纷纷在自制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视频网站也在尝试与内容供应方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比如贴片广告分成、视频点播付费、联合招商等。但是,贴片广告分成比例很低,一部百万有效播放的视频通过贴片分成,版权方只能分到几千块钱,并不足以支撑视频内容的制作成本,视频点播付费模式目前也还在探索,市场并不成熟,而且通过此方式可以有一定收入的大多是相关影片,全网付费推广一个月也不过只能收回不到十万的金额而已,联合招商的模式更多的被用于系列剧的合作,出品方摄制影片,视频网站负责匹配推广资源,两者对作品共同招商。
宣传发行方面
影片要传达到观众,宣传发行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宣传发行的重要性并没有被业界所熟知,大部分内容生产者还只是简单的将作品上传到视频网站,而不是选择与成熟的宣传发行方合作,将作品在全线推广。由于目前互联网影视内容生成方分布比较离散,更多的需要网络平台将内容产生者聚集。宣传发行由于门槛较低,许多公司都选择从宣传发行角度切入这个领域。同时,宣传发行领域鱼龙混杂,水准相差巨大。自由流量资源、与播放渠道议价能力、获取宣发项目成本等宣传发行方的核心要素。更加专业、更加成熟的宣发团队会为影片从宣发角度提供意见建议、整套流程化的宣发思路、以及至关重要的流量与推荐位置。
内容制作方面
由于制作门槛的降低,让许多人才、资金都流入到互联网影视制作的领域,产生了包括微电影、新媒体电影、系列剧、系列栏目等在内的几类内容。目前主流的内容制作方分为三类具有广告公司背景的制作方主要为商业品牌定制微电影;影视背景的制作方拍摄新媒体电影,深谙网络文化的制作方制作网络系列剧、系列栏目。但是,就其根本,三类内容制作方最终的价值核心点也无非沉淀在艺人与品牌,而版权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盈利模式
在“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泰一指尚看来,用户导向是企业互联网化的思想基础。那如何实现用户导向?关键在于大数据的利用。在互联网空间里,用户行为轨迹、消费习惯、选择偏好等数据会被记录并保存下来,这些数据将形成商业导向,让企业及品牌商有机会直面用户的需求。实现用户导向则可从4个切入点入手,即以实时关注用户注意力为前提、了解用户偏好为基础、优化用户体验为核心,最后以增强用户付费意愿为落脚点。
众所周知,信息高速发展,用户自主选择、掌控信息的能力空前加强,甚至可成为信息主体、大众焦点,企业也需要从传统的“制造注意力”转变为“追随注意力”。从2005年开始,泰一指尚即在技术层面开发大数据相关运用,旗下互联网注意力捕捉系统AdMonitor便可实现“追随注意力”,依托搜索引擎技术和文本挖掘技术,AdMonitor对新闻跟帖转帖、微博、微信等进行“7×24”小时跟踪监测,深度了解用户在生活中聚焦的言论和观点――这些数据对企业制定针对性的市场和产品策略非常重要。
把握用户喜好正是企业互联网化的基础。比如,《小时代3》之所以收获5.2亿票房,远超前两部的票房,在于导演郭敬明对观众喜好的观察。在前两部电影中,他了解到观众对长句子解析能力有限,该笑没笑,该哭没哭,于是在第3部中,他将台词中的笑点改得更简洁易懂,增加肢体上的笑点,在视觉上取代听觉上的笑点。
与郭敬明“人工监测”方式不同,泰一指尚自有大数据平台Atlas云图,具备实时计算、跨网平台汇集、多用户行为分析、多行业报告分析等功能,接入用户行为数据进行细分,将7000个维度标签交叉分析,这对完善市场营销和广告投放亦有重要作用,目前Atlas为国内多家电视台及影视公司提供数据咨询服务。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供应链的全球化以及信息的扁平化,使得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无差异化不可避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取决于用户体验。泰一指尚将用户体验定义为“有意识、仔细地经营与用户之间的高频互动点”。以苹果公司为例,2013年苹果公司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witter数据专业化公司Topsy,希望通过Topsy的数据了解用户当前最关注的趋势及其意义,以助其改善算法、强化或预测热门媒体,并进一步完善Siri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最近,我国经济“半年报”出炉,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温和下行,去年第四季度增速为7.9%,今年第一季度增速为7.7%,第二季度增速为7.5%。经济增速回落引发市场各方对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的强烈关注。尤其是,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为7.5%,这触及政府设定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内外需疲弱是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工业生产和需求不旺,工业领域通货紧缩风险加大。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美国经济在温和回升,但我国对美国出口的增长远远赶不上美国国内需求的上升,这说明目前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出现了明显的衰减。市场各方猜测宏观经济政策会转向“保下限”。
今年7月1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对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如何与“经济运行区间”相配合做了详细阐述——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为着力点,释放改革红利,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当经济运行逼近上、下限时,宏观政策要侧重稳增长或防通胀,与调结构、促改革的中长期措施相结合,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表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不大。
目前看,我国消费需求总体稳定,第二季度消费实际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国内消费仍有增长潜力;为了保证全年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等指标不滑出下限,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温和的经济刺激政策,这将有助于稳定国内的经济增长。
传媒业是经济大家庭的一员,其总体发展步调受制于经济的发展,会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步调保持一致。但具体到传媒业的某些子行业,则会受制于政策、科技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一般来说,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个因素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对于中国传媒业的影响将是本质性的。
投资放缓对传媒业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和10年来最低增速持平,呈现出连续下降的态势。总体而言,相对于钢铁、煤炭等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新兴行业的活力相对较强。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活跃度,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682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3%,但6月份增速比1至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经济缺少兴奋点,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
受外汇占款缩量及准备金率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银行业总体信贷投放能力依然不强,预计全年新增贷款不超过9万亿元,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基于流动性趋紧的变化,预计央行将保持流动性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在稳健基调下向宽松方向微调。下半年一旦经济增长滑出下限、资本流出加快,不排除央行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具体到传媒业,传媒业的特点就是“永远需要人,永远需要钱”。我国传媒业确实可以在短短几年时间靠资本运作发展壮大。但是,IPO开闸的一再推迟,总体投资的放缓,对于传媒业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传媒业的融资之路下半年总体上将不会顺畅。
传媒业的融资和改革步调将会严格遵从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目前传媒业热衷的“上市融资”为例,从改革思路上看,政府似乎更愿意在媒体的经营领域实施较大的改革,而对于敏感的采编领域几乎没有触及。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策略依然与以前一样:一是推进集团化,二是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三是经营性资产可以上市。
消费波动对传媒业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4913元人民币,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5%,较去年同期9.7%的增速大幅回落,也落后于上半年7.6%的GDP增速。这反映出在宏观经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微观层面出现困难。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开工不足,导致了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对民生支出的投资力度减弱。
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第二季度同比上涨2.4%,涨幅与第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5%。
其实,消费发生较大波动或者说紧缩的情形,对于传媒业来说未必是坏消息,因为这可能会有“口红效应”出现。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就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报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售状况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另外,电影业也一直是“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正是好莱坞的腾飞期;2008年的经济衰退,也伴随着电影票房的攀升。2008年,我国主流院线票房已经超过了4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其中,票房过亿元的国产影片数量也历史性地超过了好莱坞大片。日本市场调研机构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在经济增速降低时期,虽然其他行业遇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
出口波动对传媒业的影响
今年尽管美国经济复苏,有一些明显的好转迹象,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比较缓慢。再加上有些国家实行超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倒逼人民币升值,我国劳动力的价格也在提高,出口的难度在加大。
从2012年2月起我国外贸月度出口持续低速增长,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因素,我国出口量几乎为负增长,外贸增长进入又一个低谷。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优势品牌产品抗风险能力增强。2012年1~10月,我国初级产品出口减少0.4%,占比进一步下降。医药品、制成肥料、电信及声音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其他运输设备、旅行用品和手提包及类似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靴进口分别增长26.4%、32.7%、18.4%、17.1%、15.3%、13.9%和18.5%。
201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仍然是低速增长。政府将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完善“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政策,加强对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指导,更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在调整结构中,有一项便是扩大文化出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要求制定国家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鼓励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支持通过国家重点文化会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图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这些政策在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形下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长期受到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音像传媒制品的冲击,韩国文化传媒出口市场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但随着近年“韩流”文化的宣传,韩国影视及音乐动漫等文化传媒产品出口不断增长,2012年出口12.5亿美元,进口11.6亿美元,实现0.855亿美元顺差。此为韩国自1980年以来的首次文化领域顺差。
这在中国同样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最新研究数据,2013年1至6月,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的海外出口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1%,形势喜人。
技术创新与经济趋势
与经济形势带给传媒业较为平缓的影响相比,信息技术带给传媒业的变革和影响在2013年可能会更大。
有学者认为,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大众传媒进入到新旧媒体共存的时代。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指出,“通过研究,作为一个整体的传播系统,我们将看到新媒介并不是自发地和独立地产生的,它们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当比较新的媒介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通常不会死亡,它们会继续演化和适应”。面对新技术的步步进逼,传统传媒业不得不选择“演进”路径与“适应”方式,利用、转型、融合似乎成了传统传媒发展战略的基轴。
之所以要强调2013年下半年信息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有一些数据不能忽视:微信的用户已经突破4亿;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达5.4万亿元,增长38.5%,信息消费正在成为市场新的亮点和热点。
博客逐渐淘汰了网站,微博逐渐淘汰了博客。而微信实现4亿用户所用的时间更短,仅2年!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语音、文字、图片、视频、表情等一应俱全。其中,语音通信功能的加入意义重大,它改变了互联网用户以往单纯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社交的状况,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回归至语音。与此同时,微电影等网络传播样式也在悄然兴起,80后、90后等这些年轻人早已不再将传统媒体作为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聊天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增多
“以目前的技g,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告诉你,某只股票是否跌到了你想要的价位,但是推荐股票还做不到。如果有这样的机器人,我也想要一个。”宁波薄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李明笑着告诉《经济》记者。
诞生于1966年的Eliza是世界上首个聊天机器人,它通过回应用户的命令,用文字回复来模仿人类的对话。也正是Eliza启发了整个聊天机器人领域的开发。
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网络工程系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语言理解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小捷告诉《经济》记者,从技术上看,当前比较时髦的聊天机器人采用端到端的对话模型:“用户说一句,机器人应答一句,但它不关注对话中的信息是否要完成某项任务。”相比之下,还有一类是面向任务的对话模型,如订票、查询天气等。自2016年以来,把端到端的模型与任务驱动的模型进行融合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话模型,既可解决错误累积等问题,也令人机对话更自然。”
从应用上来看,聊天机器人在客服和个人助理方面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客服机器人是聊天机器人的主要分支,目前国内市场上有环信、小i机器人等厂商,主要是面向金融、电信、销售等不同的行业。阿里和京东也在探索基于电商平台的聊天机器人。
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小燕告诉《经济》记者,聊天机器人在呼叫中心、客服、咨询、培训等领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它可以节省约很多人工成本,而且机器人不会因为情绪问题影响接单,但人类会受情绪的干扰。”
“目前客服机器人仍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但它帮助人们缓解繁琐、重复的劳动压力。”王小捷告诉记者,在短期内,可以采用双备份的方式,“机器客服回答简单、重复的问题,人工客服在后面监听,机器无法回答时,再做人工补充。”
易观终端入口分析师冯超告诉《经济》记者,在个人和家用领域中的个人助理是聊天机器人的另一个应用趋势。巨头企业各自推出了语音助手,包括苹果的Siri、微软小娜、亚马逊的Alexa、谷歌的Asistant、百度的度秘等。
潜力巨大的语音市场
国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在2016年5月4日的《全球及中国语音产业报告2015-2020》称,到2020年全球语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1.7亿美元。
据《经济》记者多方了解,国内的智能语音公司逐渐形成四大梯队。第一梯队是BAT,发力语音搜索引擎的技术和市场份额的实力当仁不让;第二梯队是以科大讯飞、思必驰为首的专业语音技术公司,开发方向为家居、车载、机器人等需要智能升级的领域;第三梯队是针对客服、教育、医疗等打通垂直领域的语言技术服务公司;而第四梯队是近一年出现在细分领域下,做更加垂直语音应用的创业公司,并其不具备语音技术研发能力。
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MO龙梦竹表示,在B端市场上,未来的家电、智能手机一定会经历智能化升级,语音技术作为智能化升级的发力点,与商业市场进行智能生态结合,能够多维度满足用户需求,改变智能产品叫好不叫座的阶段性尴尬。
目前智能语音在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最有发展潜力。早在2000年,宝马汽车就已经开始应用语音控制技术来控制汽车的电话、导航和收音机等设备。“预计在未来3年内,智能语音将会成为中国市场上10万元左右乘用车的标准配置。”专注语音技术的科学家冯呈表示。
的确,与车载的结合,能够改变和演进人与汽车的交互方式及信息获取方式。用户在开车时,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导航、打电话、收发信息及设备操作等工作。从驾车安全角度考虑,智能语音与车载系统的结合是目前用户最重要的需求。
同时,语音控制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也很广泛。例如,小米推出的智能语音音箱、长虹Ciri语音智能电视,以及美国某语音视听公司推出的智能家居系统,在语音命令下都能随意完成切换歌曲、换台、调音量、开灯、调控温度等操作。
然而,以出门问问为首,市场布阵又形成另一种“站队”局势。各大网站语音搜索引擎、微信等软件语音助手、智能手表都是偏重C端的产品。“这类产品的特征是技术能够直逼终端,或得到用户的第一反馈意见,在技术的迭代更新上反应快速。”出门问问产品团队负责人林宜立说。
B端提升智能升级、C端提高用户体验,是智能语音市场商业模式分化的根本原因。冯呈表示,未来智能语音技术在B端市场主要发力于客服、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提升效率、解放人力、深耕垂直是行业的发展方向。而C端更适用于拥有庞大用户量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拥有丰富的C端产品经验,加上对用户消费数据的迭代,能够更好地提升产品体验。
绕不开的瓶颈
现实中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离电影《Her》中风趣幽默、善解人意的萨曼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仍相距甚远。
目前,国内外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所建立的模型不相上下。“真正的差距来源于语言本身的难度。”王小捷告诉记者,如英文单词之间的空格,省去了切分的问题。在句法结构的分析上,国内依然沿用英语的研究范式。王小捷还指出了汉语句法结构的特殊性:“应该有更多的研究者用中文的方式,结合语言学的学术研究,建立新的计算模型,但目前涉猎这项基础性工作的研究者并不多。”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汉语切分主要有两大难点,即切分歧义和未登录词。王小捷指出,一直以来,国内在切分歧义上做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最难解决的仍是未登录词(未在词典中出现过的词),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的新词,产生的速度非常快,但热度降得也快。近年来,研究人员试图用深度学习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但取得的进展远不及在图像处理或语音识别方面的突破。”
使用自然语言的人机交互方式,相比过去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来控制机器的方式更为人性化。地平线联合创始人兼算法副总裁黄畅告诉《经济》记者,“用自然语言对话聊天只是让机器显得更加智能,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实际上是降低了人的学习成本。”然而,现有的人机交互途径通过视觉、键盘鼠标以及触屏来实现,对于某些场景而言并不合适,比如在驾驶或做家务时,语音的介入更可以将手解放出来。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冯冲博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语音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人机交互新模式。
未来的搜索引擎会有很大的变革,已有的搜索框或将变成对话框。“现在人们使用的搜索引擎,有时要费心琢磨输入哪些关键词。”王小捷认为,未来搜索引擎会用对话的方式了解人的意图,会更加便捷,体验也更好。谷歌、微、BAT等巨头均有探索,“但真正实现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业模式仍不清晰
当下智能聊天机器人行业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寻找适宜的商业模式。此外,它到底能创造哪些核心价值,这也是业内人士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目前智能聊天机器人仍是一个小众行业,对于厂商而言,市场仍在培养阶段,用户也在观望阶段。冯冲认为,TO B模式还容易把钱拿回来,TO C则很难收回钱。“尤其是在用户被互联网免费思维惯坏的情况下。”
“实际上,TO B模式也不容乐观。”李明表示,很多家电厂商更愿意与免费提供语音技术的初创公司合作。
目前公认的成功模式是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有国外机构预估,2016年亚马逊售出了600多万台Echo设备。尽管这一销售额暂时让亚马逊领先其他竞争对手。黄畅认为,Echo不过是互联网业务的一个延伸,本身并不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价值的产品,“客户为它埋单,不是因为它有多聪明,而是看重音箱背后的便捷服务。”当未来有一天用户主动为消费型机器人埋单时,才意味着人工智能产业真正形成,但目前时机尚未成熟。
聊天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以内容服务为主。然而,大多数用户对它仍缺乏正确的认知。比如我们告诉智能音箱想听某一首歌,它却回复:“抱歉,我没理解你想要的东西”。大多数用户认为它不够智能。但实际上,音箱所连接的音乐客户端中没有这首歌的版权。其本质是底层内容不完善,而非硬件不智能。龙梦竹说:“为了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未来的智能语音产品一定会在内容生态底端发力,内容的完善是这个行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不得不提的是,当前市场较为混乱,“聊天机器人一大堆,真假难辨,而且价位不低。看上去高大上,但要依靠它赚钱并非易事。”
“不少项目听起来很好,但忽悠的居多,”ALPHAWOLF中关村智能硬件企业加速器创始人王乃琛认为,目前投资人工智能仍存在巨大风险,还需观望。元航资本管理合伙人张志勇却认为,目前是智能语音技术的投资黄金期。“不过,语音技术是目前最复杂和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资本奋力鼓吹的同时,其投资的技术壁垒依然很高。”
张志勇表示,国内外对智能语音技术的投资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异,由于科大讯飞已经开放接口,允许任何应用调用它的语音识别引擎,所以未来资本对底层的语音技术的基础应用和研发投资不会很大,我们会投资能够利用现有技术开发更实际的应用产品。
如何破局?
聊天机器人的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朱小燕表示,产业界不应急于求成,还需把产品打磨好,提升用户体验。“譬如,在客服领域,它所涵盖的行业很广,需要做很多基础性工作,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一队伍中。”
相比客服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的难度更大,王小捷认为:“儿童可能随时提出新的东西,既有随机性,也有无限的可能性。”这需要规划好教学任务,即如何把多模态的信息综合在对话进程中,克服语言模型本身的局限。“当机器人教孩子‘麻雀’时,同时显示一张图片。反之,孩子问机器人,当它不知道答案时,孩子也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教给机器人。”
在李明看来,聊天机器人展现的是一个崭新的教育模式,与学习机不同,它是一个互动模式。如果要成为一种教育的改革方式,还需要把教材或课程设置好。此外,孩子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陪伴功能。“能否把陪伴功能做好,或者把聊天机器人训练成外教,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地方。
【关键词】互联网 融媒 新思维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当下,传统媒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新媒体,竭尽一切力量坚定不移地走融合媒体发展之路,但是,成功者在哪里、可借鉴者在哪里、盈利者在哪里、佼佼者又在哪里?
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对互联网文化属性的认识不深刻,对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了解不到位,对互联网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不透彻而造成的。所以,更新思维是当务之急。“我们正将自己带向一个全新的世界――媒介互通,万物互联。”①关于互联网视阈下融媒新思维和路径,以下作者从十组关键词展开论述。
一、亚文化、泛娱乐
在这场媒体革命中,新媒体的亚文化特质和现象不可忽视,他们与主流媒体有着诸多鲜明差异特征,比方社群性、偏离性、边缘性和挑战性,互联网的互动性是亚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再生更加便利,势不可挡。应该肯定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新媒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政治意识、主流意识、阵地意识、大局意识的准确把控和引导,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审美取向的传播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主流舆论阵地,值得赞许。同时,亚文化在新媒体异彩纷呈的展现,也促使传统媒体和主流文化再也不可忽视新媒体的众多亚文化实践及其文化意义。亚文化已经登堂入室,进入了传统媒体的视野,引发传统媒体的关注。如《众媒时代》一书所述: “亚文化部落的觉醒,以及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对于媒介是否有传播学上的意义?在亚文化崛起的当代,媒体业应当如何拥抱新的部落?”努力做到“内容觉醒:关注多元议题;产业觉醒:关注亚文化经济;思维觉醒:关注社群传播”。②在这一方面值得传统媒体思考,应加强这样的沟通与对话,在融合和转化的过程中走向多元与开放。亚文化部落崛起,势不可挡;亚文化已是互联网重要的文化属性;不争论、不回避、不退让、不胆怯;定战略、谋策略、建团队、上项目;亚文化以青年人为主体,未来市场份额、亚文化市场潜力与商业机会巨大。
2014年“泛娱乐”一词被收录到国家文化产业报告之中,迅速成为席卷互联网发展的一大浪潮,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简称“BAT”)三大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泛娱乐战略。腾讯的泛娱乐战略,是以腾讯互娱知识产权(IP)为纽带,覆盖了腾讯视频、腾讯游戏、阅文集团(包括腾讯文学+盛大文学)、腾讯动漫(投资了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QQ音乐、腾讯影业、企鹅影业、腾讯体育等王牌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阿里巴巴泛文娱版块”囊括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浏览器、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百度提出了“内容生态”战略,包括以百度文库、百度文学、纵横文学、熊猫阅读为代表的阅读资源;以爱奇艺、视频软件PPS影音、百度视频为代表的视频资源;电影产业方面,百度入股了华策影视、星美集团、百度糯米电影以及百度音乐等。“BAT”三大公司在泛娱乐领域的布局和布点都已就位,接下来谁更棋高一筹,就得看各自生态内的整合和协同能力。同时,国内小米、华谊、艺动、通耀、360等企业也纷纷将泛娱乐作为公司战略大力推进,泛娱乐市场的冰山一角处于刚刚开启阶段,无穷金矿有待开掘。③
二、社群、交互
在新媒体,“社区、社交、社群”三组词均十分重要,其中以“社群”最为重要。社群就是让参与社交媒体的人唯你马首是瞻,对你有崇拜感,形成精神依赖。要在社交媒体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社群,因为没有自己的社群,永远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社群建设上抓住五个要素: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关于社群经济,“罗辑思维”应该是最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起初“罗辑思维”只是一个视频自媒体,随着点击率与粉丝量的不断增加,它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人气极其火爆的“知识型社群电商”。“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反复强调,“社群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人,而在于影响力度有多大”。“罗辑思维”一直不断探索如何增强社群的黏性。④尤其是两年的跨年演讲影响力剧增,成为一个热点。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规律上有什么区分?在文化根基方面传统媒体是“内容”,新媒体是“人”;在系统特质方面传统媒体是“封闭的和集权的”,新媒体是“开放的和分权的”;在产品生产主体方面传统媒体是“媒体自身”,新媒体是“媒体和用户”;在对用户的态度方面传统媒体是“俯视的和教化的”,新媒体是“平等的和参与的”;在文化特质方面传统媒体是“庙堂式的”,新媒体是“江湖式的”;在接受终端方面传统媒体是“单一、单向和固定的”,新媒体是“多屏、移动和交互的。”新媒体最重要的特质“交互性”,除双向交互以外,它的表现特点还有:二次元的平面交互、三次元上下左右交互以及多维交互。还应理解“互联网是人的网络,而不是计算机的网络”。⑤
三、场景、仪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为王,所有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基于场景的,所有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战争都是基于场景的争夺。
我们身处在场景媒体时代,无场景无阅读,无场景无点击,无场景无流量,无场景无收益。“场景颠覆传统流量入口,反映的是这个时代消费精神的变化,是基于体验美学的场景经济范式。”⑥美国科技博客作者罗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和谢尔・伊斯雷尔(Shel Israel)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阐述了构成场景的五种技术力量无处不在,即“场景五力”――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这五种力量,所以这场景五力正在改变着消费者和用户的体验,而且它们也深刻地浸入了传播场景。我们发现做新媒体的人无时无处不谈场景,不场景说明你还不会做新媒体。了解场景,就站在了风口上,谁能占据场景,就能赢得未来。身处场景媒体时代,媒体必须重塑与人的连接,重新构建媒介消费生态。胡正荣教授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的融合战略》中所述:“Web3.0是场景细分时代,以场景、细分和垂直、个性化服务为特征”“需要以用户为中心(UC)、以位置为基准(LBS)、以服务为价值(VA)。”做新媒体就是要抓住和利用“移动、客厅、消费、汽车”等大大小小的细分场景。
互联网仪式和礼仪实现了互动性、移动性、跨越时空性的表现特征。仪式在新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加冕与脱冕”巴赫金(M.M.Bakhtin)的狂欢理论的一大特征,在狂欢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仪式和礼仪,模拟给国王加冕和随后脱冕,以及再为奴隶或小丑加冕,这种更新交替、肯定与否定不断地仪式重现,为用户提供了无穷的快乐。新媒体重要的是能为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仪式再现化分享。比如:2015年春晚的“摇一摇”,2016年春晚“咻一咻”,都是仪式再现化。比如微信群抢红包,红包本来是春节老人给小孩发红包的仪式,到了互联网上就成了抢红包,很多用户连一分钱的红包也不愿意错过。掌握仪式,把更多的仪式放到新媒体的空间中,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社群。视频弹幕评论、网红直播打赏、狂欢节购物等也是新媒体仪式化的表现形式。利用互联网传播形态,设计、组织、再现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仪式,是吸引用户和占据市场的重要手段。
四、、狂欢
当下,让民众拥有相当自由发言权的新媒体社交平台比比皆是,除微博和微信外,还有知乎、论坛、贴吧、分答、得到、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AcFun、龙珠、繁星、全民TV、一直播、papi酱等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平台和自媒体平台,他们都以每个用户的相对独立性,对社会热点、民生生活、文化娱乐、家长里短等无所不包的议题各抒己见,有文本性的,也有视频类的,内容特点多为幽默诙谐与讽刺搞笑,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思维,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媒体“和狂欢”阵地。当代社会文化体系对分为:一是大众文化层,学术代表有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二是精神分析层,学术代表有拉康・雅克(Jaques Lacan)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三是意识形态层,学术代表有斯拉沃热・奇泽尔(Slavoj Zizek)。
抓不住在新媒体中就难以立足,笔者认为当前新媒体分为两种:认知的和反抗的。众多的新闻媒体客户端就是一种认知的。认知的是主流媒体的主要产品,用户大量信息获取均来自这一领域。
在新媒体,更重要是反抗的,根据英国伯明翰学派的观点,抵抗是亚文化的核心特征,表现为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对于支配阶级和霸权群体的一种抵抗,比方说 《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将矛头直指电影《无极》当中的文化霸权。具有反抗的作品,阅读率高,转发率强。大众对于陈词滥调的抵抗,正是希望从主流媒体所强迫灌输的理解方式中解脱。如“大象公会”发出的文章“中国男人喜欢什么样的狐狸精?”(阅读量215万+)、“怕上火,难道你就不怕肾衰竭吗?”( 阅读量80万+)都是反抗的的表现。
巴赫金提出的狂欢理论,对新媒体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网络社区里,人们实现了交互式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是一种特殊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广场式交往,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表达权利与自由,每个用户同时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在开发的网络里没有谁拥有天然的霸权。凡人可以说话,弱者尽情狂欢,参与狂欢的人只有一个身份――网民。如:“双11”的狂欢、“双12”的狂欢、“6・18”的狂欢让用户时时刻刻都感觉在狂欢的状态里。“映客、花椒、YY、斗鱼、虎牙、美拍”等全民直播网站充满了和狂欢,用户在直播平台上撒花、送保时捷等行为都是狂欢的表现。网络的互动性、匿名性与巴赫金所说的狂欢世界极为相像。“全民狂欢本就是摆脱了常规的生活状态,人们大可不必像平时那么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相反,尽可以在嬉笑打闹、放纵自我中释放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激情,这种生活就是‘翻了个的生活、反面的生活’。”⑦在社交媒体中,每一个人都过着一种狂欢式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抛在了一边,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们在生产、解读、建构中产生社会互动,形成狂欢的力量。”⑧网络新媒体的狂欢包括了情感狂欢和思想狂欢两种。狂欢的两个原因:不受现实、等级区分、身份地位、社会秩序等约束;身份的隐蔽性、发言的自由性、人与人的虚拟性。
五、分众、差异
分众和精准传播已是新媒体的重要因素。
在融媒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信息的海量堆积和渠道的无所不在使得信息对于用户而言不再稀缺。相反,用户的注意力作为一种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准天然资源,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所以,新媒体进入分众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时代,掌握用户基本数据是做好“分众”传播的前提和条件,收集掌握用户的具体数据至关重要,依据每一个用户数据的个性需求,推送用户所需的信息和产品,要在优化信息、规避同质、实时传送、提升价值等方面下功夫。新媒体在分众化的传播上大有可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宽带技术、双向交互功能和移动终端便捷性,做好分众传播。做好分众传播的六个要点是:搭建平台、组建社群、汇集数据、按需分类、精准传播、个。
“居正出奇、创造差异”“与其更好、不如不同”这都是营销学的核心。
新媒体企业与波特五力模型恰恰相反:购买信息资源是高价的;提供用户服务是低价或免费的;入行门槛很低;替代品遍地都是;同行业竞争十分惨烈。按波特五力模型的基本要求来说互联网企业是基本不能投的,所以互联网每天都有新注册的公司,每天也有关闭或破产的公司,是进进出出最频繁的行业。就像硅谷天使投资界思想家彼得・蒂尔(Peter Thiel)所说:“如果你已经开始运营自己的公司,你必须谨记幂次法则,把公司运营好。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市场可能会胜过其他所有市场。”⑩“差异化”是办好新媒体的关键,产品的唯一性、平_的独特性、社群的黏合性、渠道的快捷性、服务的体贴性、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都能做到最好,你就达到了“与众不同”,有了这“与众不同”就有可能立足于新媒体的基本素质和条件。对用户而言还要在移动化服务、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垂直化服务上下功夫,因为这是做好新媒体的又一核心。如星座漫画大师“同道大叔”的微信公众号每篇文章的阅读几乎都超过10万+。这就是“我们需要更上一层楼,也需要与众不同。”
六、移动终端、粉丝经济
2015年以来,移动终端、智能硬件、直播应用三大“介质”正深刻地颠覆着媒介生态。目前,媒体已形成共识:移动终端的访问量占据媒体的半壁江山,而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扩散。美国移动商业先行者查克・马丁(Chuck Martin)专注移动互联网研究15年,一直是数字互动市场的重要级专家,他很早便精准预测到互联网革命的冲击并预言:移动革命将全面改变你我生活。由他撰写的《决胜移动终端》专著,描绘了移动营销当下和未来的一幅生动图景,让人们认识到运用移动终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英国的保罗・斯盖尔顿(Paul Skeldon)15年来也一直致力于移动领域的研究,他的专著《移动就是一切》一书提出的观点:未来一切都将是移动的,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开始改变这一切,移动电子商务事实上已远远超出了商务的范畴,它是人类未来生产与生活的方式。移动时代来势汹汹而又瞬息万变,近年来,媒体机构在移动时代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创新速度远不及移动技术的革新。各大新闻媒体机构都在积极追赶移动终端的变局,所以,移动浪潮下的媒体正在觉醒,谁在“移动优先”的战略和战术上占领了制高点,谁就能在移动终端上抢占先机。“得移动终端者得天下。”
粉丝经济的特点: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往,有一致的社群意识和规范,有一定的分工协作,有一致的行动能力,有很强的黏合性,有消费的忠诚感,形成了强有力的“圈子经济”。
粉丝经济最佳者就应是“小米”品牌了。
(当年雷军的手稿图)
在2008年,雷军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以及“参与感、把用户当朋友、社交化媒体传播”的互联网群众路线,更重要的是他在时就提出基础是“粉丝文化”惊人之语,这不就是“粉丝经济”之原型。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撰写的专著《参与感》一书,对小米的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不是做广告,而是做自媒体等观点进行了详尽阐述。粉丝经济分为两种形态,包括品牌的粉丝经济和偶像的粉丝经济。
七、技术、数据
新媒体一靠技术,二靠内容,而且是技术先行。科技延伸了媒介,媒介通过科技而大转变。在发展新媒体过程中,要重视互联网的三大定律: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和迈特卡尔定律。当然首推是美国英特尔公司(Intel)创始人高登・摩尔(Gordon Moore)的摩尔定律,他将中央处理器(CPU)集成电路的复杂度预期设定为每两年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根据英特尔中央处理器从1971年到2004年的历史发展数据,说明了每两年增加一倍的摩尔预测,与发生的实际数据达到完美的吻合。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是指主干网带宽的增长速度,它与摩尔定律是紧密相连的,主干网带宽的增长速度是运算性能增长速度的三倍,根据摩尔定律每两年运算性能提高一倍计算,主干网的网络带宽的增长速度大概是每八个月增长一倍,所以摩尔定律是吉尔德定律的前提和条件。迈特卡尔定律是由以太网的发明人罗伯特・迈特卡尔(Robert Metcalfe)提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该定律则为互联网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提供了一个估算的模式: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迈特卡尔定律则从宏观角度解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渊源――这就是随着一个技术的使用者的不断增多,每一个使用者从使用中获得的价值不断增加。互联网三大定律的共性是提升扩大的同时使用者的费用不断下降,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新技术公司的不断崛起为这三定律的共性提供了最好的诠释。
“数据流动性越强,生成的结构性也越多,使用者关系越清晰。”因为,今天是一个数据运营、用户经营时代。要想达到精准传播就必须掌握一手的大数据,建立属于自己的云计算系统。大数据与云计算密不可分,没有云计算(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技术支撑就不存在数据的获取、储存、归类、分析、处理、分发、运用、管理……大数据的五大特点:海量的数据规模、高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甄别数据的真实性、以低成本创造高价值。以《今日头条》为例,它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产品,精准定位人群进行传播,根据用户所在城市,自动识别本地新闻,精准推荐给当地居民。还可根据用户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自动计算并推荐其感兴趣的资讯,用户阅读时,能够在0.1秒内计算推荐结果,3秒完成文章提取、挖掘、消重、分类,5秒计算出新用户兴趣分配,10秒内更新用户模型,用户用得越多它就越懂用户的爱好和需求。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消费者触摸时间的增长,用户的精准属性(自然属性、性格标签、人群分类)、精准消费时段、精准位置已经全部数据化,自然意义上的消费者成为数字系统中可跟踪、可预判的“消费者画像”。正如张波在他的专著《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一书中所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行为规律都被记录成数据,都可以找到规律、做出分析,人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而来源就是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制定战略布局,利用大数据谋划战术策略,利用大数据组织产品制作,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传播,利用大数据做好服务转型,利用大数据深入经营用户。数据越多就越有逻辑,逻辑越多决策就越准确。
八、链接、矩阵
链接是互联网的特质,没有链接就不存在互联网,更不存在新媒体。内容产品是否具有奇异性、唯独性、超凡性、“病毒”性是超级链接的关键,产品能否实现转化和变现就在于更多的链接实现点击。新媒体的产品能使更多用户链接观看、倾听、转发、购买、使用、把玩……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我特意提到“把玩”一词,“玩”就是一种体验,就是娱乐、开心和消遣,新媒体是让人玩的地方,让人产生的地方,让人尽情狂欢的地方。在唐兴通专著《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一书中说:“如何在大众传播中引入人际传播模式,发挥人际优势,也将成为将来大众传播的新趋势,重点是人与人的连接。”
矩阵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在自己的数据库和云端储存上建立矩阵总控平台,包括中央厨房及平台与端口间的矩阵连接,尤其是多灶眼中央厨房非常重要。没有矩阵就形成不了合力,形成不了品牌;没有矩阵就是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加大;没有矩阵就是散兵作战,形不成集团作战效应;没有矩阵永远是小农经济,形不成自己的生态闭环。
九、竞合、共享
“互联网时代,仅凭一己之力无法获得成功。”
在美国,苹果公司、脸书(Facebook)、谷歌、GoPro四大公司集体碾压传统媒体。苹果推出新闻(News)服务:传统媒体遭受冲击;脸书新闻快线:绝杀主流媒体;谷歌“新闻实验室”:超人拯救新闻业;GoPro开放视频平台:媒体帝国计划。实际上,科技公司觊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版图由来已久。苹果新闻(Apple News)已吸引超过50家全球一流媒体入驻,其中包括纽约时报、路透社、彭博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每日邮报等。脸书与多家媒体进行深入合作,其中有大西洋月报、国家地理、纽约时报、卫报、英国广播公司(BBC)、BuzzFeed网站等媒体。互联网科技公司凭借算法、流量、平台、技术优势,技术公司的内容之路看起来“一往无前”。传统媒体却再次站上了十字路口:左手对抗,右手合力。传统媒体机构将来与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是必然的趋势,因为它们的技术、网络、数据、平台、社群、链接、交易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太大了,无法抗拒,越早携手越好!
移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使用权胜过所有权”已经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词语,它使得一直闲置的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并且影响着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习惯。优步(Uber)、空中食宿(Airbnb)是共享经济下的第一批创业公司,目前,这股热风也刮到了新闻行业,曾经“闲置”或开发不够的资本、人力和社会资源开始在编辑室里大显身手。共享概念包括众筹、众包、联盟等。资深财经女主播黎婉仪《风云再汇》节目众筹开创了财经社交平台的先河,为媒体的转型在众筹、众包和联盟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和共享是搞好新媒体的关键,平台开放,欢迎共享。在共享经济的感召下,共享平台、共享数据、共享通道、共享资源、共享社区、共享收益。这是一个共享经济时代,共享更多时候是基于人格的背书,这意味着可以长久收获越来越多的信用,与他人共享越多,你获得就会越多,越是共享,就越是获得。
十、估值、盈利
全球代表性媒体估值有四种趋势:一是传统媒体估值相对低迷。根据2015年9月风投数据公司(CB Insights)的统计数据,老牌媒体《华盛顿邮报》估值2.5亿美元,《波士顿环球报》估值仅为0.7亿美元。传统媒体估值不高已成普遍现象。二是对互联网原生媒体估值看好。以报道青年亚文化起家的免费杂志和媒体联合企业微思(VICE)为例,在资本市场上该公司估值达到了25亿美元,其视频内容、多元业务和盈利模式矩阵,为微思带来超高溢价。三是财经媒体获得高估值。2015年7月,《金融时报》集团被日本经济新闻社以13亿美元价格收购,这一价格实际上高于媒体本身盈利能力,究其原因,这可以归于财经媒体的品牌溢价,以及在资本市场上占据的话语权。四是与社交科技公司横向比较差距巨大。微思在资本方面表现亮眼,但要与科技巨头估值相比就不在一个量级,科技媒体的估值令人惊叹,脸书估值为3401亿美元。照片分享网站品趣思(Pinterest)估值110亿美元,尽管到现在品趣思还一分钱没有赚到,但其清晰的定位模式和用户画像,以及商业潜力,让资本对其分外偏爱。品趣思估值是互联网媒体微思(25亿估值)的4.4倍,是传统媒体《波斯顿环球报》估值的200倍,社交科技公司因其巨大的用户量,商业模式的清晰可见,获得资本市场青睐,而这一势^,让所有媒体望尘莫及。
传统媒体可能有利润空间,线性的增长还有,但指数级增长不大,所以,没有溢价空间,价值不高。互联网科技公司可能暂时无利润,线性增长一般,但未来指数级增长巨大,所以,溢价空间很大,估值水平很高。“形成这种估值的原因是现在衡量企业价值的模式变了,指数级的增长取代了线性的增长,这就是从0到1的创业维艰法则,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大公约数。”
要想有好的估值应从这方面着想:拥抱“社区、社交、社群”吸引流量;“精准”用户画像,实现精准服务;“科技”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创造性;“盈利模式”是清晰可见并能持续增长;给你我他充满“愿景”。
盈利模式要清晰可见,短期砸钱是可以的,长期砸钱是不可能的。盈利的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强力爆款内容;二是打造全产业链的生态圈。就像美国作者安妮塔・埃尔伯斯(Anita Elberse)著《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一书所述:“最终,在数字化的引领下,一起产业皆为娱乐业,所有行业都要运用爆款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全产业链布局的生态圈,包括新闻、财经、网络文学、娱乐、影视产业、游戏、音乐、咨询、体育、旅游、电商等产业矩阵,从上游的IP版权起步不断衍生扩展,达到优质流转,以及二次价值变现,形成独有的商业模式和生态闭环。实现盈利的思考方向包括融汇资源、搭建平台、采集数据、再造云端、跨界连接,交叉矩阵、凝聚社群、服务用户、精准传播、情怀销售、共享收获、提升估值、品牌溢价、充满愿景。
提高拥趸转化率,加速迭代更新,降低获客成本,增强流量变现,实现盈利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结语
互联网视阈下的融媒新思维和路径有三点:一是尊重互联网的文化属性。二是尊重互联网的传播规律。三是尊重互联网的经济发展趋势。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业规则。要清楚:“我们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家庭。”要坚守底线勇开拓,敢于创新不逾矩。始终坚持以用户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技术为基础、以投入为前提、以资本为纽带、以盈利为目的,完成媒体转型升级的蜕变。
注释
①③韩布伟《泛娱乐战略》,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50页,第78页。
②④腾讯传媒研究院《众媒时代》,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版,第70、78、260、84页。
⑤兰迪・扎克伯格(Randi Zuckerberg)《社交的本质 扎克伯格的商业秘密》,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版,第200页。
⑥吴声《场景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2月版,第41、115、120页。
⑦叶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传播》,《理论建设》,2006年第5期,第66 ~ 68页。
⑧马思远《反抗的:讽刺性段子的生成机制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16年5月,第32页。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百度百科,http:///link?url=Ecf7xESKW_5eWTLbTnAnNZWFmvA_JHTWagTmDfla4TwqR9uobJYqw7DCs48QOyH80WH7LX8f4N2s59uz-Q4dKJuzIuIqXdhYctVvmk61H3g9tVp73Riuhr-iO08IGstojy2qJcvA0G_s9slWncHtFa.
彼得・蒂(Peter Thiel)《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版,第122页。
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创业维艰》,中信出版社,2016年2月版, 第294页。
查克・马丁(Chuck Martin)《决胜移动终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35页。
黎万强《参与感》,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
埃克里・奎尔曼(Erik Qualman)《互联网领导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版,第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