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手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景园林设计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景园林设计手法

第1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大地艺术;风景园林设计;影响

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大地艺术的产生,为现代艺术创新和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逐渐成为了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相比于以前的艺术,大地艺术具有强大的创新因素,重点体现在对自然因素的注重,以自然因素为创作的第一选择点,艺术品不仅仅局限于景观环境中,大地自身成为了艺术或艺术的构成因素。同时,大地艺术还致力于远离人类文明,改变以前艺术品收藏的艺术%息方式。作品普遍选择在沙漠或峡谷中,或构建一种只能在天空观看的人类染指自然的记载,人们对这一艺术的认识,普遍是通过观看录像和图片展览的方法,同时,体现环境污染(工业废弃地、沙漠化等),以一种独有的批评现实的方式存在。大地艺术彰显景观,慢慢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其已经拓展到了风景园林专业方面,深刻影响着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1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积极的影响

作为一种影响深刻、意义非凡的艺术派别,大地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态观和自然观,明确地关注工业文明和工业废弃地的不良影响,应用常见几何图形为创作语汇,深刻影响了同样致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风景园林专业。

1.1大地艺术开拓了风景园林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传统的艺术理念虽然深刻影响着风景园林的设计,然而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对功能和文化追求美的需求。现代艺术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也包含了自己独有的表达手法。其对时代精神的反应十分敏锐,引领着整个艺术潮流,带领着景观设计人员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1.2大地艺术影响风景园林设计师对环保起到积极作用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多数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在坚持自然观念上,采用雕塑地形的方式,使得水、及大地密切结合,这同现代艺术追求以地域为特征、自然为主体、简约为手法、生态为核心、场地为基础全部一致。这一理念总体上分析并考虑了现代风景园林对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自然观念和生态观念,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大地艺术为园林设计师形式语言提供了借鉴

艺术语言同艺术紧密结合,其潜移默化地启发着园林设计人员。现代园林作品具有生动、简单等特征,常常只是一种形式或一种植物,能够明显地看出艺术语言的景观转化,现代艺术特征尤为凸显:表现方式从具象转变为意象或抽象。园林设计运用现代艺术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园林的形态体系,也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园林形态的发展。

2大地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消极的影响

2.1影响了园林设计师的思维方式

现代艺术能够拓展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视野,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干扰了园林设计人员的思维。众所周知,园林设计人员同艺术师存在差别,艺术师的创造力远远高于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由于现代艺术十分新潮,很多园林设计人员从现代艺术中借鉴了丰富的经验,对现代艺术的依赖性较强,却缺乏自我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的迅速发展。

2.2不利于园林设计的多元化

第2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探讨

Abstract: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future landscape design ideas, landscape design innovation strategy for your reference.Keywords: landscaping; design; explo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园林绿化设计应当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绿地的建设者要根据小区总体规划,制定出一个比较周密完整的设计方案,它不仅应该符合总体规划所规定的功能要求,贯彻“以人为本 ”的基本方针,而且应该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未来风景园林设计的思路

1.1 虚实理念与技术的创新

“虚拟现实”理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提出的。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变革,拟现实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从实际应用角度看,这种技术能将各种形式的园林数据显现于多维的虚拟风景园林环境中。而所谓的“维度”除了有X,Y,Z坐标系之外,还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参数指标,如:光影、色彩、时间、声音等,这些元素能够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视觉效果。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新使得风景园林的物质功能与信息功能得到了运用,把风景园林的各项设计都进行了全新的定位调整。

根据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看,虚拟现实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体现了十分清晰的发展思路。具体表现在:更快、更高质量的图形;更便宜、设计地更优越的输入、输出设备;更强的处理能力。这些因素能从整体上促进虚实技术水平的发挥,让设计师们创造出更加优越的风景园林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能促进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的创新。由于风景园林师们必须要注重对风景园林艺术作品根本的理解,这就需要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来辅助自己的设计工作,实现园林创新艺术的更新调整。在风景园林师们研究虚拟现实的表达潜能时,对于更加复杂的园林景观也会有新的发现,在这种环境下的虚拟现实的工具与技术也会实现更大的发展,对于整个风景园林设计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1.2 人文理念的创新

我国是几千年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艺术形式。文化必须是能够呈现出地方性、民族性的,任何跨文化传统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认应满足这一要求。这种条件不仅影响了风景园林设计效果,对于整个民族、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地球上的每一块土地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变革,从各项历史文化中演变出来的,这是园林设计思路创新的基础。根据规划设计地段的条件,在设计时必须要保证园林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思原则与地方历史一致,这样才能将本土文化特色、人文理念展现出来,创造出园林艺术更强的生命力。历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文明,其塑造出来的人文理念应当受到重视。

1.3 结合农业产业的理念创新

欧洲的一些乡村地区看上去就象一座大花园―――那些自然的乡村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村舍、有高高尖顶的小教堂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样,中国传统的村落中那从门前潺潺流过的溪水,那白墙灰瓦,那竹楼、圆楼、吊脚楼等等无一不给人一种优美的意境享受。

现在,多数大中城市的边缘区,除了已开发的大量的住宅、工厂、大学城、主题公园等人工及半自然的环境外,还有大量的乡村环境,我们大可就其村落本身和田园环境,结合农业产业,创造既能提供一定生产功能又能满足观赏与休闲度假需求的环境场所,如观光农业园区、都市农业公园等,从而就近满足了都市居民回归自然田园、亲近自然的本性需求,同时也能够让都市走进乡村,乡村融入都市,实现城乡共融。

2 风景园林设计的创新策略

2.1风景园林设计创新的引入

2.1.1生态环保的设计手法

园林设计中的生态环保观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环保知识与方法,解决园林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园林生态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园林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场地生态良性循环的尊重、对环境能源的保护利用、对区域协调相容和景观优化利用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规划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设计理念。

在园林设计中,对于生态环保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园林已成为现阶段景观设计师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之一。如上海世博会的园林景观设计,在理念上提出了视觉园林景观最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创造史无前例的园林景观资源、提供多元视点以及保证正常视点的通透性、保证高效的视觉可达性等手段,满足游客对于水、绿、景观标志物等的观赏需求,增加园区的吸引力。

2.1.2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引入

在现代园林设计时,园林师应将园林中各景观要素加以反复推敲,在满足其视觉、嗅觉、审美等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大胆创新,运用现代技术对各园林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更多的艺术设计。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景观是城市环境的核心,如上海世博会法国馆的内外,布满了绿色植物,充分展示法式庭院园林的设计风格。

2.2 继承传统园林优势

2.2.1视域边界的巧借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摆脱拘泥于庭园范围的模式,逐渐拓宽园林的视觉效果,保证园林景观的协调构建。对于选择的园林景物,应该符合现代人文发展的需要。让园林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这样才能衬托出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常会将视域空间看成设计范围,将地平线当成空间参照,这就继承了传统设计理念的优势。

2.2.2 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师们常常会注重于自然景观的捕捉,把各类优美的风景园林融合到现代设计理念里。利用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将峰峦沟壑表现在庭院中。从二维的园址的基础上显现出三维的空间效果。结合对全园的景区、水面、游览路线等全面规划处理,这些就本质上均属于 “小中见大”的空间表现形式。“大”和“小”属于相互对立的状态,现代较大的园林空间的景观分区以及较小的园林空间中景观的提炼,对于现代园林艺术来说都是一种手法创新。

2.2.3 渐入佳景的空间组织

对空间组织的构建,主要采取的是“动静结合、虚实对比”的创造方式,这样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起到多个方面的效果,如:“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等,这些都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积极贯彻的理念,能够向我们展示出别具风格的园林设计。在设计安排时,我们需要把园林整体的形状、尺度、空间等元素全面调整,以此来创造出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各不相同的艺术效果。设计师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作手法,如:过渡、渐变、层次、隐喻等,让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发挥更好的效果。

2.2.4 合适的理想环境

现代人文理念的更新让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这设计师应从居民角度考虑设计出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满足现代人居物质生活的需要。考虑到国内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传统城市与园林将重点放在了小气候园林的改造上,借助于不同的植物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从而创造了与现实生活需要相符合的生活环境。

3 结束语

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后面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在设计过程中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这是园林设计的一大缺陷。导致这种文化因素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受到了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设计师片面照搬西方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对于国内本土文化特色元素没有给予关注,导致我国园林的营造成为无源之水。因而,为了实现现代风景园林的改革发展,应该对早期传统的园林艺术深入研究,做好多个方面的改革创新,让风景园林设计的艺术价值有所提升。随着人们对艺术追求情绪的高涨,很多古典的风景园林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这种情况下若依旧采取传统的设计观念,则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对传统园林实施创新改造,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合其中是每个园林师需要积极思考的。

参考文献:

第3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1.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人性化理念是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初的目标,可以从园林的功能和形式设计上融入人性化理念,为整个园林设计注入人性化的实质,让漫步园林的居民能够感受到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理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衬托等手法以及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物质来反应居民的精神需要,利用设计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1.1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受到包括地域差异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风俗都影响了园林设计的产生,居民的审美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园林景观设计师不断将不同的文化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推动园林和我国文化的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逐渐呈现出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统一结合。在现如今园林设计中仍然要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设计师应当兼顾风景园林的现代性和历史性,这也是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1.2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初目的是贴近人的生活,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然后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艺术气息和居民的审美,这在新时期十分符合居民的精神需要。但是物质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园林设计不能单纯地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是应当贴近实际,保证园林具有实用性,否则整个园林工程就会大打折扣。在园林设计中,可通过合理布置园林布局、植物等来提升园林的效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让居民的生活中充满艺术,满足居民贴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喧嚣的都市中为居民提供一处休憩的场所。

2.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

2.1多样化理念的应用。设计师应当强化板块规划,科学布局风景园林。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方面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多元化的泰式促使当下的人们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景景观,为此,设计师就要将多元化的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风景特色合理进行布局和规划设计,确定表达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需要。

2.2加强细节设计。细节决定了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水平和质量。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细节能够展现人性化需求,可以提升园林设计的水平。为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细节提供重视,采取精细化的设计方法。例如居民在游览风景中有最短路线需求,那么可以设计短路径的园林道路,引导游客的游览顺序。在坚持时代性和历史性统一的前提下应当加大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之美,营造幽静的氛围;还可以利用灯光亮度、色彩等营造景观园林氛围,尽量保证道路灯光的柔和,避免强光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另外,锻炼场所是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必备环节,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身体锻炼。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体现每一个细节的人性化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并将其深入到具体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

2.3贯彻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那么人的需要才是设计的根本,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不可以脱离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也就是说园林设计应当遵从城市规划设计这个大的主体。城市规划中包括园林规划设计,设计师应当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避免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标注出在园林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并能够对人性化的理念加以利用,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人性化的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温馨的一面。

3.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创设自然环境。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居民的生活步伐在逐渐加快,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居民渴望亲近自然,园林设计恰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这一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多了解当地居民的需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园林。通过对人们的居住要求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人们想要一个更加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那么作为设计者,就应该对自然的设计方法进行学习,丰富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应该多考虑相关的要素,在城市里,设计出原始的自然环境。

3.2加强整体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为了保证在后期的规划设计中能够始终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再最初编制大纲,确定设计的方向,然后以此为主线不断添加内容,通过细节规划出整个风景园林,营造不同的风格特色。我国的园林设计历史很长,我们可以结合西方的园林设计应用到我国的设计之中,我们还可以对古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应用到现代的园林设计中。

3.3尊重实际。在未来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是主要的理念,设计人员应当在规划前首先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场地情况,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充分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园林作品。

3.4坚持以人为本。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繁多,所需要考虑的内容和因素也比较多,不但要满足周围居民的需求,还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的未来规划。在设计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人的沟通才能够真正地在风景园林中做到人性化设计。

结束语: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现代化发展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必然需求,通过人性化设计能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满足人贴近自然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性化理念的理解,有效地把握人性化设计理念,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梅芬.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6:129.

第4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1大地艺术的概念

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主要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为创造媒体,通过艺术和大自然的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的一种视觉化艺术形式[1]。该艺术形式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由极少主义艺术的简单和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对于现代都市生活和不断发展的工业文明进行艺术批判,借助大地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大自然的美妙,引导人们充分关注并感受自然。主要的代表艺术作品包括拜耶的《大理石园》与《土丘》以及瑞士景观设计师克拉默设计的《诗人的花园》[2]。

2大地艺术的主要特征

大地艺术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将自然因素作为艺术创作的首要材料、将时间因素作为艺术创作的工具或内容、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的原型形式以及充分关注工业废弃地等问题上。大地艺术对于自然因素的关注是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主要创作理念即关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重视自然的艺术美感。其次,以时间维度作为艺术表达主题,体现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力量。追求艺术表现的原型形式,拒绝过分地改造和复杂的概念,以基本的几何形表现出抽象化的艺术美感。关注工业废弃地则体现出了大地艺术对于工业文明副作用的揭示和批判,表现艺术家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充分关注。

3大地艺术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

3.1开拓风景园林设计者的思维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作为同样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专业,其对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的影响巨大。许多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的生态观念和自然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具体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关注到自然的美和大地元素的美。在设计上,会充分运用大地作为设计元素和创作对象,展现自然的特殊美感。此外,对于自然中风、水乃至重力因素地运用也更加巧妙,使得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不再过分关注艺术景观的创造,而是与自然有机结合,创造出充满现代感又蕴含丰富自然韵味的设计作品[3]。

3.2为风景园林设计者提供形式语言借鉴

大地艺术将大地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且在几何艺术的原型形式运用上较为频繁,使得现代风景设计者能够受此启发,充分运用大地和几何艺术进行设计和创造。几何地形的塑造,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丰富的形式语言借鉴,使得风景园林的形式语言更加富有创造性和新意,其蕴含的艺术韵味也更加浓厚和深沉。大地艺术对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形式语言的丰富具有重大意义,使得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向自然和深层次艺术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

3.3影响设计者对于工业废弃地的认识和处理

对于工业废弃地的关注,是大地艺术的显著特征。受其影响,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对于工业废弃地地认识和处理办法也有着很大的改变。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将工业废弃场所进行和重建,将其痕迹完全抹除,创造出新的风景景观。在大地艺术的价值理念和艺术理念的影响下,这些废弃场地被艺术化地再利用,直接作为设计的对象,充分发挥其时代特点和工业气息特点[4]。不仅能够创作出别具一格的风景景观,还能引发人们对于工业文明的思考,一举两得。

4结语

第5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场地

1引言

一个仔细分析过场地特征的景观才能算是好的景观,了解充分以后,就能通过安排场地及场地上的空间和物体,使景观的各种功能得以协调和完善。因此,认真分析场地能使景观及其功能得到全面理解,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园林场地确定的步骤

首先要收集场地现场情况的资料和当地的植物、土壤、气象、水文地质,再了解上级有关风景园林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规划书,以及当地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队伍状况,最后还要进行现场调研和踏勘,这样风景园林中主要组成部分的合理高程,道路纵坡坡度、坡长,排水方向就可以基本确定。

3 不同园林场地的设计

3.1 园林场地依靠在建筑旁

依靠对现有山体、荒地的绿化恢复改造工程来使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使风景园林的理念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宅院、学校、办公空间里的园林设计也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提高而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建筑基地环境条件会制约这种依附于建筑体的景观设计,因为地形比较复杂,布局相对比较分散,所以有一定难的处理难度。对于这类园林场,计成在园冶中也有所解释: 保护建筑区域是在建筑环境周围建造园林的最大作用。游园的乐趣远比园的大小更重要,在园中就能博览,文人雅士的诗人情怀一触即发, 所以休闲与实用双重功能在这种风景园林的设计中都要顾及到。满足功能需求要放在建设周围绿地设计的首位,其中包含必要的遮阴的亭廊花架、休憩平台、道路交通,甚至壁炉、水池等,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将其与景观相融合。

3.2 园林场地依靠在水旁

水孕育了生物的生命,是生命之源,也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人与生物具有亲水的天性。最重要的风景园林设计造景元素就是水景,它模糊了古今、中外的界限,在各种形式的园林中以不同形态出现。而且,很多设计师兼文人借水景抒发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景观的隐性范围和景观视觉效果可以借助水环境扩大。在园冶中计成对于择水造景有下列观点:首先在水边建造园林,不仅可以给园林提供很好的景色,还能让绿色植物生长得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景观环境可以很开拓。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特别是在规划我国很多内河、沿江、沿海的城市设计中, 城市的地域特色可以利用对水环境的处理来突出,所以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滨水景观的处理。虽然水能塑造城市人文特征, 拓宽景观视角,延长景观轴线,然而不同的水系江、河、湖、海给人不同的景观感受, 设置江河等长条状水系观景点时可以选择水流转角处这些景观焦点,以竖向高点取胜,湖海等块状水体为最大限度满足人的亲水性需设置亲水平台。

3.3园林场地地势平坦

如今随着城市建筑密度加大、人口增加,目前的生活环境却越来越不尽人意:公用空间在市区内的的面积越来越小,为了使生活质量和环境得到改善,以及满足人们聚会、沟通交流等精神文化需要,可以多设置城市广场。而且这些广场也可以成为当地的地标,让人类和城市和谐发展。在对城市景观用地进行处理时,很容易发现这种环境有几个相同特点:因为现有的地势、土地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规划和调整,所以地势相对平缓,处理地形的难度相对比较低的风景园林是大多数大城市建造的首选。景物在这样的平坦地形中可以使一览无余,大型集中的标志性景观可以在此处设置。就像上海世博园的世博轴,拥有平坦的地势, 以及突出的主轴景观,设计大气而又具震撼力。然而景观设计表现时最难处理的地理环境就是坦荡的地势,因为它可以凭借的条件比较少,所以相对其他环境来说,如果不好好处理,就容易在平面的布局形式美观上限制该园林设计,缺乏竖向的吸引力和震撼。主体景观的体量感要在打造风景豁然的效果时被保持, 大气而又坦荡的地势和突出的重心之感只有在主次分明的前提下才能被体现,同时要对配景的点缀效果加以要注意,不能够喧宾夺主。

4 关于改善自然风景园林场地劣势的措施

需要解决的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自然地势环境条件,在景观设计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地形地势。在对基地环境进行处理时,并不能借用所有的自然条件,一些基地条件中不利因素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每一个设计规划中的环节都会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直接影响。不利因素可以分为人为不利因素以及自然不利因素两个方面。人为不利因素是指在人工开发和利用时,没有对自然要求进行考虑,任意违背自然规律,造成不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增多,如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地质结构变化、土壤的酸碱性改变等。自然不利因素包括险要的地势环境,它会给后期的设备配置以及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对于自然不利的因素,要在分析和实地考察后找出矛盾的焦点。在基本的造园要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其显著的特点要加以突出,并对其特点进行放大,使景观达到变不利为有利的效果。尽最大努力在设计时加强对不利因素进行处理就是设计师的职责,通过各种生态保护的方法、科技手段将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转变,而且这些设计师能够通过特定的造景手段将不方便改变的环境条件融合或隐藏在环境中,甚至可以把其打造成为基地环境中景观核心的部分,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人类发展的历程和社会效益上同时实现。

5 结语

风景园林设计正面临着不能很好地将中国传统的符号与西方设计的手法结合、不协调的环境与景观、浪费资源等问题,这使得迫切需要将现代中国风景园林设计革新,所以希望借助我国传统风景园林造园理法园冶中归纳划分现代风景园林自然环境种类,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场地的选择与利用进行探索。风景园林设计的先决物质条件就是场地的利用, 景观效果和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由其成败直接决定。解决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要通过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理论结合,寻找继承与发展中国风景园林传统理法精髓的方法,解释继承与发展中国节约型园林的理念,从而使中国风景园林设计有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孟兆祯.人居环境中的园林[J].中国园林,2005,21(1):59-61

[2]孟兆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浅谈城市生态[J].风景园林,2004(54):9-11.

第6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在文化底蕴、地域风格等条件的支撑下,现代风景园林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现代风景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审美文化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现代风景园林与审美文化为出发点,研究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文化表达,分析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现代风景园林;审美文化;发展前景

现代风景园林以古代园林为依托不断发展与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审美文化不仅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且是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基于此,如何将审美文化渗透至现代风景园林中,成为园林设计者关注的焦点和探究的话题。

一、审美文化与现代风景园林

审美文化,指以人们的精神体验和审美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在现代文化系统、艺术文化系统等的作用下,审美文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工具文化、社会理性文化与审美文化是文化发展的三大形态。审美文化,其实质是群众对美的追求,是一项审美活动,人为性与非自然性是其基本特点。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审美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现代风景园林属于审美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在审美文化作用下的产物,如城市公园。现代风景园林以大众为服务对象,以使用者需求为出发点。近几年,随着审美文化的发展,美的范围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促使艺术的边界不断拓展。现代风景园林作为审美文化的体现之一,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二、现代风景园林中审美文化的表达

1.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功能现代风景园林的乐趣不仅包括精神需求,而且涉及审美功能。若以感性角度为出发点,即兴、观、群、怨。“兴”,即人们内心感触的展示,“群”则是人们亲切感情的表达,“怨”则与“群”存在相对立的关系。对于现代风景园林来说,连接景观与人们的情感是其重要的审美功能,设计者应体现情感的共鸣,达到契合人们审美观点的目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渲染人们的社会生活,充分发挥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功能。

2.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形态一方面,中和,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于此,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形态不再受字面表达内容的限制,采用现代化运作方式,达到中和的最终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另一方面,乐和,表达真情实感。艺术的优雅、婉转、柔和等特性是乐和的重要体现。现代风景园林情感表达较为婉转、含蓄,这促使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形态逐渐发生变化,推动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发展,拓展其艺术发挥空间,实现提升现代风景园林审美文化的目标。

3.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本质基于儒家文化,可将现代风景园林审美本质归纳为两点,即比德与悦心。比德的审美本质主要集中体现于园林中具有德性的植物,通过植物彰显人的形象与园林的本质,如,梅、兰、竹、菊等植物均属道德本质的体现。至于悦心,若以空间设计为出发点,现代风景园林构成要素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还要取得愉悦人们身心的效果,引导人们在欣赏表象的前提下发现其审美本质,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层审美效果。

三、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前景

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园林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是推动西方园林发展的有效动力。17世纪,“中国热”已在欧洲园林设计中得以展示。到了18世纪,不管是设计思想还是设计方法,中国园林对英国风景园林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包括环形游览线路布局、视点移动转换和散点式景点布局等在内的设计手法均在西方风景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发展尚不成熟。一些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以西方园林的内容与设计方法为指导,忽略了对中国地域文化特征、自然资源的考虑。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者需要在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基础上,以中国本土文化特征为依据,结合现代生活环境需求,将审美文化渗透至现代风景园林的每一个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审美文化的功能,推动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精神满足成为人们重点的追求目标。鉴于此,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面临新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其中,审美文化成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关注的焦点。因此,设计者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以园林主题和人们的需求为指导,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优化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使审美文化在现代风景园林中得到充分体现,获得预期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桦琳.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龚娟.审美现代性、大众审美文化与园林艺术制度的生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殷慧敏.玛莎•施瓦茨园林作品的大众审美文化表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第7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1.1风景园林模型制作的目的

风景园林模型制作原本属于工艺制作的范畴,但由于从设计意图到实物模型的转换过程中,涉及到园林形态、比例、色彩、材料、空间、结构等造型因素的变化。通过模型制作,突破二维平面表现手法的局限性,在三维空间造型上对设计进行推敲、修正,体会设计的形体、光影、结构布局、构成等,进行细部推敲、分析与设计构思的完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树立空间想象力的作用。

1.2风景园林模型分类

根据用途和制作工艺,模型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其表现形式和最终用途,一般可分为方案模型和展示模型。方案模型又称“工作模型”或者“构思模型”,主要用于设计过程中的分析现状及周边环境、推敲设计构思、探讨多方案的可能性、论证方案可行性等环节。展示模型也称“实体模型”,用于模拟设计外观及展示成果使用;另一种是按制作模型的材料进行分类,风景园林模型常用的主要有纸板模型、聚苯模型、木模型、石膏模型、铁丝模型,以及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模型。

1.3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从二维走向三维的空间思维能力

模型设计制作是依据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纸来实践练习的。设计图是风景园林设计师表达思路的语言,主要体现在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等图纸上。设计图由各种具有不同代表意义的图形符号所构成,并体现在二维图形中。通过由设计图纸到模型实物制作这一过程,既强化了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之从二维图形走向三维空间。

(2)培养学生理性思考与视觉思考相融合的思维能力

模型作为实体的存在,可以使学生方便地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部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推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考与美学思考得到有效的交融,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思考的能力。此外,模型制作要求美学与功能设计有机统一,这种灵活的设计方式为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方便,以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和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实践能力

从工作模型的推敲到展示模型的制作,作为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过程可以模拟从风景园林方案构思到施工前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入体验方案分析—方案建立—方案推敲—方案深化—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及设计阶段的关联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模型制作需要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和完善的制作流程,以便于提高模型的完成度,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建立合作意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2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现存问题

2.1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现存问题综述

关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和教师都有所论述。现归纳普遍问题如下:从课程体系设置层面看,①教育观念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及时更新,表现为某些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课程教学环节中的脱节。②综合性课程设计和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③“课外素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课外学习在一些方面缺乏课堂的知识补充和完善、缺少教学内容的延伸、自学能力锻炼。基于上述原因,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各校都在积极准备和提出新的风景园林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层面看,①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重方案设计技能而轻工程知识,导致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社会工作能力上都需要有一个再培养和训练的过程,才能真正独立工作。②设计教育重“形式”而轻实践,忽视必要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导致学生热衷于讨论缺乏建造技术支撑的“概念”、“构思”,而对风景园林设计师职业产生误解。

2.2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模型制作的内涵较为狭窄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一般仅停留在方案完成阶段,缺少园林工程与技能的讲授并阐述其与设计的联系。在国外的风景园林教学中,学校把从方案到施工实现的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内容,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IslandSchoolofDesign)通过技术与材料(Technology&MaterialsI,T&MII,T&MIII)3部分课程,使学生购买材料进行建造,从而实现自己的方案。(2)模型制作的表现单一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通常仅作为设计阶段的辅助和补充。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通常方案构思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个阶段模型制作主要侧重表现设计内容,目的是对培养学生空间概念,而不强调制作材料和制作技巧。因此对于模型表现的其他方面必然有所忽略。(3)模型制作的操作简单模型制作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以手工操作为主,辅以简单机械操作,较为复杂的模型会使学生畏而不前甚至在设计中摒弃较为复杂的设计内容,手工操作同时还带来了意义较少的重复劳动,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制作热情和教学效率。

3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模型制作的强化与拓展

3.1统筹安排,渐成体系

应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体系的全局出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模型制作的意义,并合理安排其内容与深度,来满足各年级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以笔者所在的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风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一年级的设计初步课程在贾东教授负责的《同源同理同步的建筑学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指导下,强化模型教学,从纸板、石膏、木、聚苯、铁丝等五种基本材料的认知出发,使学生了解材料及指代材料特性,对空间进行认知、体验和构成设计,达到空间认知的教学目的。该课程改革后确立了模型制作在整个设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①。二年级、三年级乃至四年级,也根据课程体系对模型制作做了一定的规定。

3.2因地制宜,区分对待

在形成模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应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根据设计课程内容来制定模型制作内容和要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主要设置在建筑类、农林类、艺术类和综合类高校,由于设置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的学术背景不同,具体课程设置和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必然会有所偏重、有所差异。但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的基本程序总体上都是由项目分析、资料搜集、案例研究、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方案调整、方案表达等几个阶段组成,来达到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才培养的目的。甚至可将上述程序总结为三个阶段。如在案例研究中,仅对相关案例进行资料梳理和现场调研,甚至图纸抄绘,学生难以建立起完整的逻辑思路和全面的印象,如果在本阶段引入案例模型制作环节,则可以加深对案例的认知。如笔者所带设计课程中曾使学生对经典案例北海濠濮间进行资料收集、测绘,并制作模型,模型制作使他们对所讲授内容、测绘成果进行了巩固和再认识,而仅做资料收集则无法到达这种效果。

3.3内外结合,贯穿延续

重视课外教学的作用,在课外教学延续和拓展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各种设计竞赛、名师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模型制作可以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课外活动,以模型制作为切入点,延伸课堂教学到这些活动中去。如两位笔者所带二年级文化景观与遗产保护课程介绍了古建筑的基本知识,同时利用大学生科技活动,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制作实体模型,使之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4善借于物,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缩短模型制作中意义较少的重复性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激光测绘、3D扫描技术、数控设备如数控雕刻机、单片机、3D打印技术等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模型的制作精度和美观程度,同时声、光、电等技术的引入,也扩大了模型制作的内容。这在风景园林模型制作中尤为重要,以地形建模为例,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等高线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手工制作很难达到满意的精度和外观,如果使用数控机床对等高线进行切割,就大幅度缩小了模型制作的时间。又如假山模型的制作,使用3D扫描技术结合3D打印技术可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推敲假山设计而不是过度专注模型制作本身。

4.风景园林模型教学的几点思考

4.1开设模型课程

宜建立与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体系相适应的模型制作体系,统筹安排各设计课程模型制作的内容和所占课程比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宜在低年级开设模型制作课程,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普及模型制作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构建课外模型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课外的模型教学体系,宜将课外与课内贯穿联系,形成“两翼并重,两渠相融”的模式,加强课堂与课外之间的联系,使课外与课内模型教学内容互不重复、互不冲突、互为补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4.3模型实验室的完善

第8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平面构成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82-01

一、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平面构成的意义

平面设计中有点、线、等基本元素,人们能应用这些元素构成一些富有艺术性的图案。这些图案能创造出一种情境、传递出一种思想、表达出一种情感。人们常说美丽的风景园林设计美如画,实际上如果将平面构成的原理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能够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在古代,人们已经应用这种思想去设计风景园林,而在现代,人们仍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美妙的风景园林。

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平面构成的方法

1 点的应用

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平面元素为点、线、面。点是平面元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如果能够在园林设计中合理的使用点这一元素,它就能够集中人们的视觉焦点,让人们关注某个景观。结合虚实的应用,能让点产生更多的变化。比如如果在一个图案中,依规律给这个点创造出一个相互称托的点,这个点就能产生出一种流动性的变化,这个点能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2 线的应用

线,能够营造出平面设计的风格,比如人们谈到直线,就会想到刚劲;谈到曲线人们就能联想到柔和;谈到斜线,人们就会联想到某种诡异和不安的感觉。线的闭合与不闭合也能起到营造风格的效果,如果线闭合,人们内心会产生完整的感觉,如果线不闭合,人们会依线的走势产生某些联想等。如果能够巧妙的利用线的风格,人们可构造出一风景园林设计中一角、一景的特殊韵味。

3 面的应用

面是点和线的综合应用。人人们谈到面,会有以下几种感觉:人们联想到虚和实的感觉,即,如果将一幅图填得满满的,人们会感觉到这幅画很充实,如果一幅画余有余白,人们会对这幅画的余白产生联想;人们会联想到动和静的感觉,人们如果觉得画面是静态的,内心就会感觉到很宁定,如果感觉到画面呈动态的形式,人们内心就会依照画面的动态产生联想;人们会产生空间的感觉,比如人们会感觉一幅画面是被框住了,还是分割了,这种空间联想能让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情境。

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平面构成的应用

1 用点,塑造一角奇景

如果利用点的创作,就能把人们关注的焦点锁在最需要人们关注的某一角奇景上。这个奇景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一个重心,而其余的设计是为该景色而创造的陪衬。这种有主有次的平面构成方法,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以图1中的两幅风景园林创作为例,图1的左图为伦敦克欧花园中的中国塔,该塔为整个花园的重心。从它的平面构成布局来看,那一柱冲天的朱红宝塔是它要表达的主题,其它绿色的花草树木只是它的陪衬,这种设计颇富中国古典诗词中“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设计方法,这就是点构图的应用。为了突出这种朱红,该塔的周围还特别留出余白,使红色和绿色拉开距离,使朱红的宝塔不会被绿色掩盖,这是强调突出点构图的又一种表现手法。图1的右图为留园的冠云峰,留园的设计以奇山、奇石为重心,特别是冠云奇石,极具艺术特色。为了突出冠云奇石,它将冠云峰设计在庭园中心,让该石接天耸立,其余的绿树环绕在冠云峰周围,人们赏玩留园时,视现立刻集中在如云一般的奇石上,周围的绿色景物会让人们产生,纵是参天绿树,也不及接天之云的联想。如果风景园林中有特别的奇景,可以尝试突出点的平面构成设计。

2 用线,划出一道风格

线,是点和面的一种过渡方式,它能打破某种格局,用对比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强烈的风格。如果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构成略偏呆板的时候,可以尝试用线的构图打破这种格局。

以图2中两个风景园林创作为例,图2的左图为颐和园的长廊。该长廊利用两条长长的朱红线条,贯穿左右两个平面,该长廊设计为长长的弯道,人的肉眼难以望尽长廊。这种弯曲的长廊视计起到两种视觉效果:用线条强行隔断构图,强调一种威严之势;用余韵不尽的线条让人产生联想。图2为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小飞虹。该图的左边和右边的亭台皆为静态,亭态下的水也为静态,该图的画面若无动态映衬,画面就显得呆板,这个贯穿亭台的小飞虹的构成线条如龙脊背一般蜿蜒,它用一种美妙的动态感划破整个画面,使整个画面显得有刚有柔、有动有静,它的线条直没入亭台中,使人产生联想的余韵。

3 用面,创造一种情境

面的构图是由多个点或多个线构成,如果允够巧妙的利用面的虚实、动静、空间,就能创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以图3为例,图3的左图为古莲花池,该风景园林中,古莲花池为面的设计,它设计出整片的绿色,而绿色的旁边则矗立着一个红色的小亭,它为绿色画面中的一个点。这个景观具有动静对比、线面对比、层次对比,这种对比颇富“朱颜碧墨放池畔,舞袖挥毫对玉莲”的诗意。图3右为苏州拙政园的一角,它以临水的白玉楼阁为面,几枝花树为线,这种面与线的对比、白与粉的对比自能产生诗意,而花树隔断白玉楼阁的景致,这种空间塑造更富韵味。看到这种设计,人们能产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情境联想。

四、总结: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如果能够应用点、线、面的平面构成元素做好景点设计、风格设计、情境设计,就能使风景园林景气、意蕴、神足,而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浩.江岚.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研究――“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初探[J].规划师,2005(07).

第9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范文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功能;配置 

植物作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生态风景园林造就一种生机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风景园林已经成为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通过乔木、灌木、花草等各种素材,利用艺术手法,可以实现园林风景建设,体现植物本身的美,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展现自然美感,提升欣赏价值。 

1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1.1调节空气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通过释放的水蒸气来调节温度,增加湿度,使得空气变得清新。作为生态园林建设当中的主要植物,在绿地率较高的地区,人们会感觉空气清新,精神抖擞,这与绿化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和水蒸气有关,相关调查显示,绿化地区相比于未绿化地区,空气湿度要高出15%~20%。 

1.2改造城市生态气候 

植物不仅可以调节周边的空气,对于当地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在绿地率较高的地区,人们中暑的几率要远远低于未绿化的地区,虽然在夏季这种差别不明显,但是到了冬季两者的温度差异可以达到10℃左右。另外,城市热岛效应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因此对生态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冬暖夏凉的作用,对于调节改善城市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减少城市噪音 

目前城市的噪音污染十分严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人们长期处于噪音环境时,就会感到身心疲惫,精神萎靡,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各种症状,但是一些高大、浓密的植物会将这些噪音有效隔离开来。研究表明,具有较好树木覆盖的地区,噪音强度会减少5倍以上翻。因此,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的植物对于减少城市噪音具有很好的作用。 

1.4促进小型生态系统构建 

植物间合理地搭配,能促进彼此的生长,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种类的搭配显得十分关键,通过错落有致的植物搭配,以及他们之间彼此的小气候、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在相互竞争中彼此作用,相互适应,从而有选择地形成小群体。研究表明,多种复杂的植物群落构成比单一的种类生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能促进小型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此外,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通过种植植物来完善食物链等,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2园林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 

2.1植物的色彩搭配 

园林设计时,植物的色彩搭配包括单色应用、双色配合、多色配合和类似色配合等4个方面。单色应用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园林设计,能形成大色块的景观,但是往往会显得较为单调。双色配合主要是补色配合,比如红和绿这种鲜明的对比色,此外邻补色配合也能得到较为活跃的色彩效果,比如黄色和大红色。多色配合往往会带给人们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例如节日期间各种颜色花卉的搭配能创造出祥和、欢快的节日氛围。类似色配合主要应用与园林设计时空间的过度,给人带来柔和、安静的感觉,没有明显的对比变化。比如有的花坛色彩由内向外依次展开,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2.2植物季相搭配 

植物在四季的变化中叶、花、果的色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颜色的转变,使得园林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利用季相来充分的配置,体现植物色彩变化,提升园林艺术作用。例如北方和南方相比,春季较晚而秋季相对较早,因此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植物色彩的变化,而且即使同一地区色彩的变化也会出现不同,比如低温或者少雨会影响花木的生长和开花。在园林植物中增强季节感会有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春季的山花烂漫、秋季的硕果累累等。在目前的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个或者两个季节,常常采用单一或者少量的植物种类,为了避免某个时期的枯萎,可以增加绿色草木来延长观赏期。 

2.3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在花木配置时可以增加一些颜色鲜艳,对比较为明显的植物,比如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等,这些植物作为景观植物能增加观赏的色彩,十分适合植物造景。此外,树木与开花植物相结合,不仅能延长观赏的期限,还能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四季常绿的植物也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颜色翠绿的植物可以和较大的植物相互配合,来增加观赏效果。 

2.4配置层次相和谐 

植物之间的配合一定要遵循不同的层次感和颜色搭配,比如将不同形态、颜色大小的花木组合在一起,能使植物景观的色彩更加清晰,搭配更加和谐。组合的高低可以依据不同的形式而定,最主要是体现层次感,避免杂乱无章,展现和谐的美感。比如高度为1m的红橙木球、2.5m的朱瑾、4.5m的黄槐和8m的秋枫进行组合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3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对比和衬托 

由于植物形态不一,在实践当中要应用植物不同的特点来衬托出园林的美感,在树木之间相互搭配时,一定要注意协调,最大限度地避免颜色和高低差异所造成的破坏感,从而避免影响整体园林设计美感。一方面要利用色彩大小差异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感,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来完善和衬托出景观的主体效果。 

3.2动势和均衡 

由于植物具有各自的形态,有的植物形态比较规则,而有的却较为随意,因此在植物配置时,一定要注意植物之间相互的协调,包括形态、大小、颜色等。此外,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也要同时重视植物的长势和发展趋势,有可能因为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造成配置的不平衡,产生不和谐现象。 

3.3层次和背景 

生态园林风景设计中植物的搭配尽量避免单调,利用乔木、灌木、花卉等多种植物来进行多层次的配置,可以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的丰满。一般背景树要高于前景树,在配置时前景和背景产生较大的差异,体现和衬托出强烈的对比效果。 

4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植物选择要因地制宜 

在生态景观园林实际中,植物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和季节变化等基础条件,在植物选择时,要按照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季节来选择植物配置,遵循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严格人工控制,尽量减少由于运输、栽植而导致的植物死亡现象,还要避免引进造成人体过敏的植物。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4.2设计要注重季节因素 

植物搭配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体现四季的不同景观变化。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阔叶林进入休眠期,树叶基本都脱落,所以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针叶林来搭配,让景观在一年四季都能展现积极的观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