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1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比较分析

一、两次危机的成因比较分析

1、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出口大幅度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巨大。亚洲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基本相似,同时它们的贸易结构相对单一,这就使得它们对发达国家需求的变化和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敏感。例如1996年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减少,而这些亚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90年代转为以出口电子产品为主,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15%下降到1996年的0.11%。这对亚洲经济无疑是一次重击。

(2)“泡沫经济”也是引起这场危机的原因。当时,亚洲经济的繁荣发展有一部分也是依靠房地产拉动的,房地产的巨额收入使得大量资金进入这个产业,房地产价格暴涨。因此,亚洲经济工业化进程被缩短,货币化程度过高,多余的货币没有实际的劳务和商品作为依托。

(3)国际游资的参与是引起危机的重要原因。当时,以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为首的投资基金在亚洲兴风作浪,使得一部分资金从亚洲撤出,造成这些国家货币的巨大压力,成为这次危机的导火索。

2、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1)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商业银行将次贷资产打包出售,并通过投资银行对其进行证券化,卖给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投资者。这不仅使银行将资金回收,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还使得所有相关的金融机构串在一起,同时又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使风险不断放大。

(2)信用风险管理不严格。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都假定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会持续增长,因此,发放贷款时就不考虑借款人的信誉。但是,房地产市场中价格是有波动的。在对信用风险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呆坏账,甚至是银行破产。

(3)房地产市场扭曲繁荣。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共降息25次。持续的低利率,使得房地产行业火爆,很多投资家也将资金转移到这个产业中,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越积越大。自2004年中期开始,发地产价格下跌,贷款位于率增加,引发连锁反应,并最终成为全球性危机。

3、综合比较异同点

通过比较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得出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共同原因是“泡沫经济”,即资本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充足的商品和物资作为基础。另外,还有经常项目赤字巨大、外债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最后,利率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时由国际游资引发的,次贷危机是信用链条断裂的连锁反应。

三、两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关注与研究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次贷危机,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来防范金融风险,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金融衍生品也随之出现。这些衍生品可以有效的将风险转移出去,但并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因此,如果投资者以盈利性为目标,危机就会产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危机的研究,认识到其利弊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可以分散风险,推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风险只能分散,不能消失。我们必须把风险置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2、虚拟经济要有实体经济作依托

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都属于虚拟经济,一般来说,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实体经济作为依托,二者协调发展。虚拟经济极易引发泡沫危机,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全球化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次贷危机就是由于虚拟经济过快发展但缺乏金融监管的经济链条出现问题,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最后影响到实体经济。从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虚拟经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因此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警惕泡沫的产生和积累,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

3、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

亚洲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发生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国金融监管过松。由此看出,无论是经济体制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加强一国的金融监管。在金融自由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金融的脆弱性不断加强,这就更加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我国金融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会有很多漏洞。因此,政府有效的金融监管十分必要。企业资金所有权的特点是资金大部分不是企业经营者所有的,使得企业的所有者更加倾向于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而这些业务很有可能对企业的债权人和整个经济造成损害。我国应该重视金融衍生品发展过程中得金融监管问题。

4、建立国际间的协调机制

在国际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为了维护本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国际间的互帮互助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略作为世界一份子的责任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势必会导致一国的危机蔓延至全球。这也是次贷危机带给我国的启示之一。如今世界上有四大风险评估机构,表面上它们有利于风险控制,实际上关于个体与整体的矛盾任然存在。因此,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生问题时,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危机蔓延到我国,我们应该积极的与其他国家商量,采取措施来缓解危机,恢复本国投资者以及世界投资者的信心,为维护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星.美国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国际经济观察,2009,(12).

2.张.次贷危机是否与众不同.

3.秦柳.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东南亚经济危机的比较国发展—兼谈中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中国发展,2009,(8).

第2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美国次贷危机 商业银行监督体系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已经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并且彻底改变了美国金融体系的构架。从长期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发展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秩序的变化,对全球的贸易体系和贸易格局将产生深远而不确定的消极影响,美国和世界范围的金融结构、监督体系以及国际间的协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调整适应阶段。

1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

1.1 信用风险的发生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关键原因

信用风险的产生动摇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基础。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是因为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引发的,但是基础却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导火索和根源都是贷款这个基础资产的风险集中爆发。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今世界经济是基于契约和信用基础上的,这对于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尤为明显,对于这样的经济体系来说,如果大量的契约不能履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当债务人发现一旦违约后,他们所承担的经济、精神等方面的损失远远小于履约成本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理性违约。同时信贷的快速膨胀和信贷条件的不断降低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充分条件。而且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等后续金融资产应是建立在最初的贷款基础资产之上,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都与源头债权受偿程度关联,当基础资产和交易对手出现问题后,大量无法受偿的债务产生了集中的信用风险,并沿着金融资产和交易过程的链条将风险逐级传导下去,所造成的危害必然是深入和广泛的。

1.2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由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实行低利率政策,极大的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2004年下半年,美国经济成功反弹,美联储逐步调高利率,2006年6月最后一次升息25个基点,之后至2007年8月便一直维持利率于5.25%水平,随着美国联邦利率调升,美国房地产在2005年触顶。从2006年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逐步减缓,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下降。随着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房贷巨头的轰然倒下,美国的次贷危机也随之爆发。

1.3 贷款人理性的缺失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美国实行低利率的几年中,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在全球对冲基金的投机推动下,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扬,炒房活动盛极一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产生了买房的冲动,使得2006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占全部抵押贷款的比例快速升到30%左右。而在大量买房的人群中,由于利益的驱使,使他们很少考虑未来利率上升带来的负担,在预测房价会继续上涨的同时,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充满了信心。然而在美联储自2004年中期连续17次上调联邦利率后,80%的次级抵押贷款人月还款额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猛增了30-50%。如此高额的债务负担瞬间使贷款人陷入了还款困难的境地。

1.4 监管机构的监督不到位也助推了次贷危机的产生

金融业很特殊,保护储蓄存款人和各类债权人至关重要,处置不当甚至可能会出现政治风险,因此,即使在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政府干预行为都屡见不鲜。政府一定会扮演“最终拯救者”,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金融市场的依赖心理。

2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警示作用

2.1 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的质量和总量

由于房地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和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历来就是商业银行放贷的首选,从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来看,我国应该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质量。强化内控建设,加大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不断完善风险管理。

2.2 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监管

商业银行是储蓄投资转化的中间环节,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主体,坚持谨慎的经营理念,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把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放在首要的位置。贷款前期一定要做细致深入的审查,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保证贷款人的还款能力。

2.3 处理好金融产品创新和银行自身规范、发展的关系

金融产品的创新一定要建立在长期、稳健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上,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文化,按照严格监管标准,确定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承受水平,据此确定业务发展规模,并集中主要资源发展熟悉并具有优势的业务。谨慎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少接触看不清的业务。推进创新和发展新业务时,打好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信息资源和人员基础。

2.4 认真研究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培养出合格的金融管理人才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入和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日益接轨。我国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具备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掌握完备的风险控制手段的金融界精英。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今后的国际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金融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下基本而长期的工作。

中国商业银行走向国际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局势和国内经济的调整,我国的商业银行一定要认真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提升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力,在各项业务中合规、审慎运作,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兆琼,周涛,程志云.商业银行房贷两难[J].经济观察报,2007- 08-18.

[2] 宁雯,韩羽,朱力,韩松.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连锁反应[J].当代 金 融家,2007-05-31

[3] 张仁寿,魏伟新.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及警示[J].2007-08 -23.

第3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 经济法 政府干预 正当性 启示

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爆发后,先是蔓延至整个金融行业,而后波及到实体经济,成为真正意义的经济危机。作为进入21世纪后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它给世人留下的教训极为深刻。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是应对次贷危机,避免危机影响扩大的有力武器。本文是在经济法的语境下论述次贷危机中的众多干预措施,经济法语境下的国家干预应该包括国家立法干预,行政干预或政府干预,司法干预,其中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核心是行政机关的干预,本文也将以行政干预为重点进行分析。

一、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对于次贷危机的原因,经济学界内部百家争鸣,其中主流观点认为本次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府监管的缺失、金融机构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次贷市场的不规范,上述的观点如果从经济法角度去总结,那么导致本次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就是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1、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的表现

在市场经济产生以来的几百年里,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这对范畴之间的矛盾与对立逐步尖锐。本次次贷危机就是市场经济中个人主义极度膨胀的结果,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金融贷款机构、借款人、中介机构和评级机构,通过对这些市场参与者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参与者都存在着忽视社会利益的极端个人主义行为。首先金融机构的高管作为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专家,在进行每次金融创新时都会很清楚开发出的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面对次级抵押贷款带来的高额利润,贪婪使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高管们毫无顾忌地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和转嫁风险,同时为了掩盖风险,创新出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其次次级抵押贷款创设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广大低收入人群住房梦,但是面对房价持续上涨,经济形势良好的大背景,有人看到了炒房能够带来的暴利,同时由于级抵押贷款门槛低,并且审查松懈,所以期望通过炒房牟利的人涌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使次贷规模持续扩大。最后,次贷市场中的中介人和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行为也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中介商为了帮助借款人通过贷款审查,顺利拿到贷款,采取各种非正当手段蒙骗借款机构,例如使用虚假的收入证明和纳税证明以及贿赂贷款审查员等,这些不正当行为导致贷款机构将钱贷给不符合标准的借款人,增加了贷款机构的不良资产和坏账死账,提升了贷款机构的运营风险;评级机构作为谋利的法人,为了得到报酬也采取迎合需要评级的客户的做法,擅自提升贷款的信用等级。通过对本次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面对利益,金融机构的高管、中介入,评级机构,借款人都把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安全抛到九霄云外。

此外次贷市场参与者面对利益的种种盲目参与行为、盲目投资以及盲目投机行为无疑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表现。

2、政府失灵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又一主因

不仅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在干预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也存在着失灵,并且政府失灵通常出现在政府试图矫正市场失灵的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影响与市场失灵的影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詹姆斯·布坎南在《自由、市场与国家》中就指出:政府的缺陷至少与市场一样严重。政府失灵包括政府干预不到位,政府干预错位以及政府干预不起作用,其中政府干预不到位和政府干预错位在本次危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次贷危机中政府干预不到位是导致次贷市场陷入混乱的主要原因。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号经济强国,现代经济发展已有几百年历史,经济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但是为什么还会爆发如此严重的金融信贷危机?比较有力的解释就是政府在市场恶化的过程中放任市场自身调节,政府干预没有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坚持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美国遭受重创,从此各国开始注重强调政府干预。直至上世纪70年代“父爱”般的政府干预使美国出现滞胀,此时与凯恩斯主义对立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得以席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新自由主义的泛滥是美国政府干预不到位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坚持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对于市场中的种种过度冒险行为坐视不管,放任金融机构大肆进行金融创新。同时对于一些金融机构过高的杠杆率也置之不理。

二、次贷危机中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分析

1、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折射出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

前文已经论述过,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两大主因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经济法的产生即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一种方式。因为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律,对于帮助市场平稳发展有着别的政府干预措施不能替代的作用。经济法的这种作用在此次危机中得到了突出反映,只不过是一种反面折射。上述的种种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法都能通过制定具体的规则予以限制。首先政府为了控制金融领域的风险,不仅持续监控本国金融企业的经营运作,而且还制定一定的金融法律法规,为金融企业划定经营运作方面的底线。其次法律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表现,通过颁布法律可以向民众传达一定的社会理念,针对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和个人主义,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法律宣传社会本位的理念,同时通过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存在严重影响的投机行为的惩罚,使民众间接被灌输社会本位理念。

2、从次贷危机中经济法干预的成效看经济法干预的正当性

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进行过反思,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能保证经济长期健康平稳发展,而是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怎样才能在经济不出现大动荡的情况下实现市场和政府干预的均衡?经济法干预措施则是一剂良药,利用经济法律不仅可以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也可以为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划定一定范围,规定市场经济基础地位的同时,也赋予政府一定的干预经济的权力。总之,无论是专注于长远发展的经济法还是力图减小损失的经济法,在帮助各国走出危机阴影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各国经济开始回暖,提前复苏的迹象的出现,就是这些经济法干预措施有效性的最有力的证明。

三、应对危机的经济法干预措施建议

1、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的监管

审慎经营是使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降低因为企业自身因素而产生的风险的重要经营准则。审慎经营规则侧重于通过金融企业自身的行为去降低企业营运所面临的风险。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金融领域的规则相当完善,政府和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完备,但最终还是因为金融企业没有很好地执行审慎经营规则而导致危机的发生,这说明要使审慎经营规则得到彻底地执行就需要实行内外联合。不仅需要各个金融企业有着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系统的审慎经营执行框架,还需要政府对金融企业的审慎经营进行有力监管,对金融企业的业绩、各项指标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有违背审慎经营规则行为的企业,责令其整改,或者进行罚款,严重者追究企业法定人及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我国政府历来对审慎经营规则给与高度重视,但也不排除会存在少数金融机构面对当前类似于美国危机爆发前的经济形势而采取冒险行动,发放规模过大的房屋贷款,降低贷款审查标准等。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应该提高警惕,积极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进一步加强贯彻执行审慎经营规则,引导我国金融企业走上合理合法经营的道路。

2、弘扬“社会利益本位”理念,建立相应机制抑制“个人主义”的膨胀

市场经济奉行“自由放任”的理念,因而西方政府很少干预个人市场行为,但是发展到极端就是个人为了一己利益去损害社会利益。次贷危机的爆发使我们不得不提高对个人主义膨胀的警惕。个人主义膨胀涉及到道德、人性等深层次领域,要想从这些角度出发去根治个人主义膨胀,一是时间周期长,二是很难针对问题选择正确的措施,而且如果措施不恰当,影响的范围会相当广泛。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首先应当通过法律法规为个人主义行为规定一条底线,划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界限。其次,笔者认为应该继续弘扬“社会本位”理念,加大“社会本位”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强民众有关“社会本位”理念的教育,使民众真正领会“社会本位”理念的含义,最后政府应当建立遏制个人主义膨胀的有效机制,对实施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在这方面,我国还落后于美国,美国在危机爆发后,先是全力挽救经济,待经济发展逐渐平稳以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问责行动,调查部门陆续对一些在危机中存在违规行为的金融业者和政府官员进行质询,并且在认定有罪后,对他们实施罚款,甚至监禁,中国在维护社会利益方面做得还不够。“公益诉讼”制度作为能够维护社会利益的有效武器之一,已经引起了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检察机关)、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者不特定的他人利益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活动。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将会为维护社会利益提供诉讼程序的制度保障,使社会利益的维护逐渐成为一种公民权利,一种政府责任。通过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向民众宣传“公益诉讼”理念的同时,可以将市场中的众多企业和参与者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他们变得谨真,不再轻易冒险。

3、次贷危机再次证明经济运行模式不能走极端

历史已经对经济运行应该采取市场运行与政府干预均衡的模式有过多次证明:苏联的计划经济致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人民生活陷入窘境;美国长期的自由放任市场经济传统使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其中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最为严重;2007年初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是美国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影响下重拾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因为危机爆发前,政府过于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违规违约行为不断,市场秩序持续混乱,市场风险不断累积,进而因为外部经济的小小波动使得市场问题暴露,整个市场崩溃,所以此次次贷危机是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极端性、错误性的又一次证明。

[参考文献]

[1]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2]董成惠:探析金融危机下经济法国家干预的本质[J],经济法年会资料,2009

[3]李昌麒:经济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

第4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13-02

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在次贷危机到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应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持续下调经济利率,对经济秩序造成了影响,发生了世界范围的金融经济危机。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创新,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根据次贷危机影响的规律和特点,制定适应次贷危机下商业银行发展的金融产品风险防范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的经济损失,避免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不良影响。

1 简述次贷危机和商业银行

1.1 次贷危机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次危机主要是美国的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造成的。产生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产生了一定的次级债务,美国政府为了调节经济,持续地进行利率下调,引发了经济的动乱。次贷危机产生,可以说是经济杠杆效应的失常、过分的证券化和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影响范围极广,很快地从单一的证券市场波动到整个金融市场,对全球范围的金融经济都造成了影响。

1.2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业务是进行工商业的存款和放款,主要的经营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相比较其他的银行来说,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是货币和货币资本这两种特殊的经济商品,主要的经营对象是金融的资产和负债;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经营业务上,跟一般的银行和专业的银行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更加广泛,种类更加全面。例如,商业银行有门市服务,可以进行零售的金融业务经营,还可以进行大额信贷。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了重大的比例。实现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创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害,保护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

2 从金融产品的角度分析次贷危机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和影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通常是指货币和货币资本,虽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次级贷款存在一定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资产的不稳定性。风险投资是一些资产投资人员,重新整合存在问题的资产,获取新的经济效益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一些存在问题的资产,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风险防范,与时俱进地对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创新,才能在次贷危机中降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

次贷危机产生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分散抵押贷款机构的信用和流动风险过高。这个因素,出现了美国的证券化现象,主要表现是美国投资银行,把和次级贷款性质相同的按揭贷款,在次级债市场通过债券的形式进行出售。美国次贷危机金融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债务抵押证券,是以次级按揭的按揭支持证券作为基础,进行资产的重新整合,然后发行的一种新的证券化产品。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证券化过程中,实现了信用风险到债务抵押证券投资者的转移。因为信用风险程度的不同,所以转移的过程中,也会按照实际的风险情况,转移给不同档次的债务抵押证券投资者。在风险转移过程中,信用违约互换类别的金融产品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增强高级档债务抵押证券的信用程度,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信用违约互换还可以构造风险较高的合成债务抵押证券,通过对次级按揭风险的承担,获取经济效益。金融产品实现了风险转移的市场化,扩散范围广泛,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经济影响。

金融产品是次贷危机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条件,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承担量,可以有效地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降低次贷危机对金融经济的影响。所以,对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创新,可以在次贷危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性。

3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风险防范的创新

3.1 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

次贷危机下,避免大范围的金融经济冲击,降低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对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创新。实现风险防范的创新,可以从商业银行本身的管理制度进行。例如,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主要的资产是金融产品,最大的影响就是银行的信用风险。因为银行的业务经营、经济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具备自身良好的信用程度和信誉水平。拥有良好的信用,可以让客户放心地办理银行业务,有利于银行工作业务的实施,可以减少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

3.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管理过程中,创新风险防范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在银行中全面地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对金融经济风险进行统一的测量,有效地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对风险防范制度的创新,要求商业银行与时俱进地进行风险制度的完善。例如,在次贷危机中,结合我国的金融经济管理制度和政策,根据商业银行实际的发展情况,通过新的风险测量模型的应用,针对风险管理的问题,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性,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次贷危机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

3.3 提高风险防范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企业竞争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次贷危机下,提高商业银行发展的稳定性,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创新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做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风险防范的创新工作,需要提高风险防范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例如,商业银行定期地对风险防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时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经济信息,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模拟可能出现的风险,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哪些影响,分析研究和讨论之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地进行创新训练,才能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的全面防范。

4 结语

次贷危机下,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创新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是提高风险防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经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可以根据商业银行和次贷危机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姚良.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防

范[J].上海经济研究,2009,20(10):75-76.

[2] 张西贝.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J].时代金

融,2012,25(4):136-137.

[3] 刘诗余,张雪娇.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J].贵阳学院学报,2009,20(1):94-96.

第5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论文从对次贷危机的认识及其在实际企业改革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首先论述了应用分析次贷危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次从危机的发展史、功能、特点等方面对经济调整做了详细的介绍。论文以次贷危机对中国各企业的影响为例,论述了其在中国企业发展与调整其战略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分析次贷危机理论之后,中国如何调整整体经济策略,尽快实现经济复苏。

关键字:次贷危机利率调险防范

一、次贷危机产生原因

次贷危机,全称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LendingCrisis),是指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以及短期利率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大幅上升。同时,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二、次贷危机带来的经济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

受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当放缓。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也将影响到中国贸易。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我国出口增速就会放缓6%。因此,从理论上看,次贷危机将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但对不同出口商品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例如,虽然有次贷危机,拖累了需求,但对美国人的日常消费影响有限。尤其是中国商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这些商品物美价廉。在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可能有更多的美国人选择中国商品以替代别国的高档高价商品。正如2000年美国经济衰退时,不仅没有影响中国商品出口,反而价廉物美的商品大受欢迎,中国对美出口有增无减。

2.会加剧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中国金融市场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次贷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统计,到2008年3月4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已达到7.1175元兑1美元,较2007年7月底的7.5737元兑1美元升值超过了6%。人民币升值虽然使得我国微观主体购买力提高,但确阻碍了出口的发展。由于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上海美国商会和美国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联合调查报告认为,半数以上的在华外国厂商都认为,我国正在失去对越南和印度等其他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优势,而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产品成本增加是主要原因。

(二)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

根据通常的情况,一个家庭最大的支出是购房和教育投入。后者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而前者则受政策以及市场的影响较大。一旦还款额度增大,那家庭日常开销的预算就会削减。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85.55亿美元,是自2007年10月以来连续第五个月下降。在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同时,这场来自美国的“流感”已经让不少中小企业出现了“感冒”的症状。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几乎席卷全球,从金融机构到实体经济,动荡的环境让市场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与美国关系甚密的欧洲,一段时间以来也遭受着经济损伤及通货膨胀高企的双重压力,而其中同样金融机构云集的英国备受市场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英国7月制造业活动萎缩,经济下滑趋势加剧;另一方面,英国6月通胀水平创16年最高,且有继续上升之势。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对英投资中国区主管万博文(BobManning)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英国经济会比其他欧洲国家恢复得更快,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正在给中国企业创造更多机会。

然而世界能不能离开“中国制造”呢?答案是否定的。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里,作者萨拉向我们展示了在这场冒险中,她不得不让儿子穿68美元的“意大利”鞋;为该选人道的“中国制”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制”捕鼠器而挣扎。显然,在日常消费品的选择上,价廉物美是所有人的选择。而中国企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中,绝大多数正是玩具、服装和日用品等产品。也就是说,这场次贷危机尽管让美国消费者花钱更谨慎了,但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而言,反而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

三、次贷危机下的经济政策调整

(一)汇率机制的调整

从导火索看,现在美国的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的下滑,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90~1991的调整以及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结合版。考察美国的100年来的房价波动,扣除物价的影响,在9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房价几乎就是一道直线,只是到近7-8年才开始大幅上涨,因此这一次的房地产的泡沫在历史上都是比较大的,经济的调整程度也必然更为剧烈。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持续衰退,美国政府继续采取大量发行美元的政策来刺激经济,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存的主要盯住美元的、实行管制的汇率体系会可能会面临空前的压力,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在70年代出现崩溃那样,都是由于美国的双赤字、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如果汇率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美元无法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因为虽然美元是全球货币,但美联储还是一个地区央行,它不承担全球化的责任,这就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动荡。为此,人民币汇率机制应当更为灵活,降低与美元的直接关联,同时注重美元可能出现的贬值趋势及其对港币等汇率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对中国金融市场而言,尽管几大商业银行都参与了对“两房”和雷曼兄弟相关债券的投资,但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购买的美国次级债券总量不多,短期内次贷危机造成的直接冲击较小。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深刻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房地产市场稳定下来、进而使得美国金融体系稳定下来之前,都可能会难以持续。因此,中国经济应当做好美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低迷不振的准备和预案,积极寻求内需等新的增长点。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对于东部沿海出口导向型的地区来说,国外需求的下降将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增长。据花旗银行测算,美国经济放缓1%,我国经济增长将放缓1.3%,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进行调整。从内部来看,受国内成品油、电力及初级能源价格的价格扭曲、工资上涨、高位运行的PPI和CPI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内在压力。如何应对次贷危机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内需的启动等将成为关键因素。

四、结论

从已经发生的情况可以看出,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世界的金融、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也已经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正如经济学家樊纲近日在博鳌论坛上所指出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对中国外贸和资金层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目前缺少严密经验分析的必要数据,但通过观察和应用简单数据直接判断,我们认为,一年来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实际影响要比当初预测的要严重得多。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后续影响才刚刚开始,具体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但有两点可以明确: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重视和观察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和世界金融经济波动的扩散的方向、范围和程度,以及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影响的可能途径及其后果,提前做好前瞻性的应急准备,把次贷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过去分析、预测和政策等各方面的回顾、总结,分析和查找过去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1]FranklinAllen.InternationalFinancialcrisis[J].Houghton:Mifflincompany,2007:46--52

[2]Jim.TheStudyofSino-AmericanRelation[M].NewYork,Addison-Wwsley,2005.

[3]陈雨露.国际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13-318

第6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成因 影响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始于2007年初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走软,逐渐演变成美国次级债危机,致使数家国际知名的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受到巨大损伤,面临危机甚至倒闭。下面就来介绍这一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起因。

在美国,有一种次级按揭,就是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住房贷款。之所以有这种贷款,是因为当时贷款公司比较看好美国的经济,他们认为美国的房价还会不断上涨。因此这种贷款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可以还款的证明。由于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极高,贷款公司贷出这些贷款后,为了降低风险就与投资银行合作开发了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并把这些证券出售给投资银行。而投资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将那些次级贷款包装成债务抵押债券CDO,并把这些CDO分成高级CDO和普通CDO出售给对冲基金,结果高级CDO热卖。对冲基金尝到了高级CDO的好处后就向利率最低的银行贷款购买普通的CDO。银行把CDO卖给了对冲基金后发现这是一个获利巨大的投资品种,为了再在这个项目上取得更大的收益,银行也买入了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又继续把普通的CDO抵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继续购买普通CDO。这时候投资银行又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创造出了CDS,即信用违约交换,也就是给CDO向保险公司投保,让保险公司也来承担风险。而CDS又一次大卖。之后投资银行又发行了一种基金,专门购买CDS,并把之前赚得的钱作为保证金投入。由于美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这种基金也吸引了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来购买。至此,贷款公司、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以及该类的金融投资机构都卷入了这场次贷危机。

在整个次级贷款的利益链条中,只要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房价持续上升,链条中的各个主体就都可以享受到由于房价上升带来的好处。但随着美联储不断地加息和房地产市场不断走向萧条,次级贷款者还款的压力逐渐加大,贷款人违约的比例不断增加,从而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从源头开始断裂。贷款的风险也随着这个链条蔓延开来,由房地产金融机构逐渐转移给了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2007年7月,美国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家对冲基金濒临瓦解;2007年8月,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宣布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面临25%的损失;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也宣布暂时停止旗下三只对冲基金的赎回,全球的大部分股指暴跌,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在其他国家蔓延。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次贷危机的爆发致使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上的各利益主体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首先,次级贷款者由于负担不了日益提高的还款额而不得不被银行收回住房,无家可归。其次,次级贷款公司由于收不回贷款而不得不宣告破产。而购买了大量经过包装的次级贷款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也因为抵押债券市场的缩水,出资人要求赎回和贷款人要求提前还款而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美国和欧洲各国的股票因为这一原因连续下挫,亚洲股市甚至出现了17年来的最差记录。

2.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美国的次贷危机同样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次贷危机主要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产生影响的。

第一,进出口贸易。世界经济的放缓将导致外部需求的减少,而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再加上美元不断的贬值,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表明:如果美国进口下降10%,中国出口将下降3.5%;如果同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0%的话,中国出口将下降7%;而若汇率升值的幅度为20%的话,中国出口将下降10.5%。 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我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大幅减小,也减轻了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程度。

第二,金融市场。对银行也来说,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直接损失较小,而且都是一次性的。工行,中行和建行等银行在次级抵押债券上的投资只占其总资产的1%不到,所受的冲击不大。虽然如此但投资者对于金融业的投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而对于不断上扬的股市而言,次贷危机带来的国外股市波动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联动效应和心理影响进一步加大。由于次贷危机导致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信心下滑,加上中国资本市场前期上涨幅度较大,自身内部也存在技术调整的要求。当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股市动荡时,中国不但未能幸免,甚至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次贷危机引发信贷市场信心危机,导致发达国家流动性出现局部紧缩 。但是由于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强,市场有进一步加息的预期。而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在加速贬值,中美利差倒挂的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投机资本的流入。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大量资金在世界各地寻找投资机会,像中国、印度这样高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资金寻求新的增长机会的目标市场。未来中国面临短期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 ,大量短期资本的流入,一方面将加剧国内已经过剩的流动性,促使国内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另一方面,如果一旦美国次贷危机提前好转,短期资本很可能迅速流出,这将在中国金融市场形成致命的打击。

参考文献:

[1]刘鑫:浅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成因及影响.理论界,2008(6)

第7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论文摘要]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引起全球性金融海啸,还有可能引起世界经济的衰退。本文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对次贷危机的原因在“次贷暴富者”背离美德常识、次贷金融衍生品的设计者和经营参与者缺乏社会责任精神、功利主义思想使金融机构误导消费者和投资者、美国人超前消费的理念推波助澜了次贷危机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论文关键词]经济伦理学角度;次贷危机;超前消费;社会责任精神

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至今已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并已经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所到之处触目惊心,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按照官方说法,次级房贷占美国整体房贷市场比重的7%~8%。为什么这么小的比重却给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带来这么大的冲击?“次贷危机”是怎么发生的呢?

因为经济不景气而鼓励银行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向次级信誉的消费者大量抵押贷款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利率被一压再压,最低降到了1%。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并稳步发展,银行利率逐步由过去的1%提高到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次级按揭贷款利率飞速上涨,最终使得次级按揭者还不起银行的贷款而将自己的财产抵押给银行。这些被收回的抵押房屋,由于美国房市的不景气,银行得到大量次级按揭抵押财产,但卖不出去却成为自己的包袱和负担。这样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销售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以分散风险。这是美国次级贷款突然大规模爆发的内在机理。

次贷作为资产证券化产品中的一个创新产品,从产生到危机爆发不过十几年,却产生了这样大的破坏力和侵蚀度,这无疑需要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和角度——经济伦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它。次贷危机的发生,有很多机缘与巧合,但一系列道德上的疏忽或者叫堕落却是不能回避的。

1美国人超前消费的理念推波助澜了次贷危机

美国人享受的是信用消费生活方式,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美国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这就是“明天的钱”,就是还没有挣来的钱,但从信用上讲,“明天的钱”也是能够获得的将来收入。但美国人太超前了,寅吃卯粮,掏空了自己的未来,“勤俭是美德”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应该是一个健康的消费理念。

美国人花“明天的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但随着美国信用消费的膨胀,一些美国人所花的“明天的钱”,却是根本不能赚来的钱。过去这些年,每年有上百万的美国人宣布个人破产,主要原因就是偿还不了信用卡的借款和高利息,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最后一道防波堤——消费者购买力终于开始崩溃了,美国大部分消费者都“勒紧裤带”,进入2007年12月,美国个人消费大幅缩减,次级贷款者终因无力还贷而选择了违约,产生一连串的金融动荡。来源于/

2“次贷暴富者”背离美德常识

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屋。在利用次级房贷获得房屋的人群里,大部分是低收入者,这些人由于信用记录较差或付不起首付而无法取得普通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选择权。

正如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泡沫让20多岁的程序员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翁一样,次级抵押贷款爆炸式发展成就了抵押贷款银行家和经纪人的一夜暴富。

我们看次级贷款之所以演变成次贷危机,是一场典型的缺乏“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造成的、由金融衍生品引发的金融危机。我们看危机爆发之前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倒金字塔”:第一层是金字塔的底,是为次级信用人建造的房子;第二层是建筑商、购买者、银行、广告公司等;第三层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第四层是次级债CDO;第五层是信用违约交换CDS,上面还有个第六层。当第三层的次贷人还不起贷款时,整个倒金字塔就崩溃了。如果没有上面的三层金融衍生品,危机是受控的;可有了上面的三层以后,天知道牵扯进来了多少企业、银行和国家。

3次贷金融衍生品的设计者和经营参与者缺乏社会责任精神

次贷危机的根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整个的人类经济出现了一个大的问题——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不对称。现在全球衍生工具总市值估算超过681万亿美元,实际上全球的GDP还不到60万亿美元,所以虚拟经济可以无限放大很多机构的资产,这个资产反过来又可以扩张它的信贷,这样一个过程非常危险。

10倍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是以贪婪和漠视为基调产生的。今天的金融海啸实质上是贪婪的代价。贪婪就是说他更多的关注自己而牺牲别人的利益,让别人受到损失;他关注的是短期的风险而不在乎长期的风险。如果是属于这种,那就不仅是自利了,而是贪婪,这个贪婪不仅制造了他自己的困境,而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危机。现在看来,虚拟经济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无限扩张。这个贪婪还表现在美国经济的过度证券化,各种金融机构把一些一时还不清的债务,转化为证券后再卖给投资者。换句话说,凡是有风险的,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证券。所以,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把手中超过6000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债权转化为证券后,卖给各国的投资者。那么各类次级贷款的金融衍生品的制造者们,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里危机四伏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里的陷阱有多深吗?——因为贪婪的次贷放款机构只关注手中的债权如何提高流动性并带来收益,而各国的投资者只看到了炙手可热的投资差价而忘记了莫大的风险。

很多人都以为资本主义本身就是贪婪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都知道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描述过:资本主义每一个人都是自利的,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整个社会却形成一个积极性、互利的社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是道德的经济,每个生存于其中的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正是与他的另一本同样重要的著作《道德情操论》相得益彰的。换句话说,当时的经济学家不光是研究经济学,他同样研究法律和道德伦理,凯恩斯也是这样。

近年来虚拟经济中的很多金融创新是问题的根源之一,不少人也因此质疑说,有可能问题是出在道德风险上!随着美国经济的回暖,银行利率不断提升,无疑收紧了市场的流动性,而将房产市场泡沫挤破了,随之带来的是大批房贷机构破产倒闭,不仅次贷证券大幅缩水失去流动性,而且还连累了其他的证券和债券,整个金融创新产品领域正在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目前美国作为金融创新成果之一的投资银行倒闭的倒闭、转行的转行,前五大投资银行已全军覆没——历史往往以让人惊诧的方式记录下缺乏社会责任感行为是怎样制造“奇迹”与恐怖的。

4功利主义思想使机构误导消费者、投资者

大约从10年前开始,处处可见诱人的传单:“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积蓄不够吗?贷款吧!”,“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这些充满诱惑的字眼误导了次贷衍生品的投资者。

美国华尔街为什么发生如此严重的危机?其源头既在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更在于这些机构信奉的功利主义经济伦理信念。他们为了攫取利润,过度投机,制造发行了许多包含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他们将为实体经济筹集资金的金融基础功能,扩大为没有实体经济价值的虚拟金融的证券产品,让广大百姓来购买,既为他们贡献业务利润,也为他们的投机行为分担风险。

美国的房地产行业和按揭银行,所信奉的是同一种的功利主义经济伦理原则,在有钱赚时盲目发展、盲目放贷;美国的买房人,也信奉相同的功利主义经济伦理原则,在形势好时投机买房来发财,其按揭贷款中许多并未提供全部收入或财产证明。

综上所述,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其根本原因是在金融创新中在功利主义经济伦理的作用下,为了攫取利润、过度投机的必然结果。面对如此严峻的世界性金融动荡,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而且世界各国已经行动起来,着手挽救金融危机、避免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参考文献:

第8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蝴蝶效应;宏观调控;次级债券;浮动利率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多来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蝴蝶效应,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从而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美国一打“喷嚏”,全球都跟着“感冒”。那么,究竟什么是次贷危机,以及引发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一、美国次级房贷的现状和特点

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所谓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一定的资产(如房产)作抵押所获得的贷款。在美国,通常根据信用质量,将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在这三类贷款中,优质抵押贷款达到或基本达到了美国相关政府支持机构(GSE)规定的标准,具有良好的信用品质。

次优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有两个共同特点:贷款标准低、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

次优抵押贷款即“ALT-A”贷款,全称是“AlternativeA”贷款,它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或很好的人,但却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这类贷款的信用质量好于次级,并且大体能够接近最优贷款的标准,被普遍认为比次级贷款更“安全”,其利息普遍比优质贷款产品高100到200个基点。据高盛研究报告数据,2006年新发放抵押贷中13.4%为Alt-A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的借款人通常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并且,还款额与收入比(PTI)超过了55%,或者贷款总额与房产价值比(LTV)超过了85%。

除了贷款标准低以至于信用风险明显高于最优贷款之外,次级和次优贷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这与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占绝大多数的优质抵押贷款形成了鲜明对比。据估计,在优质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和次优抵押贷款中,浮动利率贷款所占的份额分别为20%以下、85%和60%左右。根据高盛研究报告数据,2005年和2006年发放的次级贷款规模分别约为645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2006年新发放抵押贷中20.1%为次级抵押贷款。引发这次危机的主要是近几年发放的次级抵押贷款,并很可能波及到次优抵押贷款。

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内部机制缺陷是根本原因

1.日益扩大的低端抵押贷款规模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低端抵押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将市场推向非理性繁荣。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嫁给投资者。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回收贷款占用的资金,继续扩大放债规模。

2.放贷机构和投资者的贪婪是这场危机的前提。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利率高2%~3%,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放贷部门以及次级债投资者们“见利忘险”,忽视风险管理。一方面放贷机构为了能大量发放、持有次级债,推出各种高风险的次级贷款产品以吸收更多低收入家庭购房。比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零首付、零文件等方式贷款。由于放贷机构忽视风险管理,导致一部分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放贷机构故意实施“猎杀放贷”行为。放贷机构故意向借款人片面强调高收益性,而对高风险性闭口不谈,导致借款人不知道利率波动对自己的还款额会产生什么影响。当危机爆发时,借款人由于利率高涨、房价下跌而不能按时还款,放贷机构遭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从而殃及债权人。

(二)政府宏观调控不力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

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实行低利率货币政策。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1年到2004年间高举降息大旗,连续13次降息,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46年的最低点1%。低利率政策的实施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刺激贷款买房,直接导致大量流动性资产涌入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这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孕育了房地产的“泡沫”。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通货膨胀的压力死灰复燃,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又先后17次加息,2004年到2006年两年间,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到5.25%。还款的成本随着利息的上升而日益增加,本金滚利息,雪球越滚越大,还款者压力越来越大。

美联储主导的贷款利息剧降据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很多人在政策诱导以次贷低息的方式买房,而后又出现高息还款困难,购房者不能按时高息还款,后果是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为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三)房地产市场的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2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10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让那些原本想靠卖房子还贷的炒房者措手不及的是,房价下跌到靠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波及全球,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

(四)抵押贷款市场资金链的断裂是关键原因

当房价上涨时,抵押贷款市场资金链上所有产品的状态均为高收益低风险,放贷部门通过将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并将回收的资金以发行更多次级抵押贷款的方式来扩大放贷规模以获取高额利润。金融机构则根据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创新出新的“再衍生”产品。经过层层循环,使越来越多的本无力购房居住的消费者加入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行列。这样从最初的房屋消费者、放贷机构到专业融资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到最终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都严重忽视风险。结果是只要其中某一个链条出现故障,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并迅速波及其它环节,一旦购房者无力偿还债务,那么从放贷机构到专业的融资机构,直至最后的投资者都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五)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不良和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

次级贷款市场存在先天缺陷,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次贷借款者主要对象是收入低,没有良好信用记录,甚至有过破产信用记录的借款者,借款给这类人而产生的次级贷款市场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在经济繁荣时期,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的升值作为抵押;然而,当经济环境恶化时,这类借款人由于经济条件恶化而无法按期支付欠款,违约率较高,造成次贷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较大,这便是次级贷款市场的先天缺陷。事实上也如此,随着美国利率升高、房价下降,越来越多的次贷借款人难以承受房贷负担,从而引发违约。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约有2000亿美元的次贷利率面临重置,次贷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流动性不足问题导致了次级贷款市场后天营养不良。当美国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加速阶段,美联储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加息以缩紧银根时,许多贷款者入不敷出,大量次级按揭贷款变成坏账。在这种情况下,大银行不再继续向住房按揭贷款公司提供融资,住房按揭贷款公司面临破产遭遇。

(六)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失职是重要原因

信用评级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增加市场透明度。然而,评级机构的核心业务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被其评定的客户付钱购买自己的信用等级,但使用这些评级结果的却是投资者。在市场繁荣时期,信用评级机构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有时候通过提高信用评级的方式来讨好客户,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所有的次级贷款债券中,大约有75%得到了AAA的评级,10%得了AA,另外8%得了A,仅有7%被评为BBB或更低。事实上,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2007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Alt-A和次级债两类证券的违约率可能会随着美国房价的大跌而急剧增加。由于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各种创新工具提供评级是评级公司业务的主要收入,因此,评级公司很难对按揭贷款证券MBS给出中立的评级判断。

(七)官方态度的暧昧成了危机爆发的温床

第9篇: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范文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由一场次贷危机进而演化成为拖累美国 经济 乃至世界经济步入持久性衰退的全面的金融危机,其中都有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在影响美国 金融发展 和实体经济,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理论问题。鉴于这场金融危机还远远尚未结束,所以,本文只就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给出比较粗浅的分析。

2007年,美国金融业向全世界推出了一个绝大多数普通居民闻所未闻的新鲜词汇次贷危机。2008年,当人们还在思考次贷危机何时才会终止的时候,这场危机确已经悄然升级成为一场席卷美国的金融风暴,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深刻影响美国经济导致美国经济出现全面衰退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向全球蔓延,也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开始历程。

2007年2月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多家贷款公司盈利预警。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 申请 破产保护。4月27日,纽约 证券 交易所对新世纪金融公司股票实行摘牌处理。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 投资 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4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 银行 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9月7日,美国两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房利美由美国政府接管。9月14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9月21日,美国最大的两家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9月25日,美国第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同日,美国第一大 保险 机构美国国际集团接受政府持股

对于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机构面临的危机状况,美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救助措施。2008年7月14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一周之内被“腰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7月13日,美国 财政 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房”措施。根据计划,财政部将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两公司股份。7月26日,美国参议院批准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旨在帮助房利美和房地美摆脱困境,救助美国房市。9月7日,全美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 融资 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由政府接管。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首都华盛顿签署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美国国会众议院再次投票终于通过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这一方案的生效意味着,美国政府正式启动了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 市场 干预行动。至于救助的最后结果,还要看危机发展的现实状况。

由于危机远远尚未结束,而且导致危机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所以现在讨论美国产生金融危机的深刻原因还为时尚早。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背景,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刺激 经济 的超宽松 环境 为 金融 危机 的爆发埋下隐患。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裂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降低 银行 利率的措施鼓励 投资 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贷款买房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 市场 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的经济繁荣。提供次级抵押贷款对刺激消费和发展经济本是一件好事,可以使低收入者拥有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2006年末,次贷已经涉及到500万个美国家庭,估计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宽松的无需担保无需首付的次级抵押贷款的过度发放成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隐患。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发生消费者还贷能力和信誉问题。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再加次贷的浮动贷款利率提高,需要偿还的资金增加。次贷贷款者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从2005年到2006年,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滞后,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提供了现实条件。

其次,次级贷款资产的 证券 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一些具有“ 金融创新 ”工具的 金融机构 ,便将这些信贷资产打包并以此为担保,用于发行可流通的债券。给出相当诱人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许多银行和资产 管理 公司、对冲基金、 保险 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都大量投资于这些债券。抵押贷款企业有了源源不断的 融资 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投资机构现金流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利益得到分解和共享,风险也得到分摊。金融创新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像次贷这样一种制度创新,使美国不具备住房抵押贷款标准的居民买到了房子,同时通过资产证券化变成次级债,将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发散到了全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是买了美国次级债的国家,就要被迫为美国的次级危机“买单”。当房地产泡沫破裂、次级贷款人还不起贷时,不仅抵押贷款企业陷入亏损困境,无力向那些购买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支付固定回报,而且那些买了次级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高额回报,同样掉进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

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金融机构开始报告大额损失,反映了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过程实际上是资产组合和信用增级的一个过程,也是多种资产叠加、多个信用主体信用叠加的一个过程。在资产证券化后,这种资产证券化组合的风险信息披露可能趋于更加不透明,导致市场中很少有人能读懂其中风险,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实时的风险定价了。由于对资产真正的价值和风险认知不足,投资者严重依赖评级公司的报告作出决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信用评级也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信用评级是否客观公正,是否真正了解金融工具,是否存在着利益冲突和 道德 风险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次级抵押贷款债券本来是从一些低质资产发展而来,“金融创新”则使这些低质资产通过信用评级公司的评级获得了高等级标号,事后证明价值被严重高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损失不明,一旦次级抵押贷款出现了重大风险和损失,构筑在这些证券上的信用增强和信用叠加也会如同沙漠上的空中楼阁一般会“瞬间倒塌”,由此必然会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恐慌,规避风险的本能加速了投资者的抛售,金融灾难也就在劫难逃。在次贷、证券化、信用衍生产品这个风险传递链条中,信用评级公司的参与和不负责任,导致金融危机发生和扩大。

以上的分析是从 金融 经济 的角度出发,我们现在再从技术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影响美国 金融危机 全面爆发的技术性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重要的有这样几点。

首先是杠杆率。从 银行 等 金融机构 的资产业务看,都具有极大的杠杆率。这为金融 投资 的危机爆发埋下了技术隐患。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为追逐利润空间,竟相盲目扩大杠杆率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