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总结探索出了地理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三忌三宜”原则,现作一简单介绍,与同仁切磋。
一、忌教师唱“独角戏”,宜让学生全面参与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平等的交流、探索过程。但实际上,不少教师在上课时仍然是唱“独角戏”,很少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很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参与教师备课、参与课堂交流、参与习题设置。参与教师备课,并不是让学生去备课,而是教师要在已有所准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为自己搜寻、提供一定的教学素材;参与课堂交流,是指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索,并以发言的形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参与习题设置,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完成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自己设置一至两道课后作业。这三个“参与”,如果能落到实处,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忌空洞抽象。宜形象直观
地理课堂教学如果空洞抽象,学生就难以理解,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地’理课堂教学忌空洞抽象,宜形象直观。
地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形象直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利用好学生脑海中的影视资料。初中地理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在影视资料中呈现,因而影视资料是地理教学中信手拈来、用之不尽的教学资源,运用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运用好教学挂图。挂图是地理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具,运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悟教材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第三,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在大部分学校得以普及,地理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设备,通过声、光、电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形象地呈现教材知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三、忌远离生活。宜联系实际
地理课堂教学如果远离学生生活,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地理课堂教学忌远离生活,宜联系实际。
地理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不是一件难事。一是要联系学生的所见所闻,二是要联系学生的所思所想,三是要联系社会上所发生的大的地理事件。
联系学生的所见所闻,就是要调动学生脑海中所储存的地理信息,比如学生所见过的天气现象、地形地貌、不同地方的不同植被以及影视信息等;联系学生的所思所想,就是要联系学生有所思考但没并明白的地理、天气现象等,结合教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风是怎样形成的?雷是怎样产生的?夏天为什么多暴雨?冬天为什么会下雪?一年为什么分为四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十五的月亮为什么总是圆的?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天气预报的依据是什么?……课堂教学结合教材内容,以这些问题为突破口,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社会上所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比如,地震可用来理解地壳运动,台风可用来解释气候特征,这些都可以为地理教学所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 导入环节 教学策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好的导入就像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兴奋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如何设计出精彩、富有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带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振奋人心的智力状态参与到学习中来,值得广大地理教师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常用策略浅谈如下几种。
一、悬念导入法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我提出:“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日月星辰在动还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动?”如此简单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使学生在问题与已有的知识间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的导入实现了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转变,使得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参与到主动探究活动中来。
二、联系生活导入法
学生是带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参与教学的,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拉近学生与地理学习的距离,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这样的导入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亲切感,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与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问题服务生活的意识,使学生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如在学习“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一内容时,在上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许多学生都非常熟悉这首歌曲,他们都跟着哼唱起来,一首歌曲播放完毕,学生深受歌曲的感染,处于亢奋状态中,此时我让学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老人是谁?他在哪里画的圈?包括哪些城市?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首歌曲与地理知识有什么关系,这首歌究竟包含了哪些地理信息,这样学生在优美的歌声的感染下顺利地进入了新知的主动探究中。
三、地图导入法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可以传授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记忆地理知识,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地图来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式突出了地理的学科性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地图的作用,以地图来导入新课,用地图帮助学生打开地理世界的大门。如在讲解“世界各地的气候”时,我在教室里挂好地图,详细地为学生分析,这样的教学更为直观,更能够将原来需要许多语言描述的知识点利用地图清晰完整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张无形的地图,使学生在地图上完成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以多媒体来呈现地理知识,既可以以图文声像来呈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同时又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以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所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多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地图,但多媒体与地图二者各有优势,多媒体不能取代地图,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多媒体和地图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复习导入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与强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运用复习的方式来导入新知的学习,既可以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有效地巩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从学生所学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减少教学的突兀性,避免了知识的断层,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整体把握教材,对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准各知识间的衔接点,以在旧知与新知间实现顺利过渡。
六、诗歌导入法
地理中有着优美的山川河流,这些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为此他们写下了许多的名篇佳作,利用这些思想文化的结晶来导入新课,既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顺利地过渡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同时实现了多学科间的整合,这符合新课改下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在学习“内蒙古高原”这一内容时,我在课上先为学生配乐朗读《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词将学生顺利地带入到诗词所描绘的茫茫草原上,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此时再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地理知识,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导入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导入的方法有许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我们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巧、奇、新的简短而有力的导入,使导入成为课堂教学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郑国全.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法新探.考试周刊,2008(15).
[2]杨小洪.初中地理课导入五法.中外教学研究,2007(11).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人为本;教学方法
本轮新课程改革是在前几次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发展、信息技术进步与初中生心理变化等因素,转变传统地理教学中“知识本位”的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初中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主动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通过转变教师的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并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二、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课堂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对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初中地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层次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例如对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将其的学习目标预设在认知领域,即对于教师讲述的地理概念能够顺利地理解;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目标要求,让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还能将知识运用到新领域;而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在要求其完成前面两个层次学生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对其情感认知提出要求,也就是说,利用知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
三、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某教师在“地球与地球仪”的教学中,先通过向学生展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月球绕地轨道等照片,让学生从感性方面了解地球的形状,然后再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基础知识,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中,形成对地球的基本印象。
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内因,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活泼,且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某教师在“经度和纬度”的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座位情况,将学生分成东西、南北组,然后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让学生在对东、西、南、北的直观感受中,体会经度和纬度的意义。
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转变学习方式
随着幻灯片、微课堂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堂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努力改变学生单一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尽量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例如在自然环境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户外,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体会祖国地形的丰富、山河的壮美、气候的多变,并在实践中掌握自然地理的相关知识。
六、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训练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启发,并通过创设与学生惯性思维能够产生碰撞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某教师在“板块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把学生分两组,每组拿一套可活动的平木板和干净的细沙和泥糊,然后让第一组同学把木板上均匀地涂上有一定厚度的细沙,铺上一层泥糊后,用力向两边拉木板,使木板断裂开来,同时观察泥糊及细沙的运动,接下来让第二组同学在木板上均匀地涂上有一定厚度的细沙,铺上一层泥糊后,用力从两边挤压木板,使两块木板的相交处,一边被另一边抬升,同时观察泥沙的运动,通过这样的情景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板块移动学说”的本质。
七、结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以人为本基础理念的指导下,主动转变教学思路,探究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地理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永江,魏茂娟.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77.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①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终,我也同样听到了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
三、“新情景”在地理新课引入时必少不可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或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四、“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一)巧引歌曲
在讲“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
(二)巧用古诗文
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产生很大影响;讲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一花凋谢一花开” 、“四季花开开不败” ,说明气候复杂多样,对自然观的影响。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三)巧妙趣味故事
可以在课堂上插入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气候”一节时,插入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役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充分运用地图学地理,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图的作用很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地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原理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那么如何利用好地图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会看图
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们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二)学会填图
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
(三)学会画图
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在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四)学会用图
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我们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时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促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2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被老师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更多地关注和鼓励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积极地通过多方式的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全面分析强化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思考。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来硬性地让学生掌握或者背诵一些地理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加之初中地理知识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匮乏,致使课堂效果低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行使某种行为的主要动力,属于内部动力范畴。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以兴趣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笔者在教学中以生为本,通过关注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凋动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初中生都喜欢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其实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有活力,已经初步具备探究能力,鉴于此,笔者则以地图为基准,通过培养学生读图来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并且运用读图来解决实际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所在,增强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情感,借以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思维,学习、探究地理知识,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与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辅助手段的绝对主流,本次课堂教学比赛采用了提前公布课题,在选定内容中抽取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多媒体课件。因此本次赛课活动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和水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强有力的支持手段,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获得一等奖的几位教师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资料,学生充分地感受了丰富的物产、美丽迷人的风光。课件中音乐、图画、解说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意境。这些影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增强了感性认识,为建立准确、完整的地理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有效教学的追求提供了技术支持。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学习
众所周知,现在社会不是个人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而是靠团队之间的合作和努力,才能够取得共同的成功。因此,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十分重要。新课程改革之后,也大力提倡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学习。老师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们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部的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完成知识的探讨。然后,通过再通过班级内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老师的指引下,最终完成新知识的总结。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比如说,在学习《居民与聚落》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了解到世界上还有非洲的白种人,欧洲的白种人,亚洲的黄种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和语言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一起创造这灿烂的人类历史。然后一个小组负责一个种族的人群,研究这些人种的形成、历史渊源、各自的特点、聚集在什么地方等多个方面。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不同的分工和交流,不仅发挥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增加了相应的知识量,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锻炼了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学生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从实际出发深化教学效果
所谓从实际出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来开展教学。从某些方面而言,实际出发也属于"生活化教学"范畴。初中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如:多变的天气、气候、岩层结构、国家的地理位置、各国首都、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等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也是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以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悉感,使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如:初中地理知识主要是强化学生对一些国家、地区、气候、地形等知识的认知和记忆,属于文科范畴,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切人点来循序渐进地拓宽学生探究、学习地理知识的道路。如:在学习"地形分析"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现在生活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在地形的特点进行描述。这样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为基准点,层层拓展,诱发学生不断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不仅教学的可行性很强,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等等,有利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发生质的变化。
5.结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自然资源不是可以永无止境使用的,它是有限的资源。如果把可持续发展观陷于空洞说教,只是就事论事,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极易导致学生厌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觉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例如,观察、分析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开展人口发展、资源现状及利用、保护的调查;了解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经验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人地关系的矛盾,体悟、反思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的破坏和人类现在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难题,促使他们积累对环境现状的感性认识,提高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自觉性。学生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获得了对环境和资源的深刻认识,就会有意识地采取正确的行动去保护环境,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根本的保证。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地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借鉴和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我所用,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
学生对于地理这一科目的学习往往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因此,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应当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正如同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的那样:“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该科目的自身动力,比较式不断强调、严格管理要有效的多。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通过在课堂上创造与教学内容过相关的情境,将学生也纳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往往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教师也应当仔细研读教材,通过对教材中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1.渗透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地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爱国主义情操、人地协调观,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要培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渗透。
2.巧妙导入,诱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新课导入语虽不是教学主题,但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巧妙的课堂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好导入方法。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辽阔的疆域”时,可用复习导入法。新学年开始时,学生心情激动,学习兴趣正浓。此时,教师宜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上学年学过的跟本课有关的知识,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大洲与大洋的名称、位置等知识,学生人人争抢回答,便于在气氛活跃时导入课题。当然,教学内容不同,导入方法也应不同。比如,在讲“众多的人口”时,可采用问题法导入。首先提出问题“人多了好不好?”让学生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汇总讨论结果后导入。再如,讲“多民族的大家庭”时,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少数民族的景观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最佳。此外,还可采用歌曲、故事、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导入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自学导入法、讨论法、发现法、程序法、分析法、读图观察法、填图法、练习法等。此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
4.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重点抓难点突破,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要安排妥当,防止过难或过易。如教学内容过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兴趣低落,不愿意学习,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教材内容过易,学生不听已懂,不学就会,就会感到“没意思”,“不新鲜”,甚至开始说话、搞小动作,从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构思好难易知识的解决方法。较易的问题,以学生自学为主;较难的问题,应努力找到突破的方法,化难为易。此外,学习新知识时还要联系前后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把握教材的整体性。
5.利用课堂活动,培养能力,巩固知识。学生活动沟通了教与学的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活动中的问题探究、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合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学生通过拼图练习,自主展开比赛,探究拼图技巧,巧计名称和轮廓。在之后的填图练习时,很快就能说出各省级单位名称和位置。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6.善于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思维是理解的基石。课堂上,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多次提问,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师要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特征,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情况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价理念: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就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够重视、厌学等现象,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运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习才更能深化、深入。
关键词:地理学;有效性;领域;课程;认知
地理学是在地理学习中起基础作用的地理名词概念和地理规律,这些知识是我们认识地理事物特征、分析地理现象成因、进行地理评价、形成地理概念和地理环境意识的理论基础。所以,要学好地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地理原理,理解地理相关的名词概念的含义,搞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必然。何为教学有效性?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依据有效教学的特点对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明确地理学科的地位,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
初中的地理课程是为进入高中学好地理知识打一个基础,学好初中地理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明确地理学科的地位及作用,关键要培养地理的空间想象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包括识图、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技能。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学好地理的技巧。端正学习的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绝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学习地理一样要夯实基础――“善画”,画地图;“善记”,记地理概念、规律、地理食物名称、关键的知识点;“善思”,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善问”,问自己,问同学,问老师,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善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讲《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这节时,可采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对于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和位置,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指导学生填图。首先认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明确在世界和亚洲的部位,并说明“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由来。然后,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明确哪些国家和中国相邻,哪个是内陆国,说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分析亚洲地形图,看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南纬10°和北纬25°),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于低纬,东亚位于中纬),赤道横穿哪些国家,明确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然后再讲东南亚重要地理位置,首先找出东南亚在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然后,说明从古到今东南亚多是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的欲望。
其次,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各学科的学习都具有连带性,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学会如何画地图,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枯燥的地理课转向为美术课,在大致的构图中去寻找每个国家的位置,用彩色的笔做上标记。在此基础上建立学习地理的兴趣,感觉学地理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达到这一步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章节,选用不同的方式,有时音乐可以调节一定的教学常规,保证教学有序地进行,保证新课改课堂教学有效实施。中学地理经常被安排在下午上课,学生经过上午的学习已经比较疲惫,容易出现部分学生走神、好动的行为,我们不妨穿插一段音乐,如:地理课上教师讲《印度》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我们不妨在引入新知前给学生放一首《天竺少女》这首歌曲。这首歌曲是《西游记》中最具有风情的!书中还描写了很多西域风俗民情,尤其是对天竺国的描写,西方的神秘面纱下还带有一些中国的风俗特色。据史料记载,唐僧取经的目的地是印度,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天竺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同样在枯燥无味的教学中,以兴趣为引擎,音乐插入部分学科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部分学科课堂成功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着直接的联系。
再次,体验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验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有效而必要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中的体验是指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和反思来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具有情境性、亲历性、反思性、整体性、生成性、自主性、个体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学习,符合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更有利于实现地理教学目标。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模式,它强调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相互交流、反思和反馈等环节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初中地理体验学习中的主要方法有情境体验法、社会实践体验法和动手操作体验法。体验学习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的实施还处在初始探索阶段。体验学习方式对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影响。由于体验学习的实施条件要求较高,评价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种学习方式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才能科学地推广,为地理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教学中在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娟.中学地理教学情境设计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尤华云.现代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启迪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地理是我市中考的考查科目,也是我省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中考和高考的成绩的高低将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如何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谈些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
实施新课标后的初中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这是社会对教师也是教师对自己一种要求和期望。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教学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我们要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要向同行学习,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人学习,要向理念先进教学效果好的地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素养为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高动力。
二、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习热情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好学"、"乐学"是学生学习好的前提条件。而"好学"、"乐学"主要看学生是否对该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其它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一种范例和素材。教材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以它所提供的范例为情景形成某种基本的观念和思想,形成同一种观念和思想的范例有许多,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差异性,形成同样的观念可以选用不同的范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教材中的素材,只要能够促进观念的形成同时又适合教与学要求的任何素材都是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我上降水和降水分布这节课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黎、乌兰巴托、北京、新加坡、阿斯旺五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了解每一幅图的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再把这五个地点落实到地图上,让学生观察这五地在空间的变化。这种把板图和多媒体结合起来,很具实效性。我上《美国》这节课,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以人文形式体现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和地形特征的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想想看?"如果你到美国去旅游,在美国的哪些地方能欣赏到A地、B地、C地的自然风光?
活动二:"猜猜看?"如果你从美国的西部旧金山乘车到东部纽约去旅游,你能依次说出沿途经过的主要的地形区吗?
这是一个以旅游的形式,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对旅游非常感兴趣,这就吸引学生观察美国不同地方的景观,让学生从感官材料入手判断美国处所的温度带,根据对景观的观察,判断出美国各部分所处的地型区,并分析其地型特征。多媒体课件能把比较生硬的两个知识点以富有人文色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有机的结合一下板图,让学生亲自到黑板上填出美国所处的温度带及地形特征,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知识点又能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了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启迪学生思维。在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动脑,启迪的学生思维不要怕出错不要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虽然是一个研究无极限,追求无至尽的课题,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开发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放学生手脑启迪学生思维就一定能够最大化地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