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第1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初步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96-01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在师范类高校也得以广泛普及,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手法,正在被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所取代。近年来兴起的街头小游园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道路街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以及新型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森林养生度假区景观设计等,与传统的园林设计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师范类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专门人才[1]。

《景观设计初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理论教学较为空泛,同时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尽管一些设计原则和规律可以用相关实例加以理解,但有些抽象的感性认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较难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理论知识得到更一步升华[2]。因此,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作到融会贯通,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是体现《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教学设备匮乏、教学方式落后、实验项目实践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3]。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与方法,具体如下。

1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1读图、识图--典型案例

在该环节,要求学生对整套景观设计图纸的内容加以认识,掌握景观设计图种类型(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景观分析图、道路系统分析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效果图、鸟瞰图等);还应了解每张图纸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如总平面图上应包括主要设计图、主要技术指标、指北针、比例尺、设计说明等。

1.2临摹为主——广场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首先临摹广场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广场类型、铺装形式、景观构成元素、设计内容表达方法、空间界定方法等,再根据平面图设计立面图、效果图,通过对广场景观设计的解读,为下一步广场设计作铺垫。

1.3自主设计——分类设计

根据理论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应用环节,也是个人操作实践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的一个环节,由临摹阶段上升到自主设计,初步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对景观各要素的一种构思和整合,结合各理论的小场地设计进行实际操作。

1.4讨论分析——场地设计

针对任务书给定的场地类型,分析场地的周边环境、区位条件、交通条件、高程等,从而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初步构思,再到多方案比较,最终到方案设计。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1.5分组合作——居住区景观设计

打破原来以个人为主的实验模式,同学分成项目小组,模拟设计公司运作方式,达到自主创新。在综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很好的途径。同时,顺应景观设计表现的特点,在景观表现环节,要求学生多采用手绘草图的形式进行表现,后期结合电脑软件进行修改并排版制作。

2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景观设计初步》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应多样化。改变分析案例、构思案例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应结合方案手绘草图表达、电脑和手绘相结合、模型展示、调研实习等形式,还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合作形式,设计成果要以套图形式表达,并进行排版,制作打印方案文本。还应充分密切结合相关具体案例,结合景观设计专业发展要求和市场,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市场动态,并将景观设计的新型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实验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而不以一次考试定出最终成绩。在考核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方案构思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的考核。对方案构思能力的考核,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考核学生对方案形式美的表达,还应从经济技术指标和实用性综合考虑。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应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考核方式上,实行“三个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方案构思和设计表达相结合,期末考试和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考核方式[4-5]。以《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自觉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笔者把它们付诸于理论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教学的技能训练检验得出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掌握的更加牢固,实验教学环节又能促进和指导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改革,笔者发现,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由于课程内容更接近实际,教学方法学生更易于接受;实验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分析,紧跟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些措施也需要不断改进,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冀豫.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7).

[2]黄丽霞.《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刘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4]姚准,顾燕.《景观与文化》教学大纲的思考[J].北京大学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论文集 2007.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1.室内设计案例分析

设计制图软件已经成为了当今设计领域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软件都有独立的作用,但是对于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的设计而言,仅仅依赖一种软件来进行设计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在室内设计中,由于其自身的综合性较强,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设计软件之间进行相互的作用,才能实现室内设计的整体效果,最终达到设计的目的。(1)CAD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实现在进行室内设计之前,通常会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上的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构想,并能够提出一个相对于环境而言较为合理的构思,而且要有一定的独特性,然后制定出一个较为完美的设计方案。之后再将这个方案的基本资料输入到CAD软件中,同过软件操作,绘制出原始户型图、平面布置图、地材图、强弱电图、顶棚平面图、主要空间和构件立面图等一套室内设计施工图。(2)三维场景的设计实现运用CAD完成了基本的室内设计图之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运用3Dmax来进行建模。而利用3D进行建模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完成CAD设计图的绘制,同时能够实现室内三维立体的效果。3Dmax建模方式常用的是三种高级方法和一种基本方法,分别是mesh、poly、nurbs和基础建模修改器。通常都是先建基本模型,再依据需求,转化为以上三种方法。在建模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建模的方式。先把之前在CAD当中画好的设计结构图导入到3Dmax中;然后根据平面图的设计,照图纸完成模型制作。建模时要求遵循“精确、远粗近精,不见不建”的原则。在3D建模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认真检查,确定之后方可进入渲染的过程。而这种渲染的效果将会呈现出更加真实的形象和效果,通常利用Vray来进行的,可以达到表面散射、焦散、全局照明等效果。在利用Vray进行渲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灯光的设置,这里较常用的灯光是VrayLight,使用这个灯光的时候,一定要开全局光,这样才能渲染出更明亮的效果,否则会导致图片的效果偏暗。渲染之后所达到的效果就非常逼真和美观了。(3)Photoshop后期处理技术经过了CAD和3Dmax的设计之后,基本上就达到了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必须要经过Photoshop的处理之后才算是一件完整的室内设计作品。这种后期处理的过程主要是指经过Vray渲染之后的效果所进行的进一步润色和加工、调整,并利用Photoshop将图像中的画面进行调整,在影像的明暗和色彩上达到最佳效果。并对室内的周围环境进行构图设计。

2.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景观设计制图流程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使其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然而,在设计领域,手绘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景观设计上,计算机软件的运用更能加真实地反映出设计的意愿,从而更有利于设计师的发挥。1)根据实地测量调查结果和对方提供的基础材料与要求,运用Auto-CAD绘制平面图。2)将平面图导入3D-max中,运用3D-max建模。即建立效果图中所需的物体如建筑、水体、道路、地形等的三维模型。3)将3D-max中所建立的模型导入Photo-shop中完成后期处理。即将所得的彩色影像与植物及人物、交通工具、天空等配景合成,得到最终效果图。(2)景观设计的制图工序探讨1)建模:建模在室内外设计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软件制图的过程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建模的过程就相当于利用手绘进行透视的描绘。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手绘法往往只是代表着某一个特定的角度,而建模法则较为灵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看,从而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效果,有利于最佳效果的实现。在景观设计中,通常会有一部分物体的表现必须建立三维模型,例如:建筑、道路、水体等。2)渲染:渲染类似于手工绘图的上色过程,在手工上色时需分出物体间的素描关系和被表现物体的质感,渲染过程中通过灯光体现素描关系,通过赋予模型材质来体现物体的质感。这一过程可以使用3Dmax软件包。3)赋材质:在3D中,对模型赋材质即运用软件的指令,把不同物体按设计要求赋予诸如水泥、花岗岩、木材、面砖等材质。4)后期处理:后期处理过程类似于手工绘画的最后修改润色过程。由于渲染所得透视图的影像文件还有很多内容尚未添加。后期处理过程对于园林的效果图是相当重要的,耗时也长,其应用软件Photoshop是一种平面处理软件。植物和其它配景透视效果的获得是参考渲图中建筑、道路等的透视变化,依靠经验将调入的配景影像进行大小与色彩的调整而得到。

3.结语

第3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字:地面铺装;实践教学;靓固透水地坪

中图分类号: TU7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实践教学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的重要形式,是有效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实践教学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景观道路铺装实验课而言,其教学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在实验课指导时,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施工工艺了解不够

对新型、环保绿色材料的了解落后于现实生产实践环节

在实验课辅导时对生产实践中成功典型案例结合不够

在地面材料铺装等操作性试验环节中相关材料的配比针对性不强,不能正确使用和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

2景观道路的概念及建设意义

景观道路就是城市空间中占有一定特殊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并且经过人工精心设计使其空间形态具有艺术性、吸引力的线性空间。铺装是指在景观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道路或场地的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1]。

2.1景观道路是城市空间最典型、最直接的表述

景观道路的建设是对城市的环境、形态、风貌、历史、文脉等解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有可识别性的城市空间,使人们在其中能够体验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其中铺装设计是景观道路设计的重要方面。

2.2景观道路可提高城市的自身形象,打造城市名片

景观道路是城市环境、形态、风貌、文脉的缩影,浓缩了城市精华,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整体特征。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的特征: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不同的城市居民观念,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景观道路营建过程中,应用好城市的特色元素,如城市特色文化、特色铺装材料、当地植物,从而提高城市的自身形象,打造城市名片[2] 。

2.3景观道路应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示范空间

景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空间,在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建设的今天,地面铺装材料选择生态环保、透水透气、色彩丰富、质地坚固、使用长久的新型材料进行铺装,使景观道路成为城市绿色生态的窗口和形象展示。

3景观道路铺装材料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传统景观道路铺装材料主要分为:陶瓷类铺地材料、石材类地面材料、木(竹)质地面材料。

3.1 陶瓷类铺地材料

主要有各种地砖、马赛克等。这类材料大都采用热融烧结工艺成型。其主要性能有坚硬、耐磨、耐水、不会腐朽霉变等优点, 但冷、硬、滑、重、耐冲击性能差,不透水、不能有效补充城市地下水,施工不方便, 此外生产高耗能高、应用过程中的保温性能差、废弃物不能二次利用、耗散资源和环境污染也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

3.2 石材类地面材料

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等。其应用方面的主要优、缺点与陶瓷类地面材料相似。由于其性能和品位要高于陶瓷类产品, 它在中、高档的公共场所和民用住宅的客厅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3]。

3.3 木(竹)质地面材料

主要产品有单质实木地板、多层复合木(竹)地板以及利用天然木质纤维人工合成的合强化木地板。由于木质地板所具有的质轻、保温、调湿、脚感舒适、耐磨、纯天然、无(低)污染、装饰功能强等优点, 为干百年来人类铺地材料的首选。但它也有不足, 如容易腐朽霉变、虫蛀、变形开裂、怕水易燃等:复合木地板粘合剂中的毒性挥发物;各种表面涂料中的VOC;都是应用中需要极力避免的[4]。

3.4 沥青地面材料

为了使我们的道路更具有色彩感,现在采用较多的就是彩色沥青透水路面,在城市中铺筑彩色沥青路面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和诱导交通的作用。这种新材料强度高、透水透气、生态效益好、性价比高。是未来道路路面铺装材料的发展方向。

4在景观道路铺装材料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4.1指导教师应对新型地面铺装材料及施工工艺的资料收集、调研

查阅近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建材杂志和学者专著专论;通过网络收集相关信息;参加新型材料研讨会、博览会收集新型地坪材料的资料;对有代表性的工地进行走访,如体育馆、城市广场、居住区等;对生产地坪材料的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建材类大专院校、知名学者;深入材料销售公司调查地坪材料的主要种类品种、购买人群、主要地坪材料特性等;

收集不同时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地面铺装材料施工工艺;查询国内外地坪铺装施工工艺发展状态;分析整理新的地坪施工技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结国内外地坪技术施工的创新之处。

4.2新型铺装材料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以靓固彩色生态透水地坪为例

(1)概念

靓固彩色生态透水地坪是采用骨料碎石,胶结料,添加剂,水泥,水等经过均匀搅拌,摊铺成路面,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实现非再生型资源的可循环性利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2)特点

具有高孔隙率、高透水率、色彩鲜艳、图案多样、 质地坚固 、耐磨耐用、抗冻耐热、生态环保的特点。

(3)主要功能

生态:传统地面铺装材料,不透水,不透气,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是造成城市公害的“元凶”;而靓固生态地坪,透水透气,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尘还防噪,生态环保。美化功能:靓固彩色生态地坪,有着靓丽的色彩,缤纷的装饰,舒适的质地,能更好的满足景观设计师独特的个性和创意设计,为城市凭添无限的美感和魅力。适用:靓固彩色生态透水地坪可塑性大、易于构建、抗冻耐热、南北适用、坚固耐磨、干湿皆宜。科技:高散热性,有效降低夏季室外地表温度3-4度;高透水性,有效维持地下水分平衡,防止地陷;高孔隙性,可降低车辆噪音百分之六十左右;色彩持久,美观靓丽,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经济功能:整体浇筑,不松动,不起翘;施工快速,周期短,省工时;耐磨耐用,一次投入,长久使用;易于清洁,修复简便,性价比高;靓固产品的总体造价低于其他相关产品[6]。

5小结

教学是一门艺术。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性教学中融入科学性、时代性、适用性现实性于一体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重要手段。以当前生产实践应用中的新型绿色地坪为案例,科学、艺术、实用、情趣有机结合,让枯燥抽象的地面铺装新鲜或靓丽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李运远.简析现代景观材料的运用与设计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 267- 269.

[2] 赵晶夫.城市道路规划与美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 苑朋淼,孙明.浅论景观材料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现代园林论坛,2010(4):17-18.

第4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山地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国内外案例分析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可依,同时也有水可寻,所以该公园的设计主要围绕“水”这个主题进行设计。为了让设计更加贴近自然,该公园的设计在水的世界里巧妙地融入了“石”这一角色,山静水动,再结合各种类型的“石”,让公园整体上体现着生态和谐的景象。因此,兰山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叠石假山,流水瀑布”,充分展现了“水石结合”的原则。它的次景点是“九龙吐水”,既有典故,又具戏耍乐趣。兰山公园整体上融合了“水的阴柔”和“石的刚劲”,刚柔并济,独具特色。案例分析总结———以鳌山公园为例:鳌山公园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新城东区,它所依附的鳌山的相对高度是40~50m,最高处可达到468m,最低处是400m。它位于新旧城交界处,视野良好。鉴于鳌山的天然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在鳌山公园的设计上着重于“植物规划设计”。因此,鳌山公园的设计的特色就在于它的“生态廊道”。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绿地植物是它的一大特色,各种类型的植物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在美化公园的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鳌山公园的植物规划主要分为“规则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和“混合式植物景观”,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不同。鳌山公园的生态廊道在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的原则下,设计出了“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和“河流型生态廊道”。这些廊道的设计能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景观,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的恢复。案例分析总结———以狮山公园为例:狮山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占地面积高达17000m2,与广深铁路和黄埔港相邻,附近有密集居民区。狮山整体山体多为低山地,起伏变化不大,整条山脉由三个山头组成,给公园留出了足够的开敞的空间来进行发挥设计。鉴于该公园紧邻密集居民区,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于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因此,该公园的设计主要是需要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公园在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环,三区”———“一环”是环山路,它依山而建,是浏览主线;“三区”是三大功能区,分别为“休闲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和“后勤管理区”,刚好以三个山头为划分依据。另外,公园在视线设计上主要有三个控制点:最高峰上的“主山炮台”,不受遮挡的“闻香亭”和“环山路”。在园林建筑布局上遵循的是“小、散、隐”的原则,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公园的设计意在体现“尊重山地现状”的重要性,只有在真正了解了山地特点,深度挖掘山地空间优势,借其自然山水,做到“景到随机”,才能得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造价成本。

4小结

从上述内容可知,国外的关于山地公园的研究多从物群落的多样性、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角度出发,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尽可能让设计在美学的角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国内虽有关于山地公园的大量学术资料,但无论是关于山地建筑还是山地植物景观,更多的仍是关注功用方面的问题,甚至在设计让没有成熟到如国外那般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于山地城市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设计师应在尊重自然场地地形的基础上设计破坏小且能够满足基本山地公园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追求设计的美感,沿着“绿化-彩化-香化”的设计理念,同时结合人们的游赏需求,设计出既具有功能性,有生态保护为主兼具美感的特色性山地城市公园。

作者:周麟佳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园林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2]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4]邱少斌.福州市大福山自然景观设计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04,3.

[5]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7]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

[8]魏育娟.基于生态恢复的福建山地公园建设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

第5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道路;桥梁;建筑学;初探

1国内外道路桥梁建筑学研究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在道路桥梁景观设计方面,国外对此的研究较早。美国的景观设计着手重心在于剖析直线路途和安全设想、景观美学和环境维护的关连,并在设计中开始使用这类削减对原有地貌破损的理论思想。其公路方面的景观设计主要是基于公路线形和地形,结合风景名胜区的实地调查,使用线性模型对公路方案进行线性空间的美化优化,并且使用了透视图法来观察、衡量拟定建设的道路与周围自然景物的配合程度。为了更好的研究完善公路景观设计,除了泡沫板模型和专门用于自定义的模型,还加入使用了人工透视光学投影原理。目前,动态连续透视法和全景透视法是目前公路设计方案中线形设计和几何设计的重要试验方法。在高速公路环境设计中,德国在生态护卫,养护治理,种植计划等方面都留下了不少的珍贵体验,并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美国博士w•杜尔学者的想法是让高速公路和景观两者的整体设计相互配合,并对其周边生态环境的破损率降到最小值。日本成立了“全国SF绿色法律协会”,在公路设计方面,编制了“景观设计”系列章节,据了解,日本国家的公路绿化工程经常是配合边坡综合整治一起进行的,概括了完整的一系列边坡绿化的工程方法和技术要领。在名神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德国的建议被日本的Toure博士采用,融入景观设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文化景色,而且具有时代感和和谐感,具有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美。加拿大等国在公路建设别重视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比方说在公路建设中遭遇湿地等环境问题,常会选用根据公路建设中所占湿地面积的数目,必在邻近地带抵偿同等数目或更多数目的湿地面积的方案,以确保该湿地生态功能不受公路建设的影响,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鼓励公路企业或社会团体作出一些贡献,把以示表彰并写有单位名称的公示牌建立在有贡献的公路边。法国也十分重视公路建设和生态维护,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把取土场巧妙的转变为两个生物栖息地,使其成为尊敬自然环境的经典之作,并获得"RUBANVERT”奖。

1.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高速公路所关联的环境设计相当一段时间内停留在对安全、功能以及经济的考量上,景观设计只是植树种草,仅此而已。近年来,随着国外景观设计的发展,它已由普通绿化发展到景观格局,咱们的环境设计也渐渐重视公路绿化的整体性生态学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景观美化功能等的联合,与自然熔于一炉。但由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文化关注和生态渗透不足。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公路景观或仅限于植树种草,忽视其文化特征,或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华中科技大学的《孝襄高速公路景观生态工程研究》,其研究内容着重沿线综合环境的改善及生态环境、人文生活元素的保护,在不影响公路基本运输职能的情况下,构建具有一定社会、文化、民俗意义的制度体系。特别是高速公路雕塑景观的研究,解决了现有的高速公路雕塑景观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孝襄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区位下位置、色彩、内容及形式的设计指引原则。相对于现有设计成果,本课题设计思路具更系统、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其设计过程对于其他高速公路雕塑景观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此外,它的设计理念相当重视景观生态体系被生态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很多高速公路都是在工程主要体系确定后再进行环境修复和景观设计,它是一种被动的工程修复措施。而该研究经过对高速公路建造过程当中生态因素的剖析和探究,将生态修复与工程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选取生态方法达到环境系统主动修复效果。再次从研究手段上,他们选取的利用视景仿真技术来建立景观方案评价系统的思路大大提高了景观方案评价的直观性和科学性。选取普通的PC机而非采用工作站作为工作平台,选择常见的CAD设计图纸而非卫星航拍图作为源数据,建模过程简单方便且不影响建模的精度。由此可见道路桥梁的美学和景观研究已经历了一个长的时期,是时候该建立道路桥梁建筑学学科体系了。

2道路桥梁的建筑学设计实践

2.1道路桥梁建筑线形学

2.1.1平面线形要素

平面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组成。两点之间直线线段最短,直线的特点是里程短、乘坐平稳舒适、视距较好、营运经济节能。汽车动力学要求直线不能过短,短线易形成"断背曲线”,不利于道路行车。作为一个结果,最短的直线长度不小于6倍的距离相同的曲线,曲线是不小于2倍的速度之间的距离,是中国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然而,从驾驶员的生理方面和道路的美学方面都要求线不能太长,长线不仅会产生单调的景观,并且在车高速行驶下,会使司机产生嗜睡,引起“隧洞视”视觉效果,对道路交通安全有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在设计道路上不采纳较长直线也是很有必要。所以道路中最长直线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或车速距离的20倍。圆曲线是道路中最常用的一种线形,但曲率变化及其与客运专线的结合,与车辆的离心力动力驱动轨迹不完全适应。所以,在直线和圆曲线间添加一条用于缓和的弧线,用于让汽车能够平稳过度,更能补充其线形美观。在我国,选用回旋曲线当作缓和曲线,回旋曲线的最大特点是转弯半径在线上任意点是随曲线长度变化的。

2.1.2纵面线形要素

纵面线形应适应地形条件,设计为连续、平滑的线形,应避免频繁的起伏出现在短距离内,避免行车全程中看不见中间的直线凹槽,所以应使用大半径竖曲线,小坡度,避免边坡组合中的长坡大坡度。设计曲线半径、坡度和坡长合适合理的纵面线形,以满通安全、舒适和道路美观的要求。

2.1.3横断面线形要素

由马路边分隔的路、车道和中心地带,肩部就叫道路横断面。车道是特意为车辆提供行驶道路的部分。根据中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可知:就车辆速度来看,当车辆速度为20km/h的车道宽度应设计为3m;当车辆速度为120km/h的车道宽度应设计为3.75m;行车带两侧还应设置0.5~0.75m的路缘带;在有设置条件的道路上,例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的作用一是能分隔对向车辆行驶,防止行车干扰,让驾驶员很有安全感,二是依据研究得出:当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达到12.2米时,就能够减弱车前灯眩目、噪声和气浪的干扰,当宽度达到18米时,中央分隔带就能形成很美的景观。路肩是道路沿线的道路安全设施的用地,能支撑路面,并能提供位置给临时停车的车辆,绿化土路肩对景观环境也是一种锦上添花。

2.1.4线形要素

的组合在满足汽车行驶动力学的前提下,思考如何满足心理方面和视觉方面的舒适、连续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的方案就称为线形因素组合设计方案。各线形要素的最好组合:一是平、纵线形组合应该在视觉感官上能很好地引领司机的视野,并维护视线的不间断性;二是平面、垂直面的对准技术指标应平衡尺寸,使线条在心理上、视觉上平衡;三是平曲线与竖曲线要彼此吻合,且前者应该长于竖后者。一个优秀的线形组合不仅具有优美的美学效果,而且能增加了车辆的安全性。相反,在设计时要避免以下的组合:一是凸竖曲线和底底的竖曲线,不得插入小半径的曲线,而不能与曲线的拐点相反;二是直线上的纵剖面应避免靠近,远看中间的直槽,应采用大半径竖曲线,避免大坡度,直线不能插入短竖曲线;三是缓和曲线不应和小半径竖曲线彼此堆叠。

2.2道路桥梁环境与景观学

2.2.1道路桥梁建筑美学

在道路、沿线立交、隧道、桥梁和人工建造物,以及道路规划设计通过形成区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后的绿化、景观和环境保护是道路环境保护设计中的道路环境和景观设计;在道路环境设计中运用环境科学技术美学原理,适应自然环境的发展,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环境。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特点应结合自然环境、道路结构、经济条件、接触运动特征、视觉思维和心理效果,运用景观与绿化设计,适应性强,建造一组与自然景观相容的建筑物。不仅能使机动车自由行驶,还能满足司乘人员的视觉和生理需要;它不仅有利于沿线自然风光的优美开发和自然景观的覆盖,而且更适宜于道路建设环境和周边自然景观,使人文景观良好整合,营造一个安静、干净、优美的环境,让道路变成一种艺术景观,成为一个华丽、宏伟的沿线公园。

2.2.2道路桥梁环境学

环境设计应立足道路绿化,以达到防治污染,水土保持的目的。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绿化环保设计和改善绿化设计两大类。(1)保护环境绿化设计。绿化的环保设计大多是通过绿化种植来减少噪音、减少扬尘、水土保持和稳定边坡。在刮风下雪的地区公路沿线,种植防护林;在经过有学校、医院、疗养院、居民区的道路沿线,种植绿色植物以防噪、防气体污染;还要在路基弃土场,绝缘堆坡体等地带进行绿化,提高水土保持的稳定性。(2)改善环境绿化设计。通过进行绿化种植来改良视觉环境,促进出行安全性是改善环境绿化的重点设计目标。在小半径的竖曲线的顶部,水平线的曲线向左转动,将水平曲线中的树或树排成一行,作为车辆行驶标志;在隧道洞口的外端,种植大树作为光影适应种植,使驾驶者驶出隧道后更好适应光线的急剧变化;分离区之间,主线和辅道或平行的路之间,种植灌木用于在夜间的防眩栽植,使驾驶者不受对向车流的灯光影响;在道路或立交出口端的低路堤和无围栏,种植宽度密集的灌木或小树作为缓冲种植;当景观沿线,缺乏变化的地形,这是很难确定位置的网站,它是适当的植物树木前进的道路上,形成一个明确的植被鉴定,设施的位置,作为标识种植;至于对于任何有碍于视觉景观的建筑物,最好种植中低树木来进行遮蔽。(3)道路桥梁景观学。道路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各种建筑、公园、宝塔、寺庙属于文化景观;江河、草原、湖海、大川、高山、森林等属自然景观。道路景观设计的界说是指道路线形和道路构造物有雅观的造型并且能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统一,形成美观的画面,进而创造一个景观优美,出行安全、舒适,便捷、经济,并且能保护道路沿线动植物生态系统稳定的道路环境。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是确保司机的可视性要求,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让司机可以预测接下来的道路方向和道路情况;道路设计要与自然景物相互配合,把设计的道路及其设施都纳入到景观范围内,显示出区域美感,打消自然景观中的各类阻碍,让道路景观的全部组成部分,形成即统一而又有特色的建筑群体;保障使用者的道路功能、美观及便捷经济与心理视觉的统一性。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是将景观设计部分按照道路工程划分,结合区域环境或行政区划,实现点、线、面、整体的协调;应使道路路线平、纵、横截面合理组合,确保道路的线条流畅、视野开阔;还应考虑充分利用栽植绿色植被和人工建筑来补偿,改善景观沿路段的区域环境,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道路及道路上的互通式立交、桥梁、隧道、管理设施和服务区等作为不同景点,策画时应把握线路的线形条件与架构物线条的相互配合,把握比例,形成韵律,注意对称,运用色彩。道路路线线形应以曲线为基础,保持连续性均衡性;在道路的起点上,大的建筑结构,建筑的末端,应注意形状和色彩,防止视觉障碍;道路侧有对视觉产生冲击的场所时,应该采取工程措施或进行绿化对其加以遮蔽或改良。

3道路桥梁建筑学案例分析

京珠高速公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大型公路工程的美学整体设计,并且,长江公路大桥在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影响了京珠高速公路沿线的美学景观,而它也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在未来的武汉市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景观。这就是一个道路桥梁建筑学的典型案例。

3.1从整体考虑美学设计

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是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为了保证美观设计的效果,有必要从整体感出发,合理设计和布置,使其方案清晰化。在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美学设计的总体定位上,军山公路桥梁是美学设计的重点。

3.2桥梁工程与美学设计相结合

美学设计是一个领先的设计,在项目实施前,桥梁就应该设计出一定的形象效果,并在建设的同时实施设计,以确保最终的审美效果。

3.3突出美学特色,美化大桥设计

根据桥梁美学设计的特点,重点突出了斜拉桥的特色,展现出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雄健刚劲的风貌,显现出大桥高耸优美的形象,体现湖北中部崛起,奋发图强的精神。

3.4美学设计使景观与环境互相协调

在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的美学设计中,不仅处理好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让大桥的整体形象和周边自然环境相配合,更构成了长江上又一个崭新的人文景观。

3.5美学设计标准适中,功能齐全,经济适用

道路桥梁的美学设计应该结合其功能性和适用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适中的景观工程标准,并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实施其美学的可行性,在提高路桥造价的基础上,实现最佳景观。

4结论

在现代道路建设与桥梁建设中,道路和桥梁的设计仅满通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兼顾人们的视觉需求,展现城市的风采特色,传播人类的文化积淀,也充分体现了对现代美学设计、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诉求表达。建设道路桥梁建筑学学科,就是完善道路桥梁的学科与建设体系,以建筑学、建筑美学、环境生态学、景观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为基础,把道路桥梁的建筑结构、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和建筑形象在设计和建设之中紧密的结合起来,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二十一世纪,通过研究道路桥梁建筑学,在道路、桥梁结构中势必会格外注意建筑艺术的造型,看重景观的设计和道路桥梁的美学理念,侧重生态环境的维护,要达到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在二十世纪桥梁建设的发展基础上,描绘出二十一世纪宏大壮丽的新蓝图,道路桥梁建设技术必将会取得更新、更大、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秋环.我国桥梁景观设计发展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360.

[2]陆蓉,何秄僷.道路桥梁景观与环境和谐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4(01):021.

[3]刘朝晖.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柯鹏程.道路桥梁建设路线线形规划[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008.

第6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1.国内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内景观设计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整个大环境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国内的景观设计主要以居住区景观为主,而有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陷入了几个错误的认识之中。第一就是曲解了“档次”的概念,片面的认为档次就是大的体量、奢华的材料。其二就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景观的初衷——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其三就是盲目的把国外的一些造园手法生搬硬套到国内,根本不考虑是否合适,这也与业主的审美品位有关。

2.新中式风格的兴起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底蕴,在这几千的传承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造园艺术手法。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有些东西不能说不好,但可能不适合当今这个时代。古语有云“不破不立”,正是由于古典造园手法完全搬到今天的不合适,才产生了既继承传统,又融合现代材质和生活习惯的设计风格——新中式风格。3.新中式风格景观的优点与不足新中式风格的出现让国内景观设计行业长期缺乏文化底蕴的现象得以改进,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以及改变人们对于古典园林“乏味”“无聊”的印象。对于时代来说,它也很好的融入到现在这个现代主义当道的时期,并与之和谐相处。新中式风格用现代造园的技法完美的表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删繁就简,让现代人更加容易接受。目前大多数所谓的“新中式”还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表面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纯粹的再现式,花重金再造或者复制古典景观,没有半点时代特征。二是混乱的“中西混搭”,没有深刻的理解古典园林中所包含的一些精髓的部分,造成眼花缭乱的混乱感。

二、能指与所指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衍生

在符号学中,能指与所指是一对基本的概念。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新中式景观设计之中去。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当然,一个能指有可能对应几个所指。比如说apple,即为所指,能指是“苹果”,但是“苹果”就只能对应apple吗?“苹果”还能指诱惑、手机品牌、以及香甜的感觉等等。从而,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衍生到新中式景观设计之中去来更好的理解其含义,“能指”我们可以看做是一个景点的景观小品,例如马头墙、歇山屋顶、漏窗等元素。而“所指”的话,我们可以用古典的造型来表达,也可以将其简化,以适应现代审美趣味的造型来表达。总之,只要能指是具有中国味道的一些元素,至于所指该怎么表达就要依靠设计师自身的艺术美感。三、能指与所指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的衍生在符号学中,能指与所指是一对基本的概念。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新中式景观设计之中去。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当然,一个能指有可能对应几个所指。比如说apple,即为所指,能指是“苹果”,但是“苹果”就只能对应apple吗?“苹果”还能指诱惑、手机品牌、以及香甜的感觉等等。从而,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衍生到新中式景观设计之中去来更好的理解其含义,“能指”我们可以看做是一个景点的景观小品,例如马头墙、歇山屋顶、漏窗等元素。而“所指”的话,我们可以用古典的造型来表达,也可以将其简化,以适应现代审美趣味的造型来表达。总之,只要能指是具有中国味道的一些元素,至于所指该怎么表达就要依靠设计师自身的艺术美感。

四、基本符号学理论的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1.语构层面的分析

深圳万科第五园是目前国内将新中式风格景观演绎的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其中一些符号构成元素是经过充分简化和处理后展现的,但是其简化和变形后人们依然可以一眼看出其原形。在景观小品的选用上,第五园的铺装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形砖,这种铺设方法基本与古典手法无异,因为这种横竖交叉的方法让人本身就觉得十分之简洁。在会所的入口区域水景的设置上,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回形纹的元素,将许多回形纹组合在一起有一种“流觞曲水”的感觉。在植物的选用上,因为深圳处于亚热带,所以第五园中选用的大部分都是热带植物,如箬竹、刚竹、榕树、鸡蛋花等植物,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因素。竹子的重复运用也是一大亮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代表着“高洁”“素雅”的寓意,二来与整个园区静雅的气质所搭配。在色彩上,第五园采用的是白墙灰顶大致的色调,加之以绿色植物点缀,给人以清新、自然、超凡脱俗的感觉。在空间结构上,第五园是以传统村落的格局形式为参照来设置的,由几个院落形成一个小村,小村落与小村落之间的连接道路有些类似于巷子和弄堂,设计师希望通过这种设计来增进城市中日益疏远的人们。

2.语义层面的分析

第五园在意义的传递和阐述中,对于赋义的手法的运用上说,显得更加直接,这有可能与西方现代的设计思想的影响有关。深圳位于广州,受到岭南文化的影响,在岭南地区最著名的“岭南四大园”堪称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而万科第五园取名的意义在于希望继承“岭南四大园”的精髓,又加之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不是简单的形式模仿,是利用符号中的共性部分传递共同信息的传递过程。在第五园中,居住建筑是靠近水景的,这在形式上是对江南园林的一种模仿,但是其不同的是建筑形式是经过简化的,水景也没有了古典园林中的那种繁琐的驳岸。但是依旧具备那种“神”,整个场景如江南水乡一般,象征着质朴、清澈、宁静的生活空间,水中植物互相映衬,水景与建筑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新中式”风格的画卷。

五、结论

第7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种植设计 施工图问题 图纸标准

1 概述

因缺乏行业规范,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景观设计行业,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影响到施工后效果的问题。一张看似简单的植物种植设计施工图可能与业主的巨大利益相挂钩,本着为专业负责的态度,我们应该探讨图纸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图纸设计环节尽量给业主减少损失。

种植设计是设计师表达一个成功方案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景观行业迅速发展,在许多项目上,植物种植设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因现阶段缺乏景观专业相关的制图规范,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施工结束后完全表达不出方案设计的想法。本人依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拙见,请职称评审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2 案例分析

2.1种植效果与设计不符

原因分析:业主、设计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公司

2.1.1业主原因

业主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变更投资预算,业主往往会变更植物的规格、种类,以达到降低投资,节约成本的目的。

2.1.2设计公司的原因

设计公司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图纸问题,设计公司影响到种植效果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苗木市场把握不准,造成甲方采购苗木困难、部分苗木紧缺或者部分苗木因市场变动而费用预算大幅度增加、苗木施工季节不佳等情况,这些原因也影响到植物后期的成型效果。

2.1.3监理公司的原因

目前市场上园林监理公司较少,但是很多项目还是需要监理公司的介入,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作为甲方代表对工程的现场进行把控、验收,行使业主技术方面的权利,因此监理公司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影响种植效果的原因之一。

2.1.4施工公司的原因

我们本次讨论的施工公司仅针对于有独立的施工资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正规设计公司,需要业主在资金上能对施工队予以足够的平等。业主和施工公司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项目良好、按期的完成。

2.2植物种植密度

原因分析:设计公司、施工公司

2.2.1设计公司的原因

影响到种植密度的设计公司的原因主要是图纸标注问题和后期施工问题,存在于设计公司的原因主要是设计过于理论化,较多的地被植物在做成片设计的时候,标识密度小于冠幅,则出现苗木种植密度较低的情况,影响种植效果。

2.2.2施工公司的原因

施工公司在其中的原因往往与利润挂钩,使苗木在个别规格上符合设计要求,在整体规格上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使施工效果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2.3地被和草坪间留下较多的裸土

2.3.1主要施工公司对乔木周围、路边的地被和草坪的栽植点距离乔木种植点或路边距离较大,使地被和草坪不能将其覆盖,露出了裸土。对此问题不仅设计过程要提出具体要求,在施工过程也避免这样的小动作影响整体绿化效果。

2.3.2其他原因

有的乔木在栽植后,周边需要留一段时间的浇水培土或立支撑杆,所以无法使乔木周围种植上地被或草坪,为了不影响景观效果,在乔木支架拆除前应补足周边地被和草坪。路边裸土的情况非常多见,其中路边外侧地基影响种植土附着使植物不易存活,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出现,在做路基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避免种植土过薄,无法栽种地被,如果路基已经完成,可采用草坪对周边进行补植。

2.4苗木的大片死亡

原因分析:施工公司、其他

2.4.1如果涉及到苗木栽植后成活率较低或部分苗木成活率较低,则大部分原因在于施工公司。如后期养护不利。另外也有施工季节的原因。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施工过程中不规范,都会引起苗木的后期死亡。

2.4.2其他原因

由于病虫害等原因导致苗木死亡属于其他原因范畴,如果为不可预见病虫害,可咨询相关植物学专家对植物进行治理,避免影响景观效果。

3 关于种植设计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3.1图纸标识问题

植物种植图纸标识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图例标识不清楚、规格标识不完整、土球大小未标识、保留植物名称和形态未标识、植物种植点无连线、等高线与植物标识不清楚等。

3.2苗木表的问题

苗木表的问题主要出在苗木表本身上,如果按照以下栏目制表,应减少苗木表中存在的问题。苗木表应包括:编号、苗木名称、图例、学名、规格(高度、胸径、地径、冠幅)、土球规格、栽植密度、分支高度、冠幅修剪要求、栽植季节、数量/面积、备注(播种、苗木其他要求)。按照以上苗木表进行制表,尽量完善苗木表对苗木的约束,避免因一张苗木表的漏洞给业主带来损失。

3.3其他问题

另即使按图施工后,施工现场也会发生与设计要求出入很大的情况,对于规格较高的苗木需要业主和设计方会同施工公司共同选定,如果市场缺乏符合要求的苗木,设计公司应与甲方共同决定变更苗木,避免由施工单位单方面汇报情况后,独自变更设计规格较高的苗木。

4 植物种植说明中应注明的问题

在植物种植设计总说明中,对各类植物种植设计应做以不同的要求,使得施工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有据可查,也作为施工参考。

4.1园林乔灌木种植设计要求

4.1.2种植材料应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汁要求。

4.1.3挖种植穴和施基肥乔木种植穴以圆形为主,花灌木采用条行穴,种植穴比树木根球直径大30cm 左右。施基肥按作业指导书进行。

4.1.4苗木规格及运输选苗时,苗木规格与设计规格误差不得超过5%,按设计规格选择苗木。乔木及灌木土球用草绳、蒲包包装,并适当修剪枝叶,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而影响成活率。

4.2露地花卉种植设计与应用

4.3攀缘植物的种植设计与应用

4.4草坪草与观赏草的种植设计要求

4.5水生植物种植设计要求

5 植物种植施工图深度的研究

5.1图面设计研究

5.1.1总图

种植设计施工图过程中,应提供种植总图,首先第一张总图是用来表示种植设计与景观节点、道路之间关系,需要提供一个总的种植设计图,另外需要相应提供种植定位图,这张图很重要,涉及到种植效果,但是往往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被忽略了。在分项总图设计中需要表明以下几点问题:

苗木种类名称、数量

5.1.2分项总图

分项总图包括乔木设计图、定位图,灌木设计图、定位图(有时灌木较多,往往需要提供地被设计图、定位图),藤本设计图、定位图等。在分项总图中一定要标注清楚每个苗木的名称、数量,便于施工方式同时准确定位,也便于工程验收结算。

5.2种植设计手法的研究

5.2.1点状种植

点状种植有规则式和自由式种植两种,对于规则式种植。自由式种植手法在园林设计中运用较多,效果更接近自然景观。点状种植往往对树型、规格要求严格。

5.2.2片状种植

片状种植是指成片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5.2.3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是一种自由式的种植方式,这需要设计师对种植有较好的把握能力,并熟悉苗木特性和外型,重要的是对效果有比较好的美学鉴赏力。这样的景观更丰富了,在青岛的绿化基本完成三层绿化是比较容易的,建议在施工图中要着重表现好层次绿化关系。

第8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开设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系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园林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综合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多的一门课程。如何教授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门课,培养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技能型人才,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3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1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1 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不高,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学习。由于基础差,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又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1.2 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

中职学生年龄为15~18岁,很多人是从初中就直接面对职业教育,他们的心理素质还远远没有达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个别年龄小的,可能还会先就业后成年,因此,这个关键的3年里,学生会逐渐定型,形成一些固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好好把握这几年,在教授过程中,不光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实际操作的方法,还应该更多地传授他们正确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成熟和成长起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小孩子一样地幼稚和无所事事。

1.3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重要。比如说,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到了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老师讲的这部分内容,课后可以再请教老师,然后自己再复习。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没有几个懂。从来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非重点的,好笑的就记住了,重点的、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

2 优化课堂教学

2.1 设计好绪论紧紧抓住学生

设计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绪论,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从而激发、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生动、直观的案例,是引起兴趣和注意的关键。

在绪论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成功的案例制作成课件,展现给同学们,对每一个景区的绿地规划,提炼出特点,使同学们有一个简单深刻的记忆。

如:友谊南路道路绿地,给同学们看一张友谊南路路侧绿带微地形起伏与植物配植的效果图,该图在绿地竖向设计上采用了新颖的地形起伏地和微地形起伏,通过人造高低不一的起伏地形,形成了绿化景观的舒缓起伏,从而营造出流畅自如、高低错落的自然园林景观效果。通过地形塑造,不仅使平面道路呈现出立体化效果,最重要的是整条道路绿化的绿量也平均增加了20%以上。

再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友谊南路路侧绿带树种与配植的3张效果图,在树种的选择上,这条道路共栽植24种树木,其中包括许多名优树种。常绿乔木有雪松、桧柏、白皮松等;落叶观赏乔木有千头椿、合欢、栾树、火炬、法国梧桐、馒头柳等;观花灌木有红叶李、红叶桃、紫叶矮樱等;常绿小灌木有丝兰、铺地柏、小叶黄杨等;可修剪小灌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在季相景观营造上,上述这些大乔木大多四季常绿,将形成冬季的主要风景;夏天相继开花的合欢树和栾树、春天开花的红花洋槐、秋天形成红叶风景的火炬树。这些树木不仅起到改善城市空气环境、降低噪声污染的作用,还能起到丰富绿化的视觉效果。

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学习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目的,将来能够独立设计小型园林设施和主要利用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设计,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协调关系。

2.2 优化教学方法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综合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多的一门课程,而中职学生对学过的园林知识往往掌握得不牢固,过一段时间自然忘得差不多了。这时,需要教师把以前学过的园林知识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整理出有条理、很清晰、有特点、很简单、好记忆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学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门课,更好地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服务。如:在讲解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时,结合天津梅江生态居住区芳水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案例,归纳出园林绿地规划的设计流程,见表1:

通过上述的学习,同学们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现场进行模拟。比如:要建一个中山君怡花园,有的学生扮演中山君怡花园的开发商,有的学生扮演设计院的设计师。双方见面后进行沟通,把设计任务交给了设计师。设计师接受设计任务后,让同学们尽情地发挥。在课堂上,有演员,也有观众,每个同学都是评委。观看表演后,大家开始点评,围绕着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各抒己见。如设计师向开发商阐述方案的设计理念、平面功能布局及风格特点后,开发商询问植物种植设计有哪些特点,设计师回复植物配置以多植乔木作为基调,可产生规模生态效益;在楼间的经典部位以大片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点景,以产生以花取胜的特色来;以常绿、落叶树种综合搭配,寻求植物之间最佳的生态关系和美学关系。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很快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3 加强实践教学

3.1 加强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

加强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必要教学环节,其更深刻的内涵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掌握从科学与艺术等不同角度分析实例,学习各地区、各类型、各层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范例的设计手法。

如:在讲天津梅江生态居住区芳水园环境景观设计中,是围绕“生态”为设计主线,体现环保和追求“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植物配置突出“生态”和“芳水”这2个特点,通过植物来改善空气的质量、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等,以多植乔木产生规模生态效益,大片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以花取胜的特色;在水里和湖岸,以种植水生植物与花灌木相结合来丰富水景,以产生“芳水”的个性来。所用的植物见表2。

通过上述对案例的分析,同学们可以学到在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必须确定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整套设计方案必须围绕设计主题进行布局和组织,使设计有特色、有个性,新颖独特,实实在在。只有这样的好环境,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并有效地增加附加值。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学到植物的配置,掌握天津地区适地适树的树种。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有以下因素:①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很好地生长。②重视植物多样化。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能观赏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还能观赏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从而达到步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③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形式,这样不仅欣赏到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3.2 加强作图实践

通过作图,提高学生作图技巧,在作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设计理论的应用,在作图实践中领悟设计原理,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进行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划设计风格,达到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目标。具体做法:一(下转第87页)(上接第79页)是结合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与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观摩总结各类园林绿地建造规律,评述各具体园林绿地的得失,收集成功案例的平面图、立面图;二是选一个规划设计相对好的园林绿地,进行实地参观讲解评述讨论,并与理论相结合,找出原设计图,细读原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进行第2次评述讨论,分析其得失,再以原地形图与设计交底要求学生进行园林规划和设计,在完成园林规划和设计后对比原始设计图,再次评述讨论。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设计图,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作图的技巧,而且还能发现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用心设计的目的。

总之,在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学中,必须重视技能的培养,通过“观察、研究、作图、感悟”的综合教学实习过程,尽快提高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能力,成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实用人才。(收稿;2012-12-20)

参考文献:

[1]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第9篇:道路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雨水利用;方法探讨

国务院2007年12月24日《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要求对各类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在国内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条件下,园林绿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园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园林绿地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园林绿地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利用一切水资源,以保证园林绿地的服务功能,保持周边地区乃至区域范围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水的良性循环[1]。

其中,雨水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雨水利用的景观设计方法成为了园林设计者进行景观设计时考虑的重点问题。

1园林中雨水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园林绿地用水量大,包括景观水体用水、植物浇灌用水、道路喷洒用水、管理用水等

传统利用方式采用自来水和地下水,不仅成本高,而且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我国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少。因此,合理利用雨水可以大大节省用水开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园林绿地用水水质要求不高。可以采用雨水直接进行绿化灌溉;也可以将雨水直接作为景观用水。

雨水是最廉价的优质水资源,量大,易于收集利用。以北京市为例,市区面积770km2,年平均降雨量630。0mm,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4。85亿m3,天津市城区面积460km2,年平均降雨量600。0mm,全城区每年承接雨水量2、76亿m3,而南方城市的降雨量则更大,如杭州每年的降雨量达到1400。0mm。

由于园林绿地的性质,更便于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园林中的自然、人工水体,沼泽湿地、下凹式绿地等都是收集利用雨水的最佳场所。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造生态园林的背景下,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是最好体现生态的途径。城市雨水的利用,能够涵养和补给城市地下水,减少雨水径流,利用城市园林中的河湖水体、沼泽、湿地,可以调节气候,遏制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园林中雨水利用的技术方法

2、1建设蓄水设施,加强雨水储存园林绿地中一般有溪水、河道或湖泊,利用这些水体,可以有效蓄积雨水,用以绿化灌溉,回补地下水[2]。绿地中修建的蓄水池也是一种储存雨水的装置,收集的雨水也能被用作景观灌溉或其他一些园林建筑内部的公共用水,如厕所内冲洗马桶,喷洒马路等。其原理是在雨水进入水箱之前,先通过过滤装置清除污染物和碎片。蓄水池内安装水管,传输存储水,或者通过重力或水泵,直接将储存的雨水送至需要使用的地方[3]。在某些情况下,一套溢流系统能传递过剩的雨水到指定的位置,如干旱的土壤中或一些景观水景中。

落水管截留也是蓄积并利用雨水的一项有效措施。在传统的建筑中,屋顶的雨水一般通过下水管到排水沟,再到雨水井,最后进入下水道中,增加了管道的负荷。落水管截留主要是截留干净的屋顶雨水,从而使雨水免于进入超负荷的下水道系统,屋顶雨水能被重新输入庭院、花园、沼泽地或雨洪种植池中,或者输送到雨水桶、蓄水池或储水罐内。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或场地的要求选择安装简单或复杂的系统。也可将落水管截留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尤其适合设置于庭院中,形成独特的落水水景观,增加庭院的情趣。

2、2加强雨水渗透,有效回补地下水在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的区域,留住雨水回渗地下,既可减少雨洪径流量,又可回补地下水,对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具体的方法有:把不透水的地面砖换成透水砖,利用透水砖的空隙吸收雨水,透水砖下面铺设碎石、砂砾、沙子组成过滤层,让雨水渗入到地下去。还可以通过渗水井渗透,渗水井是一条埋入地下的穿孔的管道,其周围回填碎石,作用是收集雨水,将其渗透至地下。这种装置可以收集屋顶、停车场和其他不透水铺装上的雨水,通过集水管进入到渗透井中把雨水管引入渗水井渗入地下(图2)。也可以将绿地地面降低,做成凹式绿地,承接和回渗雨水。

2、3利用园林建筑的屋顶绿化,蓄积利用雨水

2、3、1有效地削减屋面雨水径流量试验数据表明:绿化屋顶可以使排水强度减低70%,在排水工程中可以相应的减小下水管道、溢洪管及储水池的尺寸,节省建造费用[4]。

2、3、2屋顶绿化具有储水功能绿化屋面可以通过植物的茎叶对雨水的截流作用和种植基质的吸水把大量的降水储存起来,试验表明,大约有1/2的降水留存在屋面上。另外,绿化屋面排水层往往又可作蓄水层,多余水蓄在卵石层内,当种植土干燥时,又可返吸入土中。

屋顶绿化一般可分为生态屋顶和屋顶花园2类。生态屋顶是指在普通的屋顶上种植个体较小,质量较轻的植物的屋顶系统[5]。生态屋顶一般有防水薄膜,排水材料,轻质种植土以及绿化植物。值得注意的是,须选择适合屋顶环境的植物品种———夏天耐旱,冬天耐湿。

屋顶花园一般包括防水薄膜层,排层,土壤层、植物层是可进入式的花园。

屋顶花园考虑了行人承重,因此充分考虑其使的舒适性,一般有游步道、微地形、小广场和休息施。它与生态屋顶的区别在于屋顶花园一般来说积更大,覆土层更深也更重,可采纳的植物品种也丰富。

加大树木种植面积,滞留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树木能通过树叶和树枝吸收雨水。它们能降低水径流的流速,减少35%以上的雨水[6]。树木通渗透雨水能改善地下水的水质,同时还能减少水流失,特别是在滨水岸,这样的作用更加明显。

荫还能降低道路的温度,减小蒸发,有效保持土壤分。

设置景观沟,过滤净化雨水景观沟指的是道路或广场中用于排水的整形凹,其中种植了各种植物。景观沟边缘设置切口,雨顺着切口流入每个种植池内。景观沟在形成收、滞留、清洁、渗透等功能的雨水收集系统的同时,营造出了自然优美的街道或广场景致。

通过过滤染物提升水质,回补地下水。在大的排水区域,储存雨水,景观沟的植物能为建筑、停车场或其他铺装区域提供树荫。植物还能防止土壤侵蚀,为野生生物提供栖居地,视觉上也很美观。一组或多组景观沟系统能处理整个场地的所有雨水径流,还能减少城市雨水管道的花费。

3浙江乔司植物园雨水利用案例分析浙江乔司植物园总面积36250m2,园区北面为展览馆,西面为幼儿园,东面和南面为水面,园区内现状以平地为主,包含展览馆庭院设计。设计中以植物造景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力图使雨水得到充分的利用。

3、1中心湖面蓄积雨水在综合考虑现状特点及甲方需求后,在植物园的中心区域设计了1800m2的人工湖,将之与南面与东面的城市河道相连,在其四周设置自然坡地,使中心湖面成为主要的雨水汇集地。这为绿化灌溉,地下水回补都提供了可能。现状场地道路标高5。8m,常水位4。8m,最低水位4。5m,因此,将中心湖面最低标高定为4。3m,道路与水体标高最大差值为1。5m,使绝大部分雨水径流能汇聚在绿地和中心湖面中,减少了雨水的外溢量(图5)。在水体中还设置了若干水生植物种植池,丰富了湖区的植物景观,净化了水体。

3、2竖向设计利用雨水植物园的土方主要来源于2处,一是挖湖的土方,二是在植物园的建设过程中,恰逢场地外工地建设土方需大量外运,形成了植物园丰富多样的地形变化,而勿需受土方量工程造价的约束。利用起伏的地形,阴止了雨水的径流,经过几个较为集中的地段,汇流至水体附近。驳岸的标高比绿地高约5~30cm,加大了绿地的渗水量,减少了雨水的对外排放。

3、3建筑内庭收集雨水设计中包含了展览馆建筑内庭院的设计。结合建筑屋顶的排水,在内庭院中设计水池,使该水池不仅具有观赏功能,更具有蓄水作用。并结合落水管截留,形成了庭院中的落水景观。丰富了内庭的景观元素。

3、4道路铺装渗透雨水植物园2、5m宽的主游路采用彩色透水沥青,小游路采用透水砖,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基层,实现面层结构的透水设计;停车场全部采用嵌草铺装;入口广场未采用透水材料,而是采用坡度将其雨水排至广场内的景观凹槽中。

3、5景观凹沟净化雨水在部分道路两侧和入口广场中,人工挖掘了整齐的景观沟,其中种植了菖蒲、水杉等植物,既不影响游人广场中的活动,又为广场增添了特殊的情趣。

当雨水过大时,可通过溢水管将水排至中心水面中。

最后,在考虑了场地的降雨特征,绿地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竖向设计的调整控制坡度坡向,采用地面自然排水和管道组织排水结合,防止过多的雨水造成雨水泛滥灾害。

3、6效益分析该植物园雨水利用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从经济效益来看,雨水利用能因节约用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另外,雨水资源还可以就地吸纳利用,在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可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减少乔司镇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管道和扩建城市排洪设施的政府资金投入,间接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从生态环境意义来看,涵养和补给了乔司镇的地下水,减少了雨水径流,同时也可调节当地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社会意义来看,可以有效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节省用水开支,促进社会持续发展。

4、结论21世纪,大多数国家不论其发展程度如何,都面临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要改变单纯解决雨水排放的观念,控制雨水直接排放与流失。雨水是一种优质的自然资源,收集和使用方便,污染少,处理简单,不消耗或很少消耗能源。而园林绿地正是收集和利用雨水的最佳场所。

如今,人们己经认识到了利用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新的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将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和整个绿地的用水系统结合在一起设计,实现雨水的可持续管理,以期实现未来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以怡馨花园绿地雨水收集再利用工程的研究论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J]。中国园林,2008(9):83-88。

[2]王沛永。北京地区园林绿地的雨水利用探析[J]。中国园林,2004(1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