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园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场所精神;滨水景观;西南林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DF4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城市的水系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和历史文化之载体,是城市的风韵和灵气所在[1]。西南林业大学周边的东大沟渠段,是校园区域唯一的水系,在其沿岸建设生态园,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提升景观价值、增加师生交流空间,同时也可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良好平台。
一、设计基址现状
1.自然概况
西南林业大学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毗邻昆明市东三环,与呼马山公园、世博园相望,校内绿意盎然、景观丰富。本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
2.人文概况
西南林业大学以林学学科为主,以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本场地位于西南林业大学新、老校区之间,昆明市东大沟防汛沟渠的两侧,西临昙小苑等生活小区。因此,该区域内具有强烈的人文及学术气息,同时也兼具轻松休闲的生活氛围。
3. 场址现状
本次规划设计场址为西南林业大学西门至东二院段,校内河道两侧建筑退线30米,总长690米的东大沟滨水带。该段东大沟防汛沟渠宽7-8米,沟渠东临老校区外侧围墙,西侧外部为通车道。东大沟采用传统市政防洪沟渠的硬质做法,使得河道景观显得较为生硬。现有植物主要有生长茂盛的蓝桉,不利于土壤改良,且其高大的树冠隔断了视线;沟渠东侧成排种植的大叶女贞,生长状况良好。林下层仅有少量杂乱的紫茎泽兰,地表,景观层次单一。两侧绿带被人为地踩出两条土路。场地与外部空间之间有微地形分割,利于外侧花带层次展示以及内部景观空间的营造。北侧挡墙内部为西南林业大学的苗圃及休闲绿地,成为规划中可利用的元素。
二、景观设计创作思路
东大沟为昆明重要的防洪水利设施,汇入滇池。在这昆明市极力打造滇池生态环境的时期,重视生态建设是城市长足发展的源动力。原场址中看起来破旧的水利设施,反映了场地的历史与记忆,可用它们来丰富场地故事[2]。配合人才培养,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当是园林场所应具备的新内容之一。
因此,本次项目地的园林景观规划的理念,是依据节约性和生态性的原则,结合场地基本情况,利用特色景观小品和宣传牌,将该地段打造成为西南林业大学对外宣传的窗口,以及盘龙区绿色生态园林的示范平台。
三、设计详述
1.现状植物利用及改造
保留长势较好的植物,对长势不佳的进行替换或养护,对于生长杂乱的植物进行修整辅育。现有的桉树对景观视线有阻挡作用,但从生态节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保留。在桉树下层补种耐阴的灌木和地,对一些长势不佳的桉树进行修剪和加固管理,避免出现风倒伤人事故。注重垂直绿化,在校园围墙及桉树下部种植爬山虎等藤本植物,将原本砖红的墙面和树干也打造成为园林中的绿色背景,增添整个景观的葱郁感。
从泄洪清於的角度考虑,沟渠东侧的花带每隔50米留出一段空隙,以方便汛期来临前的清理淤泥的工作。
2.各区域景观设计
西侧沿外部车道一侧以桉树下层补植小乔木,并利用色彩鲜艳的灌木修剪成鲜明而流畅的灌木带,来营造大气规整的沿路风光。绿带内部则主要采用自然式布置,设计以流畅的曲线为主,采用常绿的植物为基本元素,并在其中的休息设施、小广场周围点缀春花及秋叶类植物,使空间富有趣味性且意蕴悠长。南侧绿带狭长,自然地规划半硬质的透水性生态游步道,走向大致沿现有人为踩出的路线铺设,以符合游人的行走习惯。在较为宽阔的路段或必要位置布置节点,放置休憩设施。北侧绿化带较宽,以流畅的园路贯穿其中,时而穿插景点,时而毗邻河沟与对岸相望,时而跨过小桥亲近水体,虚实结合。在景观节点和小品上,采用自然生态的材料进行打造,与周边植被与河道融为一体,以体现作为林业高等院校的环保绿色信念。
四、景点详述
场址以高校文化为依托,从学习生涯的各个阶段顺序来布置园区景点,兼顾场地现状,挑选合适的景点表现形式。如同起景——结景的基本段落结构一样,形成具有多空间、多视点、连续性的游览体验[3]。
学之初成在于勤——闻鸡起舞:在西南林业大学西门附近,原有桉树林较为茂密,不利于布置多点小景。为减少对原有林地的破坏,选择树林中相对空旷的位置布置小型广场。广场旁放置金鸡造型雕塑,寓意披星戴月、闻鸡起舞。此处是所有景点中距离教学区最近的,未来必将成为学子早读、自习的首选之处,正呼应了景点主题——勤学。
学之精者在于行——躬学长廊:该景点位于园区西侧的竹林及苗圃地,在此设置两组错落的花架长廊,木架之间安放透明的活动宣传板,可随时更新校内时事、科技成果、学术交流活动等的宣传海报,茂密的竹林彷如天然的绿色背景墙,使该处成为校园文化的展示窗口。激励师生将自身学识在实践中转变为社会的科技推动力,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之目标在于真——葆真广场:为学者,“缘而葆真,清而容物”,保持纯真的斌性,追求真理的闪光。在整个校区的南北轴与东大沟的交点上,布置横跨水体的桥梁,沟通南北校区。在桥的北面,利用原场地的苗圃,成行种植高大的乔木,形成极具纵深感的绿色空间,如返璞归真一般的让人感受到轻松和纯真。
学海广阔互分享——曲水流觞:园区东侧原有的竹林面积较大,竹从郁郁葱葱,风吹留声。在此间点缀数个圆形小广场,再以自然流畅的园路将它们串联。最大的广场中央布置一曲水流觞的地面浮雕,周围放置或高或矮的石坐凳,便于师生谈经论道、分享知识。
学路漫漫待求索——活水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木质亲水平台、蜿蜒的栈道、临水的古亭、摇曳的水草……经过改造后的蓄水池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方诗情画意的小湖。人之一生求学,也如诗中所指一般,不断有新的知识汇入,活到老学到老,且推陈出新。
通过以上主题景点,既提升了园区内景观层次,又保护了区域生态;既满足休闲及学习的需要,又能够带给学子无限启迪,让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学术生态园。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技术;必要性;问题
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大部分国家都明文规定了其标准与实施方式。也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但是生态景观设计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虽然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森林进城、生态优先,生态园林得到普遍倡导,认识到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绿化的覆盖面积(覆盖率)和占地面积(绿地率),而且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但生态优先、生态原则往往成为一种虚化的概念性招牌,无法体现在绿地的工程实体中。为此,相关部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重视生态技术的应用,才能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
一、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概念
园林景观从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来讲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空间艺术的一种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园林景观对人们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园林景观在物质生活需求中同样也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属于生活实景的福利事业,对人们身心愉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设计城市景观园林中,主要是对景观园林设计和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强调,并对地域设计的人文、自然特征加以重视,确保在设计中充分融入当地的自然特色、人文特点等。
1、生态设计
“设计”是一种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具体的物理形式或表达方式的过程。它是人类有意识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以满足预想的需要与欲望心。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2、景观生态设计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生态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地上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学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生态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园林景观是人们在城市中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在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处于设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设计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体、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维持它正常运转的能源、物质均来自于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外部,所以说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十几年,人类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从生态角度讲,园林景观设计应尽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的生态负效应尽量得以补偿。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原则应用的最终目的为:与良好的生态过程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而产出达到最大。
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在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下,园林景区不断流入外来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大量营养盐、有机物等被水体接纳,进而繁殖了大量藻类与浮游生物,进而降低水体溶解氧含量的能力,导致水质不断恶化,增加水体色度及降低水体透明度,甚至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况下将出现生态不平衡的现象。
2、因园林景观水体 具有较低的自净能力,当受到污染物的强烈冲击后,水质将急速恶化,进而大大降低景观效果,甚至对人们的生活水平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水体自净能力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种,如物理因素,通过稀释、扩散、混合及沉淀等过程污染物的浓度有所下降,但水流方向、风向等都会对分解污染物等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化学因素,通过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作用水质的部分化学物质浓度将有所下降,但其他物质则无法分解。生物因素,水景生物具有较差的多样性,种群极为单一,水生植物种植具有不明显的分层。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在中国景观园林设计中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必然为其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此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把握未来,将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充分融入到现代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推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快速发展。
1、屋顶花园
作为一种不占地面土地的特殊绿化形式,屋顶绿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城市建设与绿化争地矛盾进行有效缓解。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应大力发展屋顶绿化项目。屋顶花园可以对城市环境面貌进行有效改善,进而对大气浮尘情况进行有效缓解,起到净化空气及空气湿度增加的作用,同时对水源加以净化,以此达到市民生活及工作环境质量提升的目的。可以对城市绿地面积进行有效增加,在人类绿化空间开拓的同时,进行田园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环境美化的基础上,对生态效应进行有效改善,并以此对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提升。
2、强化生态感知意识
设计能使人们对自然具有感知能力、认识自然的组成元素,能够进一步地让人们体会到现今环境中的不同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就像植物园或者其他众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他们用设计传达世界的状况,也是一种根本的办法,将人们的视野放宽,去认识那些难以观察到却具有深远意义的多元功能的元素。本设计在具观赏和实用功能的雕塑上添加了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据,以达到教育及生态知识普及的作用。
3、生态景观材料
屋顶排水格分PVC和HDPE两种,价格相差不大,那么HDPE的排水格相对PVC排水格就更环保些;硬质铺装能透水的材质当然也比不透水的材料更环保,如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铺地(crash rock)、生态沙、植草格、透水砖、陶土砖;钢比混凝土相对环保些;竹材比木材更环保,因为竹是速生植物,3~4年即可成材,而木材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锤炼;透水沥青不会比沥青更贵,只是配比的不同而且是公开的;塑胶实际是透水材料且内部能有组织排水,所以下面的基础最好选用透水混凝土,如果因为造价问题不能选用,那只有在混凝土上每50cm见方设置排水口穿过混凝土以防止因为排水找坡不到位塑胶长期泡水而严重减短寿命。
4、向多元化、科技化发展
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多元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审美观与生活需求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基于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对景观个性化设计不断追求并向精细化方向不断发展,对人们日益增多的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伴随现代城市结构的完善,作为一项规模较大的综合工程项目,景观园林设计在城市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设计工作者必须不断对园林设计的理念加以更新,注重生态园林设计,并不断进行有效创新,这都为景观园林设计的合理化提供了可靠地依据。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这都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实现优化绘图设计,并进行模拟城市景观园林的构建,这也是今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对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景观设计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努力方向加以明确,将改善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作为发展目标,以此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力度,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韩晓莉,宋功明,王军;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方法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虹娟. 现代城市园林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 广东建材. 2010(03)
[3] 袁宏斌. 浅谈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11)
[4] 姜夕奎,孙淑君,李进,陈世朋. 建设生态园林,创建宜居环境――用生态的理念指导城市绿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6)
关键词:生态 园林 景观 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 前言
生态园给人们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充分展示了植物与建筑相结合的艺术美感,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植物配置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直接影响到园林建设的工艺水平与环境质量,因此,作为园林设计的专业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艺术触觉,对植物进行优化配置。
2 生态园林的概念与涵义
2.1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指的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园林系统,是将生态学融入园林设计的一种新式园林设计理念。生态园林集艺术美和生态美于一身,将灌乔木与草本植物群进行科学化、复合式规划种植,使植物搭配融洽、相互协调,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
2.2 生态园林的涵义
根据以上概念,笔者将生态园林的涵义归纳如下:
(1)能美化人们的生活、休闲环境,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2) 运用富有美感的植物配置方法将人工种植的植物群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能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3)将植物进行科学配置,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有效调节,包括改善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防风、净化水体、吸收有害物质等[1]。
3 生态园林设计遵循的原则
3.1 统一性原则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形态、色彩、曲线等,尽量让植物组成的景观丰富多样,线条和构造不能太过僵硬。同时,植物的搭配必须和谐统一,不能突兀杂乱、没有系统,既要让植物群显得富有变化性、层次感,又要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草木虽无声,但设计者可以通过对植物进行不同的配置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境。如果植物的形态和色彩搭配过于杂乱,就会使人感觉心烦意乱,但太过整齐划一、缺乏动感又会使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在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法,使园林景观丰富而统一。
3.2 景观性原则
在生态园林中,各处景观应该同时具备图画美和音律美。图画美是指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观从任何角度看都能独立成景,从园林整体来看也十分和谐;音律美是指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如音律一般结构完整,富有节奏感、层次感。另外,园林设计既要表现出独立景观的个体美又要表现出各个景观相互搭配的群体美。作为园林设计专业人员,在布置园林时,要熟悉植物的特性和造景功能,整体把握植物群落,除了要遵循美学原理外,还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审美,对植物群进行科学配置,营造植物群与四季配合的动态变化[2]。
3.3尊重自然原则
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 要尊重自然, 依托自然。 对地理条件要合理的利用,少动土方,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够让景观真实自然。自然起伏的地形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在对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将植物作为主体,植物具有丰富的自然色彩,是生活环境中无法或缺的一种景观。 在配置时,要注意到植物的生长规律,随意但不能杂乱。在规划园林景观时, 要体验地方特色,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设计时要把握好地方区域的特色,创造出有个性的景观空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不断的创新,创新是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小区原生态的地形以及景物精心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要求和活动的规律, 因为居住的主体是人,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大,在设计时,要对残疾人、儿童以及老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进行考虑,合理的设置休息、锻炼、交际的设施和场地。 让各个空间既有区别又能够相互融合,从而方便人们的使用。
4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形式
植物的种植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决定, 要种植一些好维护、病虫少且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植物,要做到虚实相衬,与自然相融合。 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到植物的自身生长环境以及园林景观的布局要求。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在搭配时,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 在引进植物时,率先考虑能够改变生态环境和能够适应特殊环境的植物。
4.1 自然式
自然式植物配置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孤植、丛植和群植。
(1)孤植,是一种凸显单株植物个体美的种植方法,是指在考虑图画美和构图美的情况下,对单株植物进行独立种植;(2)丛植,是一种既能体现植物的个体美感又能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的种植方法,是指按照自然化配置和艺术构图的规律,将4~6 株或8~9 株不同植物混合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丛;(3)群植,是一种体现大面积植物群群体美的种植方法,是指将1~2 种乔木与灌丛按组合原则搭配在一起,组成大面积植物群。
4.2 规则式配置
常见的规则式植物配置方法主要包括六种:(1)行植:将植物排列成直线,进行等株距、等行距种植;(2)正方形种植:按照方格形状进行等距种植;(3)三角形种植:将植物排列成等边三角形,进行等株距种植;(4)与正方形种植相似,但行距要大于株距;(5)环植:将植物围成圆环形状,进行等株距种植;(6)带状种植:通常用于大面积的植物种植,将多行植物种成防护带形状。
5.建筑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和园林建筑的设计能够增添人文色彩, 体现小区的文化底蕴,也可以缓解居民的压力。 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比如亭子、花架等,可以采用层次错落以及回环曲折的方式来让园林景观环境变幻多端,让园林环境的外观形象多姿多彩。对园林小品的设计比如灯具、雕塑等,要简单且要突出特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可以让文化艺术氛围得到充实,能够很好地反映小区特色。
6.低碳设计方法
对进行规划设计的小区特色要进行分析, 然后设计出符合此小区的景观,在设计中,若是想要节约成本并且有良好的景观效果,那么就要充分考虑到对景、借景的表现手法。在选择材料时,不要盲目的选择高科技的材料,可以将乡土材料运用到城市园林建设当中,可以突出当地的特色,尽最大可能的运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7.其它规划和设计的手法
为了让生态园林能够展现出优美的环境, 因此就需要利用各种规划设计的手法。
7.1 平面和立体的手法
绿化中的基本形式是平面绿化, 但是城镇小区内可以进行绿化的地十分少,因此,为了小区空间美感的增加,就需要提高绿化量,所以就要利用立体面和空间来延伸绿化,从而达到此要求。 对绿门、绿墙以及绿柱等进行修剪,不仅能增加绿量,还能进行艺术处理。 用植物来刻画和点缀,空间色彩也得到了丰富,主体面的动感景观也增加了不少。
7.2绿化和文化的结合
绿化和文化两者是不能分离的, 只有在绿化中有了文化色彩,景物才会有生命,才会有丰富的内涵。 绿化中采用不同的文化就能体现出不同的理念。 可以用字画、雕塑等来表现文化。 用故事来表现文化,才可以让景观活灵活现充分的展现出来,才能将小区的主体和思想完全的显示出来。
7.3 绿化和硬化的手法
绿化和硬化是互补、促进的关系。 常常有人抱怨硬质的铺装不舒适,但是却很少听到有人抱怨说植物太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以适量为前提,若是无法做到适量,那么植物就要尽可能的多,而不是尽可能的少,因为植物多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厌恶。 而铺装太多不仅浪费了钱财,还会让人厌恶。在硬化部分可以利用绿化来让此空间更加的生动, 绿化部分可以利用硬化来丰富此空间的活力。 在小区的规划中,要尽量避免人工因素,要尽可能的保证景物的自然形态。
8.结语
总之,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设计生态园林时,要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生态园林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实现为人们建设良好居住环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亮.大型住宅地区园林设计及其植物配置初探[J].现代园艺,2011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
生态设计是以维护与协调自然生态为目的,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观念,逐渐渗人 到设计过程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塑造。 由于人类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对生态环境的追求也不断提 高,因此园林景观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 色。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综合考虑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美学原则,是改善人居生活品质、提{生态 环境质量,并最大程度减少人类对场地生态环境的干涉和影响。
1 用园林景观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建设
园林景观是现代绿色生活的代名词,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层出不穷的高楼大厦占据了原本的丛林灌木,逐渐使城市的色彩单一化,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废气的污染、风沙天气的时常发生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空气质量也逐渐下降,人们处于一种苦闷压抑的氛围中,生活工作的压力得不到舒缓,身体健康受到巨大的威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融入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城市公园是其典型代表。城市公园综合考虑占地面积、对周边的绿化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的改善,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尽量将城市公园建设的贴近自然,种植多种树木花草,色彩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疲累之时,能有一个地方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感受自然的美好。
城市的整体建设不应当局限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更应将生态建设放到恰当的位置,使整个城市的建设既能展现美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又能使居民充分感受自然生活的美好。从某一方面来说,布局合理、设计巧妙的生态园林景观能使城市的品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融入生态化的园林景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不是只将其作为单纯的城市装饰品。生态化的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忽视了这些问题,极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2.1 盲目引进新品种
许多园林景观生态建设过于注重其美化效果,不能够具体分析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充分考虑其常年的气候温度,盲目引进新品种。比如橡胶树在自然环境下只能在南方生长,如果盲目将其引入北方城市公园中加以种植,只会使橡胶树因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环境而死亡,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头来还可能因为引进不适当的物种而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混乱,是本就不堪重荷的城市环境雪上加霜。“南橘北枳”等例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在综合考察之后,将 物种引进还要考虑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反应和对环境的不同要求,比如有的植物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有的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存,就要协调好不同植物的分布区间。针对植物之间具有相克的属性,要将两者分开种植或舍弃一种,比如玫瑰花和木犀草种植在一起,就会使木犀草凋谢,同时使玫瑰花中毒死亡。
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 生态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各个地方之间的特色和所种植的树木花草的生活特性,不能够强行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了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化的初衷,要注意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
2.2 植物种类要多样化
各种类型的植物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的主角,进行生态园林建设就要模仿自然化的生态环境。在自然化的生态环境中,植物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在人工设计建设的生态园林中也要在协调好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尽量丰富植物种类,不能单一地种植一种类型的植物,不仅色彩上单调,形成的小型生态系统也会非常脆弱。
2.3 以自然化为标准,绿色环保为主
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建设虽然也是人工建设,但它不同于城市建设中的建筑物建设。城市中的建筑物建设大多是用来发展经济、办公、居住生活,高耸林立;而生态园林建设主要是用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的,二者不能够混为一谈。生态园林建设应当尽量营造自然化的场景,多种植树木花草,增加绿地面积,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之中,使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珍惜生态改善。当然也可以在园林建设中适当加入锻炼器材,使居民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锻炼身体,强健体质。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呈现过多城市化的建筑等。
2.4 生态园林建设分散化
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集中化、单一化,有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或是出于当地城市的某些考虑或是为了应付差事,只在其中的一个地方集中建设绿化公园,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园林所发挥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而且整个城市污染也会掩盖住生态园林原本的功用,最终只能使绿化公园成为一个城市装饰。
在 这个环节中,要尽量将生态园林分散化,园林景观的生态建设不只有公园的形式,还可以以绿化带等其他的形式存在。将绿化公园小型化、分散化,配合绿化带,将绿色环保园林建设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时时处处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贡献。
2.5 利用原有植被发展绿色生态建设
城市建设中常出现的现象就是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号,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兴师动众的进行人工植被移植,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误解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真正意义,原有植被是在适应了当地环境后才逐渐蓬勃生长的,存在着自己的生活规律与习性,相比纯人工建设的生态园林景观具有更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再生修复能力,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形成设计而成的生态园林景观能够更为妥善的解决生态环境中产生的新陈代谢,减少人力在处理废物上的干涉,将原有的植被破坏再移植进新的植被进行人工建设,就等同于舍近求远,新移植的植被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环境,在植被重新生长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或许会导致植被因不能适应环境而不能成活,或许会因为移植品种不当和周围植被生活产生冲突造成生态混乱。
正确的做法是保留原有的植被,降低植被移植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避免造成各方面的浪费,在自然化的状态下,适当的人工干涉,进行改造,将不良干扰减到最少。植被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状况良好的区域恰好说明了此地的水分、阳光、土壤等条件良好,更加适合植物的生长,利用这一点来规划确定生态园林建设的位置,将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避免选址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
3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生态生活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建设的生态化标准也逐渐提高。在城市建设中,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建设所带来的影响,有所保留,有所建设,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化持续深入,生态系统作为城市建设中应当保留的一部分,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将生态园林建设充分融入到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用园林生态来弥补城市化进程高速化带来的弊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良好状态才是正确的做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节约;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艺术上对人们形成感染力和观赏性,在环境保护上设计理念要更加亲近自然,减轻空气污染,调节局部气候,为人们提供休闲的户外活动场所,这是现代生态理念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城市生态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园林景观体现的是城市风貌,一个城市的园林规划建设水平不仅代表着城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会对城市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城市的整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其次,现代园林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形式及水平。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最后,随着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定位标准不断提高,由此也改变了城市建设的环境发展。可见,城市园林景观是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基础需要。
城市园林景观除了主观上的重要外,还具有客观重要性,首先,城市园林景观具有良好的绿化功能,有效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面对日趋激烈市场竞争,园林规划有效调解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并为人们提供了健身、娱乐的场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艺术欣赏的来源,提高了城市人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加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提高城市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二、园林景观设计在生态理念下的基本设计原则
1、设计应因地制宜,注重地方环境特点。生态理念下的园林设计应该充分融合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特征,根据当地民俗、民风和自然环境情况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例如,将当地民族地域特色反映到设计之中,体现浓郁的人文色彩,再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植物物种情况设计园林景观的基本组成,就地取材,既可以使园林景观充分反映地域风土特征,又能很好地降低园林景观的管理和维护花费。
2、生态理念园林设计应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浪费是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坚持节约至上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要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对自然资源消耗过大的景观项目要果断取消,或科学地用其它项目代替。例如,园林景观中草坪的人工投入和自然资源投入过大,应该用花费相对低廉的林地进行代替,林地中的树木尽可能采用本地物种,这样园林景观既可以与当地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又能最大限度避免外来树种采购和运输,甚至特殊维护、管理的花费。
3、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着重突显自然元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空间的压缩,使人们身边的自然元素越来越少,人类向往自然,渴望亲近自然。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紧密结合现代城市人的需求,在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地体现出自然元素,使园林景观设计真正满足人类的生态需求。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非节约”问题的分析
1、不重视材料的选购控制
园林景观建设最重要的是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材料的质地,型号,品行千差万别,控制不住可能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城市的有些区域在绿地建设上,存在着景观层次脱节,苗木、灌木、草坪搭配不合理,在视觉上缺乏美感,在形式上显示不出高档景观的品味,只顾建筑过多的建筑小品,而放弃了野生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草坪面积过大,市民的休憩场所过少,单位成本急剧升高,降低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加了维护成本,城市里那一点点的宝贵活动空间,在一点点的被昂贵的园林景观吞噬。
2、盲目追求国外设计理念,不符合当地城市需要
国内的许多城市都喜欢请国外的知名设计公司和设计大师绘制最新,最潮的流行时尚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并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忽视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城市风格,很直接的扼杀了当地具有土生土长特色的野生物种和具有文化内涵的花卉苗木,这样既不能体现当地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生态平衡,对日后高昂的维护保养费用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另外,国外的园林物种并不适合国内的生长环境,硬搬硬套很可能造成大面积死亡,完全不符合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
3、水景设计非生态化,破坏生态平衡
水景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论是雨水丰沛的东部还是干旱少雨的西部,都会以当地的江河湖海水系作为城市水景建设的核心载体。这些水景包括,喷泉,瀑布和人工湖,一些设计师,没有专业的生态水系统的研究,只是设计,而不顾实际环境的考察,用过的天然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而不能重复循环再利用,而在设计中使用的弯弯曲曲的沟渠与坚硬的驳岸都会导致生态的不平衡,最终使水生植物和动物慢慢的消亡。
4、大量的形象工程,而没有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建造小区时并不考虑居民的休闲娱乐的需要,而是考虑如何能让小区点点生辉,有时会建造出别具风格的景观,运用高档而珍贵的树种,而获取更高额的回报,这些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大量珍贵树种消失,同时也消耗了巨大的建设资金;一些地方大搞灯光树、礼花灯、假古董、假文物等,与有生命的植物对社会产生的整体效益相比,相差甚远。以上诸多原因,造成了园林绿化中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加剧了城市资源的消失。因此要实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节约型园林景观之路。
四、基于生态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1、优化节能设计,解决能耗问题
1.1运用节能设施,缩减夜景照明。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夜景照明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提升高效灯泡,提升夜景照明利用率。另外,也可以运用局部照明,或保证适当照度等。如在设计景观照明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环保节能灯具,譬如荧光灯、LED、高压钠灯等。或者运用光感应器对园林中夜景灯光开灯与关灯的时间加以调控。对于在人少的园林道路,可以安装声控延时开关来控制路灯。如此,可减低能源消耗,并延长灯具使用寿命,实现长远方面的节约效益。
1.2采取清洁能源替换不可再生的能源。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为了进行更安全、更清洁的园林建设,实现生态节约化的日常管理,我们可以整合使用各种清洁能源,比如生物能、太阳能与风能等,避免消耗太多不可再生能源。比如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把园林建筑、景墙和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机等设备有机融合,实现节能的目的。或者在设计园林公园与道路时,可设置风光互补路灯把太阳能与风能变成电能,实现照明,降低能耗。
2、注重节水设计,节约水资源
2.1优化配置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时,需要注意草、灌与乔木的整合复层结构,以突出生态效益,尽显绿量。同时,注意这些植物的有效比例。一般而言,草的耗水量要大于灌木、乔木,其生态效益却低于灌木与乔木。因此,在园林广场与路旁应多栽种树木。同时,还需要依照园林风格与特征来优选耐旱植物,如此,不但可以实现景观营养需求,也能够节约水资源。另外,还应当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回收城市污水与灌溉污水,以减少园林绿地对水资源消耗。此外,还需要强化养园林工作人员的节水意识,明确灌水量与次数,节约用水量。
2.2根据地域特点优化水景设计。因地制宜,保护原生态,这是实现生态节约的园林景观的重要要求。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石,需要结合地域特点来灵活设计水景,尽显原生态美景。比如在北方城市,水资源短缺,因此,在设计水景时,需要巧妙融合地域特点,节约用水。比如小溪流景观,处于丰水季,则可用于赏水嬉水;而处于枯水时期,则可用于卵石之景的观赏。其次,注意循环利用水资源。比如设计园林中的瀑布、喷泉等项目时,可以借助潜水泵来提升水加压,以符合喷泉瀑布景观需求,循环利用水资源。此外,还可以回收使用非常规水。如将水处理与环境设计等方面有机结合。譬如污水处理与水景设计的有效融合:通过雨水集流工程将各种集水系统,比如绿地、道路、广场等,当作中水收集场所,借助沙滩或卵石滩等对水中固体废物加以过滤,把喷泉、跌水小品等视为中水曝气系统,达到水体生态系统自净的目的。再如营造区域性雨水利用装置,达到“就地滞洪蓄水”的目的等,这些都是园林设计的水资源节约的重要方法。
3、注意节资设计,因地制宜
3.1依照地方特色,融入乡土材料,打造生态节约型、特色型的园林景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地方工艺或乡土材料的适当运用,既可以突显乡土特色,也可以改善园林生态环境,并减少园林工程造价。比如湛江市园林建筑,多以本地的特色材料,比如海礁石、红砖、石材等;而在园林景观装饰方面,也运用了本地特色的渔网、剑麻绳、蒲草等,从而打造出富有当地色彩的园林艺术景观。
3.2降低名贵花卉、草木的使用,适量添加野生植被。相比于人工栽培植物,野生植物适应性能力更强,降低人工维护,可以减少造景成本。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野生植物在湿地植物、岩石园、花境等景观中有浓郁的地乡土方特色。同时,在水体净化、基础绿化、固土护坡等建造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水葱能够吸收胺、铁、苯等物质。而芦苇能够降低氨的含量,阻隔悬浮物等。其次,在设计节约生态型园林景观时,还需要合理搭配不同品种的植物品,使植物更自由、更健康的生长,既强化观赏效果,也使群落更加稳定。此外,还可循环利用废弃材料。如对水泥砌块等废弃材料加以利用,将其设计为园林铺装、小品等。
【结束语】
园林属于城市中的绿洲,是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过程中,应切实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材制宜,注重节约和环保,以实现资源应用的最优化,最终实现为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服务。
参考文献
生态公园的植物景观是运用一些草坪、地被、树木等许多植物相互结合,根据生态学的互利共生、多样性与竞争性相结合的理念,结合自然环境,阳光、雨水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好画面,形成和谐的生态景观。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较注重理性与科学的结合,着重强调现代化城市的生态建设,现代化园林的建设主要是要考虑现代道路、小区建筑。更多的是根据人工改造成符合当今现代城市化的环境要求。现代的生态化公园不同于中国古代园林的形式,大多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甚至有的模仿西欧的一些国家的园林建筑,使整个生态公园有了新的意境与意义。现代生态化景观的设计更着重于通过山水、植物、道路等一系列的生态事物来展现公园的独特之处。生态化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为在现今强调城市生态化的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结合各个地域的不同来建造适合于当地的植物生存的,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生态公园,在当地寻找设计的灵感,尊重当地的文化遗产,建筑风尚。通过设计,是整个生态公园与当地的历史文物与文化合成一体,带来真实的美感以艺术色彩。坚持生态的理念,用不同植物来进行景观设计与创作。
2.城市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类型与原则
第一种是原生植物景观,原生植物景观强调的是生活在自然条件下的植物,通过园林设计将原生植物安排在特定的位置,因为原生植物的存活几率一般会超过在人工养植的条件下的的植物,就比如公园中的一些原始林子,他们的生存方式就较为简单;第二种是人工植物景观,这种景观指的是,由于现代化建筑过于发达,是很多原生植物逐渐减少,资源变得匮乏,由此,对于一些植物的模仿自然地一些因素进行人工设计,建造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植物景观,在这种人工景观中的植物几乎全都来源于人工种植;第三种是自然恢复景观,自然恢复的景观以原生植物为基础,结合人工植物,对于当地的环境进行恢复,有效地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空间。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化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其一,以“绿”为核心,这个绿是建立在绿色的植物基础上的,“绿”字代表阳光、健康、和谐,无论是对于生态、社会、经济、这种“绿”都会产生一定的效益;其二,各种性质相互结合,包括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科学性等方面,由于现代我们的生活的发展脚步太快了,人们很难找到静谧、舒适的环境去放松自己,寻找灵感,这种陶淑娟道外区园林绿化管理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0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就能够保证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要时刻考虑地理气候、土壤条件、降雨量风外界环境因素,利用科学的设计原理来满足人们对于生态公园的需求;其三,对植物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的检查,在进行设计前,一定要对该地区的植物进行健康状况的检测,竟可能的保留原有植物;其四,充分结合景观生态美的理念,营造公园植物的和谐氛围,在城市生态化公园景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是现各个植物形态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还要考虑整个形式上的布局。除此之外,还要展现植物的生机感,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活力,给整个设计增添了节奏感与律动性。
3.城市化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生态植物景观公园主要之以植物为主打,人工的相关设施作为辅助,建造有没宜人景象。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植物的不通过色彩进行搭配,还要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将景色与建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设计者想要的效果。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时序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韵味,植物的万千变化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不但让人们感受到四季的明显变化,还丰富了整体画面;利用植物景观塑造诗境,从古到今,美丽的植物都会给世人带来无数的创作灵感,留下许多优美的篇章,让后人有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再就是可以利用植物景观来改善生态环境,植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性,对于净化空气起着很大的作用,只要植物能够合理的进行配置,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净化作用;植物与个建筑相结合,在公园里有植物必定会有真山、假山的陪伴,湖泊的映衬,使各个部分相辅相成。
4.城市化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生态公园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植物除了能够净化自身还能够吸取周围的二氧化碳,通过自身的作用调节身边的水体、土壤、空气的质量;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凸显城市的特性,另一方面使周围居民的的舒适指数提高了,成为居民休息上班族放松的良好环境。
5.结语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生态学;植物配置;景观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它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来源于生态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交叉。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一级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景观生态学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景观设计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就景观生态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1 工程实例
某校区,总占地面积72.67hm2,规划总建筑面积40.2万m2,建筑总占地面积9.8万m2,总绿化覆盖率47.5%,水体面积2.5hm2。教学区是学院平面规划划分的5种类型之一,已有文科楼、理科楼、科技楼、实验楼、图书馆5栋教学楼,建筑面积共9.75万m2。学生生活区已有学生公寓14栋,建筑面积共11.39万m2,食堂,超市和商店等,建筑面积1.46万m2,完全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体育运动区有体育训练馆,建筑面积共0.468万m2;教师生活区已有周转房2栋,建筑面积共0.62万m2。学院完成共约10.67hm2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任务,现有人工绿化栽植面积约16hm2,未开发的原始山林面积约10hm2。
2 设计理念
2.1 理念基础
(1)创造“依山就水、绿荫环抱”生态校园。依据校园的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强调生态校园的主题,以群山为背景,以溪水湖面为核心,创造生态校园。
(2)“凭水聆风、诗意生活”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场所。塑造丰富的校园公共空间,特别是营造宜人的滨水空间,促进交往,增强校园活力和人文精神。
(3)“弹性布局、融合共生”人工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弹性灵活的布局。寻求简洁而灵活富有自然地形布局结构,建筑形成组群且可替换,可灵活应对场地条件。建筑群以村落状与绿化环境相融合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有机生长、持续发展”细胞式的开发建设方式。树立开发建设环境先行的观念,以如细胞生长般组团式的建设方式,力求首期建设集中紧凑,留有余地,使建筑族群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2.2 主题:润
“润物细无声”一语道破老师的高尚品质,孜孜不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中一个“润”字意味深长,它没有“洒”的夸张;没有“泼”的高调;没有“溅”的放肆,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状态,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就好像一师,虽没有显赫的名气,却培养出了中国的一代伟人;虽没有很大的规模,却有了百年的历史。“润”字处处体现了一师的精神,于是,选取“润”字作为一师的景观主题,景观润物、大学润人。以史之润、文之润、绿之润、新之润,4个方面进行展现。
2.3 总体分布结构:一轴、二环、四区
从校园与城市的相互关系角度探讨大学校园的空间模式,并构建出以复合功能分区、多层次开放空间以及功能基本单元为主要框架的结构模式。一轴:景观主轴;二环:环绕教学区的车行道和环绕山体的游步道;四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游憩区。
2.4 景观结构
“绿在校中,校在绿中”,校园处处与环境相互融合,互相滋润,达到润物润人的思想。
2.4.1 史之润
史之润──景观主轴,历史轴线的表现:在从学校内大门到图书馆水池前的200m轴线上,布置21盏景观广场灯。一共10排,尽头单独1盏在中间。景观灯6m高,每排距离是20m。景观灯底座上照刻有从古至今的21个年份,代表着学校历史沿革的重要事件。同时根据时间年份不同,变化广场铺砖。铺砖的形式以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重要的时间和事件。黑白红3色为主要铺装色彩,块状为主要铺装形式,材料以普通石材或砖材为主。三色铺装间隔铺设,白色为基础,作为标尺,黑色和红色铺装分别铺设在中轴线两侧,作为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重要性事件处的刻度形状与其它刻度相比稍大,与此处的灯柱相呼应。其中红色刻度代表具有红色革命意义的事件与时间,而黑色则代表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与时间。
2.4.2 文之润
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主旨,将“求知”、“有知”、“识知”、“传知”、“解知”、“共知”作为6个内庭院的主题,按顺时针的顺序布置,寓意知识的循环与更替,学与教的衍化。其中加入一些汉字的小品进行点缀与补充。
求知——即使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适当以小乔木和灌木如棕竹、珊瑚树等用于视线遮挡,同时还可以采用驱虫性较好的树种,以达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被外界所分散的功能效果。
有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应用的实际的方法;该庭院与知识的大体风格一致(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是一个互相穿插的过程),以中型乔木和小灌木造景,在院内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适当安排一些座椅,此外,也可将在君子亭“静中求学”的学习态度传承。
识知——了解并完全明白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可以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与“有知”园内植物配置相一致。
传知——把我们了解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即人生的传递,文明的传递,历史的传递;同时做一些有起伏的微地形,以水体和假山,搭配一些矮灌木,把水体流动过程展现出来,象征文化的传播。
解知——解释和教导有知之人去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实践生活中,并且分享自己的心得,而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就有了不同的知识领域;以彩叶稍耐荫树种为主体,配置一些多年生花卉,布置桌椅供师生交流之用,以色彩丰富的彩叶树种代表知识的多元化。
共知——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最好办法。植物配置上注重乔、灌、草的搭配,同时配置少量彩色叶树种。
2.4.3 绿之润
绿之润——把环抱校区的四座山加上在建的艺术楼、学生宿舍、体育场做成一个绿色的环带,把整个校区包裹在绿色的生态气息之中。
绿之润通过3个方面来展现:视觉、嗅觉、听觉。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发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而茶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随之与茶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开始兴盛起来。在众多的茶园建设中,茶文化已经被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融入到其中来。而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进行提炼和融合之后,再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既能够增加茶文化的魅力,给人愉悦的精神享受,还能够促进生态茶园景观的建设。本文对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及其环境品质进行探究。
关键词:
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环境品质;分析;探究
生态茶园的建设本身就是要考虑到当地的地理位置条件和环境品质,然后将自然景观和设计方法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出能够体现茶文化精神内涵的茶园。通过对生态茶园景观的有效设计,既能够让人们观看到美丽的茶园风光,还能够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向茶叶市场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可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这个项目称之为一个既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给人愉悦享受,又能够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项目。本文阐述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阐述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有效方法和环境品质分析策略,希望能够为设计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1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1.1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茶园所呈现出来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比较强,它需要一连串的配套服务,包括交通、饮食、运输服务等等。所以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不仅仅能够推动茶叶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进行生态茶园景观的设计与建设,还帮助当地人民拓宽了一种获得经济收入的方式,帮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乐。因为生态茶园所生产出来的茶叶在进行销售时,与茶馆和茶店的最大区别就是它不需要经过包装、设计、运输等环节,而是直接的在采摘之后销售给顾客,省略中间这诸多过程,毫无疑问能够提高茶农的收益。除此之外,进行生态茶园建设还能够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2进茶文化传播
通过生态茶园的建设,既能够满足观光客赏景、愉悦心情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茶文化表演、亲手摘茶、制茶等活动,让观光客在玩赏之余就地消费,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茶文化一系列的活动,既能够让游客们感受到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还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1.3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这个追求“快”的时代,人们的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向往淳朴自然地生活,希望能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放松自己的身心,而生态茶园的兴起则满足了当代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其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2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分析
2.1以茶文化为核心,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
作为设计师在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因为它是整个设计作品的核心所在,优秀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景观设计理念才能够指导设计师门设计出好的作品。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必须要以茶文化为核心,将茶文化传播作为自己设计生态茶园景观的主题。首先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应该确定以茶叶种植为主导,然后再稍加种植一些其他的植物。其次在神态茶园景观设计中还可以建设一些相得益彰,颇有趣味的建筑,让人为所设计出来的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创造出一个天然的、绿色的清新的环境,让游客在观光的时候能够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生态茶园的与众不同的特色和美丽。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云南的一个茶园,这个茶园主要以种植普洱茶为主,云南本身就是一个风景极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当地的人们具有种茶和采茶的习惯。所以在进行茶园景观设计时,设计师们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一点,保留了当地的原植被,并且结合了的那个地区人民的民俗习惯,设计出了具有云南文化特色的生态茶园,让游客在观光的时候既体会到了云南的文化特色,又放松了心情,并且还带动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增长。
2.2因地制宜,保证整体景观的一致性
设计师在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因地制宜。尤其是在种植茶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降雨量等,选择合适的茶树品种。然后再将茶树以科学的分时进行合理的分区,只有这样,在茶树长成之后进行修剪的时候,才能够让整个生态茶园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出来,而不是让人觉得乱糟糟,毫无章法。而想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们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利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最终给游客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除此之外,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布局情况,尽量让茶园的景色与建筑自然的融为一体,让整体的结构看起来更加自然舒服。同时,设计师们必须要遵循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将的那个地的民族风情、文化历史、地方特色体现出来,也要适当的加入现代的设计元素,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
2.3以人为本,合理划分区域
在生态茶园的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设计出来的生态茶园更加的贴近大自然。同时还要将生态茶园合理划分区域,如观光区、采摘区、娱乐区等等。生产区是茶叶种植地区,其面积比较大,这一区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区要相隔的比较远,这能够保证茶叶生产具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观赏区的茶树相对要比较少一些,密度比较小一点,拉开间隙方便游客更好地进入到这一区域进行观赏,避免由于人为的不小心会对茶树践踏,造成破坏。观光区,游客们可以在这一区域内品茶和观看茶艺表演,放松心情。采摘区,游客可以在专业采茶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行动手采摘茶叶,然后购买带走,让游客收获到一份采摘的快乐满足感。
3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环境品质的具体分析
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对于环境品质的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空气的高质量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茶树种植区域,要求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空气环境。因为空气中常常会含有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如果他们浓度过高的话,就会点对茶树造成急性伤害。还有就是空气中如果一旦含有氟化物的话,那么就不仅仅是会对茶树造成危害,它还可以通过在叶片聚集并含在茶叶的叶片中,当人们喝茶的时候,就会进入到人们的身体内,进而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根据对当前我国茶园的环境空气检测发现,要想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其中来,提高绿色覆盖率,在生态茶园中,种植多样的景观植被,如营造防护林植被移栽等,都丰富了茶园内的物种,可以起到空气净化作用,进而保证茶叶的生产品质。第二,对土壤的高质量要求。任何一种植物如果离开土壤,它们都无法存活。好的土壤质量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让茶叶的保健功能更好。但是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土壤污染比较严重,而造成这种土壤污染的缘由有很多,例如重金属、污水、固体垃圾等等,都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茶叶本身就是我国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其土壤污染情况也不可以避免。随着科技的发达和进步,大多数的农民选择使用农药来消除病虫害,这种做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农药残留比较严重,这些农药大多渗入到土地当中去,对土壤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就导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而想要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就必须要减少对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要多使用天然的养料,以此来提高茶叶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只有极少一部分的生态茶园使用了这种有效的方法,所以目前种植茶叶的土壤问题仍旧比较严重。
参考文献
[1]周婷,邵宛芳,侯艳.浅析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以西双版纳大渡岗乡云宝生态茶园景区设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2:10-14.
[2]梁远玲,朱捷.生态触媒效应下的山地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构建———以重庆茶园新区苦溪河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4,01:50-56.
大学校园总体布局及独立建筑等主体构造营造完成后,通过精心的环境景观布局,使校园环境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学校区域空间的延伸和发展。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绿色生态规划原则
1. 注重校园外部景观空间生态健康设计
校园外部空间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生理特性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继而消除工作学习疲劳
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等等。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合理的绿植栽种和布置能够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学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游戏、种植。
绿色植物的造型中的点、线、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
2. 合理选用区域生态绿化类别形式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季节性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办公区前后种植低矮的植物进行装饰,不种植高大植物,办公楼后,以草坪为主,以低矮植物为辅,主要考虑不遮挡办公楼与教学楼的视线,教学区花坛,用植物做成色块。教工、学生宿舍区 教工区植物配置力求庄重,学生宿舍区力求开放活泼。教学区与体育活动区之间种植高大乔木作为行道树,形成植物隔离带,把校园动静环境进行区分,同时也可以挡住活动区灰尘,减少噪音。运动区以活动场所为主,局部宽敞位置设立植物景点,形成三五成群的植物景观,配置适当的四季花木。
3. 绿化平面规划与竖向设计相辅相成
因地制宜,绿化层次多元化。立体绿化要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点缀性的布置景点小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的景观氛围。校园生态环境景观规划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多层次、多类别树种造景,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校园绿化环境设计以寻求人与自然平衡为准则,将诗情画意写入校园,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和局部小游园相映成趣;以园林艺术的手法构图,关注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创造一个具有丰富内涵、情景交融的校园空间模式。同时又增加了绿化体积感,提高了绿化率,真正达到了立体绿化效果。
4. 体现校园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环境的创造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
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加之现代因素的融入激励学生。
5. 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特点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发展足迹,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精神。景观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标志物等与适当的绿色植被搭配则更能表现校园人文气息。校园小品宜简炼、含蓄,由此启发和暗喻学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绿色环境的烘托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校园应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优势,并巧妙运用校园外的景观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独特。个性化的造型和组成构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优先人文、张扬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精神。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
结 语
大学校园的“绿色生态设计”是高等教育与文化艺术结合的象征,校园景观是多种因素重叠交错的设计艺术,而“绿色”将成为大学的标志。针对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提出校园绿化规划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绿化景点规划要赋予其文化内涵,体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