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对经济危机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摘 要 田径运动历史悠久,一直以来被称为“运动之母”,其中的跑、跳、投是其他运动的母项,在体育界素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但是有关专家、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儿童少年参加田径运动的人数呈现出了负增长。国内外有关的专家、学者根据各方面情况提出了适合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趣味田径运动。

关键词 少儿趣味 特点

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了第一届古奥运会,从那时起,田径运动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1896第一届奥运会至今田径运动由最初的几个项目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个项目,可谓历史悠久。然而近年来,田径运动项目在各级学校体育教材中所占比重逐年减少,爱好田径运动的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少。一般情况下少年儿童体育运动采用成人的比赛项目和规则,往往不适应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导致竞赛过早专业化,对少年儿童生长、发展不利。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情况,国际田联和德国田联从儿童少年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其兴趣发展和生长发育的规律,为7-12岁的儿童量身打造了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一项运动,通过团队竞赛对抗的形式,利用材质安全、绿色环保的器材全面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以及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和参与兴趣。

一、国际田联少儿田径的概述

国际田联少儿田径就是力图把激情融入娱乐田径运动之中。新的比赛项目和开发的组织活动能使孩子可以在任何地方(体育场、操场、健身房以及任何可能的运动场地等)参与一些基本的活动: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旨在增强少儿体质健康的同时,发展其田径基本能力,传授田径基本技术,并培养少年儿童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二、国际田联少儿田径包含的内容

(一)健康促进。所有活动的目标要促进少儿健康成长,鼓励少儿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田径运动是唯一能够通过改变活动性质和活动自然特征来满足这种挑战的运动项目。不断改变少儿比赛的形式将促进少年一代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参与。“国际田联少儿田径”是在社会背景下培养少儿团结精神的有益因素。团队中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的集体项目,为少儿的相互参与接受差异提供机会。规则简单和无害、天性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少儿在活动中发挥领导和团队教练的责任。这些责任是他们成为公民时必须真正承担的。

(三)冒险特点。要激发少儿在比赛中取胜的动力。精选方式(团队、项目、组织),使得比赛活动不到最后一刻都难以预测结果。这样就为少儿积极参加活动提供动力。

三、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的特点

(一)集体性

集体性是“国际田联少儿田径”的基本原则。在练习或比赛中要求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中每个人的表现都能对比赛成绩产生直接影响,个人表现对集体成绩的影响,这有利于增强少儿积极参与的观念,每个少儿都觉得自己是团队中重要的成员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每个少儿都参加所有的活动项目(跑、跳、投),这样避免早期专项化。“国际田联少儿田径”将参加的儿童少年分为三个年龄组别进行比赛或练习:第一组:8岁至9岁少儿;第二组:10岁至11岁少儿;第三组:12岁至13岁少儿。第一、二组的活动项目是集体项目。第三组以接力项目或个人项目为主,每个队都有两个组参加每个项目。青少年比赛的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设置,需要两个队多名成员参加。

(二)趣味性安全性

少儿趣味田径器材颜色多样,造型奇特,既有红黄蓝搭配的栏架和标志杆,又有圆形的接力环和火箭造型的标枪,还有投出去会发出嗡嗡响的“手雷”。这就改变了竞技田径器材色彩单一的弊端,传统田径器材大多数为金属质地,而且重量和尺寸也不适合少年儿童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伤害。少儿趣味田径器材专门为7-12岁的少年儿童所设计,栏架高度大幅降低,材质为泡沫将伤害降低到最低,投掷物重量减轻有利于少儿持握且材质为塑料减小了可能造成危害。安全系数高,同时也消除了孩子们在练习中的恐惧心理。

少儿趣味田径巧妙的将跑、跳、投有机的结合起来,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例如,一级方程式接力跑,既有跨栏跑、绕杆跑,还有前滚翻;撑杆跳远则要求少儿通过短程助跑的加速,利用撑竿的支撑,跃出尽可能远的距离。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能够改变孩子们对田径练习单调、枯燥、乏味的印象,让他们意识到“原来田径可以如此”。

(三)便利性和灵活性

便利性和灵活性是少儿趣味田径的另一大特点,一块平地(例如草地、空地、灰土或沥青球场-60米×40米)就可以了。其受场地制约较少,既可以在正规的田径场地进行,也可在公园的草地、广场、土场地等场所开展。器材的组装简单,拆卸方便。如果由于某些原因缺乏器材,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当地材料绘制,也可以利用废弃的轮胎、纸箱、竹竿、饮料桶等物品,“变废为宝”地制作出适合少年儿童进行练习的器材。

四、结语

少儿趣味田径所针对的少儿年龄正好与我国小学生的年龄匹配,在小学校园开展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不但有助于解决传统田径教材枯燥、乏味的问题,突破“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的困境,而且符合新一代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樊伟.浅论趣味田径[J].教师论坛.2009(4):55-56.

第2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一、充分认识园区建设的优势条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十五”以来,我州资源开发步做加快,开发力度加大,开发领域拓宽,开发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单一型向综合开发利用型转变,产业不断升级,企业自身微循环体系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开始显现。从全州工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建设工业园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一是具有发展循环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区域内矿产资源类型全、品位高、品种组合好、关联性强,适合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融合。二是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现有工业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工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化理念,企业科技进步和引进、吸收、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三是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线为主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以33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干,以35千伏、10千伏输电线路为支脉的供电网络和有效的通讯网络覆盖。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依托条件较好。四是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条件。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和省、州“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家组织评审通过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为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可以说,以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依据我州工业发展形势和发展条件建立的,符合我州实际。是实现价值体现最充分、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能够加快推动产业升级,符合清洁生产、废弃物利用、环境保护等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吻合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性选择。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在全州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地位,园区经济必将占据我州经济总量的主导地位,将呈现出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首先,有利于实现基础设施、信息物流的共享,有利于实现产业的集群配套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海西特色工业经济产业链。能够为各相关产业的链接和区域发展提供一个优势平台,增加综合开发、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和再利用环节,增强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建立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区域产业体系,具有延长和拓展生产技术链的特点。

其次,工业园区建设是以我州全社会的循环为目标,以产业延伸、互补、配套为主线,从区域、产业、行业不同层面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框架,能够推动社会事业的快速进步,有利于形成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和谐发展。由于园区经济能够促进相关企业、生产要素的聚集,加速城镇化进程,形成和培育扩大农畜产品市场,这就为一产、三产拓展了发展空间。一产可以围绕相对集中的园区及城镇生活物质需求市场的逐步形成和扩大加快调整种殖业结构,大力发展养殖业和“菜篮子”产业,提供畜禽产品、水产品、粮油、蔬菜等农畜产品,实现农牧增效、农牧民增收的目的。三产可以围绕园区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物流业、修理业、餐饮业及其它相关服务业。

再者,工业快速发展将会极大地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农村牧区人口的转移,能够加快农村牧区致富的步伐,实现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我州在融入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将带动农牧民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变,将会相对减少农村人口。建设工业园区为一产富余劳动力向二产、三产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能够有效解决我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基于存在的建设工业园区的优势条件和工业园区对全州经济与社会发展所能带来的广泛带动性以及强劲的辐射作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就势在必行。

二、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夯实园区建设基础

以建设工业园区为依托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观念、技术、装备、体制、机制、政策、投入、管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从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精心组织,统筹规划。按照高起点、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规划体系完整、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科学设计,突出较强的操作性。根据《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做好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规划。重点把握好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科学制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回答好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怎样加快调整和优化,各产业链中、各产业集群间、各地区间怎样实现多产业横向拓展和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的循环型工业体系,企业间产品和废弃物如何相互交换、循环利用、转化增值,配套基础设施如何完善等问题。要加快制定水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积极做好水资源勘探工作,摸清水资源分布及可利用情况,合理调整和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同时,研究提出试验区内各地区之间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

在编制好规划的基础上,以规划为指导,以规范建设为基础,以务求实效为目标,有序推进工业园建设。引导和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培育壮大园区特色支柱产业,进一步强化园区示范、辐射功能,构筑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配置的集约化和物质的良性循环,促进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具有明显的超前性要求,要继续以公路、铁路、电网、水利、航空、电信等为重点,超前规划和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及其配套项目。要以解决工业园区发展的“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快工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设施建设。要加快建设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提高供水能力和用水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要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积极推进商业性地质工作投入,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增加后备资源,保证资源接续。通过增加投入,建立起更加稳定的能源支撑体系、更加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和更加便捷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基础设施与工业布局相配套、与优势资源开发规划相协调,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配套基础

设施保障。

(三)加强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

项目建设是工业园区的主体,因而要积极做好项目宣传推介工作,及时谋划、重点筛选一批特色产业链发展项目,增加备选项目储备,通过举办柴达木循环经济项目推介会,以及路演招商、网上招商、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循环经济项目。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招商引资的各项配套政策,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建立统一、公平、公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吸引更多、更有实力的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要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和方式,加强政府招商,鼓励以商招商,拓宽招商范围和渠道,瞄准国内一流企业,以先进技术水平为先导,以循环利用为目标,以项目高水平建设为切入点,以综合开发和产业链的延伸为前置条件,逐步从“招商”向“选商”转变。

(四)推进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主轴,提高科技水平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我们首先应该对已有的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行业转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科技水平,奠定不断发展的基础;对新上项目要提高使用先进工艺技术的门槛,积极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求得更快发展。其次,积极鼓励、扶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对子,加大关键性控制技术的研发力度,选择有资源基础、技术优势、关联度大、产业带动性强和市场前景广阔且成长性良好的重大项目,开展重点技术的科技攻关,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创建一批科技型企业。第三,支持和鼓励工业企业引进、开发和推广减量技术、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回收处理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等,提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型企业的引进,高新技术的应用,成熟技术的推广,使园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

第3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部队管理 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 军事力量

在每一个团体中,了解人和能够很好的管理人是互为补充的。而在每一个有差别的人资管理模式下都会对每一个人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很多会由心理的一些特征以及行为上面的一些表现而体现出来,这些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行为特征也会作用于部队,将这些团体都导向一个不一样的发展方向。在一个新型的部队中,也必须要有相对应和相呼应的新型的人资管理模式,而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也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即“以人为本”,并不断地在管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作事物的主体和关键,也就是说“以人为本”要求的是无论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把人放在前提位置上,学会“以人为本”,积极去设置一个良好的部队环境。在“以人为本”理念中,部队管理还要突出人在部队中的主体地位,在部队的建设中,放在头等位置的是人力资源。在部队的建设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至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不断地调动起部队的斗志,使部队的力量最大化。部队是人组成的,在组成部队的成员中也必定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有充分的联合点。部队人资管理的职能和作用的一个完全的发挥和部队在实施管理中的一些措施和办法的贯彻落实,加上部队不断变强的目标的实现,都必须是由部队的成员完成,即“以人为本”中“人”的因素。如果没有士兵的支持和努力,又何谈去建立一个素质高的部队呢?人资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注重对人的管理,用和谐的方式来领导全队,尊重士兵。人力资源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资源,是部队建设加强的保证。

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实施,导致国力不断增强,在国家各方面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的状况下,国家军事部队也面临着国际上的对手增强,使得我国军事部队所面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但是部队内部的管理机制却没有完全贯彻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使得军队表现出“内忧”“外患”并存。此时,部队管理中所存在的痼疾就暴露出来,对我国军队的管理起到了阻碍作用。如今部队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人才资源不充足;团队中“以人为本”观念不强烈,长官控制严重;士兵的凝聚力显著下降,部队协作跟着下降;亲戚互帮现象与科学化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都表现在部队中的人资管理上。

三、“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前景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虽然在管理技巧上,理论上有先进性,但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的影响,人力资源的研究和管理也在推陈出新,但是“以人为本”仍是人资管理中的坚定原则。虽然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加,但是国与国之间在文化、科技和军事方面却不相同,因此“以人为本”的人资管理模式也具有特殊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地区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和军事政治,因此“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模式还会朝多元化发展,为人资管理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在未来,无论什么团体,要在多文化的形式下生存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是必须了解的。在部队中,实施“以人为本”的人资管理感觉还是力不从心,道路坎坷,人资管理下训练的士兵的素质和我国国际地位仍然不符合。但是国际上的竞争也是军事力的竞争,进一步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如今,传统的“以事为本和以物为本”的人资管理模式也逐渐由“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以人为本”的人资管理模式将成为时代的新一轮潮流,也将成为科学的管理方法。

总之,过去的管理学理论就像行为科学等也都很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的管理理论,但是有其滞后性。即便是理论涉及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是在落实中却不尽人意,很多团队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都忽视了“以人为本”,忽视了自身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都不是很彻底,隐藏着很严重的局限。随着经济已经由工业经济成功转变为知识经济,那么在部队的管理中要把对个人关注、个人性格的发掘和人各方面能力的激发提上重点地位。因此,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一个人的整体发展相结合,那样才能说是真正以及全面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所以,社会的团体都必须努力树立“以人为本”,慢慢丢掉旧式观念,使每个人能力都能够发挥。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4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消化内镜;认为损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88

前言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完善,其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消化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检查诊治[1]。目前,消化内镜已成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消化内镜内部结构精密,使用过程中极易因人为因素导致一定程度的外表皮破损、前端玻璃片破裂、送气送水管道堵塞、钳子管道漏水等损害,不仅增加维修难度和成本,也严重影响消化内镜的检查准确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分析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人为损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避免人为因素损害消化内镜。

1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人为损害因素

1.1外表皮破损

消化内镜外表皮破损的人为因素主要有:(1)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没有及时使用口垫,患者因恐惧、紧张、恶心等导致口垫滑脱,以致将消化内镜外表皮咬破;(2)操作助手不能密切配合医生,治疗时出针过早,导致内镜外表皮和尖锐附件接触而被划破;(3)消化内镜和尖锐附件一起放置,如注射针,以致外表皮破损。

1.2前端玻璃片破裂

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前端玻璃片和硬物碰撞而破裂,从而导致内镜出现漏水情况[2]。

1.3送气送水管道堵塞

消化内镜送气送水管道堵塞的人为因素主要有:(1)内镜使用后未及时清洗,以致送气送水管道内凝固污物;(2)清洗、消毒前,内镜管腔没有彻底洗净,以致管道内凝固污物中含有的蛋白质;(3)清洗、消毒时,内镜镜面擦拭方向错误,棉纱布不慎塞入喷嘴,以致喷嘴堵塞;(4)清洗、消毒后,没有正确安装内镜,以致喷嘴堵塞。

1.4钳子管道漏水

清洗、消毒时,清洗内镜的刷子破旧,以致刷子刷头尖部划破管道,而且若没有正确使用治疗附件,如注射针,插入时遇到阻力强行插入,会导致钳子管道破,从而出现漏水情况。

1.5其他人为损害因素

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其他常见的人为损害因素还包括:(1)清洗、消毒内镜时,因清洗人员疏忽未及时盖紧防水帽,以致电极处进水损害内镜。(2)使用完内镜后,若未拿稳、地面湿滑、未放置于专用推车等,极易导致内镜摔坏;(3)清洗和运送内镜时,若在方槽中盘放不当,会导致内镜操作部和插入部椎状体连接处出现折痕,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折痕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内镜外表皮破损、导光束折断。

2.消化内镜的护理对策

2.1加强人员培训和责任心教育

为适应不断更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管理模式,应对内镜诊治和内镜清洗消毒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科内组织等方式,加强相关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管理知识[3]。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内镜构造原理、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内镜内镜维护与保养等。医务人员经培训后,可正确认识清洗消毒消化内镜的重要性,熟悉和掌握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内镜,延长消化内镜使用寿命。此外,还应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教育,使其在使用消化内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避免人为损害内镜,降低内镜维修率。责任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轻拿轻放内镜,避免前端和硬物碰撞,使用内镜后及时彻底地清洗消毒,沿喷嘴方向擦拭镜面;清洗消毒内镜前,必须盖紧防水帽;定期测定消化内镜漏水情况,若漏水必须通知内镜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2.2制定严格的消化内镜管理制度

制定并贯彻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仅能确保消化内镜操作技术质量,还能减少患者诊治痛苦,这也是安全使用器械的根本性保证。因此,必须制定以下严格的消化内镜管理制度,如:(1)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制度;(2)仪器保养制度;(3)医院感染消毒制度;(4)消化内镜工作制度和工作质量标准。制定消化内镜管理制度后,必须在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贯彻落实,并将之落实到各岗位中,重视细节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制度执行情况,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从而有效提高消化内镜诊治效果,避免消化内镜受损害。

2.3增加消化内镜保养经费

在医疗器械中,消化内镜是贵重且精密的医疗仪器,受任何一点损害,都会直接影响诊治效果,必须在熟悉其性能的情况下正确操作,而且还应充分认识保养消化内镜的重要性,适当增加保养经费,精心保养、定期检查,从而延长消化内镜使用寿命,尽可能减少维修费用和医院经济损失[4]。

3结语

总之,消化内镜构造精细、材料特殊、价格和维修昂贵,使用过程中若因人为因素导致外表皮破损、前端玻璃片破裂、送气送水管道堵塞、钳子管道漏水等,会严重影响消化内镜的检查准确性和使用寿命,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因此,加强人员培训和责任心教育,制定严格的消化内镜管理制度,增加消化内镜保养经费,定期保养消化内镜,可有效提高消化内镜使用质量,减少维修费用,避免人为因素损害。

参考文献

[1]关婉霞.消化内镜诊疗使用中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护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01):148-149.

[2]宋燕.内镜清洗过程中的人为损害及其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945-946.

第5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鄂高法明传〔1995〕161号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专利侵权案件中有关赔偿责任和赔偿数额的纠纷,若经专利管理机关调解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反悔的,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二、专利管理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作出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的处理决定,若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专利管理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以专利管理机关为被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此复

第6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危机;思考

一、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及经济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在我国,许多企业管理水平粗放,成本浪费严重,内部关系十分复杂,财务混乱,人才得不到重用,这种管理现象在许多大型企业、知名企业也不例外。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粗放,因为其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单一,对管理模式重视不够,选择管理模式盲目性大,管理随意性强等现状。某些管理者盲目自大,不听别人意见,身担多职,一职多用,因管理存在缺陷造成人才流失,阻碍企业发展。很多管理者对管理模式一知半解,照搬西方管理模式,没有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及发展现状,盲目采取管理措施,造成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在2008 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企业这些管理方面的问题一夜间暴露,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订单突然减少,不得不进行大批裁员,造成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当经济危机到来时,很多企业主突然才意识到管理缺陷的存在,发现自己的企业亏本越来越多,出现财政赤字,入不敷出。一直存在的管理问题被掩盖,一旦危机到来,企业管理问题被揭开,企业生存就变得岌岌可危。经济危机是淘金者,去除糟粕,留下了管理模式好,竞争力强的企业,经济危机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生存既是危险,又是机遇。如何抓住机遇,避免风险,使企业脱颖而出,科学的、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探索经济危机根源,经济危机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年-1933年,时隔70多年之后,在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此次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金融危机使企业受到重创,引发企业管理的反思。

1.企业认识到盲目照搬西方管理的错误性

在过去不少企业管理者盲目引进外国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经过实践发现这种不结合国情,不结合实际情况照搬管理方法是行不通的。中国管理思想并不落后,只是许多中国企业管理者盲目崇外,没有把中国本土的管理理念加以运用。

西方的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经济制度的不同导致的。西方的经济制度是完全自由主义资本市场,,而中国的经济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国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确保了中国经济的稳定、科学、可持续发展。虽然有部分中小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困境,但总的来说这次全球化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中国没有出现直接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西方完全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不安全的,更不适合中国经济的发展,西方过度的自由与竞争造成的经济危机再一次警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国管理思想并不落后。

2.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形势突变,在经济危机的浪潮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就是要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但要重视关注国际行情的走向,更要努力提高科学预测和决策水平。密切跟踪并及时掌握国际市场动态,提前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要对决策的执行具有应变能力,针对新情况和变化拿出及时、准确和有力度的对策。企业是否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一些企业领导过于重视短期经营业绩,对依靠技术进步来谋求长远发展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经济危机启发管理者,加强对技术创新企业的一项长期紧迫的战略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关键。管理者不知要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更要重视技术的创新。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创新性与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三、企业管理在经济危机下如何发展

我国企业要战胜这场危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是企业攻坚克难、战胜危机的现实选择,也是积蓄力量、求得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

1.抓住机遇

经济危机是一把双刃剑,金融危机带来破坏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的。每一次危机都伴随着新的科技革命,也伴随着人才的出现,经济复苏往往离不开重大技术创新。中国许多企业都发生了模式上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吸纳。对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者应自觉自主地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把经济运营工作做好,使经营工作正常运行。管理者努力地调整自身的状态及企业的发展状态,从危机中获得发展的契机。

2.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

对于成熟期的民营企业,企业管理趋势发展发展方向应向控股和职业化发展。管理模式要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企业的发展方向要找准市场定位,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

对于创业初的企业应选择业主式管理模式。创业初的中小企业资金规模都较小,生产、经营条件比较简陋,企业还没有形成所谓的规章制度和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只取决于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和对市场的洞察力。因此业主式管理模式是这类企业的最适合模式,也是效率最高的模式。

四、结语

经济危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企业借着经济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使企业发展步入正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的利润稳步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第7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管理;启示

引言

如果从2007年底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算起,被称为世界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了,现在还再探讨这个题目,似乎有炒冷饭之嫌,但在笔者看来,理由有:

理由之一:有人说,金融危机使我们失去了很多,但不应失去思考;它摧毁了我们许多,但不应摧毁价值。还有人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但要充分认识到它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又深刻的一课,是年轻人锻炼成长的好机会。它给我们多了一种经历、一种见识、一种历练、一种本事。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必须通过思考,认真总结经验,不能轻易地放弃金融危机给人类思考的价值。

理由之二:人们经常说形势决定任务。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对世界经济寒潮何时消退的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以便确定当前任务。

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意见,其中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经济2008年底就触底,2009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2009年才能见底,2010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各自的道理。

主张2009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曙光的理由,媒体已有许多的披露,这里从略。下面主要讲主张201 0年才能有起色的理由。

信息时代,世界虽大也只不过是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这里先关注世界多数经济专家的看法。他们认为,这场经济危机目前仍见不到底,也很难预测什么时候能见底。因为政府救市方案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调整还将进一步展开。有的专家还预言会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拿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来说,经济危机还在继续,其经济仍然在恶化,失业在增加,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从70%降到60%等。这是因为,美国生产要素已缺乏增长动力,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够填平金融海啸造成的巨大窟窿,更不知如何维持美元稳固的世界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因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而得奖)日前表示:到2011年世界经济将真正进入萧条期,人们将看到零利息、通货膨胀和无复苏景象,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很长时间。前不久,新加坡宣布一年期存款利率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万存款的利息是1元。这不是零利息又是什么?

我国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由于这次金融危机是通过美元和五花八门衍生金融工具向世界各国扩散,并渗透到世界各国经济中。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及发展优势和潜力,也要看到我国所面对的外部严峻环境和自身的困难。而对于后者。主要有四点判断:

第一。经济增速继续下滑。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只增长61%;全国财政收入1.46万亿元,同比下降8.3%。用电量和运输量一般是研究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而一季度用电量还在下降,说明经济产出仍是下降趋势。有人具体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时减速的险情。先说投资。投资增长的原因,是经济增速的拉动。现在经济下滑,投资自然就没有积极性。再说消费,这几年主要是靠汽车、房地产拉动,而这两个产业又是靠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然而百姓的消费力已经被透支了。

第二,以城市化提高消费率并不理想。三十年城市化人口要有9亿,而现在只有4亿多。而今又有1000多万的农民工返乡,农村的消费很难拉动,目前又很难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类似于家电下乡这样的策略并不理想。东部不想买,西部又买不起。有的还说,家电是因为不能出口,才转销到农村的,而价格优惠13%,只等于出口的退税而已。

第三,央行认为,房地产目前仍有回调的危险。商品房开工面积还在下降。其调整时间约需要3年,仍要引起——系列行业的调整。

第四,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产业的分工,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对外贸易的高依存度,短期内难以逆转。如我国与美国的年贸易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而我国出口却在下降,2009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降24.9%。我国经济面临美欧经济衰退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巨大考验。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已到尽头的说法并不可靠,现在仅是进入止稳状态。因此,如何从认识危机产生原因和怎样科学认识危机的问题出发,进而总结经验、丰富知识、提振信心、沉着应对、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共克时艰这些问题,今天仍然严肃地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做出响亮的回答。

因此,今天来探讨这个题目并没有过时,更不是炒冷饭,仍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针对性。

基于此,根据有关文献及笔者学习的体会,这里先讲金融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即根源;再讲当前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几种认识;接着讨论一下怎样科学与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最后,根据上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形势,谈一谈金融危机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至今,有些人仍然感到这场危机来得莫名其妙。在谈原因之前,先通俗地说一下什么是经济危机。

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过热到停滞,再走向衰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发生经济危机。从其表面现象来说,就是你所生产的东西,有钱的人不需要,而需要的人又买不起;或者说,大家需要的东西无人生产,不需要的东西却还在大量制造。严重而又全面的经济危机,是以下述7种现象为其主要特征的:一是经济严重泡沫化(商品价格严重脱离价值);二是经济结构失衡,生产相对过剩;三是银行严重亏损,有的倒闭;四是很多企业破产,大量员工失业;五是发生通货膨胀或是通货紧缩;六是经济下滑;七是经济秩序混乱。当人类被动地接受惩罚后,又会回到价值规律上来,使经济得以恢复。但以后又会再出现经济危机,使经济呈现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因此,经济危机既有始,也会有终,所以称其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那么,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应当说,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下面根据有关资料,讲五个主要原因。

(一)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第8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危机;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106-02

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者整个世界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不断收缩,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资本论》中有这样的叙述:“一切现实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发展的界限。”[1]而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便是资本的本性,认识和理解经济危机及其理论是我们应对当代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

一、《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阐述和分析

1.《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直接诱因分析

首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出了资本的本性是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那资本的本性是什么?正如我们所知,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能够生产钱的工具。资本家对于金钱的追求是无限的,也就意味着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无限的,由此推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绝大部分的资本是掌握在资本家的手里的,留在劳动者手里的资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减少,劳动者的购买力会随之变弱,这样一来商品卖不出去,资本就无法运转,随之而来企业就会闲置生产力,这样便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其次,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导致的社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社会购买力的增长,资本所有者卖不出去产品就不能给员工发工资,这样购买力就会更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很快就超过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到来了。”[2]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相对过剩,即消费者有购买意愿却没有购买力,就是说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社会实际需要的一种绝对意义的过剩,而是相对于劳动者的无支付能力的一种过剩。

2.《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根源说明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这对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是两个长期并存的规律,这两大规律作用的结果便是生产力的盲目提高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越来越高。它内在地要求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及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使得整个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但资本主义的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及生产和消费之间不可能建立起有利于经济良性运转所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关系。因此,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尖锐的矛盾就产生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单个企业生产活动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单个企业的生产,在资本家或其人的统一指导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而整个社会生产却基本上陷于无政府状态,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的失调,特别是生产与需要之间的比例的失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结果,也是引起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增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所有资本家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都拼命发展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其结果是使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商品卖不出去从而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3.《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的分析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只要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危机常爆发于资本主义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极其尖锐。危机首先会在某一环节或者部门出现,然后蔓延开来。危机之后是萧条阶段,这一阶段矛盾有所缓解,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问题也有所减少,但社会购买能力还是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种停滞状态。这一阶段过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开始复苏,在复苏阶段,市场开始扩大,经济开始回升,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也会逐步加快,进入周期高涨阶段,这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但这种繁荣只是短暂的,随着社会生产的扩大,各种矛盾会再次尖锐,下一周期的危机就会随时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

二、对于《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现实意义的分析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于当今经济危机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同时对于当今我们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1.当今世界,生产过剩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而后席卷全球的这次经济危机破坏力极其强大,究其本质,仍然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较之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只不过是把问题从供给方转给了需求方,从表面上看表现为有效需求过于旺盛,但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看则是房地产业的生产过剩,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为了缓解房地产业出现的生产过剩,通过“透支”来刺激消费者以实现扩大需求的目的,使一些不具备还款能力或者信用低的人通过透支来满足自身的过度需求。这样一来,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张,消费也进一步膨胀,从而出现了不负责任的廉价信用所导致的房地产过度膨胀的恶性循环。这也正是马克思经济危及理论对于时下这场经济危机的解释。

2.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灾难,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巨大破坏。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依然存在,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也是随之而存在的。美国盛行借贷消费,这种消费实质上是社会大众的“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而导致的社会购买力的日趋萎缩,而资本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就会生产出远远超过大众购买能力的消费品,为了将这些“剩余产品”转化成利润,他们又会再生产出许多金融衍生品,以销售给那些购买力日渐萎缩的民众。这恰恰是《资本论》所强调的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大众购买力萎缩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体现。可以这么讲,只要这种“透支消费”不停止,经济危机就随时可能会爆发。

3.当今的经济危机仍然会周期性的爆发,虽然政府会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包括对经济危机的某些调解和福利政策等使得危机爆发的具体情况有所变动,危机爆发的周期性各个阶段也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但危机仍然是周期性爆发的。

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需要研究周期性的原因和周期长短的原因。危机周期性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中去寻找。这一矛盾以波浪式的状态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产生了经济危机,然后再通过对生产力的破坏强制地缓解了这一矛盾。一次危机过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被激化起来,另一次危机便不可避免。至于周期长短的原因,二战前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没有占统治地位时主要是由固定资本的更新周期决定的,因为它的更新是周期的物质基础,这样必然会引起对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需求量的大增,生产资料生产就会得到恢复和发展。由此一来就会增加就业以提高劳动者的购买能力和扩大消费市场,从而促进消费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因此,资本主义经济走出危机需要的物质条件就由固定资本的更新为其做好了。同时,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也会因为它引起新的一轮的生产过剩的贮备待续。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为经济危机的间隔时间创造了物质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对于如何消除危机我们就有了一些建设性的主张,就像马克思所说的:我们要破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度而实行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按照社会需求有计划地调节社会各生产部门,统一地组织与管理全社会的生产,校正社会财富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对产品实行按劳分配。只有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保证社会化大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以便从根本上消除生产过剩的根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第9篇:对经济危机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济危机;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煤炭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材料之一,由此,煤炭行业成为我国的基础行业,煤炭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基础,其发展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状态下。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给国际煤炭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我国的煤炭企业也受到影响,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前,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煤炭企业形成的冲击还未完全消除,煤炭企业目前还面临着发展困境。有关企业必须要做到通过危机认识,继续积极探索应对措施,找寻企业发展的潜力,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经济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之前,整个国际煤炭行业都处于平稳发展态势中,但是自2008年经融危机之后,煤炭企业就一直深处于经济危机的阴霾下,发展受阻,行业提升难度大。经济危机对于煤炭企业造成的影响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幅度调整煤炭价格。价格的大幅调整是经济危机影响的重要表象之一。在2004年至2007年之间,整个煤炭价格处于平稳增长中,到2008年价格开始出现较大的浮动,在上半年,价格迅速上涨,例如,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最高达到了190美元/吨,创造煤炭历史新高。而在下半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煤炭价格又一路下滑,例如在当年11月份,纽卡斯尔港煤价竟从当月月初的104.02美元/吨下滑至月末的76.09美元/吨,据计算,月跌幅有26.85%。2005年——2008年国际煤炭价格趋势图见图1。处于价格下滑的国际大环境中,我国的煤炭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出现下跌,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与此同时,煤炭企业的经济利润在前几年的持续上涨后,开始缓慢运行,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

图1 2005年——2008年国际煤炭价格趋势图

对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如下几点,这些也都是受经济危机影响所致。第一,煤炭价格一路下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下游产业需求量的降低。这主要是因为自经济危机爆发后,使得一些以煤炭为生产原料的钢铁、电力等行业出现经济衰退,业绩下滑,从而对于原材料的需求降低,即对于煤炭的需求量减少,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煤炭价格自然下降。第二,受汇率的变化造成。在国际煤炭市场上,煤炭价格基本都是以美元为计量单位的。2008年,作为煤炭主要出口国的澳大利亚对美元的汇率也大幅贬值,这样,也使得煤炭价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第三,经济危机使得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从高点11689点(2008年6月5日),大幅下跌至最低671点(2008年12月8日)。当前,该指数虽然在一定幅度上得到了上升,但是依然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这种低位运行的海运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煤炭价格造成影响,起到了拉低作用。

2.煤炭企业面临资金窘境。经济危机的爆发后,使得相关下游产业经济衰退,对煤炭需求量下降,煤炭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现金流减少。但是原材料、劳动成本、设备更新等是企业必须要支付的现金,此外,随着原材料的上涨、劳动成本的提高以及设备更新速度加快对于企业现金支配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致使企业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而且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银行以及相关的企业筹资渠道变得狭窄,企业筹资步入困境,资本市场暴跌也使股权筹资困难加大。成本的增加以及筹资的困难,都使得煤炭企业严重缺乏资金、面临资金窘境。

3.企业对外投资受限。经济危机爆发前几年,我国的煤炭行业还是处于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中。煤炭企业利润空间以及发展空间广阔,在这种积极的市场氛围下,各煤炭企业都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奠定了企业坚实的发展基础。一些有实力的煤炭企业还在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本的扩张,形成大型的企业集团,对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提高煤炭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不仅造成煤炭价格下滑、企业利润降低,而且还使得企业出现资金问题,企业发展面临困境。这些都使得煤炭企业的扩张之路受到了限制,并且其自身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经济利益受损,扩张之路举步维艰。

二、煤炭企业经济危机应对措施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煤炭企业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煤炭企业发展面临困境。有关企业必须要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积极探索方法,改革发展战略,创新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使得企业在经济危机的逆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1.创新理念,调整发展战略。虽然2008年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其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对于煤炭企业造成的影响还继续存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各煤炭企业必须要在新时期充分认识经济危机的影响,更新发展理念,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在发展战略的调整上,各企业必须要结合企业特点与未来的发展定位与目标进行,为未来企业目标的实现建立当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以及策略。具体而言,第一,针对煤炭价格下跌、需求降低的现状,各煤炭企业应当重新调整产品结构,结合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尽量取消对不适应市场产品的生产,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创造利润;第二,对当前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科学的整合与调节。未来的企业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要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能再停留于单一产业链条的生产模式下。煤炭企业必须要大力构建多元化产业链,例如,发展煤-焦-化,煤-电等产业链条。对于一些竞争力严重缺乏且经济效益低下的产业链条要及时地进行取消。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以及人才的利用率,将有限的资源充分运用到实处,促进企业的发展。

2.加强政策研究,充分整合资源整合。当前,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提升整个煤炭行业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大型的煤炭产业基地以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得到了建设。而且相关部门也颁布了相关的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规划。在全国重视煤炭产业的提升与相关规范相继出台的大环境下,各煤炭企业必须要抓好机遇,寻找契机,利用资金的重组、收购等手段积极地整合有力资源,扩大企业规模。

3.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资金短缺曾一度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重大阻碍。为了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做好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成为煤炭企业实现发展的有力保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可以通过扩大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销售及积极的货款回收政策,从源头扩大企业资金流;第二,通过合理的筹资策略,如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融资;第三,强化现金管理。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机构,实现资金的集约化、有效化管理,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保障企业正常运转。

4.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我国的煤炭企业集团,大部分脱胎于原来的国有大型煤矿。随着产业的分离,以及机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煤炭企业集团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但是,这些煤炭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粗放经营的现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大,机构臃肿僵化,市场反应迟缓,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层次多、管理链条长的问题,这种状况不及时改变,势必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要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制度;构建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创新职责和分工,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确保企业良性运营。

三、结束语

总之,煤炭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国家非常重视这一点,并且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内需等措施,着力创造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各煤炭企业必须要抓好这一机遇,在全球经济复苏以及国家产业振兴的环境下,寻找发展契机,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明亮.煤炭企业发展中资金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09(08).

[2]马大方.空分装备产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分析[J].深冷技术,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