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政府在城市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 基层政府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浅析基层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机制创新 浅析基层政府在应对洪涝灾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存在问题与对策 关于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应对方法分析 无限政府的危机应对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非政府组织在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李程伟.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5]李昕.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3):29-37.

[6]李严.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状况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7]江受林.基于村民满意感的基层政府信任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8]刘学民.公共危机治理:一种能力建设的议程[J].中国行政管理,2010(5):73.

[9]尹伶俐,张芹芹.煤矿塌陷区的治理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1(1):93-94.

[10]葛维琦.中国煤矿采空区塌陷灾害治理对策[J].中国能源,2006,26(10):27-29.

第2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申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反思

作为我国政府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的一门公共笔试科目,《申论》已经考了10年了。每年参加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应试者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都占大多数。可以说,应试者在《申论》考试中暴露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弱点,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高校素质教育遇到的新课题。因此,有必要总结分析应试者在《申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的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申论》考试的历史渊源及其特色

《申论》考试源于西汉初年出现的“对策”考试制度。“对策”,简称为“策”。“策”者,简策也。皇帝把所提问的问题写在简策上,称为“策问”;应试的臣子针对提问而作的论述亦写在简策上,故称为“对策”。因此,“对策”在当时即是考试的答卷或曰参加选拔取士的论文。现在的《申论》考试,一反我国过去各种考试命题的模式,把对理论、行政管理知识的运用及分析概括能力、处理工作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考察融为一炉,从比较宽阔的视野对应试者进行测试,为国家选拔、录用优秀人才找到一条较好的途径。

《申论》的命题突破了以往各种考试的传统题型。在《申论》考试时首先给考生提供一组篇幅比较长的文字材料,然后按步骤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加以申论。申论的要求却是规范有序的。申论要求一般按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对给定资料的阅读分析;二是对材料反映的有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处理的意见;三是进一步对处理问题的方案作深入的申述论证。换句话说,申论要求由概括部分、方案部分、议论部分等三个方面构成。申论命题的本质,就是对考生进行综合素质考察,或曰是对考生进行公务员基本能力的综合测试。

二、应试者在《申论》考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申论》考试就是要求应试者对试卷上所给的材料进行概括、引申,从而提出新的、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或对策。它是一种以概括、说明、议论为主要方式的考试。可以说,这是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改革情况产生的一种新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应试者在《申论》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阅读理解有障碍,缺乏必要的辩证思维能力。

《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由诸多信息“拼合”而成的。给定资料包含的各个子材料,一般没有严格的时空顺序,也没有严密的逻辑顺序,往往反映了表面上互不相干的社会问题,显得错综复杂。很多应试者都没有弄明白材料所反映的基本事实,未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不住材料的要点,分辨不出这些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无法对所给材料进行整理、归类,更无法归纳概括出全部材料共同表现的主要问题。因此,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没有明确各个子材料所反映的基本事实,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抓住各个子材料的要点;更不要说分辨这些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加以整理、归类,最后归纳概括出全部材料共同表现的主要问题。这说明,考生的阅读理解有障碍,缺乏必要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所提对策的可行性较差,缺乏必要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申论》考试一般都要求考生以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这就是对应考者进行的处理工作能力的考察。这一部分测试是古代对策考试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更贴近公务员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境,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施展工作能力和才华的平台。考生在这一部分丢分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有的对策失之机械、偏颇,有违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的对策含糊其词,空洞无物,缺乏针对性;有的对策则舍本逐末,思路紊乱,头绪不清,未能抓住要害问题,等等。还有一些考生,他们的“对策”居然是空洞抒情、空发议论的华而不实的“浮文”。在《申论》考试中,考生对于具体问题拿不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就是缺乏必要的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偏弱的表现。

(三)写作能力偏低,缺乏应有的公文知识素养。

《申论》考试要求的文体基本上以应用文为主,以公文居多。从《申论》考试的答卷来看,在立意、谋篇、遣词造句、文字书写方面鲜有瑕疵的文章少之又少。错别字连连、病句迭出的现象时有出现;文不对题、文不成篇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相当多的考生未能掌握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非文学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规律,他们生搬硬套文学写作的表现手法,或凭空杜撰,虚拟成文;或装腔作势,玩弄词藻,等等。有相当多的应试者未能掌握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尤其是公文)等非文学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规律,只好生搬硬套文学写作的表现手法,在立意、谋篇、遣词造句、文字书写等方面出现不少问题,文不对题、文不成篇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申论》考试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警示

《申论》考试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即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由此可见,《申论》考试对应试者能力的考查,实质上就是对应试者全面素质的考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应当正视问题,认真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重视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就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情景的能力测试。没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难以作出较为满意的答案。因此,高校对学生加强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尤为必要。

辩证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片面地、孤立地和静止地分析事物,就可以灵活、变化地观察事物,全面、系统地认识事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原理》中的哲学中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最好的教材。哲学所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学生们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善于从各类材料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区分问题的类别、性质、主次、轻重、缓急,发现同中之异,捕捉异中之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并恰当地解决问题。所以授课教师在讲授唯物辩证法时要更深一步,进一步加强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真正把辩证法思想融会贯通,提高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阅历,强化“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提高处理实际事物的能力。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建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有助于扎扎实实地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课堂教学无疑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就包括我国的政体国体,以及国务院各职能部门的介绍。在授课的时候,授课教师应该在此处把内容进行展开来授课,分析国务院课职能机构的职责及对具体事例的处理程序,以及的各种法律法规。有条件的话,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面向社会,深入实际,到政府及各个局级机关进行实习,将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之中。“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其根本的要求,就是抛弃应试教育,让理论走出课堂,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工作实际,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有志于做公务员的高校学生应加强实际锻炼,多做社会工作,多干多思,增加阅历,提高处理实际事物的能力。

(三)树立“大写作观”,合理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大写作观”强调所有学科的课堂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阵地,所有的校园活动都是学生写作的良机,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写作不能局限于应用文写作课程等有限的学时里,而应该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里,使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写作都能升华为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对自我和周围世界的发现和认识,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与考生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思维能力、知识构成、生活阅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考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势在必行。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使科学与人文交融,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中,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多个角度对我们国家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整个文体完全符合我们的公文学作的模式。我在教授该门课程时,让学生们从背诵课文中的经典句子,熟悉文章结构,再辅以《理论热点面对面》、《半月谈》等书籍文章,使学生建立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两个固化”,保证“语言三个有”的写作方法,对于学生提高申论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莫恒生.由《申论》考试反思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第3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高校治安;防范意识;管理机制

一、大学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兴大学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学城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区域之一。而因其地处郊区、人员构成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认清当前高校周边环境的现状、深入剖析其原因、完善高校其周边综合治理机制等成为高校发展和稳定亟需解决的问题。相较于城市的一般区域,大学城的治安环境明显比较复杂,混乱,且难以管理。其往往表现出以下情形和特点:

(一)治安问题多样

第一,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校园餐厅食物种类有限,就餐人数较多等原因,一些学生往往喜欢去校园周边的小店或小摊贩处就餐。由于网上订餐平台并无健全的监管审查制度,网上餐馆无照经营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第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高校周边几乎成为 “黑校车 ”、“黑出租”的集散中心,一些轿车无证无照经营,车辆多数安全性能较差,驾驶人员身份复杂,缺乏必要的交通法规意识和安全常识,一旦发生事故,师生利益很难得到保障。①加上网络订餐过程中的送餐车频繁来往于校内校外,也是产生交通安全问题的又一因素。这些都会对师生、行人人身安全产生危害。

第三,校外租房管理问题。高校学生在外租房的现象较为普遍。但一些出租房屋的业主手续不全。

第四,文化娱乐设施无序问题。在高校周围总会有许多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这些娱乐场所往往经营管理秩序较差,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消费欺诈、胁迫消费等问题。

第五,校园周边财产犯罪问题。最为常见的是盗窃问题。消费欺诈问题也长期存在,许多理发店胁迫消费,还有一些驾校也对学生这些弱势群体在消费过程中加价消费。

第六,校园周边暴力犯罪问题。由于校园周边人员混杂,周边环境复杂,社会治安管理薄弱,一些暴力犯罪往往发生在学生身上,对其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损伤。社会闲散人员会对弱势学生实施抢劫、勒索和伤害等恶。

(二)人员复杂

从以上校园园周边治安问题来看,高校周边的人各种各样,人员混杂,素质层次不一、流动性强,其中既涉及正常营业的经营人员,也有校园周边居民和校内外学生,还有一些无业闲散人员、民工等。相较于社会经验较少、不太成熟的学生们,两者之间的强弱差别明显,这是使学生们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得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救济途径艰难

周边环境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当地政府部门的事情,而且涉及到公安、工商、城管、交通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但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此外,在整个校园周边环境中,学生们的社会经验较少,加上法律意识不强,作为相对弱势一方,在权益受到侵害后往往有较少的救济途径。在消费过程中遇到权益被侵犯后很多人会束手无措,忍气吞声的占多数。

二、大学校园周边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校方管理疏漏造成治安问题层出不穷

1、饮食安全问题校内的诱因

第一,通过对天津西青和津南两处大学城的调研,校内餐饮店和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对较少,但是也存在一些个别食品安全问题和管理漏洞,主要是学校对这些餐饮和食堂的监管没有落到实处,存在监管漏洞未能做到实时监管,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第二,大学的开放式管理,使得校外食品肆意入校,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学生的权益维护将存在很大的难度和风险。

2、校方对校内交通管控过松

近年来,通过对津南和西青两所大学城的调查发现,网络饮食软件订餐的盛行,外卖车辆穿梭于校园内外,给校内的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外,在各学校的周边特别集中于学校门口和车站附近依旧有很多没有经营资质的黑出租,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风险。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校方对于校内交通的管理机制是亟待完善的,需要校方做出进一步的安全考量和规划。

3、安保措施不得当

通过对几所大学的调查,普遍在师生中存在被骗、失窃现象,目前两地大学城对这些安全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对这些问题的宣传策略有待完善,有些师生对校方的管理机制依旧很陌生,师生和学校保卫处的联动机制并不健全,也没做到有很好衔接,事发后也不是很清晰救济途径有哪些。同时各高校的打击力度也有所不同,并没有形成惯常有效的管理机制,大多处在对个案的侦破打击上,以此来震慑不法分子,没有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制度管理。此外,各所高校之间的安保信息的沟通交流并不畅通,缺乏沟通和共同联防。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4、校方制度层面不健全,使得问题不得根本解决

从总体上看校园安全问题,全国各所大学都有着自己的规范机制,但是由于行政执法权的限制和实践困难,这些规范机制并没有得到实际且长久的落实,针对不断层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对策措施不尽统一,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各高校的制度势在必行。

(二)大学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是各种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起因之一。②

1、饮食方面缺乏辨别力,权利维护力不从心

由于校方对食品的严格管控,校内的食品花样、口味难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饮食需求,使得许多同学选择在校外餐馆、小摊用餐,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外卖,而这些外卖大多都是校外的小作坊制作,其安全问题我们更是无从得知,因此当安全问题发生时,由于学生社会经验缺乏,上当受骗大多采取放任的态度,权益很难得到充分有效的维护。

2、交通出行,规则安全意识淡薄

各种黑车的存在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有需求便有市场,广大学生为图方便快捷不顾人身安全,乘坐黑出租出行,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乘坐黑出租所带来的不利的法律后果,也并没有意识到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一旦事故发生后则为时已晚。此外,在两所大学城周边普遍存在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跨越护栏,穿越马路,忽视红绿交通指示灯的作用,然而在校园周边这些人口密集区往往车辆众多,不遵守交通规则势必会造成很高的人身危险。

3、缺乏社会经验,上当受骗时有发生

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意识观念淳朴,然而学校周边人员复杂,学生在学校周边随意外出租房,参加聚会等更是提高了与不良校外人员接触的可能性,这些很容易引发一些不良的事件,使得学生染上不良的嗜好以及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遭受人身财产损失。因此,广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保护意识、规则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是不得不引其关注的。

(三)校园周边行政管理宽松滋生安全问题

1、流动小商贩难于管理

在大学周边以及校园门口广泛存在着无资质经营的小商贩,由于其极具流动性使得行政部门很难进行统一管理,而新建大学城周边各项设施不仅完善,还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管理机制,再加上人员的复杂性,这些都成为了安全隐患滋生的土壤。③

2、固定商铺资质审查过于宽松,网络餐馆疏于管理

小商铺、小作坊的卫生状况一直饱受质疑,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卫生许可、经营资质的审查并没有落到实处。特别是最近兴起的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并没有对小商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空白。相对于公开的店面,这些网络餐铺又多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食品安全在这种属于管理的情况下势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3、校园周边警力安保不足,应急机制不完善

通过对津南、西青两地大学城调研,在大学周边警力配置方面并不是很充足,这使得不法分子肆无忌惮侵害师生权益,违法乱纪时有发生,根据调查,在两处大学城周边都普遍存在着盗窃、纠纷争端难以解决的现象,各种矛盾较为突出,而学生则是主要的受害群体,当学校尽到其自身的安全防范义务时,行政机关更应该加大对大学周边的警力投入,严打不法分子,确保广大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④

三、高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对策

目前,高校周边治安环境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保卫学,管理学,行政学这些方面,以治安防御的科技手段、联防机制、安保人员素质、治安经费等方面为主,对此问题少有法律对策的相关研究。因此,高校周边治安环境的法律对策对提高高校周边治安环境管理水平具有很大意义。

(一)探讨高校校园法的建设

经过 3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为核心的一套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但这些大都关涉高校文化建设,很少涉及治安环境方面,高校和政府在治安环境方面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治安保卫工作的通知》等治安规范效力层次较低,内容繁杂,适用的难度性较大,而且以上规范多集中于高校内部治安问题,对高校周边治安问题缺乏法律规范,仍需完善周边治安问题的法律对策。1990年美国公布了《校园安全法》,以联邦法的形式确立校园在治安环境上的法律地位。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做法,在法律法规中明确校园治安权限的范围,提高高校在治安环境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尤其要明确高校对周边治安环境的管理权限。因为目前高校治安的内容大都集中在校内,对高校周边的治安环境缺少执法依据,容易引起周边民众的不服,增加两者的冲突。依靠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又增加了治安的难度和成本,不能实现持续性的治安环境管理。因此,我国急需建立法律效力层次较高的高校治安法,增加高校的治安执法权限,明确高校在周边治安环境中的法律地位,增强现有法规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增强高校执法权的重要任务在于设立专门的校园警察来维护校园安全,因为学校的保安队伍建设普遍较落后,应对校内外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同时增加治安信息公开内容,保证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知情权,高校要定期公开治安工作内容及违法犯罪等安全事件,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⑤缺乏治安信息公开的必要程序,也要受到行政处罚。

(二)建立大学城治安联动机制

首先要以法律明确各政府部门在高校周边治安中的职责。高校周边环境管理不仅是高校一方的事情,也涉及到公安、工商、文化、税务、城管和交通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各政府部门与高校配合,“政校联手”才能针对性地解决如何保护高校师生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其次实现政府和高校治安工作的协调,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高校周边的治安设施建设,同时也便于对周边环境的监管,如摄像头、路灯的安装工作,提高治安工作的效率。再者要加强各个高校之间治安力量的结合。大学城的发展,为各个高校治安合作提供了地域条件,有些大学实际上是共享一个周边治安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又具有很大的流窜性,因此各个高校联手治理周边环境能节省治安成本,提高危险的预防能力。建立周边环境治理大学城联席会议制,高校间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现治安信息的交流,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研究相应的解决措施。⑥联席会议要着重加强高校之间保安队伍建设,以维护共有的大学城周边治安环境,以减少各个高校的治安工作压力,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治安作用。完善政府部门之间、各个高校之间、政府和高校之间要建立治安联动机制,才能有效地协调高校周边的治安力量,解决高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明确法律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制定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要根据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合理划分责任,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根据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目标任务,对各个治安主体进行考核,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要限期改正。对工作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部门或个人,实行法律责任追究,给予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⑦完善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监督制度,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检查,促进治安主体落实法定职责。《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自2016年2月27日起施行,为推进社会治安治理,健全了领导责任制,推行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落实、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高效周边治安属于社会治安的重要部门和敏感区域,可以借鉴以上责任追究制度,在政府、各部门、各高校间建立高校治理管理责任制,才能有效地对治安工作定量考核以及开展奖惩评价。

(四)完善高校治安问题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针对校园的治安特殊性,应该采取多种解决方案,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增加学校在纠纷调解中的能动性。在高校学生和周边人员发生冲突时,高校要积极进行调解、帮助学生进行和解等,有效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给予切实的法律保护,使得学生不再是“有苦无处诉”的群体。高校自身和周边利益群体发生冲突时,要尝试通过和解、调节等非诉手段解决问题,有利于周边利益群体的配合,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减少诉讼成本。在调解中,要考虑相关群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分担,对于“黑车”、摊贩、发传单等行为,我们应加强合法行为引导,积极的听取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通过协调利益关系,来改善校园周边环境,增强治安法规的执行力。高校治安主体要改变思维模式,从宏观治理的角度,只有将周边群体的利益问题纳入到大学周边环境管理的总体考虑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周边的治安环境问题。

(五)加强高校周边区域规划

第一,要严格执行高校周边市场单位经营审批工作,保障高校周边商业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随着大学校园的建立,高校周边出现了各种商业模式,为建立良好的周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高校周边营业场所的设立规定,特别是对一些娱乐场所的经营要加强审批和持续监督。商家必须符合注册的标准才能发放经营许可证,防止无证经营、非法取得许可证的现象发生。对一些安全条件不达标或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商业要给予关停,加强对经营单位的法治教育,提升其守法意识。⑧对餐饮行业,要检验食品是否符合卫生质量要求。对违法者,应及时给予警告和限期整改的处罚措施,如仍不符合食品安全质量,应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第二,禁止在大学周边建工厂,因为其不仅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工厂区的流动人口增加,人员构成复杂,容易诱发治安问题。因此将工业区和高校区要进行区域划分,可以减少治安环境的复杂性。第三,加强高校周边基本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周边环境优化进程,必须重视其环境周边硬件建设。保障周边交通信号灯的正常运行,增加市郊公交车路线和班次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将对高校周边环境建设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会大大减少周边环境治理的难度。⑨高校周边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具有多变性、长期性的特点,它的治理不仅仅是高校本身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事情。

(六)加强高校师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老师和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成员,深受校园周边治安环境问题的影响。因此整治高校周边环境必须先从师生自身出发,重点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措施,适当开展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通过实际的案例宣传,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如遭遇欺诈或产品侵权时,如何利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使学生在知法、懂法、不违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有效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四、结语

高校治安环境是社会治安环境的重要部分,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又是治理的难点,高校等相关治安主体的权责尚不明确,急需完善相关法律,为高校治安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高校治安环境提供人力、资金等支持,才能有效地改善高校的治安环境,提高高校治理水平。

注解:

① 罗金凤、杨毅、曲永照:《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载《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第39页。

② 田晓玲:《浅谈影响高校治安环境的原因和对策》,载《高校讲坛》,2009年第7期,第 10页。

③ 张蓓蓓:《高校周边环境治安管理对策》,载《消费导刊》,2008年第3期,第123页。

④ 梁晓春:《高校治安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载《管理方略》,2009年第8期,第25页。

⑤ 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

⑥ 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13页。

⑦ 吴慧平:《西方大学的共同治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⑧ 刘东杰:《高校周边综合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第23页。

⑨ 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35页。

参考文献:

专著:

[1] 李福华:《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吴慧平:《西方大学的共同治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 许为民:《学术与行政:中外大学治理结构案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 张国有:《大学理念、规则与大学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 安宗林、李学永:《大学治理的法制框架构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 马钦荣、刘志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与实践》,华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期刊:

[1] 罗金凤、曲永照、张学立、王亮亮:“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状况调查报告”,载《山东商职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2] 童金元:“高校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3] 林生:“高校周边环境现状问题与治理对策”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第4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公共娱乐场所 消防安全 影响因素 对策

近年来,全国公共娱乐场所的火灾形势一直很严峻,继1994年吉林银都夜总会、辽宁阜新艺苑歌舞厅和新疆克拉玛依友谊宾馆大火之后,2004年年初发生的吉林省长春市中百商场特大火灾,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治理整顿工作力度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应迅速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的影响因素

(一)思想意识的误区制约着公共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部分地区主要领导和部门存在重发展轻规范的思想,不能正确地把握公共娱乐场所的发展方向,对于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问题,态度暧昧、管理不力,不仅造成丑恶现象泛滥,而且火险隐患丛生,使火灾发生不断,从而破坏了改革和发展的稳定环境。一些经营业户重效益轻安全,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要钱不要德、不要法、甚至不要命,无证经营、私建滥建、违法违章经营已成为公共娱乐场所的突出问题。大部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对身边的危险孰视无睹,缺乏自救逃生知识,大火来临时,多数成为无辜的殉葬品。

(二)长效管理措施不力使公共娱乐场所长治却不能久安。由于专项治理工作阶段性强,又带有突击性,治理工作结束后,隐患问题反弹现象比较普遍。这使我们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恶性循环之中。无数的火灾教训告诫我们: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无小事!无论是通道狭窄、安全门被堵,还是违章用火用电以及违章装修,任何一项隐患问题都可能是导致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的罪魁锅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其纳入监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要狠抓长效管理。但目前的长效管理措施缺乏力度,管理上存在重大轻小、重市区轻农村、重白天轻夜晚、重发证轻管理等问题,存在死角死面和失控漏管现象。

(三)公共娱乐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低是造成群死群伤的主要原因。火灾发生的规律告诉我们,火灾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往往在消防队到达之前,就已经伤亡大半了,要想减少人员伤亡,必须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而一些公共娱乐场所无论在人防、物防,还是技防等方面水平都普遍较低,特别是在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到达前这段宝贵时间内,从业人员不能及时报警、快速引导顾客逃生并组织灭火,贻了误灭火逃生最佳时机,酿成大灾大难。

(四)新情况、新问题的增多加大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公共娱乐场所正向大规模、高档次、综合功能方向发展,致灾因素更多更复杂,火灾更难于扑救,人员更难于疏散。洗浴休闲中心、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顾客和从业人员留宿现象比较普遍;演出活动和节庆活动增多,造成一些场所特别是经营效益比较好的场所超员现象严重,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是造成公共娱乐场所火灾死伤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一些公共娱乐场所设在其它建筑内,未按规范要求进行防火分隔,造成火险相互威胁。多数公共娱乐场所白天关门夜晚经营,有的设在城乡结合部、遍远农村,甚至有的锁门或搞“地下”经营,给消防监督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影响因素的对策

(一)把住审批发证关口,消除产生火灾隐患的源头。一要严把审批关,不符合规范设计要求的坚决不批;二要严把施工检查关,坚决制止减、缓、砍消防工程项目的发生;三要严把验收关,坚决禁止未经审核和验收不合格的场所投入使用;四要严把消防安全检查关,坚决禁止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公共娱乐场所开业或举办活动。要按照“谁审核、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和“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审批、验收、发证和安全检查的责任,严格执行错案倒查追究制。

(二)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并重,实现公共娱乐场所长治久安。专项治理与日常管理同等重要。一方面要不断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消防、治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口把关,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制。以消防安全为前置条件,消防安全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以发证。在侧重对市区公共娱乐场所开展治理整顿的同时,要将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公共娱乐场所纳入治理范畴,防止失控漏管;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长效管理措施。要将公共娱乐场所按市级、县(市)区级、乡镇街道级全部纳入重点单位管理范畴,实行三级管理(消防支队、消防大队、派出所),做到监管权限明确,责任落实。

(三)建立有效的社会化管理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做好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是全社会的齐抓共管。一方面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日常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公共娱乐场所要建立消防安全自我约束机制,将被动行为变为自觉行为。通过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灭火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加强巡查和看护,防止遗留火种和纵火,加强消防通道和火电源管理,预防用火不慎及电气故障火灾,防止安全门及通道被堵造成群死群伤。同时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对各种不安定因素和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及时进行举报。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自防自救和应急处置能力。一要对公共娱乐场所开展全员培训,实行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在对违法违章行为予以处罚的同时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教育,使场所的全体员工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二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开展热点追踪系列报道,播发公益广告,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常识和火场逃生知识,加大新闻曝光力度,警示市民,震慑违法违章行为;三要将消防宣传材料送到每个经营业户手中,在公共娱乐场所中醒目位置广泛张贴,开展送消防知识上门活动。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析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J].山西建筑,2011,(14).

[2]李庆丰.关于公共娱乐场所防排烟设计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1).

[3]朱俊刚.公共娱乐场所长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J].安防科技, 2009,(02).

第5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31-01

林场森林的保护对我国社会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林场的森林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目前,林业部门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和防治。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式,以实现林场森林的健康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森林覆盖率增加导致防治工作出现困难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地区都存在空气质量差等问题。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采取了人工造林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使用的树种较单一,导致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出现问题,大多数林地都出现了病虫害加重的现象。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效应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自然条件。目前,我国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还不够完善,导致在面对大规模虫害时反应不及时,造成巨大的损失[1]。

1.2 病虫害种类的增加提高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复杂性,病虫害已经成为林场森林经常发生的灾害,往往传统病虫害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而又产生新的虫害,增加了防治工作的困难。目前,有许多害虫至今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给一些地区的林场森林资源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因此,面对这种现象,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重视程度。

1.3 林场森林病虫害危害大、治理难度大

林场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巨大,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并且病虫害种类的不断增多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林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并没有可遵循的规律,这就阻碍了预防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人员开展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治理效果不明显,导致出现新的病虫害,且病虫危害不断扩大,对林场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由于病虫害具有反复发生的特点,自身非常顽固,加上防治检测系统不够完善,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2]。

2 对策

2.1 加强重视力度,增加资本投入

我国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要加强资金投入,提升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保证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要明确防治工作的责任,制订防治措施和管理方案。加强建设森林病虫害预测机制,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注重检测监督工作。林场工作人员要实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展趋势,明确责任制度,进行全面检测和管理。对于重点频发区域要进行重点检测,提前做好准备和预防工作,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各级政府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制订相关规划,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保障[3]。

2.2 提升林场工作人员的协调组织能力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会造成重大影响,并且还会影响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为维护我国社会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要提升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若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对林场资源造成的损失,提升我国生态社会建设发展水平,首先,政府要加强自身对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引导作用,要保证政策支持,实现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工作人员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程度。其次,为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必须保证林场森林资源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林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国际环境也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要加强政府的协调组织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生态保护提供保障,减少相关病虫害工作对林场森林的损害。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制订规划、防灾减灾措施,提高领导组织能力[4]。

2.3 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研力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加大了高科技手段的投入。利用科技手段的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实现对病虫害的管理。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保证预防工作的主体地位,在灾害发生之前,通过预防手段能够及时制订政策和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由于近年来人工林面积越来越大,要坚持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选用优良的树木,实现树种多样化,运用混交林的方式能够提升森林自身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以此实现林业生产和病虫害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和科技投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水平。

3 参考文献

[1] 俞学志.浅析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3(10):61.

[2] 潘志强,俞明坤.探讨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6(1):241.

第6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问题;

对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把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非凡是配电修理工作轻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安全工器具治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废治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治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治理,轻视日常治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治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重通过规章制度治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第7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公共治理;新范式

校园安全管理是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效运作的基本保障,可以有效确保学生在学校内获得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而公共治理作为全新的管理形在各大校园得以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校园安全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具备保障能力,充分体现治理独特功能性,从而促使我国校园安全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一、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社会矛盾及安全隐患问题逐步上升,这些复杂化的问题在校园内也不能避免,从近些年的数据统计可知,我国校园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大漏洞,安全隐患正在不断递增,从微观层面分析,校园恶性伤害事件连年不断,这些问题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模式,目前校园安全管理主要从学校与政府两方面着手,而两者管理的出发点即落脚点不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校园安全管理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实效。因而从全新视角探索校园安全管理措施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嵌入公共治理模式阐述

对于校园安全管理可以从公共管理层面重新定义,继而诞生了“校园安全治理”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之后的校园安全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是公共治理管理的先驱,为校园安全奠定基础。

相较于安全管理,安全治理在模式上有所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校园安全治理:主要是以“主体-主体”为主要形式,而且研究的视角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通常情况下是以开放的系统为主,彰显学校组织内外部行为联系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安全关系到多方面的利益,比如受教育者、学校、政府、社会等,假设其中一方能力受限,或是困于自身观念,对于校园安全问题而言都是极大的困难,因而,对于校园安全管理实现公共治理需要各方的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成为有机整体。第二,校园安全管理侧重点不同,其更关注在公共治理过程中学校与各方的有效合作,主要针对的是政府、受教育者、社区、媒介等等,借助有效的沟通形式从根本上管理校园安全,对于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治理,确保校园安全实现“善治”,由此可以看出,公共治理是我国目前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的治理方案,是校园安全管理的新范式。

三、应用公共治理实施校园管理的必要性

(一)改善安全认知能力

校园安全管理是现阶段所有学校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公共治理新范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弊端,摆脱了管理的视角局限,校园安全管理更强调广义化认知,积极调动安全管理利益共同体,从多个层面及角度出发,对校园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促使学校对校园安全问题有更彻底的了解,这样可以防微杜渐,避免恶性事件在校园内的发生概率,从而有效改善校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认知能力。

(二)确保校园管理的安全

针对安全公共治理来说,其实质属于协调性于安全维护的有效运用,从某种程度来说起到了“规则体系”的功效,从而将多元及分散的机构,或是个人自觉参与,还有有序借入,从而促进校园安全管理有基本的保障。公共治理模式对于校园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并且在我国校园管理应用中得以证明。

(三)促使安全评估得以提高

针对校园安全治理来说,从某种程度来说属于可建构能力,从科学的角度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分解,继而形成不同行为要素组合,这样能够真正做到有效评价,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实施评价,其一是安全维护主体,其二是安全维护行为。在进行校园安全公共治理期间,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安全评价中的重要元素,也就是安全评价组织,它在某种程度上归属于第三部门,并且是专业化的组织,与此同时,它还属于安全治理的主体形式,并且可以针对校园安全实施有效管理,不仅可以进行定量风险分析,给予相应的风险评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已经确认的安全隐患,给予有效的控制对策,并且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还需对其实施定量化评估,从而促使校园安全评估体系的形成,并且有效保障安全评估效果的准确性,真正为校园安全治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对策,从根本上确保校园安全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

四、结语

总体来说,校园安全管理是学校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伴随校园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给予全新的管理范式,即公共治理模式,促进校园管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学生给予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当前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公共治理在校园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价值性,进一步推动校园安全管理得以不断优化。

第8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 高校政治理论 教学模式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3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Special Seminar" in the Teaching of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ozheng, ZHANG Jianqiang

(Manzhouli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Manzhouli, Inner Mongolia 021400)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s always been a platitude is often a new topic, combin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seminar", explore "flipped classroom + monographic study" teaching mode, and applied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process is effectiv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onstruction "flip + Classroom monographic study" teaching model, and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idea.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 seminar method"; college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0 引言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校政治理论课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课堂。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常谈常新的话题。特别是05方案实施以来,更是加速了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翻转课堂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颠覆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秉承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形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翻转,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教学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之前的“讲授主体”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之前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主体”。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反思。这种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原来的消费式课堂变成了生产式课堂和创造式课堂”①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专题研讨式教学是基于专题设计基础上的研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专题设计为基础、以学习讨论小组为单位、围绕专题主题展开的讨论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能力,“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②

“翻转课堂”和专题研讨式教学虽然在教学具体环节上各有侧重,但是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其有效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特征的创新方法,将专题研讨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专题研讨教学置于翻转课堂基础上,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的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活动、课上互动学习活动和课后考核评价活动。将专题研讨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专题分解为若干有针对性的问题制作成短视频,可以更为直观地让学生领悟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便于更深入地展开讨论和学习。结合这一思路,可以用图1所示展示该教学模式。

环节一――课前准备活动。无论是专题研讨还是翻转课堂,课前活动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准备。要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基本认知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专题视频设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各自的任务。教师应当结合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及学生认知和经验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和兴趣的专题,并将大专题根据不同知识点分割成小专题并录制视频,准备资源。而学生则需要观看视频,根据视频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点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认知,以实现知识的第一次内化。通过这一环节的进行,为随后的课堂讨论和第二层次的知识内化做积淀。

环节二――个性化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是学生主动性和教师指导性协调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首先,对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所形成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讨论,同时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沿着正确的方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避免走入误区。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交流互动及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实现知识的再次内化,这种生动的、参与式的课堂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提升。与传统课堂不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指导者的位置,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角色的互换,更多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贴合现代教育理念。

环节三――课后总结反思阶段。在传统教学环节中,一般采用课后作业和测试的形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效果进行评价。“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教学模式则注重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来实现评价。此外,对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及对所提出问题的解决程度等完成评价。另外,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后反思既包括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学生通过反思对所遇到的问题和讨论交流的成果进行凝练,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通过反思对课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课程设计等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从而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实现自身的提升,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高校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提高其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将“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教学法应用于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构建和谐社会内容为例,进行教学模式设计。

2.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特征,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及成因,进而引导学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2.2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活动。课前准备活动包括教学和学生两部分。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设计专题和视频录制。首先,教师要依据专题内容录制视频。内容主要包括和谐的含义,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教育公平、食品安全、邻里和谐及其原因等,将这些内容分割成小专题,并按照专题内容录制小视频。其次,要求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的原因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哪些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个性化课堂活动。在课前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对和谐社会及其构建的对策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这一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要运用恰当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避免学生走入学习误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3)课后总结反思。这一环节也包括两个内容: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一方面,学生在课堂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专题内容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课后要进行深刻的总结,以此加深认识,是知识进一步内化,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塑造性,使其真正形成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优化,实现资源及过程的优化设计。

3 小结

将“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运用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起“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同时,这一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性发挥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挖掘知识的主动性,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参与中内化知识、 认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目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NJ SZ1509)

注释

第9篇: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的特点

(一)家族式的管理,产权制度不明确

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由个人创办或购买承包小型国有企业而来的,因此在股东结构上,往往是夫妻、父子、兄弟、同事、同学等亲好友组成的。这样的股东结构仅凭着血缘与亲属朋友的信任关系加以维系,没有严格财务决策机制与产权制度安排。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这种结构还能维持,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非程序化的制度,往往造成意见不统一,特别是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严重的分歧,造成企业危机,甚至造成企业的分裂与解体。

(二)人员规模较小,组织结构不健全

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中小企业的员工人数较少,工作难以细分。而且中小企业大多数为个人或家族拥有或控制,业主的意志被放大即使存在相应的管理制度也会被无视。最后,因为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相应的组织结构较为粗糙简单,人员之间的岗位分配比例失衡,使企业财务治理得不到合理的运用。

二、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僵化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运作初期,企业的关键财务人员往往由那些企业决策者充分信任的人来担当,其自身素质很难胜任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得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同时,中小企业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普遍较低,管理思想落后。很多小企业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财务治理效率低下,缺乏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治理效率还很低,主要表现在:第一,财务管理制度很不完善,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导致出现会计舞弊、违规操作等现象,直接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第二,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传统管理方法,不设财务机构,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兼管或由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造成会计信息极不真实、不完整。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工作待遇与条件、社会保障等社会认可程度低,很难吸引所需优秀人才,导致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三)信用等级低,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结构体系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都不通畅,另一方面是信用担保体系欠缺致使中小企业融资要素不健全,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下,财务治理结构混乱以及由此带来的信用低下与经营风险,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不自觉的敬而远之。

造成融资困难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而形成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差。虽然存在诸多外部因素,但仅从企业财务管理上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尤其是财务管理目标混乱,财务控制措施不严,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信度。

三、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财务治理观念,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聘请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将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上。理财视野

(二)强化信用概念,提升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中小企业一方面必须强化信用观念,主动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要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除了有明确、合理的管理目标以外,还要以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圭臬。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避免财务管理的随意陛,不给财务舞弊以机会。在合理的财务制度下,财务管理手段的提高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ERP软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中小企业应当在合适的发展阶段,根据自身现实需求和发展需要引进先进财务管理手段。

综上所诉,中小型企业财务治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财务治理工作与中小型私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要使我国中小型私营企业财务治理为企业的稳定增长、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就应进一步优化企业理财环境,突出财务治理的战略地位,健全财务治理机构。中小型企业更应该居安思危,立足现实,依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及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求创新求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放观念,利用各种财务战略管理手段确定出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章红.关于中小企业财务治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4(22):14-18.

[2]高明华,朱松,杜雯翠.财务治理、投资效率与企业经营绩效[J].财经研究,2012(04):29-36.

[3]工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J].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3):119-122.

[4]李悦.公司财务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0(06):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