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有效性
随着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低效制约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结合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制约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重点研究。
一、制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教育素质
不可否认,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因素,一方面,有的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在课堂上主要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贯彻与执行。另一方面,有的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如教学语言表述以书面语为主,语速滞缓,语调平淡,缺乏幽默;板书形式单一,板书内容结构不合理,难以集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注意力;对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等。
(二)地理课堂上的互动性差
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反馈与互动,是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在课堂上很少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并没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如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合作性学习,或者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等。
(三)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
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常问题,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更是要主动和他们去交流,注意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点燃学生主动学习与求知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初中地理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就自身在生活中用的自然资源以及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总结,并谈一下个人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此时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减少地理课堂上的板书数量,增加地理课堂的知识容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很多值得改进和探索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师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段臣修.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幽默[J].现代阅读(教育版)
[2]模.谈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高中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对许多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
2.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反思教师自身的素养
在上课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教会地理知识,还要用自己的地理素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中感受地理的魅力,从心底爱上地理课。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有一部分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课素养不重视,认为教地理只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这是教师所要反思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教书,更要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并认同地理这门学科。
2.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共同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反思,在现在的教学中更注重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互相查缺补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知识量储备相同的教师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在地理教学课堂上要如何高效地上课以及如何解决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反思有效提升高中地理的课堂效率,及时反思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让自己掌握更好的地理教学方法。
3.反思地理课堂的教学是否有效
课堂本身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场所,但是作为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越多,学生不一定越会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授正确而有效的知识。例如,教师从高三到高一教学的时候,对于“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就会无意识加大难度,让学生畏惧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学生。
二、利用教学反思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对于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才能有效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效率。通过上文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按如下方法改革地理课堂教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在培养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高中时期是学生形成地理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这个阶段的地理教学。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很有必要。比如,在学习“中国雨带”的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新闻,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中国雨带概念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2.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技巧
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诱导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疑问,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中国雨带”如何推移,学生可以先根据之前的知识整理出推移规律,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学习时,也会跟随雨季的变化而产生好奇感,从而自由进行想象,不懂的问题也会积极进行提问。
比如,“中国雨带”的推移是受什么影响的呢?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疑惑,这主要是受夏季风强弱的变化以及移动速度快慢的影响,而这也是取决于副热带高气压的势力。夏季风势力强、推移速度快,就会出现北涝南旱的现象;而夏季风势力比较弱、推移速度慢,就容易出现北旱南涝的情况。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学习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的一个大难点,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是高效、有质量的。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有效增加课堂容量,而且可以通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欲望。高中的学生对任何知识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多媒体这种新颖、形象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转变观念 做好准备 加强科研 课后总结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教学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教学实践,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1、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三、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四、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43-01
新课改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新课改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一直延续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依赖,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效的。为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课前导入是否生动有趣将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知道,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了很多抽象的概念以及枯燥的定理,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都提不起兴趣,这就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不仅能改变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三《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就“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这个问题开展了一场辩论赛。同学们在辩论赛中分别进行了角色的扮演――有扮演开发商的,有扮演当地居民的,还有不掺杂任何利益的旁观者。他们在辩论中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各自摆出理据,课堂氛围极度活跃。
利用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从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向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就会进行很好的碰撞、融汇以及回应,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课堂教学互动,更好的促进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与掌握。
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呢?巧妙的设置疑问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更好的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让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能掌握教师的教学意图,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但是在设置疑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时机以及问题的难易,因为问题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提问的时机不合理,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使得课堂提问教学形同虚设。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我们设计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在课堂上,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有哪些?
3.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4. 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5. 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结束语
启蒙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来丰富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春琪.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延边教育学
院学报,2012,26(1).
[2] 录克英.浅谈怎样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J].大观周刊,
农村高中的学生地理知识普遍较薄弱,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很低,要实现提高地理课堂效果,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有较大的困难。
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效果呢.
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学生所需能有机结合。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不备学生,不备方法,殊不知学生已经发生了变化,导致教师讲课与学生学习脱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前提,比如: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学生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学生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等,做到知己知彼。
3 科学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方法一: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不浓,但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的心理特征,地理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教学方法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地理课。
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因此,教师要从各方面下功夫,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育教学方法三: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显得单调而枯燥,然而,生活世界却充满生机、色彩斑斓。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的割裂使课堂如一潭死水。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生动性、再现性,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使整个课堂鲜活灵动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方法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主动、互动形成热烈的研讨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教育教学方法五:创设多样化的地理课堂。
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就地理学科本身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撰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强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变“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变“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5 课后及时总结反思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反思,教师更要及时总结反思。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课堂上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如何克服课堂上最突出的问题.等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都需要总结、反思,并提出整改意见,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改革》,陈澄著,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地理教学论》,黄成林著,200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3] 《地理教学论》,胡良民著,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多媒体技术可汇集多种地理教学媒体之所长,既能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地理教学信息,又能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传统地理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它不仅能调动学习者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注意听、看、还要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手脑协调一致快速反应,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可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间接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展示现实存在而又不能亲临实践的地理景观,可展示地理现象的演变规律,从而使地理教学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优化了地理教学进程。并且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形成教师、教材、学生等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地理教学效果,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为教师的地理教学过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那么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呢?
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地理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利用多媒体,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的教材内容变为动态的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通过利用多媒体在教材处理、教法设计、教学双边活动中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把学生应牢记、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制作出适用的多媒体软件,就一些重要问题展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思考、探索和讨论的机会。另外,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时,应精心设计带有梯度的问题和发散型问题。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精心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首先设计为展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冷、暖锋是如何形成的?形成过程有何异同点?”在学生理解了冷、暖锋的基础上,接着教师提问“锋面气旋是如何形成的?”最后展示锋面气旋在我国的移动情况录象,学生经过讨论总结锋面气旋在经过我国时不同地区出现的不同天气。
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应注意其“辅”的作用
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并非替代教学,所以教师在备课和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选择教材中的重、难点,把学生应牢记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确定最佳作用时间,即在何时使用多媒体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切忌一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师一刻也不离开鼠标或键盘。如果这样,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会变成了电脑的主导地位,学生就只顾观看而无暇思考和练习了。因此,现代教育媒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教师这一主体,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三、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注意多种媒体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媒体使用单一,往往会使课件本身成为一种形式。如有的课件主要使用文字素材,缺乏其他媒体资料,使课件成了代替板书的一种形式。再如有的仅仅是几张静态的图片或地图,与传统的投影片和挂图几乎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多媒体课件,它们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多大的区别,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除此之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媒体的筛选也很重要。首先,要从知识性角度去筛选,看看选用的媒体与课题是否搭配。其次要从教学效果上去筛选,如果收集的媒体资料很多,就要从教学实际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资料,而不要求多。
一、精选地域歌曲MV导入
优美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MV能够引人入胜,可迅速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极富特色的境界,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该地域地理知识,有很强的潜在导向性。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歌曲,巧妙灵活地运用播放歌曲导入新课。比如学习“草原毡乡—”一节时,可选播腾格尔的歌曲《天堂》中的一段: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浓郁的民族音乐,鲜明的色彩画面,独特的草原风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迅速进入本节地理课的教学中。另外像郑钧的《回到拉萨》,刀郎演唱的《新疆好》都是不错的选材。
二、巧设悬念布疑导入
地理课开讲时,教师应适当地设置悬念,及时地掌握学生急于刨根究底的心理,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让整堂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使课堂富有成效的重要手段。比如学习“海陆变迁”一节时,教师提前用硬纸板剪成地球六大板块示意图,上课时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前拼图演示。当学生成功拼合后,再问学生对照硬纸板的形状各像地球的哪一洲,它们怎么能神奇地拼合呢?这样的布疑设悬互动,能调动学生积极地探究本节内容,也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和求知欲,授课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诗歌谚语导入
有些千古传诵的名诗凝练传神,一些劳动人民总结流传的谚语形象生动,它们巧妙准确地道出地理学的气象、地域特征。只要教师善于选择挖掘,是很适合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语的。比如在讲气候和气温时,教师开场朗诵或引导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也可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引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诗歌意境,教师略加引导,就能创造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从而顺利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此外那些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谚语也是地理课导入的好素材。
四、趣谈旅游见闻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丽。遍布各地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的秀丽河川美不胜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有些孩子跟随家长也游历了好多地方。地理教师如能了解到学生这方面的信息,每节课开始用5分钟请学生讲讲旅游趣闻,如旅游地区及沿途各地的季节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授“天涯海角—海南省”一节时,曾请班上一个寒假去海南岛旅游过的学生讲了他是如何由天水出发时穿厚厚的羽绒服,到三亚时换成了薄薄的海岛服—短袖短裤。这让全班学生对两地气候、经纬差异、生活习俗有了深刻的印象,效果非常好。
五、张挂地理图册导入
帕米尔高原的雄浑冷静,鄱阳湖晨曦的云蒸霞蔚,印度泰姬陵的别致静美,纽约曼哈顿的繁华富庶,一处处名胜,一幅幅挂图,让学生心驰神往,叹为观止,勾起他们了解该地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很好地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开授新课前让学生填充地图册,上黑板和台下互动,教师及时指导激励,也是温故知新、顺利进入新课学习的良好导入方式。
六、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
【关键词】高中地理 ; 教学效率 ; 高效教学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79-01
一、革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观念认为,高中地理学科只要学生肯下功夫,多用心去背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所以高中教师在以往的授课中都是知识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教学,多数都是知识的灌输,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死记硬别来应付考试。但是一味的记忆,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时间一长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革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而这种转变一定要遵循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整堂课是否优质高效的评价标准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有获得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学生间是否有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是否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是否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等。所以这样的课堂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法组织课堂教学,如设置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取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是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通过和同学、老师交流而获得知识等一些方法。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且获得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解决问提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更好的理解与运用课堂所学。
二、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 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比如学习“陆地地形”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透析现有学情,巧用知识迁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对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经历不再是以往简简单单的,而是通过广泛的途径猎取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及科学知识。对于高中生也是如此,他们获取的这些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自旧知识加以联系,强化学习目标,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如何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问题时,教师引入了近年来学生所接触到的有关长江的相关实事如:三峡工程,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又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由于很多学生都知道中国属于东方国家,而且还被誉为是“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开始入手一步步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出相关知识,即: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并且我国领土范围位居世界第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还需要学生密切配合教师,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此外,灵活多样的练习反馈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为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上获得最大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得地理课堂效率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