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

第1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地理;创新方法

一、利用思维导图实现教学创新的意义

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一般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难免感到乏味。尽管学生明白了书本知识,但不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规律和知识点,就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好地化解所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中的雾霾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其成因,并指导大家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此期间,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本来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起来,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最终实现了让学生“高兴学,乐意学,轻松学”。

二、教师需要发挥引领作用

在初期,学生对思维导图是未知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将理论以及实践准确传达给学生,并结合所学内容以及绘制思维导图的知识图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和明白,了解学习目标以及今后需要用到的方法和工具。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时,可以先简单分为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介绍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并利用图形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也使课堂变得更丰富。如图展示:

随后,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形式让学生分析该地的差异特征。如,“分析以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地理差异”,经过之前教师分析的过程,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先分析自然地理差异,从气温、降水、地势差异作分析。然后从农业生产方式、人口、城市、交通线等的差异作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南北地区的显著地理差异,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

三、利用竞争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教师利用这种心理,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竞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提问环节可以提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更简便”等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正确指导和纠正学生的疑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教师还可以多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度。

四、如何开展实践

1.明确学习目标,制订有效教学计划

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晰地反映我们的教学模式,帮助我们有条理地开展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是课堂教育的首要步骤,通过思维导图法可以设计更优质、更高效的教学设计,使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前,更加充分地准备和预设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式。

如,教师在讲解中亚一节的内容时,其设计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2.归纳总结,掌握重点,解决疑点

由于所学地理知识的不断增多,许多学生对知识点记忆模糊,形成“新的不理解,旧的记不住”的情形。这时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学生总结简易的办法便于加强记忆,做到更容易地理解所学知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方面,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实现共同进步的效果。面对不断累积的地理知识,学生难免不能辨别知识重点,因此总是感到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学会抓住重点是取得进步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导出重点,让学生着重关注,但要注意不忽略次重点,导致“进而不实”的现象。掌握重点之后,多数学生会遇到困惑不解的问题,对此,学生应先以小组方式讨论,再与教师交流解决疑点。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法不仅是一种开拓思维的工具和方式,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大力推广,这也让我们看到不是所有教学模式都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从而符合书本要求,最终符合时展的要求。

第2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图,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的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给你的思维画一幅导图”, 这是托尼・巴赞的一句名言。基于图像和联想是大脑语言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脑科学研究表明, 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神经元。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导图”是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运用“思维导图”, 使人的思维方式更贴近大脑自身的思维方式, 这样与大脑进行对话、交流就会变得直接、自然和简单(图1)。

“思维导图”绘制的操作步骤, 巴赞这样介绍: 首先,将“中心主题”书写于纸的中央,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其次, 考虑“次主题”:大脑围绕“中心主题”进行充分思考,不应受任何约束;画出各个“次主题”分支并及时记录瞬间闪现的灵感(各分支之间预留适当空间,以便随时添加大脑想到的内容);分支上添加关键词。最后,整理各个分支,并用线条、色彩、图形等将各分支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形成体系。

绘制过程中需注意: ①尽可能使用颜色和图像。因为颜色和图像, 能使大脑兴奋并进行充分联想和发散。②尽可能使用曲线。因为曲线最能吸引人的注意。③用线条连接主要分枝、二级分枝以及三级分枝时, 越接近主题, 分枝就越粗。④形成个人风格:每个人都能够画出符合并体现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具有个性的思维导图显示其具有个性的大脑。

二、“思维导图”在教师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有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全貌

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将一本书的内容浓缩在一张图形中,理解和参考起来方便快捷,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体系可用图2表示。从图2可以看出,如果透过主题向四周看,犹如一幅课程标准的全景图, 让人感觉站在课程标准的最高点, 对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全貌大有裨益。如果透过“分枝”向“中心”看, 让人感觉到虽然思维在“分枝”, 但始终不忘“中心”。真所谓“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 教师只有把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解、吃透,明确教学的指导方针,才能游刃有余地实施各种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有利于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并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为选择更合适的教学内容,需要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大家集思广益、各取所长,提出最优方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快速地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思维导图”在协助小组教师共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显得非常方便和实用。如可由一名教师做纪录,把每位教师的观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从中心展开,向四周发散,最后分类整理,以全面把握知识模块和重难点内容。这不仅可实现教师间的共同协作,又可让教师获得个性化的成果。如图3是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高一地理备课组讨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时,最终绘制的“思维导图”。

3.有利于达成教学三维目标并更好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教学, 可以更好地“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相对应的地理知识,激活学生对该主题的思维, 让其思维过程更加流畅、条理更加清晰。同时, 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如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 对主题以及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当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该主题时, 学生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有助于培养其地理学习兴趣, 同时感受到探究地理的艰辛和坎坷。

三、“思维导图”在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1.有助于改革传统笔记,发挥“思维导图”优势

做笔记是学生听课过程中一般的学习行为,其目的在于记录学习内容以及整理别人和自己的思想。传统的笔记形式基本是提纲形式。以此方式作笔记是依靠文字、直线、数字、逻辑和次序,似乎条理清楚,但是由于速度比较慢和形式较单调,不易对大脑形成有益的刺激,这种笔记内容相对独立,不便于进行比较。“思维导图”在发明之初被用于记笔记,是一种使左右脑同时工作的全脑思维工具。它借助简单的词汇、线条、颜色、符号、图像表达信息之间的联系;过程简单、快速,但却能及时记录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信息量丰富;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信息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容易理解与记忆。如 对“大气的运动”这一课题展开学习时, 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设计了如下课题(图4)。

[图4 “大气的运动”思维导图]

2.有助于复习和巩固,提升复习效率

复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笔记中的“思维导图”轻松地再现学习过程,帮助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用关键词和思维桥进行连接和标注,可以使学生迅速抓住关键点,掌握重点。由于“思维导图”具有有类、有序、有数、可视的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在复习过程中对新发现的知识和一闪而过的灵感及时记录补充,使枯燥的复习过程变得富有生机、更加充实。把一章内容囊括在一幅图上,贴在墙上经常看,可以达到及时复习和巩固之作用,在不知不觉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轻松实现将知识由“厚”转“薄”。

3.有助于形成创造性思维,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利用“思维导图”, 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地联想、发散性思考, 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地图”。同时, 置身于一个新的问题情境时, 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 对其所面对的核心问题, 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判断, 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或关键环节, 利用存储在头脑中与核心问题相关联的“知识群”, 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 加以分析、判断和解决。

4.有助于整理与记忆知识, 提高核心概念的理解度

第3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地理的知识很杂,很多知识都有很大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是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掌握。教师要善于使用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系统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1)确立中心词。在使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和学生必须掌握高中地理的整体结构,能够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框架。教师要加强引导作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高中地理的脉络,系统全面地回忆每册课本中重点章节的知识,能够一一列出重点的中心词,保证能够将这些中心词串联成一个思维导图的整体。

(2)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相关的知识后,学生就要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工作。学生可以单独进行操作,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找到的中心词进行基本的绘制工作。学生个体或者是小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辅导工作,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突破思维的限制。小组成员在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工作以后,要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为以后的思维导图设计积累宝贵的经验。

(3)拓展思维导图。教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总结思维导图的优势和缺陷,对于优点要给予肯定,对于缺陷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改进。教师对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提高学生的认识。对只有少数同学出现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帮助同学们逐渐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

(1)在地理复习课上使用思维导图。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一直都是使用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学生是做题的工具,教师让学生一直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了高中地理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学到知识不集中,没有固定的知识体系。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颜色、数字、图像等多种方法,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软件进行设计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思维导图的整体性,在细节部分处理得干净整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思维导图能够发挥极大的优势,学生依据绘制的思维导图,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地理学习的重点,能够了解章节的分布,系统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复习。

(2)在地理习题课上使用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整体把握高中地理的知识,否则难以进行相关的解题。教师在高中地理的习题课上,要给学生讲述高考考查的模式和高考题型的转变,增强学生解题的整体意识。在高考题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题型,地理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无法解答新颖的题目,只能是抓耳挠腮眉头紧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根本无法下手。教师在进行习题课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思维导图的使用,面对着一道复杂的难题,教师首先就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的时候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发挥,或者是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题型考查的本质,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解题。

(3)区域地理知识复习中的应用。在高中地理考查的时候,很多都是依据不同的地理区域而进行出题考查,这种区域地理的考查模式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复习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章节,将同一区域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汇总,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明白该区域在地球上的明确位置,主要有经纬度的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该地区的地形特点,主要是湖泊、平原、海拔、山脉、河流等,以及地区的城市交通和本土的风土人情等。学生要明确每个区域的特点,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统一的标注,形成区域整体,这样能够提高对区域地区的了解。

(4)建立完善的思维导图评价体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就是分数,教师并不重视学习的过程,一味地看重结果。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也很难进行相关的知识探索,只能压抑着自己投入到题海中。新课标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缓解过分重视结果的教学现状。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评价,包括学生的技能知识、方法过程、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评价。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技能,然后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方法,从而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在思维导图使用的时候,能够增强自己的地理素质,提高看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全面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教师要建立完整的思维导图使用模式,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建立、设计过程,从而增强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高中生。

参考文献:

[1]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7).

[2]王飞雁.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

第4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 运用效果

1.引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同一问题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多元组合教法以提高效率。所以,改变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思维导图的运用是教与学的改变之一。思维导图运用图像和文字形式,通过思维结构将主题要表达的隶属关系及相关层次结构表现出来[1],从而建立起主题、关键词、图像、文字的记忆链[2]。思维导图把散乱的内容分类别、分层次管理,使知识结构更系统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思维导图的主要模式

思维导图强调的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授课,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性[3]。在日常教学中思维导图经常被运用到教学PPT中,常见的思维导图有圆圈图、树状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流程图、多重流程图、括号图和桥型图八种主要思维模式[4]。

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与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可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内容,控制学习进度,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构建能力素养的一种教学工具。这种工具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有序、高效的学习。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规范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工具存在,进而帮助学生学习。

在课前预学中:因为高中地理学科理论性强,很多内容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设计好大体流程,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自主学思路,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可以依着图的流程,带着问题看书、读图,预学。待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或绘制思维导图能力之后,自己画出这样的思维导图,并且不断完善,对于没有理清楚的内容,学生可以在图上做标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提高效率,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无形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章节内容是从整体性角度展示圈层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然后往下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各个要素的特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圆圈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往下可用树状图,衍生出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有机整体的各个要素。再下一步,拓展地理环境各个组成要素时,可以把树状图往下展开。如水圈这个要素,水圈即主干,水圈的组成、分类、分布就是树枝,每一项具体内容则是树叶,不断完善补充下去,这一项就很详细,学生对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继续介绍大气时,以大气为树干往下展开,重点分析大气中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布、判读下一级树枝,每一项具体内容相当于是树叶。这样气候这一项要素就十分清楚。当然要素还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这些,每一要素都像大气与水圈这样展开。这些要素间是平行的关系,同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组成这一线索捋清之后,又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这个整体圆圈中两侧展开(与构成要素之间是平级关系)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两个特征。整体性有什么,差异性又有什么,逐一分层次展开。最后,各个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可以用桥图把它们联系起来,具体内容可在连线上体现。

这样一个章节的内容就完全体现在一张思维导图上。对于学生来说,各个知识点能汇聚到这一幅图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各自的见解,并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

在课后复习中: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对重、难点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还可拓展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可以说简明高效。

4.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目标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给高中地理教与学注入新思路,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记忆锻炼和发散思维及对高中地理课程的整体性把握。学生在学习中可多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提高效率,最终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蒋连飞.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3,7(2):119-122.

[2]王飞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第5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思维导图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心之地图,其可以对人脑皮层所有资料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思考方式,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地理教学与思维导图结合的优点

通过对构建主义理论的分析,可以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会用自己认知的图示来进行学习思考。这可以称之为“意义的构建”。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此构建的优化,可以使得学生从认知结构中找到与新知识点发生联系的已有知识,从而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通过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分析、归纳、分类等思维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与地理教学有效地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对授课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以及计划。其次可以加强以思维导图为主轴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融合,再者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对知识的加工和构建产生重要的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课堂授课过程当中,思维导图能够对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如此便使得授课知识点清晰明了、难点区分明确、重点突出显著。例如:在进行“保护城市历史景观”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将思维导图与知识内容进行组合,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措施。在这一环节之前应当让学生明确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以及具有的特色,并且了解“特色”指的是什么,保护的意义是什么。一旦此背景构建成立,教师便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具体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要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乃教学课程中的主线,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在授课反思中,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充分的归纳、总结,使得需解决的问题清晰明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研究以及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尤其在我国,对它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并不断完善,这对提高教学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方面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5).

[2]张博文.基于思维导图方法对职前教师极限概念理解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2).

[3]韩振国.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J].中国电化教育.2009(8).

作者简介: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中学,专职地理教师。曾先后担任初中、高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地理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第6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有意义地建构知识体,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它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

地理学科是一门理论实际密切联系的学科,研究的中心在于人地关系,从最基本的区域的位置(经度、纬度、海拔)到该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民族、经济、交通、宗教等,各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着纷繁复杂的联系,要理清这些地理事物间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的记忆,把每一个我们理解的事物加以串联起来,我们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思考方法,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构成思维导图的骨骼,另一方面同时,思维导图善用左右脑的功能,通过对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增强我们的创造力。所以说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挖掘出自己的思维潜力。

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这也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由传统的重知识的记忆转向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中心进行研究这一主题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预见到将来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或问题,为了不让我们的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使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创作思维导图的前提是对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然后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制图,着重在关键点的处理。

那么如何制作地理学科的思维导图呢?

(一)制作地理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原则是运用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所以,第一步是根据你所要表达的章节内容选择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你要表达内容的核心,围绕关键词所制作的一个思维导图是一个既具有逻辑性(归纳、演绎、类比),又具有发散性的,充分体现制作者个性化的围绕关键词的展开的概念关系图。

(二)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可行和有效的方法是就自己熟知和熟悉的事物或理论制作思维导图。比如,针对课本某节内容,布置学生进行设计,先由单节内容入手,然后到单元,再到整本书,最后可以联系和扩展到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

(三)初学思维导图的人切忌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思维导图,而要在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一开始就坚持画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反复地实践直到熟练为止。制作思维导图的高级目标是使这种思维导图成为一种自然的思维习惯,并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于所需要运用的地方。

(四)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用最基本的纸+笔的形式,但制作软件也很多,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甚至可以用Office进行制作,最终以PDF或者PPT的形式展示,学生可以结合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软件。

(五)要想制作出好的思维导图,培养自己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广泛地涉猎多种知识是必要的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是建立思维导图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提高自己的信息量。

让我们看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吧。

例如,学习荒漠化内容可提问学生:什么叫荒漠化?荒漠化是否等同于沙漠化?草场退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四种景观是否属于荒漠化现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采用图解方式可总结出荒漠化的真正含义(图1)。

图1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图

例如,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后,可让学生分析温室气体的增多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画出以下思维导图(图2)。

图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整个自然环境的改变

从上面分析可知思维导图板书的优点:(1)思维导图借助简单的词语、线条、颜色、符号、图像来表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学生可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方便知识的提取和灵活应用;(2)同时呈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使其集中精力于主题学习,保持思维的连续性;(3)颜色和线条等多种刺激,增加提取的线索;(4)记录的过程简单快速,结果直观形象,信息量丰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方便记忆和理解。

第7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众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1]。思维导图这一新时展中衍生而来的新型教学工具,可作为直观地辅助学工具,为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这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属于新颖教学模式,是在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分解、整合,并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图像将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形成初始知识框架,并逐步将有关、必要内容补充进来,最终形成的完整教学构图。思维导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表达直观、展示效果优良、适应性强,将之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知识的信息量较大,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可以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并可借助符号、图形和颜色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中沉闷、呆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高中地理知识是复杂而抽象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思维导图教学可将各种抽象知识整合成一个直观的体系,让学生直接观察,缕清知识脉络,增进其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理解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教学可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归纳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并在掌握思维导图应用方法之后,自己也可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良好衔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学生一旦掌握这一方法,还可将之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内容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提前预习。课前预习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在学生课前预习期间,提供有针对性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课堂内容形成粗略知识概括。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一节中,结合西北地区来谈荒漠化防治,教师可为学生制作我国西北荒漠化现状、荒漠化防治的思维导图,并和上一章中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等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中的应用

教师在新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中,可将本节课中关键词和学生疑问作为思维导图中枝干,这样不仅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还可以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授课,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如进行“城市空间结构”教学时,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中相关概念、特点与外延的了解程度,以这些内容为主干来制作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次。课堂中心环节,教师给学生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带领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的第二层次。课堂教学最终环节,教师让学生厘清工业、农业、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并将此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三个层次,最终将本节课中的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完全体现。

第8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21世纪是人才涌动,万马奔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谁能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极高的综合素质,谁就能成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理学科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鉴于当前初中学段地理教育的现状,加强和改进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课题,任重而道远,只要广大教师不懈努力,定能向既定目标一步一步迈进。

1兴趣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在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趣味性。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有了兴趣进而产生好奇,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试想,假如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他们怎么会喜欢“地理”?又怎么能学好“地理”呢?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愉悦的地理教学氛围。

2“互动式教学”应当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多体现

社会进步了,科学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便捷,特别是地理知识的传播渠道更宽、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们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上网和视听材料日益成为孩子们获取海量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的地理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习惯教法,应当转变角色,,将师生互动式教学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教学实践的研究,他们是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初中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的,可以把学生有效组织起来参与这些活动。如进行天气预报的播报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和点评活动等。当然,学生在发言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有时也会千奇百怪,甚至偶尔出乎意料,这时,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只有这样,课堂讨论才能既活跃又深入,师生才能产生共鸣。

3多种教学方式行之有效的应用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尤其是乡村中学。人们习惯称其为“副课”、“豆芽科”,导致地理教学非常薄弱。处于定势的老师学生包括学校都对地理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处于消极被动局面:上课不听讲,不带书,做其它功课,课后不闻不问的人应有尽有,厌学之风日趋其上;教师消极应付:不备课、不准备,照本宣科,没采取任何有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学校不设专职教师,而是主科教师兼代,整体地理水平极其低下。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非专业科代任或兼任现象普遍,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师生互动式“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确实为实质性的进步。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如:情景引入法,即教师开课前先引入某区域的地理趣闻,或师生评述地理趣闻地理新闻等,这种教师提出地理趣题进而激发学生讨论的常用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该地理区域的兴趣;又或地理游戏引入法,通过制定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当然也可采用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引入方式,但凡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方式都可采用。

4“地图化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路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

4.1借助地图,强化记忆。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图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4.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篇:地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范文

关键词:地理 图像 导学 技巧

《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途,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本人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能力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筛选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地理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能力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筛选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方法和技巧,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中的图象导学效果。

一、通过图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乃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图象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图象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二、通过地理图像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则所得到的太阳光热便不同;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则所受到的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便不同。这对气候、土壤、生物以及经济活动等都有莫大的影响。所以,使学生掌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概念,在地理教学中是有重大意义的。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首先必须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用以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各种相关的图象,认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门,以及各种资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

二、通过地理图像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

图像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诸如地球上各个大洲、大洋、湖泊和国家的大小、形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岸线的长度和类型;任何一条河流的长度和流向;任何一条山脉的高度和走向等等。作为地理教育,应该说得天独厚,条件相对优越,这就是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图(分布图、景观图及彩色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地理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如果对用图的认识有所突破,显然,借助于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件,地理教学将会在开发学生脑功能潜力上作出特有的新功能。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首先借助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然后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推理出这种地形地势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太平洋影响,使大河滚滚东流,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最后,将整节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概括、浓缩,使几页书的知识只成一张地图。由此可见,应用地图既可使我国地形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可以使得知识以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三、通过地理图像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例如讲授新教材初中《中国地理》的“西北地区”一节内容时,由于该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揭示这一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教材对此的阐述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从图中发现,该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然学生会发问,为什么该地区植被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接着让学生查“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向西依次减少,这就为本地区植被的变化找到了根源。但新的疑问又产生了:该地区降水量为什么变化这样大呢?如果再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答案就找到了。由于该地区东西跨越的经度很广,东部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因而降水丰富;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深入,因而降水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结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由此可见,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四、通过地理图像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