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图书管理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管理计划

第1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响应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养成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书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提升修养,打造师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师生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四的中午及第七节课和第七节课后。 此处附上图书室具体的开放时间和班级借阅轮流表。

(表格略)

三、工作步骤

1、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开学初做好图书室开放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好班级借还书、阅览的轮流安排表,并发至各班级,第一周起学生开始借阅图书。

3、 图书工作进行现代化管理,在学生中培养一批新的图书管理员。

4、 及时整理学校图书编目,认真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码、录入,库内整理、新书介绍、推荐及旧书修补等工作。

5、做好管理工作,组织好教师和学生的借阅工作:

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15本,其中,天图图书的借阅率不低于总借阅率的百分之五十;学生进阅览室每周不少于一次;班级借阅每月不少于两次。

6、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及时为师生提供所需材料。

7、做好期末催还书工作,并做好一切总结工作。

第2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 社会化

1 导言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随着文献及媒介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模式越来越受到了挑战。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是面向广大师生,同时利用开放的环境开发面向社会的检索环境,对信息化及社会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1.1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作为贮存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机构之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1.2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特点

目前就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来说,呈现如下一些特点:从印刷型文献收集向电子版文献收集过渡;传统的印刷型藏书逐渐退出书架;图书馆文献检索功能愈发强大;图书馆检索工具、文献资源和技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从购买文献资源转向策展文献资源内容。

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实质上就是参与信息服务的市场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拥有一定的用户,这就需要用户的开发。开发用户需要高科技的手段保证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及有效性才能吸引更广大的客户,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的巨大门户,理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在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大图书馆的社会化建设,促进其社会化的影响意义。

2.1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宣传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进行更广大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工作,尤其是在其进行信息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化渠道进行宣传,以使社会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二者相得益彰,促进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化影响范围。

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流通媒介,在对图书馆社会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积极应用信息化工具,加大网络对图书馆社会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2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检索服务

用搜索引擎发展计划战略来确保用户学习,而不是为了获取信息,并且要确保所存储的这些资源在用户用过一次后,第二次、第三次都能得到它们。不要问用户想要什么,而是去看他们使用你所提供的工具在干什么,我们应鼓励和制定出一些新标准和措施,允许学术信息价值链的模块化。利用我们的技术去创造更多更好的方法,以促进搜索引擎技术在图书信息管理中的作用的发挥。

2.3面向社会的信息化管理

21世纪,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社会,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信息的依赖和对获取信息的满足,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图书馆的社会化管理还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需要改进的部分,在信息化时代,促进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共享化建设也是我们进行图书馆信息化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信息化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建设的不足与对策

3.1 馆藏电子图书有限

虽然我国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了极显著的进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馆藏电子图书十分有限的现状,虽然信息化技术已经得到相当大程度的普及,但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领域的进一步开发,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欠缺,据此我们要大力开发图书馆各种电子书目的储备基础上,同时要提高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及搜索引擎技术,保证更大范围的图书资源共享,促进图书馆电子藏书的增加及可利用性,保证电子图书的共享性阅览。

3.2 图书馆运营成本增加

虽然电子图书发展空间很大,但图书馆作为查阅尤其是涉及到手工查阅的场所,其有形图书的储藏量也是十分重要的,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量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在图书的购买与运营方面也存在着运营成本高的现状,基于此,我们可以在图书馆其他开支方面进行缩减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图书馆经费支持,保证图书馆书籍的充分有效发挥。

3.3 网络互通不足

大学生对普通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利用是相当广泛的,他们会经常通过搜索引擎、电子邮件或在相关网站上通过信息发送来获取和分享相关信息。对他们来讲,图书馆并不是最佳的信息查阅基地,这一现象就反应了图书馆网络互通不足的现象,图书馆相关资料不全面或者查阅方法及其复杂是当前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介于此,我们在开发方便图书馆搜索引擎的基础上还有不断地加大图书馆的资料完整度。这就需要图书馆的网络互通。网络互通不足主要反映在图书馆信息化资料共享方面的工作不到位,各个图书馆相对封闭,各个图书馆之间相对成为整体,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的有效沟通与共融,因此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鉴于此,我们应携手加大各馆之间信息及电子书籍的共享,互通有无,打破界限,营造一个共享性电子图书库,以保证有限的图书发挥最大的效应。

3.4 优先度难以区分

在图书馆尤其是电子图书管理方面,我们利用现有的搜索引擎进行文献的查阅及相关方面的资料查询,很难一次性到位,信息量大没有主次,很难有效地查阅到所需文献。鉴于此,我们建议大力发展图书馆电子信息搜索引擎及机动查询程序的开发,保证图书查阅的有效性及高速性,同时注意区分关键词的优先度,以保证图书文献检索的效率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社会化信息进程的加快,事实上,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大发展是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向社会和社区读者开放,适度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社会化信息服务成本的合理补偿,真正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共建,不仅可能,也是高校图书馆保持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珍.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经营成本与收益的影响[J].图书馆杂志,2001,(6).

第3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涵盖了信息可视化的基本意义和GIS(地理信息化系统),其技术方法对图书馆管理可视化做出了讨论和深究,并且希望可视化技术能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管理

自信息化时代以来,电子手段储存信息的方式逐渐兴起,并广泛用于图书馆模式中,如此一来便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试用体验,方便了信息的查阅,也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它打破了常规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以更加简便、直观的模式来展现自身的魅力以吸引使用者,使每个使用者都能更加明确地掌握资料、图书地分布情况,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1信息可视化的基本含义

信息可视化是一门正在兴起的信息技术,它解释了信息空间的规律,以信息传输方式、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保障,非常简单明了地对信息空间做出一系列科学解释和传输[1]。它借助了多媒体信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动态的方式进行生动诠释,人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自身。信息可视化技术建立了一座通往计算机世界的大桥,使用户更深入地了解到图书馆各种信息。不让用户面对如同大海一般的信息发愁,能精准找到所需信息。这种技术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处理方式更多种多样,更加满足用户们的需求。首次提出将信息可视化引进图书馆,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但是如果成功,便可以更好地管理图书馆,也可以让被服务者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技术体验。对此,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可视化可以分为用于信息检索和信息界面的可视性。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图书馆是未来重点的发展对象,运用可视化技术来展示数据,甚至可以利用到图像影音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处理信息时更加方便快捷,而对于界面的处理也更加直观,人性化,美观和智能。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吸引被服务者的注意。对此,图书馆的管理信息可视化主要分为可视化GIS技术、数据信息以及信息显示界面三个部分。

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含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包括了地理探测、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城市化水平探测,这些年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它能对统一数据进行再区分和管理,最后加以分析,用于后续的管理工作,显示空间定位的数据。GIS技术可以标注图书馆各个方位信息,将数据制作成为模板,最终确定应用,建立模拟真实环境的空间。最后以图像,影像的方式来展现给用户,而且包括图书馆的管理信息也可以用此来视线。

3实行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GIS地理信息管理技术,展示图书馆的整体面貌。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是可视化GIS技术、数据信息以及信息显示界面三个部分组成。对于图书的外在数据进行再分析,再把分析的数据通过图形和图像的形式呈现用户面前。其次,要建立庞大的处理信息数据库,对处理完的数据进行科学管理,更要准确处理未输出的数据。可视化信息管理分为两个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表现形式是图形,具有较强的空间层次感;属性数据库包含了图书馆整体的属性,也包括了图书馆每个角落,每本图书的数据,通过GIS技术将数据库结合,实现双向查询。

4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的主要功能

可视化的图书馆信息管理和一般的信息化系统管理之下的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几点便是能够识别所搜索的图书是否在图书馆馆内,借阅前的详细情况,和图书馆的基本介绍等,都是可以被用户所查询的,并且能够对图书馆馆内的图书进行详细定位和分析[2]。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分为以下方面:一方面,对图书馆馆内图书可以进行精准的定位分析,各类图书的详细搜索,第一时间展现在用户面前。主要以图像、影像、智能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给用户,可以与使用者进行互动,将各类信息放大、缩小、移动,对使用者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而且可以对不同平台使用互动查询,获得更准确信息。另一方面,准确地对图书馆内部信息分析,通过用户查询,可以了解到图书馆的珍藏情况、历史发展、建筑模式,可以了解到图书馆馆内人员的管理情况。对于其他情况,例如利用系统空间可以建立比较模型、优化模型等,这些模型的产生,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依据之一。

5结语

图书馆信息管理可视化技术通过各种人性化、智能化方式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精准的名称查询、高级查询来实现数据之间的交流互动,再利用GIS技术进行图像等多种多媒体技术呈现,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总之,这种技术对于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用户也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杰.基于用户体验标准的可视化技术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6):83-90.

第4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栽培槽建造

栽培槽选用外观效果较好的聚苯板建造。栽培槽顶部宽40 cm,槽长按照温室长度安置,栽培槽高度为25 cm,底部呈5 cm深的楔形,槽长按照温室长度安置。

栽培基质

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配制栽培基质,按照体积比混合均匀,其配比为草炭:蛭石:珍珠岩=3:1:0.5。混配后的 基质EC值为1.65 mS/cm,pH值为7.26。

准备栽培床

首先在栽培槽底部楔形处填入5 cm厚的陶粒,然后填入20 cm厚的栽培基质,搂平后上面铺2条滴灌管,检查滴灌管是否加液均匀。然后用EC值2.5 mS/cm的营养液浇透基质。其营养液配方见表1。

展示品种

展示品种共计40 个,其中长茄33 个品种,圆茄7 个品种。

精细化管理技术

育苗

采用72孔穴盘进行育苗,育苗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牛粪=3:1:1:1。参展品种于2013年12月25日播种,播种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维持在18 ~20 ℃。齐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 ℃,夜间维持在16~18 ℃。根据秧苗长势采用EC值1.6 mS /cm、pH值6.5的营养液进行浇灌。其营养液配方参见表2。

定植

2014年2月28日当秧苗长至6片真叶时定植到栽培槽,在槽内两条滴灌管之间定植1行,株距40 cm。

定植后管理

植株调整 参展品种均采用双杆整枝,当植株长到50cm时开始进行吊蔓,生长期内及时打掉侧枝,并进行两次打老叶作业,以利于通风防病。

保花保果 采用防落素处理防止落花落果。

营养液管理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调整营养液配方(参见表3),根据植株长势和气候情况每日浇一次或隔日浇一次营养液,定植初期每株每次浇液量掌握在500 mL左右,随着植株长大,蒸腾作用增强,逐渐加大浇液量。基质理化性检测列入表4,定植前用EC值2.5 mS/cm的营养液浇透基质,定植后至门茄瞪眼采用EC值1.76 mS/cm的营养液,促进营养体的迅速长大。门茄瞪眼后采用EC值2.36 mS/cm的营养液,增加氮、钾、镁离子用量,促进果实膨大。基质pH值维持在6~6.7范围。

气温管理 定植后一周内提高室内温度,促进缓苗。白天室温控制在30~32 ℃,夜间室温保持在18~20 ℃。缓苗后白天室温控制在25~28 ℃,夜间室温保持在15 ℃左右。

第5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图书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00-01

其实从图书管理的工作性质出发,如果能够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其中,对完善这部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目前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信息社会对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产生冲击之后引发的变革,所以说作为从业人员的我们也要及时转变观念,适应这一变化,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创新。在我们的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样才能够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一、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运用中面对的难题

1.信息库的建立问题

所谓信息库的建立指的是借助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现有的图书资料转换成电子信息并且进行储存与管理的过程。建立信息库的过程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是这部分工作是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应用中的起点。只有落实好这部分工作,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的工作质量。但是当前相关的图书管理人员其实非常缺乏@方面的能力,因为技术要求不达标,所以这部分工作也很容易出现失误。

2.信息资料及时传递的问题

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必然要保证管理的及时性,这是信息化图书管理在推广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因为图书馆内的资料通常情况下都会浓缩某一学科领域中时下最新的研究成果,它就是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信息的及时性就直接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把信息资料及时准确地到互联网之上,好让需求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信息,这就是信息化下的图书管理所需要面对的重要工作。而信息的及时性除了受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影响,也会受到图书馆的管理水平以及软件因素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图书馆这两个方面的配置都非常落后。因此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这部分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克服的。

二、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过程

1.培养专业的人才

其实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更像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一个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专业的人才是保证这项工作效果的重要策略。图书馆管理层要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培训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在帮助他们树立起服务意识的同时,也要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比如说一线工作人员要对系统操作界面以及各分区的功能做到了然于胸,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向一线工人渗透信息化管理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当然与相关高校联合,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其实对现有图书管理人才的培养同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完善管理制度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很多工作都是以人为基础来完成的,所以为了保证工作成效,避免失误,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即便如此,很多时候图书管理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也很难保证。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图书管理模式化的操作,人们可以将复杂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处理,不仅降低了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概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此基础上配套的管理制度也应该作出改变,要让管理制度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倾斜,凸显技术的优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要规范对数据的处理,保障图书管理中的信息安全,明确管理中的责任划分,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3.做好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是实现图书管理、读者管理以及图书流通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所以完善对这类系统的设计能够保证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运用。具体来说要借助系统功能做好图书的分类,建立图书档案。当然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每本书都能够贴好条形码,这一细节一定要落实到位。而读者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对读者的信息档案进行管理,这才是保障读者正常借阅的前提。最后要强调的就是关于流通管理模块的设计,流通管理主要就是对图书的征订、借阅与归还进行必要的监督,并且保证逾期读者的费用清单能够准确。这方面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所以相关图书馆管理方要及时地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或者寻求他们的技术支持。

三、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是当前图书管理工作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趋势,当然,由于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其实并不乐观。上文笔者从经验出发,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当前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第6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集群化管理的概念,并对其在图书馆的应用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用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02-03

1集群化管理概述

集群化管理即是将管理目标对象组建成集群,并通过集群系统提供资源并实施管理的方法。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即是在网络背景下,选取一个中心图书馆和若干成员馆来组成一个同区域内的图书馆集群网落,所有成员馆都采取统一管理模式,将集群内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共享,真正实现集群服务与管理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并通过统一有效的管理平台和运营规则来实现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1]。图书馆集群化管理不但包括物理上的连通和资源共享,同时更包括各成员馆之间的互利互惠,真正实现了图书馆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的增加。同时,除了技术的集群,还包括人员、服务以及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转化。集群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以总分馆的模式建立一个具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共同发展特点的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

图书馆实行集群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以一定区域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图书馆为中心,选择总分馆制的集群化管理模式,对中心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更为完整的布局,使各方面关系更为协调,从而构建区域公共服务体系[2]。在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执行时,必须要以解决区域内所有图书馆共性问题为基础,其包括馆内资源少、人才缺失以及管理系统薄弱等传统问题。通过对人才、服务、管理以及技术的集群化,可以使图书馆集群化网络管理系统更适合各成员馆发展的需要。就现状来看,我国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大部分是以单个图书馆作为管理对象,对于不同图书馆行政隶属不同而引起的文献以及财产设备所有权和归属权并不能进行有效管理。

2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应用的必然性

2.1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增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程度也逐渐加深,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这样的发展背景为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不仅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同时更承载着知识传播的重要责任。在新时代网络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想要在服务、管理以及开放等功能上更上一个层次,必须要保证能够满足人们对文献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建立以一个区域为整体的图书馆集群服务体系,可以以公共图书馆为基础,不断带动周边基层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是服务体系的具体承载和实现方式,是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体系质量的必然需求。

2.2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需求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对知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大,其不仅仅面临着为人们提供文献资料的挑战,还面临着对传统管理工作模式做出调整,使得工作内容、服务效能以及业务管理等多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挑战。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一直以来都提倡以协作合作方式进行管理,但是 一般都是进行单个项目的合作,缺乏一定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对馆内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影响不大,不能达到充分激活了利用馆内资源提升服务功能的效果[3]。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前瞻的态度和能力,能够从较大的领域实现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将各馆的资源实现共享化。此外,还需要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的属性、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进行分析,实现总分馆管理模式,将信息资源、读者服务以及管理工作集群化,紧密联合各图书馆的动脉,为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3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应用优势

3.1硬件资源

现在我国省市级硬件资源较之以前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图书馆馆舍还是馆内各项基本设施设备的质量与功能都基本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需求。另外,在网络背景下,图书馆内部强大的网络与丰富的馆藏,为图书馆集群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已经能够满足集群化发展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实现集群化管理后,各成员馆可以对资源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合理配置,降低了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概率,在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基础上,满足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需求,对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4]。

3.2软件资源

3.2.1政策支持。我国结合文化建设现状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更多保障。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逐渐形成覆盖全社会比较完整的公关公司文化服务体系”[5]。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更为容易。省、市领导对公共图书馆发展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加,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实现独立建制,使图书馆集群化发展以及合作式建设服务成为可能。

徐晓莹:集群化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徐晓莹:集群化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3.2.2资金支持。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实现,需要精良的馆舍、功能先进的设备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等,而这些条件的实现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服务。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使得其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了更多经济资助,为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以及集群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3.2.3人力支持。图书馆建设、管理除需要依靠政府政策、财力支持外,还需要一定的人力支持。无论是精良的馆舍、先进的设备还是自动化管理系统都需要依靠高素质人才支持。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很多公共图书馆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对于图书馆实现集群化管理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使得集群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不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同时还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受经济环境影响,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其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西部图书馆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重要因素。

4实现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实施策略分析

4.1构建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

公共图书馆主要作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为实现公共图书馆集群化管理,需要在一定区域内组建并完善资源、技术、管理以及服务等多方面紧密联系的服务管理体系,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建设网络化,在为人们提供多样化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6]。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需要结合网络时展背景以及计算机技术,创建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另外,还需要中心馆集合各成员馆力量不断加深对集群化 服务体系的研究程度,保证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群众需求,不断提升集群化管理 的工作质量。

4.2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

各成员馆必须要在信息网络发展背景下,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等进一步促进基层图书馆服务系统向自动化、技术化以及网络化转型,为图书馆吸取更多受众,进而再不断增加图书馆经济效益。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为受众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将服务的主动权交给了人民群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集群化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对实现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3加强馆内资源整合

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就是馆内资源。在信息网络化发展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需要的文献资料,传统观图书馆想要在此背景下保持自身优势,完成信息集群化管理,就必须要加强对馆内资源的整合。因此,需要各成员馆应用高科技技术,对各馆现存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整合、扩充,最终实现共享目标。另外,还需要通过联合目录以及联合馆藏的方式对资源进行公布,从而产生影响巨大的集群信息资源整合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集群化信息资源联机编目和共建共享[7]。通过加强对各图书馆所具有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为整体有效的资源信息库,为其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支持服务,不断加深图书馆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对集群化管理下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4实施专业指导和行业管理

对公共图书馆实行集群化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集群化网络和管理平台,并通过此平台对各成员馆进行管理,包括对各馆信息资源的配置、人员培养、技术支持以及业务指导,使得各成员馆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并带动我国图书馆行业的整体发展。实施专业指导和行业管理,需要加强各成员馆之间的联系,并且各馆的管理模式以及制度的建立需要建立在集群化管理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来制定。在各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于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其他各成员馆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每个成员馆也可以借鉴其他图书馆成功的管理经验,形成一个行之有效、共同发展的管理发展模式。另外,国家也可以针对每个区域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指导部门,对整个集群化管理系统进行考核和监督,对其中出现偏差的地方及时给予指正,保证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有效性。

4.5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

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实现,需要一定质量的人才资源,因此,为保证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持续不断地为图书馆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集群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图书馆方向人才进行培养的力度,积极吸取别地成功经验,对现存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善,不断提升人才质量。其次,图书馆必须要增强集群化人才培养意识,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区域内外图书馆人才培养的成功案例进行借鉴,通过业内培训以及人才招聘等方式为图书馆吸取更多人才的加盟。最后,图书馆还要结合集群化管理需求,实现馆内人员技术化以及多样化的转变,通过培训、讲座以及外出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为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更多助力。

5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集群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想要快速有效地实现集群化管理,不但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还需要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加盟,进而才能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炜,刘莹.面向区域图书馆集群的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21-22.

[2]赵燕群.城市公共图书馆路向先行者――读《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1(1):31-32.

[3]王以俭.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1):26-27.

[4]高波.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兼评长春市协作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5-16.

[5]徐大平.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及优势互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16.

[6]王元.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探讨――以朝阳市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48-49.

第7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化来管理高职图书馆,越给管理工作增加相应的难度。那与之伴随的问题就是:怎样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并有效地提升图书利用效率?基于此,对虚拟化技术在高职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虚拟化技术;高职;图书馆管理;应用

为了在各不相同的环境中大家共享一样的资源,我们就可以以虚拟化这一特点成为关键的动态基础建构成分,在一台电脑上多运行几个虚拟机。然而各不相同的虚拟机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打开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这样会使计算机的基础结构变得更加灵活多变,进而以更有效、快速、经济和动态的形式分配整体资源,便于应对各行业带来的信息需要及业务拓展挑战。

一、降低技术使用难度

图书馆的应用大多是由厂商架设的,要使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快速熟悉应用,必须让技术人员多次直接上机操作,而这就带来了风险性和较长的时间周期。原先系统出现问题后,我们需要考虑的环节较多:操作系统问题、网络问题、应用的原理、人为失误、备份和恢复办法。假如现在应用了虚拟运算,一旦出现错误我们就可以经过简单的撤回上条已成功的快照就行了,还可以将已拷贝好的资料复制多份,此措施可降低技术层次、有效提升应用效率,使刚毕业的实习生上手应用管理及优化程序。

二、系统调试

众所周知,图书馆有一项很烦琐的工作,即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对大批量刚上线的试用软件或自己研发的系统进行检测,这就需要很多的空余硬件设施进行调试,并制定大量的测试计划安排表。通过测试可以知道,需要3~4个小时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从装机—打补丁—安装防毒软件—防火墙等,而如今采用数字化管理,我们就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比如说针对基本性的操作系统我们只需花费5分钟。与此同时,可以采用前期测试效果比较好的虚拟化运转模板,可以使用自己研发的软件,若出现了问题,就可以调出数字化的虚拟模板来运行Debug版进行调试。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在数据软件的研发过程中,采用虚拟化的仿真手段给120台PC做测试流程,会将所得结果全部以数字形式或图表形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我们在提升数字化管理图书馆的过程中,采用虚拟化技术可有效地降低硬件设施等的服务器数量,将较多的服务重点放在更复杂的共享化虚拟环境之中,如果说虚拟化流程中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比如硬件设施故障、安全漏洞、人为过错及规划制定等),都会将整体系统受到的影响放大化。因此,会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日益严格,所以,大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成为势在必行的任务,以更加适应工作要求。

四、拓展图书馆存储容量

我们通过采用虚拟化的存储技术将图书馆的各种储藏设备数字化成一个更加大容量、高性能的装置,使得更好地扩展储存容量,这一措施将大大提升我们有效利用存储技术,优化系统整体的性能,对于数据化的运转提供便利并方便消除数据,缩短数字处理之间的距离,可以进一步加快访问、存储的进度。显而易见,它的优点在于可符合不同市场、不同平台、不同系统的需求,也较好地满足我们将数字的资源转化并加以利用存储资源,有效增加存储资源的高度按需和动态扩展技艺,且不会对现有存储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五、方便图书系统管理

根据图书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我们会根据用户需求所具有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制定不同的规划,这会造成前期数据应用和后期数据需求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借用现有技术我们可实现“应用”和“数据”两种资源在物理层次和逻辑思维层次的分离,在系统中装设不同的操作流程会与不同的服务器共享一个巨大的虚拟装置,其主要功能就是与存储装置相联系,这样便简化了存储容量和系统服务的管理,系统能够提供负载均衡和故障自动切换,同时也能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性能,从而提供一个高性能、安全、可靠、稳定的存储和系统管理平台。六、快速备份和恢复应用一旦我们在图书馆的应用系统中采用了虚拟化的数字计算平台,可以更加快捷地恢复和备份存储数据。这是因为我们将每一个应用步骤都简化了,变成方便管理的虚拟化文件和便于数字处理的快照文件。只要我们在应用软件的时候,如此简单地将虚拟文件轻松复制到服务器之中,通过点击启动程序就好了。如果遇到需要变更的情况时,我们只需要能改动一个快照文件,在合适的时机还原到之前的快照版本之中。综上所述,我们采取虚拟化的数字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使用率,从而降低了技术部门的研发难度,增加了整体应用的可靠、依赖性等几率。现如今我们国家正大力提倡整体科技技术的创新性,可借助新型科技技术创造出更大市场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荣发.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4).

第8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 信息化 土地的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79-1

由于我国经济和土地的矛盾的尖锐化,使得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土地测绘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土地的利用更为科学合理。

1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的关系

土地测绘技术与土地的开发管理是相互依托的关系。

一方面,土地测绘技术是实现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土地的合理开发管理离不开对土地的全方位的信息和数据,依靠土地测绘技术所得到的地籍、地形、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保证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质量,实现对城市、城镇、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

另一方面,土地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从项目报批 、地质勘探 、更低占补平衡划地勘测,到竣工复测,甚至到违法占用地的测量,各项土地开发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土地测绘技术 [1] 。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始终贯穿整个土地开发管理工作。

2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对土地开发管理的要求

2.1对关键点的重点测量

关键点包括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窑等量注面积及比高等信息 [3] 。在进行测绘时,对各个信息的测绘要求具体、准确。在完成测绘进行测绘图的制作时,要求不仅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对居民园林、林地、田地、电、渠、沟的使用年限和地物信息进行准确的反映,还要将相应的旧城改造、旧村复垦地区的园地、林地树木种类、面积、年龄,坟穴的位置、数量;以及居民房屋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新旧程度、容积率等信息也作出对应的标注,以便相关人员对土地作出合理的规划,也便于对土地信息的统计和登记工作。在测绘工作完成后,还需要用标石标注高程和坐标并进行埋设,方便后续工程项目施工的使用。

2.2对测图比例尺的确定

测土比例尺的确定在测绘技术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测图比例尺的合理,关系到测绘工作的质量。合理测土比例尺的确定是完成测绘工作的首要条件。在进行测图比例尺的确定时,对于起伏大、地貌破碎、视察困难的地区,高程网格合理的布置能够使测图更为清晰,一般测试高程的网格要在一米以下更为合适;对于地势平坦、起伏较小的地区,一般以米进行网格测试就可满足多个部门的不同使用要求。

3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对土地开发的应用

3.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支持,把各种地理信息依照空间分布的顺序,对信息进行输入和输出、存储、更新和检索、图片编辑、数据库管理、输出数据综合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最初被用于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开发规划的相关土地信息系统(LIS),经过长期的使用与发展,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模式 [4]。在对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地籍管理等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贡献最大,而且还能为土地法律咨询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用以参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上建立起来的土地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空间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效结合,经过图形和数据的分析、管理、输出操作,使土地信息数据库更为科学。

3.2遥感技术(RS)的应用

遥感技术(RS)是集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为一体的先进技术。遥感技术(RS)获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信息量丰富,全天候的对目标进行传输、处理,在0.61米到30米的范围内的测绘数据都能清晰反映。随着遥感技术的提高,其分辨率也原来越高,被广泛用于动态监测和规划管理、居民住房产权调查等工作中。

3.3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发展的新成果,具有快速确定各测量点的物理坐标,改善测绘精度等特点。全球定位系统(GPS)采用的是静态工作模式,在点与点之间不能达成通视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测量工作,并使测量的各种数据十分精确。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用在大比例尺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中,可以实时获得地物信息与地界或权界等信息的准确定位与数据采集。,经坐标变换和数据格式将GPS的三维地理数据测量结果进行转换后,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与地理信息的有效结合,避免了传统测绘方法在多次清绘、转绘中带来的误差。

3.4 3S技术

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有效结合。3S技术是信息化土地测绘技术的核心技术,依靠GPS提供的数据源,利用野外调绘所得的烟感影像为参考,经过GIS平台在计算机中直接绘出图形,再对各地情况进行标注的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在此过程中,也可将烟感资料通过数字化的软件直接处理或经GIS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后,直接导入数据库。利用GIS、 RS 、 GPS三种技术的各自优势,快速而准确的获得土地信息,提高土地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土地开发管理所使用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又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为国家土地开发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统一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随着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测绘技术在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中广泛的应用,为国家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技术基础,使得土地开发管理所需的数据更加准确可靠,土地开发管理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更为土地开发管理的科学化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土地开发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兴叶.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10).

[2]张译丰.信息化测绘及其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应用[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0(03) .

第9篇:图书管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海外项目;技术管理;本土化;探索

0引言

近年来,建筑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大量实施走出国门的发展战略。但海外项目受项目所在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及较强的专业性。技术管理工作所反映出的竞争优势也较为突出。目前,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由于走向国际化起步较晚,适应于海外项目的技术管理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自己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境地。许多实例证明,技术管理的“水土不服”所引起的失误,直接导致施工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成为不可弥补的缺憾。因此,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海外项目,如何实现本土化管理,是技术管理人员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海外立足、成败兴衰的关键。

1本土化技术团队的组建

厄瓜多尔南部公路项目为厄瓜多尔10条公路群项目中的9#路、10#路2个标段公路,主要施工项目包括路基开挖与回填、路面结构、桥梁、涵洞、排水边沟、地下供排水管道、电力设施、环保等项目。9#路全长160.9km,合同工期36个月,10#路全长30.17km,合同工期12个月。本项目合同约定,自合同签订之日,便开始计算工期,按合同约定组织施工。由于该工程位于南美,组织中国人员进场需要办理护照、签证等一系列出境手续,不能立刻满足合同最低人员配置要求,面临业主罚款的风险。另外,由于受教育文化差异,当地业主对中国工程师所持上岗证书不太认可,要求项目配有当地认证的工程师。出于上述原因,项目在当地招聘信息,招聘各类当地工程师11人,组建当地技术团队岗位及工作内容进行内部随机调整。考虑到项目人工成本,本项目将中方技术管理人员降至2人(不含翻译人员),实行一人多岗制度。中方技术管理人员以合同为基绳,以技术标准规范为准绳,制定适合项目的技术管理办法,以管理办法约束当地工程师的行为,达到让当地工程师在可控范围内执行技术管理工作。

2技术标准规范的识别

识别适用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及规范,并建立有效版本的目录清单及时更新;管理本项目技术标准及企业配套制定的项目技术管理规定或相关流程是技术标准规范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内项目技术管理惯例。但海外项目必须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研读合同约定,搜集合同中约定的所适用于本工程的当地施工技术规范,带领翻译与当地工程师一起对当地技术规范进行识别的同时,对比其与中国国内规范不相符之处,并将涉及到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要采用的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标记、整理。另外,探寻当地标准规范的出处、编制依据及参考文献,进行整理、识别。这样可以规避因当地规范描述不详细,或者语言翻译用词差异所造成的误解。例如,厄南公路项目合同中约定,本项目采用《厄瓜多尔桥梁与道路修建总规范(MOP-001-F-2002)》为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该规范是西班牙语,通过西班牙语翻译与当地工程师的共同努力将该规范进行了识别的同时,将该规范标准参考的美国规范中相关文件进行了搜集与整理。美国规范为英语版,由英语翻译将涉及到的条款进行翻译,最终由技术管理人员及工程师在英语翻译稿与西班牙语翻译稿的结合下,将合同中约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厄瓜多尔桥梁与道路修建总规范(MOP-001-F-2002)》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了最终识别。并将定稿后的汉语版厄瓜多尔规范,向中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图纸会审管理

图纸会审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技术工作,是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对于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完善设计,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都有重要意义。确保参加工程施工的主要人员明白设计意图,使施工图中错误、矛盾、交代不清楚、设计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得到解决。海外项目,多数施工图纸为工程所在国的语言,厄南公路项目施工图纸均为西班牙语,这给图纸会审带来了一定难度,拿到图纸交给翻译,先翻译再去审图,很不现实,毕竟学语言专业的对工程专业词汇吃不透,设计意图更是搞不明白,进而会造成翻译过程中的误解,而有些误解则会造成工程施工中致命的错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为规避这一风险,本项目每接到一份图纸,将图纸会审分三步走,具体如下:1)将图纸会审主要工作交由当地工程师来完成,每位工程师各拿一套图纸,分专业进行自审的同时,中方技术管理人员与翻译一起对图纸的完整性以及设计意图进行自审。2)中方管理人员组织所有当地工程师及翻译一起开会会审,会审会议由中方技术管理人员组织,通过翻译人员将该套图纸完整性、了解到的设计意图、各专业工程师需要审核的重点以及各专业之间设计容易出现的矛盾点与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同时将自审过程中翻译不清的困惑,列举清单,交由各专业工程师解释。3)各专业工程师,结合翻译人员将自己自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中方人员提出的自审过程中翻译不清的困惑进行解释与讨论,最终将会审结果达成一致意见,拟定函件发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申请澄清。

4工程设计变更与商洽

设计变更与洽商的提出有: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变更要求3种情况。以厄南公路项目为例,由于本项目业主、监理均为厄瓜多尔交通部,属于政府机关,且本项目没有明确的设计单位,而本项目施工方聘请的当地工程师,其资质在该国是被高度认可的,且在本国工程界均有所威望,项目部大胆利用当地工程师的优势,采用当地工程师接洽当地业主、监理的管理思路,进行本土化管理。结合设计图纸与现场情况,针对原设计图纸中某些矛盾处的更正,或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因现场施工条件改变或受施工能力限制而对原设计提出的设计变更,均由翻译人员告知当地工程师,由当地工程师拟函提出变更要求,或者经项目技术负责人交待后,委托当地工程师直接进行商洽解决。

5施工技术措施方案实现本土化

施工技术方案对现场施工及组织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是项目技术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人力资源投入、设备资源投入、工期安排的合理性、工程质量、安全以及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规避上述风险,厄南公路项目实施之初,中方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依据国内施工技术方案编写要求,编写施工技术方案,让翻译人员翻译成西班牙语,上报监理、业主审批,工作量很大,但最终上报的技术方案得不到业主的认可批复。原因有两点:第一,当地监理、业主觉得中国人的思路编写出来的技术方案太过于繁琐;第二,中文翻译出来的西班牙语技术方案语法错误较多,容易造成误解。介于此,项目部应业主要求,将所有上报施工技术方案交由当地工程师拟稿上报。为使技术管理工作中的这一核心环节管理受控,厄南公路项目部采取了两个方面进行把控,第一,重点工序施工技术方案依旧由中方管理人员编写,项目部内部讨论后,交底给所有中方员工,作为内控技术管理依据。第二,所有技术方案由翻译口述,将方案要求与实施思路交待给当地工程师,让当地工程师结合中方技术管理人员的思路,按照当地监理、业主的要求格式进行编写,编写完后,翻译人员翻译出施工技术方案的大意,报给项目负责人审核,无异议后签字上报监理、业主。

6技术交底制度的执行

技术交底是开工前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及安全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厄南公路项目所有分包商均为当地施工队伍,作业人员也是当地工人,由于项目部配备的中方人员较少,翻译人员也有限,每家分包商,每道工序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量大,因此,技术交底工作,也进行了本土化管理理念的尝试与实施,具体采用的方式如下:第一,中方技术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技术规范要求等,提前编制好各道施工工序的技术、质量及安全交底记录,让翻译人员翻译成西班牙语,确保工程每道工序均有施工技术交底记录,且均为中文与西班牙语两个版本。中文版交底记录由技术管理人员交底给从事现场施工管理的中方员工,西语版由翻译交底给项目部当地工程师,由当地工程师交底给作业队技术管理人员,再有作业队技术管理人员交底给作业人员。以此达到技术交底工作做得万无一失。

7施工过程技术跟踪以及试验管理

为了夯实技术管理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厄南公路项目部现场配备3名中方管理人员以及3名当地驻地工程师,每天巡视各工作面,进行施工过程技术跟踪管理工作,指导现场工人施工,解决现场发现的随机技术问题,对于大的技术问题及时反馈技术部,技术部会同当地工程师讨论处理方案,并及时下工作面进行指导,对需要监理、业主联合议定的技术问题,发函或预约一起去现场勘定解决。工程试验管理方面,由于业主认可的试验报告均需当地试验检验部门的签字盖章,项目部自己做的试验只能用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内控管理,因此项目部招聘了1名当地试验工程师,对各分包商实验室进行监控,试验数据进行审核、报批,对于关键部位的试验由中方技术管理人员与当地试验工程师一起进行旁站监督。同时,对于重要环节的试验,项目部聘请当地第三方试验检测单位进行抽检试验,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验、试验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8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