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实践探究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认识与分析

当今社会互联网普及率高,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获取到知识,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不仅存在于文本中,在各种媒体上更是不断涌现。这种变化引起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的变化。其实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考验,因为新知识的涌现使教师的知识优势加速弱化。因而课程改革是一种现实需要。语文教学模式随着课程的改革而变化,课程教学方式由以往传统的“满堂灌”变成由学生主动提问、交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和提高。不过流于表面形式的“为交流而交流”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提高教学成效,需要对课堂互动交流进行定位和了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明确的主体者,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发散及灵活。在这种教学目的的要求下,老师在课堂上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营造出积极的学习讨论氛围,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科学创新的意识并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在掌握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可以针对初中语文的某章节知识点提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各小组分享不同的观点,彼此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种课前提问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将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进行自我体验,并最大限度地学习到新鲜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加以培养,对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教学的模式、将教研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这样会使课堂具有生动和有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并通过不断的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在体验中不断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3.教学课堂以人为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回答对应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而且可以让他们提高表达能力。老师在教学课堂中注重以学生为本,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实践

1.不断反思创新课堂模式。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就必须对课堂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尤其在课堂中的提问环节,教师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并分析他们的表现,并对学生中存在的差异设计对应的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加强探索和研究,从而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和创新性。

2.加强教学情景的应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核心考虑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不同的情境进行教育,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课文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例如,利用实际的场景,让学生充分运用语言技巧进行表演,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并加强实际应用的意识,从而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使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需要转变,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了解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要求教师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新模式不仅会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模式,对国家建设综合型人才十分重要,也意义重大。本文就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做出了研究和探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影响语文教学的不利条件进行探究分析,同时考虑语文学习的特点和不同时期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学习特征,对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做出分析,制定对应的策略方案,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并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璇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J]. 新课程(中学),2014,03,147。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提高初中生语文学科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提前思考、积极思考。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讲解,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策略。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前提,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通过学生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实验与调查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鲜明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既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但是因为它“新”,就呈现出两种态势:既给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也给语文教师带来新的困惑。

一、教师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力和实践者,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课改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这种理念的发展变化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尤其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注重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许多教师总认为,学生的提前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解差别并不,其实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学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书本教材,进入学习预热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有一个比较与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就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前预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艺术手法,包括穿插艺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往往形不成一个整体氛围。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并把它制度化,适时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水平。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三者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目前而言,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仍旧偏重“言”的功能,既重视理论性的语言知识、记忆性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应在课程进行之前,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现实环境来科学规划课程设计,由表及里地阐发语文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首先带领学生们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继而再将之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这种“文本解读――精神引导”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开掘教材的深度,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契机。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平衡形式与思想性的比重,既关注学生的语文操作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素养。比如说在学习古代文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们了解其中的词义、修辞手法、文章概要等浮于“表面”的知识,之后再探析其中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让学生们从中领悟到古代文学的主要理念和光辉传统,并树立起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如何正确理解课标理念,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是我们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坚持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它是从属于语文学科的,至于它和哪一学科综合或延伸拓展到哪个领域,最终还应是“语文”一线在手,无论采用哪些方式,利用哪些手段,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各门学科简单的整合,而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一切均以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性质为出发点,虽百转千回,但凝结不变的仍是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提升文化内涵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语文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语文文化内涵的挖掘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比如“优美的汉字”专设“汉字文化”一节,探究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汉民族文学、书法的关系等。

(三)树立“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的策略和内容的取舍应着眼于“活” 这里的“活”是指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同时,整个学习流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尊重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乐此不疲的情感,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力求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相贴近,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2) 贴近生活

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教育注入了深邃的内涵。以实实在在的生活为内容的学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很乐意全身心的投入。生活的外延又相当广泛,它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所有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都可以纳入语文教师的视野之内。

(四)辨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既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有承担实施活动的义务,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亢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订计划,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真正的知识建构的主体、探究的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活动不是自发的漫无目的、毫无规则的行为,更不是随心所欲,所以仍要重视发挥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作用,以追求真正从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初为组织者、促进者、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从原来的传递知识向激励思考、提供帮助转移,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促进教师在活动中自我发展;后为退居一旁的积极的旁观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合作探究。所以,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 1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 2 )有效的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 3 )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学生既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又要树立自主立题、自主实施、自主结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逐步发展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这样,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的创造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

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积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因此,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地践行这些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让一些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陪衬”,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不仅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情感的体验上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所以长时间的恶性循环,逐渐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潜能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一个缺乏学习氛围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其次,教师要通过任务型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长时间的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最后,教师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设问,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精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上发挥优势,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使他们有创造的动机和热情,应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教师,能独立钻研,富于创新精神,勇于探新求异,提出创造性见解。如:由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因此根据语文教材是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学习一个单元,教师可以只讲重点课文,授之以学法,其它的内容较为简单的自读课文,可由学生自讲自学。由于这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所以讲的同学全力以赴,听的同学饶有兴趣,一堂课下来,不但知识点掌握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再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认为”如果不是淤泥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更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是千百年来背了个肮脏的恶名,也无意争辨,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还有的同学以作者对世人追求富贵的风气有不同意见,认为”富贵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不成?”这些理解虽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对学生看出的这些新的见解是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实在是难能可贵,应该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造意识,消除创新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求变性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人说出一堂课的标准,大家都是在探索,在讨论,在思考。就是听了别人的一堂好课,也是为其新方法新思维而叹为观止,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一个再创造,这再创造就是一种求变,在课堂 教学中是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活起来,能说想说,敢说敢想,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求变,为学生设置一个展出他们思想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求变。这就是创新的开放性,很多知识,教师可以举一,而让学生去考虑其它,绽放其思维的火花。

四、注重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让语文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同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提出教师要经常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成为反思型的研究者,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使教师乐于教学。这种培养反思型研究者的任务需要学科教育学来完成。培养反思型语文教师既是课改的迫切需要,又是课改提出的挑战。

五、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教学策略;有效提问;注意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教师的有效课堂提问开始,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呢?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通过教师的外部刺激应激产生的,学生时刻关注教师的提问,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注意力会时时紧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得出答案,这是保持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快地得出答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会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索,这时教师也可让同学们相互进行讨论来解决,同学们在围绕问题思索的过程中就会开动脑筋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探讨,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在此过程中产生了。

3.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就是师生进行共同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和运用情况,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中也可发现自己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程度,所以有效提问是反应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式。

4.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会组织好自己的语言通过最优的口述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方式之一。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过多的问题

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就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听课注意力,其实不然,这样做有时会适得其反,让学生理解为一堂课就是老师的提问课,老师给学生留下的思考时间太少,教师讲解和传授知识的时间太少都会使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听课质量。

2.教师不要反复和重复地提出同一个问题

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怀疑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得到解答后理解不透彻不明白,就反复或重复地提出同一个问题,认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就会提高,实不然,这样做只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那就是教师反正总在进行重复这一个问题,就是走一下神也不要紧,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不集中起来。教师要想不发生这种现象就得在提出问题前向同学们强调老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只说一遍,学生自然会十分注意起老师的提问来。

3.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

教师做学生的真正倾听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和谐、亲切、耐心地倾听下顺利而全面地将自己对问题思索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答案尽述的表达出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态和语言,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对自己的答案根本不满意也不想听下去,这时学生很可能以后都不想再发言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这一点上要特别注意。

4.教师所提的问题要适中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还是难以找出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思考的兴趣和积极性。反之问题提出的太过简单,同学们很容易地就回答出来了,又会养成同学们不爱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合理适中才对。

5.教师的提问要有目的性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避免提出一些无关课文内容的盲目无意识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始终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围绕着教学目标来提问,还要明白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产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不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学策略;学习兴趣;评

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A)―0056―01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凸显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所扮演的是一种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课堂,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要么是表面的热热闹闹,要么是华而不实的虚浮课堂。很多时候,语文教师还只是一个表演家,课堂完全是教师自我表演的舞台。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势在必行。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目标具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语文教师必须打破通常的习惯做法,摒弃原来的思维定势,实行多元化、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是学习兴趣的显性表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和条件。如果语文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感官,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没有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状态之中,对于所学内容只能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应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根据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课文中的一些事件、人物、场景等用比较迁移的方法,特别是一些语言上的着力点、着眼点、着重点,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更应该细细揣摩思索。引导学生从陈旧、单一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发展、提升。

二、美化教学语言,以“情”感染学生

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语言教学。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要说得规范、简明、生动、形象、流畅外,更要说得含蓄、文雅、优美,即追求语言的美化。教师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提供了无形的样板,对学生具有潜意识的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探究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无穷奥秘,开启学生的智慧和心灵,必须细心琢磨自己的语言,坚持不懈地锤炼自己的语言,如春风化雨,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历史

一、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变迁和作用

我国初中语文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有个不断变革的过程,在解放初期,所选作品以苏联为主;在时期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则以批判性质为主,所选择的都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作品,像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以及契科夫的《变色龙》,还有一部分是反映外国革命者的作品,如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尼契的《牛虻》选段,这些文学作品都具有政治含义,给学生的印象也就是片面的,仿佛外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了解外国历史文化没有多大帮助。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初中语文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改变了泛政治化倾向,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播。增加了很多富有哲理性和励志方面的作品。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人对外国文学了解的渠道也多,外国文学作品引进中国的也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所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做了相应调整,不仅有古代和当代作品,还有不同国家的作品。在体裁上,有小说、诗歌、演讲、剧本等多种形式,内容上也不仅仅是文学,还有哲学、自然科学、天文地理,和我国语文教学中要求的提高人文素养有密切联系。

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当前,世界正朝着全球一体化目标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就是为了早日和世界同步,因此学习外国先进文化,是为将来对外交流打下雄厚基础,因为外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往往就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二、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字词句的理解、使用,忽视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性。对中国文学作品如此,外国作品也不例外。所选择的外国文学也有思想道德教育(像都德的《最后一课》)、生命教育(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和文学知识以及历史知识等分类。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学习语文就达不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是语文教师的素养问题,当前,尽管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实行唯分数论,语文教师的精力都用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面,没有精力来进行自我充实。教学外国文学作品,教师应该有较强的文学修养,要熟悉外国历史,熟悉不同时代的外国文学流派,这样才能教好外国文学。而当前的语文教师,有的连中国名著都不熟悉,遑论国外?

第三个问题是语文教学没有和历史教学形成一致。初中也有历史课,但学习历史却是先学中国古代史,再学中国近代史;到初三才开始学习外国历史,如果在初一和初二学习古希腊时期的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及旧俄时代的文学作品,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来解释背景。

三、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策略上,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改变语文教学方式

这里所说的语文教方式,指的是那种只注重字词句的解析以及文章写作方式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要以掌握人文精神为主,像学习《最后一课》,不要只重视文章中的好句子,而是要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以及对国土沦丧的痛苦。在学习《威尼斯商人》时,对于吝啬鬼夏洛克应该批判,但作品中还含有强烈的殖民倾向,以及对犹太人的歧视,这一点也要掌握。

(二)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包括文学素养、历史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在初中外国文学作品中,不仅有文学历史,还有涉及自然科学的《昆虫记》,涉及到美术的《梵高传》以及地理知识的《鲁滨逊漂流记》,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很难在课堂上将这些内容诠释清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广读书才能储备自己的那“一桶水”。

(三)将语文和历史挂钩

世界历史学起来也使学生头疼,因为要记忆的太多了,如果将语文和历史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历史,这样学历史的兴趣就会大增。具体方式就是在编排初中语文时,在初一初二,尽量编排现当代外国文学,学习外国古代史时,语文也同步编排古代文学;学习近代史时,语文相应地编排一些近代文学作品,这样教师讲解时可以涉及到历史,就会加深历史印象。

(四)利用新媒体工具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外国文学作品,难以掌握的还是文学背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看国外电影电视来了解。像很多外国名著都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威尼斯商人》、《简爱》、《音乐之声》等,另外一些文学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改编为影视剧,但可以通过同时代的影视剧来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便于掌握外国文学知识。

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对于学好语文总是有益无害的。

四、结语

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死记硬背,以分数为目标是学不好的。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教学也要采取多元化方式。

参考文献:

[1]杨笛.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字】初中 作文教学 现状 策略

引言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形势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解决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对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深切思考。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经过几次重要的教育改革,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依旧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我国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1现代网络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人们传统的写作习惯也逐渐被计算机电子文档、QQ空间及微信等情感表达方式所取代,新型的写作形式完全摒弃了纸、笔的传统功能,人们借助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空间及朋友圈发表心情,这种高效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不愿意在纸上进行一字一句的文字表达。现代的初中生普遍都会上网,借助网络平台高效的搜索功能,可以快速下载和浏览丰富的作文信息,学生通过对下载的作文信息进行适当的剪切和整理,就可以快速完成作文的“写作”过程。在教师看来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了作文的写作,而实际情况则是网络抄袭,学生整个“写作过程”都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和相关语言组织,此情况循环往复,不仅养成了学生不善思考、严重缺乏写作兴趣的不良后果,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真实提高。

1.2教师教学观念滞后,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普遍采用范本格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进行名言、词句、语段等的相关记忆,最终使作文写作格式毫无新意,学生思维无法得到有效开拓,写作水平无法得到切实提高[1]。不仅如此,初中语文作文实践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计划,未能就叙事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等各类型文体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更没有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将学生普遍接触到的、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目标。日常训练普遍以教师兴趣命题为主,最终将学生训练成了写作记忆的工具,完全没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缺乏对相关信息进行再创作的能力,部分学生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训练下甚至产生了厌恶、烦躁情绪,一提作文就产生头痛等心理障碍,哪里还谈得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

作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摘抄学生的精美语句。作文批改过程中,对于无法一一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的作文,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精美语句进行摘抄,并附上学生的姓名,将其打印出来张贴于班级学习园地,供学生课后参考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充分调动班级作文写作的学习氛围。

第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巧妙构思。学生思维活跃,视角独特,经常会在写作中产生巧妙的构思,即便整体写作水平不高,但就构思而言,不仅给作文增色不少,同时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值得教师及同学的一致肯定[2]。譬如进行《我的爸爸》写作时,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爸爸魁梧的身材和高挺的鼻梁,让我感觉爸爸特别的雄伟,就像屹立在沙漠的翠绿的松树;现在爸爸,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脸上布满了皱纹,十个手指都长满了老茧,每天不停地工作,只为让我生活的更好。”这样的对比构思,充分展现了父亲对家庭所做的巨大贡献,同时也表达出了孩子对爸爸的爱。所以日常写作训练过程中,对于构思巧妙的文章,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分享和解读,让学生体会到被肯定和褒扬后带来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体会成功的快乐,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提高整体写作水平。

2.2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深入体验生活

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找到灵感。譬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养成摘抄优美词语段落的习惯,及时通过写提要、随感及做剪贴的方式记录阅读中产生的新认识和新启发,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积累,就会有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日常作文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明白想只要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就能不断收集并储存生活中的闪光点,等到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依据文章的立意需求,随时将平时积累的原始素材进行“整理拼装”,从而完成高质量的写作过程[3]。

2.3明确写作教学训练目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阶段的训练目标,合理规划各类写作教学的时间,譬如第一个月重点训练记叙文,第二个月练习议论文,第三个月复习散文等。严格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最终使写作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3.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写作过程抒发真情实感。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作文教学对于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创作优美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张学英.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43.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初中语文任务教学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理念。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头等大事。而任务型教学策略,则是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途径。

一、任务型教学方法概述

1.涵义

所谓的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有效完成任务,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的目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任务型教学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强调“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其依据建构注意理论、心理学理论、信息论、控制论、发展理论等,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的设置,引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交流与合作,依据相关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构建与能力的提高,最大限度的开发其智力,拓展其思维,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任务”设计的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总体目标的框架基础之上,将其细分为若干小目标,然后再细化为若干比较容易掌握的“任务”,以这些子任务来体现总体学习目标。

(2)符合学生的特点

“任务”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引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立足于实际角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完成任务。

(3)注重联系性

任务的设计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与教案。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拓展思维,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创新的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任务的设计应“千方百计”促使所有学生进入境界之中,擦出学生的心灵火花,使其产生学习欲望的同时,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并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语文新课标提倡了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也侧重了现代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理念。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例如,在《背影》的课堂教学之前,就可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预习文章家喻户晓的名篇,找出文章中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词句描写;划出文章中感情描写的句子、父亲背影形象描写等。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和演讲,说一说质朴而伟大的“父爱”。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顺势引入新课。

这样任务的设置与引入,顺其自然的将学生带入“背影”的学习之中,引发学生的共鸣,感受深刻的父爱,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从而促进其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2.善于教学“任务”的合理设置

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经验,创造性的理解与应用教材,善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创设合理的“任务”,引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促进其交流与讨论,最终提高其综合能力。

例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任务设计:A.找出文章中表现任务性格特征的字、词、句。B.阅读全文后,你对文章中奥楚篾洛夫、赫留金以及市民等人物形象有何种认识与感想?C.结合课内外资料,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说一说你所认为的诚信、正义感的表现?

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任务设置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深化其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了解,并树立养成正直、诚信、正义性格的人才。而学生在“学习任务”的指导与驱动下,更乐于学习,易于其领悟课文的内涵,促进其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

3.教学“任务”的升华与拓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非常有青春活力,表现欲望也都很强烈。因此,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任务的拓展。

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就可让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酒家老板、短衣帮、伙计等角色,依据课本中的情节,要求其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及内心活动等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的感情基调与内涵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学生的表演是幼稚还是成熟,是精彩还是一般,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这一时期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树立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必须时刻注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4.教学“任务”的合理评价

“任务”完成后,可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成员内部的学习评价,其有利于在小组成员内部形成约束与管理,而各个单元小组的良性发展也直接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与发展,也可由教师进行合理评价,点评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存在的一些缺陷,赞扬表现良好的学生,鼓励一般表现的学生,促进“任务”的落实与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量化评价与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为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的发展要求。而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强化其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其自主探究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提高,最终促进其全面素质与能力的不断发展与强化,因此值得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探索,进一步完善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实践性,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韩丽华.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2,(16).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在遵循一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习思维,给学生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这种需要能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火花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老师应重视导课,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几种。第一,通过诗文名句导课。巍巍中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词家,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第二,设疑造成悬念。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用讲故事作导语。课文中往往节选一些小说作为研习的文本,上课时以选入的文本为中心,联系前后内容系统地把情节交代一下,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敏感,越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的发现与体悟。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探究学习活动。因此,老师要尊为学生创造心灵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下,活跃思维,敢想敢说,启发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潜能,感染学生,萌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小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学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大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过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造成学生缺少课堂发言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而合作学习改变了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进行讨论,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表现有: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和点拨,使全班学生共同提高;学生们各抒己见,不同的信息互相交流、碰撞,弥补了个体学习思维的局限性,开阔了视野。大家取长补短,互相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了知识,在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初中语文是中学学习的主要学科,更是学习的工具,其他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才是有效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彦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B,2012.4.

[2] 余红英.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