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叶草的折法范文

四叶草的折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叶草的折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四叶草的折法范文

2004年,朱印成为微软中国首位视觉设计师,参与创建微软亚洲设计中心并担任设计主管。在旁观者看来,朱堪称年轻有为—他曾多次参与微软核心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包括Windows Vista、Windows Office、MSN、Surface、Windows Phone等等。

不过,朱印却并不满足,他希望自己的设计理念能影响更多的人,然而,时不待我,朱最终选择辞职。

体验设计

5年的微软从业经历令朱印获益良多。2008年底,用户体验设计公司Rigo design注册成立,朱印的新头衔则改为Rigo design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开张不久,朱印即应邀为联想消费类品牌IdeaPad设计品牌DNA。

联想的需求非常明确—为IdeaPad构建其品牌DNA。联想笔记本共分两条产品线,一个是面向高端商务、办公人群的ThinkPad,其脱胎于IBM,黑色识别色、键盘小红点等辨识体系已令其品牌DNA足够丰满。另一个则是主打生活化,羽翼未丰的消费类品牌Idea Pad。

但除了花费数百万设计LOGO之外,初出茅庐的Idea Pad并无太多品牌故事。联想则希望朱能够为Idea Pad找到“故事”,并提炼出产品性格。

“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产品性格,这种东西说起来很虚,但是所有产品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以前的产品和企业很少关注这些,但现在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竞争在加剧。”朱印对《环球企业家》说。

所谓的产品性格、品牌DNA可简称为“什么令我们与众不同?”RIGO首先对IdeaPad的品牌内涵进行提炼概括。首先是赋予其新鲜活力,与生活化元素建立联系,RIGO将其意化为”简单的、有夕阳下湖面波光粼粼感觉的品牌”。根据这一要求,RIGO随后为IdeaPad找到4种关键色——蓝色、绿色、灰白色、纯黄。蓝色象征科技感,也是联想的代表色,而绿色则轻松自然,灰白色则简单直接,纯黄色则凸显活 力。

上述工作完成后,朱印则利用图像将上述元素具化出来。RIGO找到浪潮、湖面、水滴等具有关键色的图,并针对这些具象画面有针对性的抽象提取,最终为IdeaPad提炼出“四叶草”创意。彼时,联想重启移动互联战略,而“四叶草”创意则顺理成章的成为联想首款安卓智能手机乐phone的手机界面DNA。

除了视觉方面的提炼,品牌DNA还将在后续的产品设计中得以展现。譬如IdaePad笔记本产品程序被激活之后,即有蓝色浪潮与水滴所组成的虚拟抽象画,波光粼粼的湖面则最终成为音乐播放时的光效动画。而四叶草的解锁码则成为乐phone手机界面的一部分,当播放音乐时它变身为音乐播放条,充电时则变身虚拟电池棒。朱印将上述设计称之为“体验的all in one ”。“体验设计需要从概念到视觉,再到设计与产品体验的一系列构架。”朱印说。

“四叶草”的设计最终成为联想乐Phone系列产品的点睛之笔,这一设计亦沿用在联想众多手机之中。“不能光有一个理念,你需要将这一理念放在每个界面、每项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去。好的品牌都希望用户的整个使用过程都在其理念之下”。

简约法则

联想IdeaPad DNA的成功得益于客户需求明确。不过,朱印与其RIGO团队亦时常遭遇没有任何确切需求的客户,例如金山网络。

2012年初,金山网络CEO傅盛在董事会上提出涉足浏览器的构想,这一构想获得认可颇为周折。获批之后,傅盛迅速便找到RIGO,其想法很简单—做一款与众不同的“猎豹浏览器”。双方合作方式则十分简单,视觉与品牌定位、交互构架、软件构架均由RIGO负责,金山网络仅负责功能实现。

经过缜密的产品调研后,朱印提出传统浏览器功能过于繁冗,极少能在简单、简洁的基础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这与傅盛的设想不谋而合,傅亦希望金山网络能成为“创新破坏 者”。

在“破坏者”的要求下,RIGO得以在猎豹浏览器上打破常规。例如多数浏览器的页面均有搜索功能,但该功能使用率仅10%,RIGO最终将其简化。多数浏览器的历史记录采用列表方式,而猎豹则选用日历方式呈现。

为了推广猎豹浏览器,RIGO甚至制作了一段十分炫酷的操作视频指南。目的在于告诉用户操作从何处发生,如何发生。“好的动画就像人的肢体语言一样,它能通过交互、视觉、动态等设计语言让用户体验与感知,能让用户体验到它的温度。”朱印说。

猎豹浏览器的大获成功令RIGO顺利成章地接到金山电池医生、手机毒霸等更多合同。其中,手机毒霸则是朱印最喜欢的一款产品。设计之初,朱印最爱问的问题是:“杀毒究竟为什么?”PC时代的杀毒软件拥有各种繁冗功能,很多功能用户根本不清楚是什么,但软件却经常弹窗,或称用户C盘空间太小,或称其开启速度太慢,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朱印认为这种“替用户分忧”的糟糕设计最终造成了用户的心理恐慌—我买了这台电脑,但实际上却是软件公司在支配。

基于这种认识,朱印与傅盛很快达成共识—产品设计要足够简单、足够简洁、足够安静。RIGO研究市场后发现用户的核心需求只有两点:隐私和广告。所以手机毒霸其产品页面只有两个按钮:禁止广告、查隐私。如此行事的目的在于杜绝过多的操作。为了追求简洁界面,手机毒霸主打色为蓝色,而非金山网络的主打色橙色。

上述成功为RIGO带来另一个著名客户:小米。事实上,2009年,RIGO曾在北京五道口财智国际大厦办公,该地距离小米很近。朱印亦经常到小米公司找其创始人雷军、黎万强等人聊天。不过,两者的合作要到2012年才开始。

2012年8月16日,雷军在小米2手机会上邀请RIGO为其MIUI设计定制主题。其后,小米MIUI V5系统的视觉与交互、小米盒子的系统设计均有RIGO的影子。朱印认为传统设计公司仅负责视觉,而RIGO则应该充当企业产品的外包团队。

这要求RIGO团队不仅需具备视觉经验,亦要有产品经理思维。譬如在小米盒子的推荐系统设计中,用户若看成龙电影,是推荐其他成龙电影,还是放一些其他网友也曾经看过的片子?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前者按照演员或导演推荐电影强调的是历史与数据分类,而后者则强调兴趣分组实则为社交。

第2篇:四叶草的折法范文

蓦然回首,青春已逝,往事如烟,相知如镜的你啊,亘绵在我的心里,盈盈跳颤……

缕缕清风,拂不去离别的眼泪;滂沱大雨,冲不走最美的思念。掀开记忆的心窗,一次次把情思释放,将念想的莫名,放纵在一个人静静的世界。也许,你终不会明白,我用了十年才迎来了最美的春天,只是,只是我们却要在最美时分别。

走吧,我爱的人,我送你。

一颗忧忧无奈的心,呐喊出无奈生痛的言,尽管此刻泪流满面,尽管此刻心如刀斩,尽管我已语无伦次。但,因为爱你,所以我送你。送你,我依依不舍,荡起伪装的笑面。看你青莲婉约的身姿,摇曳在前方,暖暖的夕阳,映红你憔悴的脸,我的心,好痛,好痛。

微微的晨风,撩起你的秀发,飘动你的美丽。嫩绿的花草,争奇斗艳。快乐的生灵,莺歌燕舞。一切,一切自然的美好,打湿我朦胧的眼眸。世外桃园之风光,我无动于衷,决绝佳人的却别,我心生痛楚。我们,什么也不说,尽管,那是在通往离别的道途。( 散文网: )

我知道,梦与理想的距离,亦是天南地北的不可契合。所以,你我的相恋之路,才是那么的艰难与困惑,不断的徘徊在取舍之间,不停的奔波在思念的边缘,直到你我都清晰的感觉到,那份疲惫与乏累顿生,悄悄逼近,逐渐吞噬着我们岌岌可危的爱情。

也许爱你,总是我最深的叹息和无奈,也许爱我,亦是你最无奈的苦恼和叹息,而你与我之间缠绕着的情思,却是我们相爱的悲哀与矛盾。

现在的我,给不了你什么,也不想看到你再为我哭泣的悲鸣。或许,在所有的心情平静以后,你和我之间,再也无法维系那份残缺的阴霾,再也无法去守望那一段无痕的岁月,终于,终于让一切矛盾都划上了句号。

走吧,我爱的人,我送你。尽管我的心已被虫蚁噬去,尽管我只剩下脆弱的身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送你。爱你,总有磕不下的情,送你,总有难却的牵绊。愿只愿,你把我从你心底驱逐,把我从你的记忆中抹去。

走吧,我最爱的人,我送你。尽管我哭,尽管我依然迷蒙惦记。离开我,你的天空,会更加美丽。离开我,你的翅膀,会更加随意。离开我,你的快乐与幸福靠自己去珍惜。

走吧,我最爱的人,我送你。尽管我会永远爱你,尽管我会依旧想你。你走后,也许,我的人生从此空虚。你走后,也许,我的世界从此孤寂。但我会珍藏曾经走过的岁月,珍藏我们相爱的轨迹,带着你我曾经爱恋的回忆,泅渡红尘。

曾经,我们是鱼和水,说好不离分;曾经,我们是花和蝶,说好要相依;曾经,我们无数缠绵的愉悦,历历醒目;曾经,我们美好嬉戏的过往,不会遗弃……如今,飘动在心间,凄美盈香。

愿我们的天空中再也没有眼泪,只因我们已飞过,一生的执着,亦是一生的伤痛,断断续续的思绪,是不是也期待着一种永恒,哪怕只是一场悲伤的延续。

尽管今天我们已将远离,但远离不了心魂的牵挂。我将用我最坚实的力气,把你送进自由的海洋。

尽管今天我将独忍煎熬,但煎熬不断思念的浓香。我将用我最炙热的真诚,把你送上蔚蓝的天芒。

尽管今天我将自承炼狱,但我却独享情思的膨胀。我将用我最疼痛的神经,把你送入幸福的道途。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想你。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承受。想你,是一折幽深朦胧的梦。念你,是我百花园里飘走的花。虽然你和我之间,只是情深缘浅,只是一段小憩的相约,但怨只怨,聚散在天,分别在时。

低吟一曲《在最美时分别》,潮湿了我的案头,萦绕在我的心上徘徊。生生选择在最美时分别,怨只怨我们赴道红尘,各自天涯。但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已发现没有第二个人像我如此深爱着你,牵念着你,祝福着你,就如你爱我一样。

深知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为你放弃天长地久。我把所有的疼痛独自忍受,只想要看到你的美好幸福。对你的思念是这样的温暖而薄凉,我把温暖给予你,宁愿留下薄凉给自己。

日子一天一天漫过,思念却一天一天疯长,感染着最美的时光,在并肩走过的路上,我的心一直守护在你的身旁。每天,心中永恒着祈祷:愿你好好保重,比我过的好!

今生,我已欠你太多,只有永远默默为你祝福;来世,我在三生石畔等你,再为你梳妆画眉。

第3篇:四叶草的折法范文

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互联网了,互联网细分的应用类型中没有被BAT(即百度、腾讯、淘宝)所占据的大蓝海行业,现在就要数在线教育了。在线教育到目前还是一个足够大的让人们充满想象的蓝海行业。在2013年、2014年间,在线教育骤然成为炙手可热、万众瞩目的明星行业和潜力股。目前据行业内专家估计,在线教育企业已经达到692家之多,每天就会有2.6家在线教育企业涌现。2013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900亿,2014年预计达到1200亿。出现这样的局面,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改变教育的无限期许。当下,在线教育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产业都在发生哪些变革?人们是如何去探索、去冲击、去创造这个行业的呢?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试错、收获,这一行业又会朝着哪些方向发展呢?笔者尝试解读并与大家共同研讨在线教育当下的发展。

在线教育的发展契机

似乎已经记不得第一根火柴是谁划燃的了,也许是“一起作业”,也许是“新东方”,也许是……从百度指数(图1)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去年后半年在线教育就开始酝酿预热,在今年初这个行业真正地被引爆了。至今,在线教育仍在跳跃上升。这一波迅猛的行业浪潮中,传统在线教育企业重新抖擞精神摸着自己的脉搏,眼看着股价节节攀高。那些“豪强富帅”们,呐喊着以改变中国教育为己任,纷纷投入在线教育这片创业热土中,而且有媒体访谈均表示不缺钱!投资人早已闻风而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资本的支撑哪有行业的蓬勃?作为用户的学生、教师、家长,看着迎面而来的各种在线教育产品,懵懂而新奇,这东西真管用吗?有个真实的笑话,在一个在线教育研讨群里,你经常会看到大家热烈争论着一个个如arcs模型的教育学理论、原理,让人恍然间感觉教育行业的变革真的到来了,这么多精英人士的加入,必将为教育这一古老行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生命力。

在深入这个行业的企业和产品之前,我们来看看大家对在线教育的期许、心愿。

国家:提升教育质量,改变教育应试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是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推动的;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是当下国家高度关注的,在线教育的兴起为国家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教育均衡是我们当下政府高度关注、矢志解决的问题,优质教育机构更多的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很多的三四线城市有实际的教育需求存在,但享受不了优质的教育服务。在线教育让我们找到了一条弥合这道教育鸿沟的通路。只要有一个地方,有一根网线,有一台数字设备,你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当下的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都是国家在在线教育方面的努力。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推进,更是以信息化彻底改变了建国以来教育投入、教育评价的最大难题,基础学籍的全国联网汇集,实现了教育管理最深刻的变革。

教师:在线教育是什么?它能帮教师降低劳动强度吗?它能帮我们提升教学效果吗?它能改善我们的教学甚至生活吗?它能让我成为名师吗?它能让我们So easy?All easy?很少有一线的教师关心在线教育是什么,但教师都关心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这就是在线教育用户的刚需!如果在线教育项目关系到教师这个用户群,而又不能对他们的需求理解入髓入味,这个基本就是不靠谱的在线教育了。目前这也是比较大的一个“坑”,老板有情怀了,“觉得”教师需要这个或是那个,可是投资弄出来的却是没有教师用,诸多尴尬大致如此。

学生:在线教育学生是核心用户,学生才是产品的主要使用者。怎么打动学生,怎么能吸引学生?是每个在线教育产品经理日思夜想的问题,企业变换着各种方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着尝试,试图冲击这个难题。让他们游戏吧!用游戏让学生学习,好像不行;那就给学生发奖品吧!虚拟的不够劲儿那就来实物的,好像也不能“一叫即到”。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在线教育产品矢志不渝的追求。

家长:家长对在线教育产品的目的性比较强,那就是实实在在地提高学习效果,最常见的目标就是成绩。毕竟,考试是目前家长最切实的利益诉求,不能够有效地实现家长诉求的产品就属于没现金流、没想象空间的产品。家长对待在线类学习产品有着投资者的心态:首先要保证风险最低,安全收益最高,这就决定了家长需要更强的产品效果认知。这里也很容易理解家长对在线教育“安全第一”的心态。

投资机构:目前K12在线教育领域更多的是资本的“跑马圈地”,投资机构对于在线教育项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最初的天使投资,到后面的A轮、B轮、C轮,投资对一个在线教育项目的快速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线教育方面非常活跃的的真格基金、IDG等。IDG的王辛甚至在2014年9月份的一个行业会议上号召与会的人员,如果有创业的想法要抓紧行动。经纬中国的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也向观望者发出了号召:K12领域的在线教育增长很快,市场非常大,希望更多的创业者进入这一领域。这个例子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当前投资人对在线教育的热切关注。

在线教育产品重点分类

目前在线教育市场中占比最高的是高等学历教育,其后依次是在线语言培训、职业在线教育、K12在线教育、企业e-Learing、学前在线教育。就目前发展态势看,K12在线教育的发展空间最大。笔者侧重K12在线教育来谈比较突出的几个类别。

题库评测类产品:以猿题库、梯子网为代表的题库评测类产品是近来K12在线教育领域最突出的类型。由前网易门户总裁李勇创办的猿题库,从成人职考进入高考题库评测,又进而迈入初中的学段,一步步走入K12的核心区。它能够缩短学习路径,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算法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做的试卷,避免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与其能力不匹配的习题上。其产品着力于成绩的提高。用户平均花在产品上的时间是每天30分钟,答题数20到30道。本来梯子网是行业内风头最劲的排头兵,专以题库评测为核心,但因对产品、运营把握的失控,于2014年9月份停止了开发,仅仅保持网站基本运转。但其建立的上千万道试题库,及其提供的优良产品体验成为了近期此类型产品的典范。

教育游戏化产品:从国外的《地平线报告》到国内企业的坚持不懈,可以看到教育游戏化产品一直是在线教育力求实现的一个“梦”。这个梦目前最有实力的承载非“一起作业网”莫属了。“一起作业网”从2011年开始,以英语及口语评测做突破口,到目前覆盖语、数、英三大学科。为教师提供布置和检查作业的平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做作业,教师能通过平台掌握学生知识学习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和同班同学交流;家长也可以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通过手机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创始人之一的刘畅对媒体说,要在网络上续写教育“传奇”。

资源类产品:百度文库是国内较大的教师资源库平台,其用户数量已经占据全国教师人数的一半还多,达到846万。文库中教育部分的内容分为教案、习题、课件几种类型,覆盖全国绝大部分教材版本,每一类资源均按教材章节进行了细分、匹配,彻底终结了过去那些依靠向学校、教育局兜售垃圾资源的行为,有效推动了教师从传统教学向网络化教学的转变。东部如山东、广东等地区教师上传的教育资源,通过百度文库更多地为中西部省份教师所使用分享,真正实现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的目标。百度文库作为一个开放的、不断生长的平台,教师使用其查找内容不仅因为其方便、迅速、稳定,更是因为用它找的不是“最好”,而是“更好”!

移动端产品:移动端产品是目前在线教育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成长,最具想象空间。在这一类中最突出的细分市场就是中小学答疑APP,如作业帮、学霸君、快乐学、爱考拉、学习宝等。其中百度布局的作业帮,短短半年内就达到了1000万激活的量级,着实让人期待移动学习令人遐想的明天。

家校通类(家校互动类)产品:三大运营商的“校讯通”“家校通”“翼校通”是目前处于家校沟通市场绝对优势地位的代表产品。这类产品以家校沟通为主要服务,以管道的方式为教师、家长建立新的沟通方式。近年来,这些产品已经着力把自己从简单的管道提供者向内容、服务提供者转型,但其企业DNA决定了这些业务只能服务于“主业”,要做透还需要自我革新。公认的是,这些产品在渠道和客户把控上是高度强势,无出其右的。他们可以把在线教育产品无缝地接入校园,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类产品除了三大运营商外,还有已经上市的全通教育、拓维信息等,都在不断壮大自己的相关产品。

新兴的微课平台类:这类在线教育产品是在当下微课、慕课的发展潮流下应运而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洋葱数学、四叶草等,为普通教师、学校实现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提供平台甚至资源的支持,满足了当下教师微课实施的平台需要。当然,这一类产品最后能否扛鼎,最终要看它是否能让教师的微课教学更加有效、高效,也要看微课这一波浪潮是否能经受得住教学实践的考验。

在线教育的机构主体

创业团队:从2013年到2014年,在线教育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源于这些锐意创新、百折不回的在线教育创业团队。他们是互联网对教育行业最有力的影响因素,他们将互联网思维带入传统教育产品,将技术乃至资金注入古老传统的教育行业,从而让人们对教育的期许变成现实,实现人们一个又一个教育梦。

在线巨头:在线教育这个战略级的市场从来都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所紧密关注的焦点。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别安排,也为我们呈现了如百度文库、作业帮、淘宝同学、腾讯课堂等大量在线教育产品,并且还在不断积极地布局。日前,百度又全资收购了传课网。沪江、YY、网易云课堂、网龙也都在这一领域布下重兵。沪江要从一个语言学习社区向在线教育的创业社区而努力,YY打造的“100教育”背靠10亿投资也从语言学习正式转入K12市场,网龙手持用“91助手”从百度换来的巨资,拉上富士康也坚定地站到了在线教育的舞台上。

线下巨头:传统教育机构在面临在线教育这个新事物时,已经从最初的不屑一顾,转变成积极地投身其中,尝试各种可能来完成战略卡位。这里比较典型的两个群体就是大型第三方培训机构和教育出版企业。新东方、学大、学而思等已经拥有了线下庞大用户群及学校的培训机构,既出于弯道超车也出于未雨绸缪,目前都已经紧紧地抓住了在线教育。新东方和腾讯为了在线教育而成立了合资公司。学大的e学大,学而思网校的O2O战略已经被公司确定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布局。另一类的线下教辅出版企业,在数字化的步步紧逼下,已然开始了自己在线教育的试水。如上市公司皖新传媒、方直科技、中南传媒……客观地讲,一旦在线教育产品确立了自己的产品功效,那么传统教辅出版业必将迎来雪崩式的变革。与其坐等,不如愤而发力,也许最后花落谁家还要看各自的行业积淀和实力了。

行业传媒:就像“雪球”一样,在线教育的热潮也催生了细分行业媒体的快速演化,互联网教育研究院、芥末堆等专门报道研究在线教育行业资讯的企业也不断壮大。线下的在线教育行业交流已然在北京、上海两地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态势。这对于推进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及行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线教育产品存在的问题

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带给我们许多新的业态和运营模式,当然还有丰富多彩的在线教育产品。在这些产品火热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亟需破解的行业难题。对于这些“经典”的难题,虽然早已横亘在行业发展的前路上,但在这一波互联网精英的强力冲击下,也许答案正在无限接近中。

1. 在线学习缺乏学习氛围

在线教育没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督促、师生的互动,人人的交流沟通大受限制,难以达到原有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效果。人人的互动效果差,缺乏学习的代入感。最近关于直播和录播的争论,最好的注脚就是谁能为用户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谁就能胜出。

2. 简单地搭个平台,缺乏产品与人的互动

无论公司大小,上来就弄个平台,都是大平台战略,让大家来放资源。试问:再好的资源放上来,就是在线教育了吗?细分的职业、技能教育还可以,但是用户中的大头——K12部分,很难对此有实质性的接受。

3. 如何将免费用户变为收费用户

一切产品、一切运营模式都是为了建立起良性的运作模式。核心就是实现服务的营收,目前在这方面K12领域难有破题之作。在用户收费上是小额低消还是高额高端路线呢?从目前互联网营销特点分析,小额低消毫无疑问是用户更易接受的付费模式,但用户在教育方面从不吝啬,发展空间巨大,只要你能为用户提供效能确认的产品,服务高额高端也绝不是问题。在一次笔者主持的投资论坛上,四家投行对一个案例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一个在线教育企业做了三年,积累了600万的用户,还没有现金流,一直在烧钱,作为投资人——投还是不投?答案:投,将来自会有人找到收费的方式。”这个案例也再一次生动、鲜明地表明了在收费问题上大家的纠结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心。

上面几个突出问题的核心就是现有用户对在线教育产品的效能还不认可,不确认有付费的价值。这个在投行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产品对用户要形成有效的服务,实实在在地满足用户的刚需、强需。无论公司大小,是大佬还是初出茅庐,在这个问题面前都是一视同仁的;反过来讲,只要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必将成就一个不世的产品、公司。

在线教育发展的思考

在线教育要在传统教育行业的先天缺陷中,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一亩三分地。只有这里最容易存在用户的刚需、强需,最容易实现互联网技术的价值突破,从而创造井喷的机会。

卖服务是优秀的选择:卖内容挣小钱、卖服务挣大钱。在线教育目前的格局中,受益顺序依次是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

互联网行业团队更有优势,这是因为互联网行业有着已经被验证了的改变传统行业的能力。只是他们需要在教育这一传统行业中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用自己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超出预期的服务和产品。

在K12领域,教师是一个强力的突破口,产品不一定是要专门为教师服务,因为每一位教师的后面都领着一群学生,所以他们既是用户又是渠道。要紧紧抓住教师需要什么,如工作效率,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反馈等,甚至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改善都是可选项。移动化将成为在线教育一个增长最快的趋势,试问有哪个Web应用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过上千万的用户量?但移动APP实现上千万激活使用的有很多,这也印证了用户学习终端的便捷性,大大促进在线教育实现用户的学习需求。

工具化更适合创业团队及在线教育初创产品选择,去平台化、更细致地切入用户的需求,用自己突出的效能来集聚人气、流量,再逐渐向平台方向转化。这里墨迹天气、大姨妈是参考的范例。

在线教育是颠覆还是辅助学校教育?这基本是个伪命题,在线教育关键是要看产品对用户的服务效能价值。从目前行业情况看,从原有传统教学需求出发更符合实际,如果想颠覆那就要用户付出高额的成本。扪心自问,滴滴、快的的实力你具备多少?

慕课、微课是当前教育界爆棚的概念,也是在线教育的热点。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培训受到了空前热捧,共有近2万名学员报名。学员们在数周的学习中亲身感受了微课的使用。从中也与自己当前的教学实操相结合印证,了解了期间的跨度。一期学员完成学习后爆发出最热烈的讨论居然是关于“证书”的问题。这从一个侧面也尴尬地印证了慕课与微课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而在K12部分跨度不是一般的小,期间的诸多实操问题还有很大挖掘的空间。

充分挖掘IT技术的智能化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会让我们发现金矿。互联网除了内容管道的搭建、内容资源的传输,还有一个基本的属性就是IT技术的智能化。这在口语评测(英语流利说、翼点通)、英文作文批改(句酷批改)、题库评测中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这个方向上还会不断有新的宝藏等待大家挖掘,用IT智能改善传统教学活动的效率、效能来叩开宝藏的大门。

社交化(SNS)也是在线教育产品需要重视的一个产品元素。有一种说法是,无社交不学习。的确,在学习过程中,人与人的互动、学习氛围的搭建都需要这一媒介来解决。从产品的开发上看,从最初的工具切入为了提升用户的粘度,提高用户流量这也是不二的法门。在国家制定的“三通两平台”政策中,目前始终未能落地成音的就是学习空间的“人人通”,也就是实现社交化,既然未成公论也就意味着大有挖掘空间。笔者在电子书包的课题中,针对学习型SNS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探索、分类,得出小学阶段的SNS需要与线下进行互动,才能有效地保持留存率。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