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40-01
在一系列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影响下,地理教学理论方法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学方法由注入主义转变为尊重学习者的自我活动。注意对培养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等教学方法的研究,如探究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个性化教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方法。这些方法有针对性地用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讲授式、研究式、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活动、案例法、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由此可见现阶段新课程时期的地理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更为重视。随着教育研究者的深入研究调查,创造了许多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也看到了现代地理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知识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来说,中学地理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认为知识教育就等于素质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2)在教学内容上将感性地理知识等同于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每一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地理知识。
(3)在教学方式上重灌入轻启发。从师生双边关系来看,主要是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问题。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将以定论形式呈现给自己的新学习材料与其脑海中原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通过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而掌握新的学习材料,使新的学习材料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针对上述地理教学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与思考,我认为把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是十分有意义的。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的学习过程是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的过程,它在地理教学中的实现需要以下几种策略:①激发认知内驱力的策略。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激发认知内驱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要变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认知兴趣。②引发有意义心向的策略。为了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觉某一内容有意义,教学过程中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们明确地理学习的目的,唤起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③激活已有的认知策略。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已知的内容进行教学,并且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应该知道大知识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新知识提供脚手架。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内容广泛。面对海量的知识,有意义接受学习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我们知道,地理知识中陈述性知识所占比重比较大,它是其他类型知识学习的基础。对于这类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指向,把新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相关的内容结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例如,学习某些区域的自然环境背景,该地区的气候类型,自然景观等知识不必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发现,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接受知识,也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检验这种方法的在地理教学中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本人生活在重庆市江津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很深的感触。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尾端。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莹山支脉。海拔最高处四面山蜈蚣坝为1709.4米,最低处珞璜镇中坝为178.5米,相对高差为1530.9米。江津气候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当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社会风貌。这些都是学生极为熟悉又感兴趣的“教材”。那么在进行相关的地理教学时,就应结合江津特有的自然环境,从其地形、气候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目标直观化,帮助达成学习目标。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地理教学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阐述:
一、主动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巧妙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身边,熟悉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教学中结合的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个知识点时,我首先问到:“我们江津有哪些农业特产”?学生回答:“柑橘、水稻、油菜等”。再根据学生
熟知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农作物种植的地形条件有什么不同”?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柑橘主要种植在山坡上,而水稻、油菜这些农作物种植在山坡下地形较为平坦的地方”。这时我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农作物要种在不同的地形里呢?”这就引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如何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可以充分利用本区的地形条件向学生解释,明了直观。根据刚才的问题,教师结合教材举例解释,例如水稻是好温喜湿的作物,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本就高温多雨,加上山前平原的地形较为平坦,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相反,如果在山坡上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则容易诱发地质灾害。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应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要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课后学生都反映这个知识点他们完全弄懂了,课堂也很有趣。从案例可以看出,结合乡土材料及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巧妙的穿插其中,的确可以起到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运用乡土地理材料,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
在初中阶段,具体形象思维仍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乡土材料中较为直观形象的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如讲到“中国气候”这个问题时,可以联系本地的气候,河流水位的变化情况来讲。教材中说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为主。对于季风气候的特征的讲解一向是个难点。在课堂中,我问同学们:“学校附近长江水位一年中有没有变化,如何变化的?”学生很快作出回答:“夏季时河流水位高,冬季时水位低。”“那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夏季时降水多,河流水位高,冬季降水少,水位低。”我又问:“那为什么我们这夏季的时候降水多,而冬季时降水少呢?”学生回答:“受气候的影响。”紧接着我就说:“什么样的气候会有这样的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重点———季风气候”。通过结合本区学生熟知的气候来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就让极为抽象的概念不再抽象。学生可以根据既往经验进行形象思维,更有助于其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电子白板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将其应用于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提升课堂的交互性和高效性,但现代教学应用中仍存在诸多误区,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应用的优势、策略和注意事项展开分析。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策略和优势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单一教学模式,且师生之间缺少交互,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且影响了课堂多元目标的实现。而利用电子白板,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显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关于“巴西”知识点过程中,笔者在导入环节为学生呈现了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等图片,并播放热情的桑巴舞曲,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刺激,使学生们产生了解巴西的兴趣,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能够保持热情参与到教学中。第二,完善内容,培养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工具,具有可视化特点,能够有效增强地理教学视觉效果,不仅如此,电子白板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充实学生课外知识。如在学习“地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让学生了解地图之间的不同,拓展学生知识面。另外,电子白板具有聚焦重点、填绘文本等功能,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共同分析地图,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中注意力,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并运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长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分析能力,为后续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第三,调动感官,活化方法。直到现在,很多学校中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仍然运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运用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为学生呈现板书,必要时也会通过挂图的方式来表现一些难以表述的知识。这种方式相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很难真正对知识所要表达的内容充分理解,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电子白板这种方式则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运用其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传统教学的限制,教师能够以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在白板上进行拖拽、隐藏、缩放,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课堂教学重点,理清学习思路[1]。第四,地理演示,难点突破。对于学生来说,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习难点,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学生拥有抽象思维能力。而传统教学方式相对静态,学生无法突破思维桎梏,所以教学效果不好。而通过电子白板形式,可以将原本抽象的课堂知识变得相对具体,从文字转化成图片,从二维转化成三维,从而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于发挥。比较典型的便是“地球运动”,公转与自转常常是困扰学生的难题,而通过电子白板,能够运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其运动过程,昼夜与四季也体现得更加分明,让知识从原本的抽象转化为具象,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地理教学中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征,而抽象思维在初中生阶段并未全面的形成,电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恰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态的图形、视频直接对地形、地貌等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并形成空间思维,有利于地理思维的形成,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标准中要求初中生形成地理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得到提升,而电子白板的应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现阶段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得到有效的推广[2]。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的注意事项
第一,教师在应用教学白板的过程中应认识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优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应用教学白板并不是单纯的将教学相关的材料从网络上直接下载,其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经验、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材料整合,否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而且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过程复杂化,影响电子白板的实际教学应用效果。第二,教师应认识到应用教学白板的目的是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课件的高水平制作,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地理知识内容的特点选择使用电子白版,部分知识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知识,则不必进行电子白板课件的制作,例如,例如环境容量的概念,教师直接叙述学生就可以较好的理解,另外教师盲目地将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加入课件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选择。第三,教师在应用电子白板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与其他教学手段融合应用,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被削弱,为了缓解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凸显出的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板书+挂图”的形式呈现地理知识点,同时,通过拖曳、缩放等操作流程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并就此优化整体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其在此氛围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环境中,且透过电子白板地理演示深化自身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将电子白板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地理知识直观化,而且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更加开放、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教学 脑科学原则 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04-03
一 什么是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
微视频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vv所提出的60秒课程,在我国,2011年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
这里我所指的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是指基于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在5~8分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地理问题或核心内容的多媒体教学视频。视频涉及的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二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特点与意义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广、形态多。所以,“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观看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将微视频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充分发挥地理教材的价值,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有重要意义。
1.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对知识点的针对性强
其围绕一个特定地理知识点(一般是重难点),集中聚焦该内容,教学主题界定严格,突出问题显著,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实用高效。
2.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由文字、音乐(或解说)、视频画面三部分组成
丰富多彩的媒体视频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画面、音乐、解说声音多管齐下也能使学生展开想象,深思问题。
3.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可使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地展开学习
时间上方便灵活,及时、高效、便捷。空间上机动灵活,微视频的使用不受场地限制。使用方式上多种多样,网络、手机、微博、微视频地理学习平台等,都可使用。
4.现代科技产品为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提供了便利手段
随着手提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移动数码产品的普及,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可通过网络覆盖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等领域,为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优质和丰富的资源。
三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设计为什么要在5~8分钟,而不是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时间30~40分钟,这是符合脑科学原则的,即符合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分钟以内的基本规律。下图为注意力集中时间曲线图。
由图可知:学生的注意力在10分钟以下的时间内能够高度集中,这时投入学习就会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不断延长时间,注意力就开始下降,这10分钟左右的集中学习是最快乐的,也是学习动力、创造力、想象力最大的时间段。因此,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设计,应限制在5~8分钟。
四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制作方法
1.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制作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设施:电脑、麦克风、摄像头、宽带网络等
软件设施:(1)图片处理软件(如我形我速、Photoshop、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等)。(2)音频工具(如MP3录音机、Cool Edit Pro等)。(3)视频采集、编辑软件(如会声会影、Snagit32等)。(4)幻灯片制作软件(如ppt等)。
2.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主题和设计方案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制作应该有“主题确立、视频方案设计、素材准备、微视频制作、完善优化、总结反思”六个基本环节。(1)确立主题。微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程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通常情况下,一节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只关注一个地理知识点。教学主题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如“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经纬度的确定”“方向的判定”“非洲的气候分布规律”“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判断”等。(2)视频方案设计。确立主题以后,就要对视频制作的方案进行设计。方案设计的内容要包括:语言设计(引导语、讲解语、点拨语、总结语),地理问题设计,地理课教学情境创设,导学方案设计和温馨提示等。
3.素材准备
搜集并整理与主题相关的地理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材料。搜集方法,可利用教材配备的光盘资料,也可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全面的资料。
4.微视频的制作步骤
应用ppt制作出教学课件,充分利用ppt丰富的功能,让你的课件内容有血有肉、生动且对学生有吸引力。调试好电脑耳麦、摄像头的功能,使其正常工作。通过屏幕录像软件Snagit32,选定ppt播放屏幕大小。确定屏幕录像,同时开始播放ppt,必要时对幻灯片内容进行解说。录制后保存成avi视频。利用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加工。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制作一般要求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高质量:文字、图像、声音力求较佳。(2)主题明确:开门见山,直接指出地理问题,重点突出。(3)具体生动:问题或解决方法清晰,将地理原理暗含于地理问题、现象、故事和解决的策略中。(4)巧妙悬念:层层递进,让学生有想不到的地方和对问题有恍然大悟的感觉。(5)举一反三:让学生看到地理问题背后存在的问题,对相同地理问题有本质的深度解读与思考。(6)培养情感:让学生在微视频教学中产情感共鸣,从而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
5.完善优化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制作完成后,最关键的就是要看其效果,地理教师要反复观看自己制作的微视频作品,同时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试看,并让其提出修改建议,使微视频进一步完善优化,尽量提高微视频课程的质量。
6.总结经验,开展教学反思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开展后,教师要及时了解教学反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留言,结合自己的微视频地理教学实践,认真反思,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努力提升微视频地理课程的设计水平和质量。
五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设计及运用策略
要制作出一节好的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不仅需要地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更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狠下功夫,要学习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最优质的地理课程教学。
1.制作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时,要充分发挥地理教师个人的特长与优势
在重难点问题上,要向有特长的地理教师虚心请教,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精心设计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使学生们能得到最优质的地理教学资源。
2.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一般为“导入――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播放――学习理解――课堂练习――归纳总结――反思感悟”。对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如何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在观看的同时如何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何加入课堂练习,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课后及时进行对该微视频的反思。
3.要制作出一堂好的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
除了有完美的教学设计外,微视频中还应该有一些靓丽的视觉效果或优美而又活泼的动画。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源和软件技术运用能力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软件运用技能与技巧,熟悉各种图片、音视频制作的方法,才能精心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微课程,为学生学习地理服务。
4.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中,主讲教师要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对所讲地理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
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语言精辟,声声入耳,促使学生抓住细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提高微视频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5.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设计要重视细节
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完整且浓缩精华的地理微视频,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如“东南亚”专题,可以划分为“东南亚地理位置”“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六 甲海峡”“东南亚富饶的物产”“东南亚国家”等几个短小精悍的小专题供学生学习,这样这一节课的内容不但简洁实用,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6.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要加强微互动
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的设计,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既有点拨提示,又不断地渗透地理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 结论
随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微视频地理教学课程变革了地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一、笔耕不掇,著述丰富
曹琦先生在地理教育教学、科研领域辛勤耕耘60余载,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曹先生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和理论研究,并认为这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因此,先生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长年致力于教材建设和学科教学理论研究,80岁时仍主编过教材,年届90高龄还受邀发表文章。迄今为止,由先生自编、主编与合编的专著、教材、工具书和科普读物等各类著作共计23册,字数达270余万字。
1980年,教育部委托东北师范大学草拟《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中学地理教学法教学大纲》,这个任务最终落到曹琦教授身上。曹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借鉴当时前苏联先进的地理教育理念,围绕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内容和结构、学时分配、教学中注意事项等方面,完成了《大纲》初稿的起草。1980年5月,在杭州举行的高等学校理科地理教材编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由北京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代表组成的专家组对《大纲》初稿进行了讨论修改,并经编委会审订,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大纲》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高师院校地理专业中学地理教学法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一个新的里程碑,《大纲》成为国内高师院校地理专业中学地理教学法课程的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的基本遵循,也为《大纲》的后续修订、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曹先生从事高师地理教学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来,先后编写过三部高等师范院校使用的“中学地理教学法”方面教材。198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地理教学法》,系曹先生与褚亚平先生、周靖馨先生合编,当时被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确定为地理教学法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1982年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发了第二版。在这本教材编写中,曹先生负责第二章“中学地理教学任务和内容”、第三章“地理教学方法”的起草,篇幅约占全书的2/3,编写任务繁重。1983年曹先生主编了供函授生使用的高师地理教学法教材,该书结合函授生特点,为函授生地理教学法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曹先生离岗后,还一直关心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改革和发展,2005年在其80高龄之际,又受邀编写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达27万余字,包括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内容设计、地理教学方法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地理课外教育设计、地理教学评价设计、地理教育研究设计等主要内容。该书将设计理念引入地理教学之中,拟以“地理教学设计”取代“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和“地理教学论”等各有欠缺的课程名称、内容和结构,为地理教学法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事地理教育、地理科学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曹琦先生先后发表各种论文30余篇。如“地理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论中学地理教材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方法论基础”、“地理教学中的知能转化”、“地理教学方法的演变趋势——地理引导法的兴起”等,这些科研成果进一步深化了不同时期地理教学法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对于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老一辈地理教育家,曹先生对地理教育事业感情深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1993年高考取消地理科目后,许多中学地理教师和地理教学研究人员认为地理教育大势已去,前途渺茫,地理教育进入了建国后的第二个低谷。面对严峻现实,曹先生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为地理教育事业发展做些什么,于是,他发表了“地理教育的价值”。文章在对地理教育价值进行系统而深入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教育发展历史对地理教育价值波动的实质进行分析,进而明确提出地理教育价值持续发挥的可能性。在地理教育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先生敢于仗义执言,对于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把握方向、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勤学善思,教育思想自成体系
曹琦教授的大学时代是在建国前后度过的,特殊历史阶段使他读了7年本科,也奠定了扎实的地理学科基础。大学期间由于成绩优异,被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张子桢教授选派到东北师大附中任教,因而积累了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建国初期参加工作,其地理教育思想深受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影响。同时,他注重博采众长,对地理教育的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独特的观点,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地理教育理论。
(1)中学地理教学七原则。地理教学原则是地理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师在处理教材、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曹琦先生在《中学地理教学法》教材中,对地理教学原则有着深刻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原则的贯彻,总的来说,是在认真贯彻一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地理科学的特性,根据每个地理教学原则的特点和对地理教学所提出来的具体要求及作法,在教学中逐一加以贯彻的。”基于上述认识,结合多年中学教学实践经验,他提出了如下“中学地理教学原则”:①经常应用地理感性材料的原则;②广泛应用乡土地理教材的原则;③地理事实材料与地理基本原理相结合的原则;④充分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区域差异的原则;⑤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原则;⑥地理知识教育与地理智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⑦地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研读曹先生提出的七条地理教学原则,时至今日对于地理教学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教与学相统一的地理教学方法观。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它包括各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改革开放后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问题成为地理教学法学科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曹先生认为,必须把各种各样的地理教学方法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把它们区别开来,加以类化和规律化,形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地理教学方法系统,并于1993年在《课程·教材·教法》期刊上发表了“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一文,文章中系统阐明了地理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和依据、地理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关系以及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
他指出:“①进行地理教学方法分类,可以明了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功能和应用范围,能加深对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认识。②对地理教学方法加以分类,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效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③地理教学方法分类之后,可以建立起地理教学方法系统,使地理教学方法系列化、规律化和结构化,这对加强地理教学法学科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指出:“根据各种地理教学方法教育功能的不同,众多的地理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地理讲授方法、地理引导方法、地理直观方法、地理逻辑方法、地理练习方法、地理一般专题方法、地理特定专题方法等七个系列、地理一般方法与地理专题方法两大类型,形成一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法系统。”
在关于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上,曹先生提出:“教学方法不是教法与学法的机械相加,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紧密结合,是水融,不是油水相并。”可见,它是化学现象,而不是物理现象。他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把教与学分离开来,无论是重教轻学,还是重学轻教,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纯而又纯的教法,也没有纯而又纯的学法,教与学是分不开的。”这是曹先生教与学的融合观。
在教学实践中,曹先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贯穿始终,要各种方法相结合,一枝独秀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样,教学方法不能滥用,更不能每堂课都一样,要随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设备的不同而变化。曹先生的教学就是如此。他还指出:教教学法的教师,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特别是在运用上狠下功夫,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使学生愿意听你的课,感到是一种享受。这是曹先生的综合方法观的具体体现。
(3)鲜明的地理课程观。曹琦教授认为,课程观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的看法。地理课程目标即地理教学目的。曹先生的地理目的观,在其所著的三个版本的地理教学法教材中,都有明确的叙述。他认为中学地理教学应对学生进行地理基础知识教育、地理能力培养和地理情感教育(思想教育),这三者缺一不可,务必全面贯彻。过去有顾此失彼现象,必须纠正。他还指出:“地理课程(教材)设计,要严防把地理科学知识触角伸得过长,误把相邻学科的东西选进来。为此,要把好地理关,以保证地理科学知识的纯洁性、增强地理学科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曹琦教授赞同学科课程论。他对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年提出的“学科课程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的生活需要”,即他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一直持有保留态度,他认为这种课程论难以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4)以问题为中心的“师生观”。即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的看法。对此,曹先生在其所著《中学地理教学法》和《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他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指挥,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这是一种过时的传统教育观,对今天仍有一定影响。他还指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学什么和怎样学,学生说了算,教师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这种师生观也是不可取的。
曹先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围绕学生转,而应以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转,为了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问题的结论,师生共同发挥作用,以达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之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以完成教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曹先生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是切合实际的,能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符合教学规律。
曹先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教学过程的师生观”,他屡次提到在1958年教育大革命期间,有些学校出现“小将上讲台,教师靠边站”,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现象,用这次革命的后果告诫要以史为鉴。并借用我校校长、著名教育思想家丁浩川教授的一段关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话来教导我们。
三、教书育人,师德崇高
从教数十年,曹琦教授经常强调:身教胜于言传。师从曹琦先生,近距离聆听先生的教诲,在学习领会先生博大精深的地理教育思想的同时,更可以亲身感受先生治学之严谨、工作之敬业、为人之谦和。
(1)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曹琦教授的宽容是与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凡事都为他人着想,然而其对自己的要求却从没有放松过。先生始终坚持“以问题为中心”推动教学进程,讲课时循循善诱,经常应用引导法,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先生对授课质量要求甚高,甚至近乎苛刻。在给研究生授课时,有时就是导师与学生“一对一”上课,但他丝毫不因人少而放松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每堂课都要提前备课、准备讲义,课堂上认真讲解、全程板书、提问讨论,课后还要布置作业……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即使是年近七十返聘执教时仍然如此。先生对作业及论文的指导,每次都是详批详改,有时批语内容甚至比学生作业还多,几轮修改下来,学生们耳濡目染,态度自然更加严谨认真。
(2)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曹琦教授的教学任务繁重,他除了担任本科生的“地理教学法”、“地球概论”的教学和教育见习及实习的指导外,还承担函授生这两门课的教学任务。后开始培养研究生,他又承担了研究生的“地理教学法”、“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曹先生总是任劳任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地理教育教学和研究中。曹琦教授离岗后,也始终关注着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到学校期刊阅览室查阅期刊,了解掌握地理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把握前沿理论。在2013年我国地理教育发展一百周年之际,曹先生特别撰写了“纪念百年史,迎接新——对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一文,从地理课程名称、地理教学时数、地理教材内容、地理教材配置等角度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百年变革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重点和历史使命、高中地理课知识结构设想、高中开设地理课后的积极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中学地理;读图能力;技巧方法
地理学科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基本上所有的地理知识都能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很多地理知识都可以用各种形式的图表示。反过来说,图基本上能反映所有的地理知识。图在地理知识的学习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理学的发展史上,先有地图,才有系统的地理科学理论。因此,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值得广大同仁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
一、读图能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 读图是获取信息的手段之一。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可以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读取地图上的有用信息,是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学习中,学生读取地图上的信息,可以加深对具体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在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中,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读图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加深了自身对具体概念、理论的认知,经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探究分析,能很好地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都清楚,地图所含的信息量大,学生经过分析获得有用信息,这一过程本身就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读图有利于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地图是一种工具,是地理学科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材料。鉴于图形跟文字的区别,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往往更“简洁”,避免了唆的文字叙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循序渐进,培养兴趣。这主要是针对初学地理的学生和地理学科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基础不好,缺乏学习读图的热情。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教师要循序渐进,由简单的到复杂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学会看图。首先要看的是标题,因为图的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千万别忽视图的标题,图的标题中也同样带有有用的信息,有时候还是解决地理问题必需的信息。学会读标题是读图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第一步。读完标题后再读图的内容,读取图内容时要仔细,然后结合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进行取舍,从而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合理绘图。这一步可以说是对脑海中已有的图的轮廓进一步加深印象,也可以说是读图能力的另一个表现。通过绘图,一方面,学生对图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学生学会绘制地图后,相对来说,读图就比较简单了。
(4)传授必要的读图技巧。传授必要的读图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中学地理教师应设计让学生领会几种必要的读图技巧。常用的读图技巧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如弄清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明确要素、确定目标;常用的读图方法有形状观察法、重点突破法、对比归纳法、点线面结合法、暗示地图填注法、简图绘制法等方法,教师须让学生掌握。
(5)应用现代教学工具。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现代化条件下教学的一大优势。
(6)适当记图。适当记图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些轮廓图是学生必须记住的。当然,让学生适当记图不代表让学生死记硬背地背图,记图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比如黄河的轮廓图,学生要抓住关键特征,一旦见到“几”字型图,就要联想到可能是黄河图。
(7)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良好的读图习惯是衡量读图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标准。中学生应该人手一本地图册,遇到问题多使用地图进行分析,养成时时看图的习惯。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读图要仔细,对注释和图例是不能忽视的,再在获取的信息中进行筛选,得出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中学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为重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做到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 莫彩红.强化情境体验教学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6).
摘要:中考加试地理虽然可能会加重一些学生负担,但对高中甚至整体的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水平,建议: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重视地理教学,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制定合适的考试政策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中考;地理;重要性;建议
我经常被人问起:你教哪一门课?我说地理,很多人就会说:地理是小科,不是高考科目。我说中途是停了几年,后来又恢复了。听话的人连连叹息。而叹息中带着一丝轻蔑,又带着一点怜惜。此时,我总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好像没有多大意义。地理真的不重要吗?这个问题大到专家小到百姓,对地理理解不同,答案也是多元化的。首先从地理恢复高考的事实可以证明,专家是认同地理的重要性的。其次从人类的发展来看,什么知识最重要?这个说法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来努力。试想一个能让原子弹爆炸的人却搞不清方位,一个掌握地区发展大局的人却弄不明白什么是区位,这是多么的可怕呢。一个人生活的质量,其实要靠一种先进的生活理念来维持,而这种理念的最先进之处在于可持续。因此初中地理教育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不能因为中考没有设置地理学科,就随意放弃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初中地理教育。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每次给高一同学上课时,都感到遗憾和痛心。很多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空白或者说是缺失,他们有的连本省的省会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是其他省的省会和其他国家的首都。他们不但缺失了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地理知识,同时也缺失了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和地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影响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提高全民素质的实现。因此我觉得加强初中地理教育非常重要,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
由于我市的中考没有地理,多数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很不重视。在初一、初二年级,有些学校常用地理课上主科、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地理课;在初三年级又没有开设地理课,因此学生的地理知识普遍遗忘和欠缺,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教学现状使学生对地理课兴趣较弱,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应具备的识图、读图和画图的地理素质较差,这些直接影响到了高中地理教学。主要表现为:(1.)新修还需补旧知,增加了高中教学的内容,影响了高中教学的进度。(2.)增加了高考复习的难度,高考复习中,教师不得不安排很多课时对区域地理进行补弱。可见,初中地理教学问题的存在对高中甚至整体的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我对中考加试初中地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中考加试初中地理调查材料
为了加强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就初中地理学科中考加试进行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初、高中学生、家长、教师
2.调查内容(请认真填写):
(1).你赞同将地理学科学业考试成绩按比例计入中考总分吗?( )
A.同意B.不同意
(2)你认为将地理学科进行中考加试,考试应在()
A.八年级B.九年级
(3)你认为地理学科进行中考加试,分值应折合成()
A.30分B.40分C.50分D.60分
(4)将初中地理学科进行中考加试,应从哪一届开始()
A.2012届 B.2013届
(5)若从2012届进行中考加试,考试范围()
A.七年级教材内容 B.八年级教材内容
C.八年级教材中的核心内容 D.与高中教材密切联系的内容
(6)你对初中地理学科中考加试有何具体建议?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家长、教师认为:中考加试地理虽然可能会加重一些学生负担,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高中学生、家长、教师大部分认为:中考应加试地理,否则升入高中后再上地理课,就会感到十分吃力,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拦路虎。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中考加试地理利大于弊,因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二、思考和建议
鉴于上述原因,我大胆的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为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
初中地理教师不但应具备地理专业知识,还应扩大与地理相关的知识领域;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地理新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地理研究性学习和地理社会实践能力,直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多数初中地理教师也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提供一个专业与非专业教师交流的平台,事先确定讨论解决的地理教学问题,确定时间和地点,使教学经验得到交流,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还应请有关专家、优秀地理教师进行讲座、去先进学校进行参观,使新的思想得到传递、地理教学资源得到共享。
2.重视地理教学,全面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
地理教师专业不对口、教法落后、兼职教师多、职称层次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具缺乏等问题是地理学科不受重视的表现,地理学科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学生缺乏兴趣。所以,一方面我们呼吁全社会对地理学科的重视,改革初中地理会考制度。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不断反思,从自身做起,改变这种状况。努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出水平和新意。
3.制定合适的考试政策促进初中地理教学。
毋庸置疑,考试仍是目前组织教学的指挥棒,合理的考试政策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建议每年八年级会考由区教研室统一安排、统一监考、统一阅卷,真正让学校和教师重视起来。向上级建议中考政策中要体现地理学科的位置,如果中考科目有了,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能对地理学科重视一点,平时上起课来也能有点干劲,不过考试的方式不要过于太难,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压力。
关键词:地理教育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26-01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就是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培养。地理教育亦如此。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曾谈到:“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主要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因此,地理教学在进行本位知识教学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人文精神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就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地理教学特点和现状及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1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的涵义和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1.1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人性的关怀;核心是“以人为本”。
1.2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指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1.3 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人文性和人文精神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也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人文精神培养的关键是实施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的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所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2 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地理教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其中蕴含极为丰富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因素,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其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在人文精神培养、人格塑造方面有良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3 地理教育的现状
地理学科在目前的高考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仅是会考科目。因此,在学校、学生、家长心中地位不高,是“副科”。而且地理学科的课时安排远远少于其他学科,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只能疲于赶进程,以小高考为最高目标而备战,过分强调升学的需要,人为地将教书与育人剥离,仅重视地理知识、标准化的思维方式和应试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忽略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势必造成学生也只注重地理现象、地理知识的学习,忽略了研究过程的享受,难以保持学习兴趣。这些必然压抑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导致人文精神缺失。
教育的功利性已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明显处于失衡状态,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无可争辩的事实。
4 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先成人后成才”已深入人心,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也得到重视。在地理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地理学科的魅力,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人文精神教育必不可少。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1 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都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这为教师施教指明了方向,开展贴近现实生活、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
4.2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教师不仅是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地理教师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人文精神,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育中的主导者,应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隐性的人文素材的感化功能,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城市化问题》的教学中,采用探究法,联系民工潮现象—谈谈对外来民工的看法—产生民工潮的原因—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正面和负面)—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设下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分组谈论,加强合作意识,改变对民工的偏见,学会全面的看问题。
4.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我们的身边入手,联系地理现象,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讲授沙尘暴、地震、山洪暴发时,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再联系我国汶川和玉树灾情和灾区的情况,不失时机地渗入人文精神,唤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关爱。学生能够更深刻的学习地震的构成要素、危害和分布等基本的地理知识,还懂得如何避震、自救或互救。同时,树立客观对待地震的观念,树立明确的人生态度、生命的价值观,逐步形成关注灾区、灾民的人文情怀。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引导学生回忆旅游途中,观察北方和南方民房的特点差异,加深理解我国南北方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富饶,激发学生热爱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在分析的过程日渐形成多留心、多用心、多思考的学习态度。
学习《人口》、《自然资源》等章节,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抵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不良习惯。《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时,协调人地关系,是否需要参与国际协作?在全球环境的整体性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当今,决定了国际化的合作势在必行。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观念的确立。
4.4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利用幻灯片、PPT、插图、挂图、地理模型;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生动趣味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课堂中走出来,组织学生郊游,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由点到面,从而全方位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人格追求,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学习过程。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积累地理的感性材料和经验,鼓励学生多体验多思考。在地理课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并逐渐把知识升华为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直观教学 板图教学 开放教学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比较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就能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在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性的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一些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板图教学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图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中,使板图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内容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时,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廓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廓,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傲视东方,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是雄鸡的尾巴,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陕西似一个兵马俑,湖南和江西两省像亲密无间的伴侣,广东像伸进海洋的象鼻,青海像高原牧区的一只兔子等。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动手操作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如把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图剪开各省后,再拼合,看谁拼得快。也可以用行政区拼图软件,通过多媒体鼠标点击,进行图形轮廓识别比赛。这样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学生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了知识,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的方法。指导学生依据下面一首七字歌帮助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夹甘,云贵西西北上天,内蒙合海福定安,加上港澳与重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并且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