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育;教学;人文思想;观念
一、更新教学观念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改变由教师满堂灌,垄断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策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学生。比如我在英语教学中,注重预习教学,每节新课授课之前,我都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并用手头的学习资料查找知识点,进一步充实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讲解知识点,其他学生补充,并对重要的短语和句型进行造句练习,所有这些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包办,老师对疑难点、出错点进行点拨,在探究、合作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 要有耐心,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对学生有耐心是教师的第一要义。师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会很快地领悟教材、教师的用意,常常东拉西扯讲不到正题上,这时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知识、信息和技能进行内化,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想象、思考和实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越慢越好,教师要有耐心,要快慢相济,教学的节奏感同样不可忽视。教师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尽可能地点拨学生思维的火花。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想法可能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教师要善于接纳学生各类符合实际、合情合理的想法。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我们不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被动的容器。在教学行为中,我们应经常反思,看自己有没有无视学生的现象。比如学生默写不出的生词,我们要了解学生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去背,没时间去背,还是不懂背单词的技巧?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这样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利益,从注重学生的统一性变为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对教师自己的尊重。
其次,要学会赏识,让课堂充满温情。赏识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进步与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能激发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并抓住时机予以表扬,让每个学生都有被肯定的、成功的体验。乐学是一种情绪;乐学是一种动机;乐学是一种精神势能。因而我们英语教师要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是种幸福,是种享受,从而做到乐学且善W。
三是要师生合作,共同成长。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要素,即真诚、接受和理解。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即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即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决定着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还是被强制学习的“囚徒”。为了创造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师生人际关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过程的心理氛围。因此,教师应多与学生合作,分享学生成长的过程并与学生共同成长。只有通过教与学的合作,师生才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学生才能在一个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善用情感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在课堂上,促使学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T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外语中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决不应露出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令其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尊重、维护其在外语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教师的一个点头或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积极互动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愉快的教学氛围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过程。教师则首先是这个过程的设计、建筑师。搭建出一个能顾及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的多重关系,顾及学生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主动、积极、全面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要综合英语的实践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课型,引导学生创设许多闪耀生命光彩,童趣昂然的英语情景,学生在情境中学会交际,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迎接挑战,承受挫折,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
如在教学《Gerogia plays basketball》时,为了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作为导入:
Step 1.Some basketball stars’pictures.
(1) 向全班同学展现一些球星的精彩图画:
I’m a fan.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best. These are my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s----Yao Ming,Yi Jianlian.……
(2) 说起球星,同学们情绪激昂,教师趁机提问学生:
Who are your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
Step 2. Playing basketball.
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个篮球,做出各种打篮球的姿势,并用英语复述这些动作。教师提问:Can you play basketball?let’s have a try.
尽管学生知道这是老师创设的语言环境,但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打蓝球,并对球星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们的表现欲非常强烈,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Step 3. Introduction to Gerogia.
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从七年级开始,就接手了一群懵懂但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教师肩负着培育他们的任务。不仅给予他们知识,同时也要指导他们成长,在初中的这些学科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兼有义不容辞的任务。丰富的语文课程教育,比简单的说服性教育容易让学生接受,比粗暴的棍棒教育让学生驯服。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情绪,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大多是教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经过一次次的检测来把握课堂的内容。或者是按大纲要求,渗透法制内容,念一下某条某款的法律知识。这些当然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但对于思想教育,有些教师好像认为,那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任务,与其他学科教师关系不大。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觉现在的学生大多越来越自私。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等客观现象,使这些学生的思想行为可谓花样百出。要想扶正这些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文教学能在给予学生趣味无穷的课文内容的同时,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共鸣。比如,《童趣》这篇课文,作者把蚊子比成仙鹤,把青烟比作白云,学生就会想到自己玩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活动。
语文教学中有些事例,有助于学生是非观念的树立。在进行“让世界充满爱”的一次综合性学习中,给学生讲了一个事例: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作“开心辞典”,在一次节目中有三个学生去参加。有一个女孩的心愿是全家旅行,有一个男孩的心愿是希望还在住院生重病的爸爸能有钱医治,有个男孩的心愿是要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前两个都没有答完所有的题来完成自己的心愿,而第三个男孩答完了所有的题目。问学生怎么办时,一个男生说,我愿意帮助这个女孩完成心愿,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说,应该帮助那个医治爸爸的男孩,因为他的爸爸很需要这笔钱,这关系到人的生命呀!而旅游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当然,答完题的这个男孩帮助了这个需要帮助的男孩。这个简单的选择题,学生却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在生活中处理一些琐事时,有的人常常说“枉自是读书人”,就是因为有的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对书中的道德素养不去吸收。只汲取知识,在生活中处理琐事时,就可能让人怨声载道。
要渗透思想教育,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到做到的事情。不是因为在这里说了,就会做得很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承担语文教学,还会担任班主任工作。学生平时犯的错误,就可以在教学中联系教学内容,来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记得有一年有一个班,其他班的老师对班主任说:“你们班的女生真不像话,下自习了,还在教室里点着蜡烛唱歌,很晚了还从楼上洒水下来,泼在物理老师的身上。”班主任听了很气愤,回到教室批评了一通,那些女孩一句话也没有说。但班主任觉得这群女孩应该不会这样荒唐,私下问了问参与的个别学生,后来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那天晚上是一个女孩的生日,她的母亲白天给她送来一个大蛋糕,她想白天大家都在学习,就等晚自习之后叫寝室里的同学一起在教室里分享。去寝室又不允许,只能选择那个时候,那个地点,同学们留下来之后才知道那天是她的生日。吃人家的东西总要有点表示,然后就给她唱生日歌。结束之后打扫教室,不小心把水洒到物理老师的身上,吓得洒水的同学缩成一团,当时全体向老师道歉过了。班主任听了心里很痛,也很内疚,那些没有吃到蛋糕的同学,也许会因为班主任对她们的批评幸灾乐祸。于是在那节“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学习中,就举了那次生日事件。班主任首先给那群被批评的学生道歉,然后说:“说到世界太大,但我们的同学能让我们班充满爱,有东西吃大家能够分享,犯了错误大家一起承担,我很羡慕我们班同学的这种团结精神,这就是‘爱’。”
思想道德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也成了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想道德;素质;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怎样使语文教学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根据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要求,结合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形象感化法
爱因斯坦说得好:“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是1935年,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对其高尚人格的衷心赞扬,这些话很深刻地说明了形象感化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语文课文上有许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善诱的孔子,憨厚善良的阿长,迂腐穷酸的孔乙己,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易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正反两方面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这个形象,让学生更觉人物的真实可感,易于从文章人物本身的魅力中接受其思想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潜移默化,成为具体行动的指针。
二、细节深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学生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开掘学生的这种心灵“愿望”,进行诸如细心品评深究课文中一些词句语段等方法,往往能让学生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想道德观念。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中一个“尚”字,勾画出一个身处僻野、疾病交困却苦思为国立功的爱国诗人形象。《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包含着多么迷惘愤懑的感情,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亲情和金钱关系强有力剖析。
三、迁移综合法
综合,即把具有同类或相反类别思想道德方面的人物、语言等归结在一起,比较总结出其共性和不同的地方,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迁移,即可以是文本间的比较联系,也可以把触角伸向生活和社会,以文本的力量指导自己的言行,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规律”。我们可以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励志的古诗文名句归纳在一起复习记忆,更易于激发学生忧国忧民、立志奋斗的壮志豪情。可以把孔乙己与范进、胡屠户与奥楚蔑洛夫综合对比,就会对封建社会,对十九世纪的沙俄,对我们当今社会应做怎样的新型人才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教学《故乡》,我们可以迁移我们现在火热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可使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和新的追求。
四、情感熏陶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教学中若能创设一定情境,把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化为特定的情景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或所设置的情感世界中,就能对其思想道德培养起到促使感悟或潜移默化作用。如学习《马说》,通过反复诵读“熏陶”,引领学生走进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和唐朝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社会人才观的新认识,增强学生成为优秀人才回报社会的坚定信念。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72-01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该课程的学习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一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思想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形式,一方面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地培养。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着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然而,据笔者了解,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却忽视了插图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2.正文与阅读辅助材料在教学中得不到有效的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参考材料。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让正文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有的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内容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背景,不可忽视。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基础教育改革的10多年时间以来,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构建高效课堂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我们不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图文并重,突破教学重点。图像图片资料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图片大量增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总结出图片所蕴含的各种知识内容。例如,笔者在九年级教材(人教版)“循环利用资源”教学时,在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态农业图”之前,学生一头雾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态农业图”,后,学生从图中直观地看出“生态农业”不但循环利用资源,又保护环境的意义。
2.正文与辅助资料并重。新教材中,每节教材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分析,就难以让学生将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笔者在九年级教材(人教版)“我国人口现状与特点”教学时,从“相关链接”的数据中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特点。
3.教材内外实例有机结合。教材中列举的的事例典型,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具有直接的指向性。然而,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时政背景材料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教材内外事例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解。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传授学生用教材中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只重教材例离开生活实际有碍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碍于学生对最新时政的了解,以致学生不能将生活实际、社会时事与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
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高等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历史文化典籍中蕴涵的爱国思想通过学生的阅读或教师的讲解影响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懂得: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乃是一个人应有的崇高品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等,是我国士人爱国情感真切流露。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卫国戍轮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等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充溢着圣贤名士们浓厚而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利用古代典籍,特别加强古代诗词的阅读与理解,潜移默化中使得大学生在阅读古代爱国诗篇,得到这种爱国思想感情的熏陶。
二、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周易》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古老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忍辱负重,著有《史记》,流芳百世。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不断沿袭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屈不饶,演绎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自强不息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长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背后的驱动力正是这个国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面对外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始终未放弃民族独立国家强盛道路的探索。振兴中华的重任责无旁贷的落到当代大学生身上,需要我们大学生继承我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但在面对当今社会环境,有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独立意识薄弱,因此为了能够完成民族复兴的使命,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有必要的,而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大学生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非常好的榜样。
三、传统文化中的人格风范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中的精英,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后备力量,他们需要德才兼备,有知识,有能力,也要有高尚的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人格和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如果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也很强,但是,假如他没有高尚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他就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和获得的能力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甚至可能还会走向人民的反面,危害国家和社会。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志士都十分注重做人的操守,强调人格的培养与锻炼。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人格操守的锻炼。“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说过,一个有高尚操守的人必须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和孟子的这些言论,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士注重人格修养的高尚情怀。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临着道德滑坡、腐败蔓延的境况,所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
四、传统文化中的人道思想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建设者有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与社会要求相适应。要使大学生适应这种要求,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并且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的人道思想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宽广的胸襟和仁爱观念。乐于助人,关心他人本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西方优秀文化的渗入,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开始在我国蔓延起来,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人道思想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人的一些美好的品质在金钱面前开始消退,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被许多人奉为自己的处世原则,一些人开始变得自私,没有社会责任感,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不知鲜耻的不择手段的侵占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典籍中,就反映出了朴素的人道思想和人道精神。孔子曰“仁者爱人”,反对猛于虎的苛政,提倡仁君施行仁政;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文关怀;墨子的“兼爱”“非攻”的主张等等,都闪烁着人道思想的光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不表现了志士文人们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人道精神。他们把关注的目光多投向社会的底层,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
五、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始终倡导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和”这种思想得到历代思想家的继承与发展,进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鲜明品格。这种思想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型人际关系的的构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讲“仁者爱人”,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将心比心,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增进大学生之间的友爱之情有重要意义。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认为人不仅要自身得到完善与发展,更提倡个人实现其社会价值。推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面,提倡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人类的活动要服从自然规律。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不涸泽而鱼,不毁林而猎”,都是古人朴素的生态伦理的表达,这些对提高大学生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秩序的意识有很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4]黄鹤.中国传统文化释要[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语文; 教学;渗透; 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语文学科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互相结合,互相统一。
首先,这种关系体现了小学语文学科既具有鲜明的工具性,又具有较强思想性的特点;其次,这种关系有利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育人的目的;第三,这种关系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即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领会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不要脱离文章的思想内容孤立地讲解字词句篇,也不要脱离语言文字空发议论,而是要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在新课导入中渗透思想教育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开始,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以利于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把握。比如在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喊声》一文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几幅刚发生的战争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然后谈话导入新课:战争使无数人失去家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更使无数的孩子失去了他们的亲人,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缔造和平、构建和谐、远离战争,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同学们下面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通过这样的导入,使学生产生与课文中中国小男孩一样的思想共鸣。
二、在写字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常言道:字为其人,在写字指导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字,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可把写字规则和为人处世结合起来。比如我在教学生写“十”字时,故意把“│”写的歪歪斜斜,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个字写的怎么样?学生都说不好看。在学生的议论声中,我及时小结:这个“│”多调皮呀!我们可不能像它那样,字要写的工工整整,做人必须堂堂正正。在指导学生写合体字时,让学生明白各部分占位必须恰当,字才会好看,教育同学之间也必须相互谦让,才能和睦共处。通过写字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写字的技能,同时在思想上也得到了熏陶。
三、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有这些都必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学生在理解语文内容时,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同时要从教材丰富的思想素材中汲取一定的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我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整节课的设计以“爱国旗”为教学核心,展开了一条“链”,整合每个教学环节,(找出最感人的句子――了解当时我的处境――找其他感人之处)引导学生感知、感悟文字背后的蕴涵的“爱国情”,从而使课堂中的“爱国情”自然的生成、深化。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五星红旗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有关语句体会“我”当时的处境和自己的做法,体会“我”拒绝用五星红旗换救命的面包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最后让学生比较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对比,懂得只有维护祖国尊严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再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进行换位,让每位同学都扮演小姑娘,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自己会怎么做,结果又会怎样?通过各种情况的对比,让学生知道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给予帮助。用爱心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自己也会有好的回报。
四、在作业设计中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作业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思想教育,大多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成自觉行为。例如我在教完《看电视》一文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平时你家里是怎样看电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怎么做?过一段时间后,再和家长进行反馈,看学生是否说到做到。学完《鲁本的秘密》一文后,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让学生懂得爱母亲,回报母亲。
五、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紧扣教材,在把握德育素材的同时,鼓励学生实践,以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小学生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课文有很多都是选自名著,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课外延伸阅读是必要的。例如我在教完《小抄写员》一文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爱的教育》一书,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亚米契斯充满爱心的人道主义原则;在教完《再见了,亲人》一文后,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感受志愿军战士的风尚。通过延伸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教材以外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思想上得到一定的熏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做到“紧扣教材,有机渗透,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教育双重功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存在不足 发展方向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于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结合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学开展存在的不足及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德育教学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也是对学生基本道德素质进行不断提高的主要教学科目。通过语文德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道德观念存在的不足,从而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行为意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达到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目的。这一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以上观点论述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新时期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在。
二、传统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内容与教学实际相脱离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德育渗透过程很多教师具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使得学生接受德育教育过程显得尤为被动。这样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德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效果,同时广大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开展德育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从内心对德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排斥感。这就充分说明德育教学内容与语文教学实际相脱离对学生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方面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积极培养与渗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关键学科。教学中应立足于小学学生阶段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对其德育教育发展新方向展开不断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光辉. 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7(9).
[2]陈梅.拨动语文教学的生命之弦――浅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焦苇,计琳.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上海德育“十一五”改革发展纪实[J].上海教育,2010(18).
[4]李兴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
摘 要:班主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他们人生的引导者。新课标的改革,对小学生教育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提高小学生的人文涵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在此前提下,让小学生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工作;结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班主任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习好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人文素质和知识涵养。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许多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只有把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工作结合到一起,才能使班主任的工作有效进行。下面,是我根据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作出的探究。
一、充分利用教材,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把书本上的知识适当发散,引申出课文的真正含义。当下的教W模式是为了检测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好坏程度,用考试的方法来测试。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学习书本知识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涵养的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涵养。
例如,在开学的第一天,为了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展开一场关于“家”的演讲,如何才能营造“家”的氛围。其实,一个班级就相当于一个家庭,班主任是大家的家长,而在座的每位学生都是家里的一份子,是兄弟姐妹。“家”氛围的营造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经过一系列的演讲,学生们心里就会产生一种为自己的班集体努力奋斗的斗志,而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更加深厚。这样的氛围下,就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同学们也会互帮互助,自觉遵守班级准则。
二、改变教学方式,开展分组教学模式
语文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分组教学模式来帮助他们学习。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教师要根据每位同学学习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每位同学学习方式和性格,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讲到《狮子和鹿》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再分组表演朗诵,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会产生责任感和互相合作的精神。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材上的教学,教师应当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仅是学习背诵课文,书写文字,还要适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涵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要协作好,这样才能帮助班主任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开展管理班级的工作。
三、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开展思想教育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写作是教师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应该好好利用学生写作的机会,为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便利。
例如,在学生写作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写日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写批注和评语的方式来实现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帮助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管理。所谓日记,就是一天一记,语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写他们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日记的内容中,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展开思想教育。教师应该把每一次给他们的评语当做一次思想上的交流,而不是简单地写一个“阅”字和日期,教师应该认真看完学生的日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学生看到了教师的评语会感觉到老师的重视,受到老师的鼓励和鼓舞,会更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意见,方便班级工作的展开。
四、将语文课和班会课结合起来开,进行品德教育
班会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班会的目的是对学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而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班主任可以把语文课和班会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材中提及的思想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渗透,而在班会课的时候,则加以拓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的品质,并形成一种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只有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涵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小学班主任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的重大责任,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把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相互渗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教育,实现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鹏
让阅读教学展示出高中语文的独特魅力 王春雪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刘海华
"五点疗法"让学困生走出心理的低谷 张亦林
谈谈高中英语写作 肖立
创新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刘江
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武玮萍
浅谈《祝福》的讽刺艺术 夏国福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罗启洪
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 施玉明
探究性学习在我校的开展 罗秀云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马才
浅谈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秦海民
寓思想教育于日记教学之中 宋飞
让思品课堂编织成四季风景 宋爱花
"感悟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童辉
议论文写作中怎样选择事例论据 王春霞
如何上好地理课 夏亚新
加强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 蒋金娟
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曹福才
中学生加强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陈元东
关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探析 丁文玲
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范晓霞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探讨 黄建成
散文应注重审美教学 江海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李永威
如何为"学困生"解"困"——浅谈农村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吕敏
培养中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教学 陈娟
新时期小学管理模式问题探析 潘丽蓉
让数学课堂因生活化而精彩 林艺华
丰富词汇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刘晓玲
巧妙"乞巧"让古诗教学散发春的绿意 许军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徐艳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杨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 申冬梅
新课标下对实施学习方式的反思 石清飒
生活事例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张婷婷
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杨启秀
浅析德育教育下的计算机教学 虞璐
陈钢小提琴作品解析 张蒙
英语复习课教学浅探 张敏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常娜
学生惧厌作文的应对策略探析 赵雪莲
集思广益上好美术课 刘小波
新形式下的政治教学管理 卫毅
让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语文教学 吴锋
早期训练与体育游戏 徐会军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使用 甄娟
美术课改要落于实处 朱珠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 张礼荣
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魏玉芬
试谈新课改中的"导"和"学" 徐叶琳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韩玉华
感受物理美,愉快学物理 葛雪娣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美术课堂更生精彩 殷林洁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吴粉珍
"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几何教学 张跃根
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效 陈红
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应用例谈 陈燕
浅谈利用电子交互白板开展小学识字教学 王萍
运用电化教学强化素质教育 吴统进
我们在教改的路上且行且思——浅谈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 顾玉兰
2010年《文理导航》约稿启事
作品展示
春天
阅读理解3篇
完形填空3篇
高一(下)Units 13-14重点词汇
高一(下)Units 13-14重点句子解析
情态动词should,ought to,had better的用法 郭义庆
区别must与have to
《道林·格雷的画像》节选
少年比尔·盖茨
信息动态
有趣的标识
风的色彩——《风中奇缘》主题曲
谈谈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高一(下)Unit 13单元测试
高一(下)Unit 14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