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第1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一、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连接,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掌握,并能够自主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题策略。高中地理教师课堂设计是地理知识、心理学内容、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呈现。

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构成因素

1. 教材内容分析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材分析能力。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材料,也是知识具体展现的一个平台。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深入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中心思想,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引申内容,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确定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的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高中地理主要是利用三维地理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三种目标深入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掌握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

3. 教学内容设计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单一而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的观念,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 教学内容评价能力。教学内容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内容评价能够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内容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充分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三、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在教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程改革和现代教育观的具体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水平和情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深入挖掘教材思想,明确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教学的目标,并充分了解教材中所展现的人文思想和价值观念。例如,在《城市与城市化》这个内容中,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对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并形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城市资源的良好美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

2. 丰富地理教学方式,创建生动课堂。教师要注重加强对游戏教学法、激趣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灯内容,要进行着重的讲解,使学生避免出现思想误区等问题。例如,在《城市与城市化》这个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模拟城市空间和城市中的结构组合,加深学生对城市中各种板块的深入理解。

第2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这种提问的设计,由于是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范畴来完成知识的迁移,所以它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6.6)中关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天津市的市内六区,面积由十多年前的161km[2]扩展到目前的330km[2],人口也随之迅猛增长,这会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哪些问题呢?试从城市污染程度、交通状况、住房状况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及时总结,突出强调前三个方面。这样,既完成了“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学习内容,又为下一个内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问埋下伏笔。

二、将教科书中内容进行形式上的适当转换后设计提问

1.转换为示意图。这里所说的示意图,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课本中诸多陈述性的知识转换成具有一定内涵和联系,反映地理基本原理的隐含示意图。教师利用这种示意图进行提问,在教学中有许多好处,它可以简明扼要和形象地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隐含表达出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便于记忆。例如:针对高一《地理》(8.5)“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评价”这部分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的示意图进行提问:

(1)若你作为开发者,你首先开发哪处旅游景点,为什么?

(2)C和D处若景观特征雷同,但在质量上D处稍逊一等,你应该开发哪处旅游景点,为什么?

(3)E处景点质量最优,你是否现在马上开发这个景点,为什么?

2.设计辅助教具。高一《地理》新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图表,它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验证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动认知结构过程的信息源。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对教科书中的相应图表进行深加工,设计出具有观察思考和研究价值、便于提问的教具,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为说明高一《地理》(9.1)中,人口增长过快,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对图(9.3):人口、环境和贫困之间的联系图进行了加工,制作了复合投影片(三张复合),且在授课中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学生观察投影片及复合的动态过程,再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教科书,综合分析这三个问题,能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图(9.3)包容的头绪较多的知识,也为学生理解人口过快增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1)投影片Ⅰ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给固定资源带来哪些影响?对环境和贫困状况有什么影响?

(2)复合片Ⅰ问题:人口过快增长又给未开拓资源带来哪些影响?对环境和贫困状况有什么影响?

(3)复合片Ⅱ问题:科学进步对环境和贫困有什么影响?能否全面遏制(1)、(2)两方面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利用各章节后“活动”的内容设计提问

高一地理新教科书增加了“活动”题内容,其中有部分内容是教师设计提问的极好素材。例如:我利用高一《地理》(4.4)课后“活动”内容1.让学生层层分析,在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有机联系的前提下,得出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人们常常把植物作为自然景观的标志。

四、循序渐进,设计递进式提问

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地理现象的形成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类知识,教师可将复杂知识进行合理肢解,降低其难度,提出一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然后再取消这些假设,还事实真面目后再进行提问。

这种提问既适用于自然地理知识,又适用于人文地理知识和人地关系较复杂、难度较大知识的学习。它能在相对降低学习难度的条件下,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独立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例如:高一《地理》(2.4),内容是对较复杂的地理现象的研究,我设计了以下提问,较轻松地解决了这一知识难点和重点。(1)假设地球不自转,表面是一个物质均一的球面(即没有陆地和海洋之分),那么,全球性大气环流怎样运动呢?(2)实际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它会使全球性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3)实际地球表面有海陆之分,它又影响大气环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3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22-0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对于高中地理来讲,其外延还延伸到了宇宙层面,囊括了对于天体运行的钻研和探索。高中地理教学,无论是对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还是让他们了解大自然的奥妙,还是让他们知道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是一门十分具有实用性的科学。但是,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针对高中地理规律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导致地理规律有效教学缺乏指导[1],使高中地理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一些误区之中。它使得原本应当充满乐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地理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使得原本应该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理课程变得艰涩难懂,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倦地理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人学习轻团队合作,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反思,以扬弃的态度对地理教学进行锐意改革,让地理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学生不再把地理课视为畏途。这里,我们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改革策略探析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降低教师的教学成本,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缺陷

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其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有了显著的加大。一般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一是重理论灌输,轻动手实践。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支配,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理论灌输而非动手实践上面,这导致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

二是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的交流。同时,教师不得不把原本具有整体性的知识系统,嚼碎了强行喂给学生,而不同学生之间在理解力,接受力方面的差异就不在教师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三是以学生的个人学习为主,缺乏团队性的合作。

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只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动手实践,会让学生变成虽满腹经纶但却欠缺实践能力的书呆子,使他们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原本应该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理课程变得艰涩难懂,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倦地理学习。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导致他们在高考中大面积失分。再次,由于把学生割裂成了一个又一个孤立进行学习的个体,缺乏团队性的合作,而如今的社会却是十分注重团队合作的。学生若在校期间得不到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来走入社会更是难以立足的。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今,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社会背景下,地理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教学也要积极向这种全新的理念靠拢,变满堂灌为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变个人学习为团队学习;变死扣教材为鼓励创新。这样才抓住了教学改革的实质。

二、地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这里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中《天体运动》这章为例,具体阐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改革策略探析。

1、教学前的预备

地理教材的处理与分析是上一堂好课的基础与前提[3]。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地球仪等教学用具,还要认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课题供学生讨论。同时,教师也要嘱咐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对知识点有个大概把握。

2、导入课程

教师首先以初二物理学过的运动学方面的原理作开场白: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初二物理课学过的原理吗?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以运动的形式存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天体的运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把地理课与其他学科进行融通。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PPT,对将要学的内容首先进行概述。

3、开始小组讨论

在讨论前,教师首先布置讨论的课题: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派代表一人上讲台来各抒己见。教师要提醒他们不要光依附于课本,而是可以大胆地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对其发言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最后,教师对所有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统一总结。

参考文献:

[1] 艾何.高中地理规律的有效教学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第4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教学论、学习论、系统科学、传播学的启发,地理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

教学目标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原点,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因此有四大基本特征:首先是指向性,即规定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其次是选择性,即教学活动中的方式方法、媒体手段的选择必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是整合性,即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最后是可测性,即课后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能进行测量,并对本堂课的目标实现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由此可见,地理教师首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突出准确性和可测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必须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准确解读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并围绕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巧妙创设导入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课导入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每节课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系到该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创设巧妙的情境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使学习变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知。德国一位学者曾做过一个形象恰当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将很容易地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其吞下。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之中,方可显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的价值体现在“情”与“境”两个方面,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是情境中“情”的作用。另一个是“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形象地说,“境”就是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识与熟知的沟通和转化,从而使学习的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

(二)科学构建地理课堂教学信息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传播不仅与信息的意义相关,而且与信息的形式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信息的合理结构是有效传播的必要条件,而无序的信息由于缺乏结构易被遗忘。而大多数教学信息只需改变原有信息的呈现形式,例如可以把文字信息转变为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的结合,即转变为视听信息。这看似只是一种形式的转变,但其信息结构更完善,课堂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

多项教育研究表明,只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才能真正开展有效教学。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系列科学的学生合作探究环节呢?为此我以“探究曲线”为理论指导,力争用设计的合作探究把学生引入琢磨状态。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发现了问题之后才会产生真正的探究动机,在学生提出假设之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都处于发散状态,一旦提出假设,学生的心理指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验证假设时,学生的心理指向是直线指向目标的,总是希望越快越好,但实际上,真正的探究行为却是曲折的,是正反馈(+)和负反馈(-)不断交错出现的。

如何利用好这一规律把学生的迫不及待之情很自然地引到合作探究中呢?我认为“问题”是学生进入琢磨状态,开展合作探究的导火索和发动机。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发现问题—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趋近目标”的过程,我们在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可以设计小步子问题,层层深入递进,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这种探究设计避免了一种困境:一下子将一个大而无边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无所适从。同时分层次小步子问题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合理设计重难点的突破,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通俗化。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因为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的问题需要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实现,所以高中地理教学往往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科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就应该体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这是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我们在地理教学设计的时候,针对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一方面可以提炼核心问题、分层次小步子层层剖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突破难点。

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开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践,避免地理教学活动的盲目、随意,增强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地理教学设计质量、增强地理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3]王向东,袁孝亭.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J].地理教学,2002(10).

[4]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实践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是课堂教与学的交汇点,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扩展与补充,也是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所学内容,锻炼相关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所以,不应忽视地理课堂作业的教学设计,应将高中地理课堂看作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仅学生需积极、认真的完成,教师也应在备课时将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纳入教学设计的要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为此,本文特展开以下探讨。

一、高中地理课堂作类型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是按照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地域性和空间性特点,有计划的设计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绘图、交流和实验等方式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维方式出发,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有以下四种类型:首先,是阅读分析类型。此类型的载体是地理文字材料的呈现,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该从报纸、期刊、杂志等媒介上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的文字材料,作为地理课堂作业,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老师的讲述和教材知识来掌握材料的背景和内涵,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教材知识。其次,是操作实践类型。此类型中的地理技能为学生提供了地理思考的技术和工具,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然后,是探究钻研类型。此类型倡导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整理并汇报各自的探究结果,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会逐渐增强,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最后,是合作讨论类型。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根据地理概念、事实、原理来分析论证,并进行陈述。通过大量的讨论交流,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会大大增强。

二、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实践

1.文字材料类地理作业的设计例析

文字材料类地理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对地理教材中的文字材料进行阅读并分析,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逐渐建立起空间概念。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气团的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或口头阐述来让学生了解有关气团概念的阅读材料。因为气团在特定的空间中存在,水平范围和垂直高度非常大,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气团的存在范围进行阅读,将气团比喻成操场,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许没有提及地理空间,但利用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建立起气团存在的地理空间范围。每一种地理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存在,教师应该有目的的设计阅读分析类的地理作业,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想象和感受地理空间,并逐渐具备地理空间相关概念。

2.图表类地理作业的设计例析

图像可以说是地理学科的又一种语言,能将地理信息准确的传递。地理图表主要有地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和示意图等。地图的空间性和墙,通过大量的地理信息和现象的反映,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景观图能对地区特有景象进行反映,能加深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统计图能帮助学生弄清各个区域的气象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作业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图表类作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地球运动一节内容的讲述中,需要对地图和经纬网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教师可以设计一道读地图类作业进行练习:

题目:下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如下的思维过程:首先,对甲地的经纬度继续判断。然后,通过空间定位和空间想象能力,将新加坡和甲地在世界地图中的大致位置定位出。最后,按照方位来判断并得出合理答案。此题能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空间定位以及读图能力。

3.实验模具类地理作业的设计例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模拟实验演示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理解困难,例如地转偏向力。这是一个假想的力,原本不存在,能对地球的空间是时间范围造成影响,而学生对大范围和长时间下的这种现象很难理解。如果通过实验的设计,组织学生亲自观察、操作和讨论,使得地转偏向力能具体的呈现,那么学生能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固定一个地球仪,让学生上台进行如下操作:(1)地球仪静止时,将红墨水滴在60度N的位置,观察轨迹;(2)从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将蓝墨水滴在相同的地点,观察轨迹和之前的相同与否。另外,在地转偏向力的作业设计中,还能选择身边的现象和事物来向学生演示,例如设计如下实验:安排一间实验室,组织全班同学将自来水打开,对落水口出的漩涡各自的旋转方向进行观察。这样一来,通过直观的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良好。

三、结语

地理作业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深化、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内涵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课堂作业类型的不同,从文字阅读类作业、图表类作业和实验模具类作业三个角度探讨了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地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呈云;精心设计,提高高中地理作业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0期

[2]林小鸟;王宝剑;熊莹莹;试论新课程视阈下的高中地理作业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罗赛清;科学设计学生作业提高学生作业效率[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第6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一、研究课标及教材,寻找和乡土地理所对应的切入口

在研读新课程标准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对能力的要求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往往也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关注的部分。新课程标准主要涉及地理概念及地理事物基本特征、地理最基本的原理及其规律、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实际生产及生活、对图表文字等信息的判读和填绘及有效信息抓取、基本地理计算等。在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Ⅱ中关于乡土地理方面的教学资源约11处,有的需要学生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加以调查了解、对当地产业活动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当地商业网点布局及商业活动类型进行调查并作简要评价等。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参考教学参考书,就教材中所展示的乡土地理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在课程标准要求、教材之间寻找对应的切入口。

如在学习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中的人口增长模式内容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活动要求查找当地的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填写表格后做出曲线图(主要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三率),结合以上材料进而判断出当地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此时,教师可搜索更多与本学习内容密切关联的资料供学生分析,以便于他们更好地解决教材中活动题所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们将自己所填写的表格、绘制的曲线图展示后,教师还可将判断区域人口是否进入老龄化的数据标准告知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人口老龄化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去深入剖析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教师还可介绍关于“人口红利”及“人口窗口期”等新概念,展示人口专家针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的主要策略建议。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自己家庭中组成成员的年龄结构,预测未来其家庭应人口年龄比例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师还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曾经和近期所推行的人口增长政策的原因及可能影响。整个课堂教师应尽量减少自己集中讲授的时间,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思考,鼓励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所得,教师最后进行小结,通过多媒体课件加以展示,引导学生将相对完善的获得记载下来。这种对新获得的信息的思考与分析过程可以便于学生在新的学习情境下顺利迁移,这种学习不仅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一旦学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是有用的,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一定更为浓烈。

二、精巧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入

很多时候,教师们会发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后特别容易浅尝辄止,学生往往觉得意犹未尽,适当留白自然很好,但学生的思维未达到理想的状况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存在这种问题的课堂自然和教师的备课仓促、粗糙关系较大。笔者在课堂教学时绝不会因对教材的以往印象而懈怠,面临新的学情和新的时代变换,必须重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线必须是更好的便于学生的思维打开和走向深入。

如在学习区域产业活动这一内容时,笔者根据湘教版教材中这一内容相对较为单一的现状,结合其它版本新教材及原人教版老教材中这一教学内容并引入乡土地理加以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利用假期了解家乡所在地农业生产类型,分析其主要生产特点。在多次比对并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更为顺畅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从农业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依据不同分类依据)着手并结合导学案填写,要求学生回顾学校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思考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区域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区位因素)的角度(自然、社会经济、有利、不利等),还可以渗透关于生长期、生长周期、无霜期等概念。教师可结合教材中所列举的案例要求学生通过这些配套训练巩固新学内容。在学习完水稻种植业这一重要农业地域内容后,还可结合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建议,进而思考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依据高中生的喜欢新鲜事物的性格特点笔者还有意识的引入了新闻媒体中出现的较为新颖的关于农业的概念如新农业、规模化农业、石油农业、订单农业、高效农业、处方农业等,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对这些新词语的理解,教师最后加以小结。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众多经济合作社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试图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可能方向。

这种基于教材并体现整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思维的层层递进,学生在逐级思考的过程中动力不断,教师及时介入并加以纠偏可以确保学生的思维顺利打开并得到拓展和深入。整个课堂学习充满了原生态的生成氛围,地理学习会极具乐趣且教学效果得以最大程度放大。

三、强化反思,及时弥补教学缺憾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学效果更优的最佳路径正成为众多高中地理教师的共R。在高中地理课堂引入乡土地理时极容易因众多突发状况而存在一些缺憾。教师应在自己的备课笔记上留出了专门的空间进行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中闪光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及时加以记载,每次在备课前必须研读上一年这一内容教学时的设计及反思以扬长避短。高中地理教师往往任教班级较多,每次上课后及时进行反思还可以使得下一课更加娴熟完美。

如在进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城市与环境”内容学习时,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内容的理解不是很清晰,利用午休时间笔者及时对多媒体课件加以修正,增加了从网络上所搜集到的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多个图片及配套典型例题。在教学时侧重要求学生留意身边,根据教师所展示的图形去思考城市基本功能区的主要分布位置、基本特点。教师结合实例加以分析,接下来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因此得以优化。笔者在这一教学内容结束后也及时加以反思记录,为下一年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打下基础。

第7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特点;问题;效果;提升;策略

地理学科是高中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学生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空间把握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理学科教育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分析地理教学问题,积极探究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是地理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课程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设置讲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地理理论知识设计的同时,一般会设置相关实物和现象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展示。这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特点。高中地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设置的有地理整体构建内容,设置的有很多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对地区发展因素,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等内容有有效的了解,这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促进。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知识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但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增加了很多自主探究内容。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多数地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只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播,只重视让学生识记重点地理知识,却不重视与学生互动,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非常被动。第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对新的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资源开发不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多事对教材内容进行呈现,但不重视内容的拓展,不重视趣味性强的,拓展性强的地理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引入,地理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第三,只重视知识传播,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重视知识的传播,重视引导学生识记知识掌握知识,但不重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能有效的思考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地理知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把握和应用,创造性学习难以实现。

三、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1.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先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要能够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是提升地理教学效果的基础。要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做好学生调查工作,能够对学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所关心,所感兴趣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情况进行调查,能够基于学生所需,选择设计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能够对学生的详细情况进行摸底,基于此进行教学设计。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需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能够基于此设计相关内容,以保障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

2.营造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地理教师要能够认真研究新课改目标要求,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性,能够营造出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保障地理教学的效果。教师要能够充当起好的引导者角色,能够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师要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对问题的讨论,以保障问题的有效解决,保障学生能够在问题讨论中,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教师要能够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重点、难点,探究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有效发展。

第8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新课改后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笔者一线教学经验谈谈如何结合新课程理念架构一个高效高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有效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鉴于目前地理学科地位和特点,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有赖于教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认真探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把学科教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等进行有效地优化整合,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理念下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状况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有效设计提出了五项基本理念:首先,高中地理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其次,建立丰富多样有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第三,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地理学习的探索;第四,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最后,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合评价的结合。依据上述新理念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只背不记”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令地理学习的意义只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设计。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

(1)课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备课。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耍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

(2)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是重要途径。据文章上半部分所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就成为这次改革中的重点。结合新课改我们的教学方式应逐步从“教材本位”像“标准本位”转变。就这点来说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秉承“科学原理与基础一认识与分析问题一自己的行动与情感态度”这条主线,以探究式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围绕主题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同时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有效课堂设计的定义。无论是探究式还是合作式的教学方式都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这种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式才能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学会从合作中综合分析一个地理问题。

(3)充分运用各种图表,培养学生智能。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一门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地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为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通过对教材巾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图表,挖掘它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潜在作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

(4)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有效的地理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来进行,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设计具有一定理论和逻辑关系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如果还问一些浅显明白、形象直观的问题,往往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选择》时, 为了使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因素这个重要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上,而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和思考,进而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比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影响当地水果罐头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进而再让学生分析“丰县作为全国电动三轮车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影响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学生在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以后,再结合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就能顺利掌握这些内容。

(5)有效课后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意义是保障。作业布置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同时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普遍方式。课后作业应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的检测功能并不在于区分学生好坏而在检验课堂教学的开展状况。片面的作业布置理念使得作业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画洋流图、算时区、背地区经纬度的传统作业形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如果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将地理作业与实际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作业乏味枯燥的问题。比如,在去年4月20日刚刚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在缅怀死伤者的同时四川频频地震也涉及诸多地理问题。教师可以此为题,让学生分析四川的地理位置、板块构造及地震带位置,设想下灾后重建方式。这样联系实际的开放式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也较好的呼应了上文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结语

以上是我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和策略的初浅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以真正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汤海彦.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处理与反思浅谈[J].现代阅读,2012.

第9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高效性 主动性 参与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所以,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性和高效性学习。那么,针对高中地理这个学科而言,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堂高效性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究,让学生可以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地理课堂往往是忽视学生的因素,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课堂的互动性。

下面我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性,并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树立“学生为主体”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切实落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度和参与度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掌握上还是在课堂活动参与上都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学生来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使其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得到调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收获和能力获取得到最大化体现,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

(一)明确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其内在要求就是以使高中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进行创新思维和意识,并将此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高中地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具体做法是:教师依据高中地理的教学大纲,结合所用教材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中,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可以弄清天体与天体系统之间的区别,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点,并最终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依照教学目标选择使用最佳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班级或是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方法。

以高一地理中的有关“气候”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首先抓住“气候的分布、特征、影响及气候类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使用“挂图”来直观展示不同地域或是纬度的气候差异,并配合“比较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记忆,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提供保障。

(三)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章内容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进行“招投标的活动”,使同学们代表自己的地区或是企业来进行招投标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让学生深刻理解“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内容,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的具体性应用,最终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和整体性知识素养,激发并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活跃。

(四)采用优化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课堂学习

评价学生,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同时也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手段。那么,我们就应该使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又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可以相互结合,取得最大的、最佳的效果。

其一,就教师评价而言,教师不应该只是对于正确的回答进行评价,还需要对不正确的回答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真正掌握,而教师的鼓励应该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为主。其二,就学生之间的评价而言,教师应该从“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积极参与发言?”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之间的评价成为互相促进和影响的推动性因素。其三,就学生自评而言,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今天课堂上的地理知识你都懂了吗?(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环节的表现感到满意吗?(3)你对那部分的地理知识最为感兴趣?”等。将这三种形式的评价加以综合利用可以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式”评价,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地理课堂上的评价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并体验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热情,最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是我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课堂高效性”话题进行的浅谈,目的是通过自身的实际教学来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教师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曹丽娜.拓展读图思路提高识图能力[J].地理教学,2005(5).

[2]成继龙.行星地球”一章“活动”板块的教学[J].地理教学,2008(3).

[3]唐彧.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地理教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