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政治哲学价值观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教学 政治课堂 实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变成了教改中的中心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关乎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同时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高追求,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一、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佳的现状
在整个高中教育教学环节,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政治课堂又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政治教材,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1]。就此而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时事政治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球视野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取得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这在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培养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严重缺失,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现状愈发严重,从而影响了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1、教学模式僵化
新课改过程中极其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按照新课标规定的教学模式授课,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不顾学生的人生经验、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各自的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使得整个教学模式严重僵化,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例如,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深奥难懂,没有教师解释学生很难自行消化,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大多学生自然就无话可说;有些政治知识又太过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不屑一顾,这时候的自主学习环节自然是极其无序混乱;还有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以及流程安排不当,有时候时间不够,问题不能够全部展开,有时候安排的时间又过长,自主学习环节也就变成了学生说闲话的环节。
2、过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被不断提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违背了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相结合的一般教学规律。这种现状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一大原因。有些知识因为其自身所具有艰涩、难懂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但是有些地方却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这都是不尊重教学实际的表现。
3、“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课堂实效评价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体制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特点。不仅大多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很多教师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和学习成绩有关的课程以及与学习成绩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但是,政治课程的本质出发点明显不是为学生直接提供具体知识,而是为了使之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改观。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和“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一教学特点有很大的联系。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强课堂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想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3]。而改进教学模式,首先得系统全面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做出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设备供教育工作者使用,用来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这些教学设备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政治课堂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等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良好的教学工具,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许多方便。但是现阶段,由于新课改不够深入、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其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过于强调教学设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
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形式的改变就是新课改的全部概念,有些甚至发展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程度[5]。最后,整个课堂的中心成了多媒体或者课件,原本用来学习的地方变成了视频放映场所,教师和学生分别变成了设备操作人员和观众。这种教学形式虽然使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空有形式而内容不足,课堂的实效性严重缺失。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合理地利用教学设备,时刻以学生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明确教学设备只是一种“辅教学手段”,从而从教学模式的高度入手,去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二)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
教材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是学生最权威、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资料,其作用不可忽视。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教材为基础,全面吃透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能很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内容极其繁多复杂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性、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4],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理清授课的头绪,彻底细化知识点。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和重要性,充分地利用教材。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中哲学模块的时候,可以在全面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整个哲学模块的知识分成哲学和非哲学两个部分;然后,再将高中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哲学分成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最后,在熟练掌握整个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再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框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复习。
(三)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启发学生不断思考
课堂互动环节具有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快速理解等诸多作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全面启发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全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举行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相关知识点的辩论会,在高中政治知识中的哲学模块中有一个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教师可就此开展一场辩论会,让双方学生辩论“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四)培养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不仅要依赖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一个相互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够携手改变教学现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对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和改观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从根源上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和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要求,而且还是迎合新课标改革所追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为直观有效的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李洁.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35.
[3]朱丽鑫.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13):19-19.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科知识渗透 时事政治 德育教育 学习兴趣
一、用政治特有的魅力感染高中学生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政治学科
高中生入学前已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触并学习了很长时间的政治课,然而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和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却让大多数学生敬而远之。“枯燥、乏味、抽象”早已成了政治的代名词。与初中政治相比,高中政治的知识容量更大、难度更深、理论性更强,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们灌输德育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所以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尽早适应高中课堂。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用”、“好玩”是喜欢政治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很中肯的评价,而对待那些对政治不“感冒”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堂的魅力。
“政治教学生活化”是近几年政治教师的理想目标,我也一直在尝试,效果的确不错,很适用现在的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一边听着Lady Ga Ga的歌一边谈着美国的通货膨胀,也曾借助《碟中谍4》聊了聊普京的大选,或者模拟一个市场让学生拿着虚拟货币来感受商品惊险的跳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政治的知识,在聊天中传递抽象的理论,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政治课过的太快,还没来得及回味就下课了。
3、文理分科后树立文科学生的自信心
“学不明白理科我才学文”是很多文科生的自卑心声。自卑源于缺乏自信,作为一名文科班主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文理分科后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要让他们知道“敢学文证明你比别人更勤奋,更能吃苦,领悟能力更强!”“‘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名言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文科生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考公务员时文科生的优势非常明显!”通过这些语言上的激励和平时的渗透,学生在两个月左右逐步摆脱了原来的思想,真正投入到文科学习中,而这种思想的转变对于政治学科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但学生政治学科思维的真正形成还得到高一结束。
二、时事政治与课程内容相融合
1、关注时事政治的必要性
“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早已不适应现代学校教育了,但因课业量较大或关注程度不够,也很少有学生能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时事政治是高中政治非常重要的内容,语文和英语学科的阅读及作文也时常提及,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一名高中生也应该时刻关注时事,做一名时尚潮人、与时俱进。[3]
2、课堂中的新闻与新闻里的教材相融合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比较枯燥的知识点或者很抽象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必然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适时的引入一些时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4]再次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事。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师也可以在讲解习题时,遇到材料引入时事,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果遇到国内外重大事件,教师可以给学生10分钟左右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再由教师引导他们与教材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时事政治的时效性。
三、在生活中注重对哲学思想的渗透
“你想变得聪明吗?那就学哲学吧!你想变得再聪明点吗,那就继续学哲学吧!”这是我还没有讲哲学时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当时被他们戏称我是“哲学代言人”和“托儿”。高中政治学科中,哲学是最抽象也是最难理解的,在绝大多数学生的观念中,一提起哲学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高深玄乎、神秘莫测,他们总是认为哲学是那些哲学家、思想家去研究的,不是高中这个阶段大家能接受和进行探索的。[5]
高二文科学生初次学习哲学教材大概需要四个月的时间,刚开始的入门阶段最为困难,教师需要用大量具体的事例来讲解抽象的哲学观点,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学习一遍哲学教材后不知道它是什么,但集中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哲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真正的明白“生活处处有哲学!”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我经常准备一些诸如孔子、老子及孟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中外著名的哲学家的小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哲学的有趣,至少没有排斥哲学。
学习哲学未必都得在政治课上,为了让学生把抽象的哲学原理理解消化,我在平时也借用一些身边的人或事引出哲学观点。[6]比如:去年冬天,我班一男生穿得特别少,他对我说:“老师,我太冷了!”我马上说:“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你应该根据今天的天气状况及时增添衣服。这种生活哲学的例子举的多了,学生自然就不会觉得它很陌生。
四、政治学科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
1、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古代的教育首先是注重德育,然后才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我国,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工作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部分。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特点在于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渗透工作。[6]此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工作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道德建设、德育工作要关心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
2、课程内容渗透德育工作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知识都渗透了德育工作,比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探讨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其中一点就是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很多教师就借此向学生渗透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政治生活》中我们学习公民的政治性权利和义务这一课时,我们又向学生渗透作为一名高中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讲解《生活与哲学》时,通过“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哲学原理的学习,又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形式主义等等。通过课堂上的知识渗透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高中政治因其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并会学以致用,通过潜移默化的学科渗透办法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焦晓骏. 教师的智慧. 2007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2]石仲荣. 试谈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2011年第四期教育科学周刊.
[3]陈利勇. 高中政治教学应从基础年级引入时事政治. 2010学知报.
[4]韩艳丽. 中学政治教师的语言特色. 2010年学知报.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生命教育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高中政治哲学课中,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能使他们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断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笔者在高中政治哲学课中,注重探索生命教育开展的途径。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高中哲学与生活教材的特点是紧扣社会生活。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紧扣学生的生活来开展教学,这样才能通过生命教育来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来展开生命教育,将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从而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珍惜生命。如在讲授《世界的物质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借这节课的知识点向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根据生命起源的物质性,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神圣和可贵。生命是在几亿分之一的偶然机会中诞生的,所以人应怀着感恩之心来对待生命。同时借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然生命是有限和短暂的,那么人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树立理想和人生的奋斗目标,活出人生的价值和最大意义。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向学生开展关于如何经营人生,为人生目标奋斗的生命教育。如在教学《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人教版生活与哲学)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根据教材中“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这个知识点,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是有运动规律的,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可能获得成功。这样学生才会懂得尊重生命规律,学会挖掘生命潜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做一个对生命有责任感的人。
二、借用名言警句开展生命教育
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名言警句,它们是先人智慧和思想的结晶,部分名言警句蕴藏着先人对生命活动的体验,所以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资源。读这些名言警句,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心灵上的震撼。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在哲学课上有效利用这些名言警句开展生命教育,这样不仅能充实哲学课上的生命教育资源,也能达到提升生命教育高度的效果。如在讲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人教版生活与哲学)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讲述“生与死”这对矛盾,并借此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学会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同时还可以借用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柏拉图“人没有思想,如同形尸走肉”等来向学生讲述如何辩证看待生命中的安乐与忧患、生与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生命中的生与死,以及生命的脆弱、有限和无常,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使学生意识到,身体除了物质需要之外,还应该有精神需要。通过这些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在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等。这是很好的生命教育开展方式。教师还可以借用名言警句来教会学生生活智慧。如在教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人教版生活与哲学)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教师可以讲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古诗,让学生认识到人生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坚定走曲折道路的信心,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从而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坚强的品质。这也是生命教育开展的一种很好方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生命教育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
由于高中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上趋于成熟,而高中政治又是高考中的一项科目,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和提高以学生自身能力为主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结合时代精神的探索能力。
一、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只有两者相互结合、相互联系才能更好的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政治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枯燥乏味、讲什么大道理,只要通过背背就行,这样的心态造成了很多学生政治课程学的并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背、记的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能力的训练。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去更好的辅助学习提高自己、实现教学水平。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精练的讲述,去更好把握住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用综合的手法去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在讲课之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对于相应的哲学原理、经济原理、政治常识要通过引入相关的题材如时政、报纸、电视等渠道去进行挑选、归档,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身边处处都与政治话题接触,只要我们留意身边的时政,政治随时都可以更深入的去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自己的未来奠定相应的基础,具有现实性意义。
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方法的完善,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心,树立崇尚的师德观。
1.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身要在课堂之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相关的课本知识预习达到一个认识、掌握的初步阶段。
2.对于政治教学中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经常温习教学方法巩固自身潜能的发挥。在高中文科教学中,通常有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所以容易出现记忆上的失误,导致不能准确把握住知识的要点造成在考核过程中失分。针对这种情况,充分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课后温习、加强理解以便能更好的去把握住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要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践的观点相联系,如通过每天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等形式去更好的接触社会中与政治有关的话题,去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内在本质。
3.针对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价值观念,针对不同的价值观分成小组进行探究、交流。在课余时间中,可通过自由组织创建一个“政治活跃小组”,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辩论、演说、交流经验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每个人的经验进行交流、分析、汇总,以便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强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学习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可通过相应的情景模式把现实生活中与政治有关的知识点通过话剧的形式进行演示,使每个同学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
4.高中政治中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方法去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由于高中政治是文科中一个重要的科目,相关经济学原理、哲学原理、政治常识都是由成百上千的知识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是通过简单的学习和了解是不能根本上把握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相关的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面的分析、解答。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相关的典型事例庖丁解牛的进行解答,针对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事例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争取在考核的过程中全面、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上进行全方位的解答,把握住事例中所出现的知识点。不管是在未来的考核过程中,还是在未来的为人处世过程中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三、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一切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为此我们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既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可任意塑造的“泥娃娃”,学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政治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教师的主导、组织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良好的心情与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这必须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习气氛浓厚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会主动地找老师帮忙;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点燃学生学习政治的激情,学生才会互相合作、鼓励,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政治教学,并促使学生积极质疑,大胆创新。
四、实施分组教学,促进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交流看法,使学生的思想得到迅速整合,形成小组的鲜明观点。通过讨论不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政治知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素质、学习水平等总是会存在着一些差异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爱好、特长,他们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因此,我们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开展分层次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学习信心倍增,并以愉悦的心情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让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政治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五、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课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时时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以教材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引入相关的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材料,在讲课时加以应用,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增强说服力,还可以促使学生从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亦可以开展专题性研究课程,让学生在政治学科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协调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从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培养他们的高度责任感。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时展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学只有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实现其教学目标,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燕贞.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度”的控制[J]江西教育. 2004,(Z1).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注意事项
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
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
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
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④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
政治哲学的答题技巧总结明晰设问,不仅有利于考生明确试题立意与正确理解情境,也有助于考生正确把握主旨,有的放矢地答题。考生可以利用“三定法”即“定知识”“定题型”“定材料”来研读设问,把握设问主旨,清晰试题“用什么材料来考”“考什么知识”“出什么题型”等指向性。
政治哲学主观题的材料往往是对来自生活的时鲜素材的凝练,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通常用叙事方式进行描述。考生可通过“句读+分层+关键词”研读材料的句读,把握材料的逻辑层次及其关系,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明确“用什么(哪些)材料来考”,从材料中筛选、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提升材料阅读能力。
知识犹如粮食需要颗粒归仓、仓储到位,不能散乱一地、混杂一堆。考生可从宏观上照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目标题的“目录体系法”进行纲举目张式的知识建模,明确知识条目所在的目录层级,把握内在关联,准确定位知识,灵活调取知识。从微观上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W追问法”精读框(目)题及相应考点,精细仓储知识,这才能更大的解答出政治哲学的原理。
虽然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设问方式多样,总体可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常见题型。考生在遵循政治主观题的“有理有据、理据对应、分点作答”答题普适套路的同时,还要注重图表题、措施类、关系类、认识类、原因依据类等题型的一般思路的归纳与梳理。
高中政治哲学具体的答题方法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丶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抓住这几点,高中政治轻松学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本中的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关键词】时事政治 高中政治 教学应用 合理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55-02
在高中课程中,政治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点,还要求学生将课本的内容和时事政治相互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老师通过时事政治的渗透和讲解,培养了学生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热点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时政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延伸高中政治教材充分备战高考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每天都会出现新的问题,老师教学生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政治教材,应该注重热点时事政治和政治教材的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于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在很多的政治教学课堂还比较陈旧落后,老师一味的去灌输知识,忽略学生的吸收知识能力和对课堂的感受,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师生缺少互动,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充分教学。如果将时事政治和思想政治课结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活跃度,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上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可以增进感情,实现共同进步。
(三)促进政治教师能力提升提高教学水平
时事政治和思想政治的结合这就要求老师也要加强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把握,在引入时事政治的过程中找到所涉及的时事政治与所讲授的内容之间的联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客观准确的看待某时事政治问题。老师经常完成牵引的任务,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时政资源的合理化运用
(一)利用时政新闻创设导入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开始,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比如人教版《经济生活》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教师可以利用一则新闻创设导入情景。“近期中央的接头采访询问公众‘你最关心的改革’,遭到群众的吐槽:空气污染严重,就业困难,房价高,医疗费贵,工人工资差距大……其中一个人感慨:人民币对不起中国人!这一回答引起了广大群众的热议”。通过引入这则新闻能够引起学生对那句感慨的兴趣,教师继而可以通过这一情景,启发学生思考辨析这句话的对错,从而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利用时政新闻创建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政治理论《哲学与生活》中的理论和思想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都比较难,因此,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现象利用时政新闻创建教学情境,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比如,在人教版《哲学与生活》中“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这则时政新闻:“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在2014年进入第二次月夜休眠时出现异常,没有醒来,负责玉兔的科学人员加紧排查,研究寻找方案,终于在一个月后唤醒‘玉兔’”。借助这条新闻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关于“玉兔”为什么能够上月球,为什么能够醒过来等问题的思考,教师再将其结合“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哲学知识,把握主观能动学的概念及意义。
(三)利用时政新闻创设问答情景,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高中政治教学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对于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时政新闻创设问答情景,从而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文化生活》中“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孔子学院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新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以互相提问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四)利用时政新闻创建综合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改指出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在政治教学中通过时政新闻创建综合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完人教版《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叙利亚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利用政治生活板块的内容对叙利亚的爆发原因、叙利亚难民状况、我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的态度以及其他国家对叙利亚问题的态度等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时事政治的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要逐渐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无形中会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拥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高中生,是每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司长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时政教育的意义[J].现代交际,2011,10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命;构建;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及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导致了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单一、呆板,普遍存在“满堂灌”、“注入式”等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现象。生本教育的春风,为高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整个课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让政治课的课堂“活”了起来,并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高中政治课堂也可以这么轻松、快乐、高效。
生本教育的理念高度强调: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强调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直至不教而教的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科学理念。强调无论哪个学科,都要注意学习的前置安排,鼓励学生先做先学,上课小组交流(即:课前做准备,小组早交流)。所以学生前置作业的完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生本教育下课堂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虽然我们一直倡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无定法”,但应该肯定的是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也包含着“自学——认同——内化——运用”等共同的认知规律。笔者在遵循这个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把生本教育下政治科的前置作业,设计为:“归纳整理知识点”、“共同探究”、“我的感悟”等这三个环节,并从这三方面来构建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1.归纳整理知识点
文科的特点是知识点分布较散较细,高中政治科的知识点也比较繁琐,如果对课本的知识点不进行归纳和整理,基础知识就很难被落实到位。因此,笔者从政治科本身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在先学时,就要先归纳、整理出课本中的知识点,并形成文字表达。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各种学习资料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在这个过程中,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归纳整理出一、两个知识点;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归纳整理出四、五个知识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归纳整理课本中的全部知识点,甚至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等。这也符合生本教育中关于前置作业的设置必须符合“低入、简单、根本、开放”的特点。通过学生个人课前归纳整理后,在课堂上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成果。接下来就是由各学习小组上台展示成果。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具体要求做到:
1.1 全组成员上台展示,分工合理,即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成员在展示过程中要指出重点、难点,并加以解释。
1.2 展示小组上台动作迅速、雷厉风行、声音响亮、逻辑清晰。
1.3 在展示小组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台下同学中途不得打断。在小组展示时,其他同学应认真倾听,注意找出与自己成果的不同之处,并记下记号,待展示小组展示完再进行提问或补充。
1.4 展示小组展示完本组成果后要说“展示完毕”。此时,台下同学如有疑问或补充的,可举手提问或补充,台上的展示小组负责回答或组织、主持其他同学解答等整个过程,并在解答后组织下一个展示小组上台展示,以此类推。
通过这一环节的讨论和展示,学生对课本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达到了落实课本基础知识的目的。
2.共同探究
本环节主要是要求学生建立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运用已经归纳整理出的知识点,针对资料中的练习或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再次小组讨论。通过讨论,要求各小组找出“三最”(即小组内认为最有价值的、最容易做错的、最难做的题目)题目和大家一起交流、探索、分享。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表格,如:
注释:G-小组;A-最有价值的题目;B-最容易出错的题目;C-最难的题目。
学生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在黑板上对应本小组的空格内,填上讨论结果。填写完表格后,最有价值、最易错、最难做的题目集中在那些题号上,老师和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接下来,大家就找出出现频率高的一些题目,让认为它有价值的小组说说它的价值体现在哪?让认为它易错的小组说说它为什么易错,易错点在哪?通过对表格的简单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有些题目是多数小组认为最难的或不能解决的,这时我们就可以让懂得做该题的小组来解答。此外,老师也给机会做错题的学生,让他们讲讲当时为什么会做错该题,找出原因并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分享错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以后少犯、甚至不犯同类错误。
若遇到合适的章节、内容,可以安排或穿插一些表演环节,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安排一些开放式的题型,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理论知识对社会实际进行探究等。通过这些讨论、交流、表演等探究方式,增强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这能力。
3.我的感悟
生本教育下的政治课堂结构为小组讨论、展示,再讨论、再展示的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这相对于传统的“师本”课堂教学来说,显得热闹、显得“乱”。文科的知识点比较繁琐,如果一堂课下来,不给点时间学生真正消化、总结,学生就会觉得心里空虚,不知道自己究竟从这“热闹”、“乱”的课堂里学到了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觉得心里不踏实,甚至可能从内心里排斥“生本”课堂。因此,一节课下来,总结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课堂构建的第三个环节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开展的。
“我的感悟”,这个环节主要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对自己的组员说说自己通过这一节课,到底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收获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让自己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并把自己的收获和同学们分享(学生在相互诉说、分享的过程,也是再次记忆、加深记忆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找到一种学习的喜悦和满足感、自豪感,这也是学生自我总结提升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生本”教育下的课堂构建中,提倡老师不现自我,但这并不是要求老师从头到尾,一堂课下来都不出现、都不发言、都无所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或赞美),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伙伴。所以,在学生讨论时、在学生遇到疑问、难题,解决不了时,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给学生及时注入不断前进的动力,真正发挥合作伙伴的作用,这对提高课堂效率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面对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和新的课堂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健康发展,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取得实效、高效。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 钟海清、戚业国《走向高效能的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3] 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材·教法》1999.9
[4]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一、建构体系
新课程文科综合政治试题,要求全面理解与掌握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门课知识,才能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复习时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建构体系笔者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理清教材主干脉络。例如我在教学经济生活时,让学生知道经济的一条主线是发展生产力,课本主要是按生产—分配—消费—交换四个环节来讲的;在教学政治生活时,告知学生政治的主线是政治文明,课本按公民—国家—政府—党—国际社会依次阐述;文化生活的主线是精神文明,主要讲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创新—民族精神—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哲学的主线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讲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又如讲认识论时让学生记住六个字:实践、认识、真理。再如讲国际社会时记住十六字:国家利益、和平发展、国际竞争、对外政策……
第一,通过多媒体系统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组织和编辑,把声音、图片、文字、影像按照教学过程的逻辑需要组织起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
第二,通过因特网强大的信息网络功能,教师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时事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段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超越时空的信息再现,从而有效地扩大信息量,实现资源共享。
第三,通过电脑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节省课堂时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花一定的时间板书或作图,在组织教学或衔接各个知识点时也会说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话,这些都会造成时间的浪费。用课前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更有利于教师驾驭课堂教学活动,保持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使教学过程更加严谨。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加上受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单一,讲解难度大,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从多角度接收信息,获得极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解决课堂中的重点、难点,特别是难点的目的。如讲“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时,我们可以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动画,通过动画生动地展示商品价格尽管受到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始终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二、击破考点
第一轮复习,大量的时间是梳理知识点,笔者的做法是按照考试大纲上的考点,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整理笔记。
1.读教材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九月份用两个周的时间,一字不漏通读四本教材,这一遍主要是读懂教材,心不能急,不能图快,要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识记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仔细研读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弄懂。然后再把课本读“薄”。从认真记教材目录入手,主干知识由大到小记忆,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复习,把书读薄就是要抓主放次。
2.记笔记。高中复习时间很紧,记忆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按考点顺序认真整理笔记是个好办法,每一个考点,都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理。例如:考点“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是价值和供求,为什么?笔记一定要自己整理,整理时留出空白,在复习过程中不断补充、订正。
三、理解难点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参与式评价;
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很大的压制性,难以发挥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并且其评价模式过于单一,不能客观反应学生对于知识和方法的认知程度。参与式评价的提出始于美国教育专家斯蒂金斯(Stiggins),参与式评价,也即是“促进学习的参与式课堂评价”之简称,评价作为一个过程,可以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引入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要素促进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本文基于对参与式评价的研究探讨了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推行参与式评价体系的实践途径。
一、参与式评价的方法
按照学生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参与式评价划分为四种方法:第一是选择性反应评价,这也是参与式评价的基础环节,它其实代表了现今大多数教学评价方式,其实施内容是运用纸笔形式让学生对设定的客观题进行解答,从而了解学生对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二是论述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目前被广泛引用于高校教学中,但在高中阶段的实行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口头形式对一个或者若干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逻辑思辨以及推理形式;第三是表现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涉及到第三方也即是测评方,在实施阶段,测评方要充分收集学生的推理能力、表现技能、成果创建等信息,以此评价学生的各项技能和价值标准、情感趋向;第四是交流式评价,主要是指运用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来展示学习程度相关信息的评价方式,常用的实施途径有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口头检测等。
二、参与式评价机制的实施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高中教育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深化,同时也是为进行高层次学习的基础。同样的,政治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完美衔接,是进一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思维体系、思想水平和政治知识的重要阶段。在完成高中政治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政治学理论体系之后才能实现个人真正融入社会,成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无论怎样定位高中政治,以何种方式和形态开展参与式教学,都应该时刻注意以提升政治素养这一教学目标为总体实施原则。在此原则的规范下才可以并且才有可能在政治教学评价中变被动为主动,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2、适用性原则
高中政治学科具有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是要充分考虑学科属性和学科特征,引入诸如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法律意识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力求使评价能够客观反映政治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建立高中政治参与式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是进行评价专业的研究,因此评价体系要尽量避免繁琐,简化计算方式和分析方法,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能够完成一定形式的参与评价。
3、多元化评价原则
从当前情况来讲,高中政治课程的评价基本上都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但是总体来看还是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量实践证实,在重分数、轻能力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政治学习具有非常明显的与时俱进特征,其理论体系和学科素养的开放性是任何一种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必须将这种开放性融合到参与式评价中,并以多元化评价的形式表现出来。多元化原则既是对评价主体的要求,也是对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要求,例如在评价政治理论知识时,加入对思维框架的评价;在评价时政知识时,侧重于学生分析能力的评价;评价哲学部分时,则必须加入审美情趣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增强他们学习政治的信心。
三、参与式评价机制的实施要点
评价机制对于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切实对方法或模式的效果、适用性以及可持续性等做出客观的评价,进而为改进教学细节,总结教学经验提供辅助。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评价体系还不够成熟,这种不成熟性的主要表现是评价尺度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评价过程缺少人性化关怀等。通过对课堂实践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实施要点。
1、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
所谓针对性设计,即是将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任务中的知识点、技能、素养进行结构,并按照知识单元的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或者是复合型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对价值概念进行参与式评价时,应主要采取选择性反应评价,主要是要充分考虑到价值属性以及相关概念的抽象化,按照实用性的实施原则,运用其他评价方式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在进行价值规律概念评价时,则应该使用交流式评价方式,将生活中遇到的与企业相关联的知识引入到课堂评价,并可以在参与式评价中加入一定规模的辩论或者角色扮演等增强评价的趣味性和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2、多维度的评价机制
目前教学制度设置规定了高中教学评价多是单向发展模式,也即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严重缺乏多维化的评价机制。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参与性学习的实施环境是教师、学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体,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止步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要扩充到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评价。这种多维化评价机制的基础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的中心地位,也即是要将评价视角从传统的教师视角转向学生视角,站在学生的立场观察教学要素设置的合理性问题。在具体实施环节可以采取定期评价方式,也即是在每个重要知识点教学、练习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评价,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引入家长等因素,然后根据教学主体的定位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尽量做到全面客观的评价。
3、人性化的评价方式
参与式评价注重对学生本身以及其思想的尊重,因此在制定评价机制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选择柔性的评价方式和反馈方式,使教学评价成为辅助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武器。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评价过程中要多使用激励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在提问环节重视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肯定其思想价值;第二是评价结果的反馈。排名次、念分数、分等级是目前常用的结果公示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却一直遭受质疑,因此可以引入企业管理中的弹性管理方案对学生“绩效”进行人性化的操作,使每一个学生在得尊重的前提下,反馈出有益于教学改革的足量信息。科学的参与式评价应将以上两种方式进行融合,例如在评价“辩证唯物论”单元时,既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将政治其他知识点的学习,其他科学或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辩证式的分析,教师又要充分发现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并将其作为教学效果计入评价结果。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和形式都要讲有利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思想和理论体系,并且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道德品格的塑造和思维模式的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实施参与式评价机制,不但能够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创造很大的契机,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面向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参考文献:
[1] Richard J. Stiggins. 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姚彬.“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J].神州(下旬刊),2011(04)
[3]胡玉珠.学生参与式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探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