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如何发展集体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发展集体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发展集体经济

第1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石油;经济发展

自从2000年美国互联网政策失败之后,政府颁布了各种减税政策,导致几年间美联储出现大幅度的减息,这一现象也间接的刺激了房地产以及信贷消费,但是也间接的一番了一系列的通货膨胀压力,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环境之下,中国石油经济发展遭受明显的影响。对此,如何顺利的度过金融为,为综合性建设能源经济便成为首要任务之一。

1金融危机下中国石油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因为金融经济影响,当前我国石油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开采难度不断提高,开采的成本、风险以及投资不断提升。中国石油为了达到国家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不仅仅是在勘探方面需要进行创新,还需要提高在投资方面的程度,并做好大批大油气田的开发,稳定我国每年的石油开采量以及储备量。但是,因为石油开采的进度不断深入,开采的难度以及开采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这也间接的提高了开采的成本和投资需求,同时见效也更不如从前。第二个方面是油气销量与价格相反。因为我国成品油与天然气的定价是由国家进行控制,虽然通过多次调整与改革之后,油气价格的变化和国际之间基本保持平衡,但是仍然存在油气价格倒挂的问题,尤其是在原油价格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炼油业务的经营利润会不断下降,这也间接的影响着石油勘探环节的经济效益。第三个方面是国际化的开发风险不断提高。近些年,伴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我国石油出口量不断提升,自从2008年开始,海外的原油产量就已经突破了6000多万吨,天然气已经达到67亿立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间接的提高了我国对于国际石油的进口需求。但是,因为国际政局的波动,导致许多国际上的油气开发项目存在许多的风险,尤其是在人身安全方面,导致整体发展并不舒畅。

2金融危机下如中国石油经济发展改进措施

2.1坚持核心业务

石油企业中的油气业务是最为根本的业务,是确保企业经济价值的基本保障。中国石油应当是注重建设多个大规模油气生产基地为主,以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为例,应当将业务的重点、核心放在石油的开采方面,确保企业能够具备充足的经济基础。

2.2推动国际化发展战略

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石油经济必须坚持国际化的战略发展方向,并通过经营的规模化促使金融危机所呈现的风险变的最低。我国石油已经在海外建设了多个油田,这也是我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种直接体现。

2.3严格控制投资项目

自从2009年之后,我国石油领域就一直在坚持投资就是成本的理念,想要确保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坚持提高企业管理效果,提升投资源头的控制,同时做好投资过程和结果的管理。近两年,伴随着我国石油业务的不断扩张以及石油生产规模的不断增加,再加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导致的建设成本提升,我国石油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基本上每年的增长率可以达到4%。对此,就需要在不断的扩张过程中严格控制扩张的因素,从而确保金融危机不会影响到我国石油经济。

2.4坚持低成本发展战略

想要确保石油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成本方面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必然的。对此,就需要在成本方面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寻求最佳的节能减耗措施,真正做到全过程、全企业以及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成本的职能管理,需要做到周期性、安全性、稳定性、优质性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从根本上实现成本的节约,并完善责任的制度,提升投资的效率以及效益。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成本管理,可以借助激励、奖惩等方式对企业每一个层面进行成本管理,从而确保企业的低成本战略得以全面实现。

2.5注重并购重组发展战略

首先,需要注重重组整合的发展战略,做好国有经济的布局以及调整,促使国有企业的结构得以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提高中国石油企业的内部结构,推动我国石油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和谐。其次,需要做好国际性的购并,充分应用国际化的油价回落,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以及资产价格的不断下降等机会,在世界范围内做好战略性的投资以及并购的可能,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再次,需要持续提高股权投资的发展管理,同时采用行之有效的股权投资优化企业在战略发展方面的协同性。最后,注重股价波动对于石油经济的影响,应用国家政策的支撑或者是回购上市企业的方式,做好当前股价的控制,借助市场化的方式,确保石油股价的稳定性。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必然会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一环境之下,应当正确的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明确自身的战略发展定位,同时坚持核心的发展理念,确保核心业务的稳定发展,并且结合国际化战略发展目标,采取低成本、严格控制投资、注重并购重组、调整能源结构等途径,持续、稳定的推动我国石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娇.金融危机下石油企业如何应对油价风险[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1):247.

[2]雷晓.金融危机背景下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09):177-182.

第2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摘 要 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导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要加速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城市规划、功能产业、要素配置、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让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撑点。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发展 环境保护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9省2市,承载总人口达到6亿,在全国经济总量前50强的城市中占据了20席的位次。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既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同时又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走廊,可以说,创新发展是实现“保护”长江与“开发”长江的有效路径。

一、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近年来,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外贸增速的逐年下降,以及西部地区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普遍性的产能过剩,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根据国家战略,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中的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已经或者基本实现了这一发展目标,而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市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但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原因,和发达地区一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国家的扶持和帮助,除了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常规手段,政策规划和导向更为关键,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寻找新的增长点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仅仅依赖东部的加工出口和西部的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遇到了困难和障碍,需要找到新的经济支撑带。总理就曾经指出:要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这个新的经济支撑带,需要要素自由流动、产品自由贸易的一体化市场,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

(三)打破行政壁垒的需要

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水和大气污染的扩散性等问题的出现,区域之间以邻为壑的做法越来越行不通,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共同合作和治理。在济上,从点化过渡到极化,再到点轴化、网络化;在环境上,需要以流域等为单位,实现综合性整体性的治理。长江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利用流域作为一个完整自然地理单元内部相似性、互补性、整体性、系统性特征,形成共同市场,实现共管共治。

二、长江经济带如何破题发展对策分析

创新驱动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就目前情况来看,长江沿边各省市均面临产业同质、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同时还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要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更好地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2015年,国务院决定将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基建投资资金等合并使用,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大型金融机构等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形成总规模400亿元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借此契机,上海、江苏、湖南等省市纷纷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助推新兴产业发展。2015年,重庆市设立了约8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湖北省设立了规模2000亿元左右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均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

(二)实施智能制造工程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沿江各省市都将智能制造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重点,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譬如上海率先了《关于上海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助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但相比上海,沿江各省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各有差异,因而在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时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特别应重视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设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以推进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沿江传统优势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优先发展金融保险、节能环保、现代物流、航运服务等生产业,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必须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文化教育等生活业。2015年10月,沿江11省市旅游部门共同签署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宣言,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旅游服务,形成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共同把长江旅游群整合打造成为国际黄金旅游带。

三、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

(一)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指导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而贯彻始终

国家应尽早出台长江经济区总体产业规划,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考虑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的产业布局和梯度转移,运用财政补贴、信贷工具、土地供给等多种手段鼓励下游部分逐步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上游转移,促进产业合作链条在更大范围内的展开,同时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实行区域和行业限批制度,确保“腾笼换鸟”过程中不出现污染转移。完善长江航道和沿江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区域内的要素流动成本,减少产业转移的阻力。重构绩效考核制度,将环保考核目标纳入政府官员的任期成绩和晋升依据,加强对重大污染事故的问责制度,对于出现问题的地区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二)加快流域立法,加强沟通合作,理顺协作机制

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流域管理有原则性的规定,但针对长江流域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需加快制定专门的法规章程,提高规划在流域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效力,规范沿长江各省市的行为准则,防止地方政府在水环境保护区际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地方政府的非规范行为对其他地区造成的损失详细规定赔偿的标准。要参考经济发展阶段和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不断调整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分阶段提高长江流域的防治水平。应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经验,成立集农业、水利、交通、生态、能源等多方发展与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机构DD长江经济带管理局,协同处理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协作和水污染防治问题。

(三)明确各方权责,改革融资手段,建立补偿机制

首先要明确河流省市跨界断面,签署政府间水资源保护和发展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提出上下游之间水质水量达到协议标准的激励措施以及达不到预期目的的惩罚性措施。要逐步建立起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对生态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等作出详细的安排。要建立多元化流域环境保o投融资机制,除加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国债资金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之外,还应该通过建立环境保护基金、发行环境保护彩票、引入社会投资等方式扩大环境保护的投资来源。要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相关税收除用于环境治理外,余额用于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管网建设、河道疏浚等工程建设。

(四)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原则,分门别类对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绿色发展政策和措施

对长江三角洲所在的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全国优化开发区,要在优化空间结构、优化人口与城镇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前提下,大力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壮大循环经济规模,广泛应用低碳技术,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优化生态系统格局;把恢复生态、保护环境作为必须实现的约束性目标;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净化水系、提高水质,改善人居环境。对中三角、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在搞好建成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以及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的发展过程中,应事先做好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等保护规划,减少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出现土地过多占用、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压力过大等问题,努力提高环境质量。

(五)务必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大多数地区必须面对的问题。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长江生态保护,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应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绿色发展。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四、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必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思路调整,就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不同于以往的要速度、要规模、要GDP,而是转变为要生态、要环境、要永续发展、要协调发展、要创新发展、要绿色发展。只有这样长江经济带才能有效的发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巨龙。真正使这条龙能够舞动起来,摇头摆尾,实现腾飞,中国经济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就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N].新华社,2016.

[2] 李彬.国外流域开发经验对西江黄金水道开发战略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11(53).

[3] 胡荣山.世界内河航运发展经验及借鉴―上海海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曲林迟教授一席谈[N].中国水运报,2010-08-11.

[4] 袁建尧.加快发展内河航运是转方式的重要抓手[J].新湘评论,2010(11).

第3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农村的整体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的条件下,农村的收入也大幅提升。但从区域和城乡之间比较来看,城乡及区域间农民的收入差异较大;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依然较少,贫困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较高;农民收入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整体上看,农民的收入依然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发展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与世界的平均收入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整体环境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极为缓慢,在现有的经济及社会环境下,我国农民增收困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因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下,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结合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下五点重要因素影响并制约着我国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

1、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群体多从事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其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而城镇居民则大都从事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或者是信息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其收入水平自然也比较高。这种墨守成规的二元经济结构无法使农民从低生产率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因而其收入水平迟迟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2、现行制度规范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金融制度、土地制度以及城乡就业制度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些不足与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就农业投入问题来讲,我国对于农业投入的总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上的投入水平,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而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收入的增长水平非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反而会因市场竞争力不足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与制约。

3、技术及劳动生产率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在我国,因科技水平的不足以及劳动生产率偏低的影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通常比较高,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使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进而对农民的收入及其收入的增长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4、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普遍偏低。根据我国GDP的统计来看,农村居民消费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始终都处于较低水平。农村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则影响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也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

5、农民个人素质影响着其收入的增加

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农民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只有8年,也就是说,我国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基本维持在中学水平,受教育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各种新技术的了解、熟悉、学习与应用。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无法通过个人能力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不具备走出农村外出打工的能力。因此,其整体的收入水平无法得到快速提升。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下,基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明显增加。因此,要实现科学发展观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行进一步的均衡,进而在现有环境下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

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民的收入增速加快。首先要对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从产业布局入手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农民的支出结构进行合理控制,尽量减少不明非消费性支出所占比重;最后,我们还应当积极加快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或者是大城市转移,让农民走出农业生产的领域,通过对二、三产业生产活动的参与,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但要实现这三点转变,所进行的将是系统性的调整工程。

1、对农业经济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方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可以对我国农业的产业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快对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同时也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便于在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的同时实现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有效促进。

(1)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势的主导产业。对我国农业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加快对优势产业的培育,首先要紧紧抓住粮食生产这一主线,通过增加科技与技术投入的方式,提升对农村低产田的管理,根据地区土地及气候特点,积极推广良种与良法的应用,以便于对粮食生产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粮食产量的不断提升,进而在增加效益的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在把握粮食这一农业生产主线的同时,农村经济还必须着力于农产品及畜牧养殖等行业的发展,建立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2)加快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发展。产业化发展是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的主要力量,是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所以,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方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就必须加快对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借助于区域龙头企业的影响力,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招商引资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农业基地的建设,不断对农业生产的产业规模进行扩展,以便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

2、减少农民的非消费性支出

从某一角度上看,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实际上就是要对其非消费性支出进行必要的控制与减少,以便于从比例上增加农民可支配性的收入。而从市场竞争的经济学角度来看,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进行有效制约。

近几年,我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居高不下,因此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要切实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首先需要从政策上对农业生产予以必要的支持与补助,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同时,要加强对整个农业市场的监管,在保证农业生产资料有效供应的基础上,对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控。但要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必须通过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提高生产资料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进而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效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农业生产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各种风险成本加以关注,建立各种灾害的预警机制,做好防灾准备,防治因灾害防范不到位或者是不及时所导致的农业生产效率的降低;同时,相关部门还必须加强对农作物价格的保障制度,避免因粮食价格的浮动幅度使农民的收益受到影响。

3、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当然,以上两种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方法与途径是以基本的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农民所从事的依然是基础的农业生产,不管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其收入水平依然无法超越第二、三产业。因此,从脱离农业生产的基本前提来看,在实践中有效提升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我们还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所谓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主要是指让农民走出农业生产的领域,通过走出农村、走进城镇或者是走进大城市的方式,参与到第二、三产业的生产当中。这不仅仅可以最快速、最直接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进行适当地调节。因此,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加快农民的劳务输出,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发展城镇经济的同时,积极地扩展农村就业的新渠道,从而实现农民个人素质与收入水平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或者是城市的转移,参与到第二、三产业生产中的农民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获取更多的农业生产之外的知识。长期的学习和经验的积淀,可以提升农民的自身能力,使他们将城市先进的生产模式带到农村,进而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我国农民收入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武彦君: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途径的探索[J].现代农业,2011(5).

[2] 邢红星:关注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J].中国外资,2011(2).

[3] 成飞燕:解析当前农民收入提高受阻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J].山东纺织经济,2011(1).

第4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村金融体系;中小企业

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县域经济以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业经济为主,农村服务业发展也逐渐显现出发展潜力。

一、金融支持之于县域经济的必要性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强大的“乘数效应”,会引致更大的投资、增加收入并带来消费需求。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见效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仅靠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二)农业产业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走上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走向繁荣,农民富裕增收的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有企业+农户、合作社、市场+加工企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都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它将农民、企业与市场联结在一起,并贯穿了三次产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发展、农户的生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金融支持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三)农村城镇化进程离不开金融支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集约使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也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论,我国的城镇人口已达49.86%,较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了12.46%,这说明了1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然而,这一数据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镇化率,还是与我国期望达到的70%的城镇化率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没有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的前进步伐必然受到影响。

(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金融支持

在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农业的稳步发展,农村的工业化就无法顺利进行。但是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改变,农业的作用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作用则逐步加强,此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应更多地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推动。

金融支持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关系体现在金融部门能够实现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实现农业产业更新换代和升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地方财力普遍紧张,无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外部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无疑是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和环节。

二、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第5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一)昆明市官渡区季官社区的基本情况

昆明官渡社区的季官社区就着落于滇池北部,距离昆明市只有10公里,是官渡街道办事处,管辖着3个村民小组。现在有农户733户,农村人口为2033人,劳动力1240人,但是人多田少,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有4分地,据统计,2008年当地总收入为9710万元,2009年总收入为10486万元,平均下来,人均不足2000元,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村中建筑没有整体规划,布局凌乱,交通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村里的各项设施明显落后,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文化和医疗设施,一部分的人员经济跟不上,陷入困顿,整个村子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可以看出,发展集体经济也就是改变社区人民生活的关键。

(二)季官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做法

1.保留集体资产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居委会领导经过再三考虑,并没有及时的把村里的土地征用款分发给广大村民,而是集中起来作为集体资产保留下来,从而增加集体和个人的收入,居委会领导率先在辖区推行股份量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本运作模式,建立了合作社,通过配股和购股的方式兑给广大村民,在社区中建立了7万多平的商业写字楼,购物广场,餐饮,休闲等多功能的商业社区—官南城,这样下来,每年为集体利益增加了3000余万的收入,平均下来,每个村民也能分的3万以上的红利。加快季官社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2.注册成立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云南官南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官南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市季官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抓住了发展古镇旅游的商机,积极的去招商引资,很多有实力的大商家纷纷来到这里发展,各个公司加强自己的业务。既相对又独立,又共同服务于季官社区的集体经济发展。3.创新社区管理方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季官社区的村民慢慢富起来了,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为防止由富返贫现象的发生,社区领导班子及时的开会讨论,必须要了解民生,勤访民意,定期做暗访,深入群众,经过反复的开会讨论,最终决定要以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社区提出了“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理念,为此,社区举办了各种就业培训班,鼓励村民就业,每人都能获得3次就业培训、推荐工作的机会。对于有劳力但不就业的村民,社区也制定了管理办法,每年将会受到扣除年终分红总额10%的处罚。经过这些措施,使得季官社区少有游手好闲的居民,人们生活都是蒸蒸日上,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的面貌又时刻的影响到下一代人。

二、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

第6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转型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形势,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努力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做优做强农业这个基础产业。

一是要从根本上调优结构。通过调研我认为,首先镇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作为技术推广部门在引进、推广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方面,做好新品种推广和技术指导工作。通过宣传使农户了解新品种的特性,把握新品种的最佳种植时间和方法等。其次,为了多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发挥一些农户其他方面的一技之长,推广一些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种养殖业和特种养殖业以及其他一些行业,比如发展适合本地养殖的土蜂蜜养蜂业,本地黑山羊养殖,肉牛养殖以及荒山连翘种植等。特别是要借助当前我镇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来带动我镇的一些农产品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比如适合本地气候特色的精品水果产业,中药材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比如核桃、水果、连翘茶等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清真系列牛肉丸等。

二是要整体上扩大规模。通过调查,现在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已基本上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种田的基本上是50岁左右的年老体弱的农民,分户经营基本上是处于一种“维持经营”状况,根本上谈不上什么不断提升生产效益。因此,对农村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在使用权属不变的情况下,倡导实行经营权合理流转,通过农业合作社,让那些有一定资金和经营能力的大户搞承包经营,试行“庄园”式生产经营模式,将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走规模化集约经营道路,使集中起来的土地,连片机械化耕作,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掘生产潜力,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要在技术上实行专业化。比如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等方面。可以以乡镇或村组建专业队伍,专业队直接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这样,一方面专业化队伍比农户更能有效地推广实用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农户既解除了种田不懂先进技术的盲从,又可将农户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将村中富裕的劳动力省出来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比如就近打零工,到一些对时间要求约束不大、管理松散的小作坊、车间等上班挣钱,以补贴家用。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创新乡镇经济发展理念,狠抓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乡镇经济的发展除了发展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外,加大招商引资,争项争资工作力度,是促进乡镇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针对我镇在当前改革浪潮中,经济发展滞后,项目储备不足,后期发展疲软的短板,我镇充分发掘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今年6月份,附城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邀请附城藉在外工作和创业人员,社会名流等170余人召开了“附城镇招商引资、回乡创业暨农林文旅康项目推介座谈会”,现场签约项目6个,签约资金2.3亿,特别是“PPP特色小镇”这一全新的融资模式,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让资金通过更多渠道投入进来。

另外,为了增加农村贫困户和本地闲散劳动力的经济收入,一些村通过争取上级资金、自筹资金和引进外来资金等办法来发展加工业、简单制造业等工业生产,增加本地农户和村集体收入。

比如村为了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通过调查研究,今年新引进的足球加工扶贫车间产业,既增加了当地贫困户和闲散劳动力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增加了本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农户和集体经济双赢的局面。

二是加大争项争资力度。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政策优势,争取各级各部门项目支撑,改造、提升原有基础设施及相关企业,为乡镇经济提供强劲后劲。

例如:各村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对“四好农村路”进行提质改造,对农村电力线路改造,开展农田水利综合开发等一系列惠农举措,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招商引资、争项争资,既可增加镇域经济发展总量,又可为广大群众增收,为乡镇财政收入增长奠定物质基础。

三、加强“三资” 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摆在我们基层各级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认为,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是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同时也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目前,我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各村即将全部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要规范管理,就必须做到这三方面:

一是用好资金。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的运用,在坚持增收节支的前提下,重在实行民主理财,推行财务公开。

二是盘活资产。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对集体固有资产,在严控管理,防止流失的基础上,可采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利用,并不断巩固增加资产总值,逐渐壮大资产量。

第7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特征;困境;对策;广东东莞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时期,这一转变必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又将面临一次生存发展的命运抉择 。

农村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村大部分的集体经济组织放弃了集体统一生产经营;然而,在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以及许多城市的郊区农村,一部分集体经济仍然坚持保留着集体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济方式。所谓“苏南模式”“顺德模式”“龙岗模式”“东莞模式”都曾在全国辉煌夺目。广东省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大,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2008年东莞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量为1 134亿元,占了广东全省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4成。也是目前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最多的地区(全国农村集体集体资产约15 000亿元)。但是金融危机后,东莞的农村集体经济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统一生产经营的经济模式究竟发展前景如何?能不能坚持走下去?笔者以东莞为例,对统一生产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1农村集体经济的特征

目前我国在沿海地区和城市效区的一些像东莞一样的农村,由于所在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比较快,农村集体经济在产权形式、经营管理方式、组织结构上都有着不同于农业种植业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1]。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坚持了集体统一生产经营和分配,坚持了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这种集体经济的模式促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东莞农村在改革开放中繁荣富裕起来。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具有不同于“公社化”时期、也不同于其他农业经济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典型特点,这些特点成就了东莞农村经济的辉煌,也正是这些特点衍生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矛盾。

1.1生产经营上的特点

我国农村集体由于占有着土地资源,因此发展土地和物业出租成为了一些集体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基本上都是以物业出租为主要的经营方式。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外资或民营企业进入到东莞农村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农村集体则以集体的土地建设厂房和商业铺位出租,从而逐渐形成了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出租物业的经营模式。2007年东莞村组两级集体经营总收入140亿元,其中物业出租收入86.4亿元,占61.7%,还有10.3亿元的管理费和6.4亿元的结汇收入,共占15.1%,这两部分收入也是由厂房和土地出租而带来的收入,实际上东莞农集体经济75%以上的收入是依赖物业出租。

1.2产权制度的特点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了家庭土地联产承包制的产权改革,将土地的经营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把经营使用权和收益权给了农民,而集体经济的意义只保留在形式上的土地所有权和一部分用于集体公共产品的提留。东莞的集体经济却走上了另一条不同的产权改革道路。东莞产权制度改革的特点是:一是资产集体所有,统一生产经营。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力,将土地集中起来使用,统一进行开发,建厂房商铺等物业,由集体统一出租经营。集体将土地的经营、收益、处置权重新集中到集体手中,而农民只有收益享有权。但集体统一经营的内容已不是过去的农业生产,而是土地、厂房和商铺等到物业资产的经营。二是建立股份合作制。2004年东莞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进行了一次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建立了村一级的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和村民小组的股份经济社,以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取代村委会成为集体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三是资产量化,股权平均分配到个人。将集体的资产量化,分别建立集体股权和个人股权。个人股权按照合作社人数,平均分配,实行每人一股的平均股权制。四是产权固化。股民的个人股权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制度,个人股权也不能转让、流动,实行了固化封闭式的产权制度。

1.3 组织管理结构的特点

在我国农村组织管理上基本上采取了“二合一”和“三合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采取了行政领导和经济联社领导合一的方式,即村委会主任兼股份合作社董事长,实行的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领导体制。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党支部、村委会、股份经济合作社挂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统一使用。近年来有所变化,有些村党支部书记不再兼董事长和村委会主任。

1.4劳动生产方式的特点

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内的村民生产劳动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劳资分离。东莞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主要是物业出租,需要参与管理的人数很少,除少部分人参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外,大多数的股民不参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生产,就是说股份经济合作社内的的合作并不像过去的生产队,既是生产资料和资产的合作,又是劳动合作关系,大多数的村民脱离了经济合作社的劳动,劳动就业主要是个人自己解决。

2农村集体经济困境的理论分析

近十几年来统一生产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在全国的发展呈衰退的趋势,以乡镇企业闻名全国的江苏“苏南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集体企业改革中,集体经济的乡镇企业大多易手私人,广东顺德的集体乡镇企业也在“亮女先嫁”的改革声中基本上消失。金融危机发生后,农村集体经济遭遇更为严重的冲击,经济收入大幅下降,相当一部分集体经济面临生存的严峻考验。目前如东莞这种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许多羁绊和束缚,如:生产方式单一化、固定封闭的股权结构、经营决策中的效率、农村公共服务责任等问题。理论和实践上碰到的许多困惑和疑虑,应从理论上深入认真的研究,得出较为清晰的理论认识,减少盲目性,以指导实践的发展。

2.1生产经营方式

首先,应客观地看到,东莞市这种集体经济单一经营方式的形成是客观的历史环境造成的,改革开放初期,迅猛而来的外资企业需要大量的厂房和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利用这种土地资源优势建设厂房、商铺出租,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投资少、风险小、管理简便、见效快,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基本上依靠这种方式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农民也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实践证明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当时选择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是正确的。然而,集体经济这种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它本身就带有它天然的缺陷:一是收入单一。厂房商铺等物业收入成了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有一句名言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单一的经营方式恰好应证了这句话,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在金融风暴的袭击下大幅度下降,单一的经营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二是物业收入的升值空间小。东莞的厂房租金30年前8~10元/m2,而30年来所有的物价都升了许多倍后,厂房的租金不升反下降至8元/m2以下。三是自主性差。集体经济掌握的是厂房土地,而生产企业都是外资和民营个人的,生产经营的主体不在自己手上,就不能把握经济的主动权。

金融危机发生后,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陷入了困境。分析起来原因在于:一是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加工制造业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进口商品的减少而下降,而寄生于加工制造业的厂房出租也走到了尽头,以厂房出租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农村集体经营方式也就陷入了困境。二是国家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制约。东莞经过一段快速工业化发展后,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后,对产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被限制;而城市也逐步走上园区集中发展的道路,农村集体经济小规模分散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三是国家土地政策的收紧,用地指标严格控制,使农村集体经济土地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小。四是东莞农村集体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多,面临着资源瓶颈。东莞以物业收入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几年来增长不断下滑,已经预示着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生长力已经衰减。

2.2集体产权制度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近十几年来建立了一些类似东莞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围绕农村的股分经济合作制度的产权问题,出现了几个难题,如:如何看待平均分配的股权模式?如何看待股份产权的固定化、封闭式问题?

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度的建立,有着它积极进步的意义,一是社员享有了收益分配权,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集体经济产权对于社员主体的虚置和集体经济与社员利益关系不紧密的问题,提高了农民对集体经济的关注程度。二是一人一票的决策权的配置,使得农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体现。三是农村干部的权力受到了制度的约束和民意的监督,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感,较好地克服了决策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抑制了铺张浪费,保障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然而,从这种股份合作制的本质来看,它是建立在一种农业经济的基础上,集体股份合作社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土地,然后是依赖土地建设的厂房等物业。土地的所有权是集体共有,那么构成这个集体的每一个社员个人都平等的享有,股份合作社的股权设置理所当然是按人平均,每人一股。所有权决定分配权,集体的收入分配按照平等的股权来平均分配,也就是顺乎逻辑的事了。平均股权和平均分配的产权制度对于一个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合作组织来看有它的合理性。然而,它本质上没有脱离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巢臼。过去东莞农村集体经济在这种制度下能顺利的走过来,集体经济能够很好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土地资源的丰厚地租红利,以及它主要是出租、收租式的比较简单的管理方式,平均主义的产权制度还能适应这种经济方式的发展的要求。但是如果是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复杂的生产经营管理,这种平均主义的产权制度就显得软弱无力。其原因一是平均主义的产权制度是没有效率的。公平和效率是天生的一对悖论,股份合作社无论男女老幼、贡献大小,股权和收入一律平均分配。这种产权制度在实现公平的同时也牺牲了效率,调动不了个人的积极性,形不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就难以形成集体经济组织的高效率。二是股份合作社按每人一票的方式来决策,降低了经济组织的经营效率。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使公司董事会在日常经营中有决策权,而东莞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一人一票的决策机制,凡重大决策必须要通过全体股民投票,董事会成员也是一人一票,无法通过董事会的风险承担机制和灵活的随机决策来提高经济组织的决策效率。因此,也造成了东莞集体经济基本上是保守型、物业出租型的经营方式,除了个别村外,绝大多数村都无法直接经营企业和多元化经营,平均股权的弊端显露无遗。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生不增,死不减”的不能转让,不许流动的固定封闭的产权制度,其初衷是想保护原村民的利益不受到侵蚀,但是在一个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守的保护手段是否能有效呢?固化封闭的产权制度是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进不来,其后果是资源不能通过流动整合发挥其最大效率。资源要在市场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不断的重新整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比如合作社的一成员,有一更好的投资项目,如果能将本人在股份合作社的股份转让转化为资金,而将资金投入到自己创业的项目,就能使自己的这一份股份资本发挥了更大的效果。同样,外部的资本如果能进入,为股份合作社带来新的项目、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可以给股份经济合作社带来新的活力。由于东莞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固化封闭的产权制度使得集体经济缺乏活力,在生产经营上无法突破单一的物业出租模式,生产经营上闯不出一条新路子来[2]。

东莞这样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从上面对它的产权和分配方式、管理方式的分析来看,它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它不是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合作制作为一种比较保守和稳定的体制在一些农村会长期存在下去,但是从经济日趋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大潮流下,不走向现代化的企业体制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从东莞集体股份经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似乎也看到了这种体制日渐颓势的迹象。1989—1998年的10年间,集体经济纯收入年均增长27.5%,1999—2003年的5年间,增速降为8.3%,2004—2008年的5年间,增速进一步降至3.4%,2009年前三季,同比为-6.0%。截至9月底,收不抵支的经联社将达359个,占全市559个经联社的64.2%。当然,集体经济的发展的境况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产权问题是其中的最重要的原因。

2.3政企合一的组织体制

农村股份经济经济合作社的产生,使农村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经济管理组织,而且多数村采取了“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或“三块牌子,两套人马”的组织结构,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政企不分、社企不分”。实行这种体制的好处是,机构精简,机构人员少,党政企组织之间协调容易,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党政和社会组织可以从经济合作社取得经济资源的支持,党政和社会组织有了资金保障。然而,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日益发展,原有的组织管理体制却逐渐显得不合时宜了。外来人口的增多使人员构成复杂化,人们的利益多元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机构在小生产的农业经济时代,有着精简、节约、便于协调的优点。而对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农村却显得不合时宜了。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各个组织的性质、职能不同,如果政企不分,不能各自独立,分工运作,就必然会互相牵扯,互相制约。以行政干预企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的方法来管理社会,也会造成社会管理公平、自治的原则的丧失。社会管理是追求公平、关爱、和谐,而经济合作社是以追求赢利为目标,不同的职能和目标的组织合在一起,随着管理的幅度和深度的加大加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互相掣肘的负效应。比如在在收入分配上,村委会作为行政和社会管理组织,想通过分配实现公平平等、济困救难、同享福利、社会和谐的目标,而经济组织却是想通过分配实现奖勤罚懒、激励先进、提高效率的目标。两者的目标是相互冲突的。

2.4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责任

从东莞农村的公共服务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村的公共服务资金主要靠集体经济承担,据东莞2007年提供的资料表明,东莞农村集体用于社会教育、治安、环境卫生等的支出达40亿元,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的51% ,全国其他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的农村集体情况都有类似情况。我国长期以来农村的公共服务由农村自己解决,成了天然合理的原则。今天以新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就值得商榷了。自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后,打破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城乡居民平等享有社会公共服务,已成为社会和政府的共识,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应该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再从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的关系来讲,谁掌握税收和公共财政,谁就应该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而村级组织不是政府组织,没有征缴税收的权力,没有能力也不应该承担公共服务的责任。另外,再从东莞农村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来分析,目前像东莞这些工业化、城市化发达的农村,已经由农业经济转为工业和商业经济,大量的工商企业在村里需要提供大量的治安、环境卫生、文化教育、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的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些公共服务对于村集体经济是沉重的负担,以至造成农村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长期不能较好的解决。

3对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必然会面临一次实质性的经济调整,发展还比较稚嫩的农村集体经济肯定会遇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如何走出困境?选择什么样的改革发展路径?先要从理论上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问题思考透彻,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方向。东莞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我国集体生产经营的一个样板,既有它的实践意义,也有它的理论研究意义,风阳县小岗村重新回归集体统一生产经营的道路,很有启示意义。集体统一经营的发展模式全国和东莞都有成功的经验,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应该是继续坚持和探索的方向。但是,像东莞这样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适应现代工业化、现代城市化的发展。

我国农村广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目前我国实际上存在着完全不同性质的2种集体经济,一种是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集体经济,另一种就是如东莞这样的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农村集体经济。不同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经济管理体制也不同。对于像东莞这样的农村,未来发展的方向究竟是保持原来的农村发展路径还是城乡一体化,或是现代城市化,其方向决定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的路径选择。显然,像东莞这样的农村应该逐步去“农村化”,不应总是按照建设农村的思路来发展。应该朝工业化现代化和现代城市化的方向走,按照这样的方向和思路来思考和选择改革和发展的路径。

3.1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农村集体股份经济产权制度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改革,一是平均主义的股权问题,二是股权的固化封闭问题,三是决策机制的效率问题。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可以考虑从破除平均股权结构来改革:可以在保留原有的个人股权不动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集体的股份,出售给个人,可以让村干部和一些能人购买更多的股份,打破平均股权制度。可以让股权通过转让流动起来,股票在流动中自然会打破原来平均分配的股权结构。可以对外吸收一些资金进来,扩大合作的范围。外来资金进来不但带来资金,同时还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新的技术,给企业带来活力。通过股权结构的改变,使企业内形成利益和效率机制,然后建立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机制,改变过去每人一票的分散低效率的决策机制。

3.2改革生产经营方式

东莞农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是“单一化”,即有2种意义上的单一,一种是单一的物业出租,一种是单一的工业生产。这种模式在实践中证明是不稳定、风险高。改变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经营[3],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是改出租为经营。过去只是将厂房商铺出租收取租金,今后应该考虑将厂房商铺物业进行经营,参与管理,提供多种服务,增加物业收入的附加值。比如,把商铺物业整合成专业市场,进行经营管理,为市场提供各种服务,如商务服务、物流服务、中介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通过开拓多种服务来扩大经济收入来源。二是开展合作经营。农村集体经济过去也曾尝试过自己办企业,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低,效果不好。现在可以尝试与人合作经营,通过参股,与比较有发展实力的企业合作经营。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各种社会中介和监督机制也逐步建立和完善,给企业经济合作提供了保障。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东莞的农村经济工业发展很快,而相对服务业发展滞后,通过发展服务业来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特别是为工业服务的物流运输、商务会展、技术服务、商品检测等服务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利用过去的旧厂房进行改造,来发展服务业。

3.3改革组织管理体制

在农村工业比较发达、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农村,“三快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了,改革的思路应该是逐步向现代城市的管理体制过渡。实行政企分离,党支部、社区、股份公司各自独立,各尽其责。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改革应该根据各个地方、各个村不同的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从东莞农村的情况来看,各个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很大,不可能一刀切,只采用1种模式,至少应该有3种模式可选择:一是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可以选择向现代股份公司制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股份公司制,将企业推向市场做大做强。二是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但是实力还不是很雄厚,向现代股份企业制度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可以考虑保持原有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制度。三是集体经济非常弱小,甚至于集体经济负担沉重,资不抵债,集体经济无发展前景,这种集体经济也可以采取“休克疗法”,取消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纳入城市居民管理,为他们解决基本的社会保障,使他们尽快转变为市民,融入城市,避免这类农村被“边缘化”[4]。

3.4改革公共服务方式

统筹城乡发展,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而且像东莞这种类型的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化,那么理所当然,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应该逐步转移给政府。问题是政府财政可能会负担加重,一时难以承受。可以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的配套改革来解决政府的财政负担问题。农村集体经济既然是一个经济组织,有着一定的经济收入,就应该承担纳税义务,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征税来解决政府的财政负担问题。如果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朝现代股份公司改革,按照企业的性质纳税,那么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会增加,其财政负担也就减轻了。

4参考文献

[1] 祝俊峰.把东莞城乡一体化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 陈荣平.跃进大未来——东莞发展模式转型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第8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富民强村之路

一条条通向家门口的平整的乡间大道,一个个标准化管抚的茶园,一家家正开足马力生产的茶叶加工企业,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市**乡**村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依托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个曾经的“空壳村”如今已嬗变成“富裕村”。

(一)

**村位于**西部,处**大峡谷入口,全村1492户5656人,劳动力2808人。20xx年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级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欠债15.26万元,是一个典型的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时任**村村党支书记张芳华与村委会一班人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村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使村集体的底气足起来。

为此,村两委班子把“积极探索盘活集体资源,大力支持社会能人及民间资本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抓手。并按照“资源性资产抓开发、经营性资产抓增值、非经营性资产抓保值、福利性资产抓保护”的基本思路,搞好现有资产的运营,不断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村里走以资源生财之道,立足于本村自然资源优势,将村集体所有的1900亩茶园、4100亩山林、近1000亩高效经济林和炭质页岩资源等分别以租赁形式承包,实行民营化管理。这样以来,一方面使这些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也依托这些资源建立起了一批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企业。

依托茶叶基地招商引资在**集镇建成了年产值达600万元的怡茗有机茶叶公司,吸引内资建成的华智茶厂,20xx年年产值也已达450万元,这些承包户每年向村委会交承包费就达10.66万元。

在发展中,村里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引导茶叶企业在茶叶发展上坚持走有机茶品牌建设之路。目前已有怡茗公司400亩茶园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及欧盟有机茶认证,公司投入40余万元开发使用的茶园沼液喷灌技术被州、市茶叶协会在全州(市)推广应用。

如今依托**村茶叶基地发展起来的**市华智茶厂、沙龙茶厂、怡茗有机茶叶公司等均已成长为全乡乃至全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受到省、州、市各级表彰。

(二)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从20xx年以来村支两委班子这班人。”现任村支部书记李学德深知**村从一个“空壳村”发展壮大为富裕村依托的是谁。

从20xx年以来,**村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和无私奉献的人选进班子;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村干部对市场经济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使大家解放思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本领,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不抓集体经济发展就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发展就是不称职,切实把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落到实处。

村党支部按照“因人而宜、发挥专长”的原则,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把党员放到最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上,让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行效益工资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资本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充分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支部副书记谭忠武在20xx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年度考核中因任务完成不好要被扣责任款1250元。当时村干部的待遇本就较低,有人质疑考核机制,但经村支两委集体讨论后,坚决执行了该项考核,谭忠武也认可。

在这批党员的带领下,该村两个支柱产业——茶叶、烟叶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村茶园面积已由1975年的260亩增加到3400亩,并已全部投产,其中村集体所有茶园面积达到1900亩,有茶厂6家,年产茶15万公斤,产值800余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1400元以上;常年种植烟叶1200亩左右,年可实现产值300万元,人均可增收500元以上。

(三)

10万元,对于一个村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何管好这笔钱、用好这笔钱?**村从一开始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和“双代管”制度,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这么多年,我们这笔收入都用到了关乎百姓发展、解决发展难题上,没有乱用一分钱。”村里管财务的文书姚顺绪说。

几年来,村支两委根据村集体经济逐步增长的实际,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与配套,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先后投入25万元修建和养护了12个村民小组10公里村组道路;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投资50多万元用于村完小改造,解决了教学楼危房及师生无宿舍、无餐厅和如厕难等问题;协调资金15万元解决了1000人的人 畜饮水困难。

20xx年以前,**集镇因几条主要街道下水道不畅,也没有盖沟板,致使整个集镇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对此怨声载道。村支两委得知后,在当时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2万元疏通了所有下水道,盖上了盖沟板。

第9篇: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范文

为进一步加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大隐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镇新的形势,现就进一步加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1、进一步开拓创新,拓宽思路,寻找新的增收途径。

一是进一步开发利用村集体现有资源。村级组织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及闲置土地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厂房、生产设备等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开发新项目,发展新的增长点。镇政府帮助各村根据自身特点和新的发展形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寻找能够帮助农民增收的新项目,并将其纳入项目储备库。选择适当的时机,建设增收项目,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村集体增收。

2、进一步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在积极争取市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的基础上,镇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5年,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组织运转,重点用于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扶持和村级集体经济开发项目的补助奖励。专项发展资金由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统筹安排,镇农办会同财政所负责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管。同时,镇将建立政策资金整合协调机制,根据村域经济对财政贡献程度、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和村级土地人口规模等因素,规范对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财政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村级的建设发展,并建立转移支付的自然增长机制。镇属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扩大联保范围,完善担保方式,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安排要给予适当倾斜,利率给予适当优惠,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3、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零星自然村迁并,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可获得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新增的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获得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在镇统筹集约安排下,允许村集体优先使用。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根据上级规定,村级发展留用地补偿原则上应以留地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由国土部门根据开发建设情况,分期分批落实用地指标;确因客观原因无需落实或无地可落实的,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予以经济补偿;村级发展留用地的使用,要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集约使用开发原则,由镇集中安排,联合开发。进一步加大税收、费用优惠,对村集体物业租赁所缴的房产税、营业税、水利基金等税费,以及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工程所征的有关税费,根据上级规定给予一定补助或奖励,以支持村级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村级统一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小区、民工公寓,相关的给排水、电力、广播电视设施安装和配置,根据上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

4、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促进薄弱村的转化。

进一步深化镇机关干部联村制度,采取领导干部蹲点联村、镇属部门包村帮扶、机关干部驻村指导等方式,落实工作责任制,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相关村进行结对帮扶。对于相对薄弱的村,镇属部门适当加大扶持,并由业务优秀的机关骨干驻村指导。同时,要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鼓励各类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新农村,企业支持村级发展集休经济、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可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