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
一、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写字兴趣
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尤为关键的是良好学习气氛的创设。
这就要求教师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应当改进传统意义上的写字教学模式,进而使得写字教学趣味化。(1)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书写练习制订规划,且要监督学生的书写,无论是从书写的结构、书写的标准,还是笔顺的对错,都应当进行认真的指导,进而使学生写出的汉字更加规范。(2)教师可在班级内开展写字比赛,且要借助班级栏目等平台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加以呈现,进而鼓励学生写好字。(3)教师可建立书法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沟通写字经验的平台,这不但有利于写字教学,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通过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体会到写字的重大意义,最终能够积极主动地练习写字。
二、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与姿势
写字这项活动是非常精细的,它要求腕和手的有效统一,在学生动手写字的过程中,他们的运动、听觉和视觉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从而促进学生小脑和大脑的协调发育。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才可以更加端正地写好字。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应当要求学生执笔自然和坐姿正确。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活泼好动,自身未能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姿势,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务必立足于学生的现状,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写字教学,留给学生写字的时间,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习惯和姿势。此外,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在考试卷与作业上写字的时候,确保干净和整洁,
要求学生时时刻刻注意写好字。当然,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要求教师进行细致的规范和指导,在教学的一系列环节当中渗透写字教学。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在将来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有效的写字教学策略,使学生写出的汉字更加美观、规范和正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效性;策略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瓶颈”,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乃至小学语文教学,同时也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并且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因素特点,限制了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常用策略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是对一个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检验。要写好作文,必须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掌握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要重视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平时积累得越多,掌握得越扎实,运用的时候就会越得心应手,效果就会越好。要使小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展开合理想象来写作,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订阅的《新少年》《小学生学习报》等刊物,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教育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做到读有所想,读有所学,读有所用,读有所获。课外读书小组、写作小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我们要正确引导,为学生习作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丰厚的写作知识,还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塑造了学生唯真唯美、天天向上的品质。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作文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 我的做法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有了写作信心、写作兴趣,便会有写作的欲望。
三、注重生活中的积累,用心灵去感受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观察、体验是一种生活的实践;感悟则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观察加思考,作文的法宝。细心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深刻感悟的结果。学会发现,学会发现生活的底蕴,是一种能力,更是长期观察、感悟生活细节的一种习惯与本领。伟大的雕塑家罗丹强调“生活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而写作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无材料可写,无从下笔等现象,正是小学生的悟性差,感觉能力不敏锐的缘故。造成感受体悟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差,因此,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与感悟力,不能仅仅靠眼睛和耳朵去感知,而是要重于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每个闪光的细节,而这种发现的能力又源于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更是一种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
四、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做到多储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古往今来,多少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横跨多个学科,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佼佼者,先行人。可见,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适当引导,进行科学地结合,使几种学识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定会让学生获得极大受益,大脑得到全方位的激活。如:学会了写日记,不妨让小学生将自己观察和亲自照料植物、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鼓励小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美术、体育比赛和活动,在其中收获各种体验;热爱天文的同学可按自己的兴趣办一个“天文知识图片展”,相信在准备和演示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五、用老师积极的评价,来增强小学生的写作信心
要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激情,必然要让小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引导学他们写心扉。语文教师可开发多种途径,拓宽小学生体验的范围。例如:开展各类作文竞赛,组织他们向儿童报刊杂志等投稿,编订自己班级的习作集等,目的在于促使他们产生对写作的兴趣。无论小学生的作文是否真的写得精彩,只要有机会在班内被范读,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必然会使孩子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这样,小学生带着欣喜与期待去学习写作,并被赋予强大的自信心,这样的学习过程势必会形成学习心态上的良性循环,切实有效地加强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另外,教师在给小学生的作文评语中,也要把把握激励原则,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个优点,也要为其真诚地喝彩,这样,小学生们会觉得自己对写作逐渐有所收获,并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从“怕”写作文进而到“会”写与“乐”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最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 情景教学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走近经典、喜欢经典,了解经典的博大精深,完成中华民族的精髓传承,小学阶段利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古诗教学至关重要。尤其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博采众长、大胆实践,用适合学生的教法突破古诗教学这一难点,引领学生遨游古诗天地,领略古诗的精妙之处,积累知识,净化灵魂,启迪思维,丰富学养。笔者在多年的古诗教学中,大胆尝试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营造课堂气氛,以达“与诗同境”的效果
情景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在特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环境气氛,使学生能在既定的环境中认识、理解、体会古诗的写作背景、诗句含义以及表达情感等。因此,教师为达到“与诗同境”的课堂效果,首先应充分把握古诗的意境,包括作者背景、作者的人生观、作诗的情境以及作者意欲表达的情感等因素;其次,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为基础,通过图像、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并辅以适当的语言表现手法带领学生进入到“诗境”中,从而使其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作诗意图。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二年级上册杜牧的《山行》一诗教学时,可在课堂上利用相关资源设置与诗中情景相似的环境气氛。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利用教学资源或互联网资源搜集与秋天相关的音频文件,如“风吹树林的声音”“零散的钟声”“马车行走的声音”以及古诗朗诵的音频文件等;其次,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风吹树林的声音、零散的钟声以及马车声,并同时播放古诗朗诵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与诗中相似的意境,使学生感受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氛围;感受环节结束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身体验,再从古诗的背景、含义以及表达情感进行一一交流。“与诗同境”的情景教学方式可帮助学生从模拟的场景中提炼出作者的创作灵感,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二、引导角色转换,使学生进入“感同身受”阶段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通过营造课堂气氛,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以环境为依托,从诗人的角度重新体会古诗的创作全程,最终达到“感同身受”的认识水平。对此,教师可在古诗教学前着重介绍诗人的生活经历,包括经历、价值观、作诗风格、性格爱好等,加深学生对诗人的深度了解;其次,可通过“情景重现”以及“角色互换”的方式,使学生在相似的课堂气氛以及想象的意境中朗读、默写古诗,以增强其作诗体验感。
同样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开展三年级上册李白《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情景布设、角色转换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感同身受”的体验阶段。首先,教师可从互联网搜集与诗中天门山相近的景,并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该视频,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上真正了解诗中景色的宏伟和壮观;其次,教师根据古诗的具体内容进行想象引导,如在解释“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时,可做“宏伟、汹涌的长江将天门山拦腰劈开,而奔腾向东的长江水在此回旋、澎湃”等描述;在逐句解释和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角色转换有利于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通过设身处地的意象创造完成情境体验,可达到促进学生想象思维发展的效果。
三、使用“同境异情”手法,拓展学生的文学创意
在利用情境教学法完成古诗教学后,为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理解和应用的水平,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文学修养,教师可采用“同境异情”的教学手法拓展学生的文学创意。首先,教师应根据古诗的情感基调以及创作手法设置“同境异情”的创作主题;授予学生相似的古诗写作技巧,但不可对其创作思路的过于严格地限制,使学生在适当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同境异情”的诗歌写作;完成创意写作后,教师应给予大部分同学以肯定的评价,以增强其创作自信,进而促进学生古诗文学造诣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春晓》一诗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春天作诗会”活动。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搜集轻快悦耳的符合“春天”主题的轻音乐,利用多媒体背景墙设置富含春天气息的背景图示,制作精美的作诗卡片等;在开展“春天作诗会”的过程中,设置背景墙,向学生播放音乐,并分发作诗卡片纸,让学生在卡片纸上作诗;在指导学生作诗时,教师应提前向其普及写诗可采用的技巧,以提供创作的正确参考依据;完成作诗后,教师可组织开展“春天的诗会”,在促进分享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作自信和文学兴趣。“同境异情”的课堂诗歌创作方式不仅可增强学生对原诗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可通过环境创造提升其文学创作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搭建发展平台。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无意识教学、情感教学为宗旨的教学模式,被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广泛应用于古诗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而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本理念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8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如何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有同等的教育权利,是社会进步的又一大标志。相比于城市,农村小学生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机会比较少,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本理念”的提出对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有显著成效。现如今农村孩子如果想在长大以后获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竞争机会,学习成绩是重要途径之一,这就导致很多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重视学习成绩,死板授课。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想象力、创造力和好奇心最强的阶段,而语文课是发展孩子天性的地方,老师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并鼓励引导其发展,因材施教,而不是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人本理念”的进步思想对农村传统的教学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督促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保证每个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1 现行农村小学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气氛沉闷
小学阶段的孩子充满好奇心,鼓励孩子发言会使老师和其他同学获得很多奇思妙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现在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在授课时照本教、照本念,课后的家庭作业只是抄抄写写,课上死记硬背,这样的方式无疑泯灭孩子的天性,与我们的“人本理念”相形甚远。
1.2 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设施不过硬,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没有像样的阅读室或者写作室,语文课堂无法开展各种类型的科目,比如阅读课、写作课和故事课等,没有这些课程的开设,老师就无法观察了解到每位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仅仅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加之,在统一标准之下,学生万一做得不好,无法达到老师的标准,就会被老师斥责,做得好的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挫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校的教学成果无法达到预定目标。
1.3 农村语文课堂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这门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某些农村老师仅仅视自己作“老师”,高高在上,严肃古板,不能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应当只是严厉与恐惧的气氛,而应成为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 农村语文课堂应采取何种措施响应“人本理念”
2.1 注重课堂合作教学
一个人的想法只是一个人的,交流以后就变成大家的了。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们热烈讨论,在交流与合作当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更多的想法。由于农村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采用分组学习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正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例如,在进行教课时,老师可以经常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弯下腰一起与学生探索、交流、合作,以此创建和谐的授课环境。另外,分组合作还可以在青少年时期就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
2.2 整合课内外资源
农村语文老师更要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增加自己的课外阅读讲解给学生或者鼓励学生学习课外知识。语文课堂可以说无处不在,不是只背背唐诗宋词就可以解决的,单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根本不足以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例如,在讲解《曹冲称象》一文时,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课文的历史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这种课内外资源的整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思考和怀疑态度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思维最是活跃,老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引导学生自己编故事、鼓励学生记日记等的学习方法。学生们觉得有兴趣就会学得更好,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树立“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观念。
2.4 教师增强人本教学理念
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该严格审核教师质量,加强教师质量考核,定期进行教师培训工作,宣传教学过程中人本理念,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
3 结语
“人本理念”之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学生主导课堂,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推动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琴.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10).
[2]程仁新.以人为本 树立语文教师的科学人文观[J].文教资料,2005,(2).
一、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中国古诗无论是在形式、意境还是抒情上都充满了美感与艺术感。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深刻地了解诗词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让学生对整个语文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耐心。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对古诗有充分的了解。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先采取客观的形象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更加直观的感受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一来,加深学生对古诗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咏柳》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去观察那些柳树,让学生了解柳树的形态,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柳树相关的知识或者小故事,并且让学生对柳树的形态与特征进行观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通过直观的形象和感受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句诗的含义。除此之外,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创新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和创新,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从笔者自身的经验来看,认为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采取提问教学的模式,在前一课堂上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查询资料进行解决。这样一来,既可以起到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的创设,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或者是背诵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
最后,在?n堂上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且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当然,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小组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习得。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基本能力。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维,转变教学模式,拓展W习路径,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提升教师素养,为识字教学做准备
小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好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好坏、教学设计如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等等。这些都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识字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创新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了以上种种的教学要素,要想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素质,这是实现有效识字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要想提升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把好入口,在教师招录的时候一定要任人唯贤,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同时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转变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尊重学情和学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要发挥学科组的作用,可以实现集体备课,提升学科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团队的作用。此外,教师还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优化课堂管理,做好课堂反思,及时的调控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创新识字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习惯和年龄的限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学习成绩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或者说他们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听课的状态和效果。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必须从学情出发,创新识字教学设计,实现识字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识字教学的设计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谜语教学、认字比赛,小组合作学习等。就拿猜谜语来说,教师可以这样有效的设计教学过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字,这个字有两部分组成,左边是木,右边是干,大家开动脑际,猜猜是什么字呢?这样让学生猜字谜,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如果我们用土拦到一个人的去路,这会是一个什么字呢?猜字谜的方法,较为简单,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大大的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从现有的学情出发,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质量。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识字教学一定要紧扣教材,创新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教师也不能为了花骚的教学而设计,切记教学方式的采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任何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设定的,在识字教学课堂也是如此,任何教学模式的采用都是为了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
三、转变滞后的教学思维,巧用语文拆字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贵在教学方法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汉字教学有规律可循,但是也可以结合教学实践的发展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汉字寓意深刻,包罗万象,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要想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兴趣得到激发固然重要,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或者掌握的知识有限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为此,提升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数量也非常的关键。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被老师的讲解所吸引,那么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的认真学习了。比如我在讲授“从”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解释,首先是两个人,一个人跟在另外一个人后面,两人相伴而行这就是“从”。又如汉字“好”,首先把汉字拆解成一个“女”字和一个“子”字,一个家庭有一子一女就是圆满,这就是“好”。再如讲解汉字“令”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解释:孩子们今天你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在学习上你“今”天比别人努力一点点,那么明天就有可能命“令”他们,做生活中的强者,这就是从“今”到“令”的解读。识字教学中开展汉字的拆解不但可以让学生领略汉字的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简化识字教学,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汉字的意思,掌握住汉字的拼音和写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识字教学的意义重大,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本身就非常的重要,同时,只有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识字率才能夯实语文学习和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识字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上述笔者的论述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无论采取哪种识字教学的方法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和学情,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简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最大限度的提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识字教学是过程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耐得住性子,不急于求成,同时敢于创新教学模式,依据课堂的变化调整教学思维和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刘凤琼.试论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质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在传统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只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就行了,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要求去开展教学,更没有认真完成新课改中教学大纲的目标,使得许多学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过度依赖教师,长期以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更好的培养。可见,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开展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努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下降,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真正寻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运用良好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热爱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教育模式相对落后
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创新思维能力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真正发挥人的作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在原有的模式上加以创新和发展,真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中要求小学教师建立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自主构建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基础上,才能合理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教育小学生。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还需要全面掌握语文课本知识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将文章内容加以熟悉,之后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去正确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单一地带领学生去阅读整篇文章,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内容,只要学生知道文章内容即可,无需领会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教学观念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求教师紧跟时展要求,在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和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丰富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殊心理,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那么教师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给每位学生安排任务,共同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想象天空刚刚下完大雪的场景,之后将学生分为两组,明确好两组的学习任务分别是画出当时雪地里小画家的作品,最后选出组长,负责汇报组员的工作成果,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方法,真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基础知识,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采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基础性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带领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模式,将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真正走入日常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修养的合格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乐果.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是学生要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教师的教学重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也可以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精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巧妙地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一、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改善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单调,学生可以直观而清楚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们大多是听过而没有亲眼见过,导致印象不深,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这一现状,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赵州桥》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体会赵州桥的坚固美观,感受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在观看这些图片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描述出来,从而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赵州桥的认识,为接下来进行课文语言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直观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有所提升,他们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助于调动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二、设计动态的教学演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动态的教学资料更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而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借助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功能,在教学时通过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得他们可以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与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学刘禹锡的古诗《望洞庭》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利用多媒体播放古诗的朗诵,并让学生一边听着这首诗一边想象,将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表述出来,经过这样的渲染与铺垫,学生的情感就得到了激发。并且为了增强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洞庭湖的美景,通过全景的视频展现来扩充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可以充分地发散思维,真正地体会到古诗中所描述出来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思维发展与情感提升奠定基础。
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学,从而在教学时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他们全面素养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运用网络资源补充学习,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加以消化吸收,从而使得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课文《七律・》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在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出示路上所碰到的艰难险阻,用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以“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为例,直观的视频会将学生的心都勾起来,使得他们真正地感受到战斗中的艰难,从而使其理解中的英雄气概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课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其他资料,如爬雪山、过草地等,这一幕幕都是战士用自己的身躯与信念完成的,从而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时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采用新颖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从而使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一、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学习汉字
1.看图会意识字。针对象形字和会意字来说,课文中编排了“看图会意识字”栏目。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来体会汉字的构字原理。例如:人、从、众、木、林、森这几个字。就为“人、从、众”分别配图一个小孩、两个小孩和三个小孩。而为“木、林、森”分别配图一棵树、两棵树和三棵树。学生通过看图就悟出这两组字的构字意义了,然后再通过诵读加以巩固与深化,总结为:二人是从,三人是众。二木是林,三木是森。
2.识别常见形声字。在汉字中形声字约为80%以
上,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对识字十分有用。例如:以“青”为例,可以带出一串字。从中可以悟出:声旁相同一般读音就相近;如果形旁不同,它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清”表示水清澈透明,故而从水。“晴”表示雨过天晴出太阳了,所以从日。“睛”表示眼睛,所以从目。“请”是请求,与说话有关,所以从言。“情”是感情,表示心理状态,所以从心。
3.掌握部首规律。现行的教材中注重学生掌握字的部首,这是有道理的,部首好比是一个群体的首长,抓住了首长,就解决了属于这个部的一大批字。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编排了62个部首,就是看图识字。学生认识了常见的部首,以后又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与巩固,学生就理解了这些部首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查字典,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大批同部首字的字义。如“页”字,学生知道是人头的象形,就懂得了凡从“页”的字(如:顶、项、等)都与头的面部有关。
二、吸收传统的蒙学经验提高识字学习的效果
1.在语韵中识字。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去认识不能表音的单字,显得枯燥乏味,甚至导致学习没兴趣。这是认识汉字不利的一面。另一面正是由于汉字是单音节的,因而非常容易构成整齐的词组和短句,这就容易押韵。相比之下,要比多音节的文字容易得多。整齐而且押韵,念起来就顺口,听起来也悦耳,合乎儿童的天性,又容易识记,这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读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启蒙识字教学差不多都是韵语,例如:利用《三字经》、《百家姓》等教学识字,就显得非常有效果。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就充分地吸收了前人的经验,例如:在“词串识字”中就有骏马秋风 塞北/杏花 春雨 江南/椰树 骄阳 海岛/牦牛 冰雪 等,在“认一认”中有人口手足/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虫贝鱼鸟/羊犬龟等。
2.在读书中识字。我们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汉字识别要求很高,在阅读中既要识别,还要达到“自动化”整体认知的程度。即达到不必看清字的结构,只要看到字的轮廓就能准确无误的识别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联系上下文去体会语义,从而顺利的进行阅读。所以,单一的教儿童识字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而坚持“识读结合、寓识于读”的原则,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懂得这个道理,才能恰当地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又要兼顾到与阅读的结合。例如:在《一去二三里》一诗中,编者的出发点是借这诗的语境来学10个数字。学会了这10个生字,又要将它们放到这首古诗里去诵读,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自动”整体认读汉字的能力。儿童通过具体的事象加以想象、补充,就能在头脑中把识字与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