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电子图书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图书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1美化图书室,为教职工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

图书室是学习、传递知识的殿堂。学习和传递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场所。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当随时保持图书室的清洁,在室内色彩、空间结构、景物装饰、背景音乐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布置,营造幽静、舒心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职工在图书室能够无噪音、无干扰地进行阅读、思考、研究,与书籍对话,或静心写作。

2严格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的利用率

图书管理制度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图书在存放、借阅中被遗失、损坏,并保证图书在流转中被更多的教职工阅读和查询。因此,图书管理员应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图书管理制度,包括存放登记制度、借阅归还制度、查询使用制度等。管理员要适时提醒教职工爱惜图书、到期归还借阅书刊,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3全面了解收藏书刊,开展藏书宣传

进修校的教职工在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和工作岗位等方面都各有特点,阅读的习惯、内容、方法都各有不同的要求。图书管理员对学校藏书应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并能进行专业分类,在此基础上向学校教职工推荐、宣传适宜的书刊、电子图书。一方面为教职工提供快捷了解学校藏书服务,激发教职工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已有书刊和电子读物的知识传递功能。图书管理员还可以收集一些阅读和查询文献的基本方法,向教职工推荐使用,帮助教职工有效进行图书资料的阅读和查询。

4根据阅读需求,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社会不断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图书室也应当不断新增阅读的内容。因此,管理员应当发挥工作主动性,根据教职工的阅读需求,以及进修校的学科教师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需求,搜集图书市场的发行动态,并向学校领导提供加强图书管理的建议。比如,建议不断补充图书室的藏书,给教职工提供新的阅读内容;建议图书室环境的改善,给教职工提供适宜的阅读空间等等,以保证教职工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5利用过期报刊,搜集专题资料

第2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服务;知识服务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还在精神文化这一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引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容量、技术种类、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还能够促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价值得到体现,以此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大数据结合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封闭式图书管理的创新需求

图书馆以往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整体来说比较封闭,储存的图书资料均是以书面账目这种形式展开管理,并非所有图书品类和数量都对读者开放,导致图书资料缺乏共享性。在读者角度,图书馆内部涉及到大量图书资料,并不能快速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致使图书资料在呈现方面存在缺失,很容易出现图书资源浪费问题。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必须要创新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满足读者在图书资料数据共享性与便捷性方面的需求。

1.2 被动式图书管理的服务需求

基于传统管理方法,读者在筛选图书资料时更多是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而图书馆则在读者服务这一层面相对被动。考虑到被动式图书管理服务需求,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在所有读者的基础上创建针对性档案,根据以往读者图书购买、借还记录,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筛选功能,为所有读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为读者推荐适合的图书资源,从以往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

1.3 电子图书的推广需求

现阶段图书管理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朝着大数据时展的进程中,电子图书成为广大读者青睐的对象,尤其是电子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当下,读者也开始选择电子图书进行阅读,致使传统形式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日渐减少,这是图书馆经营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电商类平台对传统图书馆运营带来冲击,面对电子图书的推广需求,引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进行改革非常必要。推出电子图书这一项服务项目,从而参与到现代市场的图书管理竞争当中。

2 大数据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中的实施要点

2.1 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法

因为图书资料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比较广,所以主要呈现形式也比较多。(2 )图书租借服务。按照读者提出的需求,由图书馆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图书资料,该服务具有被动性,即被动的向读者租借图书、文献等资料;(2 )图书查询服务。所有文档与资源归档之后,由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做好编制,按照目录与摘要将其整合归纳,为读者查询提供便利;(3 )图书检索服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所有资料信息,并且创建物联网,将其与互联网结合设计读者终端,读者可以直接检索需要的图书资源信息;(4 )社会需求服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还可以为所有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信息查询服务。现阶段,一些图书馆在资料管理方面仍然有使用数据存储模式的现象,这在大数据时代下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要求,相对应的信息方式增多,信息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自然生产方式逐渐体现出差异化。不同种类的图书资源数据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状态,而数据的覆盖与影响范围、存在模式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这是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契机。

2.2 高质量的图书管理信息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读者需要采集的资料信息越来越多,进度到图书馆之后难免会对图书管理服务水平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也需要引进全新的理念与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从而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体。

2.3 严格的图书管理要求

图书资料管理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作为管理者也面临严格的要求,需要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作为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其他关联学科与专业的知识,提高个人知识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在参与图书馆里各项工作时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3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创新

3.1 图书资料管理中的知识服务

处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资料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也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是符合大数据时代图书资料管理要求的有力创新举措。所以图书馆必须要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结合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在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方面,知识服务需要展开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储存空间这一方面具备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创建图书资料数据库,提升知识服务水平。

3.2 改变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现阶段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推荐服务,网站推荐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且网站浏览量也相对较高,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创新过程中也应该认识到该创新举措的作用,全方面剖析读者在阅读、检索等方面的需求,对图书摆放位置与编排进行创新,使读书资料的查找更加方便,也可以利用各大网站加强宣传,保证所有资料都能够得到利用。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进入到图书馆中查找实体图书资料的机会减少,加之图书馆内储存资源相对有限,若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无法吸引到更多的读者。所以推出电子图书服务成为图书馆创新的一项有力举措,可以直接在移动端中在线阅读,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电子图书馆,并且以app的形式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中,满足人们日常阅读需求。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实体图书的需求依然存在,如果读者长期处在电子阅读状态,难免会导致视觉疲劳。此时图书馆保持纸质书籍服务能够改善该问题,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3.3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大数据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运用,可能会面临数据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也是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为了保证图书馆内部所有资料安全,需要严格限制信息传播范围以及数据开放程度,在图书资源管理系统中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所有读者隐私安全,规避重要数据遗失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规范要求,图书资料管理大数据创新要做好资料开放环节的规划,在保证数字图书馆运营安全的基础上,一旦发现图书资料遗失或者受损等现象必须要及时总结原因,并且严格管理。

3.4 管理人员大数据技术培训

图书馆内部负责资料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大数据环境下要掌握更多技能,这就需要参与到大数据技术的培训中,树立大数据管理意识,具备更加丰富的管理知识。图书馆也应该定期展开技能方面的培训,所有管理人员要了解大数据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今后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遇到突发性问题可以马上解决。

3.5 在图书资料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朝着大数据方向的转型,需要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尤其是在图书资料类型与内容更加完善的当下,图书资料管理难免会面临更多问题。所以作为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承担职责,做好图书资料统计工作,能够总结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各项工作规律。另外,图书馆与读者通过管理人员实现了紧密衔接,在实施图书资料管理时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维系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使得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综上所述,关于大数据和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融合,目前在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到位、图书资料管理资金不足等。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还需要更加深入。根据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受到技术影响,需要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图书馆在选择新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时,参考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影响,从采集、查找、整合资源数据等方面着手渗透大数据技术,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图书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3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英文原版;图书管理;电子化利用途径

英文原版图书指的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进口图书,随着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读者借阅要求的不断提升,各图书馆都应当大量引进原版的英文图书。其是一种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所有的教学资源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与国内的图书相比,英文原版图书价格昂贵,所以研究者应当充分开发并且利用这一宝贵资源,让它的价值得以在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高校的英语原版图书的实际利用率不如人意,最高的也只有30%左右,最低的甚至只有5%,导致了极其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

一、英文原版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的关系

如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于英文原版图书管理和图书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话,便可发现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有时相互吸引,但是有时又会出现相互排斥,双方统一于日常的图书管理过程之中。唯有充分了解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科学有效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这也要求我们一定要组织并且管理好英文原版图书,因为从本质上而言,服务是目的,管理是手段,在特定的条件之下,服务和管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且最终可以达到高度统一。作为图书馆当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英文原版图书资料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服务。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仅仅只是进行表面的偏向管理,而不强调读者的需求,变成了仅仅是为了管理而进行单纯的管理,这就难以将英文原版图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1]。唯有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进而处理好管理与利用的关系,让英文原版图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类知识水平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英文原版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的图书管理制度不够合理

各大高校的图书馆藏书室,出于工作管理的考虑,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大部分都是具有可行性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有些仅仅顾及到了管理的便捷性,却没有将读者的实际需求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比如,为防止读者遗失图书,破坏馆藏图书的完整性,许多图书馆的图书都不允许外借,只能在阅览室阅读。原版英文图书属于宝贵的文献资源,对其管理就更加严格,使用范围仅限于高校教师以及科学研究人员,大部分学生和普通读者均难以借阅。因为不允许外借、书少人多以及阅读场地的限制等原因,英文原版图书的实际利用率大大降低了。

(二)英文原版图书的选择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

虽然许多高校花费了大量资金购买英文原版书籍,但是图书的实际利用率却不如人意。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图书馆在订购英语原版书籍时缺乏科学依据,不仅十分盲目,而且没有针对性。除此之外,还一味地贪多求全,完全没有考虑到现阶段读者群的客观实际需要,从而导致了一些英文原版图书使用率较低,甚至长时间无人使用。英文原版图书本该展现出来的高利用价值没有实现,高投入付之东流,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

(三)英文原版图书的管理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高校图书馆的英文原版图书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图情知识以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合格的英语水平。但是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现阶段图书馆的英文原版图书的管理人员若具备合格的图情知识的,外语水平往往偏低;然而外语水平较高的,又或许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图情知识培训。某些图书馆在英文原版图书的使用上仅仅局限于借阅和归还,严重忽视了参考咨询、揭示馆藏、宣传报道以及开发信息资源等工作。这些因为图情人员自身素质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文原版图书的使用率较低。

三、英文原版图书的科学管理对策

(一)强化图情人员外语技能的培训,提升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英文原版图书的管理人员英文水平低下,缺乏全面的图书情报知识,而且业务技能非常有限,导致英文原版图书的实际利用率低下。所以高校的相关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强化图书情报人员的英文水平、业务服务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外语系毕业的优秀学生之中挑选一些可靠人员,让他们参与到图书情报队伍当中从事英文原版图书的相关工作,仅仅需要在图书情报知识以及业务技能上稍加培训便可顺利上岗。如此一来双管齐下,能有效提升英文原版图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提升英语原版图书的工作服务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合理选择英文原版图书,提升其实际使用价值

首先应当选择符合广大读者需求的英文原版图书。高校图书馆每年引进图书时,要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可利用问卷调查以及网上通告等有效方式,根据广大读者的具体需求,有目的性地引进英文原版图书,把读者迫切需要的英文原版图书筛选出来。其次应当引进高质量的英文原版图书。根据文献计量评估法当中的文摘法和引证法,影响因子(ImpactFactor)和被引证频率(CitedRate)可以比较直接地反映出英文原版图书的学术质量,在引进英文原版图书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同类的英文原版图书之中,应当选择那些被引用且被摘频率较高的进行引进。最后,应当尽可能引进实际利用率较高的英文原版图书。根据实际利用率进行选购,是我们引进英文原版图书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实际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停止引进,切勿盲目强调英文原版图书的延续性以及完整性,确保有限的资金投入可以获取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区分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对于研究生、博士生或者高校教师,主要提供学术性强且科技含量较高的英文原版图书。因为这一类读者所需要的是与科学研究、学术论文以及教学研究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这种信息大多集中于学术性很强的英文原版图书当中,反映了本门学科在学术界以及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向其提供此类英文原版图书,可以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科研动态,对实施学科理论、教改研究,完成科研课题以及书写学术论文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推动作用。服务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除了以往的简单(阅览室阅读、外借、复印)之外,还应当实施深层次的服务,比方说,根据重点学科或者重点读者的信息需求,有目的性地展开咨询、检索以及代查服务,对英文原版图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鉴别,编写专题综述和各类索引文摘,将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提供给他们[4]。对于低年级本科层次的学生,主要提供和教学密切相关的英文原版图书。因为这一类读者正处于学习基础知识的阶段,需要的主要是拓宽视野与知识面、了解外面世界的阅读型图书。所以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时事政治和语言文学类的英文图书。而对于高年级的本科学生,主要需要的是和教学以及毕业论文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可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向他们提供这一类的英文原版图书。

四、英文原版图书的电子化利用途径

(一)引进英文电子原版图书,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可在结合英文原版图书和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引进英文电子原版图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已经屡见不鲜了。英文电子原版图书的引进不但满足了广大读者对信息多方面的需求,也是对近些年来图书馆没有收藏的英文图书的一种补偿。图书馆可以选购一些内容新潮、实用性极强且处于学科前沿的英文电子原版图书。这些英文电子原版图书最好不要和纸质的英文原版图书相互重复,避免信息资源上的严重浪费。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二者之间不可相互替代[5]。

(二)建立英文原版图书信息数据库

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相比所具备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互联网的帮助下,电子图书不仅便于查找、浏览以及打印,而且具备信息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等优点,在促进英文原版图书资源共享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英文原版图书信息服务的层次。所以构建英文原版图书数据库,可以让馆藏英文原版图书资源电子化,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实施网上信息导航以及远程服务,可让高校图书馆的英文原版图书资源在网络的环境下得以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广大读者仅仅需要把自己对英文原版图书的信息需求,通过网络、电子邮件或者是传真的方式发送给图书馆,便可获取到熟练馆藏资源分布,并且掌握网络查询方式以及各大网站信息资源动态情况的工作人员的信息资源反馈,从而在第一时间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信息,方便快捷,通过网络使英文原版图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三)合理利用国外的书商、出版社网站

西方发达国家具备许多书商网站和出版社网站,比方说,美国的约翰威立出版有限公司CDA/Section/index.html)、美国的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以及德国的斯普林格()等等。虽然网站众多,但是需要图书采访人员对其进行深入开发和挖掘,常常和这些书商进行联系,将图书馆的主要需求方向告知对方,让其及时反馈最新出版的相关专业的图书信息。对于目前网上书商网站所提供的国外图书信息,还难以完全满足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英文原版图书著作的出版均集中于大学出版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学术比重很大,适用于各大高校。这就表示图书采访人员应当对国外与本校重点专业相关的出版社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国外大学出版社的网站,获取更多新出版的英文原版图书信息。

(四)充分利用海外图书采选系统(Promotion,Selection.Ordering,Platform)

海外图书采选系统即PSOP,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站,是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2003年初推出的一个选书平台。此系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英文、日文以及繁体中文图书的书目数据和购书服务。该平台一经推出便引起了轰动,彻底改变了以往用纸质目录传递国外图书出版信息的状况,为所有的教学研究人员提供了个性化的书目信息以及网上英文图书采访平台。教学研究人员可在该平台的帮助下,浏览并且推荐国外的英文原版图书,撰写书评感想,将个人意见反馈给图书馆。各个图书馆也可设置专门的选书人员,浏览专家推荐的图书,并且进行选择,最终完成子订单。海外图书采选系统对每种图书的介绍,除了常规的信息之外,还有序言、目录、书评以及价格等相关信息[6]。

五、结语

第4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摘 要:近年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逐渐被信息化管理模式取代,这图书管理的思想和模式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和挑战。本文从目前信息化条件下,图书管理呈现出资源匮乏、安全问题突出、跨区域共享等新问题入手,探讨面对更高的新要求,图书管理如何加强创新,顺应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势。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管理;创新;问题;对策

信息化的蓬勃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文化和信息的要求。图书作为文化与信息的介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图书馆也日益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信息化条件下,图书管理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其内涵、发展目标、工作方法都要顺应新形势作出调整和创新。改变图书馆落后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整合图书馆的资源,创新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特点,这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和解决。

一、信息化形势下图书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杜绝资源的重复建设,建立科学的规划系统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在规划系统上都存在缺陷,图书馆之间由于在引进资料和开发数据库资源过程中忽略网络建设,造成各图书馆之间没能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因此,在信息化资源建设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如建立数据库缺乏系统化,数字信息封闭,出现资源浪费现象,这些问题都给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避免数据资源的统一化,挖掘个性化和独特化

图书馆要注重对自身个性化的挖掘,要加大在资源采购时,进行特色数据库资源开发的步伐,并紧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对现有资源实行深入的开发,增强对资源深层的挖掘与共享,建立自身的个性化特色数据库,以增强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着力扩充专业人才队伍,为图书管理注入新血液

图书管理的专业人才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工作者的学历、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对图书馆的开发和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图书馆的人才队伍还有存在缺乏专业人才、图书管理队伍冗余、缺乏专业人才填充的问题,这必将制约着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无法使其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四)重视安全建设,避免信息化带来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的引入为图书管理增加了建设的力度,优化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提高了图书馆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但我们应注意到,信息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图书管理面临着网络安全的隐患。安全问题会带来数据丢失、信息被盗等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力度,严查系统漏洞,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图书管理的对策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增强活力的源泉,是应对挑战,增强图书管理满足信息化要求的需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管理思想的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特色化建设。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应该从宏观角度来思考资源建设的问题,强调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因此,图书馆要在分工的基础上,加大特色化建设力度。第二,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要有所创新。图书馆要放弃传统的独立、封闭的经营模式,大胆尝试跨区域协作,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图书馆加强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第三,要创新对图书馆职能和功能的认,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时以创造性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创新新的管理模式。

(二)制度体系的创新

制度体系创新是信息化条件下图书管理创新的基础,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第一,综合制度的创新,包括在业务部门的设置、工作内容、职责制定、管理权限、人员编制、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创新。第二,行政制度的创新,包括对人员考核、晋升、奖惩的办法的创新等。第三,业务制度的创新,即为各部门和人员就具体的工作制定的操作规范,包括文献工作的采、编、藏等制度的创新。第四,与读者服务有关的规范的创新,即明确读者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服务至上的同时实现共同发展。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于激发图书管理的活力、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增强图书管理应对挑战的能力有积极意义。

(三)人员管理的创新

人员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树立竞争化、开放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方位服务的人员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为工作者建立发展计划,不断更新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走终身培训的道路,为图书馆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第二,完善选拔和培训制度,形成良好的竞争体制。要根据本馆的学科设置,划分工作范围,圈定管理人员;并根据要求进行考核,结合业绩选拔人才开展其它培训,从而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以保持人才队伍的代继性和稳定性。同时,要鼓励中青年人才结合专业知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和研究相关专业,成为这一领域的优秀人才。

(四)技术应用的创新

创新图书管理工作,必须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探索。目前,信息化发展已使产品的生产和知识传递发展到电子信息时代,为适应这一变化,图书管理人员要在分析、研究电子图书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创新新的管理模式,以使电子图书为快捷传播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此外,图书馆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设备,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在服务上,要以读者为根本,利用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以及科学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需要。在服务方式上也要加强创新,在做好传统的收藏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采集、检索、分类等多方面功能,使服务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管理创新任重道远,需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提升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图书馆只有顺应时展的潮流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基本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作者单位:毕节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永玲.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心脏”作用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6).

第5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学校“书香校园”申报材料

xx实验学校秉承“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创建“省内一流,川南知名”学校为目标,实施“名校工程”战略,在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上,坚持积淀校园文化,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学校永恒的主题,初步形成了书香校园特色。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积极营造读书氛围

我校长期以来,把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工作领导组,形成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各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书香校园”工作网络,具体负责“书香校园”工作的规划、统筹、实施和考核等工作。学校制定了《学生读书节活动方案》、《教师读书活动方案》、《蓝青工程培养考核制度》《名师工作室职责》、《教研组考核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与师生读书的相关制度,为打造书香校园提供了制度监督和保障。学校大力提倡师生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师生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和风气。

二、加大投入,硬件保障,努力丰富文化资源

要打造“书香校园”,就必须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舒适的读书环境。XX年至XX年期间,我校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针对师生实际,切合时展,整体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了新的图书室和阅览室,重新装修学生教室,改善读书活动软硬件环境。XX年,我校争取上级行政部门投入图书购置经费达60余万元,至 XX年拥有藏书4万余册,电子图书24万册,其中期刊种类图书150余种,工具参考图书156种,各类图书结构合理,副本量均不超过五册,年均图书增长率5%以上。

安装了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建成并开通网络阅读平台。学校建立了网络中心,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全校设有50多个信息接点,给每个班级,办公室配置了端口。我校现有4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50多台教学、管理计算机,130多台辅助教学笔记本电脑,53套移动多媒体教学系统,确保了班班都有教学多媒体设备。实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便捷的阅览,实现了图书室对图书分类、检索、借阅、管理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图书室的工作效率,图书流通率和师生到馆率高。学校为方便师生阅读图书,专门建设了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阅览室桌椅整洁、书籍整齐、光线充足、环境舒适。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优美的读书环境成为书香校园的一大亮点。

第6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从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图书馆现状来看,图书馆正处在被“冷落”的地位。但我校在图书馆建设方面非常重视。近几年来学校对图书馆的投资相当充足,加快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1校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转变为现代化的创新教育观念。认识到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实际应用的本领,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而它的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就是图书馆。

1.2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对图书馆的硬件建设,有计划地购置充足的图书、刊物、和杂志,改变图书馆的面貌。在学校建筑和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领导们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专门拿出科技楼的四楼建成图书馆,近几年累计投入经费157万余元,用于图书馆各项装备。

1.3多渠道增加馆藏量。采取学生自愿捐书和引进社会捐助形式,扩大图书藏书量。如2004年5月全校师生自愿捐书4500册;2004年11月,来自上海的姚明强主任带领全校政治系学生捐书3000册。

2创新管理。规范各项措施

创新是当今时展的鲜明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不可避免地从根本上动摇各类组织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也概莫能外,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

2.1观念上的创新,提出我校建馆的宗旨:“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馆方针;扎实搞好三个服务:为学校教育改革服务;为师生成长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明确了方向,提高了认识。

2.2工作上的创新,成立了图书馆管理组织机构。由王校长牵头任组长,主管教学李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图书管理员任组员,统一领导与策划图书馆工作。

2.3实行馆长负责制,经过校委会多次研究决定,指定从事图书管理20年之多,对图书管理工作相当熟练的老师为馆长,全面负责图书馆工作,并充实了6名专职图书管理员。

3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

3.1环境的人性化,优雅的读书环境是读者心理环境的感应点,精心营造图书馆从建设规划到管理使用,我们的唯一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一切服务于师生,服务于一切师生,服务于师生的一切”。图书馆在设计时,我们融合和借鉴了那些先进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在视觉上的效果是最大化,尽可能减少隔断。幽静、温馨的图书馆内部环境,可使读者保持心情舒畅,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如我校图书馆内摆放着青翠茂盛的大株植物,室内适当的位置还摆放了一些常绿灌木,组成了+绿色充满生机的借阅环境,墙壁上配有伟人名言警句,这不仅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使读者从生理上和精神上得到享受,起到了抚慰人心、陶冶情趣、激发他们求知欲望的效果。

3.2人文环境的人性化。人文环境的人性化就是确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尊重读者信息需求、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的观念。我校图书馆推行是借阅合一,多角度、全方位、全天候开架借阅,实行的是微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率先垂范,以德育人,为师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师生提供健康、丰富的阅读书目,用我们的服务艺术来赢得读者,使用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维方式。

3.3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在知识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世纪,图书馆单靠少数几位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来决策易造成决策上的失误。我校在这方面吸取教训,如在选购图书时,让学科教师参与图书配置,在每次订阅图书时,我们都把预置书目打印多份,分发到各学科教师手中,让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共同参与书目的选购,集思广益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得购置图书最大化地服务于教学。

3.4讲学习,开设阅读课。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实践中必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而图书馆为教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了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我馆开设了两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一是图书管理员对学生进行图情教育,包括情报教育、借阅方法、读书须知、读书卫生等;二是学科教师到图书馆上阅览课,教师事先精心准备阅读课教案,图书管理人员围绕阅读课的要求,积极推荐书目,帮助同学查找相关资料。

3.5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电子阅读。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投资2万元购置了电子图书软件,信息量达六万册,投资68.8万购置172台微机,建成电子阅览室,同时连接宽带网,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引导学生通过现代化手段去获取知识。

4把握机遇,推进图书馆发展

第7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推进,其图书管理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图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工作。诚然,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而其最重要的内核就是不断创新,如果失去这两点就失去了高校存在的价值。要培养这两点,跟图书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因为创新和人才的培养都是建立在书本上的,如果学生连书都找不到好有何谈提高何谈创新呢?当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书本上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这同时也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怎样让学生更加方面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将是新形势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浅谈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旧的高校图书管理制度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工作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由于我国传统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下的,图书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纸质资料上,但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已不仅仅是管理图书,还要兼顾其他如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的管理。

首先,图书管理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前为所述,以前管理员管理的只是纸质资料,但现在由于还要管理其网络资源,所以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所增加。

其次,在管理手段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前图书管理员只是记录一下日期,没什么特殊的技术在里面,但现在很多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管理人员门槛自然也变得比较高。

最后,图书管理员自身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之前图书管理岗位就是一个服务性岗位,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做好图书的采编、分类、借还和整理工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图书管理工作必须要注意读者的反映,也就是说一定要注意自己采集回来的书是否受到读者的关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正在向着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导航员员的角色发展,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一定提升,这点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也是一个问题。

2.人才流动性快影响图书管理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的明显。首先是很多内陆地区的人才为寻找自己的梦想去沿海地带发展,也就是之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高校也不例外,很多本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者,也因为寻求自身的发展而北雁南飞,给北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本在南方就职的人因看重北方的发展又搬师回营,同样使南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此外,因为前期的图书管理工作比较简单,所以招聘门槛比较低,入职人员素质本身不是很高,这就导致知识时代的到来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虽然校方也会组织人员去培训,但是由于员工本身素质跟不上的问题而导致培训只是形势,员工完全不能吸收的问题。

3.社会转型带来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变化,社会转型给各行各业的人都带来了不少的冲击,面对响度陌生的环境,竞争力日益加剧的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工作生活环境,很多人都不能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高校图书工作者也不例外,他们由于长期固定的工作模式突转而产生的冲击要比那些经常转换工作模式的研发,销售人员产生的心理问题还要多很多,这对于他们进行正常的工作是很有影响的。

4.图书管理服务对象素质的差异带来管理难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实行高校招生扩招原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高校学生之间素质的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在进行图书采集工作时注意学生的本身素质,找出适合他们的书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阅读,这就从侧面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管理人员必须在全面掌握学生各项情况后进行工作。

二、分析解决高校图书管理问题的对策

如上文所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同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此项工作更加完美的进行,笔者认为要解决高校图书管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1.针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适应新时代的对策

一方面,建立“知识管理”新模式。鉴于目前的技术和手段以及国际潮流,高校图书馆应从图书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把高校图书馆建成知识信息中心、教育资源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另一方面,树立“学习型图书馆”新理念。图书管理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终身学习的理念,促使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

2.针对高校图书管理员业务素质出现滑坡的对策

其一,合理用人,用其所长。在分配工作或安置人才家属时,要尽量考虑每个人的工作经历和专业背景,让他们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

其二,岗前培训,必不可少。对不得不安排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如果事先没有相关知识和工作经验,必须要进行岗前培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传授业务技能,对不达标者,延缓上岗。

其三,勤于监督,定期检查。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对业务技能不称职的员工应重新培训,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员工应有处罚性措施。

3.针对高校图书管理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方面,作为图书馆组织,应加强员工心理教育和疏导作用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多聘请校内外专家做心理讲座,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多组织积极有益的文体活动,让员工在活动中增进了解,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另一方面,作为员工个人,应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培养开朗的性格,磨炼坚强的意志,提高心理调控能力,维护心理平衡,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树立目标,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技能,以此增强自信心。

4.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素质参差不齐的对策

首先,针对不同层次,实行细化管理。应加强对读者需求的分类研究,本、专科生,主要出于学习需要;文科和理工科学生,需要也有所不同针对不同需要,做好分类服务。此外,还应加强对读者道德素质的分类研究。

其次,积极宣传引导,规范读者行为。每届新生一入学,都应宣传有关图书借阅的规章制度,还要把重要事项张贴在馆内显眼的地方,明确处罚办法,使读者有章可依。

最后,提高员工素质,耐心管理育人。图书管理员不仅要提高业务素质、服务水平,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给读者树立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借阅环境。

三、总结

综合全文,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在当代已经成为高校赖以生存的重要工作之一。当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看到这些问题,并通过很多途径和办法不断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相信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将能发挥其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平.《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11,(2).

第8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虽然网络信息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图书馆仍然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图书馆的管理主要是针对信息资源而言的,管理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根本所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要想继续保持其社会价值,就必须改革其管理模式。本文主要思考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对构建图书馆新型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 现代管理模式 管理制度

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前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而现代人同样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文明增添色彩。图书馆作为承载这些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就成了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逐渐转变,从注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再到注重文献收藏的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对知识信息的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充分发挥着它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对现代图书馆特征的思考

现代图书馆是开放性的信息咨询平台,是为阅读者提供文献、信息的重要场所。传统的图书馆是以占有文献资源为主,随着人们对信息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这种图书馆管理模式应该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开始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力量与手段,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有如下特征:

1.资源的多样化

这是现代图书馆最主要的特征,也是现代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现代图书馆建立了以信息查询为主要目的的电子图书馆。这种电子图书馆为阅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文献信息资源,同时也使阅读者更方便地查询到需要的信息。阅读者可以通过有效的身份验证进行相关文献、信息的查询,图书馆还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使阅读者不但可以查询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打印等方式,将信息资源带回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者使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

2.服务自动化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只提供阅读者借阅的场所,其他的服务非常有限。随着阅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建立自动化服务系统,对图书馆各个管理环节进行自动化管理,为阅读者提供多种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的查询、使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阅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同时,这种优质的自动化服务系统,不仅满足阅读者需求,同时也大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

二、对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着,逐渐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愿意利用网络来完成对信息的查询与使用,这样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被降低。另外,阅读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也为图书馆管理带来机遇与挑战,所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需要改革,才能满足阅读者的需要。国内多数的图书馆运用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规划、控制、集成与利用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与利用过程中,都出现了观念传统、方法老旧的现象,图书馆的管理手段,服务内容、模式等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不利于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存在价值的。

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同样提高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图书馆要想发展,管理人员就必须时刻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实施新的措施,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当然,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创新意识与较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但是,从国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上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对变革管理模式意识薄弱,自身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三、对变革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建议

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实现图书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说,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该从静态的组织结构与动态的管理机制两部分进行改革,提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以便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

1、改革现行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文献、信息不断更新,人们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人们在不断吸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消化知识,创新知识。所以,阅读者需要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好、更新的信息资源。但是,管理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限制了图书馆创新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组织变革以促进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2、组织结构变革的建议

新型的组织结构需要在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完成,改变各个部门之间封闭的状况,建立组织管理小组,将知识传播作为小组工作的重点。

3、改革现行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管理制度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的约束,也是激励管理人员创新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的管理制度将图书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为管理的三要素,图书馆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吸取外界信息,进行革新。所以,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4、管理制度变革的建议

新型的管理制度将管理三要素变为人、科技、资本,这三种管理要素相互作用,在加强与社会环境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中,提高管理人员的劳动效率与创造性,实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图书馆社会价值效益的管理目标,这是人力资源与资本之间的制度管理。

四、对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的思考

第9篇:电子图书管理制度范文

图书资料是人们获得知识、增长技能、提高文化水平的一种工具 它为人们从事教育教学及科研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校图书馆以其拥有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料而成为学校办学的支柱之一,肩负着教育和信息服务两大职能,其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文献资源以及专职的服务人员,是高校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的有力帮手。但近年来,随着图书价格的不断高涨,图书经费严重不足,书刊订购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减少,从而导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产生的“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尖锐。解决这种矛盾,提高读者服务工作,已成为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1.根据广大读者需要进行采购

1.1做好计划,提高购书质量。图书内容是否高质量,合要求,将对整个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流通起决定作用。因此,采购人员首先要按照购书原则和经费的多少,做好计划,分清主次,胸有成竹,就是要有较强的业务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各专业,各层次所需的各种参考书籍,掌握当代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结合本校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进行购书。从另一方面说,要主动邀请教学骨干和读者参与选书或推荐书刊,增加购书的信息渠道,这也是读者应该享有的权利。要给他们发放征订图书目录,使他们标记好与教学、科研和各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图书反馈回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订购。

1.2加强购置图书的针对性。力求收藏得全面、系统、完备。使藏书质量和数量处于最佳状态。这是解决供求矛盾的前提之一。

1.3增加图书的品种,减少复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读者对图书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但由于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经费严重不足,造成图书品种严重欠缺。要处理好这一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效益,只有减少复本,增加入藏品种,仍为上策。

1.4进购电子图书。电子图书方便广大读者阅读,现代科学技术普遍应用,电脑上网已普及千家万户。只要能上网就能查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所以电子图书很受读者欢迎。

2.改革借阅方法

2.1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图书流通的高效率。必须不断完善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图书管理与图书借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图书借阅有序进行。避免图书的流失和破损,从而保障图书的正常流通。

2.2变外借为内阅。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的读者都习惯到图书馆借书,把书带出图书馆,一看就是一年半载,而有的读者需查图书资料,却“望架兴叹”。为解决这种矛盾,应对一些图书变外借为内阅,才是急读者所急行之有效的办法。

2.3缩短借书期限,加速图书周转。这样,读者每借一本书,就抓紧阅读,不转借他人,按期归还。才能大大地提高图书利用律,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2.4定期进行馆际互借和交换。在图书馆借阅过程中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即使在经费充足的大型图书馆,他们拥有现代化管理设备,但也无法把所有的文献搜集齐全。为满足读者需求,有必要进行馆际互借和交换,开展多渠道服务。

3.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1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师生读者中加强对图书馆的宣传,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扩展图书馆的影响,让读者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是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的较好方法之一。

3.2新书通报。加强新书宣传工作。每入库一批新书便办一期新书通报,并将信息及时挂在网上和张贴于图书馆大厅、教学区入口、饭厅、宿舍等读者最集中的地方。

3.3加强导读工作。图书馆通过对大学生的阅读目的、方法、倾向的积极指导,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读书效率,又能提高馆藏利用率,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3.4教师宣传推荐。参加图书采购的教师代表,一方面要把选购的图书向各系教师做宣传介绍,另一方面各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教学参考书和课外读物。

3.5积极开展馆藏开发。馆藏的利用从来就是与馆藏的开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做好图书馆的常规工作的同时,主动编制专题索引、专题文献等二次文献,以及编写综述、书目指南等三次文献。同时,应针对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课题,开展定题服务、跟踪服务,从各个环节为读者利用馆藏提供方便。

总之,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为了解决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有限性和文献资源的多样性、复杂性、无序性与本单位用户需求的特定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目的是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多的信息量和最大的服务效益。只要努力改善图书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优化各项管理,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协调起来,达到最佳的服务状态,图书利用律会有明显的提高,供求矛盾也会有所缓解。只要我们从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资料需求的角度出发,加强科学管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就能使我们有限的图书资料最大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太庆. 新时期应转变读者借书观念

[J].山东高校图书馆报, 1990,(9) .

[2]李抒,张秀珍.如何提高图书利用率[J].

图书检索与利用研究文集,1992,(6) .

[3]周锡容.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率的思

考[J].信息管理,2008,(4) .

[4]苏恩芳 . 浅谈提高民族院校图书馆藏

与利用率的基本途径 [ J ]. 甘肃科技,

2008,(7).

[5]罗星蓉 . 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之我

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