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关系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月相、月食、日食、潮汐等等。教材选了人们最经常见到的月相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们联系实际理解。由于大纲中没有规定讲述月相的内容,因此教材将本部分内容处理为选学。
虽然学生们对月亮的圆缺的各种形状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农历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时间可见,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面(即半圆面)朝哪一个方向?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几乎没有文字说,只有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月相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月相成因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比较齐全。经过整理,我找到了月球仪,可以很好的演示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和日、地、月三者的关系。但是,在预演时我发现月球仪也有缺陷,就是仪器太小了,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中只能靠近仪器时才可以看清楚。这样一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就无法看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要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近距离观看。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我把篮球当月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图。
在上月相课之前,我从隔壁办公室借到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并且将篮球的一半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你收的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的,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找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四个班级中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班级活泼的学生比较多,积极要求演示的学生也比较多;有的班级本身比较安静,学生不够积极。但是,最后,我还是在各班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在我的指挥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月面的朝向。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我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总是一致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月相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月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这一问题,是我的指导老师给我指出的,并且在后面的两个班时我也及时做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月相,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
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是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作用
中国分类号:G633.55
高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一直被广大教育界人所重视。新的课程改革大纲要求,高中地理学科课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想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转变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做起。“案例教学法”一经提出,受到了广大高中地理教师的一致好评。经过研究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教师实现教育目标。
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内容
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从高中地理课程的典型例子中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式。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应用典型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自我归纳的途径来学习新的知识。二是教师在授课时给出学生地理知识的相关概念,让学生通过该知识点找到相对应的案例,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让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综合运用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融入到地理学习的环境中。
(一) 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
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倡导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很显然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案例教学法倡导的是学生在课前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理解,之后查找相关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人口数量变化》一课中,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案例,如二战之后人口数量的状况。提出案例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发生,那么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会不会下降?并指导学生阅读该案例之后,通过网络,图书等媒介找出引起二战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为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上提供了方便。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学生查找资料阶段时要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的感情培养。
(二) 开展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
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有正确的方式和足够的空间,那么学生的学习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被开发和利用[2]。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潜能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开发和利用。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指明前进方向,这样一来学生认为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因此,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课堂质量,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方面做起。
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从相关案例中找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扩充。在高中地理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高中地理教学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案例教学法的推行和实施,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和以往相比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人教版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一课时,如何判断该地域是否适合种植水稻等,通过案例的仔细分析,可以让课堂环境变得更为活跃。
(三) 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合作的重要性被人们所重视。指导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这对学生的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们下发了相关案例之后,可以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让学生对案例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架起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学到了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例如教师对学生传授关于“南水北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在小组中分配一个组长,每个组长将不同的任务落实到人头。把南方和北方的自然情况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开展相关讨论的目的在于对南水北调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新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由于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推行,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相互探讨的方式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上,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平,王美清,李淑珍.以地理教学为切入点促进研究性学习实施探索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家,2010(09):149-150.
一、案例教学简介
1.构建策划
课堂教学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模式与构建策划都应在相对应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下形成的,同时也意味着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策划应在继承批判、创新的前提下和摒弃以往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进行的。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模式同样包括在内,其吸收和参考借鉴其他的教学模式的长处,在此基础上更加提高自身的广泛性、区域性、综合性。
2.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案例教学模式自身存在有一定的教学基本流程:提供案例――分析案例――探讨得出结论――拓展训练等一系列的环节。其中在提供案例这个环节,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依据事实和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学生比较典型的地理教学案例。此外,在案例教学模式中结合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在文字和图像上的运用恰当合理。并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提出的问题大胆地进行尝试性的回答。
二、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从地理教学目标的整体角度出发,在地理课堂中,案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折射出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调查、研究分析等方式,激发出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和摸索的兴趣。对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等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案例多数来源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并且很多都是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鲜明的科学特点,可充分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同时在案例教学中也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等。
3.教学的互动性
从整个地理教学过程角度出发,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案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对教师提出的地理案例进行激励的分析探究,进而达到学生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通过自身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解决现实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通过案例提出问题
由案例提出问题情境,进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中讲到的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这时我们会列举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对河流的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有关河流早期不合理的开发所导致的后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以及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后期的整治和成功开发和在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影响,对其他地区对河流流域进行开发利用有哪些值得参考借鉴和指导的意义。通过具体比较有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案例教学将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加以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2.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地理案例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帮助。课堂中地理案例基本全部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中,这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有关问题的地理知识、规律对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也需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延伸与拓展,创造性地对案例进行评价,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独特看法和见解,仔细制定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我国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世界第一,但是目前对其开发利用还是比较少,结合前面所提到的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针对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哪些值得借鉴参考的地方,进而达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应用。同时,教学案例来源于日常生活中以及身边的地理,要符合社会实际,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当然案例教学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还是以教材为主,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案例的来源又过于单一等问题,为此,选择正确的案例才可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虽然案例教学存在一点欠缺,但其自身存在的优点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界的不断深入和改革,案例教学模式在越来越多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并且得到了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更应当要结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案例教学模式有着更加深刻和清晰的了解,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水平,以及激发出广大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畅丽.案例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0(34):98-98.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阶段;地理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速效地了解知识点,实际案例的列举来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是很容易并且很速效的方法,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应对此有足够高的重视,通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剖析讲解,让学生锻炼出独立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加强学生的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容小觑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中穿插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著名的历史史实,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并且能使学生的产生发自内心的爱国主义情节。并且,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不光可以学到课本上的固定的内容,还能了解国内外不容地区的地形结构、地势地貌和气候特征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都达不到这样的目标,虽然高中地理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必修课来对待的,但是实际情况中,教师为了追求考试高分,采取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的要求学生学习课本内容,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以至于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是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最终导致的结果反而和目标背道而驰。案例教学法就是应这种问题而生。案例教学法摒弃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将知识点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比如小组讨论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指导作用,让学生明确重要知识点并且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重点知识点,二来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一些课本上并没有的知识。这样一来,教学效果就能明显提高,也为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1.选编地理案例。这是实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高中地理案例,一是学习地理案例的编写知识;二是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高中地理教材和热点地理问题;三是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符合地理客观实际,精选案例,切忌“信手拈来”。
2.高中地理案例的类型。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将所选案例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如《茫茫宇宙觅知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等;讨论式如《宁启铁路扬州段开通对家乡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式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调查式如《扬州乡镇工业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方向》、《家乡河流的现状、变化、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3.运用高中地理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首先是教师提供和呈现高中地理案例,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印发地理背景材料;有学生、教师描述、介绍;有电教手段放映、模拟再现实际情景;有学生角色扮演、记者采访等形式。其次,分析和讨论高中地理案例,教师根据给出材料和相关的条件(包括课前),提出要求,进行师生互动分析:将高中地理案例的内容和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高中地理案例与道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规律。学生经过准备,包括阅读资料、调查访问(课前)、构建图示、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作出决策,进行发言交流。
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和评价: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概括和提升,即时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特别要鼓励那些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想象等;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给学生“布白”: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留一段“悬念”,促使学生拓展视野、调整视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这一程序可以看出: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略结论、重思维过程的养成。这与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异曲同工。
三、完善案例教学法
1.完善案例运用平台机制
案例运用平台机制建立与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案例能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运用了一个与知识紧密相连并且生活化的好案例,那么必然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并是学生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学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往往花大部分时间在教学案例的获取、整理以及设计上,可以说教学案例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高中的教学是快节奏的教学,教师由于工作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寻找合适的案例活跃课堂气氛,这就使完善案例运用平台机制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具体做法如下,在网上建立一个案例运用平台,使全国各地的教学者在平台上进行经验交流并把自己平时教学所用的案例放在平台上,不断的丰富案例素材,这样教师在案例教学时直接根据自身情况引入平台上的案例,不仅为教师节约了时间,更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2.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指导
在一般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案例来进行地地理知识的讲授,但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虽然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但也不能缺少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需根据每位同学的世界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指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原则的运用。一是公平性原则,即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因个体差异而产生不公平评价,在整个评价环节中,要以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二是差异性原则。这里的差异性主要是根据个体差异而制定的,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根据个人不不同情况进行评价,切记不能以相同标准而产生一棍子打死的现象;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做到时刻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拓展案例用思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索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94-01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对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
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
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第一,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第二,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第三,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第四,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课程教学 案例探究
【分类号】G633.5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同时,为了满足社会文化与科技的发展,在全国相继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地理是高中文科课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文科主要的学习课程之一。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究是我们深化学习和执行新课程改革核心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地理教学的方式和理念的改变,地理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是我们的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基于此,本文对于高中新课改地理课程中案例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对高中地理新课改课程案例教学提出了一些方案。
一、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与界定
1、关于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教学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一种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和具体教育场景的描写和描述,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思考在这个问题和场景中出现的小问题,并且对学生的思考加以引导,让学生自行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的分析和讨论以及解决。换言之,案例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将在以往教学或者其他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典型的案例等等作为我们一个教学章节的引导情境,并且通过这些案例和情境引发学生对于案例或者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和事物的一个思考,M而引起学生之间对于问题或者事物的讨论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讨论的方式和讨论的范畴加以引导,通过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一种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案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新课改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一个地理教学案例提出来,然后学生通过教师对于这个场景或者案例问题的描述,然后对于场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思考和讨论,这样一种地理教学方式。一般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方案和我们一般的案例教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不同的仅仅是加入了地理这个学科具体的学习场景和学习问题。但是由于地理本身与其他学科教学有着自身特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所以,我们地理案例教学也有自己应有的特征:
1、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很强
在我们的地理案例教学中,通常需要我们的学生进行一个实践性质的思考和观察。新课改之后,对于地理的教学要求更加的广泛和多样化,需要我们地理讲一个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为一个学生能够快速读懂,能够快速学习的具象化教学。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有一个方式,讲一个抽象化的地理问题,具象的表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吸收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在我们教学地球自转的那一章节内容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枯燥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通过案例教学,将之前的教学案例拿出来,学生就会很轻易的弄懂,也可以很轻易的接受关于地球自转的理论知识。
2、地理案例教学互动性强
地理学习本身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互动过程,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就更加增加了我们教学中的互动性。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往往我们需要通过对于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在其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与教师的讨论中解决地理问题,学习地理新知识。在讲述区域地理关于美国地理知识的那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放一段关于美国地理位置等等知识介绍的视频,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视频与学生活动,相互提问,关于美国地理知识的问题,然后一起讨论。
三、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具体应用
1、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在新课程教学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要遵守一定的步骤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和结果,对于案例教学节奏把握能够更好的将案例教学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第一、对于地理案例和地理情境的展示和展现我们应该发放资料、进行PPT展示、视频资料播放、或则老师的口头描述以及学生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演绎展示;第二、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展示,引出课堂的问题思考,并且最终引导出案例所要向学生们提出的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尤其要引导学生对于问题思考向着一个案例核心问题方向展开,不能让学生的思考太过于发散,否则不能达到案例展示的目的和意义。第三、将几个主要的问题交给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讨论和学习,引出问题之后,老师与学生一起积极参与对于问题的讨论和研究,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也能够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问题的讨论中来。第四,总结问题与讨论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通过这样一个步骤,让学生明白自身知识掌握的不足与问题的研究的不透彻点。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对于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不仅要按照一定步骤进行一个教学,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对于教学策略的应用。首先,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即使观点有问题。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案例讨论顺利进行下去。同时,也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注意那些讨论不积极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一个特别的关注。最后,我们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案例讨论的可行性以及与课本问题的联系性。
结束语
在我们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很多师生的关注和好评,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和前卫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要主要对于案例教学使用时的方法的把握,让案例教学的有点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佳佳. 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学方法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许杰胶. 新课程高中地理选修课程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7.
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作用
案例教学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典型的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案例教学,可承载大量的地理信息,学生在利用案例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抓住每一种案例的独特性,加以分析判断,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才能融会贯通并能解决地理问题。案例教学的优势如此突出,要搞好地理新教材的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其具体的作用,已成为实施好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一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通过典型案例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案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例到理型,即引导学生运用案例,经过自主合作,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发现基本概念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理到例型,即给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发散思维,以例释理,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有真切的身体力行之感受。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及他人的教学经验,我归纳出以下案例教学的作用来和大家交流。
1.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你给他提供多大的空间,他就会有多大的发展。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能力,给他一个方向,他就能找到许多捷径。传统的授课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授课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总在教师思维的牵制下活动。所以要想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广泛的思维点,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而新课改后的案例教学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从中发现地理规律和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为了搞好案例教学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因为教师要提供或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使教材提供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后达到教学预设的效果。案例教学的设立既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也改变了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地理教学模式,使地理教学日益多元化,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优化了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山西煤炭开发时候,如何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可以用来迁移到新疆的天然气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开发,怎么样使新疆乃至西部地区富起来,西部大开发等一些问题。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典型案例,了解最新的资料和信息,来补充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对一些典型案例阅读后,会对某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产生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开放而灵活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创造灵感,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阅读案例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疑问,这就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查阅资料,或者去亲自考察和调查,然后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大家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学习本身应是重实践重效益的,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案例教学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主体,而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阅读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体现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长”。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引导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总之,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例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我们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来说如果森林没有了会怎么样,学生可能想到的很多,首先会想到如果没有森林地球会失去绿色,生态平衡会打破,生物多样性会遭到破坏,没有氧气等。这些问题都是很好的师生交流。进一步可以衍生到新疆怎么样才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4.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合作探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都是人们合作探究的结果,我们的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一定要学会如何合作探究,才能立足于社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有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只是较多的停留在口头引导的层面。而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某种地理原理或地理过程,学生在这种合作中互相沟通探究,不仅学到知识也学会了分享、尊重。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例如,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西气东输实施的现实意义,东西部地区能源的赋存与消费进行比较,然后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最后引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提出
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通的规律性原理。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使地理教学愈趋开放,并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地理课程标准》对案例特别重视,课标能力要求《必修》中用案例的占四分之一。“原理+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是近年高考发展的趋势。地理新高考重视案例学习的思维与方法在试题上的落实,以某一专题为载体,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与学科素养的养成情况。试题着重考查某地理专题的原因分析与问题解决,要求学生透过对某地理专题的复杂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地理事象与本质规律的联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明确严谨的逻辑、正确和谐的观念来展示自己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在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能力,是提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案例分析
1.《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教学实例
(1)内容标准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学习要求
①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②能够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借鉴与运用知识,进行案例迁移。
(3)教学程序
分析:虽然学生们对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能真正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地球的运动很复杂,学生的空间感要很强。本节教材在已阐述地球公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呢?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方法入手,从中发现地理问题,再从中找出规律,理解规律,上升至理性认识。怎么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二分二至日照图)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凭借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经过整理,我合成了一个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公转的地理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确比较形象、直观,问题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上课时学生似乎都理解了,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又问题百出。看来,仅凭多媒体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方法。
第三,选择合适的球体当地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地球,在课堂上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关系。
案例描述: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①地球绕日公转,能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②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公转中二至二分位置的判断?
③你能总结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吗?
在上课之前,我找到了一个篮球,将篮球的中间一圈用白粉笔涂成白色,代表赤道,用透明胶在篮球上下侧各固定上一根粉笔分别表示南、北两极,并按比例画出北极圈和南极圈。
“咦,老师,你缴的是谁的篮球啊?”当我带着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不是,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故意卖关子,没有跟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继续吊他们的胃口,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上课开始,我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不重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移动的。现在我们就来演示一下。”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学生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当我说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地球公转时,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些活泼的学生积极要求参加演示,有些学生比较安静,也不够积极。最后,我在班上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地球”与站在太阳上的观测者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面。在我的指挥下,太阳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地球”以同样的姿势绕着太阳不断地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四个方位作为地球移动的位置(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位置)。首先,我让“地球”站在春分日的位置,(观测者要随着地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赤道的形状和南、北两极地区范围的大小。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并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地球形状与教材中的示意图(或示意图的变化图)总是大致相同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并不时对照课本和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地球公转这部分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地球”移动的方向上,我不应该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移动,而应该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完成。其次,“地球”在移动的过程中姿势容易改变,换用地球仪误差会更小些。在后面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及时作了调整。
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1)通过地理案例分析,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案例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地球的公转,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2)转变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增强地理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案例分析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自然地理中有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通俗易懂方法去诠释,如何用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我们需要精益求精的。
教师要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点拨与总结,考法的归纳与提炼,进行解题思路的整理,建构答题的模式和基本“公式”。强化案例教学,遵循学科的知识规律与学习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地理逻辑思维体系,学会知识迁移运用。通过这个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评价,学会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提高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分析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通过例子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本领。”我们应使案例教学由“个”到“类”,进而形成知识结构和规律性认识的目标,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和重复,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参与活动的空间与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案 组成 设计
一、高中地理学案的组成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地理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精讲点拨的“导航器”。学习目标主要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高考考纲、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确定的三维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2、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是地理学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精讲点拨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从学习目标中筛选出来的地理主干知识、地理核心知识点、地理知识的“生长点”或地理“十项能力”要求中的能力项目,是要求学生了熟于心的知识或能力。
3、学习难点
学习难点也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案中列出学习难点,有利于学生在依案自学过程中集中精力,知难而进,深入思考。难点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的了解确定的,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
4、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地理学案的关键部分,多以问题的形式表现。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以及重点、难点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尝试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回忆和调动运用已有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而让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首先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对于学习目标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易于理解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技能等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并且把问题答案思考结论写在学案上。此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已有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
5、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是地理学案的总结部分,主要是在学生依案自学和教师的精讲点拨完成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来,一般以知识框架图的形式表现。知识体系的构建是让学生不断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梳理知识间逻辑关系的能力。
6、习题检测
习题检测是地理学案中的反馈部分,其中习题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当堂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综合题甚至是往年的高考题。
7、反思感悟
反思感悟是地理学案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后进行反思总结,是不断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反思感悟可以是针对学习过程的,也可以是针对解题过程的,可以针对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针对能力的形成。在学案统一要求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接受,问题思考等方面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学完之后的感悟各有不同,而这些感悟正是学生自己在求知过程中所发现的独特亮或所扫除的独特障碍,及时反思总结有利于查漏补缺和加快能力提升的速度。
二、高中地理学案设计策略
1、目标化策略
设计地理学案,首先要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内容和高考考纲的要求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确切的(表述要具体)、真实的(可达成的)三维学习目标(即: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各项要求的表述要具体、明确,避免使用“掌握、理解”等含糊的用词,而要用“说出、说明、列举、绘制”等行为动词,使每一条学习目标都成为学生能够自我检查的命题。三维目标可以分别表述,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表述。学案中有了确切、真实的学习目标,学生的依案学习过程就能有的放矢。
2、问题化策略
学习过程部分实际就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所以问题的设计就成为地理学案设计的核心。设计问题就是要把地理课程内容转变为探索性的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将知识点、能力点呈现出来,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阅读教材,调动原有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既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又能让学生把新学知识建构在原有知识的体系中,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① 符合地理课程标准;② 能够反映地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③ 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鲜明的逻辑关系;④ 问题形式要多样化;⑤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⑥ 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具有思维训练价值。
3、方法化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理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学会地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地理”,即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因而,在地理学案中问题设计的基础上,还要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地理方法的指导,这些方法指导常常可以与问题结合在一起。例如以下问题就含有学习方法指导,“用列表法比较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用结构图归纳出本节知识”、“演示一年中晨昏线的变化过程,说明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等,这样能使学生在运用学案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