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教学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原因;建议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然而,农村初中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设备、器材存在的问题。
1.实验器材、设备短缺。
目前还有很多农村学校的仪器配置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标准,根本不能开全所有的初中物理实验,出现想做实验而做不了的情况。
2.实验器材陈旧,老化厉害。
据了解,我校的物理实验器材,一大部分都是十几年前购置的,它们大都比较老旧,有些已发霉生锈,还有些已经无法与教材实验相匹配。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试实验”的教学理念左右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你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使用什么方法,也不管你的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只要考试时出成绩(指分数),你就是一位好老师,甚至是优秀教师。 在这种理念背景下,物理实验也就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实验”教学理念。
2.学生实验中缺少探究性,存在为做实验而实验的现象。
有些物理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和得出理想实验结果,违背课标要求,把一些探究实验改为验证实验(在农村中学,基本上没有探究性实验)。
(三)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实行封闭式的实验室管理,学生不能自主实验。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除教师取器材和做实验这段时间以外,实验室的大门一直是“铁将军”把门,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了有限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2.实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制度存在很多问题。
本人工作的几年以来,但从没有出现过专职的实验管理人员,最好的情况就是物理教师兼任了。他们的职责就是拿拿钥匙,开开门,上级检查造造材料,做实验都得任课教师亲自准备。据调查,其他农村学校都存在此种情况,甚至不做实验。
二、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本人认为物理实验考查方式、考查内容不利于应试教育思想的转变,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不能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造才能。
物理实验考查方式一般分为卷面考查和实验操作两种。无论哪种考查方式,都是重复课本实验中实验方法、过程和结论,缺少探究性。这是造成教师重讲不重做,忽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不够,或者专业程度不高,实验技能差,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有些学校的物理教师不是本专业的,缺乏正规的实验技能训练,他们对实验教学的任务要求不明确,对仪器性能不了解,对实验操作规程不熟悉,从而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对实验教学器材、设备的经济投入不够,造成仪器短缺,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学校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对教师的考核和成绩考评不够合理。
由于应试思想的影响,中考成为学校工作的指挥棒,而物理在中考中所占分值相对较小,学校就把物理划为二类学科,这造成教师对物理教学重视不够,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
三、做好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物理实验的考查方式和内容,把实验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来进行。
第一,从思想上要认真对待物理实验,物理技能考查从组织到实施,都要认真对待,严禁让它流于形式。第二,物理实验试题要从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水准等方面考查出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各学校要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应当引起重视。首先要提高领导的思想认识。学校领导应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切实保证对实验教学的投入。
(三)提高物理教师的实验意识和实验技能。
各学校在抓好实验教学管理的同时,要求物理教师也要对物理实验提高认识,真正理解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提高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提高实验员自身素质,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首先,学校要提高对实验室管理的认识,明确它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不在把它当作可有可无,只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花架子”。其次,实验室要配有专职的实验员,要求实验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要具备科学管理的素质和创新意识。
(五)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学校应尽快改变实验室的封闭式管理状态,制定开放管理办法,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实践。
(六)自制器材,加强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实验器材非常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用品、废旧物品、儿童玩具等各个方面去寻求能用于实验的东西,这样可以使物理实验变的更具有创造性。
(七)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设备、设施的投入和支持。
总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少了实验就像是无源之水,缺乏灵性和活力,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加强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缩小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应是农村中学每位物理教师和实验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地理 情境体验 教学原则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5-01
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中创设多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情境,可以收获不错的地理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渗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把学生放在核心的位置,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设定教学方案。
一、情境体验教学需遵循相关原则
1.遵循合作选择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现代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把“合作”运用到教学模式中,并且要在自主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要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性,让学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分享成功的喜悦。
在地理情景体验教学中更不能离开合作性原则,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参与地理情境教学时是需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遵守合作性的原则,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共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让自己收获更多的地理知识,和答题技巧。
2.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地理情境体验教学中要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规划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作为中心,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作为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课下沟通以及课上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通过遵守学生主体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战胜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
二、情境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体应用
1.充分利用故事与图像,巧设情境
地理学科中有很丰富的地理景观以及充满趣味的地理故事。在地理课本上有很多可以向学生展示具体知识的地理图片。同时为了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关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大千世界,从而为接下来的地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到动态的图片和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把搜集到的图片通过PPT和Movie做成小电影,让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例如,在讲解七大洲,四大洋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形状,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具体的地理知识。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地理教师也可以把地理教学和其他科目教学相结合。在讲解七大洲,四大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穿插着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之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创造故事,或者在故事中揉入新鲜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以口头的形式向学生讲解抽象的地理知识,那么学生是不能准确的掌握的,教师只有通过具体地理故事或者运用多媒体把知识具体化,才能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把科技运用到课堂和室外的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环境应向开放性转化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形成的是“教师传授,学生领会”的模式。这一模式虽然提高了整体的效率,节省了一对一的时间,但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模式的单一与被动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所以改善学习环境,转变学习模式,要以开放的形式来促进学生个体的不断发展。构建这一开放的学习环境需要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发挥一些模范学生的带头作用,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计划,切勿以偏概全。
以《认识地球》教学为例,在这节地理课堂上,教师除了通过图片以及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以及具体的地理知识以外。教师还需要把课堂搬到室外,以具体的模型向学生展示抽象的地理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并且调动学生对学习上不懂内容进行询问的积极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关系,老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要勇敢的进行训练不怕失败。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和老师建立好关系,尊重老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训练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3.搭建活动和表演平台,巧设地理教学情境
以地理活动带动地理情境的设立是初中地理教师的又一选择,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在增加新鲜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掌握地理知识。因为只有通过切身体验,才能够加深对地理的印象,从而加深自己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侧重的是学生对地理书本上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取得的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标准。孰不知这样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职能暂时的提升学生的成绩。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地理教学把课本知识和课下活动相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地理活动中感悟,在地理活动中成长。同时,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在情境体验式教学活动中需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并结合教学的要求制定正确的、合理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只要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情景式教学活动中,便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梁世宁.新课标下中学地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
关键词:地理教学;素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64
0引言
初中地理在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识到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破坏的严峻性,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和资源环境危机感,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地理课程学习,探索地球空间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可见,初中的地理课程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①然而,当前我国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在课程定位、课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建立“人”与“地”相对立统一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境危机感和责任感。在新世纪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地理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重新审视传统的地理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设计符合未来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地理教学课堂,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新型人才,②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的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通过培养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全球空间意识,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关注全球性问题,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③
1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育的性质与地位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等问题成为人类发展主题,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的膨胀以及资源的不可逆转性破坏,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不协调,初中的地理课程正是面向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观的重要学科,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使得中学生能够科学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④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构成,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研究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发展问题,建立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模型,为人地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可见,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地理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可见,地理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⑤
2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教育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晰,定位不准确,评价体系不合理,以及内容分配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要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对层次,多元化发展问题不够突出。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育的课程设置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地理课程内容分配中,需要重点体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体现时展需要,在地理课程的内容搭配上,要坚持教材要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的意识和情操,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层次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初中地理教育的定位目标有偏差,不能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需求。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地理及与地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自然环境现象,在初中地理教育中,需要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认识地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责任,而不是强调应试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是一个师生交往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没有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手段,固步自封,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的现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3)初中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和教学手段不尽合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主要还是采用的是考试的方式,对学生体验人类的认识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兴趣不高。事实上,通过地理课程教育,营造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整体氛围,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教学手段,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3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目前的初中地理教育在教学体系和内容分配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视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卫生和能源开发等重大问题,在素质教育视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本文结合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给出如下几点改进措施:(1)优化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层次性和多元性。在新世纪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必须重新调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固步自封,在内容设计上,突出自然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与可再生资源利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精选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时地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并应用地理知识解决视觉问题,提高认知水平的能力。(2)革新教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单纯式传授地理知识为地理素质教育的培养。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单纯式的传授知识为目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重述教材,学生死记硬背,对地理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素质培养方面把握不够,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地理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开展启发式和体验式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通过感知地理事物分布,理解地理环境的规律性展示,在生动的课堂上接受地理素质教学,促使学生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走入自然与社会的地球空间,在地球空间的情境获得地理知识,进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环境理念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接受地理素养的教育。(3)重视素质培养,改革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地理品德素质的培养。初中地理教育评价机制应当综合反映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在地理教育评价机制中,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比如,在学习“认识大洲”时,让学生阅读北美洲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述转换为地理略图或模式图,评价学生实现地理空间图文间的转换的能力。在地理素质培养中,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价值观和环境保护观以及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并通过地理教学评价机制,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基本态度。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地理教学的配套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地理教学改革,促进未来的初中地理课程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4结语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理课程教学是解开地球密码的钥匙,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了解地球、了解环境资源和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王涛.自然地理学课程差异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5.7.
②伍光和.从综合走向和谐——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感悟[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③王文福.测绘专业《自然地理学》教改体系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④戴仕宝,王岽.基于不同授课对象的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带动了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地理课程教学呈现出了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局面。那么作为我们初中地理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呢?
1.将新课改精神和教材融合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同时,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
2、注重实践教学,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地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互动教学的场所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互动的范畴主要有课堂互动、课外互动、内外互动三种形式。课堂互动是互动教学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场地,是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要场所。课外互动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渠道,是课堂互动的重要补充,是内外互动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辩论赛、录像(电影)观摩、交流会、教学效果评价、主办地理板报、撰写小论文等形式的活动,一方面消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之间的人际隔阂与学习障碍。内外互动是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互动形式,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种互动形式,内外互动要求教师把课内理论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及知识和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达到和谐互补、相互促进的理想境界。
3、重视图在课堂教学中地位和作用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第一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第二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第三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第四、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情感融入,陶冶学生情操
地理知识头绪多、涉及面广,若能进行情感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既要带着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而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强化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更要注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精神。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要保证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保证地理教学的直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各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理和过程,从而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获得足够充分的理解,更好地学习和记忆地理知识,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集合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多种功能,让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打破了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的学习,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乏味,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的授课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多的将幻灯片、视频、音频等材料结合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让学生们通过直接的观看或者聆听,在头脑中形成更加直观、更加贴切的地理概念,学会用抽象思维来理解一些具象的地理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比如,一些微观的地理现象、立体的空间图象、动态变化的事物,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学生一目了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课改是教学的指路明灯,它让我紧跟时展的步伐,掌握教育改革的脉动,积极投身新课改,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面对新时期的教学环境,要与时俱进,勇挑教育的重任,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炜.新课标教材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12)
[2]白剑侠.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12).
学校地理教具较少,活动无法开展。地理在近年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副科,家长不够重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地理教学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落实教育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今天,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不能光打雷不下雨,教育主管部门在地理师资上要尽量向农村倾斜,不断的为农村地理教学倾注新的力量,学校领导也要改变意识,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完善目标管理,给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充分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严格按教学大纲开课,给地理课开足课。加大对地理学科的资金投入,鼓励教师开展活动。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大对地理学科的投入,将会使地理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学科中往往一个有效教具的应用会使学生很快的掌握知识并达到长期不忘的效果,比如在讲《地形》的时候,一个地形模型的展示便会让学生掌握住各部分的名称,假如在黑板上画出来,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让学生快速记忆的目的,可见在农村地理教学改革中,加大对地理学科的资金投入尤为重要。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一个地理园,平时便可以给学生一个地理的空间,是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有它自身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初中地理要求使学生获得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直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因此学校必须增添一些硬件设备,例如: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等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多鼓励地理教师做课件,这样做既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尽量避免纸上谈兵。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就得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可通过网络交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高素质的地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宽厚的其它学科综合知识,注重地理学科和国内国外的形势发展,关注前缘科学。例如在讲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巴基斯坦与以色列,长江的开发,黄河的治理时,光从地理角度去讲,显得苍白无力,必须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动态来讲。在讲“西气东送”、“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时,还必须关心当前这四大工程的进展情况。因此,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同时,要提倡、鼓励地理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水平。
而作为地理教师自身而言,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地理学科发展的动态,这样才能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驾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育人观念,在平时教学中,要备教材、备教法、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更注重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教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当“导演”,而不是当“演员”,脚踏实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切不可好高骛远,机械灌输和填鸭式喂学生,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在时间上向学生倾斜,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八年级地理;教学生活化;探讨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八年级地理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地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生活相互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与生活结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八年级地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当前,在初中八年级地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信心逐渐丧失,最终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八年级地理教学与生活存在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事物,以此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将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效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来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八年级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要想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观察中不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自身所了解的地理开始,对学习的知识产生亲切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环境进行观察,以便于让学生养成多看、勤看的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风向”的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学校旗杆上的国旗进行观察,以此来了解国旗飘扬的方向,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所观察的现象来查阅资料,不断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2.将教材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变动
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为了有效促进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将新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转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将生活中的内容有效融入教材中,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产生新知识。
3.利用图像代替语言讲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可以利用图像创设情境,不断代替语言讲解,以此来丰富教学形式,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整理地理知识,创设出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对生活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利用语言进行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生动的图像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此来利用生动的图像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有效运用表演形式
教师可以有效设置情境表演模式,以此进行教材的模拟以及生活化,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有效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让地理知识生活化促进学生学习与进步。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锋面雨的内容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形式,将教材讲解的锋面雨形成做成动画,动态模拟锋面雨的形成,以及锋面雨带的推移,这样将会促进教师的讲解,方便学生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在八年级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带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适用性
一、影响探究式教学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因素
1.硬式教育的观念
当今,在我国硬式教育的严重束缚下,高中地理教学也专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成绩,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很少关心,只是一味的看重成绩的高低。这使得教师只是不断地传输学习内容,让学生硬生生的接受,并不能够让学生深入到地理的知识深处,自行探究、自主解决。可以说,硬式教育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缺少了更多的活性和自主探究性,影响了探究式地理教学的发展。
比如,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时,想亲自体会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纵横交错的景色,希望能够利用暑假到黄土高原上旅游一番。但是教师对暑假严格限制,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高中地理冲刺,做模拟卷纸,每天制定相应规划。教师这样的决定,无疑让学生打消了暑假亲自学习地理知识的决定。教师在硬式教育的束缚下,缺少了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在地理学习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较少,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同样的,高中教学中,学校加强了对语数英课程的培育,主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拿到足够高的分数,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在此情况下,学校对语数英重点高分数课程安排了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多了在其上面花费精力。另外,初中时期,学生主要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而到了高中,则是成片的对地理进行学习;由于初中硬式考试没有涉及地理,使得学生的普遍专业素养过低,在高中的学习中难免会表现的过于费力,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很快的体会到教师用意,不能真正投入到探究式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溶洞是如何形成的?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心里犯了难。学生甚至在问,什么是溶洞?我们知道,在初中时期,一般我们会接触到溶洞的形成等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不重视,造成高中知识衔接不上。
3.教师自身素质
目前,学校招聘教师,考核的主要是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其探究式教学方法、变通教学能力重视不够。这样使得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探究式教学的知识,在把握学生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探究式学习显得有些吃力。
因此,教师的素质也是关系到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否真正适用于地理教学。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对教师探究式能力的培养,通过带薪休假等手段,让教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探究式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得教师能够自主进行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适用原则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老师运用科学的知识对教学设定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对教学创设出一种理想的状态。而学生们需要在特定情境下,一步步走入教学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能力能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如此,而且能够利用自己的所见和好奇心,对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对难以理解的知识提出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要能够体现这一思想。体现这一爱好,不如在情境中恰当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谈的景象,如冰岛,刀痕裂谷等,这样会使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的对于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和提出新的问题,这对于探究式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2.学生自主讨论,提出解决方法的原则
对于一个地理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自由结合,或者班级讨论发言的形式,各抒己见,然后通过合作交流,探讨,交换自己的方案和意见,从而能够实现高中地理自主教学。
例如,在对地球经纬度以及路程长短的计算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出学生正确答案,而是给出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在小组内进行探究,最后在班级中回答,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做,能够让学生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性。
3.采取激励性原则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激励原则,更容易让学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探究性地理学习中去。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探究性理念深入贯彻到教学中,倡导学生能够自由合作,开放评价。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创造民主氛围,鼓励创造思维,提倡地理问题探究解决。
例如,鼓励学生探究地球圈层结构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在两个瓶子中放入碎沙和糖果,让学生自由晃动,探究其中所装的东西,感受地球结构分布。
当今社会,教学事业在不断的进行改革,需要新的创新机遇来满足其需要。研究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适用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地理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屯生.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反思――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9).
[关键词]初中 地理 课堂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TE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3-01
一、起源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进一步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常识,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显然,生活性对于义务教育地理教学而言,可谓意义重大。那么义务教育地理课堂教学究竟如何凸显生活化呢?
二、源于生活――以生活内容为新课导入
案例1:七年级下册“草原风情”教学片段
1-A复习巩固式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丝路明珠”――新疆,今天、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第60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第二框“草原风情”,来探索下内蒙古的奥秘。
师:我国的… …
1-B生活交谈式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在我们现今生活当中已经悄然兴起。大家喜欢旅游么?
生:喜欢。
师:那有同学去过内蒙古,领略过大草原的风光么?
预设1:生:有。
师:好,有同学去过内蒙古。老师想趁今天这节课采访下这位同学。来,请问这位同学,当你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下你当时的感受?
生:心旷神怡,很舒服。
师:好,再请问你在内蒙古看到了大草原,还看到或听到了哪些风土人情呢?
生:蒙古族人住蒙古包,吃牛羊肉… …
师:恩,果然是“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哦。这位同学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草原人家的生产生活。那到底内蒙古草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生产生活场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来详细地了解下草原风情。
预设2:生:没有。
师:很遗憾,我们班同学还没去过内蒙古,还没领略过大草原的绚丽风光。那有没有同学从电视上或者书籍上看到或听到过关于内蒙古的生产生活情况呢?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刚才讲到了很多关于草原人家的生产生活。那到底内蒙古草原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生产生活场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来详细地了解下草原风情。
在1-A复习巩固式导入中,通过对前面“丝路明珠”这一框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可能能较好地达到知识目标。但这样一种传统的导入方式仅仅从教材出发,仅限于一味灌输书本的知识,未考虑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思维以及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可见,该导入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生活性。
在1-B生活交谈式导入中,教师从如今生活中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旅游谈起,通过生活中朋友式的交谈导入新课。通过一组对“去过内蒙古的同学谈实地看到的景色”和对“未去过内蒙古的同学谈听闻的景色”的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蒙古族人生产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幸福生活”――去内蒙古旅游的向往。从生活中导入课堂,这就很好得体现了生活性。
在具体的地理新课教学中,往往可以以生活内容为导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从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出发。
三、高于生活――以生活感悟为课堂总结
案例2:七年级下册“东部和西部的显著差异”教学片断
2-A:教学常规式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东部和西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体现在?
生:东西部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师:非常好。正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所以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就像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一样,这样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2-B:生活感悟式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我国东部和西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也就是因为不同的地区存在的差异,所以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l展的目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生活在我们班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你觉得老师想到了什么呢?
生:让我们想到了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
师:这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生:我们可以向区域间的交流一样,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交流互补,取长补短。
从2-A教学常规式课堂总结和2-B生活感悟式课堂总结这两种不同的小结方式来看,前者侧重对知识的考察,主要考察学生通过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后者,则通过建立地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地理和生活的关系――学了这部分知识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生活,欣赏生活,规划生活。
四、用于生活――以生活实践为教学检验
案例3:七年级上册“从社区看我家”教学片断
课后实践作业:
结合春游实践活动:到良渚农夫乐园游园。给出一张游乐项目分布图。
(1)找出从乐园正门到你自己第一个想游玩的项目的最近路线。
(2)确定各个项目的在乐园中的相对位置,设计一条合理的游玩路线。
(3)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距离及所需要的时间。
在案例3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地理知识,在游玩中使用课堂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其实,这也是一个相互的作用力。反过来,学生尝到了“甜头”,更会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对于地图相关知识的学习应以其“在生活中能应用”为检验。也可见,认识和使用地图是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有义务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
五、反思与结论
综合以上三个案例,笔者认为,要凸显义务教育地理教学课堂的“生活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生活中的很多资源都可以作为地理教学的教学资源,拉近距离,让学生感觉地理教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的世界”。
2.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在新课导入,小组讨论等环节中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研究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模拟生活,使教学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如许,也更能增强感知,引发思维。
4.运用生活化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辩论赛,小组竞赛等活动形式开展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对策
生活化地理教学,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使地理课堂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要求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而运用生活化的手段构建地理课堂的教学无疑是一种能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快速、有效学习的策略。
一、实施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我所在学校属城郊的薄弱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理性认知能力较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足,但他们纯朴、活泼、热情。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努力建立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生活的情景。例如,在气候的地区差异中讲纬度因素时,列举我国冬季南北气候相差很大的事例,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冬季时人们在黑龙江省的室外一般要穿皮衣,戴皮帽才能御寒;而海南岛人穿夹衣就行了?由此现象顺势引导,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感到自己学的懂地理,才会形成对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巧用生活常识,突破地理课堂教学疑难。
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这些实际生活背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例如:在讲讲洋流因素时,列举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事:把热水倒进冷水中,冷水变热;把冷水倒进热水中,热水变冷。如把热水比做暖流,冷水比做寒流,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暖流使沿岸地区气温升高,寒流则使沿岸地区气温降低。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三、让地理贴近生活,为生活服务
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尽量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到自然灾害时,有的学生亲身经历过,有的学生可能没有,但是也能从新闻媒体上了解一些。
而在讲到地震时,学生马上联想到汶川地震,同时有学生提到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让学生感同身受,并在分析地震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我国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地震?这样更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动机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思想,才有可能被用于现实生活中,为生活服务,达到学以致用。
四、精心创设生活化情景,促使学生新知生成
教师对学生原有经验、生活体验、生活环境和学习预期要充分挖掘,精心预设课堂,适时地将生活中学生随手可得的例子有效地融合、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新知生成。
在学习季风的特点时,让学生明确蓝色是冷色调,说明温度较低、较冷,发生在冬季;红色是暖色调,说明温度较高、较热,发生在夏季。根据生活经验阐述冬夏季风的吹向,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含量少,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夹带大量潮湿的水汽,温度较高,容易带来降水。凭自身体验冬季风寒冷干燥的特点:嘴唇变干、脸颊干裂、容易口渴。还可引用生活中的谚语:“好吃懒做,只能喝西北风”。“为什么喝的是西北风,而不喝东南风呢?”因为东南风舒服。在教师引导、调控下的生活化教学过程是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开拓思路,提高能力。
五、突破传统习惯,从科学角度分析地理
生活中有许多事是我们认为合理的,但是从地理角度不一定是科学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提到四季的划分时,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划分方法不同,中国以阴历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为四季的起点,而欧美国家以“二分二至日”为四季的起点,那么到底哪个更为准确呢?在讲解时,不是很容易说清楚。我是用过生日这件事讲清楚的。首先,我问学生:你们过生日是过阴历的还是过阳历的?大多数同学都回答过阴历的。然后我随便问了一个同学的生日:阴历九月初二。接着我做了一个设问:我们都知道今年闰七月,那么你今年与去年过生日相差了多长时间?学生一算差了一年又一个月。很明显阴历生日是不准确的。所以得出结论:四季的划分还是欧美国家更准确一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真正的掌握知识。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现实生活。而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接受地理、爱上地理、学会地理,这是地理教学的一种策略。让生活走进地理,拉近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有用,受到实惠。在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突破传统教学与生活脱离的鸿沟,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实际的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
[2]陈翠兰,周申立,李菲菲.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考试周刊.2011(56).
[3]李成月,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年,第11期
[4]丁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研究,2009,4:10
[5]杜海霞,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教育战线》,2009,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