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第1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效率;兴趣

新课程目标指出: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传统课程教学――过注重教师的言传为主体模式。强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舞台尽情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强调从中学生的学习实际、爱好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掌握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对症下药,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已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怎样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无限多的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任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有了明确的变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至关重要,“爱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人人平等、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师比较喜欢,有较好的印象,就会对其所教的课程特别感兴趣,并特别努力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要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的翱翔,尽情的吸吮知识的乳汁。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己领航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科学的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每一位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二、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所以学生学的好与坏,与教师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教学大纲的知识目标和知识点,只考虑把完整的知识讲授和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认真分析本节的教学的三维目标,仔细学习并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研究。根据自己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从导入、设问、活动、训练、课件等环节设计好教学过程。还应考虑与学生交流的语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对活动参与的程度、是不是刚上完体育课等等细小环节进行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要让课内知识向课外辐射,课外知识向课内延伸。如学了《新闻两则》,要求学生深入到生活中,社会上去观察,去采访,捕捉闪光的人和事,写成新闻报道稿,投给学校的广播站。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新闻写作知识,还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了调查与采访能力。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生活,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才能保证语文课堂效率的高效。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发展语言的空间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和艺术性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能力,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而又井井有序。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着手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应该在课外开拓发展语言的空间。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赛,或者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给学生创造一些开拓语言发展的空间,充分挖掘语言能力的潜能。

总之,我们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真诚关注每一位学生,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要这样才能使微弱的星星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切为了孩子,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做,知难而上,相信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会随着教育的改革的步伐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多元评价手段,多给学生鼓励,给他们多一点爱心,相信他们,去赞美他们,我们绝对相信,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参考文献:

[1]王丽莉.新课程中教师课堂行为与角色的转变[J].继续教育研究,2006(4).

[2]周娣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时代性与学生的全面发展[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第2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新课改实施后,情感教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只要不断完善情感教育,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高尚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改善当前的语文教学水平。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情感因素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因此情感教育当中的主要因素与学生、教师以及教材有着密切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师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在课程实践中获得的心灵、情感体验,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感魅力以及情感素质,表达与体验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初中学生流露的情感与态度。从教材方面来看,情感因素包括课文当中隐含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以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课文均融入了作者的丰富情感,语段之间句句关情。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保证教师情感、作品情感以及学生情感能够实现有效融合。首先,教师应熟读作品,了解作品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并同时对作品情感进行领悟,以便可以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例如,在教授初中课文《孔乙己》时,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孔乙己本应该叫什么”从而创设出悬念情境,当产生悬念时,学生就会更积极的阅读小说,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作品情感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情感因素鉴赏作品,从而顺利实施情感教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更好的激感。应用多媒体真实再现教材中的精彩内容,让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刺激,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充分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信息,并深受启发。如此一来,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2.2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以改善情感教育效果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认真备课,在备课时深入挖掘以及钻研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深刻领悟文章中的客观思想因素。唐代的白居易认为感动人心的前提是唤起情感共鸣,而在现代情感教育中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文当中的情感进行点化,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找出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使自身情感体验得以增强。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章主要包含三种情感因素,即大自然情怀、爱国情怀以及生命的赞歌。例如在教授课文《春》以及《死海不死》等文章时,可以对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等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而在教授《枣核》以及《最后一课》等课文时,则可以对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以便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深入剖析文章中流露的父子亲情,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并学会关怀他人以及爱惜自己。总而言之,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剖析、挖掘,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2.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说”、“写”练习,以培养丰富情感

第3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75-01

新课改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已全面推行,不少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已并不再适应于当下,并积极加入到全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中来。笔者走访了周围的一些学校,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误区,综合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 盲目保持师生距离,认为过于接近不易管理

很多老师认同“严师出高徒”的理论,而实际上确是这个理论并不适用于当下。笔者曾劝导过周围的老师要去主动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可是很多老师却表示他们也曾想过去接近学生,可是却又担心,与学生的过度接近会使得学生“不听话”、难管理。这确实是个问题,所以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要求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可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感,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但这个良好沟通,并非是要与学生做“哥们儿”,课上课下可以没大没小,感情有了,学生也彻底耽误了。笔者认为,与学生的这份感情,更应该看做是一种亲情,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恩威并重,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学生有心里话会选择对你说时,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2 反对学生自由讨论,感觉任由发展是不负责任

如果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传统教的教学,肯定是一把戒尺,三尺讲台,先生本分讲课,学生认真听讲。那种教学模式,虽已不复存在,而其姊妹版仍然存在于各校园中。许多教师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课上应该是老师亲力亲为,全程为学生负责。其实不然,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授之以渔”,而非简单的“授之以鱼”,将课堂交由学生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其个人能动性。将课堂交由学生,也并非全然由学生管理,教师在其中应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在熟练掌握大纲要求,并熟记重点与非重点后,在学生的自由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应给予适时的引导,以使学生能够按照既定方向发展。

其实合作学习的模式早已在很多学校展开,并已收获了较大的成效。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自己与同学的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地提升,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众多兄弟学校的肯定。

3 错误使用奖惩措施,毫无成效反而适得其反

使用奖惩措施是对学生管理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然而错误的使用奖惩措施却有可能造成适得其反。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对成绩较差的进行批评看似并无不对,但这个批评与嘉奖也是有学问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月满则盈,水满则溢”,此话不假,在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时,也要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并督促他们改正。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要一味的批评指正,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提问时的积极参与,又或者作文写作中一句恰到好处的语法运用,都可以作为赞美的依据,我们的课堂上不应该缺少赞美。这样,成绩较好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表扬而骄傲堕落,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因为得到了老师的鼓励而对自己产生信心,从而不甘人后,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 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板书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技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教学方式已被送进了越来越多的教室之中。部分教师便产生了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心理。

确实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板书教学存在多种优点。它的形式不再单一,内容变得多种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更容易牵引学生的视线,把握住课堂。可是同时它也存在很多不足。过于“精彩”的课堂内容往往使学生抓不住这节课的重点,导致整节课下来,学生都很兴奋,却不知道到底学到了什么。

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进行合理的有机整合,在讲解重点部分的时候,一定不要吝惜粉笔,将重点部分在黑板上简单地勾画可以让学生更有印象,在课后的复习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些教师认为过多的板书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其实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安排的课时让我们有足够充足的时间对课本有一个系统的讲解。

5 质与量侧重有偏差,学生耗时多却鲜有成效

笔者曾对自己的班级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学校教育之余,都在外面报了很多辅导班。除了课堂常规科目辅导之外,还有例如舞蹈、音乐、奥数等等多种。这些学习内容的增多,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后来又对学校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大致情况亦是如此。

然而很多教师并未对其学生生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往往在课下布置很多作业,学生自然没有很多时间去完成,往往不经过太多思考变忙于下笔写完去做另一科目。这样的练习虽然“量”很大,但却并无实际意义。

相反,笔者更注重课后作业“质”的重要性。笔者从没有让学生在课下去完成太多的作业任务,往往布置的作业都很简单。在同一类型的问题上我们无需做太多的练习,做一两遍让学生对此类题目的解题方式有个大概了解,并及时加以总结便足以应对此类问题。我们应该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他们感兴趣的方面,以获得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4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一、跳出因“分”评价的误区,建立多种评价指标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因“分”评价。当前,教师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进而预测他们的未来,认为优等学生就是有理想、有希望的,在行为和性格方面均优秀,而分数低的学生自然成了“差生”,就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因而给予冷淡、讥讽与歧视。这样,分数高的学生在老师眼里成了“完人”,分数低的学生永远受到老师的歧视。所以,在建立评价内容的时候,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审美能力、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的发展。

1.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文化知识;是否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否具有一定需要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 注重对学习兴趣的评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自觉性等就无从谈起。学习兴趣的评价,应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通过评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自去感知、记忆、理解、体会、思考和探索学习规律,理解知识的实际运用,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从而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如果学习动机端正了,就会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3. 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科的门类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初中阶段所开设的课程门类较为齐全,每门课程都有很多知识点,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则很难在“结果”检测中过关,当然,“过程”检测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对学习方法的评价,要从学生静听、善读、爱看、会写、勤检查等方面入手,重点放在勤检查的评价上。以语文学习的“勤检查”为例,这个“查”包括两个内容:一查工具书。字典是无声的老师,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工具书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学生对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可通过字典来解决。二查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如作业完成后,必须从头到尾仔细检查。还要查上课是否准备好了学习用品,放学时是否有东西遗忘在教室里,从而还可以把这种自查的好习惯迁移到生活中去。不管是查工具书还是检查自己的作业,都要做到勤查,勤查才能达到勤学的目的。

4.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老师、同学交往会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评价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学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畅所欲言。例如,关于学生自学后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是唱歌、舞蹈,也可以是一个手势、眼神。学生在合作讨论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能促使学生相互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的景象。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远远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往过程和审美过程,还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但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个性的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技能形成的过程。

三、走下神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方面强调教师的神圣与崇高,而忽略了学生的尊严与人格,学生是人,是一个有感情、有理想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未定型之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因此,教师不能按照某种抽象的公式性的条理办事的审判官那样评价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摒弃那些冷嘲热讽、谩骂等形式的学生评价,而带之以鼓励、表扬、欣赏式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准确的回答,每次认真的作业,每次好的表现,教师应该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一个赞许的眼光,都是极大的鼓舞。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越来越高。学生是人类的宝石,尽管他们还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石头,但终将成为闪闪发光的宝石。所以,走下神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重新认识评价意识,是做好学生评价的前提。

四、突出过程,重视对非学业因素的评价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不仅仅表现在对知识的习得、解题能力的建立等方面,还表现在关心他人、互助互爱的道德意识的形式、意志品格的强化,主动探究、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可贵的人文精神的建立,动手、动脑习惯的养成,终身学习愿望的确立。对美的感受程度等诸多方面,绝不是单一的考试分数所涵盖的,过分依赖一次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全面的。对于那些无法进行书面测查的内容,如语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数学的动手操作、体育艺术的技能等,要不惜人力物力多标准地进行评价,要打破考什么教什么的观念,树立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意识。要坚持培养那些无法测查、但对学生一生中起积极作用的学习兴趣、自信心、行为习惯等,也可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学习、做人。教师不能因为“做人”不考试,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不教学生做人。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然,对这些非学业因素的评价不是天天、时时、每节都要有的,而是当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掌握达到一定的程度觉得有感而发时,就可以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并记录下来装入记录袋里,也可以写在作业本上,也可以报告单的形式反馈给家长。

在语文教学之中,学习评价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检测的动态管理方式,是教师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科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5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理念; 学习氛围 ;课程设计; 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的学习,而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的良好作用。当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边缘化、综合化的趋势,知识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加强整合,向综合化道路迈进。提高初中生语文学科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提前思考、积极思考。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讲解,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语文教学许多教师总认为,学生的提前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解差别并不,其实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学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书本教材,进入学习预热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有一个比较与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就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前预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艺术手法,包括穿插艺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往往形不成一个整体氛围。

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并把它制度化,适时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水平。

二、教师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力和实践者,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课改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这种理念的发展变化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尤其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注重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前规划课程设计,注重启发性的发问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三者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目前而言,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仍旧偏重“言”的功能,既重视理论性的语言知识、记忆性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应在课程进行之前,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现实环境来科学规划课程设计,由表及里地阐发语文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首先带领学生们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继而再将之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这种“文本解读――精神引导”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开掘教材的深度,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契机。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平衡形式与思想性的比重,既关注学生的语文操作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素养。

提问环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形式,让教学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顺畅地传递并反馈。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提问环节,做到基础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以便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并升华教学知识。这些提问中既包含关于形式方面的问题,也有关于思想内涵方面的问题,重在启发学生对形式与内涵的双层思考,由此完成“言”与“意”的合一。

第6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理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84-01

语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科目,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基础知识的途径,也是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课程。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语文作为一项人文学科、工具学科,更应该发挥科目的特色,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个人能力的综合提升,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发展、更好的进步。本人就自身数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入手,同时结合新课改的一些教学理念进行分析,阐述一下自己的教学心得以及教学体会,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教师的教学转变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在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之一,其自身教学风格、行为习惯对于学生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也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想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我们首先应该加强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学习,以便能够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符合新的教学要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就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是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守的一个教学理念。新课改以来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凸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好的体会,对于他们更好的去理解知识、主动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个人思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区别对待,不能进行“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以免造成“千人一面”的状况。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同时也使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更好的实现。

三、加强理论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实践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项工具学科,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够得到应用,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就是语文知识的实践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及时的去实践,通过实践来让学生能够对于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体会,同时通过实践也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就需要我们加强对于语文实践课程的开展。我个人认为,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语文综合技能也就得以发展了。

四、做好科学评价,实现学生的不断进步

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家长希望通过教学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希望通过教学评价来了解老师眼中的自己,而学校则希望通过教学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于各方的重要影响意义。教学评价一旦有了偏颇,对于任何一方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作为教师,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好科学的教学评价,以便能够使家长、学生、学校之间达到一个平衡,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进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教师要用率真的语言与学生真情对话,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亲切接触,用真心的语言启迪学生要懂得从正面看自己,认识自己优势,又要懂得从负面看自己,并正视自己的盲点。同时也要给学生以真实的赞赏和告诫,让学生心灵震动,从而真正地热爱生活,快乐成长。也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激发学生上进心。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语知、阅读、口语交际以及综合写作能力的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优势,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也要善用“感情牌”,于真情鼓励、赞赏中促进学生成长,以宽容的心、睿智的语言呵护开导学生,以艺术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用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体会创造的美,不断的实现他们学习中的进步、发展。

总之,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其人文性与工具性更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遵循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够更好的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活动;初中语文;教学理念

当今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以前以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在各个方面都充斥着不断创新。对待学生与教师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特别是教学理念方面发生着重大的转变。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以说一切课改下的改革的落脚点都是围绕着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即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学习。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够学会学习、懂得学习、会思考的学习,拥有积极浓厚的兴趣去学习。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以阅读的方式参与到学习之中。会阅读的学生,并不是着重于哪一个方面去阅读,而是选择多样化的题材去阅读。学生接触的不光是教材,还接触着课外的各种书籍、杂志,这些都是学生可以接触到的语文课程资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不要盲目地去读,对待书中的观点要主动地思考其可信度、原因等,对待自己有疑问的问题要勇于提出质疑,去参与讨论。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着学生进行,在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经验,让学生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成效的目的。教学活动中还要依据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切以学生的适应情况为主,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成功的占据主体地位。

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传播学生知识的总教导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也有积极的示范性作用,因此在新课改下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身为一个传播知识的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在教学活动中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去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传播给学生。

新课改下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注重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学生的德智在教学别重要,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品德和智慧能力是学生在今后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与尊重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意识,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良好指标,学生的团体意识也非常重要,在学校中与一个班的同学友好的相处也是营造学习氛围的途径,更是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学习,还要教授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与人交往的能力、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指标,这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与教师合作并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

三、语文教学理念的改变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语文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这使整个语文教学的侧重点都发生着转变。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的观念侧重于使学生热爱中国优美神奇的文字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民族共同语规范化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教学已经不像以往只呆板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今教学还格外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创新精神等逐渐放在了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德智方面的要求在不断加强,逐渐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充实性,对世界善恶的看待。科技在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需求也在增加,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设备也应该多样化,传统的教学课堂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如,丰富多彩的图片、艺术性的音乐、多样化的电影动画等穿插在我们的学习中,这样既使学生印象深刻,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多元化、生动化。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教育模式也应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语文教学的活力,才能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丽丽.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法探究[J].学苑教育,2010(13).

第8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对当下教育的一个全新尝试 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素质以及学校的教学课程建设都是很重要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把握并上好语文课,对整个中学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真正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新课标的研究依托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打破 独霸讲台 只揽黑板 的陈规陋习,融在学生中去各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丰富、思维敏捷、激情澎湃。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种特定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引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唤起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解决问题,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式有:语言描绘,如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教师小结后引入本堂课内容;图像展示,如展示有关图片、电影片段、预制的课件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改变灌输式教学

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就是积累。没有一定量的积累,也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悟,更难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思想和情感更会日见贫乏,最终很多学生都会说相同的一句话:我想得到,内心也感情丰富,可就是表达不出来,即使勉强写出来了,连自己也认为干瘪、难看!什么原因?就阅读的角度看,不就是见不多识不广吗?现在我们中很多学生不愿意做摘抄笔记,有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我想,教师应当改一改检查的方式与方法了,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旧自然教学大纲主张灌输式教学,提倡教师指挥学生学习。这样的模式搬到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语文课堂变成教师“主导”,少数优秀学生“发挥主体性”,其他学生变成听众,或者干脆打瞌睡。新的教学大纲则注重教师的引导,注重教师的启发,注重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科学活动来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灌输式”和“填鸭式”变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堂堂清”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它不但需要被教师接受,也需要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继续努力实践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教师可以在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地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 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就适合别人。所以当教师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时,要因人而异,不能看到一个学习方法比较好,就认为会适合所有的学生。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优化教学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板,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打击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要科学、全面、客观,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独立性和合作性相互配合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我们在施行合作学习时,尤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也就是说,在提倡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做到学生学习独立性和合作性的相互配合 更不能把合作讨论当做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甚至动辄就安排成小组讨论到底 虽然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以小组的成绩显现,但每一个成员的独立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必须得以体现 那种一人发言 汇报,其他成员默不作声,或者所有成员热烈发言但无视主题的学习,都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都算不得真正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给学生适宜地安排一定的时间,保证他们能去品读 感悟 玩味和思考课文;然后让学生个体先 心动 起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互动合作中有目的地做到 形动 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六、结束语

新课改,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陈曙霞.实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几个转变[J].考试周刊, 2010,(28)

[2]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0,(35)

[3]杨文成.推进新课改之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落实“以人为本”[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5)

[4]李玉兰.试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 2009,(34)

第9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初中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新课标》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广大语文老师在接受新理念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如何有效地实践并持续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创新语文课程教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着重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的转变。

1.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不仅是教师所追求,学生所期盼的,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因此要实现师生间双向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在课堂中按照教学目标可以多开展些讨论课,在讨论中老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时间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们讨论出的结果,老师不能简单的做对与错的判断,应该是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这样思考的原因,然后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以情感化学生。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表扬和批评并举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在教学中多些微笑,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2. 摒弃知识灌输,注重语文教学方法的授予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的输出为目标,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学生听,缺乏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尽管老师和学生都很努力,但事倍功半,还容易挫伤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改中要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掌握利用常见工具书的方法、善于积累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学会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借鉴科学的记忆、思考的方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探求的热情,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创造的火花在课堂中迸发。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引发学生思维的方法较多。采用什么方法为好,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情况而定。要把学生吸引到教学的境界,把学生的思维引活,把学生的思维引深,培养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使思维深化。

3. 培养语文能力,加强语文素养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等。首先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且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学到的知识少之又少,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理解和表达体现出来,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老师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引导要求学生回答时声音响亮、表意清楚、正确,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还可以适时地进一步展开讨论,进行论辩,力求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还可以和课外与学生进行的各种交谈相结合,让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4.健全人格精神,促进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立体性、经常性原则,不仅要求学校把德育置于首位,而且要求各个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教育中对知识的传输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是健全学生的人格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在阅读现当代名著,在比较中认识文学、认识社会和人生,培养学生健全、高品位的审美素质。课内引领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中大量美的人物、美的思想这一最丰富的资源,进行有关好与坏、对与错、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真理与谬误、美与丑的讨论、辨识和领悟,使学生获得全面的道德和审美熏陶,从而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卑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审美观,造就学生自己的道德判断、是非判断和审美判断的眼睛和心灵,陶冶和净化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全的、高品位的人格品质和人文素养,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