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健康教育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的意义

第1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意义是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实施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它可以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肺结核 健康教育 意义

肺结核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率高、传染性强,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做好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今我们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健康教育作为现代肺结核病控制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使人们拥有正确的观念和足够的知识,从而能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有:

1 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结核病的控制管理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前列[1]。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目前仍有相当多的肺结核病人不了解咳嗽、打喷嚏、随地吐痰对健康人造成的危害,也不了解隔离的意义,从而不能克制自己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医务人员在结核病预防和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该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增强病人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克服不良行为,对降低发病率,控制结核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结核病的治疗

肺结核病人一经确诊,往往因家庭、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思想负担加重。又加上缺乏正确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致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合理化疗是迅速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治愈病人的首要措施。所有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在全程治疗中都应该接受规范化管理。但许多患者对结核病治疗原则缺乏了解,病情一有好转,或出现药物副反应就自行中断治疗;老年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对治疗缺乏信心,轻视治疗难于合作,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还有的患者听信传闻、看广告用药、迷信江湖医生等治疗,其结果非但病未治愈,反而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这些未治愈的病人将作为复治、难治、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多发耐药结核病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和不规范治疗的危害性,积极主动地配合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复查痰菌,真正做到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已经发现大部分肺结核治疗失败都是因为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不到位造成的[3]。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手段,经过健康教育后病人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显著提升,这样能够使病人正确认识肺结核病,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让病人明白了定期复诊,坚持全程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加快了病人的康复。

3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预防结核病的意识

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性,普及防治知识、国家政策,对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的局面,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

第3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办法和控制措施中最重要的[1],是一种进行宣传和普及医药健康知识的活动[2],也是人们预防疾病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的必要方法。健康教育在社区工作中之所以重要就在于-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能: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主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改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已不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命和没有病痛的水平上,而是需要不断的保持和促进健康,健康教育也成为了社区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

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3]:目前国内外认为影响健康因素分成7大部分:健康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影响、经济状况、个体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以及生物遗传等。现代医学证明,要从根本上治疗许多疾病,不是依靠药物,而是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突出作用为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4],引导人们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对临床的诊疗工作起到增效作用。

拓展知识面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所利用的原则,来自医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在医院健康教育中行为科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是应借鉴的主要基础学科[5]。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行为的科学,所以行为科学是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的主课。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为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编写规范健康宣教材料,积极拓展知识面。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低投资,高产出,效益明显的保健措施。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信息传播和行为千预,帮助他们掌握医疗保健知识,树立了健康观念,改变了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从而降低社区内的发病率、残障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群体健康水平,减轻个体、家庭和社会负担。

健康教育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核心策略:卫生服务的社区化是国际潮流,国外开展了“非住院化运动”,使患者回到社区,得到家庭照顾,大力推进健康教育,探索具有社区特色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健康科普教育如果做好了,基本可以使各种疾病减少一半,寿命延长10年。

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角度上看,健康教育是一项效益大大的保健措施,也有助于居民为维护和增进健康自我保健。只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其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居民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有很大帮助。

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卫生服务形象: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沟通局限,医护人员在诊疗中能开展健康教育,既满足患者的需求、解除心理负担又营造一个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的治疗环境,可以大大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的工作细则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的发放:根据每位门诊患者所患疾病的问题,每个家庭成员的人员结构、年龄层次、生活习惯不同,中心选择预先印制的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他们,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以保证其正确实施。

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应用:按季度定期对中心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宣传栏的作用。宣传栏内容做到具有科学性、易懂性、生动性、针对性,将常见病、多发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做到图文并茂,并采取反复循环宣传,使居民加深理解和认识,最终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的实施:依据居民需求,主要讲解饮食与营养平衡、四季养生、健康的新理念,并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中心每个月为老年大学的学员举办一场专题健康讲座,为孕妇课堂学员举行两场妇儿保健、优生优育讲座,讲座后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

充分利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世界糖尿病防治日”、“世界高血压防治日”等宣传日,积极组织下社区面对面义诊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在社区大力推动健康教育工作,使更多的健康和亚健康的社区居民受教育。

讨 论

通过以上方法,使辖区居民个人和群体全面理解、掌握了日常生活中影响健康的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妇儿保健及优生优育、合理用药知识及各种疾病的防护知识。转变社区居民从“普及专科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观念,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善人们健康相关行为已成为人们实践的共识,对社区健康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性。

参考文献

1 耿庆茹.社会医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9.

2 陆江,陈琳.社区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9.

3 王大伟,余红梅.校园警钟声声惊心[J].人民公安,2004,10:19.

第4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从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个不同层面对社区内的居民及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与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有了较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人群对于糖尿病的知识明显增加,对疾病的态度有明显变化,这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糖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10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料显示,全世界所有患者中90%以上均属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而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社区护理占有相当比重。我院于1996年在当地三等甲级医院中率先成立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辐射至周围的6个街道34个社区,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此,作者对在社区护理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育对象

以纳入我院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的6个街道34个社区的所有居民为基础教育对象;区域内71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为教育对象。71例患者中男32例,女39例,平均年龄47.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者31例,高中及以上者40例。

1.2 教育方法

在社区、家庭及糖尿病患者3个不同层面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2.1 社区层面的健康教育 依靠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在社区内开设健康教育课题和糖尿病义诊活动.设立糖尿病知识宣传栏,通过播放录像、举行居民座谈会、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社区居民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了解,从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时参加健康体检,以便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糖尿病。

1.2.2 家庭层面的健康教育 由于糖尿病病因具有包括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多源性,所以糖尿病家庭不仅有患者,而且存在高危人群。我们通过对家庭功能、生活习惯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糖尿病认知程度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家庭健康教育计划,以座谈、多媒体以及书面材料等形式提供糖尿病预防及控制的相关知识,改变家庭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建立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有效支持系统。

1.2.3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而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过程中,情绪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全科护士通过家庭访问,与患者建立伙伴式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心态平稳,以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鼓励患者参加糖尿病联谊会,并交流在饮食、健康锻炼及控制血糖、血压方面的经验和教训。(2)饮食治疗指导。内容包括介绍糖尿病饮食以及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及家属食物估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劳动强度决定患者每天标准的理想热量,其中体重的界定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年4月提出的标准,劳动强度的划分采用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分级标准。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共同制订患者的膳食标准和膳食结构。根据目前国际上推荐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糖尿病饮食,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0%,脂肪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提倡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如糙米、面、蔬菜等,鼓励及督促患者努力做到定时定量定餐,忌吃甜食。建议患者减少在外就餐,加强在外就餐时科学进餐的指导。(3)药物治疗指导。对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注意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定期去医院或由护士上门测定血糖。对有条件者,可帮助选择血糖仪,并教会其正确的使用方法,让患者对血糖值做记录,以了解血糖值波动范围,血糖过高或过低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教会其自我注射或家庭成员协助注射的方法,妥善贮存药品,掌握注射时间,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正确计算注射量,避免低血糖发生,并教会低血糖的自救方法。嘱咐患者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更不可随意停药。指导患者在治疗中加强参与意识,以获得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4)运动治疗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协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保健操、球类。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使患者乐于接受并能持之以恒。有条件者运动前测量血糖,若血糖过高则不宜进行运动。患者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上面注明家庭地址和电话,以便发生意外时能与其家人联系。(5)糖尿病足防治指导。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应用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症状表现以及危害,以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通过讲解和演示,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足部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每天检查双足,经常检查鞋子内有无异物和粗糙不平;保持足部清洁,鞋袜要宽松,不要赤足走路,不要过分剪除足部胼胝,或涂刺激性药物;剪趾甲时要小心,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定期去医院检查双足,若出现局部皮肤问题,如鸡眼、甲沟炎、胼胝等应由医生处理。建议患者戒烟。

2 结果

以能够叙述或演示大部分健康教育内容为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的有效标准,以大部分主动参与及执行作为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教育的有效标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跟踪及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掌握了糖尿病相关的科普知识,居民自行参加定期体检的比例明显增加,使隐性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早期干预,降低了糖尿病的危害。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顺应性和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由教育前的14.2%上升为83.7%,治疗顺应性由43.7%上升为75.1%,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由36.5%上升为87.4%。

第5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

选择某社区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20名慢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深入社区,通过开展讲座和家庭随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检查指标、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子,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利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社区医院登记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6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2岁。

2.方法

积极组织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动,耐心介绍慢性病相关知识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观察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在病情观察中做到耐心细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推测影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诱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

(2)心理护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重点关注有严重消极心理的患者,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可以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与其交流,分享经验,减轻患者的压力,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患者慢性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诱因,教会患者注意监测并观察慢性病常见急慢性并发症,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强调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高血压患者必须遵循低盐饮食的原则,保持情绪稳定;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此外,社区护士必须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自我管理的指导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详细讲述监测血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饥饿感等不适感,建议立即测量血糖情况。让患者复述注意要点,确保患者理解相关知识。

(5)干预后处理

对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体检,指标主要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干预前后体格检查、生化等指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使用SPSS18.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知,干预后在研究对象BMI、腰围、血压等指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干预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病变等全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发展,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霞,杜文清,陈虹等.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

[2]陈育德,赵文华.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86-287.

[3]张丽娟,马志红,周莹,等.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32-433.

第6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住院首次治疗患者123例,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20岁,其中未孕者5例,已孕未产者48例,多孕已产者70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2.1做好评估  了解发病时间,最初的治疗以及临床症状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2.2利用口头宣传和书面教育的方法  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发给病人,方便患者了解,从而增强有关盆腔炎知识的了解。

        3  健康教育内容

        3.1心理指导  向病人讲解有关慢性盆腔炎的知识,告知病人一旦患了此病,需要2—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症状才能缓解。鼓励患者要持之以恒,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治疗。

        3.2疾病知识指导  告诉病人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迁延成慢性盆腔炎,多因劳累、月经前后、后加重,腹部脚下受凉而复发。

        3.3治疗知识指导  向患者说明中药保留灌肠、中医理疗、微波治疗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并讲述作用原理、效果、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指导患者治疗前排空二便,以利于药物更好的吸收。告诉患者月经期、阴道出血不宜治疗。经血停止后再行治疗。每个疗程治疗中最好不要自行中断,做完3个疗程后要进行复查。

        3.4治疗作用指导

        3.4.1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进入直肠后经黏膜静脉丛吸收,使盆腔迅速达到有效浓度。

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消肿和增强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淤阻病变的转化和吸收功能,经肠黏膜吸收直达炎症病变部位。

        3.4.2中医理疗是采用直流电场,低频脉冲等疗法作用于人体,达到针灸、按摩等效果,起到活血化瘀、解痉舒筋的作用。

        3.4.3微波理疗的作用是利用微波的非热效应,直接穿透到组织内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增强新陈代谢,达到消炎、止痛、扶正去邪、促进局部病变加速康复的效果。

 3.5住院和出院健康指导

        3.5.1月经干净后三天开始,中药灌肠前应排空二便,以利于药物更好的吸收,药液保留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中药灌肠后保留时间越长越好。

第7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策略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班主任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顺应时展的要求,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需求。

一、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健康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础。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才能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形成良好的品德。班主任在进行道德灌输的时候,如果忽视了受教育个体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学生往往出现发呆、走神、沉默等各种消极情绪。只有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于培养良好的品德。

2.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美好人格

成功的班主任懂得教育理念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注重对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灵魂,一个相对成熟的生命个体去导引另一个稚嫩的生命个体。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塑造美好人性,培养好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人生,同时还要对社会有积极作用,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双重实现。

3.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造成现今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看,独生子女的现象使得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上百般迁就,在学习上百般苛求。前者使他们缺少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压力,这样的管理模式会使青少年无休止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从学校方面看,在呼唤素质教育的同时,相当多的学校还是抱着考分这个饭碗不放。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分数竞争激烈,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自信心缺乏,难以发挥内在潜力,常处于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

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他还指出:“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艺术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

1.注重自身心理修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了教师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影响,而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常常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班主任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班主任的心理、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质的班主任在教育中,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班主任教师无声的语言能悄悄打动学生的心,达到效仿疗法的目的。

2.建立学生档案,把握学生动态

从刚接触学生开始,将他们的家庭背景、个人习惯、学习情况等作为心理档案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补充完善,以便以后能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3.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优化群体心理

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具有隐性,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教师。如果班主任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秩序混乱、行为粗俗、物品狼藉、缺少凝聚力。班主任要懂得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优化群体心理。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整洁舒适的空间环境,民主严明的制度环境,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优化群体心理。

4.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和学生增进交流、拉近距离的黄金机会。简单的说教式、训话式的主题班会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主题班会课可以采用破冰游戏、团队游戏、沟通游戏、协作游戏、创新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切身的感受,他们在主体参与的自觉状态中增进彼此的交流,消除心理的障碍,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5.重视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在现实生活中会常出现学生本人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亲人突然亡故、车祸、火灾、抢劫、父母离异以及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任何偶发事件的出现将使学生原有的情绪难以克服,惯用的应对方法不再管用,学生心理内在平衡和稳定被打破,甚至出现心理崩溃。这种突发性心理变化一般分为呆滞期、侵袭期、冲突期、消化期、重建期五个阶段,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难关。

第8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免疫接种;健康教育

免疫接种相应的疫苗能够使儿童的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以抵抗疾病的入侵,有效的保护儿童的健康,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因此,我院为进一步研究在免疫接种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特选取100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免疫接种的100例儿童,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中男儿童25例,女儿童25例,儿童年龄在3~9岁,平均年龄(5.3±3.2)岁;对照组中男儿童22例,女儿童23例,儿童年龄在3~8岁,平均年龄(5.8±3.5)岁。确保两组儿童的一般临床资料均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其方法为:为儿童解释并说明接种的原因及目的,及时为儿童及其家长解释其疑虑,可采用幻灯片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家长如何护理及处理免疫接种后遇到的问题,给予有效的安慰、呵护等,也可通过广播及讲座等形式对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儿童全身皮疹、局部红肿、发热等各种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同时调查两组儿童家属的满意程度情况,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

2结果

2.1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两组儿童处理后,实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3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

表1 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儿童家长满意程度情况

对两组儿童处理后,实验组儿童满意程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满意程度(64.00%),统计学上有意义(P

表2 两组儿童家长满意程度情况[n(%)]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免疫接种是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儿童需要经历的过程,为了预防某些疾病,预防接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显示,对两组儿童处理后,常规处理联合健康教育过程中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常规处理的(32.00%),统计学上有意义(P

与此同时,常规处理联合健康教育过程中儿童满意程度(92.00%)明显高于常规处理儿童的(64.00%),统计学上有意义(P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免疫接种工作过程中,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其临床作用十分重大,能够使家长对免疫接种过程更为满意,安全可靠,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雅,乔媛.健康教育开展在社区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73-274.

[2] 钱阿林.健康教育在社区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8):183-184.

第9篇: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革高考竞争愈发激烈大学不断扩招,我国高校大学生从数量上较上个世纪出现了质的变化,大学教育也由知识技能的传授向素质的全面培养转变。然而,面临社会转型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身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问题凸显,频频出现的高校学生蓄意谋杀、高校学生虐待动物、高校学生自杀此类事件,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敲响了警钟,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教育方法还存在不断向前改进的空间。事实证明,大学生行为失范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的,因此,必须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这也符合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完善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界定

道德教育按教育内容属于价值教育的范畴,但这种道德教育却规定施教者确守价值的中立,保证在传播教育时没有价值导向,其教育内容的仅仅是对学生在进行正确价值取向与理性分析的方法指导;此中思想政治教育就本质来讲仅属于知性教育,它无法影响到学生感性与理融的内在的心灵和灵魂,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能整齐划一、脱离学生个体心理状况的,也不可能把学生当作填充知识的“容器”和的标准答案统一的“做题机器”而进行简单粗暴的灌输和统一思想训教。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是一种价值传播,其关键在于根据当下阶级发展需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信仰的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根据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培养积极上进的知识分子,推进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始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其内容可从心理疾病或变态与健全人格稳定的心理状态两个方面理解,心理的健康状态并不只限于没有心理障碍或变态心理,还包括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稳定的适应性、健全的人格与个人心态与内在潜能的完全激发。另一方面健康的心理可以促使个体在相同的客观环境下将自身能力发挥至巅峰状态。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为目的,以多种灵活的手段为方法,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形成稳定的积极心态的活动。通过教育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建立健全正确的心理健康愿景,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从而树立积极的心态与有效的自行为,并能在自身心理状况不佳时寻求可靠的帮助,以达到改善与调节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1.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教育的本质趋于工具化、客体化等教育趋势;教学内容上主张实用主义,忽视学生差异化的独立人格培养;在教育模式上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心理认可度;在教师素养上体现出轻视价值认同,职业道德欠佳等。在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校园文化活动忽视人文关怀,影响人格塑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整齐划一的价值取向的倡导,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在心理层面上改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化”和“抽象”的认识和看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依托。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目的应与人的本质相适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学生主体的认识与教育目的共鸣相得益彰,以学生个性与正确价值取向的共性协调发展为目的。从本质上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大学生以健康的心理体会思想教育的内涵,激发学生的认同的内在动力实现自我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促进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坚定的意志、良好的心态与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思想政治为核心,开展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形成成熟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都是为提升大学生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思想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引导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心理支持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到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又受到主观内部因素如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成熟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拥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是高校生在接受教育的基础,是培养良好政治素养,思想品质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品质与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状态的水平是培养思想政治的基础,是制约与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并且在解决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矛盾时,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方式,其效果事半功倍。

3.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从马加爵残忍杀害4名室友、车祸伤人后又补8刀最终导致伤者死亡的药家鑫、复旦大学研究生饮水机投毒事件等等,深究各种大学生恶性事件的因果,其中大部分大学生平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都无可厚非,事件发生乃至后续的发展让人额腕痛惜,许多事件都将原因指向高校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在深刻的反思中不难发现,这种高智商的低级犯罪现象是由于大学生人格不健全引起的。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问题出在面对极端情况大学生心理稳定性差,面对出发状况时,大学生往往出现瞬时的心理防线崩溃,所有道德与法制观念瞬时土崩瓦解,这种不稳定的心态引起行为失常,引起平日行为规范良好的大学生成为令人发指的恶魔。其问题根源不在于平日的思想水平,更显现在其内在心理状态,因此高校的思想与法制教育应遵循当代学生的特点,针对其心智与心理的变化研究具有针对性、高校的教育方式。教育者与社会学者也应该将心理治疗作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重要现实意义,我国对于心理教育的认识也应该提升到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对待。

三、总结

高校心理健康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为培养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培养健康心态、完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心理教育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其内在特点弥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种种不足,丰富了其教育方法与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教育的施教方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应当全面贯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结合与完善其教育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摆正两种教育手段的关系。相符依托相互促进,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真正促进高校的教育水平。(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邵献平,何丽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5期P34―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