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商业文化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文化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文化的特点

第1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景观;商业街;商业景观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良好城市的商业景观不但体现了城市文化内涵,同时对游客更具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打造良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设计具备科学、舒适、健康、便捷的景观环境。随着现代人审美观点的不断提升。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创新,研究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尊重建筑特点,历史特点等因素,全方位,多视角考虑问题。现如今,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商业街往往是市民及游客集中的场所,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是提高了要求。良好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环境,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陶冶情操。我们应努力创造优美完善的景观环境,为市民群众服务。景观设计更应重视精神力量的传播,彰显独特的文化底蕴,应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色和艺术规律,是高层次、高境界环境设计。商业空间环境的每一组成,一方面,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又具有审美功能,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的审美感受,历练着人的精神体验。

2商业景观表现形式

商业街景观的发展和现代人审美观的不断改变,传统理念和设计手法不仅要延续还要发展才能更进一步的诠释设计本身。因此,提出合理的商业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手法是有必要的,同时,它将会极大的有助于商业景观设计的发展。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现代艺术、等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商业景观设计,这就需要因地适宜的设计景观才能使景观本身实现它的作用。展现它的美。

2.1根据历史特点的表现手法

每座城市都有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文脉,沈阳中街一带的设计中保留了一部分中国古典元素,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对于一些手法,得到了灵活的应用,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一大课题。历史文脉反映的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成长历程,是后人应该不断回顾、不断重温的,每段历史都有自己灵魂,同样周围的商业景观设计也要体现出她的灵魂。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文化底蕴浓厚的沈阳。中国第四大城市,东北亚地区的国际中心,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规划的形状和历史背景都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依据。依仗皇城特有的艺术特点和平面布局,充分发挥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在保护的前提下给予符合环境特点的设计手法,淋漓尽致的诠释商业景观要传达给人们的思想信息。商业景观设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建筑的文化底蕴相伏相依的。商业景观依仗着历史文化来凸显她的形态美,韵味美。同时,周围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通过景观设计更进一步的来让游客,市民理解其中的含义。

2.2根据周围建筑特点

在根据历史特点进行设计的同时,应把阳光、绿树、彩色路面铺装、临街立面和街灯融为一体,把周为建筑的特点以及元素搭配花池、喷泉和雕塑小品,街头穿插表演、展览、商贸和游戏活动,使之成为游客和市民休息、闲逛、玩耍等有活力的商业空间。例如沈阳市中街商业街景观,结合了俄罗斯风格,殖民地时期的建筑特点,丰富了建筑的临街立面。形成了集浓郁的商业氛围、娱乐活动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的综合性步行街。中街尽头的两个龙柱更是体现古城文化民族特点的最好见证。可以通过布置休息椅以及公共设施标识牌等公共设施,实现休闲,娱乐一体的室外商业景观环境,设置绿化小品、雕塑、背景音乐,使它更具有人性化,更能体现文明古城的特色。

3结语

商业景观设计是根据时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为根本,提出在景观设计中应坚持设计与文化相结合,其中包括两个方面:设计与历史文脉相结合;设计与周围建筑相结合。不同的的环境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承载着不通的主体。商业景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文文化建设的传承,力求突出商业景观生态性、人文特色可持续和谐发展。在设计中职能分区要更加科学合理,既要明确各个功能分区的职责,而且在各分区之间又有各种商业景观的分布作为衔接。商业景观设计,要吸取生态设计、人文设计的理念,在环境建设中充分考虑文化景观设计,使新的街区有更为宽敞的室外自然空间、深远的教育寓意,给市民以舒适、健康、自然、艺术的享受。商业景观环境设计在体现其美感的同时,应重视其艺术语言所表达的含义,结合商业空间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充分发挥环境景观的抽象性、象征性、艺术性等特点,表现出崇高的美,充分体现艺术时代的精神,使景观文化精神在室外环境景观中得以流露,得以升华。商业景观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可以影响到生活质量的好坏。它还可以营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生存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和谐。人的需求应该放在商业景观设计的第一位。利用自然条件展现特色,更好地为城市商业景观进行改造。良好的商业街景观能培养市民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激昂和生活的丰富多姿,给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在这个室外空间学习,工作之余在这里放松。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艺术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史》编写组

[2]刘管平.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 增订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

[4]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5]沈志明.论景观设计空间形态.南平师专学报 , 2005年7月;

[6](美)伊恩·论诺克斯·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2006年10月;

第2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在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经营货币和相关产品以及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企业。首先,它具备一般金融企业的特点,如作为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地位等,同时其生产经营的目的是获取利润。其次,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企业,其还有一些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特征。第一,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行业,就企业内部讲,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其员工技能操作流程的专业性和细致性,对其自身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以及就企业外部讲,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其企业形象的稳健性与诚信性的要求都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第二,在现今经济发展日益高速化、全球化的趋势驱动下,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也使得银行业的竞争变得日趋紧张与激烈。目前我国现有银行大致可分三类,国有银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存在下来,并且逐渐发展壮大,说明了它有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也是它能争取到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关键。

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依据时代特色与自身特点建立起来的,并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亦具备以下特征:

(一)广泛性与系统性罗长海在《企业文化学》中论述过:“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就是企业对自身形象进行的设计及对外进行的形象推广与宣传,也有人认为就是企业自己创办一些报纸刊物,为员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其实,以上这些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都过于浅薄片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绝不是简单地将企业与文化进行嫁接,其内涵非常广泛,可以说,企业文化包罗了思想文化教育、体制制度构建、形象理念策划宣传等多方面内容。

(二)时代性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内容是依据时代特色建立的,具有时代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立必然要以时下经济发展状况,人民思想状态及生活需求等等一系列时代特征为先导,因为其建立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提高该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内部管理能力及外部市场竞争力等等综合能力,要能够经受住当下市场的实践检验,如若所设定的企业文化内容不能与时下社会人民所需紧密结合,那么必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三)独特性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与特色,这是由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范围、经营管理体制、企业目标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所决定的。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都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不然必会丧失其独特性,从而在市场中丧失人们对它的关注与兴趣,丧失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应是企业组织在继承传统文化知识精华,并依据时代特色与企业自身特点而形成的团体意识、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加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综合现今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及企业文化自身所具备的特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的综合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管理机制因企业文化自身所具备的广泛性与系统性特征,在加强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企业行为准则、企业职业精神、企业管理结构和文化结构等都会被逐渐明确和完善。那么当其拥有了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合理的管理结构和文化结构后,其企业的整体管理机制也会随之变得合理和完善。

(二)有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现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给予的各种机会和条件,抓住时机;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通过自身的变革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性企业,其要想保持自身的勃勃生机,就更需要紧密跟随时展步伐,适应市场需求。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可能存在的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等差异,就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企业总目标与部门分目标、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不一致,从而导致目标上的分裂与冲突,最终影响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使效益受损。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行内企业文化建设来统一职工价值观,规范职工行为准则,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增强整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获取高收益。

(三)有助于提升外部形象,提高竞争力对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客户是其利润的来源。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的要求不外乎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而只有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完善和升级,不断开发研制新的业务品种,同时在服务上提供更加全面周密,更加灵便高效的服务,才能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赢得市场。而这一切策略的成功实施,都脱离不开人的因素,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本行职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加强其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其综合服务素质,最终追求在客户群体中建立其良好的形象与口碑。因此,就业做到:首先,在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本行职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从而加强其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其综合服务素质,最终追求在客户群体中建立其良好的形象与口碑。其次,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独特经营理念及企业形象的策划与宣传,通过塑造和宣传自己独有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让客户充分了解其企业特色,借此塑造银行良好的外部形象,发挥品牌效应,从而可有效提高本行的客户认可度与市场竞争力。

四、总结

第3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业与商业分离,商人职业群体形成,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完成了经济领域基本分工的构建。商业的利益驱动和独特功能,始终促使着商人阶层不断壮大,并与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一刻未离地相伴而行,不可或缺。

文化因素作为人类智慧积淀凝聚,自古便与商业交换活动有机融汇在一起。商品流通过程也是人们相互沟通的过程,频繁的商业活动即是其间的桥梁。远方贸易、跨域交换的增多,极大地加强了人类大范围的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的载体正是商品、商人和商业。事实上,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无不存留着文化的印记,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核。从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商业文化之所以成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固然是由于其渗透于流通领域各个过程、各个部门和附着于各类商品之中的文化含量,但这还不是商业文化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商业自身规律产生的特色文化,其核心内容诸如商业伦理道德以及商业社会心理等等,都具有特殊社会价值。

现代商业高度发达,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早已远非传统社会可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商业在社会生产和交换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加快商业现代化进程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单纯的资源和劳力的竞争,更多的却是科技、文化含量的竞争。倘若今天丢掉文化,明天就可能丢掉市场,这绝非危言耸听。当此之时,在实践中加强和发展现代商业文化理当受到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商业文化提升现代商业层次的能动作用

商业现代化显然不是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及其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现代商业的体制、组织、管理和运行,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现代营销技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众多新型业态的开拓,越来越多地融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对商业的科技应用水平和人才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化之于商业和商业之于文化,二者早已相互渗透,商业运行过程携带着文化传播功能,而文化因素也有力地推动着现代商业的发展进程,其依存关系和一体化程度日趋明显。现代社会对商业和商品的需求层次已大为提高,琳琅满目的优质商品除了实用功能之外,匠心独运的设计、精美绝伦的装潢等附着其中的文化因素,也能带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情趣,满足其消费心理,从而构成商业效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商业营销活动中,通过购销调存等流通环节,实现商业的交换职能,其间也包容着诸多文化因素,需要进行科学的行情预测,还要运用各种现代经营方法技术和营销策略,深谋远虑,以把握市场主动权。而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新节庆,更是多冠以“文化节”的名称,实际上主要从事产品销售、商品洽谈和商品的质量、品种、效益宣传等活动,即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口号反映了经济需要文化、走向文化的客观事实。这些具有时代特点的商业活动,文化因素总是体现着其独到的价值,通过精心组织运作,其间尚有很大的创新、开拓和发展的余地。

商业文化建设贯穿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商业文化融汇在商品流通领域的整个过程,文化的魅力和商业的活力总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无数事实证明,举凡商业名店、名品的形成,无不深具文化的底蕴,除了质量、效益等可量化指标以外,文化因素的确是其企业形象定位的重要来源之一。营造商业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当有切实可行的具体策略,落实在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大至规章制度,小至企业标识,均能从不同角度构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整体性的企业文化。显然,先进的经营设施、丰富的商品展示、优雅的店容店貌不仅是商业企业实力的外在体现,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投入,是造就具有文化品味的商业环境、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激励方式。在此方面并无固定的套路和模式,不同的商业企业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经营方式、技术手段、生活福利、思想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现实条件,均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整体策划,全面建设,充分发掘其文化资源并吸引广大员工的自觉参与,共同致力于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商业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生机活力。

第4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字: 城内中街 赵文化 历史古迹 邯郸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分析

邯郸城内中街,其区域位于邯郸市丛台区,居于邯郸市老城区的几何中心。片区东临中华大街,南至和平路,西至陵西大街,北至沁河公园。这里是邯郸市仅存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最具传统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区域。(如图1)

为了顺应邯郸市的城市化大发展的建设及规划战略,把握好传统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化大发展的关系,更好的对该区域进行修缮、传承、再发展。2009年,邯郸市规划局相关人员对城内中街区域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工作,明确其项目定性。其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该区域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顺应城市化发展的潮流、兴旺的商贸活动、有品位的建筑形式等城市中心商业区。由于该区域内拥有悠久的“古赵文化”历史资源,同时依据城内中街所遗留的明清民居建筑特点,从对于传统价值的继承方面来说,着力于两种思想的“兼容并蓄”,以及顺应邯郸市的城市化大发展的建设。

2.价值分析

对于城内中街现状历史遗址来说,该区域最具核心价值的是,明清院落遗址邯郸专属(慈禧行宫)。

核心价值保护区:现有明清院落遗址,原邯郸专属(慈禧行宫),面积约1.5亩。是邯郸城区内现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传统民居院落形式。

对其的保护原则为:范围内的现代化新建筑形式要与传统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形式,力求做到统一风格风貌。对于新建或者已建建筑来说,在三层以下范围内,应着重考虑与传统历史街区的建筑形式的想协调,统一色调、比例尺度、建筑细节等。三层以上主体也应考虑其建筑细节的一致性。

2.1经济价值分析

城内中街区域南侧紧临沁河公园学步桥景观区(周边小商业密集);横跨人民路(邯郸行政商业中心主干道),临近新世纪商业广场;西临陵西大街,在这里密布了大量商业网点;南至和平路。(如图1)

邯郸新世纪商业中心区是邯郸商业的标志性建筑。其主要有新世纪商业广场,金世纪商业广场,世贸大楼等几家大型商场,其余基本为沿街商铺。档次较高,是以购,游,玩,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

陵西路商业区是邯郸市人员最密集的商业区,它是由乐颐电脑大厦、稽山新天地、康德商场、国风商场、大千商城等几家大型商场所组成,而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商铺。但高档次的商店较少,缺乏以购,游,玩,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同时受大商场营业时间的影响,整个陵西路商业中心区晚间商业经营活动受到限制,这是城内中街商业步行街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2.2 文化价值分析

城内中街始于赵国故都,现存遗址大多是明清以后建造的,是明清时期邯郸县城的中心大道,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里却聚集了学步桥、王琴堂故居、邯山书院、回车巷、明清民居等众多历史古迹、遗址,是邯郸文化的集大成之地。

规划地段为城内中街中段,其核心是明清院落――邯郸专属原慈禧行宫,是本片区最具文化底蕴的历史遗存。寺庙建筑群的轴线保留完好,隐喻当地居民从明清时期就崇尚的民风民俗,这也是在本片区进行商业步行街设计时将采用明清建筑风格的文化依据之一。

3.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

邯郸市城内中街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是邯郸市老城区重要的商业地产开发项目。作为一个在历史街区旧址上新崛起的商业地产项目,它将成为邯郸市老城区商业发展架构的一个主要节点,是人民路――陵西路中心商业圈的一个强势增长点,同时也是古赵历史文脉精神、现代商业活动与明清文化生活得以延续和表现生动的城市场景。具体的规划设计原则归纳为四条:

第一,将城内中街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定位为邯郸市中心商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邯郸市人民路――陵西路中心商业圈中的强势增长点。

第二,以城内中街的古赵历史文脉精神、现代商业活动与明清文化生活的背景为依托,商业步行街内建筑采取明清建筑风格。同时结合邯郸市老城区传统的街市特点,营造出能够体验明清文明和现代商业文化的街市空间。结合当地民风民俗文化的特点,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文化氛围。

第三,规划中基本保留原有的街道格局,并通过标识系统将原有的街道名称和形状标示出来。保留街区内现存的几栋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依照原有风格和材料进行复建,向人们展示街区发展的历时性。

第四,在保持历史街巷传统肌理、基调和比例尺度关系的同时,考虑本区寸土寸金的巨大压力,在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争取较多的建筑面积,保障合理的商业利益。

4.设计成果分析

对于一般的历史文化主题的塑造,其作用是提高商业开发的品质形象。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诠释该区域内的历史价值,传承其历史文化底蕴。其二是,彰显商业文化氛围,提升商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城内中街内所塑造的街巷历史文化主题,其主要意义在于以下五点。

一是,还原历史的民风民俗风貌。如:清末民初时期的传统商业模式,以及市井生活相关的文化景观形式。

二是,以城内中街的古赵历史文脉精神、现代商业活动与明清文化生活的背景为主题,狂欢节式的互动节庆巡回表演,形成与人民路――陵西路中心商业圈其它地段的差异化;以古赵文化为主题,结合传统民俗主题节日体系,包括各种主要传统重点节日庆典,花车,化妆等主题巡游。

三是,将古赵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相融合,围绕歌舞娱乐带动饮食文化,从而体现出现代城市中的古赵华彩。

四是,用明清建筑烘托商业街区,形成古赵文化为背景的主体商业街区,从而重现明清时期的繁华景象,反映现代商业文明和盛世文化的魅力。

五是,为重现传统历史街区文化的热闹景象,增加夜景霓虹灯效果,以延长商业经营时间,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成为城市内休闲娱乐的场所。

总之,以古赵历史文化、明清建筑特点为背景,在现代商业活动的支撑下,以现代的生活方式为依托,举办各种狂欢节式的巡游活动,突出夜间文化商业活动,增加古赵故都的动感风韵,各个主题街区的功能特色形成互动效应,激发城内中街传统商业步行街的永动活力。

5.结语

对于城内中街的改造,旨在将其打造成“邯郸第一商业历史文化街”。并坚持传承以历史文化内涵为基础,深刻挖掘邯郸市区及城内中街区域所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全文从传统价值观和空间本质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原有的街巷空间进行恢复,尊重原有空间的院落围合方式,考虑原有街巷空间的尺度,回归传统历史的街巷空间和院落邻里关系。从而实现,古赵文化的场所精神和民生民俗风貌,彰显区域魅力文化,寻找已经消失的记忆。

参考文献

李勤.中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比较分析与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侯寅峰.历史街区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西安北院门商业街为例[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标准探悉――EVA指标体系[J] .集团经济研究,2007

第5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1.1主题特色不鲜明

一直以来,很多当代商业建筑都将注意力放在规模上,虽然功能上很好的满足了消费市场的需求,但是购物空间往往没有自身特色,舒适性能不佳,难以展现出比较理想的主题特色。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其一,商业业态结构混乱,百货商场过剩,商业业态处于没有秩序的状态;其二,布局业态比较单一,缺乏差异化战略思想,比较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其三,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消费需求升级的过程中,项目规划意识落后,难以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调整。

1.2空间设计不合理

商业业态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建筑设计经验不足,商业空间设计就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具体来讲,其主要体现在:其一,公共空间模式单一,空间变化性不足,很容易使得人们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其二,商业空间内部流线混乱,缺乏导向设计思维;其三,商业外部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全,难以满足人们消费过程中的需求,周围空气质量保护意识不强,难以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1.3视觉系统不美观

随着人们对于消费建筑需求越来越高,审美性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现阶段商业建筑设计在视觉标示设计方面还不是很重视,出现了视觉系统审美情趣丧失的问题。具体来讲:其一,美学视觉标示缺乏,感官意识不强,不具备人性化建筑的特点;其二,商业建筑模式老化,对于外观不是很重视,很容易形成千街一面的情况,难以有效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其三,在信息媒体广告发展的过程中,传播信息缺乏新意,没能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很容易使得整个商业环境广告充斥。

2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消费文化涉及面比较广泛,牵涉内容众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消费文化视角对于商业建筑设计会提出很多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讲,在消费文化影响下,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去做好商业建筑设计。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2.1大众文化视角

城市生活的融入和人文关怀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多元叙事手段和商业空间联姻上。具体来讲:其一,积极从城市文化生活多元入手,去促进商业建筑生活味道的提升。如主题特色建筑群的构建,生活方式的链接,城市更新的推动等;其二,积极从人文关怀的全方位入手,体现区域商业建筑对于消费者提供的人文关怀,比如健全社交场景体系,生态概念的植入,娱乐设施的共享等。

2.2地缘文化视角

不同地域,其消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由此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地缘文化差异。在此情况下,商业建筑设计可以从地缘文化的视角出发,积极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传承地域历史文脉,挖掘地域历史,处理好商业建筑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使得商业建筑表现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其二,从保留建筑改造的角度出发,处理好古建筑和商业建筑之间的关系,保证空间关系上的相互融合,以便更好的发挥商业建筑的效能;其三,从地域风情的角度出发,立足本地地域风情资源,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商业建筑设计,使得商业建筑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2.3精英文化视角

当代商业建筑的文化语境是社会等级区分的物质载体,能够对于不同的场所,行为,品牌进行区分,从而使得文化资本处于优越的地位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消费文化下的精英文化视角。在此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从风格化的角度出发,形成精英文化符号,使得其从感官上,心理上,象征上符合此群体的特点,构建起来精英层次的文化资本;其二,效仿上流社会,从尊贵服务享受,奢华创意营造,科技含量提升的角度出发去促进精英文化氛围的营造,做好商业建筑设计工作。

3结束语

第6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广告翻译 文化缺失 翻译补偿

引言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翻译中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形式对等指对原文形式的忠实再现,而动态对等则指原文与译文具有相同的超语言的交际效果(张美芳,2005)。动态对等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最佳的翻译既不是拘泥于形式对等以求“信”的翻译,也不是置形式对等于不顾,片面追求译文的“达”与“雅”的翻译,而是最接近原文的功能对等翻译。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以原文和译文的关系作为衡量翻译正确与否的标准,将翻译关注的重点从文本转向读者,从信息的形式转向读者的反应。在商业广告翻译中,译者需要掌握商业广告翻译的特点,采用适合广告文体语言特点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人们必须了解商业广告的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注意,吸引消费者去认识产品或服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终使他们采取消费行动(赵静,1992)。因此,商业广告语言在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他文本不同的特征。

在词汇方面,为了使产品更加受众,广告词汇简洁别致又富于创新,具有口语化特点,力求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文字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信息,使读者一目了然、过目不忘。在句法方面,广告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引人注意,通常使用祈使句、简单句、省略句,不仅使消费者印象深刻,同时达到节省篇幅的目的。在修辞方面,为了使广告独树一帜,引人注目,通常使用比喻、拟人、押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手段,使公众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曹炜等,2009)。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译者要使用符合商业广告的语言特点对广告语的功能进行有效传递。不同的文化中广告诉求点不同,因此在商业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理解和诠释异族文化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现象时,如果按照自己的文化习惯进行认知推理,就难以准确把握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必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文化缺失现象。

商业广告翻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之处。文化缺失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思想观念、规制礼仪和言语行为等在另一文化环境中的缺失现象(李建军,2010)。

正如美国汉学家John Deeney所说,“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取生命的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John Deeney,1989)。例如:杜康酒的广告语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对外销售时译为“Nothing But Du kang Liquid to Mitigate Sorrows”。这是一则典型的文化缺失的广告译文,广告原文引用了曹操在《短歌行》中的佳句,其中也包含了其品牌名称杜康美酒,它是我国的历史名酒,因中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夏朝君主少康即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贡酒”、“仙酒”之誉。而译文并没有标注历史和文化背景,完全不能向目标语读者传达出广告原文所蕴涵的历史、人文知识和杜康酒这一品牌的悠久历史,而且会使目标语读者误解为杜康酒真的能够解忧,还可能因此带来酗酒的后果。

商业广告翻译在文化转换的过程中要尽量摆脱源语语言形式的约束,充分考虑目标语语言的文化习惯以及受众心理,采取合理的针对性的翻译补偿策略弥补文化缺失,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文化对等。

商业广告翻译中文化缺失的补偿策略

文化缺失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针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文化缺失现象,合理的翻译补偿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翻译补偿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的修复或弥补(夏廷德,2006)。马(2003)将翻译补偿策略划分为两类:显性补偿和隐性补偿。显性补偿指明确的注释,体现译者的异化翻译倾向。隐性补偿指译者充分调动各种译入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以求达到读者反应对等,反映出译者总体上的归化翻译策略。简而言之,显性补偿是通过某种手段加以标记,向读者明示补偿内容,而隐性补偿就好像译者隐身一样,不暴露补偿的痕迹。

为解决文化缺失给广告译文读者造成的语义空缺,对广告原文进行音译或直译可保留原作的异域风情,而加注释能够给目标语读者补充缺失的背景知识,增加对广告原文的理解。显性补偿主要有注释法,分为音译加注释和直译加注释两种。

由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一种文化中被推崇的事物在另一种文化中未必会产生同样的共鸣。例如:建设银行的龙卡广告语为“衣食住行,有龙则灵”,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指会吃人的喷火怪兽,属于不祥之物,完全不像中国文化中将“龙”作为高贵和神圣的象征。因此在翻译这则广告语时,就应该考虑到不同受众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审美心理,龙卡可以模仿MasterCard的联写法,直接音译为Longcard,并且在后面加上注释a kind of credit card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直译加注释法通常在原汁原味的表达法的基础上呈现出广告原文信息的字面意思后,在注释中对缺失的信息进行填补或解释,使目标语读者获得异质文化的新鲜感受(李家春等,2007)。例如:灵芝药酒的广告语为“美女化西施,美酒推灵芝”,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因美貌得宠,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如果说美人当属西施,那好酒则当属灵芝酒的译文给中国读者呈现出灵芝药酒是最美味的酒的意象。尽管如此,很少英语读者知道西施此人。对于他们,维纳斯女神或者蒙娜丽莎才是美丽的代表。如果把广告原文的西施用维纳斯或者蒙娜丽莎来代替翻译的话,这就抹杀了源语文化。因此译者赋予了西施原始观念的形象,并且在广告译文后面添加注释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and she was the emperor`s favorite,这样就弥补了英语读者对西施的不熟悉并且维持了目标语的美学功能。

显性补偿的可行性在于它对异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利用注释比较详细地介绍空缺的背景文化知识,读者可通过注释建立语篇连贯(王东风,1997)。但是当原文中的文化缺失现象比较密集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读者阅读的连贯性。作为另一种有效的翻译补偿策略,隐性补偿将原文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转化为目的语文化中人们熟悉的内容,尽可能利用目的语中人们的已知信息以减轻对异族文化的排斥感,容易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隐性补偿主要包括释义法和虚实转化法。

释义法不是逐字逐句移译原文,而是直接向译语读者解释原语词句在上下文中的意味,用译语习语和文化真实地再现原文信息的一种手段(乐金声,1999)。例如:速效救心丸广告语为“随身携带,有备无患;随身携带,有惊无险”,广告原文指速效救心丸要随身携带,以防患于未然,译文可以套用英语谚语,译为“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不仅能揭示广告原文的概念内涵和该药的功效,而且缩短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赋予该药以生命力、人情味和可信度。

英汉双语中,某些词语、句子或篇章的表层含义相当具体或抽象,实则它们具有浓重的文化内涵,反映各自民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在广告翻译时,充分理解广告原文,发挥想象力,寻求跨文化的对等词语,使具体的抽象化、抽象的具体化,即虚实转化法(宋连香,2011)。例如:奔腾的广告语为“Intel Inside”,广告原文简洁有力,若将其直译为“电脑的芯片”,显然无法吸引消费者,此广告的感染力损失殆尽。因此利用虚实转化法进行翻译补偿,可译为“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将抽象意义的“inside”转化为具体意义的奔腾电脑的“芯”,喻指本广告所推广的产品,“奔腾”又与所推广的品牌契合,在使用巧妙创意的同时,近乎完美地兼顾了说服力和号召力,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兴趣。

隐性补偿的可行性在于它能够使读者迅速建立语义连贯,将源语的行为模式纳入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范畴,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张锡伟,2010)。但是由于隐性补偿重感染效果轻文化色彩,隐性的含蓄变成了显性的直白。两种翻译补偿策略各有利弊,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运用于广告翻译中能够最有效地弥补文化缺失,达到最大程度的文化对等。

显性补偿与隐性补偿相结合就是意译与注释相结合,即文内对文化缺失进行意义上的补偿,并且在文内或文外加注释,既可传达原文信息,又可引入新的文化意象。例如:中国联通的广告语为“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中国联通用“中国结”作为其广告宣传词,既含有连接千万家之义,又能有效地激发民族情结。“中国结”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其渊源久远。但是,“knot”无法使西方读者联想到“团结”“和谐”,反而会将其等同于“死结”。因此,若将其译为“Chinese Unicom links China with Chinese Knot”,尽管传递了广告原文的信息,但并没有表达出广告的文化内涵,无法达到联通广告的宣传目的。出于文化传递的目的,翻译时不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对原文进行意译,简洁明了,通顺达意,并且在广告译文后面加上注释能够使西方读者更加了解中国联通的品牌意义。因此“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可译为“Chinese Unicom binds Chinese together.(Chinese Unicom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ommunication companies in china. It makes us communicate more conveniently)”。

结论

广告译文的质量直接影响广告的宣传效果和促销作用,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商业广告翻译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商业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有表层的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由于在商业广告翻译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文化缺失,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差异,采取合理的针对性的翻译补偿策略弥补文化缺失,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文化对等。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赵静.广告英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3.曹炜,高军.广告语言学教程[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John Deeney.熟悉两种文化与翻译[J].中国翻译,1989(5)

6.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7.马.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

8.李家春,崔常亮.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文化补偿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9.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6)

10.乐金声.欠额翻译与文化补偿[J].中国翻译,1999(2)

11.李玉英,邱晴.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

第7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2010年4月27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了《新商业文明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学界、互联网企业等方面的代表共同探讨了推动新商业文明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商业变革的趋势。

危机催化新商业文明

所谓商业文明,是以商业或工商业为发展中心的文明。中国的商业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也孕育了悠久的商业文明。

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商业文明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它曾经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但是在互联网和信息革命的背景下,旧的商业文明日益显露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全球金融危机昭示了其价值观的危机――过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忽略、伤害、践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必然要改变商业价值观。《新商业文明研究报告》指出,新商业文明,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由电子商务引领,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式变革实现的一种新的人类进步状态。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文明范式和进步状态。简而言之,新商业文明是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

“新商业文明”最早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提出。马云认为,旧的商业文明的时代是企业以自己为中心,以利润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二十一世纪,将是新商业文明的时代。“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是新商业文明的重要内涵,“信息时代的商业文明”将是它的演进方向。

这样一种新的商业文明,对每一家企业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需要企业去重新思考与客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并为此做出实质性的转变。

新商业文明加速中国崛起

旧商业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经营粗放,大量不合理的交易费用沉淀在流通中间环节之中,从中滋生了暴利的土壤,导致对商业基本原则的系统偏离。而新商业文明,让人们回到商业本身。网上销售,完成同样工作,可能六七折、甚至四五折仍有利可图。削除暴利后,人们将通过差异化服务实现增值。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生产者。

新商业文明将显著增进社会资本,促进人们的关系与信任。例如,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愿景就是带给上千万企业以创业生存机会、创造上亿的新就业机会,为全球10亿人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平台,并且通过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的相互和谐与个性化发展。

在上一代商业文明中,英美取代中国成为进步的引领者;在下一代商业文明中,中国有可能再一次成为进步的引领者。新商业文明是属于全球的,中国如果领先一步,将为人类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迎接变革就在此刻。如何实现和加速新商业文明普及,已经被社会各界多次讨论。支持新商业文明的新技术如云计算正逐步成熟,现在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注、各阶层的通力合作和资源的协调整合。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具备新商业文明特质的先行者已经在信息时代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并以开放、分享的精神带领他们身边的人共同进步。这将是一场带来巨大经济能量的核聚变。

附件:浮现中的新商业文明(摘要)

1、背景

对全世界的企业来说,正处在思考新的商业游戏规则,凝聚商业普世价值共识的十字路口。利用互联网去重塑商业文明,让企业回到商业原则的基础,是人类面向未来,走出危机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2、什么是新商业文明?

新商业文明,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由电子商务引领,通过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方式变革实现的一种新的人类进步状态。由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文明范式和进步状态。

3、新商业文明的核心范式

从人与自然关系特点看,新商业文明带来新的生产力,实现从工业革命向信息革命升级的技术进步,形成了以网商为主体、网货为客体的新财富体系;

从人与人关系特点看,新商业文明带来新的生产关系,推动以诚信为标志的社会资本所有制变革、以分享为标志的分配制度变革、以责任为标志的管理制度变革,形成以网规为核心的新制度文明体系:

第8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民族街区、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是容易认明,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3]所谓城市的可读,是因为它由可认知的符号所组成。因此,作为城市子系统的街区、标志物和道路等元素,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从挖掘和保护特色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独特可认知符号等方面入手,最终形成一个特色的城市形态。

一、保护理念与再设计理念

保护理念

文章开头对可读性城市塑造的解读中提到了对特色文化的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中营造特有场所感和认同感的标志物,它是构成城市魅力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历史街区的保护,正是塑造可读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跃中老师在《街区环境特色设计中的特色保护》一文中,对“保护”一词的内涵做了“历史的保护、场所精神的保护、保护的动态可持续性和保护的价值开发与效益的最大化”这四个方面的解释,其中“历史的保护”指的是: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不单单只是建立在保护单个实体上,而是将自然环境融入其中的整体、统一性的保护;“场所精神的保护”指的是:对外在实质环境等具体事物的精神文化和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以及相关文化事件的保护。因此,可以从构成场所的物态内容和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动态的可持续性保护”:是将历史、现状、未来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使之处于最优化的状态;“价值的开发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保护理念的最终目标,即是从文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双重考虑。[常跃中.街区环境设计中的特色保护[J].装饰,2007.10(110-112)]本文正是以这四个方面的保护为指导,探讨乌鲁木齐民族商业街区特色环境的保护设计。

再设计理念

再设计理念是指重新面对已有的物体,把物体从熟知变为陌生所进行的创造过程,同时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意义的一种方式。本文以保护民族文化,塑造特色商业街区环境为目标,在原有街区的结构中,对其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再设计,将原来密集、狭窄、弯曲回旋的具有神秘和趣味性的街道空间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的设计,不仅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打造了符合现代城市街区特点的商业性空间。

二、乌鲁木齐山西巷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乌鲁木齐山西巷的历史沿革

山西巷位于乌鲁木齐龙泉街与解放南路附近,是纵深发展的综合商业区,具有四重特征:首先,山西巷是乌鲁木齐民族风情一条街的“开端”,是城市中较为繁荣的民族传统商业聚集地;其次,它坐落于乌鲁木齐城市旅游中心的南北交通干道上;再次山西巷是乌鲁木齐城市中心中轴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还是乌鲁木齐城市中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传统民族买卖方式的保留地。上述四重特征决定了山西巷在体现乌鲁木齐城市民族文化特色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历史、商业文化最悠久、最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商业区,而且它的发展是随着整个城市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着特色历史文化的烙印。

从历史记载来看,现位于乌鲁木齐山西巷一带的民族商业区、二道桥市场以及国际大巴扎,同属于原来二道桥民族传统商贸区。在1896年,二道桥一带就已有种类齐全的各种市场,另外大小饭馆、钱庄、制衣铺、剃头坊等辅助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同年,清政府在乌鲁木齐给俄商划定了“贸易圈”,许多俄商店铺也随之而来,逐步形成了著名的“外货市场”。后,俄商“洋行”的衰落,各种民族小吃店、铁匠铺、杂货店、点心铺等布满街道两侧。其后,根据现在乌鲁木齐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成了集民族建筑精品、商业、旅游、娱乐等为一体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乌鲁木齐民族商业区的特点。

客观上讲,虽然后期建成的国际大巴扎商业建筑群目前已成为新疆最具特色的商业区,但其周围的民族山西巷一带却很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规划,对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则更显得滞后。

乌鲁木齐山西巷现状分析

山西巷由于没有融入到国际大巴扎民族商业圈之内,不仅缺乏街区环境与人文历史精神的特色保护,而且缺乏科学的指导综合性规划设计,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出性的问题:首先,科学保护规划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街道空间店面经营的错位和空间资源的闲置。在山西巷的街巷中,大多以经营普通的低档商品为主,店面较为凌乱。使得传统的小尺度的商业街巷承受了过重的商业重任,货物和人流的大量涌入使富有历史文化街巷失去了它的本来面貌。由于街巷中店面配置的无序,使得山西巷所依托的自然街区形态、历史人文资源以及神秘而有趣的街巷空间、建筑景观等各方面的资源,不仅没被充分的利用,反而失去了原有潜在的空间价值。其次,街巷中地域性公共艺术及无障碍设施的缺乏。在街巷中,无论是沿街外立面、侧街或小巷,整个空间结构似乎都是为了商业而商业、居住而居住,过多的追求功利,而忽视了对地域文化、场所精神以及可读性城市特点的保护和培育,从而丧失了场所中历史文脉的现代价值潜力的挖掘,以及更多经济开发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商业街区中对于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照几乎为零。最后,有效、正确、全面管理政策的缺乏。由于没有科学的、综合性街道规划管理作为理论指导,使得街区中的建筑外观逐渐的被破坏,而杂乱无章的、缺乏整体设计的新建筑外观、材料以及色彩,不但没有起到更好的修复和美化作用,反而破坏了商业街区中原有的特质,造成了“猫虎”不像的现状,也造成了街区空间特色的沦陷。不仅如此,乌鲁木齐城市的管理阶层在对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进行管理时,对街区色文化的买卖传统方式给予打击和取缔。这项举措严重缺乏对市民生活意识的考虑,同时也是对场所精神中内在因素的破坏,没有实现从物质的保护发展到场所中人的行为文化及精神保护的层面。

三、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对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色环境保护和再设计方面,应遵循以下目标和原则:

首先,坚持对空间完整性、历史真实性以及文脉延续性的保护原则。此原则不仅强调街道在空间形态和整体规划上的完整性,同时也对街区中独特人文环境氛围,悠久商贸传统买卖方式以及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全面保护。此原则决定了山西巷今后发展是以文化为主导,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为起点,以保护新疆特独特的民族传统商贸方式为手段,以打造特色环境和形成商业旅游业态为最终目标。

其次,坚持民族商业街区的价值多元化及地域个性的保护原则。山西巷特色环境的保护和重塑, 不应只是作为历史的复原,而应该放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中来进行更新,协调多方面的因素达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使其保持自身价值多元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地域性是该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对城市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也是区别于其它城市最本质的特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山西巷作为乌鲁木齐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商业街区,应反映和满足市民不断增进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创造符合当地居民生活的模式。因此,应该以人的尺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来进行,应把人的感受和需求作为保护的重点来考虑。

四、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的具体方法

对于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的保护以及街巷再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将从商业街区的规划构思、空间边界、建筑界面、街道景观等方面展开,力求在保护原有特色环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设计出适合现代城市商业街特点的民族商业街区。

1、街区规划

首先,按街区中原有建筑和自身肌理将其功能区域划分为三部分:1)、主干道沿街区域(主街):民族现代商业空间、对应现代文化,商业模式较为现代,所受物品档次较高;2)、副干道沿街区域(副街、居民住宅楼和商业楼之间的小街巷):民族跨时空复古时尚空间、对应街头文化,商业模式介于现代和复古之间,所受物品适于大众;3)、小巷子区域(穿插于副街之中的巷子):民族传统手工作坊空间、对应院落文化,商业模式较为传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用于此模式的物品,一般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其次,在不影响街区大的格局下将街区中的空间形式作相应的调整,以开敞式为主,增加半开敞式和空中式。同时将山西巷主干道沿街区域的部分商品买卖以“外街内引”的规划方式引向内街小巷中,实现人们步行、购物与车辆的分流,创造城市规范化购物环境。最后,商业街区空间功能由原有的以商业和居住为主,转为重点以商业为主,居住为辅;同时介入更多的餐饮、展示、旅游等活动区域,以适应现代城市商业街区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2、空间边界的再设计

为实现“街市内引”及内街价值体现的双重目标,在进行空间边界的设计时,应强化外街中部入口及内街原有北部入口的开放性和指示性,使其成为连接内外商街的主要标志性通道。同时,增加两个副标志性通道,使外街人流更容易看到并进入内街,达到上述双重目标。由于受现有街道走向的制约,街巷中的边界呈直线状态,缺少进退、转折的变化。为打破此状态,在内街边界设计时,将其街巷空间中的节点增加,并运用转角和小空地来减少内街直线的局面。

3、建筑界面的再设计

首先,外街的建筑立面缺乏地域元素,无法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地方文化,并与临近建筑表面脱节。因此,在进行再设计时,将外街立面加入地域文化的元素并加以修复;在内街空间关系得到改造后,将其内街建筑的外立面也同样运用现代建筑材料,进行民族图案、民族纹样的拼接,局部使用雕花木柱和透雕装饰来增加街道的亲切感,突出新疆浓郁的地域特色。其次,在对街区建筑外立面颜色的考虑上,将本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统一的理念进行设计。最后,为打破街区中建筑界面的单一,将传统的前店后坊、木板式等店铺形式融入其中,以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保留和延续。

4、地面铺装的再设计

为保持与城市其他商业街道地面的统一,在对街区内外街道的地面进行再设计时,首先,对外街地面进行保留,将其不完整的地方进行修补。其次,内街地面采用流线型铺装,以起到纵深引导的作用,以此来减弱直线型街道给人带来的单调,使空间组合具有多种可能性。同时,在与外街垂直交叉口或节点处,通过地砖颜色、方向的调整,或拼贴指示性图案来进行方向的引导。

5、环境小品的再设计

山西巷街区环境中的小品设计,不仅要加入体现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文化的标志性雕塑,同时根据内外商业步行街巷的尺度,增加地域性植物景观,如特色的景观树以及亲人尺度的灌木、植物容器、鲜花盆景等,来增添街道的温馨和亲人特质。最后,公共设施的增加也是对其街区完整性的另一种表现。

结语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场所精神等各方面保持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而城市中最难能可贵的文化就存在于历史街区中人们世代所遵循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中。因此,本文对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环境的保护和再设计,是重新认识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城市的地域文化,保留集中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区、建筑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以期达到对历史文化和场所精神的进一步保护。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常跃中.街区环境设计中的特色保护[J].装饰,2007.10(110-112)

[3]张勃.城市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杜雁.历史性步行商业街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刘丽娟.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改造与更新[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覃伟伟. 城市化进程中新疆民族传统商贸方式保留的可行性研究[J].硕士论文,2010.

作者简介:覃伟伟,女,1983年生,河南省安阳市人

现工作单位:昌吉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乌鲁木齐山西巷商业街区的现状

第9篇:商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城市

中图分类号:P5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步行商业街对于改善城市景观、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步行商业街大量出现,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都开始出现了步行商业街。据有关数据统计,数年后,将达到总计1500条之多。步行商业街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目前文化底蕴还不够好,景观节点不够特色,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艺术与城市景观质量的要求。

目前很多的步行商业街只重视其商业功能,而对于景观环境的建设却不关心。步行商业街除了建筑与铺装,很少有雕塑、小品、喷泉之类的景观设施。开发商不愿意将价值连城的步行商业街位置留出太多的绿化、水体场地空间。这些因素导致了步行商业街难以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与影响。从景观与建筑,从规划到设计上都缺少必要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还不成熟。景观与建筑相对脱节,并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由于人才缺乏、思想不明确,建设显得较盲目、随意,步行商业街环境单调化较严重。

步行商业街景观的重要性

2.1美化城市景观

一个城市的存在以经济与商业为基础,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商业的繁荣。步行商业街的整体景观不仅可以提升环境的档次,更主要的是提升城市的品质。为城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步行商业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将决定一个城市的景观质量好坏,代表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1]。

2.2陶冶情操

一个良好的步行商业街景观不仅可以减轻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压力,让人们更加轻松,而且它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我国部分商业街中加入了古典文学的色彩,这些元素无形中可以让人们加强爱国教育,从这些教育中受到鼓舞。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商业街是一个典型的步行商业街设计思路。

我国步行商业街的发展概况

从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步行商业街也经过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程度由简单到复杂。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开始拥挤,环境不断恶化,从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建立商业区的思想,但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早期的步行街只是在商业街的基础上进行了交通方面的调整,相对来说非常简单[2]。

从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建设传统步行商业街的热潮,有的是对传统商业街进行步行化改造,另一种是复古式的步行商业街的新建,这两种都能挖掘出新的旅游价值与商业价值。但是由于文化底蕴的缺失,外加商业规模不大,造成了商业布局不太合理,经营内容非常广泛,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从90年代以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竞争开始不断增强,环境改善压力增大,步行商业街又开始受到城市建设者的关注。另外也有一部分中小城市受到大城市的影响,为了改善本地的环境质量,提高小城市的形象与影响力,希望以此类契机,发展城市规划,纷纷开始了建设步行商业街,比如深圳东门步行商业街。

步行商业街的使用主体是人,一般来讲,我国传统的城市街道都是以人们居住中心设置的,现在又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设计师考虑更多的因素,满足城市公共需求与当地人文需求,从多个角度入手,运用设计手段,创造出更适合于本地的步行商业街景观。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

4.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宗旨,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活动场所与交往空间。一个良好的室外环境应该与使用者的需求与行为相适应。步行商业街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商业区,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树立人在空间中的主导地位。

4.2景观设计的文脉化原则

经过历史的沉淀,商业步行街多数是选择在传统的商业区,通过不断发展的城市地域文化、历史沿革,不断发现它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步行街的街景设计当中去。这些都将会对继承城市的生活方式、保护历史建筑、改善城市环境有着极大的作用。步行商业街的品位取决于文化含量,没有文化的景观作品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城市的文脉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城市建设、景观、历史、政治、习俗等。通过步行商业街最能以直观、全面地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文化底蕴。

4.3景观设计的个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的建设是振兴城市商业的手段,更是旧城改造中保护传统街区的上佳之策。步行商业街的建设重点在于如何建设好现代商业环境的基础上保持传统历史文化特色,来形成自己的风格、独特的魅力。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内涵、文化历史背景,步行商业街作为展现文明的窗口,它的建筑特色与空间环境要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历史感。

4.4景观设计艺术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更加体现艺术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植物景观设计同样要注意造型的艺术性,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特点、水池的形状、喷泉的形式等等。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是艺术品,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景观的作用不断呈现多样化,已经开始成为经济与文化、科技与生活的纽带。景观的艺术性将会对城市的形象有巨大的提升作用[3]。

4.5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化原则

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设计师提出生态化在城市中的发展。直到现在的人们受到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时,才能切实感受到生态化的重要作用。城市建设者开始在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间刻意地增加自然景观。增加软景观能够满足城市人无法切实感受自然硬质景观所带来的心理不足。同时软质景观可以有效地减少热岛效应,增强步行商业街的景观效果[4]。

4.6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要点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分为设计原则与实际设计。在实际设计中,要结合国内目前城市建设的先进案例,把握几个要点。

首先从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重视平面效果,但对真实场景的感受没有办法预知。我们在设计时,要把景观空间表达地更加完善。在设计时要首先考虑街道的立体景观。为了获得更多的景观,可以将建筑设计成凹凸不平的设计风格,这会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立体感,无形中丰富了街道景观,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空中花园的方式丰富街道景观,充分利用空间[5]。

其次从线性设计到整体设计。步行商业街虽然是一条街道,但在改造时要从大局出发,不但考虑街道本身,更是要考虑到街道周围的道路与环境情况。步行商业街人流量非常大,还会涉及到停车的问题,作为设计者,在设计时要通盘考虑。在步行商业街设计时,除了把中心街道设施完善,更要把一些辅助设施考虑周全,避免把原本紧张的空间压缩地更为严重。

第三,从灰色设计到绿色设计。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从以往以建筑为主的灰色设计向以生态为主的绿色设计进行转变改革。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城市景观建设的速度,但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景观垃圾,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单调的水泥建筑让人们离自然环境越来越远。城市生活的人们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接近大自然。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融入绿色,最好达到净化当地空气的目标。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完美结合[6]。

结语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一个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到充分调研,结合城市当地的特点与风格,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布局。采用多种艺术方法,创造更全面的景观。在步行商业街设计中可以提取不同城市的建筑风格进行引进,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安排景观植物到街景设计中,有序分割城市空间,达到层次丰富的效果,通过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更强烈的空间艺术感。相信随着设计手段的多样化,步行商业街未来的发展将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得东.现代城市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4).

[2]赖红燕.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3).

[3]丁可力.居住区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10(8).

[4]成长.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J].南方建筑,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