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1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92-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由于认识上的问题,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片面的从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动课程设计等方面理解素质教育。更有甚者,以为“文化课+劳动技术课=素质教育”还有的认为“素质教育是学生减负、也是学生特长、培养能力、轻松教学……”凡此种种,结果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最重要的课堂教学的研讨,从而对教育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主要是因为:其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就抓住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基本途径。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素质教育理解成削弱课堂教育,课堂教学毕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场所;其二,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和否定课堂教学的知识教育功能。拓宽和深化知识教育是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强健所必不可少的,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问题是我们受传统教学论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把知识的存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把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教育,而且教师在课堂上以学习者全部智慧和知识的源泉自居,是替学生拿出现成真理的“讲坛圣人”。因而在根本上扼杀了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笔者同意华东师大叶澜教授的观点:“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是教改的一场攻坚战。它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教师必须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即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教师教材和教学大纲而展开的,而不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而非主动的思考。课堂教学的形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样的课堂教学未能充分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未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动性,未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个性教育,只重知识传授而未能注重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发挥的是引导和导向作用,教师、教材、大纲都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开展教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是主动思考、观察、理解,而非被动听讲。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探求知识,更应培养其能力和个性才能的发展。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多样化、灵活化,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则是这一“主渠道”发挥作用的关键。换句话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状况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因此,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的道路,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只满足于上课传授“知识点”而不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能很好履行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组织者的职责。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意志本身,既是教育学生的内容,也是教育学生的手段,教师若失去了这些,也就基本失去了教育学生的手段。所以,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特别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于一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越来越依赖于教育教学科研。具体说来,教师开展素质教育教学研究,应主要做到:

一、增强研究意识

教师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许多教师并非没有研究能力,只是缺乏研究的意识。而一个教师若无研究意识,便不会有新的发现,也不会产生独到的见解,更不会有大胆的创新。

二、掌握理论武器,提高思维水平

教师要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寻规律,反过来将研究成果运用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循环加速机制”。

三、加强理论学习,掌握教育动态

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首先要做到勤读书,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淀的过程。但学习并不仅仅是读书,学习理论光读书是不够的,还要思考。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同时,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不断获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

四、勇于探索,勤于总结

第2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兴趣;热情;解决问题;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11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75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最深切的感受就是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追其根源社会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为每一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国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经过这些年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本文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的大脑活动更为积极活跃,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主动接受数学信息。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成功,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和数学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积极的思维过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最终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地渗透数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一些有深度的、学生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切忌盲目地跟风,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只有有难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使学生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继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效果极佳。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争论的机会,让学生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正确的结论,掌握数学真理。同时,在相互的争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身边的具体问题延伸到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之后,再把这些知识最终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有一定趣味性,或者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有关联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然后,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一些运算技能,并且最终掌握这些新知识和技能,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整个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思想认识和解决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发挥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学科的这种功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过独立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

第3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兴趣既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又是发展思维的最佳催化剂。小学生活泼、好奇,注意力不稳定,易于被新异的刺激所吸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结合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尽量创造各种有趣的情景,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做到寓教学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轻松愉快的游戏之中,紧张有趣的比赛之中,以此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首先在黑板上写出“5、50、500”。问“谁能在每个数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于”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和5大,怎么能用“等于”连接呢?学生陷入深思。当得出可用5元=50角=500分、5米=50分米=500厘米……来表示时,再接着提问: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兴趣被激发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重视能力的培养

1、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由于这些知识对学生仍是陌生和未知的,因而精心设计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就能身临其境,亲自发现问题,探求新知,使智力、能力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当学生根据面积意义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后,我立即设疑:“你能用面积单位测出一个游泳池水面的大小吗?使学生感到用面积单位的方法实在太不方便,尤其遇到特殊情况更难进行测量。以此刺激学生产生寻找简便方法的心理,从而自觉地开动脑筋,认真仔细地观察思考,最终让他们自己独立发现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一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2、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好奇好动,乐于模仿。凡遇到新鲜事物总想看一看、动手试一试。我们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适当演示外,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结合教学的内容.精心安排了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分一分、折一折、涂一徐、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并在操作中注重指导观察,并把观察的现象概括出来。这样通过用手分、折、涂、画、数,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3、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小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都寓不开语言的表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加强语言表述的训练。对于课堂提问应分为三种情况。第一是发言机会应向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倾斜;第二是对学生回答错了的,不应立即否定。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积极鼓励,允许他们修正、补充,以逐步达到完善。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想、去说。教师不要把果子遇到学生嘴里,应鼓励他们自己去摘果子,尽量多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正确、简洁、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述能力。

4、进行讲述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讲述应用题的训练。讲述应用题的题意是审题的过程。要求学生讲述应用题时,不要单纯地要求学生能说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按熟知的数量关系列式,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求学生讲述应用题题意时要做到“身临其境,如见其物”。讲述应用题的训练方式有多种,例如:做题前讲述。做题前的讲述训练是解题的首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的必要手段。简单的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对题目事件的理解复述一遍,较复杂的题目可以读题后再把题目事件的情节叙述一遍,然后再从问题出发讲述解题步骤。如“二年级一班有学生5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讲:“二年级一班有54个同学,25个男生,让找女生是多少人。一个班里除了男生以外就是女生,所以54人减去男生25人就求出女生人数了。”像行程问题,更需要学生讲述出题目的事件和情节,这样才能弄清运动方向,运动中的各种情况,速度、时间、路程三量关系。如:“甲乙两地相距45公里,张王二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张骑车每小时行15公里,王每小时行6公里,张到达乙地后停留重小时,返回甲地途中张王相遇。相遇时他们距乙地多少公里?”让学生讲清题目事情的情节,讲出张走出全程后又休息1小时,王一直在走,到相遇时走了45÷15+1=4(小时),也就是走了6×4=24(公里)。剩下的45—24=21(公里),就是张、王二人相对而行共同走的路程,到相遇时用的时间是21÷(15+6)=1(小时)。张骑车走1小时的路程为15X1=15(公里),就是相遇时离乙地的距离。把这些情节弄清楚并讲明白,再列算式就水到渠成了。

第4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课堂;实施方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概念,以前只是个心理学范畴的专用名词,它认为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素质”则是事物的本来性质。再有,有关素质的解释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官的特点,其内涵是指人的先天性,遗传性的自然素质,外延则限定于人的个体素质。

我们目前所提及的“素质”,其内涵远比上述提法丰富,其外延也超越了心理学的范畴,从生理学角度看,“素质的特点”它是智力发展的生物物质前提,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

而关于“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其天赋条件提高素质水平,同时在某些本来的不具备或者在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通过教育,实践,锻炼培养和提高某方面的素质水平,所以,具体的素质教育就按照明确的目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手段、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天赋,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补偿的有计划的活动。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及实施方法

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地理学科是融自然经济、人口、环境等为一体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特别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直接学习我国自然、经济、国情、国力、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等,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领导,政治思想素质教育都提供大量素材,所以地理教学中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渗透,主要是根据教材中的大量素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的教育、国情国策的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其次,要经常举办以思想教育为目的地理竞赛。如进行“爱我家乡,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地理知识竞赛和以“美丽的祖国,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比赛等。

再次,要定期举办以“美丽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为题目的彩色画报、彩色图片展览。通过这些形式来表达到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目的。

2.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科学文化素质即“智能素质”,这一素质的培养是落实地理知识的前提,包括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及其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地理知识的自学能力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等。

首先,要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智能素质。其方法很多,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形象讲解,对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地理教学中投影片和教具的应用等。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地理知识内容在教材中大多是叙述性的,但对这些内容教师要加以指导,最好是先根据教材内容交给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内容找出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有目的阅读教材来培养自学能力增强智能

素质。

再次,要通过交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素质,如单字记忆法、比较法、歌谣记忆法等。

3.掌握和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素质的培养,此项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的读图、绘图、分析地理图表等技能

对于这一素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长期培养,对于读图,作

图,分析图的技能,在教学中要本着三多的原则即要多读、多画、多分析,进行经常练习,另外教师要对这一素质较好的学生要个别指导,进行鼓励,促进其对图的兴趣,以此来带动差的学生。

再有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地理教具,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小气象站等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技能。

4.审美和美育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进行审美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祖国的山水美、园林美、国土版图美以及大自然之美等。

对于这一素质的培养,一要靠教学渗透,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桂林山水、苏州园林、名山大川等,城市美中的首都北京、上海、武汉等都是培养审美的素材。二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的图片展览,演讲比赛等都可以间接进行审美和美育教育。三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植树种草,参加美化校园的劳动,通过劳动成果装点自然,美化校园,体现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第5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一 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从教学实践上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实现的过程,不能从重教轻学这个极端走向重学轻教,有的教师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时,只在课堂上命制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讨论而不加以指导,这是把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对立起来片面理解的结果。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素质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先导性,就教材而言,教师是先知者,教师首先善于引路,正确的指导学生学习与探索,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也不能“放羊式”让学生盲目地乱闯。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注重启发性,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思维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我们反对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主题性的发挥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具有主动探索求知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在每次的教学中,让学生能有新知、新提高,或者,新的创新意识。

二 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立足点

新课标和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研究,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教材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熟悉知识的应用;明确知识的局限性和发展性。

钻研课标、教材要注意准确性,对教材内容进行比较考证,避免产生误解和差错;要注意全面性,避免顾此失彼;要注意深刻性,注意对教材有关知识和原理本质的分析揭示,避免看问题简单肤浅;要注意知识灵活性多变性,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生搬硬套的教学倾向。

三 把握教学对象特点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要真正的教好学生,就必须要了解、研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把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便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使教学建立在通过学生一定的能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上,并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教学有的放失。同时,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出知识中蕴含的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完成学科教学培育人、造就人的基本任务,以启迪学生不断获得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通过作业反馈、学情检测、小组交流、心理咨询等调查摸底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情况,既掌握所教学生的普通的一般情况,又掌握学生的特殊的个别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 优化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探索、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优化教育方法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第6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1.注重对互动学习小组的监控高中生的互动学习依赖于教师的全程监控

高中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还不够完善,互动监控水平还比较低,教师如果不能监控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互动学习可能就处于失控状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互动学习时,语文教师绝对不能无所事事,而是应该从不同的方面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互动学习过程中去,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的学习之外,还要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小组互动学习还存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紧密监控:

第一是纠偏。教师宣布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的思维的阀门被打开,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重全面密切观察,进行全面综合的指导,把小组讨论的主题引导到课堂主题中来。

第二是消除误会。语文学习内容,学生很多时候会产生误解和误会,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小组合作探究中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增强,教师更加要加强监控,及时消除误解,及时纠正偏差,拨正道路,带领学生离开学习的误区。

第三是避免冷场。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探究互动学习,小组成员缺乏组织性、纪律性,小组成员之间配合不好,容易出现冷场局面。另外,学生讨论过程,学生表述讨论结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冷场的结果,教师应立即分析出冷场的原因,或指导互动学习中的一些技巧,或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维碰撞解决问题,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性化的见解。

第四是避免过分依赖。在小组互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学习能力不够强,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老师对同伴有着过度依赖,过度渴求帮助,自己却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努力。对于这样一些学生,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个人职责,增强责任感,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互动学习中去帮助同伴,共同提高。

第五是关注问题学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有六种消极学生:过分沮丧的学生;不被认可的学生;灰心丧气的学生;不够主动的学生;厌学乏味的学生;骄傲聪明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对学生加强学习监控和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情感动力和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与同伴开展互动合作的学习任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果。

2 追求“合力效应”

实现师生互动任何活动,因为是大家一起学习,所以学习的合力非常重要,“合力效应”是小组群体意识的反映,体现在互动行为的协调性,效率性,质态性等多方面。高中教师成功地实施互动教学,应该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融合,高效地统一,发挥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最大效能。教师要实现“合力效应”必须做到:一是同心合力原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应该想方设法地实施教学行为,将教学目标高效统一到学生的学习的视角上,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会科学合理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开掘学生的智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将这些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二是小夹角的原则。教师与学生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同的思维方法,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有着不一样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合力作用,语文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2.1 提高教学目标的高效度和高期望值。教师应不断发掘学生的能力,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树立学习目标教育,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为集中的表现,它和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发展紧密相关。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具体细化位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将教师设置的群体目标内化为学生学习的个体目标。

第7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具体操作中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示目标;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围绕目标,论断反馈;进行矫正,落实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教学大纲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是一个多文化的概念,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大纲和教材,渗透以下内容: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探究性实验,如对空气中和人呼吸产生的气体各成份含量的测定,可通过学生的猜想或假设,设计多种可能,然后,分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科学的探究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 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他们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表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定理等物理知识,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然而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物理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放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的实验,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五、教学方法的优化

第8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一、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受到实践第一,矛盾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等观点的熏陶和感染;要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成就以及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激发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使学生逐步明确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努力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认真整洁地书写作业,对解题结果进行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直探讨这个问题。多年以来,我试图通过加大教师对学生练习的检查力度,力争与每个学生对话,想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成绩的目的,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后来我就尝试新的方法: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检查中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练习完成正确的学生就是一个个小老师,让他们对练习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讲解,从而使群体教学达到1∶1的个别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质量明显的提高。

这样做的理由是:在练习时每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完成练习相对又快又准确,而他们完成练习后若去做别的练习,教师力不从心,照顾不过来,这部分学生没事做浪费他们的时间,而其它学生完不成练习,又不能同步进行,这时若让快的学生用自己对练习题的经验去指导较差的学生,可使双方都受益。一方面,教室里增添了许多小老师,使不同程度的差生得到分层个别指导,创造了第二次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好学生通过给别人讲解指导,加深了自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纠正了自己的某些错误认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了对出现错误的观察力,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使全班的学习风气明显的改善。

三、创设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念引导下,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引导学生沉浸在情绪异常愉悦、智力高度紧张的氛围中,体现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

1.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传递、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现象》时,在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之后,我幽默地说,老师身体上也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一个学生马上问,我可以上去指一指吗?我马上回答:当然可以啊!他兴奋地上台,以老师为例进行头头是道的介绍,同时也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而后,我让他们在小组中也开展了一个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比赛,有了教师的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数学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

2.激发兴趣以启迪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疑导入或趣味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可一开始就设下悬念,问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应用题时,可将市场经济中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3.创设让学生成功的参与式教学情境

北师大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只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创设让学生成功的参与式教学情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第9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 政治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一、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误区

1.只要重视能力,就是素质教育。

一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考知识,素质教育考能力,所以只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就是素质教育。其实知识与能力是三维目标中的低级目标之一,只有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

2.只要使用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育手段,大量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但并不等于说只要使用网络、多媒体,就是启发式,就是素质教育。有可能使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也只是仅多一种填鸭式的手段而已。

3.只要课堂热闹,就是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会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学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随心所欲,胡猜乱想,甚至固执己见,失之偏颇,这样在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而要解决课堂有效性的问题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课堂,必然热闹。但热闹的课堂,未必就是素质教育的课堂。热闹分两种:一种是流于表面的轰轰烈烈,一种是学生思维的波澜起伏。只要学生用思维深度参与,即使没有表面的问问答答,只要启发了学生思维,也能推动思维发展,同样是素质教育。

二、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

1.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一方面把主导当主体,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教师个人才华的舞台。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高中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规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有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如果讲不到位,必然流于表面,囫囵吞枣。这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低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积累。所以,讲的时候,面面俱到,精读细研。这样一来,学生只要用心听讲,就能理解所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长期依赖于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智力开发。这种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方法,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使学生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不会自主学习。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一脸茫然,不知所措。高分低能的人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另一方面变自主为自流,课堂失控,迷失主导。以练代讲,题海战术,把整个课堂拱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划书、背书、答题、读题、练习。部分教师用题海战术打拼,学生在题海里扑腾。更有甚者,教师放手,学生“放羊”。在这种情况下,课上有做不完的题目,课下有演不完的题目。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制了学生的发展。

2.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误解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局限于理论对实际的联系,不注意理论的生成过程。有些政治课教师很少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中启发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用理论来阐释世界、阐释生活,用实际来印证理论,这都反映了教学中的理论本位思想,反映了理性主义在教学中的主导态势。有部分教师认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就是理论在先,理论是本位的,实际是可有可无的;理论成果是重点,理论生成过程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

3.课堂上不能有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班级授课制,强调了统一性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是个体的内化迁移感悟过程,这就要求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素质教育。但是班级授课制与因材施教原则的尖锐对立,往往使因材施教原则形同虚设,难以落实。

4.情感沟通机械化、简单化、单向化。

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师对到底如何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些困惑。首先,出现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际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时才具有生命力的。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地表扬。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也有的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还没有理解。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第三,单向化就是情感沟通时,缺乏互动,不是进行感情的建构,而是进行感情的游戏、感情的表演。

5.课堂资源闲置,没有得到优化合理配置。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合作过程,是主导与主体的互动过程。课堂上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使主导成为主演,效率低下,主体缺位,课堂沉闷,丧失活力。如果没有学生的激情参与,心灵互动,没有引起裂变反应,就达不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善于优化课堂资源,教师就很累;教师累得难受,学生闲得着急;主导与主体断裂,双主关系僵化,蕴藏于学生中的无穷智慧,没有机会迸发出来。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着急不领情。课堂资源处于内耗状态,难以发挥最大效益。

三、政治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构想

(一)总体思路

在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自主、讨论、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为主要课堂形式,以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以知识的整合为着力点,以优化课堂资源激发课堂活力,以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为目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具体设想

1.承认差异,尊重个性。

把培养自主意识,作为政治课教学的首要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水岭。应试教育中一切摧残学生主体的思想、原则、方法、方式、措施,无不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藐视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把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地贯彻这一原则。

2.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

从整体上说,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发现性学习。但是,这仅仅是主要而不是唯一。特别是高中阶段,是从接受性学习为主向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发现性学习为主转变的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高中政治课堂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交),精讲点拨,反馈深化,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这是贯彻学生主体、以学为主、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和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最高本质,是解决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矛盾的需要。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确定教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所谓先学后教(交),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学,在掌握主干的、核心的知识的前提下,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心得,质疑解难,合作帮助;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精辟点拨,启迪思维。所谓精讲点拨,就是言简意赅,讲在点子上,讲在该讲处;点在兴趣点,点在疑难点,点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点在知识的生长点。所谓反馈深化,就是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加深理解,深化知识,促使迁移,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力争当堂完成,不留课外作业。

3.理论阐释建立在理论生成的基础上,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教师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解知识、印证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是有层次的,最低目标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最高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是怎样生成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怎样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感悟内化升华知识的必经阶段。从生活中总结概括理论,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

4.把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理论阐释的着力点。

过去在知识的处理上,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考试考条条,答题答条条,把知识割裂得支离破碎,许多学生上课虽然听懂了,但作业出漏洞,就是因为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形不成知识网络,不注意知识的关联,即不会将知识整合所致。一般来说,作为整块知识(核心的主干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会,考试时做不起来的题目大多是知识的关联点。所以,在知识的处理上,应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连接上,知识的逻辑联系上,知识交叉点上,知识的生成点上;应把注意力放在同类知识的不同点上,不同知识的相同点上,易混易错知识的澄清上。这样就逼近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前沿据点,在这些地方着力,就能解决学生的困惑,点燃智慧的火把。

5.把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核心标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把启迪思维,逼近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养练学生思维习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克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坏习惯。坚决反对表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缺乏思维参与的一问一答;坚决反对机械的重复、简单的知识训练;坚决反对矫揉造作、情感交流的单向化、简单化;坚决反对过于频繁的造境与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