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间借贷记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种说法,模棱两可,甚至没有论及草流簿的用途和发展轨迹,值得深入研究。
一、从经济凭证说起
现代经济凭证又称交易凭证或财务凭证,俗称原始凭证,包括合同、资产评估报告、出资证明书、验资报告,缴款书、收入退还书、更正通知书,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入库单或验收单、出库单或领料单、工资表、进账单、现金支票存根、借据、收据、差旅费报销单和各种票据记账联等等,是在投资、交易和交纳税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当发生经济责任时,经济凭证是证明交易是否合法的证据,用于追究经济责任,又起经济事项发生和执行结果的说明书作用。在会计核算领域中,仅采用“经济凭证起经济事项发生和执行结果的说明书作用”,是确认会计分录的事实依据。
中国的政府会计核算,一贯使用经济凭证作为经济事项说明书,例如周代使用法、木榜,春秋时代使用法、式法、书契,战国时代使用券、致,汉代使用券、符、约,唐代使用契、木契,作为财政收入或支出财产的经济凭证,与现代经济凭证如缴款书、收入退还书、更正通知书等等相比较,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1 古代民间会计核算又分两类:一类是个体经营的小企业,主要核算损益。例如销货和结账时盘点商品价值,直接记出账,发生进货和费用记入账,商品名称账户余额就是利润,不需要记录经济事项说明书,甚至不需要设置“现金”账户。待到产生合伙制企业,投资者要求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经营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分开,经营管理人员记录草流簿或备忘簿,会计人员负责登记会计账簿,经济事项发生和执行结果的说明书诞生,简称“经济事项说明书”或者“草流簿”。个体经营者的会计核算,随之向合伙制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看齐,逐渐形成一致的会计制度。
2 经济不发达时代,买方当面验收商品,卖方收到现金,交易成立,双方不存在经济责任,不需要填制或索取经济凭证。若是赊购商品,随之产生经济责任,应由赊购方填写一本金折给赊销方。金折上应加盖赊购单位公章,书写赊购方企业名称、年月日,付记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注明偿还日期并由经手人签字。债务人应当在偿还期内付款。债权人应在约定时间,凭金折向债务人收取货款。赊销方点清货款后,在金折上书写年月日,收货款若干并签名,同时书写“清”字,退还金折,表示经济责任已经消除。此外,商行或作坊收到股东投资,应当开给股东一本金折。若是向钱庄存款,钱庄也应当开给商行或作坊一本金折,犹如欠条。金折由柜头统一保管,是追究经济责任的证据。
在经济不发达时代,经济凭证不够完整,需要另外记录经济事项说明书,作为确认会计分录的根据(见图1)。
“‘草流簿’(见图1)用白纸装订成册。无论是否取得经济凭证,均由经济事项行为人如店员,在第一页上书写‘年月日吉立’,逐笔记录经济事项发生日期、交易商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涉及赊销或赊购的经济事项,应索取或交付金折。每日营业终止,柜头审查草流簿,根据记录制作银清簿分录并清点现款。账款相符后,将草流簿和银清簿交账房。交易繁多的企业,可以分别设置草流循簿和草流环簿。账房先生一般不参与草流簿记录。凡是涉及现金的零星购销业务,需设置零星进货簿和零星销货簿各一本,逐笔记录每一笔零星购销业务。打烊后,店员分品种统计购销数量、单价、金额,合计数用于记录草流簿。”
例如第一则经济事项:收王二股本来洋壹仟元。在银清簿上确认会计分录,收(贷)记“(股本)王二”账户1000元,付(借)记“现款”账户1000元。这是登记“(股本)王二”账户的根据。
结论1:草流簿产生于合伙制企业会计核算。草流簿或备忘簿是经济事项说明书,中外正规会计核算,不可缺少,是确认会计分录的根据。现代经济凭证把证据和经济事项说明书的作用合二为一。草流簿不是消失,而是被现代经济凭证合并了。
二、实践是检验会计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会计学的实践性很强,它不是抽象的、纯理论的学科。会计学教师普遍轻视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因为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其会计学理论就失去了根据,成了空对空的理论。
1 《改良中式簿记概说》。没有介绍草流簿或经济凭证。会计学教材如果不介绍草流簿或经济凭证,就等于失去了交易事实。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草流簿由柜头统一保管,除操作过中式簿记的审计人员外,一般审计人员不了解世界上还有一本草流簿。徐永祚很不容易地理解了日记簿,却不了解改清簿为日记簿的事实,于是撰写了多种类型的日记簿,却不可能论述草流簿。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2 《会计发展史纲》说:“国外把流水账称为‘日记账’或‘序时账’”。实际上,国外称草流簿为“备忘簿”。中国的日记账是发展清簿而来,是根据草流簿记录的经济事项确认会计分录,相当于记账凭证,不是草流簿。世界上的会计账簿都是序时登记的,不是草流簿、流水簿和日记账的专利。
(1)没有必要把草流簿演绎出15种之多的名称,其中包括“细流”,不妥。因为论述“‘三账’是指草流、细流和总清这三种账簿”时,似乎把细流簿当作另外一种账簿,仿佛相当于清簿。
(2)草流簿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充当过经济凭证;说“在正规流水账产生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起着原始凭证的作用”,没有事实根据。
(3)始终没有提及草流簿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为什么会发生不当解读草流簿的问题?答:在《会计发展史纲》出版前,中式簿记没有总结成文,作者因为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只能根据操作过中式簿记的人,天马行空地谈天说地。就有可能把草流簿误解为“潦草”记录,或“③序时登记,②备忘性记录,③无凭证作为依据,④无一定的收藏保存方法”。
3 笔者因为操作中式簿记总分类账的经验不够,竟把关于“计簿”的论述删节了。1955年底,堂兄老师曾经讲授过“计簿”,并且出示过格式。因为当时业务比较简单,没有采用计簿统驭和核对明细分类账,实际上等于没有操作过计簿。更由于在很短时间内改用借贷记账法,把“计簿”淡忘了。1997年,为了开讲会计发展史,根据操作经验撰写了《中式簿记概论》,其中关于计簿的论述有些恍惚。2001年,笔者又拜老会计陈露庭为师。老人家没有介绍计簿,于是将关于计簿的恍惚论述删节。
2012年,笔者请教堂兄刘春文。他是农业银行的高级会计师,实践经验相当丰富。我询问关于“计簿”问题时,他说:“计簿就是日计簿或月计簿,又称日计表或月计表。”堂兄老师的讲解和笔者照抄计簿的印象明晰起来。《中式簿记概论》。应当作如下补充:计簿的形态格式仍旧采用斗方账页,开设股本、生财、本埠交关、外埠交关、货源、杂支、现款七个总账户,根据三本清簿逐笔登记。其中,“现款”账户根据银清簿的“收项合计四百八十元,付项合计两千一百一十四元”,作“反其收付法”登记。试算平衡后,即可用于控制和核对明细分类账。当账账相符,才能进一步核算商品名称毛利润和损益等。
事实说明,会计学教材任何一个理论环节,都离不开实践经验的检验。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展;变革
一、引言
1998年开始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曾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与监督工作都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运作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旧时的会计制度已难以适应现今变化复杂的市场经济活动,其弊端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采取适当的变革方法。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
如前所述,1998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初步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关于会计对象划分的进步性。在旧制度中,是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三大要素,即资金的来源、运用和结存。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改进地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五大要素,即现在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支出。(2)会计记账方法方面的重大进步。将老旧的资金收付记账法更改为借贷记账法,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规避了旧法下的各种缺陷,同时也积极地与国际相连通。(3)独立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形成。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新制度,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规范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着。逐渐地脱离行政色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化的参与者与竞争者。(4)确立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在1998年的会计准则出台之前,事业单位是以预算的资金活动为会计主体的,这样使得单位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与动力,仅仅是代表国家财政的报销单位。1998年准则出台后,明确了事业单位是会计主体的这一概念,有利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仍需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会计制度统一性差
自1998年我国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来,后期又陆续颁布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试行)》、《医院会计制度》等一系列适用不同单位的会计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办学校、社团组织、商会等的的出现和发展,我国又出台了《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用以规范这些非国有的单位组织的会计核算。这样,在国有与非国有的事业单位中所遵循的会计制度就不同,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就缺乏可比性。
2.会计目标的定位不明确
我们常说的会计目标是要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但现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及其使用者的定位不全面。包括:对相关信息使用者范围的界定过小;对信息提供的要求过窄。这样就导致事业单位对社会公众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不能够较好较全面的得到反映,同时,单位自身无法很好的了解会计主体的当前营运情况。
3.会计制度滞后、国际化程度低
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到现今已明显不能很好的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使事业单位成为相对独立发展的经济实体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现行的事业单位对事业经费的合理使用尚未有公认的模式,大多数事业单位将工作中心放在跑财政、要公费之中。此外,国际化的大趋势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现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多差异,长期下去,也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经济大环境。
4.会计科目的设置不规范及相关核算问题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别,加之各类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同,结果便造成各事业单位的科目是千差万别的。这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是个普遍现象,混乱的科目设置,使管理者也很难掌握可有效使用的会计信息。
我国事业单位的有关会计科目核算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相关的固定资产不按其原值及使用年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从收入中按比例提取相应的维修基金。这样就使得固定资产的净值不能在相应的会计科目中得到体现,导致资产的虚增。同时,不计提折旧,也就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盈余,不符合会计中的配比原则。且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同于普通企业的权责发生制,而是实行收付实现制,也是违背了配比性的原则。
5.会计报表中的缺点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是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和动态的收入支出表。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支出+资产=收入+净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变成了重复反映。同时,我国事业单位的报表不包含现金流量表,不能动态地及时反映单位经营、筹资、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样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尤其是单位管理者决策的确定。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报表附注中也没有反映单位各项收支实际发生额与预算数的差额及原因,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增加对单位的了解。
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的建议
1.界定会计目标
我国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很深,会计目标也是在“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之间争论。因为“受托责任观”实际包含于“决策有用观”之中,而逐渐在我国会计界中占有主导地位。但考虑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建议采用“受托责任观”。这样有利于反映单位实际情况和预测其现金流量;有利于会计发挥监督的职能,使决策者更好做出决策;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协调各方利益。
2.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进入国际市场,这也必然要求会计跟上单位发展的脚步。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国际的先进经验和较为成熟的准则。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会计环境,如多种所有制并存、东西部的发展不均衡、会计人员的素质还比较低等。
3.完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科目考虑了单位基本的运作状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单位的运作也会有其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会存在某些漏洞。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使得事业单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其经营成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加以改进。一是根据单位的日常事业活动所发生的收入成本来设置会计核算科目;二是根据单位对参与市场的经营活动来设置核算科目。如增加“累计折旧”的会计科目,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及时计提折旧;补充增加现金流量表,以详细反映单位现金收支状况;附注中适当的说明预算与实际差异原因等。
另一方面,由于“收付实现制”并不利于真实及时地反映单位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现金流的情况,同时根据“可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使得事业单位有了较大的调节利润的空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方向是在除财政拨款等专项业务外,其他业务向“权责发生制”方向发展。
4.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逐渐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这样就要求建立更加真实、全面完整的报告体系。我们可以试行主体与辅助相结合的财务报告体系,即依然根据“资产-负债=净资产”编制资产负债表,然后将其按流动性分类,增加现金流量表,编制专项的收入支出附表。同时,增加反映单位投资收益等的指标,这样可以帮助相关信息使用者更加理解财务信息,我们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充分的了解评估,从而有效地监督管理并适时提出分析改革的意见建议,使得事业单位尽可能的达到最大效益。
五、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改革刻不容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又更为的曲折。但为实现快速发展,与国际接轨,我们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引入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论和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为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姚伟民.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会计,2002(11).
[2]汪 红: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缺陷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5(9).
关键词:评价与审视;会计制度;现行事业单位
1.引言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因时制宜对财政体制的一些不合理地方进行过一些调整,如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增加了相关会计科目,调整了相应账务处理方式,在肯定会计制度的优秀成果之余我们不免要从中挖掘出其中的不合理部分。就目前而言其存在着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现行固定资产的核算出现较大漏洞以及接受外来捐赠资产处理方法不规范两大版块。在仔细陈述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之余,痛定思痛,审视当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评价
2.1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体现出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现行事业单位的财政发展度离不开会计制度的理论指导,实践证明它对现行事业单位的财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众所周知,我国的财政单位有事业型和企业型之分,企业型的会计制度因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已逐步成型而事业型单位的会计制度运用起来则是捉襟见肘、差强人意难以高速地推动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某种程度上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企业型会计制度的经验下已经能够逐步满足其市场要求,它为确保现代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强大提供了基础保障。其次,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引入了借贷记账法、会计假设以及会计原则等先进理念,并且该制度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金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极大地规范了会计制度。再者,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行成本来看,鉴于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简明清晰以及各项的成本比较少的情况,它充分地满足了各个基层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各种需求,可谓是全能战士、无所不至。从以上几个方面便可总结出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体现出的优越性和积极性,当然随着它愈来愈为人们所熟知,它的优越性也将更加广泛[1]。
2.2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体现出的部分消极作用
任何制度和规范准则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然也不会例外,当我们为其所展现出的积极作用所欣慰时,必然我们得擦亮眼睛扫清我们的认知盲区发现它弱势的一面。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现行单位的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它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其日复一日的科学实践中它的弊端便暴露无疑。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其财政管理环境和管理模式上皆沿用传统模式,此种管理方式职责分散、权利重叠,一旦出现问题由于各部门的相互推脱很难在第一时间内有效地解决问题。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关于资产核算等方面仍旧没有摆脱过去的干扰,换句话讲,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以来它便如蛀虫一般彻底寄生在这里,蚕食着现行事业单位这个营养丰富的母体,由于资产核算方法的不科学所导致的经济腐败问题已是屡见不鲜,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高度关注进而彻底地解决此种问题[2]。
2.3辩证地看待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对于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我们可以说它是一边在变革,一边又在促进者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向更加优良的方向发展。纵观我国悠久的经济发展史,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会计工作环境和会计理论,是会计制度改革的推动力。如最近的一次,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正是迎合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该准则充分体现了国际趋同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亦是很好的吸收了近年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新成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当面临新环境、新挑战,需要注入新的会计理念时,新准则应运而生,很好的解决了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如上文所述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点远非以上所述,由于篇幅所限以及其应用时机不够成熟等等客观或者主观的因素,现行制度的合理性和优点不止如此,同样,现行事业单位的弊端和缺点自也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说得明白的。从大的方面说,在现行制度基础上完善并不是要否定现行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实际条件和步骤,历史地考虑与相关制度规范的配套和衔接。总而言之根据变革的客观情况而言,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并非一无是处。
3.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审视
3.1应建立统一的权责发生制发挥当前制度的最大功效
事业单位是指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并不具有国家职能只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乃至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的单位。因而提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则显得十分必要,从业人员领着国家的俸禄自当各司其职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运转,而员工的工资则直接与员工的积极性挂钩,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从此层面而言事业单位与员工的福利息息相关。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将事业单位的盈利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捆绑在一起,荣辱与共,将责任细化到各个员工之上无疑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谨慎性。因此,建议可以对事业单位严格采用统一、具体的权责发生制进行全面细化的成本核算,以便更好的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也更能接近《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合法合理的同时也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统一和可比,可谓一举多得[3]。
3.2应采纳科学、完善的核算方法
据上文所知,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出现了较大的资金审核漏洞,在排除了会计从业人员不可原谅的错失之外,我们得尝试改善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对现行事业单位捐赠资产的处理方法可以遵循全新模式来进行处理,不应将接受捐赠的非限定用途财物作为其他收入进行核算。因为,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接受捐赠业务并不符合事业单位收入的初始定义。而且我们都知道,企业接受的捐赠计入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事业单位接受的固定资产捐赠计入净资产的“固定基金”,而为了达到两者的完善与统一,建议将非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也归入净资产,计入“事业基金”账户,将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计入“专用基金”账户,以便更好地规范类似业务的核算,将两者交换则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核算也应该注意,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应当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未摊销余额在会计报表中列示。这就和企业会计核算类似,对无形资产的损耗要在受益期内逐渐摊销,那么,对固定资产也就没有理由再区别对待了[4]。
3.3应完善规划,继续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
正如经济发展须宏观调控干预一般,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也应该是从大处着眼继续去完善现行的体系。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大体有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国有性、非营利性管理模式非企业性、多行业通用性。以笔者多年在会计部门工作的经验来讲,这三种特点则是体现了管理体制的管理和统计要求,假若对于会计制度要求的考虑不够,则必定会出现仅仅依靠一个基本准则和一套通用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尴尬情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会计制度适用的广泛性发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必须考虑的另外一个特殊情况是:同是事业单位,仅仅因为管理模式的不同执行不同的制度也并不可取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也有必要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在有关部门完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计划之中必须考虑这种特殊情况。应当承认,会计制度有其自身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对于特定的业务,应当允许事业单位在日常核算过程中适当的引入会计执业判断和会计估计,只要在制度中充分保障了这类会计行为和合理性,完善会计制度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5]。
4.结语
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使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愈趋完善的最佳方式,在笼统地罗列了当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若干问题之后,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去解决力求妥善地处理。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松懈,我们得时刻提高警惕。(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汪红.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缺陷[J].会计之友,2011(3)。
[2]续淑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功能缺陷及其化解对策[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蔡勇霞.关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建议.财会通讯[J],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