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有效对话 问题式教学 语文阅读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86-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人的成熟,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模式逐渐由“听”转向了“看”,阅读是人自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人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的新课改正在进行,很多教师对于如何实行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心存疑虑,不能很好的在课堂中实行。所以,我们应该在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指导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予以应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今,对于人才的重视很培养时前所未有的。我国的教育成本不断的提高,家长在课业之余,更加的注重对于孩子全方位技能的培养,陶冶孩子的情操。这也意味着,未来孩子的竞争压力也非常的巨大。为了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我国对于教育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开拓与研究,更加注重对于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启发孩子探索知识的能力,这一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当代教育的主流。概括来说,当前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1]。
二、有效对话和问题式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1.有效对话的理念
对于有效一词的内涵,具有多种解释,但是都提到了有征验,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从教育学上来说,有效包含三个层面,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效果是指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与发展;效率是指教师在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后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效益是指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目标与学生具体发展需求的匹配情况。有效对话指的就是能够维护、激发、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交流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通过对话的方式,在一定方向性和主题的指引下,以平等参与为原则,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发表观点、进行学习的一系列过程。
2.问题式教学和有效对话的结合
阅读是人们通过认知器官,对语言符号进行识别,然后在人的大脑中转化为一定的概念,形成完整的思想,并发展为联想、评价、想象等复杂的活动。我国新课标明确的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一问题为起点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对教学中主要的核心观点、构思等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其主要的实施在于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引发学生在阅读中的探讨与进步,更加的注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对话的进行,就是体现在教学的问题性上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对话,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展开问答式的对话过程。
三、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预读的有效对话与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1.进行设计的目标
任何教学的进行都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的,只有制定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培养学生对文字阅读审美、批判、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阅读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对于阅读的喜爱。在课堂上,要通过有效对话和问题式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果。
2.具体操作方法
这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想是以问题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并不断的推进问题、归属问题,推进学生积极学习。
首先对于问题进行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包含三个原则,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和思考;第二,问题具有解答性,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探索能够找到本身对于问题的答案,并且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变;三是问题的设计要有根据性,可以以生活、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状态等进行设计。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和教师应当是平等交互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进行思想的碰撞。在课堂氛围上,要注意对于情境的设置,这是使学生展开有效对话的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于对话的有效性与适宜性、认知指向性进行控制[2]。
具体做法是首先把阅读分为泛读、读看、精读、评论、发言与书写这几个环节。在泛读过程,要提出问题,建立基本的文本感知;在读看环节,由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对情境进行导入,学生结合教师的展示进行阅读;在精读环节,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师进行一定的讲解,方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在评论环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文章深入的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在发言与书写的环节由教师和学生进行阅读的扩展迁移,并写下读后感。在泛读的时候,问题的提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蔡勉旅坚还亡友财》这篇文章中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你如果再没人看见的情况下,捡到了500元钱,最近有看上了一双漂亮的鞋,你想怎么处理这些钱呢?引导学生的解答兴趣[3]。在读看环节就要利用先进的设施进行实物的展示,加强氛围的营造。精读的环节要使学生对你文章的语言、情感基调、表达方式等进行掌握。评价的环节要注意对于整个过程的把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的发言与书写环节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比如在《蔡勉旅坚还亡友财》中,就可以让同学们举出身边的例子,以及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不要一味的强调高、大、全的模式,要在学生中展现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使学生更加的具有代入感。在每一过程要把握好对问题深入的探讨,逐步推进问题的深度。比如说针对上述问题,先问学生怎么办,然后问任务是怎么办的人物有没有犹豫,你怎么看待人物等。
本文全面的介绍了目前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要求,两种方法的具体意义,并介绍了这一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希望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桃英.现代教学技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
关键词 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思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占主导地位,而关系到阅读教学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问设计的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培养他们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积极探索,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能起到极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质量;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能为学生所理解,符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学生不动脑是回答不下来的,但经过努力,是一定能答出来的;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问题与问题之间,在内部联系上要相互衔接,首尾相连,层层深入;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要全面安排提问内容,不能信口开河。据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精心组织,甚至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对于学生这种或那种回答怎么引导,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识训练学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有所考虑。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
二、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 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 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 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 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 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 tGreen Wall》(Lesson 74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所作的问题设计
①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②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③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 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 果子。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有效提问是搞好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有些教师对阅读问题的设置常常偏离文章主旨,很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停滞不前,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下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效率,本文针对阅读教学有效提问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与研究。
一、对文章的作者进行提问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寓意来进行筛选与编排的,并不是为了学生爱读以及教师方便讲课才被挑选出来的,它们一般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而被采用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不仅对作者同年代的人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教学,也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指路明灯。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儿子描写的父亲的背影,与此同时,它也表达了那个年代浓厚的亲情,以及父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与关怀。教师可以在课上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文章中真正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才能更明确地了解文章要表达的东西,理解文章。
由此可见,在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时候,对文章作者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往往在了解文章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之后,就能很好地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地了解文章,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悟。
二、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提问
由于语文中的文章有许许多多,这就导致了许多文章结构也相继出现。不同的文章结构,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主旨与思想,初中接触过的结构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以及诗歌等。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结构的同时,也能够真正掌握文章的主题大意。
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的时候,由于这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词的意境也营造得非常成功,教师就可以提问:“文章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文章中是否借用了载体?文章中是否存在着平仄结构?文章中用到了哪些词语的具体用法?”这样,学生在感受诗词营造的优美意境的同时,也能对诗词的主题大意了解得更加透彻,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会为自己以后的阅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提问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因此,多媒体也逐渐在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与推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占去了课堂的大半时间,而多媒体就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写板书的时间,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课外知识,使课堂的内容更加充实。教师在进行有效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解《祥林嫂》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祥林嫂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祥林嫂的故事之后,再在多媒体上展示出要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杜绝学生中途忘记问题的现象产生,避免了教师一遍又一遍重复问题的尴尬,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充分掌握文章的主旨与大意。
四、加强学习培训,更新提问方式
由于现今社会发展脚步非常快,许多东西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学生的思想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摒弃落后观念与思想,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与想法,用新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教学目标; 课堂效率
阅读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参照物。笔者经过思考和总结,探讨如下:
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著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淮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一节课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一句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淮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有些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藉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适度。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3.要突出语文本体性。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和评价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语言,重视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到为止,不纠缠不清,可鼓励学生课馀时间向相关学科老师请教或查资料解决。例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根据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可确定其教学目标: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联想和想像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这样就体现出了语文本体性。如果过分于对天河、牛郎星、织女星等知识作以介绍,就上成了天文学课。教学于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课,教学目标可以确立在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感情上,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体会台湾同胞浓厚的思乡情怀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多关注两岸关系、党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台湾的重要地位、台湾的现状,就上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奇妙的克隆》一课,教学重点结合教材内容可确定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解文章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对文中涉及的克隆知识,只要求学生大略解即可,如果过多讲解分析,就容易上成生物课,学生虽然对“克隆”解透彻了,但势必会冲淡语文的本体性。
4.每堂课教学目标都做到明确、清晰。一堂课准备教给学生什么?这是我们教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每堂课都要有每堂课的侧重点,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按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我们把初中语文教学能力目标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评析,这四个层次又分为10个具体目标:识记、了解、分析、概括、掌握、综合、创造、欣赏、鉴别、评论。我们教师在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时,心中都要清楚是为了实现哪个能力训练目标,这样实施教学活动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不至于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如《端午日》一文,要识记的是字词,理解这一层次是要分析、概括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欣赏主要是通过对赛龙舟这个场面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来感受、体会端午节这一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独特的乡土文化的魅力。当然在设计能力目标时,也不需要每节课10个目标都要达成,也要针对课文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梯度。
再如有教师教《一面》一文,目标有这样一些:了解写作背景;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的外貌描写;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彩;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学习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按大纲要求这篇课文是两课时,短短的两堂课,难道真能解决这么多问题,真能达成这么多目标?其实每一堂课,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不要面面俱到,哪怕一堂课就只有一个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一面》一文,只要深入文本,透彻分析抓住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同时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情感我觉得就够了。可以一堂课完成一个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和空间朝着明晰的目标,充分展开自己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思维的深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1.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位置偏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活动应该积极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展开,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在这样的一种双边活动中,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地协调好,才能够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而实际上,我们的教师依然处于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面,以为教师就是课堂的中心,充分地将主导地位发挥好,却偏移了主导地位,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剥夺,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失去了学习的灵动性,教师完全成为权威,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情感的培养不足
我们的传统教育对知识本位特别看重,故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人的关注程度必然降低。在这样的一种教育观念影响下,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引导,而是从书本出发,进行教学活动。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没有积极性为支撑的学习活动中,其思维活动极其不活跃、情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触动,学习的效果必然就很低下。
3.整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出现偏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在我们的教育课堂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多媒体在动画、声频以及视频上所具有的强大呈现功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空前的活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任何一种事物,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地整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过于看重,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使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论何种课型,以为使用多媒体就是对接了现代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只是对一些表象的东西给予呈现,而忽视了对文本思想感情的有效分析,也就是说,在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中,导致阅读教学步入南辕北辙的不良状况。
二、对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困境给予突破策略
1.还权于学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学习活动都应该积极地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展开。但是我们的教师在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时候,偏离了主导性质,完全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在小学活动中没有发言权,学生的思维活动必然不能够很好地被促动。所以,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还权于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凸显出学习的主体性。其方式,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生生交流活动,或者师生进行交流。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学生为了交流必然要对文本给予深入理解,才能够有交流的基础,通过交流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文本思想感情给予充分地理解。
2.因材施教,进行有层次性的教学设计
因材施教,指的是执教者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好的发展。这是孔子提出的教育观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遵循这一原则进行教学活动。对成绩好的学生,我们尽可能地将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交给他们,而将一些基础性知识交给成绩一般和比较差的学生来进行学习。特别是在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的时候,应该注意每个层次学生学习内容的有效把握,保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够有思考内容,也保证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这样有层次性的教学设计,进而保证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促进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故而对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应该积极地给予培养。那么如何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要求学生边读文本边发现问题,并对问题给予积极地解决。同时,为了思考的需要,对一些暂时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在书本上做好笔记,以便课后思考。还有书本上一些优美的语句,都应该积极地做好笔记。在课后,要求学生对文本做一些小练笔,积极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对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位置偏移、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不足、整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出现偏差,这些不足给予清醒的认识,并针对性地还权于学生、进行有层次性的教学设计、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继而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8:108-109.
2.刘磊.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05-206.
论文摘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当今“教”与“学”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文章以初中语文新课程为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了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他们的课上,内容深一些的课文,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的,能浅文深研,上得厚实而有味道,学生思维括跃,学习效率很高。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即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第四,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把阅读训练的内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评价签赏能力和阅读技能)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话”(或“受话”)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变传话式教学为“参与式”教学。所谓“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参加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呢?
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
其次,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
同时,抓“生成性”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学生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这一门学科被誉(视)为最能(难)把握成绩的学科之一,很多时候,投入的时间与获取的成绩不成正比,教师付出诸多努力,可是却收获不到理想的成绩。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面临极大的考验,他们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中,面临着语文阅读教学难度大、内容杂、无从下手的问题,阅读课的效率低下,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遭遇困境。为分析寻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需对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有大概了解,本文从问题出发,需求有效解决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与教材使用问题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教师要按照教学规律与教材要求合理定位教学目标,与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但在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的现象,教学目标定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模糊,对于课标要求了解不明确,教学目标偏离甚至错误,过分追求老套无味的知识,缺乏对学生人为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无序,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很多教师也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教师唯教材是从,缺乏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让学生恪守教材,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展,还有部分教师抛开教材高谈阔论,脱离了知识体系的根本,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问题与作业设计的误区
有效的教学提问能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速率,能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在实际调查与了解中,发现当前初中阅读课堂问题设计存在很大问题,问题设计不合理,缺乏整体考虑,教师在设计问题往往重数量、轻质量,问题的数量多而杂,但效果却不佳,问题的难易不当,且问题的设计缺乏目的性,提问较为随意,欠缺理性思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作业设计层面也存在较大误区,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主观随意,缺乏目的性,且重复率较高,不断重复单一内容,很多教师存在熟能生巧的观念,认为不断重复便有所提升,过多的作业量反而使学生产生骄(焦)躁厌烦的情绪。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教什么的问题,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是拓宽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教学要求及教学目标众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所侧重,尽可能使语文教学目标系统化、清晰化,不可过于宽泛且模糊。在很多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的总结中,我们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注重个体差异,不可笼统且武断,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尽可能划分层次,划分标准,不可一刀切,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育,能有效提升所有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较传统的统一设立目标的教学方式而言,收益明显。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不断思考,及时更新,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与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使教学目标更加贴近教学实际,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对教材进行巧妙处理
阅读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构筑起一道交流的桥梁,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懂得灵活巧妙地处理教材,尊重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教师要想上好阅读教学这门课,必须自身对教材有足够的了解,且具有深刻的理解,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开发语文阅读资源,创新思维,灵活考虑,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吸收了知识、发散了思维、提高了认识,在学生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基础涵养的提升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师抓住这点,扩充学生知识面,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巧妙联系起来。其次,教师进行教材处理之时,要有一种整体建构的思想,从整体出发,弄清楚此文本在一本书的地位,本单元在一本书中的地位,做到胸有全册,将整体的、联系密切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去整体理解与把握。
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包含很多科学有效地问题,课堂问题必须要有价值、有创新,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学生不明确处进行提问、从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处进行提问,利用富有价值的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内容。此外,教师的问题要紧扣文本,不能脱离文本,教师要紧紧把握文章中最有意义且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提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抓住学习的先机,掌握真正需要他们掌握的东西。很多教师的提问不合时宜,提问随意,教师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与教学时间相契合,应和教学需要,体现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求,提问方式灵活多变。一个老师,要能做到从文本中发觉疑问,有时学生认为很平常处,毫无疑问的地方,教师要从中挖掘出富有价值的部分,或是遣词造句、或是排列恰当、或意蕴丰厚,总之,发觉能让学生理解感悟的知识点,让学生具备洞察细微之处的能力,善于发现文本当中隐藏的“玄机”,真正领悟语文阅读学习的奥秘。
【关键词】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效率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得一项内容,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仍是制约初中语文教学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对现有的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值得初中语文教师商榷和探讨的问题。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灵活运用教材。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打破“唯教材是从”的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灵活巧妙的处理语文教材,打破传统串讲式教学的种种弊端,很好的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合理的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合理有效、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让学生们熟悉理解、掌握所授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教师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则是:满足教学需求,因文而异教学,还需在传统模式中进行创新。教师要对自己的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处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来提高课堂效率。
2.有效设计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灵魂和核心就是其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首要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有效的语文教学目标得设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教什么”问题。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应将“语”字作为出发点,着重关注语文教学的特点,还需与其它的进行兼顾,避免顾此失彼的状况的发生。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首先应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立足点,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合理吸收和掌握不仅是需要我们考虑和重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运用的能力。其次,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还需要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考虑进来,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教育,要有所侧重的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最后,教学目标的确定还需要将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进来,不要只是根据教师自身的偏好,来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时髦式”的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一定要折射和反映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要对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以及达成度进行思考。
3.有效的布置作业。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树立正确作业观念,不断的探寻科学有效作业设计,有效的布置作业。布置一定量恰当合理的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帮助教师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有效的布置作业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布置作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布置的作业应该紧扣课堂,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2)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量体裁衣,布置的作业进行分层,因人而异;(3)注重布置作业的质量,精选精炼,作业量减少了,但是效率却提高了。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语文阅读效率的提高是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就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努力,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材的编写及选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到整个师资队伍等,要需要不断的提升和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教师自身,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作为老师,应该保持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孜孜不倦,要使自己内在的“一桶水”常新常满,努力去做到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还有着广博的其它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讲起课来成竹在胸,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旁征博引,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和尊重。
三、结语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丰富学生得文化知识的积累以及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等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的阅读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然而题海战术、加时补课、死记硬背仍是我国目前中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个不争的突出问题。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有效设计教学目标、提问问题的技巧性、有效的布置作业、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各个方面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芬.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崔允廓.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3]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文本情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阅读教学的相关工作,采取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无论是促进教学发展还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开展体验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相关的阅读技巧和相关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创设一定的环境,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老师可以先在课前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很难让人看懂。父亲,是那个天天为生计奔波,为我们操劳的人。大家想到父亲时,会想到父亲的什么,而让我们难以忘怀?”,学生听了之后都会很积极的发言。然后老师再以“在朱自清的心里,父亲的背影让他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要来走进朱自清的《背影》,看看父亲的背影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自然地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之前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展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在讲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备课时所做的工作―有关朱自清的生平介绍和《背影》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于全文的感情基调有大致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中作者寄予的深厚情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父亲的背影有关的图片,并且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中描写父亲迈着蹒跚的步伐,跨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句子,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父亲蹒跚的身影,冰冷的铁道和新鲜甘甜的橘子,体会作者隐藏在朴实文字背后的深厚情感。通过这样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课堂主体的作用,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字创设的情境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容易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引发共鸣,从而更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发展。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时,由于说明文的文字较为枯燥无味且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将抽象的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的同时又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在学习诗歌散文时,如《归园田居》,老师可以借助配乐朗诵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断句技巧,并且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美丽意境,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重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也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子啊课堂上也要注重传授相关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故乡》这篇课文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更加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采取措施优化阅读课堂教学, 改善当前教学现状,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不断努力和创新,从而找到有效方法,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司翠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3.(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