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轨道交通建设管理

第1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建设期;监理组织管理;全线路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清洁、高效、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工况复杂且专业性强,这就对轨道交通建设各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均处于起步阶段,建设方对轨道交通建设缺乏经验,现阶段采用的分区段、分标段不同监理公司管理的模式在实际工程中暴露出较多的弊端,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能够借助有能力的且经验丰富的监理单位实现对工程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降低建设单位管理成本。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监理组织管理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监理组织结构模式即为轨道交通建设监理部的组织管理结构,该结构是根据监理合同规定的监理服务内容、期限、工程类别、规模以及技术复杂程度等要素共同确定。在现行监理制度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理部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监理服务有效性的发挥,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监理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体量大、周期长且技术要求高,为了降低施工风险及提高工程建设质量,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通常采用平行发包的模式进行建设,与之相对应的监理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1)“一对一”模式

“一对一”模式即是建设单位根据施工标段的划分,分别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监理业务平行发包给不同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管理。在这种模式由于整条线路的监理工作被分割给不同的监理单位,各标段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建设单位的管理与协调工作将大幅增加,不利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及工期的控制,同时将大幅增加建设成本。

2) “一对多”模式

“一对多”模式即是建设单位将整条轨道交通建设标段的监理工作委托给一家监理单位,各施工标段均由这一家监理单位统一协调管理;所以该种模式又被称为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全线路监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建设单位的协调工作将被监理单位分担,降低建设单位的管理成本,更有利于轨道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控制。这种模式对监理单位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要求监理单位具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 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全线路监理组织管理模式

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全线路监理组织管理模式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一条线的轨道交通工程同一期建设中的土建工程的监理是采取是当期工程全线路作为一个监理标进行招投标或发包模式。而且土建工程监理标的工作范围包括: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及安装(不包括系统设备安装)、综合接地、人防等等。同时,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地理、地形环境下,以及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及走向,从而导致工程建设的复杂度增加。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阶段监理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及建立,需要综合考虑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的建设环境,以及项目施工阶段土建工程监理工作内容的多专业性。全线路监理组织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上一般采用“监理总部专业分部”的组织模式,在管理上采取“监理总部专业监理分部驻地专业监理组”的三级管理模式。由此建立的轨道交通全线路监理组织机构图如图2.1、图2.2所示。

图2.1轨道交通全线路监理组织机构

图2.2专业监理分部组织机构

城市轨道交通全线路监理组织管理机构在建立时不仅需要具备一般轨道交通工程监理组织的管理职责,还需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较高的工作效率,那么在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时必须做好机构内部权责分配,即是“分层授权、权责一致”。

1) 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监理委托合同对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充分授权,让总监理工程师在其责职和被授权范围内对该项目的监理工作有决策权,可以调动其对监理工作的主动性。

2) 分层授权在监理组织机构上体现为:总监理工程师应分别对监理部各管理职能部分和专业总监进行一定的授权,这使得监理部各管理职能部门与专业总监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能灵活的处置相关事务;专业总监应在其责权范围内对专业监理工程师或专业监理组进行适当的授权,因为专业监理工程师或驻地专业监理组是监理部组织机构的最底层,也是监理工作的操作层,对操作层人员适当的授予,有助于现场监理工作的开展和相关工作问题的处置。

3) 分层授权各尽其责,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项目监理是坚持工作程序的服务性质的工作,对于长大线路全线路轨道交通工程的监理工作来说,各种工作程序就变得相当复杂或繁琐。若工作及项目管理的处理权仅仅集中于少数专业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处,必然会导致其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降低,更不利于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控制。因此,在工程项目监理结构管理中进行分层授权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的分层授权能将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化”,以“驻地现场专业分部监理总部”的形式层层处理,这是一种监理工作的分工,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监理部决策层工作强度。

4) 权责合一、责任分明

在分配责任范围之后,再进行授权,可以实现权责合一。每个人专心于本职岗位,在获得权利同时,又要求尽守职责。

5) 规范化管理

在监理项目部实施过程中,应规范整个监理部对本监理合同范围内的施工单位以及监理部内部的资料要求应一致。对于文件资料的记录、收集和整理,应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以便于后续对资料的查阅、归档整理。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组织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全线路监理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监理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和管理成本,是“大监理”行业理念的典型体现。对于正在进行或准备上马轨道交通建设的二、三线城市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伯昊. 监理机构“责、权、利”的平衡关系[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4, (1):42-43;

[2]席绣娟, 郭全明.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3(6): 41-42

[3]刘建亮,季样辉. 建设工程项目中监理责任的界定[J]. 建设工程监理, 2003(2):7-9.

[4]邵洪州,胡兆军.浅谈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工作[J].吉林水利,2002(6):87-88

[5]吴振鹰,李文才,钱振地.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10):3-7

[6]武迎建.我们是怎样落实总监负责制的[J].建设工程监理, 2000(2):53-56

第2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风险管控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受环境、施工人员、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效果,我们应有效的分析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而言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当认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并在风险防控上达到预期目标。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1.环境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首先存在的就是环境风险。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多是地下施工,在地下施工过程当中会遇到地质因素以及诸多施工难点,同时还要防范地下施工对地上建筑造成不利影响。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既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有效性,还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保证不对周边环境进行污染。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形成了环境风险的累积,如果不能够有效的解决环境风险并预防环境风险,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当中就非常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对后续施工和整个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来看,环境风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环境评价,等环境评价达标之后才能够开工。与此同时,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因素、地上建筑施工、周边的整个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从这一点来看,环境风险是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出现问题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好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才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2.施工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都处于地下施工,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并且在地下施工中采用的盾构结构施工方法较为复杂,产生的施工风险也相对较大。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能做好设备的衔接和人员的合理安排,那么地下挖掘施工和地下贯通施工等施工工序容易出现较大的施工风险。因此,我们应当对施工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在施工之前对施工风险的类别、施工风险的内容和施工风险所造成的后果都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防止施工风险发生,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施工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在实际的施工中,通过施工风险的防范以及施工风险的合理管控,使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有效的管控之下,保证施工风险能够得到降低。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来看,因为对施工风险的认识比较到位,在整个的施工风险管控过程当中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施工风险有所降低,做到了施工风险的有效的管控,避免对整个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3.资金风险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同时由于在具体施工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地下挖掘过程当中遇到特殊的土层地段,或者在地下开挖过程当中与其他的施工管线发生干扰,需要对施工管线进行改造或者在开发过程当中对地上建筑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地上建筑进行加固。所有这些临时增加的施工内容都会给整个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带来不利的影响。一旦工程量发生了增加,相对而言整个工程的投资就会不足,只有增加资金预算才能够保证工程有序进行。那么这些临时增加的工程内容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整个工程的施工资金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由于整个资金用量较大,并且在资金需求的每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存在,那么在资金拨付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资金拨付不到位,或者临时资金不足的情况,导致现场停工。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推进过程当中,就应当提前做好预算,保证预算充足,同时根据施工的情况确保每个阶段的资金都能够准时准确拨付到位。

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侧重点

1.对存在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在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存在哪些风险?还要认识到这些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及后果。只有认真分析了风险的种类,并对风险进行了有效的识别,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合理到位。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风险的识别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首先,要分析风险的具体类别,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风险程度的划分,同时还要对风险的存在位置和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还要对风险的等级进行有效的划分,在风险等级划分当中要根据风险造成的不同危害以及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进行有效的划分,保证风险的等级划分能够合理准确有效,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性;最后,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根据每一种风险进行分类,不同风险类别所划分的风险等级是不同的,具体应当按照风险的种类进行风险识别,使整个风险识别能够准确有效。在风险识别过程当中要配套有效的措施,使风险识别之后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消除,保证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措施能够一一对应。

2.做好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

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是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类别和风险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评估,而灾害评估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有效的预估。通过灾害评估能够对风险的种类以及风险的程度进行更科学的评价,使整个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之所以要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主要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流程相对复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也比较多,整个施工的资金管控、环境评价、灾害预防和经营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灾害评估的重要性,才能够根据风险的类别进行有效的灾害评估。那么在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过程当中,首先就应当参照其他城市的经验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损失情况进行风险预估,使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能够贴近工程实际,避免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与实际的工程不符造成风险评估和灾害评估脱离实际;其次根据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满足施工需要。

3.找准主要风险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主要风险点的识别至关重要。因为风险管控不可能对所有的施工环节以及经营管理环节进行细致的管控,虽然在整体的层面上能够进行覆盖,但是在管理重点上还是有所区分。那么,主要风险点就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过程当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实际的管控过程当中就应当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存在风险的环节和部位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按照风险点的类别以及风险点所造成的灾害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使整个的风险评估能够更加科学有效,整个的风险预估达到预期目标,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来看,主要的风险集中在环境风险、施工风险和资金风险这几个方面。只有保证这几个方面的风险评估不存在问题,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才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管理过程当中才能够更加科学有效。

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经营管理与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

1.结合工程实际,对风险种类进行归类

在实际的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对空间种类进行归类,例如环境风险存在地上风险和地下风险。在地下风险中存在盾构施工风险和支撑施工风险以及贯通施工风险多个种类。通过对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和归类,我们才能够保证风险管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并且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施工风险当中,我们还应当对每一个施工细节进行有效的把控,保证施工细节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解决施工工序与风险种类划分的问题,使整个风险划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使风险种类划分与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结合,解决施工工序的风险,使整个工程的施工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按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进行程度来看,风险种类的归类至关重要,在风险种类的划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第一,可识别的风险,第二,隐藏的风险,第三,可控的风险。只有做好这些风险种类的划分,才能保证风险管控过程准确到位,最终在风险管控过程当中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所以,风险种类的归类是做好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

2.根据风险类别,做好风险辨识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类之后,我们就应当对每一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风险辨识不但要认清楚风险存在的部位,也是对风险所造成危害的一种有效的认定,通过风险辨识,能够保证风险管控到位,同时也能够提高风险管控的整体效果。那么在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按照风险的类别、风险存在的部位以及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评估。风险辨识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成熟的风险辨识经验,在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主要包含几种因素: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的辨识,风险辨识应当对风险可能出现和造成的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应当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出现的概率有效的辨识,使辨识能够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实际,保证辨识能够准确有效。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措施,才能够保证风险辨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风险辨识的有效性,保证风险辨识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效的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风险问题。

3.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项目的了解,风险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当根据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的类别制定风险防控应急预案,使整个应急预案能够与风险的类别和种类进行优化衔接,使风险的识别能够与风险防控相对应。其次,在风险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对应措施,使整个风险防控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干预能力,例如环境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提前做好环境评价。在确保环境评价通过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在施工风险防控当中,应当按照施工的工序以及施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问题制定施工过程应急预案,使施工风险能够通过应急预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处置和解决;一旦出现事故或出现风险问题能够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处置,保证防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风险的防控过程当中,应当按照风险类别以及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预估和预算的制定,保证资金预算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资金不足或者资金短缺的问题,使整个资金风险能够降到最低,同时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避免资金浪费,使整个资金的使用能够做到与工程实际相对应,保证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能够划拨到位。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过程当中,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应当对风险防控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根据经营管理实际和风险种类的特点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类以及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整个风险管控能够科学有效保证风险管控达到预期目标,使有效的风险管控能够更好的为项目服务,解决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存在问题;使城市轨道建设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并且在开展过程当中满足实际需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有序进行,让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开展不受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锡松.城市轨道交通与宁波市江北区域发展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3.

[2]陈红.成都轨道交通建设与经济带发展互动研究[D].西华大学,2014.

第3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系统 建设 管理 客流预测 融资

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主要途径,是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的关键。城市轨道交通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等优势使它凸现于其它交通方式而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深圳、重庆、大连、长春等城市进行了轨道交通建设,近10年还有20多座城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和可行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并重视。

1 轨道交通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

从国外来看,拥有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都是各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这些城市有良好市场需求,可以保证轨道交通的经济合理性。城市人口的多少不是修建轨道交通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客运需求才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从我国国情出发,为缓解客运需求与公共交通运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应注重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然而从已建并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指标(线网利用率、线路负荷度、车站负荷度、每人公里收入等)来看,运营情况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益性设施固然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系统投资巨大必须考虑经济效益。运营状况的不理想不仅无法使所在城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要担负更沉重的还贷压力和运营补贴的压力。

其实很多城市并不是非要依靠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以闻名世界的环保城市巴西库里蒂巴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基础的Metrobus系统,一方面吸收了轨道交通系统中大容量交通工具、专有路权、水平上下车和车外售票等特点,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常规公交汽车的方便灵活特点,并结合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充分体现了公交优先的理念,是一种容量大(被称为地面地铁)、耗资低、建设期短、速度快、准时性好的新型高效率公共交通方式。包括了7项核心内容的Metrobus系统(专有路权、现代化的公交车辆、水平登车、车外售票、交叉路口处的优先、乘客信息和车队管理系统)在一些城市的应用表明它使城市整体交通系统达到很高的水平,适应了居民出行的需要。库里蒂巴市因此被国际公认为公共交通模范城市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我国的城市没有必要都修建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参考国外这些城市因地制宜的做法,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做新的适合自身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尝试。

2 对轨道交通需求预测要持科学、严谨的态度

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是由客流量决定的。我们现在使用的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方法一般是套用城市道路交通量的预测方法。具体使用是先将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客运量一起作为公交客运量计算出来后,再通过预测轨道交通方式的分担率,最后计算轨道交通的客运量。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选择和模型中参数标定的不准确本身就使预测存在不准确,再加上分担率预测中对影响方式划分因素的认识、预测技术上的差异,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预测方法在定量化程度、参数模型标定、思路的条理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造成预测结果的较大偏差。再加上为了证明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可行性,一般尽可能地采用较高的客流预测数值,事实上严重不符合需求实际。

客流预测数值过高导致轨道交通系统规模过大,尤其在车型、列车编组、列车数量、车站规模和运营方案等方面,不仅将引起投资费用过大,还将造成运营维修成本过高。[1]

修建轨道交通是关系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百年大计,一定要有科学、慎重的态度,不能一味地赶潮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造成极大的浪费。

3 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应从两个途径着手

第一个途径是降低建设成本。在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中,有很多环节可以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规划的统筹安排和实施可以减少轨道交通系统工程的总造价;施工组织的有序可以减少土建的返工和废弃;设计标准的合理制定可以减少系统的投资;通过大力发展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开发沿线物业使轨道交通的运营实现良性循环等。

第二个途径是多渠道筹措资金。现有的轨道交通筹资方式相对公路而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采用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的形式(上海地铁3号线建设资金来源三者分别占了32%、49%和19%)[2]。一方面的原因是建设管理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轨道交通项目资金投放量集中、回收期长、收入水平较低的特点,使项目本身孕育着较大的金融风险,筹资难度较大。现有的资金筹措方式实际上也存在一些负面的效果,例如:由政府出面贷款常常使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外资一般用于购置车辆和其他控制设备,必然会大量地增加以后的运营成本。

根据公路等建设项目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轨道交通建设在融资渠道上应该很有潜力可挖。例如:上海高速公路建设,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引进了民间资本210亿元,使上海西域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了3~5倍[2]。目前国内资金市场存在较大的社会游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可以利用民间团体的资金和能力;在公路和电力领域应用较多的BOT融资模式的应用实例也给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三峡工程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债券融资也是轨道交通建设可以借鉴的融资模式。

当然各个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吸引投资,填补建设资金的缺口,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另外,要获得足够的建设资金需要政策等相关投资环境的支持。

4 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

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要贯彻一切以方便乘客、以人为本的原则。车站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轨道交通的作用等;规模和装修等方面,不必盲目追求大、豪华和漂亮;要在功能服务上下工夫,如扶梯的配备、自动售检票设备的配备、导向系统、盲导系统等。

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都具备先进的硬件设备,缺乏的是准确、科学、明显和详细的指引系统。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出口较多,车站设计的大同小异使乘客在车站很难辨认方向,没有良好的导向系统不仅使乘客感觉到不安,还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行走和时间的浪费。硬件设备功效的充分发挥也有赖于良好的导向系统。

完善的导向信息系统由动态和静态两部分组成:动态信息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情报,例如自动车辆定位系统可以告诉路线上车辆的运行情况;静态信息是那些不随时间变化的情报,包括车站标志,路线和系统地图,时间表和运价表等。从乘客的角度,导向系统还分为进站导向系统和出站导向系统,进站导向系统主要引导乘客在地面如何找到地铁出入口,如何使用设备买票、进闸、坐车,提醒乘客在哪边站台上车、在哪个车站下车,告诉乘客乘坐注意事项;出站导向系统主要是引导乘客如何从站台到站厅,提供正确的出入口标志及各出入口的地面特征,引导乘客以最短的行车距离、最短的时间出站到达目的地。

5 加强宣传,提高轨道交通方式的竞争力

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要追求经济效益,必须采取各种有效途径主动吸引客流。轨道交通系统自身存在的优势虽然使其成为一部分客流的必然选择,但是部分客流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却存在着多样性。轨道交通系统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除了以上所谈的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外,还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提高系统竞争力,如采取多样化的车票和销售方式、通过广告和参加大型社会活动等形式扩大运营公司的影响范围;车站设置快餐店、小百货店、洗衣店、药店等商铺给乘客提供方便等。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效果也与客流量的大小有着紧密的联系。[4]

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系统的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反映着我们的技术研究水平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欧阳长城.修建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初探.地铁与轻轨,2002(4)

2 周立新.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与建设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1)

第4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关键词 建筑市场,轨道交通,工程管理

近年来,国际建筑市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全球范围内对建筑业的要求日益提高,业主期望建筑产品的成本相对下降、质量不断提高、建造过程的不确定性不断降低;同时期望建筑产品的购买过程得以简化,并要求建筑业为其提供更多的服务。由此也导致业主、承包商和供应商等各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各国政府、有关机构和科研单位均在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并加紧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任务迫在眉睫,伴随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必将成为国际建筑市场的热点之一。因此,密切关注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对完善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意义。

1 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

1.1建筑市场国际化

建筑市场国际化在带来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提供了各国企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通道。对于我国来说,更多的是提出了学习国际惯例的要求。wWW.133229.cOM各单位要拿到合同,除了必备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掌握参与国际竞争的共同语言,即国际惯例。目前,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开发机构制定的《采购指南》以及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制定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文本,基本上已成为国际建筑业通用的语言。伴随建筑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职能包括政策制订、规范编制、技术输出和行业保护等。

1.2基础设施民营化

民间投资更多地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由此引发了项目建设经营模式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bot模式已经在能源和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期兴起的pfi(private fi nance initiation)模式使项目公司在合同期内集产权、建设、经营三权于一体,将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尽可能向民营机构转移,使项目开发和运营更具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亦有所提高。这些模式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民间资金的投资渠道,使民间资金在公共项目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也缓解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

1.3 承发包模式多样化

伴随竞争的加剧,建筑市场已逐步发展为一个买方市场。作为买方,业主对建筑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建筑产品的成本和风险逐步降低、质量逐步提高。这些要求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发展。为了满足业主的需求,各种新颖的承发包模式随之产生,如:d+b(design+build)模式,即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d+d+b(develop+design+build)模式,即前期策划+设计+施工;d+b+fm(design+build+facilitymanagement)模式,即设计+施工+物业管理;f+p+d+b+fm(finance+procure+design+build+facilitymanagement)模式,即融资+采购+设计+施工+物业管理;pm(programmanagement)模式,即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从前期策划到实施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作为建筑产品的购买者,业主要求采购过程不断简化,利益得到保障,并希望建筑业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和宽泛的服务。因此,面对业主需求提供全方位和各类专业服务的工程咨询业市场正在日益扩大。

1.4 项目管理集成化

随着项目承发包模式的多样化,管理方式也向集成化发展。传统的项目管理是指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projectmanagement),它涵盖设计、施工以及保修阶段,其工作内容包括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和合同、信息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等。近年来,项目管理已经延伸到项目决策阶段,即项目开发管理(devel opmentmanagement,简为dm)。dm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项目环境调查与分析、项目策划、风险分析等。此外,由于很多项目的经营费用往往比建设成本要高,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更加关注项目的经营,希望项目能够产生更多的收益、使用户满意以及实现现代化管理等,这些工作就是物业管理(facili tymanagement,简为fm)。pm、dm和fm是项目运作过程中三种不同的管理工具,将这三种工具融为一体,即集成化管理(integratedmanagement)。它使管理者能够站在全局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考虑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经营等各方面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1.5 各方利益趋同化

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获得工程,承包商必须采取新的策略。就一个项目而言,参与者包括业主、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单位等。由于各参与方均考虑自身的利益,往往导致建设过程中产生许多矛盾和争议,甚至发生诉讼。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的60亿美元诉讼费中,约6亿美元来自工程建设。能否采取新的管理方法将项目建设中对抗各方转变为利益共同体,从而减少争议和索赔,保证参与各方的利益均得到实现呢?partnering模式就是基于这种想法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管理模式。它是指项目参与各方为取得最大效益,在相互信任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这种协议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确立共同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发生,进而培育相互合作的工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分担风险和成本,以确保在实现项目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参与各方的利益。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partnering模式对业主在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方面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同时也改善了项目环境和各参与方的关系,明显减少了索赔和诉讼的发生;还能提高承包商的利润。partnering模式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10年来已在欧洲以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和香港等地区的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香港地铁将军澳线工程中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之,国际建筑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转变。面对要求更高、日益综合的管理任务,业主管理项目的源头更多地向工程咨询业发展,其管理项目的重中之重是选择一个充分理解业主需要并能够反映与保障实现这种需要的咨询顾问。

2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探索

2.1我国政府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始终走在改革的前沿,并已成为我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和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政府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发生了变化,管理模式也逐渐更新。目前的建设管理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建设指挥部型。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临时行政机构,其功能是运用政府提供的各种资源,承担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等职责,项目建成后交付某一指定机构营运管理,指挥部即完成了使命。二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型。在项目策划时相关政府部门指定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作为项目法人,承担项目建设管理职责以及建成后的营运管理职责。三是专业机构型。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有企业型和事业型之分。企业型是指政府投资主体委托一家企业代行业主职责,从事建设管理工作;事业型是指政府或事业单位自己直接成立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建设管理,例如我国高等院校就有自己的基建处专门从事建设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该文件中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是指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它不直接与工程项目的总承包企业或勘察、设计、供货、施工等企业签订合同,但可以按合同约定协助业主与上述企业签订合同,并受业主委托监督合同的履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及收费等事项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提出完全符合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更加有利于业主控制项目管理的源头。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服务和项目管理承包两种方式。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研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等服务。项目管理承包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除完成项目管理服务的全部工作内容外,还可完成工程初步设计等工作。

2.2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探索

十几年来,上海一直在探索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1986年兴建的上海地铁1号线,是由市政府专门成立地铁指挥部负责建设管理;其资金主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由上海久事公司负责借款、投资和还贷的全过程管理。随着上海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模式,地铁2号线尽管也采用指挥部模式建设,但其投资从单一的市政府投资转变为市区两级投资主体承担,沿线各区承担动迁和车站土建资金并折价入股。轨道交通3号线(明珠线)则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组建了由8家股东单位构成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沿线各区和铁路局的征地动迁资金折价入股,建设资金由项目公司向银行贷款,以经营收入还本付息,项目公司成为一个独立法人。

进入21世纪,上海轨道交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十五”期间将建设全长约200km的轨道交通线路,总投资约1000亿元。为了实现如此宏伟的建设目标,市政府实施了投融资体制改革,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也进一步迈出了与国际建筑市场接轨的步伐。首先,由上海申通集团作为市级投资主体,通过招商引资组建多元投资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起经营责任和市场风险。其次,通过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建设管理市场,使轨道交通建设走上了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道路;原有的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引进香港地铁组建的上海港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和新成立的上海久创建设管理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市场,建设管理公司通过招投标以业主代表的身份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此外,地铁1号线上海南站改建工程成功地走上了通过bt模式建设的道路,实现了业主和承包商的双赢。地铁2号线西延伸工程也准备采取bt模式进行建设。

3 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启示

3.1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加入wto以及建筑市场国际化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与国际接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首要的是学习国际惯例,即参与国际竞争的共同语言。目前,国内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承包商和设计机构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对于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所制定的各种行业规范和标准文本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足够的经验,履约意识也相对淡薄。而在国际项目建设管理中,合约管理是贯穿建设管理全过程的首要工作。所以在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各项目参与方均应高度重视国际惯例的学习,培养合约管理的专业人才,强化履约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业市场

如前文所述,面对要求更高、日益综合的管理任务,业主管理项目的源头更多地向工程咨询业发展,其管理项目的重中之重是选择一个能够满足业主需求的咨询顾问。这种状况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因此其业主也以政府性质的企业居多。然而,面对日益艰巨的建设任务,业主很难亲自管理每个项目的具体建设工作,而更多地是要依靠专业化的社会力量。因此,提供全方位项目管理和各类专业服务的工程咨询服务业市场需求正在日益扩大。而我国的工程咨询服务业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力量还较为薄弱,咨询业提供的服务也很有限,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业市场,以适应轨道交通大发展的需要。

3.3 推进轨道交通标准化建设

目前,轨道交通业已成为大城市发展的主题之一,各大城市纷纷制订了规模庞大的网络规划,其建设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与此同时,一些跨国公司竞相进入我国轨道交通市场,其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然而,轨道交通在由单线建设向网络发展转变过程中的矛盾日益凸现,技术标准和规范问题的研究相对滞后,一些设备选型和制式问题难以形成共识,各跨国公司的技术屏障难以突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大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大力推进轨道交通的标准化研究和建设工作;同时参照国际惯例,在轨道交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各类行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也有待加强。

3.4 探索多种建设管理模式

如前文所述,为了适应业主需求的变化,更多新颖的建设承发包模式也应运而生。目前,各大城市所采取的轨道交通建设模式有所不同,上海已经成功地走出了委托专业管理公司进行建设管理和采用bt模式进行轨道交通建设的新路,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伴随轨道交通投融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根据不同轨道交通项目的特点,相信有更多的建设管理模式值得探索。随着更多国际大型承包商和专业咨询队伍进入轨道交通建设市场,业主的需求将不限于单纯的建设管理,而更多地向投资、策划和运营管理领域延伸。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建设管理模式,以适应不同建设项目的需要。

3.5 开拓民间资金参与轨道交通建设

迄今为止,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与经营主要由国家及地方政府承担,资金渠道单一,商业化经营经验不足,极大限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一方面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必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民间资金与社会闲置资本存在大量的投资需求。因此,基于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民间资金有条件成为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的来源之一。民间资金参与轨道交通建设,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还有利于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扩大了就业机会,规避了政府投资与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宋孝均金.上海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4):47

2柴 君,傅俊卫,李培亮.对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式的探讨.价值工程,2003(2):7

第5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关键词:通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化轨道方面的交通通信工程方面的建设项目管理的意义

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管理措施之一,项目管理已经在对很多不同专业中的综合表现的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它是一种能够极大程度的对质量以及进度进行保证以及对资本进行节约的有效手段。对规模巨大的工程进行施工,单独凭借一个人的经验以及力量是完全行不通的,特别是针对那些多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性的工程来讲,更需要找到一套科学性以及严谨性极强的管理办法来对项目目标的实现进行有力的保障。

项目管理的中心意义自带的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有力的运用,在保证资金最小化的同时来保证项目实施的同时能够按照预定步骤有计划的完成预定的目标。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预见性,指的就是在工程开始之间,就尽可能的将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所有事情提前进行计划,并且给出相应的应对办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得工程在井然有序中进行,从而对一些可能因乱七八糟的事情而造成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造成的浪费进行避免。

地铁、公交等城市化轨道的通信系统便是交通运营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其经由无线通信、直通电话或者是其他通信手段组合而成,是一个及其发杂的但是综合性极强的专用通信网络。所以,显而易见的,必须要有一群信息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性人才来对系统的高质量运行进行有效的保证,同时,也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来对每一个系统的工作进行规范,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工程的建设目标的达成进行保证。

二、城市化轨道交通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公路方面的通信系统工程的最高组织者即是集成总承包商,其负责了整个施工工程中所有的施工部署以及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对公路的通信系统工程的建设进行有效组织的最主要条件就是集成总承包商能够对通信系统的技术标准、功能要求以及运营的管理模式有很详细的认识以及见解。与此同时,其本身还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只有对公路的通信系统极具认知度的企业才能实现整个工程的预定目标的实现以及项目管理工作的完美实现。

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逐渐而成的:乘务人员专用通信系统、公安司法部门通信系统以及民用通信系统,在这三个方面之中,又以专用系统最为的复杂以及重要。

而城市化轨道的通信工程方面的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点:

(一)集成设计

总承包商会根据工程结构进行简单的初步设计,并提出相应的集成设计内容,一般情况下集成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制定出一套针对各个子系统以及交通通信方面的整体系统的技术规则指导书。

2、对整个通信系统的交互连接接口进行详细的设计,以保证资金的最小化,成果的最大化。

3、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工作设备进行选择,保证设备能够实用并且胜任。

(二)对于工程整体方面的组织管理

对于工程整体方面的组织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即是对质量方面的整体控制;其中分为以下几步:

a.设备的采购阶段;

b.设备的制造阶段;

c.对施工前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

d.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的进度进行控制;其主要按照以下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对于整个项目的具体施工进度的进行详细计划;第二步指的是对于整个项目的具体施工进度的进行准确的控制;

进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对于公路方面的通信系统的工程项目实现的过程,主要包含着以下两个基本的过程:第一个是对于系统的设计、建造等得具体实施过程。另一个指的就是对这个实施的过程的管理的过程。同样的,遇着两个基本的实现过程相对应的,是建立施工项目的管理系统以及实施系统。前者是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对项目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成效的目的,而后者是对于各种专业型人才而言,其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来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对于管理系统而言,其又根据具体的计划执行的结果以及各个相关因素的具体状况、环境的变化因素等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且对具体的实施系统加以一系列游侠的控制以及协调,是项目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预期既定的目标。

4.总承包商还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合理的投资管理控制。

5.总承包商和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必须进行具备法律效应的合同签订,与施工工人之间也必须进行有法律保证的合理的合同签署。

三、项目管理工具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

(一)管理工具的创新应用

对于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最基本就是对项目管理办法的创新,即是采用新型、整合性好、风险系数低的项目管理手段,现在主要推荐以下2中工具:一种是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即美国的项目管理权威协会,简称:PMI)应用的项目集管标准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知识体系指南(简称:PMBOK)。另一种是项目管理方面信息系统的EPM。前者是指代的是可衡量、标准化并且可控制的项目管理标准,可以达到组织项目管理的较高成熟度。第二种指的是通过信息管理的办法进行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综合运用这两种办法可以有效地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以及克服一些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以让项目被顺利完成。

(二)对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

对于详细的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在于对于形式以及内容模式的创新,管理这应该摒弃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应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如国外先进的4控制3管理以及一协调的管理模式,其指的是在原有的对管理制度方面的控制、对施工进度方面的控制、资金投资方面的控制、信息技术管理、合同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安全责任控制以及供货商协调管理这两点,并应该着手加强对于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安全责任管理的建设。

对于当代新型的项目管理来讲,应该积极运用网络等一系列手段对项目管理进行科学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的创新,紧紧跟在时代的步伐后,时刻对国外优秀技术进行本地化的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得我国的项目管理方面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春.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集成商的选择[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2):16-17.

第6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资金监管;策略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以客流量大、快捷、高效、准时与环境舒适等特征已成为城市改善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也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投资规模大,资金运转和收回周期长的特点。对于这样的一个大规模投资建设,如果对其建设资金实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对规范轨道的建设程序,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轨道建设项目资金的特点

一般而言,城市轨道建设项目所需要工期长,施工难度大,涉及的面广,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一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程投资一般都在百亿元以上。建设所由于需要的资金比较庞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资金来源就主要以国家投入及企业融资相结合为主体,沿线土地开发收入、社会募集等其他收入为辅。

由于资金的投入量大,因此保障资金的安全及合理的使用是贯穿项目建设的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也是保证项目能按期优质完成的关键。

二、加强城市轨道建设工程资金监管的意义

1、资金是城市轨道建设工程的重要保证。由于轨道建设工程资金的投入量大、周期长等特点,且投资建设的是不具有移动性的固定资产。如果处理得不好,往往会造成资金短缺,建设项目中断,影响轨道工程项目的进度,造成建设资源的浪费。在城市轨道建设资金的筹措中,首先投入的是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不可能一次性投入,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还需要通过融资等其他途径来筹集资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合理的使用建设资金,不但会降低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项目的建设进程,还会增加政府和企业的财务负担。

2、企业内部资金控制管理的需求。轨道建设企业的资金主要有银行存款和现金,二者的收支平衡是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重点。如果城市轨道建设项目的资金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资金的日常管理控制不严格,会致使虚开发票、套取和挪用资金等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出现。此外,如果缺乏资金安全管理的意识,轨道建设工程相关人员往往只关注工程施工的进度,轻视工程建设资金的安全与监管,给承包商过大的信用额度,使资金的管理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另外,如果岗位制度不健全,部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够严格的按照规定执行,造成轨道建设资金的管理混乱。

3、企业执行预算管理的需求。预算管理企业力求达到绩效最大化的一个管理模式,过量化轨道建设的各个建设目标,实行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和建设资金预算管理是相辅相承的,通过加强资金的管理使用可实行预算管理的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可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管理目标。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可规范资金的使用,使其它严格的按照资金预算执行,保证各阶段建设目标的实现,不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还体现出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业绩。

4、提高财务人员资金管理业务素质。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不够,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对资金管理的执行力不够,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在相关的财务管理法规中已经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做了严格规定。但是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管理风险的意识淡薄,在资金管理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不按照相关规定去执行,给轨道资金的管理带来潜在的风险。

三、加强城市轨道建设工程资金管理的策略

资金管理措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尤其是在轨道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大、流量快、回收的周期长,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1、资金流动的内部管理。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应建立和完善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的内部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弹性的资金控制制度。健全的资金内部控制,实现轨道建设单位资金开支的合理、合法,满足轨道建设的需求,防止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和融资压力。城市轨道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强领导,建立职责分离制度,将管理与施工职务相分离。轨道建设单位应加强资金岗位责任制度,合理设置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岗位。首先从企业的组织结构上给资金的流通提供安全保障,其次,轨道建设单位应加强资金审批和监管力度,通过对资金审批人的权限与相关责任进行界定,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流动,并对资金的流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稽查。轨道建设单位还应做好轨道施工的全面预算工作,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资金管理组织结构,实现精细化的全面管理。在预算编制上,工程人员和财务人员要提前介入建设项目,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施工单位的意见,考察建设项目的实施环境,编制灵活、高效的、富有弹性的资金预算管理办法,将资金预算管理的责任应逐一落实到各相关负责人、各相关部门及各施工单位,提高轨道施工资金预算的执行力度。

2、资金的支付管理。城市轨道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支付施工款项,保证资金能够为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杜绝资金的浪费和滥用。城市轨道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在资金支付审批时,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来严格审核计算工程款,要准确把握工程完成投资情况与实际支付资金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企业资金的沉淀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轨道施工的顺利完成。

3、施工单位建设资金的管理。加强施工企业轨道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建设单位依据施工企业的工程完成情况,审核支付相应的工程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资金是施工单位可以自己支配的自由资金,建设单位不应当干涉施工企业资金的使用。但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公益性事业。如果不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资金管理和监管,容易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形象。作为轨道交通的建设单位,应当担当起城市轨道建设工程的资金延伸管理与监督的这个重要职责。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资金的延伸管理包括施工企业的开户行管理、合同管理及资金使用管理。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资金的管理主要归纳为“指定开户、专户储存、专款专用、银行监督”四个方面。建行单位要求中标的施工单位在指定的相关银行进行统一的开户管理,专门用于管理轨道建设资金。通过建设单位、施工企业 、银行三方一起对建设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这样不但保证了工程款专用专用和及时支付,还可以方便建设单位掌握施工企业的资金动向,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对施工单位实行严密动态合同管理,主要是对施工单位的分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机械租赁合同以及其他的合同进行审核、备案,根据备案的合同审核施工单位的款项支出,也便于掌握施工单位的资金支付情况,保证各种款项的及时支付,从而保障城市轨道建设的顺利进行。

此外,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及风险管理的意识也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能够有效的监管企业的资金动向。同时,高素质的资金管理人员,对各项政策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够更好的执行各项政策、法规,能够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的作出判断,调整管理的策略。提高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水平,是保证城市轨道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

四、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轨道建设企业必须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企业资金的管理制度,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城市轨道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华伟.浅谈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交通财会,2010(3).

[2]高永翠.论基本建设单位资金预算管理[J].当代经济,2011(12).

第7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1.1 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造成道路系统功能紊乱 

路网等级规划不合理是城市路网中常见问题。路网等级结构的不合理,就会使得整个道路系统紊乱,相应的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实现。交通生成点和管路系统之间没有连着设施,对车辆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同类别的道路交通指挥系统功能失效,从而给机动车以及行人的出行到来不便,不利于交通功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发挥。 

1.2 路网节点不畅,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城市交通线路比较复杂,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需要,需要设计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城市交通线路,为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基础保障。现有的城市交通路线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论性指导,在交叉道路上时经常出现车流相互等待或者避让的现象,影响道路的通畅性。同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之间相互产生干扰,严重降低了交叉口服务水平,从而造成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低下,浪费路网资源。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交叉通进行改造,通过增加交叉口车道数量来减少相互等待的时间,进而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发挥交叉口的应有功能。 

1.3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功能效率不能有效发挥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不合理会对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土地资源利用造成不利影响。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只注重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忽略了对城市交通工程的设计,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其提出合理化的设计方案,结果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不合理,尤其是在横断面的设计方面。首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分析道路功能、交通流的构成。其次,缺乏对道路交通流组织、路段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及行车速度与延误等定性的具体研究和考察。最后,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景观没有列入道路交通规划的范围之内,没有在交通规划设计时融入道路通行能力的环保、安全因素。 

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改进 

2.1 道路交叉口规划原则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的通行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要想使交叉口的相应功能完美发挥,就要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严格根据城市的实际交通现状进行交叉口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第二,协调性原则。城市道路中的干路交叉口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渠化规划设计,以此增加交叉口的车道条数,使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等待时间,实现路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统一性。第三,系统性原则。在改造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性的改造,保障交通规划的系统性原则,不可以单独改造某一方面,这样会对问题转移到其他路口,增加新的矛盾。第四,节约性原则。在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时,要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提高城市交通通行能力的同时,节约土地资源,节省工程投资成本,防止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 

2.2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 

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与道路交叉口设计相比,同等重要,也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重要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保证城市交通运行能力的有效保证,要想使其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就要熟练掌握其中的关键点。首先,在设计城市交通线路时,要对道路的通行能力、机动车等的行驶速度,以及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客观要求,以此对道路的宽度进行合理设置。其次,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管理是实现道路通畅性的重要内容,事先预测道路交通量,根据实际通行能力进行设计,调整原有的车道数。再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明显增加,车的类型也多种多样,要合理分配车道的种类以及分隔带,优化道路断面的分配比例。然后,道路上的附属设施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会发生破损。因此,要考虑到设施的养护需求,适当地调整断面的各部分比例,使其满足各种因素的需求。最后,在减少城市交通规划成本的基础上,还要节约土地资源,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道路交通进行分期改造。 

3 加强道路工程建设管理 

3.1 制定安全方案 

道路工程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才能为提高我国的建设水平提供坚实基础。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之前,要根据道路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以此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道路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安全施工,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道路标准进行道路制定安全方案,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道路建设安全体系,并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施工,以免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施工速度,降低道路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实际施工方案,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道路工程论文建设质量。 

3.2 加强道路建设施工的管理 

管理环节是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占有主导地位,是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要加大力度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管理。(1)在施工环节,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对施工方向进行引导,重视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掌握各个施工环节的进度。在道路工程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对施工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控制,优化施工质量,及时反馈施工信息,这样可以保障在施工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不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2)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立岗位责任机制,防止在发生问题时没有工作人员承担责任,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施工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序、正常进行,还要制定清晰透明的奖罚机制,激发全体工程人员的施工积极性,从而确保道路工程施工建设目标得以实现。道路工程建设施工之前,设计具体、详细的施工方案,透彻地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为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提供有效基础。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前提。因此,对相关部门与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与要求。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与道路工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提出有效的安全实施方案,加大施工组织的管理力度,为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第8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管理技术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

0 引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运输所完成的《2012-201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报告》统计,2012年度,全国有35个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线路,估算完成总投资约2600亿元。深圳、青岛、成都、长春等7个城市新开工轨道交通线路共计11条段,里程252公里,车站167座。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计有28个城市继续建设轨道交通线路工程,续建线路共计63条段,里程1399公里,车站970座。2013年,已批准的项目将进入规模建设阶段,城轨投资规模有望达到2800亿元-2900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各类轨道交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由于国内原先没有专门院校设置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因此没有相关的人才积累。如何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解决专业人才的短缺是我国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即将面临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容

纵观国内外投入使用的城市轨道交通,大致经历了规划设计、筹备建设和成熟运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才需求侧重点不同,当城市轨道交通被批准建设之后,通常成立专门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而相关集团有限公司在建设初期会先下设建设分公司和运营管理分公司,使其分别承担土木建设任务和运营的初期筹备工作。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完成,各种设备的逐步到位,进入试运营、正试运营阶段,运营管理分公司根据业务范围的不同,通常下设机电分公司、供电分公司、线路分公司、通信信号分公司、建筑安装分公司、职工学校、设计研究所等部门。

总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要涉及两大方面:站务管理和设备的维修维护。站务管理主要包括行车调度、客运服务、应急处理等。设备的维修养护包括机车车辆的检修、车站家电设施(如空调、电梯等)的维护,供电(强电、弱电)、通信信号、机电和线路等。相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内容: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运营企业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2)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培养有通信信号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系统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应用、设施维护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培养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工务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从事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工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培养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机电技术及其装备的操作、运行、检修、维护和管理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培养轨道交通车辆的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这5部分内容囊括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需的各类人才,需要不同专业的基础知识,需要不同层次的专业水平,使得不同院校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的培养落脚点不尽相同。

2 应用型本科城轨交通运营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与铁路运输相比,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之处只在客流特点的不同,随之产生了城市轨道交通在整体运营组织方面复杂性和局部运营组织简单性的特点,将原来铁路交通转变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师资、实验室等方面可以共用,因而本科层次的城市轨道作为一个方向挂靠在交通工程或交通运输专业之下,为数不多,主要由铁路交通专业方向转变而来。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注重与工程一线的零距离接触,因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把培养的重点落在“技术”之上,但同时也不能像高职院校面向普通的技术工人,应用型本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把握专业基础、实践技能等各方面“度”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需要的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如果该专业方向覆盖各个岗位而无突出重点,广而不精,则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与此同时,只是掌握某一方面的某些技能,而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没有宏观把握与系统协调的能力,则培养的只是技术工人。

因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应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全面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一个或者两个方向的专门技术,既能胜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某一子系统的管理维修工作,又能够满足该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乃至整个轨道交通系统协调工作要求的复合型一线工程师。

3 应用型本科城轨交通运营人才培养的实施

随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具有持续的潜在的市场,但是越来越多的高校跻身这个市场,也会让该专业方向的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应用型本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合理定位并保持特色

在课程设置时如何定位,是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首要解决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为学生在毕业后继续深造或者是工作时的自我学习搭建一个充足的平台。对此,制定了以下几点原则:

(1)强化基础

本科层次的学生和高职层次的学生最本质区别就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基础,就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对与行业有关的技术知识进行深入学习,目的是为学生此后的专业学习,毕业后的工作发展奠定足够厚重的基础,期望能够做到厚积薄发。

(2)重点突出的同时,兼顾全面

在重点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课程的同时,应同样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等环节,也应同样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当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经济影响等各个方面。

兼顾全面,就是要覆盖有关城市轨道交通的方方面面,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为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找到突破口的启发,甚至是途径,目的是在知识层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充分凸现应用型本科学生与高职学生本质上的不同。

(3)保持知识的前沿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技术发展很快,在课程设置上应跟上时代潮流,把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及时作为选修的方式引进人才培养方案中。

3.2保障条件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想取得成功,不能只局限在少数人的研讨、设计之中,必须化为全员的行动,要想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专业方向办成社会认可的专业,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1)师资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是一个全新专业,许多院校的专业教师基本都是原来相近专业教师,相对缺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相关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培养的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也比较欠缺。

对于地方高校,专业教师多是引进的或应届毕业生,知识背景和实践能力就更为匮乏。所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解决。

(2)实践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复杂的、造价昂贵的系统,建立其车辆运营、调度、信号、通讯等子系统的实物实验室,并不现实,该专业需要相应的模拟仿真实验室,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素质的培养。

另外,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联系与合作,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难题。

4 结论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目标以及实施过程的探讨,并以交通工程专业2007级作为试点,初步效果良好。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走过单线建设阶段,进入了网络化建设时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将会迈上新台阶。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因而如何在本科层次上对其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将继续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第9篇: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范文

关键词: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是人们出行的关键,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运营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但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中还存在诸多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以及缺乏管理人才、资源、技术支持等问题,文章就上述一些问题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标准不一致

由于我国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也不尽相同,而且各地域的民俗、生活习惯等也不相同,因此,各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上也并不统一。该种现实情况通常会导致不同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从而降低了运营协调管理的效率,容易发生浪费运营资源的现象,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高效管理。

(二)安全评估存在偏差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然而在实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或部门并没有对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的安全措施进行相应的检查,比如缺乏安全监管,未对消防工作进行验收等,安全评估工作不到位;在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检查,更没有召开专业的安全会议对交通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情况堪忧。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低、成本高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由政府财政部分进行投资和运营的,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处于垄断运营状态,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力,致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另外,很多城市地铁车站中的相关设施、设备的造价较高,使用率却偏低,导致地铁车站的总造价提高;同时,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时,缺乏对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出现了超载或空载的线路,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利用率。

(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现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主要参照铁路的运营标准,来建立自身的运营管理办法,另外,其也参照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办法,建立自身管理制度,这造成管理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不相符的现象,而且不符合当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模式,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引入竞争机制并统一规划管理

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需引入竞争机制,使规划管理系统化、统一化,使管理制度更为全面,改变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的现状。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因此,作为地铁公司,应全面提高自身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意识,改变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地铁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民间的资本,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二)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城市实行地铁运营,随着网络化运营的深入,很多大城市的客流量持续攀升,很多车站需要限流,才能保证运输的畅通。从城市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积极加强安全管理和责任监督,保证线路运行更加安全。同时健全国家的相关规定,完善安全运管理制度以及法律体系的建设。新开通的线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条件,保证验收的严格执行。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城市轨道线路来说,需要提高其服务水平,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健全安全评估体系,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规范化、安全化。

(三)科W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轨道交通规划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设置轨道交通线路的两端。从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来看,地铁线路所到之处,对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郊区的荒地成为现代新城。不过其中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如果线路终点选择不合理,则周边的商业、楼宇等配套设施很难跟得上发展,这也从实例证明了,仅仅依靠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轨道交通规划,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利用率。

(四)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

想要切实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水平,就必须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话,就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非常缓慢,运营管理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并逐渐朝着定量化管理方向进行前进,而且在我国的各个城市中应大力推广和实行完善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在制度上做出明文规定,进而对全部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限制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