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第1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导学互动

从事地理教育工作多年的我,深知地理教育由于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不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更迫切的需要方式方法的更新,以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的获取知识经验的能力。因此,只有合作互动,才能使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突出主体,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地理课堂教学“新”的基本组织形式――导学互动

现在部分教师使用新教材,沿用老教法。在此情况下,我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提出了“要从课堂改革入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指导思想。之后,我带领我的教研团队深入实际调研,本学期在我所带的班级进行实验。

“导学互动”教学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基本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课时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以课时为单位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课时达标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导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分为“四步八环”。每个步骤由几个教学环节所组成,这几个教学环节也是一个有序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是“自学导纲”。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步骤。它包括两个环节:①新课导入。②学生自学。

第二步是“合作互动”。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步骤。它包括三个环节:①小组讨论。②师生互动。③教师精讲。

第三步是“导学归纳”。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它包括两个环节:①教师引导。②学生归纳。

第四步是“反馈训练”。 这是课堂教学的终结步骤。

本学期,我进行了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以此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趣促情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学生在观察中乐于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述黄土高原时,给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发生地的景观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反映的地形条件、植被状况等,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的提问既要结合教材内容,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岛并设计如下疑问:①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②北回归线穿过了台湾省的什么部位?③海峡两岸为什么要统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能独立地解答问题。这样,学生由于成功产生了喜悦,并且得到了满足,更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激情。

2.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适时给学生予点拨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遇到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点拨。在讲“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一课时,主要区别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尤其是自然差异这一块儿比较复杂,涉及到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等,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与同学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通过画图来理解差异。于是,我和孩子门动起手来,一边分析,一边画图。几分钟的功夫,我们就画好了。

通过画图,学生理解了南北方的差异原来只有一线之隔,对于南北方的理解,并没有系统的讲解什么,只是画画图,让学生说说对它们是怎样理解的,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就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除了知识信息方面还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二、教学模式灵活多样,轻松和谐感知互动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过程,而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轻松和谐的教学情景。

1.采用多样化的直观手段,促进师生的认知互动

地理教学要求直观手段具有多样性。例如讲板块运动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同时进行过程演示,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通过形象思维达到理性认识,采用多样化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地理规律,促进师生的认知互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直接观察,从学生是眼神看出他们是否掌握、理解。从而做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批评与矫正。

我想,经过以后对合作教学模式进一步的潜心研究,“导学互动”合作教学的成效会更突出,会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学》,2008年第6 期

[2] 陈尔寿.《中学地理卷》

第2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一、4MAT教学模式

4MAT模式以学习风格为出发点,麦克卡锡将学习风格分为四种类型:想象型、分析型、常识型和活力型[2]。想象型学习者关注“为什么(why)”,对具体形象的知识更有兴趣,对抽象内容接收能力较差;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是他们适宜的学习方法;分析型学习者关注“什么(what)”,擅长逻辑推理、钻研细节,接收课堂知识能力更强。常识型学习者关注“怎么样(how)”,喜欢抽象信息,并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活力型学习者关注“如果……那么……(if)”的问题,喜欢先提出假设再进行发现式研究,思维跳跃,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性强,但在被要求执行步骤具体的任务时困难较大。针对这四种学习类型,麦克卡锡设计出分四个象限的4MAT教学模式,采用左右脑交替的信息处理方式,将学习过程细分为八个步骤:

4MAT系统把学习描绘成一个由四个象限组成的圆,形成“感知——反应——思考——实践”这样一个自然循环的回路的自然学习过程,更加有效地学习。从教与学的循环过程来看,随着4MAT循环系统的运行,学习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3]。

二、4MAT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第一环节“引起注意”,这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有集中注意力,酝酿情绪,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带入情景,切入主题等作用。教师可以采用事例分析法、质疑法、地图图像图表法、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或实验等形式,以现实事物为基础,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探究,通过亲身体验和有直观感受的简单易懂的知识引出抽象、间接、难懂的概念。例如,教学内容《经纬网》,因为经纬线是一种假想的线,属于抽象概念,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接收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把教室设计成一个形象的经纬网现场,让学生根据横纵第几排说出自己在教室里的准确位置;教师再将横纵排标上经纬度,引导学生用坐标来表达自己的位置。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室这个现场继续深入开展低中高纬度、东西半球判别等概念的讨论。

这样就使学生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将学习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教授新知”,这是传统教学环节。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民主意识。教育民主化将把竞争带进课堂,这种竞争包括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师生之间的竞争。教师要敢于和学生比输赢,正所谓“教学相长”,彻底改造“教师中心”的专制型教学机制,提倡“黑板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氛围,只有在平等互动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使生命力得到释放。教师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自身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与学的综合体。要求教师科学组织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将所学知识全方位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对所见所闻进行反思,促进概念的形成。

例如《中国气候》关于等温线图里的虚线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明确图例、气温数值的含义和作用,根据等温线图总结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的递变规律。其次,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探究其分布的成因,进一步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经过探究和讨论,学生掌握了1月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后,教师提出疑问:“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通过这些疑问引导学生阅读7月等温线图,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探究7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如此设计,学生能顺利地得出结论。

第三环节“练习反馈”,通过练习强化知识。有针对性的安排课堂练习:(1)针对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练习。基本概念及时练;难理解的知识反复练;按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练习方式。(2)针对学生实际,落实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中进行成功教育。可采用的课堂巩固练习的方法有:尝试练习——探讨新知;基本练习——巩固新知;综合练习——形成技能;变式练习——活跃思维。

例如《经纬网》的练习设计,在学习本节知识后,安排课堂练习:读下图,认真分析A、B两点的位置,填写表格:

本次练习一方面考察学生对经纬网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纬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及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经纬网的排列规律的运用程度。对图中两点位置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更考虑了学生所学的经纬网知识点是否落实在图上。另一方面考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运用,太阳直射点的空间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和五带的划分等,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对学生的空间概念要求高,对经纬网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考查力度大。

第四环节“应用展现”。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对前三个环节的成果总结,引导学生以图表、类推、小组讨论、总结交流、作品展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增进知识内化;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将教室现场绘制成一张经纬网图,标注出自己的地理坐标,所处低中高纬、所在半球以及与另一同学的相对位置等。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针对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面对生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上四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不同环节有侧重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配合了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特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优势和接收弱势环节的挑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在师生共商中完成教学任务。4MAT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充分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领会新知识有很大促进作用;是一种值得继续完善和探索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美玲.“4MAT”教学模式特点及其教学启示.科教文汇,2011,11(上旬刊).

第3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发展

创新改革的进行对于我国学校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课程教学实行创新型发展成为的必然。高中地理教学在今后学生步入大学乃至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时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应顺应时代需求,结合当下社会发展实际培育高中人才,更为高效地进行课程教育。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模式

现阶段我国地理课程教学已有明显成效,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积累已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但面临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地理教学也在日渐发生变化。学生在经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后,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已具备初级能力,能够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知识应用;进入高中后,面临更大的学习压力,地理学科被作为副科进行学习,学习态度的不端正造成对于地理学科日渐忽视,兴趣的逐渐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面临更大的高中学习压力,地理课程教学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面对高考,学生不得不加大对于考试科目的学习力度,加上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造成地理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降低。

1.教学内容枯燥

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只注重对于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生硬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师生间关系的淡漠,使得学生无法唤起自身对于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交流的缺乏无法使教师认清当前的教学实际,也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进一步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发展。

2.地理教学空间存在一定局限性

高中地理教育中,多数教师关注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而相比考试课程,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关注少之又少。教师不注重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课下时间利用的缺失使得地理课堂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

三、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措施

面临当下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地理教学方式,创新高中地理教育,是改进教学质量的根本方法。

1.现代信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

社会的进步带动着信息化发展,学校教学应做到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发展潮流的顺应。开展信息化教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广阔的地理知识,信息化的引入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还能够通过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利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课堂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方面,应做好实际生活中知识运用的正确引导。教师应注重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总结,通过地理知识的总结进行对于生活中知识的阐述,把生活中的实践体验教予学生,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3.课堂气氛的充分调动

课堂学习气氛的调动在师生间知识的交流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维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保持对于地理学习的高度关注,在气氛的营造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也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当下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进,能够保证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与提高。高中地理教育仍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新课标对于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完成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不仅要靠教师,学生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随着创新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育改革会逐步深入,教学质量会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在初中阶段,地理课一般一周两节,教师面对课时较少、难度较大的现状,就必须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目前用的较多的就是小组合作,但是实施现状却不是很令人满意。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这方面的一些探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进行了有效的探讨。

一、“将军式”的小组合作,形成榜样示范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翻开我们的《填充图册》,对于许多优秀的学生来说相当简单,可以填得又快又好,但特别是对于七年级一些还未入门的学生来说,就略难了,这时可以采取这样的“将军式”讨论,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

这是一节大洲和大洋的新授课,这里选取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作为案例。

案例一:

这种合作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可以解放老师,又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价值,因为学生和学生最近发展区最贴近。但是这种合作方式局限性比较大,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很重要,仅仅适用于难度较小的基础题。

二、“兵教兵”式的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这种是最常见的课堂讨论形式,它要求学生在由4~6人组成的小组中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为了避免无效讨论,我校制订了高效合作小组的要求,要求每班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编成相应的代号,搞一个鼓舞人心的岗位竞赛,使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并且按时轮换岗位。下面结合案例说明这一模式。

案例二: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重难点:我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发展等的影响。

重难点突破过程:

【教学思路】利用学习活动单的形式,出示各种地图,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对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教师提供素材】每一组一组图片资料,图一:中国主要港口和航海线分布图;图二:阶梯交界处的水能利用图;图三:中国年降水量示意图;图四:中国主要铁路图;图五: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和边贸口岸图;图六: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图七: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图八:中国的季风图。

【学生学习过程】小组讨论,记录员在活动单上做记录,例如某组选的是交通因素。(1)各成员通过观察老师提供的8张图片,从中筛选出与交通有关的图片(图一、图四)。(2)分析图片讨论地势地形对我国交通的影响。(3)得出结论填到活动单中。在讨论过程中组员有争议时可以向老师求助。

【教师小结】地势地形特点的影响

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几个注意点:

1.小组合作的前期准备

班主任在开学初要分工设立组约、组训等,并设立小组的课堂学习标准。

2.小组合作的实施环节

先思考后讨论的形式才能达到效果。小组之间可以同桌先互查互督,然后小组内部合作,再大组间交流展示,最后的检测、反馈可以用“小组轮转批改”的方式进行当堂批改,当场报分,作为第二次学情反馈和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的依据之一。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第5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双主体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一、关于教学主体的误区

⒈教师中心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教学进程。“教师中心论”主张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模式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受制于教师,失去了学习主体地位,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则是教学客体。这种教学观念下出现“老三中心”即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案例1:《美国的农业》,教师A在整个课堂中详细介绍了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等农业带,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听的状态,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消极地接受一大堆显得极为枯燥的知识。

⒉学生中心论

与“教师中心论”相对的观点是“学生中心论”。与教师中心论的“老三中心”相对立,学生中心论提出“新三中心”,即以学生、经验和活动为中心。在实践中有人把学生主体极端化,宣扬“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把学生看做是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和结果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以协作者的角色帮忙培养学生自主性。结果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案例2:《美国的农业》教师B将整个课堂设计成一个活动,即让学生自己寻找适合美国的农业带。美其名曰,将课堂交给学生。然而,此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只能直接用课本上的美国农业带图敷衍了事。

二、什么是教学双主体

教学双主体的观念认为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的。现在通常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说成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即主导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方法及时间和空间。与此同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客体则是教学内容,三者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教学过程。

案例3:《美国的农业》,教师C在跟学生介绍了玉米带选址的方法后让学生思考美国小麦带和乳畜带的位置。学生根据老师对玉米带的讲解,认真思考,归纳出其他农业带的情况。教师介绍方法就是在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思考其他农业带的位置也是在发挥主体作用。

三、如何实现“双主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⒈教学氛围更和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教学氛围对教学的重要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能更好地发挥好各自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互动。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营造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心灵深处相互接触,从而共同提高。因此,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探索的前提条件。

⒉教学方法更多样

讨论教学通过讨论、评议、辩论等学生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从而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机遇和条件,鼓励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和质难问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评价他人观点,尊重不同意见。讨论教学在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巴西》一节,可设计是开发热带雨林还是保护热带雨林的辩论会。

自主学习法通过教师敢于放开手脚,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见学生能否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如复习《中国的气候》一节,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描绘出中国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带的范围。因此,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探索的主要途径。

⒊教学手段更信息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刻不容缓。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信息资源,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效益,开辟主体参与的新天地。然而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似乎走入一个误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传统教学模式。媒体作用应由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因此,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探索的重要媒介。

⒋教学评价更全面

第6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理想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翻转课堂来源于英语术语“Flipped Class Model”,国内称之为翻转课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颠倒教室、反转课堂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原本的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通过课后的作业、实践或操作来完成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外针对翻转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单纯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自从翻转课堂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许多教育界的研究学者也陆续展开了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能够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展开,只有部分教育实验基地展开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实验研究,比如山东省昌乐一中。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学习教学内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一种是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颠倒――学生提前通过观看和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在课堂上面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相互协作,完成问题答疑。

由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故而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也不再类似传统的教学评价只侧重于定量评价,而是立足于更宽广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关注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评价。目前,教学研究者大致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内容分成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的效果以及课堂之后的总结反思等。当然,同传统教学评价相同的是评价的主体和多元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参与的个人、学生家长、学生同学和授课教师。评价等级的设定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该教育模式下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三、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翻转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侧重于学生的课前阶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机制,课后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

1.教学的课前阶段

在翻转课堂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学的课前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地理课程的具体知识和教学任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学习参考资料,当然学生也是这个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学生需要自主地将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

2.教学的课堂阶段

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对课堂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和老师进行探讨和交流,老师则需要把握课堂的节奏,既要解决学生的疑难杂症,又要安排好教学的进度安排,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的课后阶段

教学的课后阶段也是翻转课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学生、同学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一阶段不仅需要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需要他们对前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反思。这个时候的评价和反思就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建议和展望,也是翻转课堂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所在,所以需要评价体系的各个主体认真地完成。

四、结束语

我国对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通过概述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教学模式理论及现状,分析了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评价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大规模地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更多的实践和实验中去检验和突破各种障碍,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吴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董满超,栗洁玲,黄莉敏.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3:6-10.

第7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一、翻转课堂含义及其发展

翻转课堂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才能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只有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信息技术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自1991年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创立PI(Peer Instruction)教学法,到2000年美国的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 Michael Treglia在迈阿密大学讲授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再到2004年萨尔曼?可汗将辅导资料制作成视频,放到 You Tube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直至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过程上传到网络上,“翻转课堂”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微视频以其能够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障碍的优势,成为“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

二、翻转课堂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的机遇

1.获取优质教学资源

近年来,大量优质地理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就是彰显大规模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研制开发与共享的一个良好开端。对于地理教师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通过学习名师的视频课程,对自己的课程组织进行深度反思,从而会激励地理教师注重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业务水平。

2.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的出现带来了学生学习地点和时间的翻转,学习地点将不再以单一的学校为主,家里或者是学习同伴的聚集地都成为了学习场所,学习时间也变得灵活。传统课堂的教师是学习资源的唯一来源,学习内容、方式都是听从教师的安排,但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习同伴和学习视频和教师占有着同等的分量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新型的合作关系,师生共同来探讨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现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平台,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来共同学习课程视频,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地理主题,课前进行研究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气候特征讲解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对当地的气候变化进行思考,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来分析地理知识。学生通过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从当地气象台获取关键的数据,进而做出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总结报告。这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还能培养出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初中地理翻转课堂实施要点

1.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详细地撰写教学设计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着手,保证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与此同时,教学设计则对于教学效果存在非常直接的影响,必须密切联系微视频中需要阐述的知识点,对于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协调。对于教学设计,可以从实验内容上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从教育技术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初中地理课程具备非常强的基础性,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如何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做好教学设计,必须详细地查找和具体的知识点存在联系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源等,切实将这些要素都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之中。

2.视频录制

视频录制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视频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录制视频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等。多使用问题式教学,对于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非常好的帮助。学校为教师录制视频专门建立了工作室,录制时教师的声音应清晰,板书工整,语言精练,解说得体,这也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视频的制作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为此,我们地理组的教师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部分内容,并对录制结果多次修改,以达到最佳效果。

3.要注意学生学习心理与微视频使用的关系

学生面对学习任务、学科知识难点及学科思维提升的要求,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微视频的使用要起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参与度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到底哪些点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历程的关键点,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微视频的手段,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4.要注意学生的即时学情反馈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翻转课堂教学的策略之一就是“针对而学情的状态从学生整体来说是多样化的,就每个学生个体而言,又随着时间动态变化,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效果一定是建立在对学情的即时准确把握上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反馈手段了解学情,调整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

第8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一、高效教学和道德课堂的概述

道德课堂就是“符合道德标准”的课堂,是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提出的更高标准的教学要求,是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它要求教师要用符合道德的方式创造出充满尊重关怀和民主的教学环境,在身心愉悦、精神自由和人格健康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学业进步和身心发展的有力推动。在道德课堂中,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强调的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同高效课堂相一致的。

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通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以获得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识,充分培养和锤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全面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要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其基本目标应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高效教学和道德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的探索与

实践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完成“高效教学、道德课堂”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探索,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众所周知,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满足新课改的高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教材教法,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不断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2.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教学活动中有声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教师要用亲切和期待的眼神,使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还要用热情洋溢的微笑和友善慈祥的面容,给学生传达最直观形象和真切的感受。除此之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得体的身体语言,随时随地地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动导向,将德育贯穿于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3.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依靠德育加快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就要先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并确定教材中知识结构内容与道德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德育引入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抓准时机,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提高自身素质,塑造现代人格,迎接新的挑战,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活动

第9篇: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先学后教”模式;教学;研究

所谓“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自主看书和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纠错,引导学生质疑、交流、讨论,可以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达到“以兵练兵”的目的,而教师只需做好引导、补充与更正的工作即可。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呢?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一、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充分预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涉及教学重点、难点,并积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必要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线索。使学生的认知与探究活动变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同时,教师可以采用生活素材、问题悬念、幻灯片等方式呈现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将自主阅读教材变成一种自我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学活动。例如,“运用天体系统示意图,说出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比“说出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的要求就要低一些。因为在有示意图的情况下“说出”比在没有示意图的情况下直接“说出”要容易一些。因此,选择行为动词和行为条件时,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的学习基础。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可以选用较高水平的行为动词或较复杂的行为条件。越高水平的行为动词或越复杂的行为条件,越有利于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利用好教学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将其标注在文本的相应位置,为合作探究与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先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自学,并穿插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答疑、抽查、询问,充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具有共性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统一组织讲解,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先学”任务,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定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助,让学生不能输在基本的教学内容上。此外,教师要加大巡查力度和个别询问,充分了解学生的“先学”情况,还可以通过练习、板演等方式进行检查,争取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和归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学案,并给出相应的资料:(1)本地市交通工具的品种、数量、更新状况等;(2)本地市的道路交通情况;(3)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4)教材中涉及的有关资料。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1)交通工具更新的速度之快说明了什么?(2)道路为何要拓展加宽?(3)本地市道路今后是否还需要继续改造?(4)你认为应怎样解决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有多大?通过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三、加强质疑与小组讨论,实现课堂自主、合作学习

古语有云:“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却无疑,方始是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提出问题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之情。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及策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是这一学习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想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尽量少占用课堂时间,在班级范围内形成小组之间、小组内部、师生之间的对话模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究成果,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在教学《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如:德国鲁尔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为什么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定要转型?同时,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实施教学时,一定要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发学生的质疑品质。当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表达出来,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当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后,由教师将较为复杂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然后再分配到各个小组,引导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探寻问题的答案,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同时,教师应注意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于放任自流,任由学生随意探讨,没有提出任何引导;二是事先将答案告诉学生。最后,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请小组代表依次上台进行总结交流,由其他成员进行补充。针对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合理点评,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无法在课堂上及时解决的,可以留在课后让学生继续讨论。

四、正确把握“后教”时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后教”指的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其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纠正、补充、整理,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后教”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教学,而是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指导与纠错,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以兵练兵”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通过“先学”已经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不需要进行重复指导的,只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更正、评定,一方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优等生的教学资源,避免“一言堂”现象的出现,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热力环流”这节课的时候,学生总会在热力环流方向和地面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的大小比较上暴露出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围绕学生的错误大做文章。首先,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进行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其次,让学生自主完成画图任务:标出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及等压线弯曲程度,由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在师生的努力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正;最后,利用变式图进行设疑,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一来,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五、注重改进教学评价,保护学生先学的信心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而且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对学生及小组的评价也增加了,我们要注重教学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加强点拨与指导,并把握好点拨的实际,能够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给予学生一把打开思维的钥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真正发挥出“先学后教”模式的优势和作用,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兆龙.先学后教:还学生一个真正课堂[J].甘肃教育,2011(09).

[2]夏欢.试析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学案”教学[J].考试周刊,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