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统计学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学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计学发展现状

第1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创新;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改革;基地建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经济社会的到来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会计从业考试门槛不高,具有普通会计技能的人员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人员无法适应现在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出现普通会计人员供过于求,高素质会计人员供不应求的现象。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要求高校制定更高层次的会计教学培养方案。因此,我们在下面探讨一下目前的高校会计教学现状及发展建议。

一、目前高等教育院校会计技能教学现状及问题

长时间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建设都是以一种或小部分专业为重点发展目标,打造专业高校。非财经类高校同样开设会计专业,并进行规模招生,但对会计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简单地进行普通会计技能的教学,导致从该高校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素质不高,无法适应现代深灰的需求,无法更好的就业从而转向其他就业方向。学而不精,学而无用,就业不对口现象层出不穷。

(二)重理论、轻实践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中很多专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只能局限在课本的理论,但是课本知识并]有给予他们太多的实际工作的指导,很少的学生会灵活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这种僵化的教学中,学生不敢变通,也不懂变通。没有实践的教学就是一个空架子,根本没有灵魂,也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三)会计技能实践基地不完善

我国部分高校没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基地,导致学生学习的课本知识无法发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就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就很难与企业相对接,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显得尤为困难,这也使优秀的学生很难进入好的企业工作。再有就是部分高校拥有自己的会计实训实验室,但是这个实验室是与其他会计相关部门相脱离的,只是一个单独的手工帐操作实验室,且硬件设施有限,没有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锻炼的还是学生的普通会计知识技能的掌握。即使是去到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实习,也只能是被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也学不到太多实际有用的东西。

(四)财务软件缺乏先进性

会计工作者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时代的变化使会计这个行业也不断变化,很多知识都在更新。会计软件的开发和更新使会计工作更加便利,但是很多高校的会计教学软件还停留在最早的的版本,这严重制约了会计教学的先进性和及时性,也严重制约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不到最新的技能知识,就无法适应现代的会计工作,毕业找工作时很难得到公司的认可与青睐。

二、高校会计技能教学发展与创新建议

(一) 会计技能知识教材化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会计教材内容不丰富,知识不健全,有的学校所用教材就是为了应付会计证考试,对学生的会计技能的掌握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学校应按学校实际情况自行编纂或采购具有实用性、多样性的教材,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水平。学校也应关注会计制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标准,确保教学知识不落后,提高教学效率。

(二)完善教学基地建设

目前,部分学校拥有自己的会计教学实验室,但是大多数实验室仍是相对落后的,如教学面积小,教学设备落后等。要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学校就要在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建设设备先进、齐全的实验室是首要的,这位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这种模式是合作双赢的具体体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进入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进行学习,是锻炼和提高会计技能的很好的办法。

(三)优化教学软件

目前市场上会计软件众多,其质量也是鱼龙混珠。由于会计软件的质量另想会计技能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在进行会计技能教学时应选择高质量的会计软件。国内会计行业不断发展变化,会计软件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所以高校在软件使用期间要及时更新维护,让学生高手到真实的会计环境,让学生真实的处理会计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素养有很大帮助。

(四)会计技能竞赛常态化

为加强学生会计技能的学习,学校应鼓励同学们参加会计技能竞赛。每年都会有国家级或省市级的会计技能竞赛,学校应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并为同学们提供好的比赛环境。学校内部也应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会计技能比赛,并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激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会计技能素养。

三、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更快,更加多变,经济发展尤为明显。国家、社会、企业都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为充分满足国家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要,就要要求高校努力创新会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深入探究的意识,让会计技能教学向更高的层次转换变。这样才能培育出一批批有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从而推动会计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彬,胡宜.基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8).

第2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OA系统 现状 未来

一、OA系统简述

OA(Office Automation)系统又称作办公自动化,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指的是应用计算机、电子设备和软件,来数字化地创建、收集、存储、处理,并传播完成办公室任务所需的信息。

近年来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办公自动化可以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对我国的OA系统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办公自动化起源于美国,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办公自动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单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1.OA系统的利

(1)迎合时展趋势,走在时代前列;

(2)无纸化办公,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3)网络化办公,节省人力,高效快捷,特别是针对跨校区办学,学校面积太大等情况效果非常好;

(4)电子文档的审阅、修改、修订不存在丢失问题;

(5)快捷的信息共享。领导通过OA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全面的掌握、掌控信息,处理和分析之后进行决策,同时下达决策到各单位。普通职工通过OA系统,可以快捷的查询到需要的文件,也可以把需要的信息传递到所有人。OA系统还可以查询职工的基本信息,如办公地点、电话等信息;

(6)高效的协同办公。当你还在为办一件事情找不到人,或者办事人在外出差而苦恼的时候,OA系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你只需要在网上轻轻一点,工作流就到了对方账号上,对方只需要找个能上网的地方,就可以办理工作流。

2.OA系统的弊

(1)网络安全制约OA系统发展。现在我们用到的OA系统都是单位和企业内部的系统,没有跨单位、跨企业、跨地域的OA系统,这样就限制了单位、企业、地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信息采集。

(2)OA系统无法有效兼容其他现有系统,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务学籍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统计系统等。这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收集、集中、整理,就成了信息孤岛。

(3)OA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金钱,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没有一定实力和资本的单位和企业根本不可能建设OA系统。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信息化建设根本无从谈起。

二、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OA系统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1.现状

(1)学院目前使用的是校本部提供的由泛微公司研发的协同办公系统,该系统是基于J2EE的各种技术,B/S模式的三层结构设计。

(2)学院办公用计算机属于一般配置,操作系统多采用Windows XP,也有少量的Win7操作系统。

(3)OA系统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院领导,系主任,办公室主任,机关各部门等人员上。这些人员从年龄上看,上至55岁,下至23岁;从学历上看上至研究生,下至专科生;从职称上看上至教授、研究员,下至讲师、助教。

(4)学院OA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公文、会议通知等方面。

2.问题

(1)权限问题。因为是共用校本部的OA系统,而且部分教职工人事关系依旧在校本部,在OA里面的体现也是在校本部所在院(系),在选择人员的时候不好找。新增加人员我们没有权限添加。OA系统我们有以下权限:工院流程设计、回收和强制归档;工院人员信息修改、调动。如果有老师忘记了自己账号密码,我们只有提交校本部重新设置密码。

(2)办公电脑问题。①第一次使用OA系统需要安装特定的系统插件才能正常使用,有极个别个人电脑系统有问题,出现安装了OA系统插件后还不能使用的情况,从新安装个人电脑系统后可以正常使用。②OFFICE要使用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不能使用其他公司开发的OFFICE。一台电脑拥有多个办公软件的时候也不能正常使用。

(3)兼容性问题。不能融合学籍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造成数据浪费,信息重复统计,最终增加工作量,没有达到最初设计和使用这些系统的最终目的。

(4)使用效率问题。OA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首要因素,没有领导支持,没有教职工支持是用不好的。没有经常登录OA处理文件意识,处理OA流程时间超长,未经培训不会使用OA系统,各单位OA系统使用人员经常变换等问题是制约OA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

(5)归档问题。电子文档归档问题一直是我国档案机构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何保障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长期性是电子文件归档的核心指标。尽管国家档案局先后出台了《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标准和规范,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是有很大难度的。

(6)OA系统不仅仅是行政办公收发文件

3.解决方案

(1)使用OA系统后,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和环境。这就对办公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办公人员积极的投入、主动的融入是建设的关键。人们接受新生事物都是循序渐进的,OA系统虽然在我国发展也有很多年,但是对与学院来说还是新鲜事物。虽然高校教师在使用OA系统时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是没有合适和理性的方法,将与我们最初推行OA系统的愿望相违背。我们还需要不定时的开展业务技术培训,要邀请OA系统方面的专家和对OA系统使用有心得的老师做相关的知识讲座,从根本上转变办公人员观念和素质,从而提高办公水平,真正发挥现代化办公设备效能。

(2)一个队伍行进的快慢不是以最快的人的速度决定的,而是由最慢的人的速度决定。这一句话在OA系统中体现的很清楚。要提高OA系统使用效率,除了潜移默化的、一步一步慢慢推进的方式,还要需要加强行政手段。可以把及时处理OA流程的程度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标准,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处理OA流程的采取一票否决制。也可以通过扩展OA系统功能做到每到达一个流程采用短信方式提醒一次,如果第二天还没有处理,可以再一次发送短信提醒。每天由OA系统检测没有处理的文件,定时督办。

(3)目前在电子文件归档方面通常的做法有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逻辑归档的过程中,电子文档其实并没有交给档案部门管理,交给的实际是电子文档的权限,这种模式也属于实时归档,在这种模式下只需要注意电子文档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流程的完整、安全、可靠,就能有效保证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物理归档的方式和现在纸质文件归档方式有些相似。不同的是物理归档是把电子文档下载到适当的载体中,在档案规定的时间内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

(4)虽然学院使用OA系统主要是行政办公收发公文,但是OA系统绝不是行政办公收发文件系统。高校的行政管理业务所涉及到的方面都可以用OA系统来实现网络办公、无纸化办公。比如:①科研管理方面主要是要实现项目申报、研究和结题这三个阶段的核心环节。申报课题中个人申报,可以由申报人控制研究课题的进度,通过申报OA流程和监控任务完成程度进行修改、审核,然后提交研究报告。申报课题中团队申报,则由课题负责人依据OA系统功能,组成功能群,课题负责人为该群OA系统功能群管理员,实时监控本组人员工作进度及动态。组内其他人员可以看到本群所有人,有部分权限设置、修改、查阅有关文件、资料,但不能下载。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OA系统功能建立设备申请流程、维修流程等。③财务部门可以根据OA系统功能建立报销审批流程、预算审批流程、出差审批流程、接待审批流程等。

三、未来发展

1.使用投资方OA系统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作为所独立学院转制是必然的,转制以后脱离本部也是必然的,那么很多系统都要从本部中脱离出来,尤其是OA系统。这时可以使用投资方的OA系统,融入到企业中,在企业OA系统内部建立一个独立的适用于学校的OA系统,作为今后行政办公的方式。

2.继续沿用本部OA系统

如果不脱离本部继续沿用本部OA系统,那么就要交费使用。当然相对的OA系统权限将比现在要大的多。

3.融入校园信息化建设

独立之后,如果学院有实力,可以另外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化系统。那么OA系统只是这套系统中很小的一部分,校园各个系统将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数字化校园。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编号:FIB120456)

参考文献:

[1]傅晓萍.OA系统下的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研究

[2]郑祥.OA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讨

[3]杨鸿章.OA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现状_以凯里学院为例

[4]陈大发.OA系统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的实现

[5]滕秀梅.对高校OA系统实施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6]崔海莉.高校OA系统电子文件的归档及保管方式_

[7] 郑业萌.科研工作流程OA系统的设计分析-以某省级科研单位为例

第3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10-03

一、什么是民族音乐学

民族音乐学是以研究各民族音乐的结构、特征以及它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历史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音乐学中的一门专门学科。

我国的民族音乐包含了各民族特有的民族风俗,区域特点等特征的音乐文化现象。我国的音乐家们将我国传统音乐系统化地梳理,这就形成了民族音乐学理论。民族音乐学发展到如今已经逐渐的完善和发展,与很多其他学科产生了深刻的联系。如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等等。中国当前音乐的发展很多方面都借鉴了民族音乐的特色元素,民族音乐的研究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发展、壮大的局面,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民族音乐成为我国音乐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中华音乐史上灿烂的明珠。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所谓中国传统音乐是指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建立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和体现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音乐。在民族音乐学诞生之前,我国对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和学习,过于专注于研究传统音乐的旋律,韵律,曲调结构等,忽视了对于传统音乐背后的人文环境,地域特点和民族习俗的考察和研究。随着我民族音乐学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研究逐渐将重心放在了研究传统音乐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上来。从历史上看,《穆天子传》这本书中有记载,在公元前21世纪的时候,西周时期的周穆王曾经带领大规模的音乐队伍对外国进行“友好访问”,并且就音乐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商、周到之后的各朝各代,传统的民族音乐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在音乐体裁、音乐题材、旋律音调、音阶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在这之后,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不断的融合,我国的民族音乐又迅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外来乐器也进入人们的音乐生活中,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琵琶等乐器,改变了商、周时期的以“青铜铃铛、大倒钟”为主要乐器的现象。

在乐器方面,古人以自然界的“金、木、土、革、丝、匏、石、竹”材料创造了我国的“八音乐器”,比如石磬、笛、笙、箫、陶勋等乐器。在律学方面,创造了“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要比西方的音乐律学要早几百年。在音乐理论方面,荀子的《乐论》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等论著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音乐美学方面,以孔子、荀子为代表的的儒家提倡在艺术形式上应该是“尽善”、“尽美”,强调“乐”在政治、道德和社会风尚的教化作用;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提倡“非乐”思想,片面否定音乐客观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这种观点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消极意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提倡“大音希声”,在有声和无声的辩证关系上具有某种积极意义,但把社会不安定和动荡的原因归结到音乐本体,从根本上否定了音乐,这是一种唯心和消极的音乐观。我们对中国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要辩证的汲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有着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文化不断积淀,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舞阳贾湖骨笛”,可以吹奏出完整的七声音列,距今有8000多年。它的出土把中国音乐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同时也把东方文明也推进了2000多年。中国也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的和谐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这就形成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是包容开放的民族,在经过多次的民族融合也丰富了我们的民族音乐大家园。这是先人给我们流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法来“为我所用”,完全摈弃中国的传统的音乐,照搬西方的技法创作中国音乐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例如朱践耳的《第八交响曲》、金湘的《中国书法》、交响曲《天》等。但利用西方技法创作的优秀音乐作品也枚不胜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该曲是作曲家陈钢、何占豪以浙江越剧曲调为音乐素材,以家喻户晓的故事“梁祝”为题材,采用交响乐与我国传统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以西方的奏鸣曲式结构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家将“梁祝”的主要故事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完美地融入奏鸣曲式的三个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呈示部的引子部分在轻柔的弦乐震音基础上,长笛吹奏出秀丽华彩的乐段,然后小提琴奏出诗意般的“爱情主题”;展开部是戏剧的发展中心。铜管与弦乐形成鲜明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再现部小提琴奏出凄美的“爱情主题”,与呈示部相呼应,乐曲结束。《梁祝》经典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总之,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感染力,可以采用中西音乐结合的手法,但是过于依赖于西方音乐,使得很多音乐作品失去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应有的韵味。中国传统音乐才是我们创作的“根”、我们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倍加珍惜我们的民族固有的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发展、创新中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直在发展的,但是一定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让中国传统音乐重新焕发活力。认真实践民族音乐学理论的研究,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三、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对策

音乐的发展一定是向着多元化发展的,不光是要研究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还要和国际接轨,汲取西方的一些技法,不断丰富我们民族音乐。由于我国各个民族的生活地域不同,生存环境的差异以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各族的民族音乐有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正是这些差异性构成了我国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1.树立中国传统音乐保护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外来文化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勇于去改变,适应时展的需要。积极创新,敢于创新,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寻求机遇,创建发展空间,为民族音乐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祖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方面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挖掘其中的内涵,传承和发展下去,尤其是处在21世纪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信息交错复杂,如果一次小小的不在意,就可能会造成文化的流失,导致本土文化发展向错误的方向进行,进而导致遗失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因此,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端正自身的思想行为,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始终突出民族文化的地位,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重要的。

像汉民族的安徽花鼓灯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包括花鼓灯音乐、花鼓灯舞蹈、花鼓灯后场小戏等。它是我国起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还有我国内蒙古特有的“呼麦”,是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形式,类似于相声界的单口相声和口技一样,呼麦作为一种歌咏方式,从公元13世纪产生传承至今,经历了千年,现已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流传于与黑吉辽交界处的乌力格尔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力格尔主要以说唱为主,彰显民族特色,受广大牧区人民喜爱,其内容多以说书为主,也改编过很多汉语著作,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在蒙古民族音乐中有很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国家音乐事业增添了一点新的活力,更为世界乐坛贡献了一份力量。只有全民族树立传统音乐保护意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才会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2.从国家政府方面来说,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制定合理的政策来保证传统音乐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保障。联合国在进行多次的研讨之后,对全世界发表了宣言,建议全世界都要加强和促进自身民族音乐的发展,要督促我们每一个地球人做到,像他们提倡的那样,可见联合国对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这不止在联合国中得到了体现,在此之前,中国就预知性的加强了对自身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世界音乐艺术领域呈现出自己的价值和特点,不断的强化咱们国家自身的独有民族音乐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此事有着很高的重视程度。除了文化领域的专家,我国政府对此事也更加重视的态势,正体现出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具有创造性的思想,这也正值年轻的我们学习,应该肩负起文化建设的重任,在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的先进思想文化同时,增强自身民族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

3.从教育方面,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们民族音乐的培养,完善音乐教育体系。给学生们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等,引导他们去领悟中华民族音乐的深刻内涵。许多的中小学由于传统课程学习的课时紧张,将音乐课取消,或只是把音乐课程作为一个摆设,这是一个非常不可取的。在中小学应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有很多学生都没有经过小学、中学音乐的熏陶,进而只发展成为一个考试机器,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同时也没有做到对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忽视导致现在我国逐渐暴露出民族文化流失的问题。重视当代音乐教育,应从孩子、年轻人抓起,除中、小学设置音乐课外,大学也应该设置音乐课,让他们更多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视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武装他们,让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内涵,这才是对民族音乐的尊重与重视。

四、结语

只有认真研究和实践民族音乐学理论,才能实现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要多多进行田野的考察,不要仅仅从书本上去了解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更要深入生活,挖掘我们更多的音乐文化。

对于传统音乐的研究必须认真的时间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想要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必须抱着的原则,寻求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研究民族音乐学理论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伟大精髓。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8-10.

〔2〕周婉嫣.我国中小学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0(29).

〔3〕孙茂玲.内蒙古呼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初探[J].枣庄学院学报,2013(22).

〔4〕陈曲,王志清.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的深描与阐释[J].西部蒙古论坛,2013(01).

第4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发展现状 未来前景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土木工程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存在,由原始的伐木采石,建造出模仿天然掩蔽物的人类居住场所,到新时期的超高层建筑、水利工程、超高长跨度桥梁,土木工程的发展与变化,代表了人类发展的历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土木工程的理论、分析手段、施工技术、地基处理都有了更多的发展与突破。21世纪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经济飞速发展为土木工程带来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根据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土木工程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1.土木工程发展意义

土木工程的根本含义是征服大自然,通过人力实现自然界带来的效果。随着各项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桥梁、水利工程、公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土木工程是提高人类居住环境与交通的核心产业,提高土木工程建设水平,完善土木工程发展体系,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性目标,是土木工程发展的重点。人类需要良好的生存空间,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加优秀的土木工程技术将不断出现。

2.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为了明确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必须明确土木工程发展现状,通过现状分析出土木工程的特点。

2.1土木工程理论发展

土木工程发展由两方面组成,分为土木工程理论与设计,理论是土木工程的基础,设计是通过实际证明理论的过程,只有成熟的理论作为基础,才能使土木工程设计真正的得到进步。土木工程理论由力学、计算机、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组成,必须通过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确保土木工程理论的可靠性。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土木工程也进行了飞越式的提升,根据道路、桥梁、建筑等土木工程,分别开发了多种模拟施工计算软件,这些软件为土木工程设计的突破带来了很大支持。信息化进行不断加速,而土木工程的相关资料与技术可以快速传播与交流,我国土木工程通过网络吸收每个国家优势的理论与技术,并且在网络上交流先进的土木工程理论。

2.2土木工程设计发展

土木工程设计摆脱了传统设计的缺陷,全面分析了土木工程的环境、经济、安全等因素。新型材料、结构、工艺、施工方法不断出现,人类可以将土木工程的规模扩大化,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增长,超高层、超跨度复合结构体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土木工程设计逐渐向长、高、柔方向发展。土木工程设计建立在基础理论上,随着土建项目要求更加复杂,土木工程设计也需要更加多样化,只有及时吸收新技术,把握住新优势,才能使土木工程设计更加优秀。目前,土木工程设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受力、形式方面比较成熟。

2.3土木工程施工发展

施工发展主要体现在材料、设备、工艺这三个方向,其中材料中发明了复合高强钢材、碳纤维、玻璃纤维、双层玻璃、镁合金、镀膜玻璃、铝合金、节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材料在许多建筑中得到应用,也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工程实施设备更加自动化、科学化、机械化,通过新型施工机械,可以使大规模土木工程得以实现,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在城市地下工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施工工艺,例如明挖、暗挖、盖挖、盾构、沉管、冻结、注浆等工艺技术,为地下空间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在理论、设计、施工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为了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新型结构、新型材料、新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土木工程理论与技术完美结合,帮助土木工程收获更大的成果。

3.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型城市与超大型城市数量飞速增长,人们对生活空间的作用提出了许多要求,寸土寸金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共识。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基数,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有限的城市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建筑体系,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城市飞速扩张的同时,不仅仅对生存空间提出了要求,也对电力、能源提出了许多要求。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石油、天然气的运输,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我国建设大型公共土木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建设项目。我国能源分布较广,一般在西南地区存在较多的能源储备,所处地区地形特征较为复杂,并且山区、高原、丘陵等环境较多,导致资源开发较为困难。为了提高大型土木工程建设速度,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项目,采取大跨度桥梁与隧道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从以上几种发展形式来看,未来的土木工程将逐渐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水利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能源运输等工程之中,通过大跨度桥梁与超长隧洞,改变自然环境带来的阻碍,实现更加快速的经济发展。通过精密的理论研究、新型工程材料、先进施工工艺,实现大跨、复杂结构、高层的土木工程建设,逐渐将大型土木工程普及到工程建设中,这就是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4.结语:

我国土木工程部分领域已经在世界中名列前茅,但是土木工程理论、设计、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水平,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土木工程技术,合理运用土木工程技术,实现经济腾飞发展。在未来的土木工程研究中,需要加强结构形式、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探索与研究,也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理论与技术的融合,实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2011(12):150-152.

[2] 李青柱.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浅析[J].民营科技,2012(06):181.

第5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中分级护理医嘱的现状及医生和护士是否认同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及有无能力参与。[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的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结果]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医生认为分级护理医嘱没有疑问;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不过7名医生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6名护士长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在参与方式上,8名医生和7名护士长认为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结论]对于分级护理由谁决策的问题上,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医生则采取默认态度,不过对护士的能力表示质疑,而大多数护士认为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医护合作是医生和护士都认为比较理想的方式。

分级护理,又叫等级护理,1956年由张开秀、黎秀芳前辈倡导提出,是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分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分级护理是护士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护理服务的依据,应由护士在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做出[1-4]。为了调查医护人员对这一观点的认同情况,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对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进行了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科室10名护士长和8名科主任为访谈对象。收集资料采用面对面访谈法,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获得理解和同意,讨论并选择适当的访谈时间和地点,并承诺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访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并认真记录。时间在30min左右,每例进行l次或2次;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内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护士和医生)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

1.2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等);您对分级护理医嘱现状的认识;您认为护士是否可以参与分级护理;您认为护士是否有能力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访谈中视具体情况和个案的情绪适当调整内容和数量。

1.3统计学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判断,利用均数、标准差等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与分析

2.1访谈对象一般情况护士长年龄41.8岁±5.1岁,工作时间21.4年±5.9年,中级4名,高级6名;医生年龄44.5岁±2.5岁,工作时间21.9年±2.8年,高级8名。经统计学比较,两组年龄、工作时间、职称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受访者对分级护理医嘱的争议①8名护士长不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有的病人危重不下一级护理,有的不重反而下一级护理”;医生认为下的分级护理“没有什么疑问”,只不过“有时候护士提出应该改”“有的护士说不对,让我们改”。②医护对分级护理认识的角度不同。护士认为“医疗与护理关注的角度不一样,比如一压疮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从护士角度是一级护理,但是病人病情平稳,没有潜在危险,医嘱下为二级护理”;有的医生坦言“不了解分级护理,下达分级护理只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或者“从护士那里学的”,认为“病情重的一级护理,较重的二级护理,不重的三级护理”。

2.3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5名护士长认为可行,认为“护士最了解病人”“护士认真,更敬业可以做得更好”“由护士下,护士长更专业一些”,在决策方式上,7名护士长认为与医生合作比较好。但是也有5名护士长认为不可行,因为“护士没有能力”“病人听医生的”“医疗环境不好,不愿意承担风险”“护士长、主管护师可以下,但是晚上、周六、周日,有的小科室不可能安排有经验和无经验的护士共同工作,就是说这个时候,没有人下分级护理”。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认为“也行”或者“可能可行”,认为“如果让护士参与进来,或许比现在让医生单独下好一些”“有能力的也可以,省点事”,但是强调“大医院可行,基层医院不行”;也有医生认为“谁下都无所谓。关键是病人没有问题,不投诉就行”;在护士参与决策方式上,8名医生认为是医护合作,但是“医生为主”;有的医师认为“如果让护士独立做,恐怕不行,因为护士对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排序,认为是医护合作>医生>护士”。

2.4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讨论6名护士长认为护士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护士受过正规教育”“护士比医生更了解病人,护理上的一切可以由护士做主”,但是多数护士认为“与知识层次、工作经验有关”“需要是一定资格的”“护士长一般可以,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还可能有能力”;在护士没有能力的原因上,护士认为“大多数护士学历低、经验不足”;“聘用护士多,流动性大,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大”“护士常常转科,在一个固定科室的时间短,病情改变的判断能力较弱”;“护士有学历而尚无承担此任的相关能力”。7名医生对护士下分级护理的能力表示质疑,认为“综合护士素质、学历、待遇等问题,护士可能没有能力,特别是聘用护士的能力差,而且护士总是轮转,不像医生对病人那么了解,如果护士不轮转,由2名或3名护士照看1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很了解,护士也有能力决策”“护士对疾病判断程度不如医生,主要是知识缺乏”,有的医生认为“需要以一整套体系完善后才能有能力,如教育”;但是有的医师认为“有经验的护士也有能力,老护士观察病情也行”。

3讨论

由结果可知,多数护士不很认同医生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与毕慧敏等[3]、李风莲[5]的结论,说明护理级别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问题上,由访谈结果可知,护士持肯定和否认态度各占一半,而所有接受访谈医生并不反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持默认态度,该访谈结果并不否认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可行性,与王旭梅等[6]的结论一致,与肖小文[7]、韩淑芳[1]、毕慧敏[2,3]、王芳等[4]的观点一致。在决策方式上,由结果可知医护合作是比较理想的决策方式。

在护士决策分级护理能力的分析上,由访谈结果可知,大多数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下达分级护理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医生对其能力表示质疑。王旭梅等[8]从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医院护士的发展现状等各个角度分析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能力,理论上认为,护士是有能力决策分级护理的,但是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该结论只是在访谈的基础上得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参考文献:

[1]韩淑芳.谈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4,9(4):184-185.

[2]毕慧敏,蒋兰芬,来桂英.住院病人护理分级的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3]毕慧敏,吴箭,史雅轩,等.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6A):966-968.

[4]王芳,乔巨峰.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17-419.

[5]李风莲.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21综合版):10-11.

[6]王旭梅,韩世范.对护士参与分级护理决策认同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2A):317-318.

第6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精准农业;推广;关键技术应用;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74-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且依然面临着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缺的问题,只有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本文就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农业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精准农业是一种在信息基础以及地学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和集约化的农业技术,主要是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土壤学、生态学以及农学等有效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以促进农业发展。

1 精准农业概述

精准农业是指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其进行精耕细作,以现代农业的生产形式取代传统农业的生产形式,更加注重对农业生产的管理。精准农业通过建立生态学、地学以及农学等模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等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项活动进行精准的定位,并进行精细管理,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信息化。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产量和投入进行细致分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土壤以及机械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使各种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以获得最大的产量,减少资源浪费,从而不断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1-3]。

2 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精准农业推广现状

现阶段,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很多高新技术都尝试着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但是我国农业的总体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魍撑┮翟谥鸾ハ蛳执化农业转变,但仍处于初始阶段;由之前粗放经营的管理方式向精准农业的方向发展,但也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常规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在不断推广,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农业总值的增长主要依靠投入生产要素,而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国外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但是我国只有35%左右,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不到30%,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总体来看,精准农业的推广率比较低。

2.2 我国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应用现状

精准农业的发展需要依赖很多高新技术,因而高新技术应用得越普遍,说明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情况越好[4-7]。精准农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2.2.1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将统计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新兴学科,其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来对特定的地区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精准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针对特定地区的地理信息建立农田土地管理模型,然后对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元素、农作物苗情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的发展趋势制定精准的调控措施,为精准农业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将其与农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配合使用。

2.2.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各种实地信息来源的技术,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核心技术包括影像技术、农田多光谱图像信息分析系统等。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其成本比较低,比航空摄影的成本减少1/2以上。在精准农业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田间时空变化信息,在规模化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同时预警宏观农情,以农作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可以建立农作物的条件模型和长势模型。遥感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为农业精细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8]。

2.2.3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精准农业空间管理的重要设施,其具有采集定位信息以及进行农田测量的作用。目前,在小区式农作物产量的定位计算、农田变量信息的采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到精准农业管理中,还可以实现机械自动化播种、灌溉和喷药,实现农业机械化变量作业定位。不仅如此,其在环境监测和土地测量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作用,是一项发展前景广阔的技术[9-10]。

3 结语

精准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相比,精准农业借助于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农业生产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4 参考文献

[1] 朱勇.浅论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途径和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9):10-13.

[2] 刘焱选,白慧东,蒋桂英.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14,23(7):577-582.

[3] 何志文,吴峰,张会娟,等.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16(6):23-26.

[4] 金继远,白由路.精准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04(增刊1):3-11.

[5] 陈防,刘冬碧,万开元,等.精准农业与农田精准养分管理现状及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15-518.

[6] 何东健,何勇,李明赞,等.精准农业中信息相关科学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11(1):10-16.

[7] 张仰洪,杨星卫,陆贤,等.精准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18(1):10-13.

[8] 韩永峰,李学营,鄢新民,等.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3):146-149.

第7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状;调查与研究

1 前言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中一种常见的学生组织,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也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体育社团是以体育为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有利于保持运动健身的良好习惯,对于大学生个体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新乡市有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高校,其学生体育社团作为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新乡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以及存在问题,找出相应发展对策,进而促进学生体育社团健康、持续的发展。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采用分层抽样、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5所高校45个学生体育社团以及2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量学术期刊和书籍等有关资料,依据这些文献资料,制定有关调查问卷,确定访谈内容,对高校利用体育网络资源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奠定里理论基础

2.2.2调查法

就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的需要,分别设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领导、老师问卷30份、社团负责人问卷45份、社团成员问卷50份和普通大学生随机问卷100份。

2.2.3访谈法

与分管学生体育社团的各高校团委领导、教师、体育部教师(包括社团指导老师)、体育社团负责人、社团成员和普通大学生进行访谈。

2.2.4数理法

问卷回收后,对获得的有效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计算机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实行理论分析、研究。

3 新乡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分析

3.1新乡市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

大学生对某些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或被体育的竞技性所吸引,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不断壮大,体育社团在学校社团的比重也随之增大。目前,新乡市5所高校共有学生体育社团51个 ,占到所有社团总数的17.8%(见表一)。

表一:新乡市五所高校体育社团情况(统计截止到2011年3月)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五所高校 社 团总计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新乡医学院

新乡学院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五所高校 社 团总计

体育类社团数

学校社团总数

所占百分比(%)

11

82

13.4

10

48

20.8

12

46

26.1

12

62

19.4

6

48

12.5

51

286

17.8

3.1.1高校体育社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身心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要克服这种因素造成的困难和障碍,就要求学生可以经得起挫折和失败,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在形成强壮体魄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认知。

3.1.2高校体育社团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体育社团的参与者在追求娱乐和健身的同时,进行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在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新乡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存在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

4.1 存在问题分析

4.1.1体育场馆、设施的受限和活动经费的缺乏,制约着了学生活动的开展和普及;4.1.2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松散,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老师;

4.1.3不同类别的体育社团中男女比例失调,影响活动的正常开展;

4.1.4各学生体育社团之间交流匮乏,与其他高校、社会交流更少。

4.2 发展对策分析

4.2.1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速场馆、场地建设,保障体育社团开展训练和竞赛。

学校应给体育社团拨给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场馆、场地建设,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硬件保障和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较大影响,且活动开展频繁的体育社团给与重点扶持。在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等方面积极为其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学生体育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寻找社会支持和赞助,利用社会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资源,充实社团活动的内涵,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达到教育学生、服务社会的目的。

4.2.2加强体育社团的内部管理,提高高校体育社团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高校主管体育社团的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社团的管理水平,对社团的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将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作为高校体育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制定和健全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是社团的内部机构可以正常的运转。

4.2.3增加高校体育社团和其他社团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高校是艺术的宝库、知识的海洋,是塑造人才的殿堂,人才济济,各社团都非常的活跃,体育社团与其他社团应积极进行合作,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和赛事,在宣传体育精神的文化的同时,增强社团之间的凝聚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5.结论与建议

5.1高校主管部门应对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体育部门及体育教师应参与管理,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5.2高校体育社团主管部门应为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适宜的场地进行活动,才能促进高校群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5.3高校应加大体育社团经费的投入,改善大学校园体育社团活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校园体育社团的吸引力;

5.4高校应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指导和帮助,在专业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健康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 曹钰.江苏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05)

[3]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第8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教材建设;课程体系

[DOI]10.13939/ki.zgsc.2015.45.029

1 引 言

“物流”一词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热,现在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近年来,政府对物流发展和建设的关注和热情更是推动了这一热潮。为了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从物流建设热潮中分一杯羹,全国的高校――从本科院校到专科院校,从硕士教育到博士教育,都全面开花,几乎是有条件的办物流专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开办物流专业。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让人担忧。本文主要从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的方面进行几点思考。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解决问能力的培养,还影响到学生对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的认知。

2 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现状及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物流管理类的教材有400多种。由于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总数庞大,又是热门专业,加上教师个人利益驱动、相关院校的利益驱动、各大教材出版社的利益驱动,会有更多的物流管理类教材出现。但绝大部分教材的出版都是利益驱动。高校使用什么教材,由各院系专业选定,里面掺杂多种因素,所以好教材不一定好销售,这也就导致了好教材没有好的认可度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优秀教材的出现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物流管理类教材体系里,好的本土教材的出现需要时间或者大师级学者的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现行的物流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体系不明朗

首先体现在物流类专业对现代物流认识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条块分割严重,注重理论,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违背了现在物流的整体系统性观点;二是课程体系没有及时更新,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的课程,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动态;三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重复性大,没有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延伸出新的分支。给人的感觉就是物流各专业没有自己特色,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的几乎是同样的知识。课程体系的不明朗直接导致了相关教材的低质量和新理论教材的缺乏。

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除了了解运输、仓储、配送、货代这些知识外,对物流发展前沿的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会展物流、冷链物流、第四方物流、特种物流装备、物流金融、物联网等发展动向一无所知。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教育形成瓶颈。

2.2 课程知识内容陈旧

部分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是沿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内容,物流设备图片也是老古董,教材的内容已经反映不了现代物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这种教材的危害性极大,会误导部分学生对现在物流的认知和学习。

2.3 课程之间知识重复程度大

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重复程度大。物流专业教材与基础课程教材相同或者相近内容,如《物流统计学》与《统计学》,《物流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材之间,如EOQ模型在《仓储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课程中都有详细讲解,这种重复性内容浪费了资源,没有必要。

2.4 缺乏本土案例素材

目前较好的物流教材要么是外文原著,要么是外文翻译过来的,里面大部分是国外物流企业的案例。中国本土教材要么是缺乏案例,要么就是从外文资料中摘选过来的外文案例,所以,教材中很缺乏物流管理相关的本土案例,这对学生了解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政府、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协会、高校、相关学者等相关机构应该一起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2.5 教材内容抄袭严重

教材内容雷同在我国教材出版界中比较多见。在物流管理类教材中也是比较普遍的。虽然政府和教育部都通过行政力量推出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但是教材质量还是不理想,很多内容是雷同的。其背后各个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严格要求教材的出版和发行,保护知识产权,吸引优秀的学者来编写教材。

2.6 缺乏经典教材

有没有那么几本物流教材,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把它们视为珍宝,带在身边,温故知新,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在上面寻找解决方法?到目前为止,国内鲜有这样的物流教材。大多教材内容缺乏深度,很难揭示深层次的本质,难以引导学生思考。

3 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加大物流专业的建设力度和创新力度,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相关物流专业,打造合理的课程体系,为课程开发和教材的开发提供保障平台。如我们可以开发特种物流专业、建筑行业物流、冷链物流、钢材物流等新的专业,在新的专业领域中,会有更多的有特色的物流教材出现。

(2)推行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合作,建设国内物流案例资源库,并且定期更新。这样教材编者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流案例,就可以弥补国内教材缺乏相关国内的物流案例的弊端,从而提升教材的质量。

(3)改革高校管理体制,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实践、兼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物流企业科研和经营活动,鼓励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兼职、项目合作等,为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在编写教材时,可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4)改革教材的出版和采购机制。应建立相关的审查制度,加强教材出版前的审查力度,对教材的原创性、实用性、时效性进行审查。杜绝非原创教材、质量差的教材的出版。同时要加大高校教材采购反腐败力度,打击腐败行为,打击出版社的行贿和高校采购部门的受贿,恢复教供求材市场的正常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提升教材的质量。

(5)系统规划教材内容,避免出现知识内容“撞车”现象。物流学术指导委员会应界定各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知识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同时处理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衔接问题。

参考文献:

第9篇:统计学发展现状范文

地质统计学是在矿山储量计算工作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统计学家马特隆教授(G.Matheron)大量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数学地质学科的一个分支,他的专著《应用地质统计学》的问世标志着地质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①。地质统计学是和采矿业发展同步兴起的学科,它是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研究在空间分布上既有结构性又有随机性(或有空间相关性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包括地质现象)的一门科学。

2地质统计方法发展现状

地质统计学作为一个年轻的边缘学科,正处在蓬勃向前发展的阶段,目前地质统计方法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两大学派地质统计学发展至今,出现了两个学派。

一个是以A.G儒尔奈耳(A.GJourna1)为首的“斯坦福地质统计学派(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派)”。这一学派研究了不需要对数据的分布做假设的快速条件模拟、概率克立格法和指示克立格法等方法,并且研究了软数据的使用问题。另一个学派以马特隆教授为首,他们开展了以正态的假设为基础的析取克立格法和条件模拟研究,把协同克立格法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有效结合,形成简单克立格法、析取克立格法、泛克立格法和普通克立格法等一系列的方法和理论,这些方法都要用实际的样品数据为基础,所以也称“参数地质统计学”

2.2多学科的渗透形成新克立格法

目前,对于含有一些特异值,接近了高斯分布的具体数据,就要把稳健统计学思想应用到求变差函数当中,继而提出了稳健克立格法;把多元区域化的变量引到克立格法中,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关性的变量对某一个变量估值,继而产生了协同克立格法;把多元区域化的变量引到指示克立格法中,继而得到了协同指示克立格法。

2.3多领域应用地质统计学目前不断扩展其应用领域,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地质统计方法在地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飞速发展,统计方法运用在地质工程是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以前我们在计算矿产资源的储量时,常用不同级别储量的工程密度,用稀密法得到相对误差来论证矿产资源储量的可靠程度,并将相对误差值作为衡量矿产资源储量精度的标准。然而,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根据,被许多人置疑,地质统计方法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地质统计工作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地质统计不但可以整体估计,还能对局部进行估计,对原有的数学方法和理论进行选择创新,把更好地解决面临的地质问题作为目标。地质统计估计的克立格方差是一个很好的估计精度,其估计精度高较高。地质统计的随机模拟能很好的再现出地质变量变化,从而为定量研究地质体提供一个有利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4一维变差函数

可以假设空间中一点只在一维数轴X上变化,把区域化变量z作者简介:常维(1990一),男,江苏泰兴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统计学。(x)在X,x+/两点处的数值的差的方差的一半定义成区域化变量z(x)在x方向上的变差函数,记为:‘P(x)=—1V(x)一Z(x+1)]=—1E[Z(x)一Z(x+/)】一{E[Z(x)卜E[Z(x+/)】}z公式中,‘P(x)表示变差函数;E表示期望值,V表示方差。变差函数的函数值仅依赖于x和Z两个自变量。在本假设条件下,变差函数仅依赖于分割它们的距离z和方向,因而变差函数可定义成:变差函数是在任一方向,相距f的两个区域化变量[z(x)和(x+/)的增量的方差的一半。变差函数是一个有关距离的函数,描述不同位置变量的相似性,‘p值越大,变量的相关性越差。通常情况下,‘p值随着距离矢量Z的增大而增大,直到到达一定值时‘p达到极大值,之后保持不变。

5统计方法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1977年地质统计学正式引入我国,经过我国对地质统计方法的努力学习,地质统计方法在我国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5.1用于储层的预测石油地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难点和热点,就是对储层的参数进行一个有效的科学的预测。我国原先利用的是传统数理统计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纯数学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储层参数间相关性和空间连续性的问题,也不附带任何的地质意义,因此,对储层的参数预测有较大局限性。使用地质统计方法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以区域化的变量理论作为基础,对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化方向性和趋势都有了充分的全面的考虑,再克里金方法的外推和插值的功能,算出了与地质规律吻合的统计方法和模型,继而表征储层参数的规律变化,利用这规律,针对渗透率和孔隙度等参数的空间展布开展有效又合理的预测。

5.2用于不确定性描述油藏的复杂变化,很难通过动态或静态的确定性模型来反映。只有运用地质统计方法,用不确定性的描述,才能反映出真实的复杂油藏模型。地质统计方法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很方便地把不同的资料有效整合应用,如生产、测井、地震、地质等方面信息,这些对于油藏;隹确的描述是非常关键的。这种不确定性的描述可以给油藏工程师一个可选择的参考,帮助他们全面分析,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开发方案。

5.3用于数据整合地质统计方法通过随机模拟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相结合,继而预测出油藏动态的特征,为调整和制定开发决策和提高最终的采收率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