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电影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电影;研究;述评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微电影创新性表达及其潜在市场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3SB0309);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微时代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消费研究――以微电影为例”(项目编号:12C002)的研究成果。
2010年,《一触即发》《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等短片在网络上的火爆,几乎让微电影这个新名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这些制作精良、短小精悍、叙事完整的视频在网上均获得千万级的点击量,它们的火爆掀起了微电影创作的热潮。微电影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因此,伴随着微电影产量的不断增加,对微电影的理论研究也在日益丰富。已召开多次包括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参与的学术研究会,共同探讨微电影的话题;已有近百篇。下面我们将对近几年来国内对微电影的研究状况作简要述评。
一、对微电影广告价值及营销模式的研究
微电影从一诞生便与广告有密切的联系,业界及学术界公认的第一部微电影《一触即发》便是凯迪拉克定制的广告,继《一触即发》之后,相当多的企业采用了微电影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即使不是为广告主量身定做的微电影,如很多视频网站策划的微电影,也因为需要企业的投资而不得不在微电影中植入广告。因此,微电影的营销模式与广告价值便成了颇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对微电影进行的理论研究中成果最多的一部分。
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微电影广告有明显的优势。这是不少研究者都总结到的问题,比如陶莹在《传播学理论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应用》一文中从投入产出比这一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广告的优势;高诗则从政策、平台、用户阐述了微电影广告发展的三个利好。总之,微电影广告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微电影广告也存在一些问题。多位研究者都注意到微电影监管机制不严格、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的现状,而这极可能导致大量低质量微电影广告的产生。正如高诗所说微电影广告“在行业标准规范的统一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这两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关心不够和研究不足。也正是因为这种集体性的近视和失语,使得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缺少一种框架性的指导和良性的发展环境。同时,加之微电影广告投入成本低的经济特征,使得很多企业或品牌在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特性或产品类型是否适合‘微电影广告’的情况下就盲目投拍。当这种轻率随意的市场行为与模糊不统一的行业现状相结合时,很可能使微电影广告提前进入瓶颈期,阻滞进一步发展”①。因此,如何建立微电影广告的评价体系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外,微电影广告要最大化地实现它的商业价值,其营销模式也至关重要。总结多位研究者的看法,微电影要进行成功的营销,不外乎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品牌精神;二是故事创作;三是营销渠道。
在微电影的商业模式上,孟志军总结道:目前微电影的商业模式还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将微电影与新媒体以及广告商捆绑在一起。由于新媒体播放平台的免费性,很难进行版权保护,所以微电影想要通过播放渠道来盈利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于是只能通过在影片中直接植入广告的方式来获得广告商的赞助,但这样又影响到了影片的独立性和艺术性。怎样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微电影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②而这也是在众多的微电影营销模式研究中极少谈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大研究的力度。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微电影研究
微电影的流行与它的传播语境密不可分,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电影展开研究,厘清微电影流行的社会背景,把握它的传播特点,以此找到对应的传播策略来扩大传播效果便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研究成果并不多。
微电影不仅是一种新的电影样式,也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具有极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而这也是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最为突出的特征。微电影在这样一个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产生,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适应媒介融合的环境特点,采用更灵活的推广策略。康初莹总结的几点策略是值得借鉴的:一是整合多种媒体,立体化推广;二是投受众所好,精准化推广;三是巧妙利用微终端、微博、微群体进行推广;四是建立信息搜集和反馈机制,提升互动性。③
张歆若以《父亲之父女篇》作为个案,探讨了微电影的深传播,“微电影内容上的深刻传播,文化层面的深度传承给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一个分析视角”④。并由此引发对整个电影产业链发展的思考,“新媒介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为电影产业链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⑤。因此,如何使微电影成为电影产业链的有效延伸,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三、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微电影的流行,加之制作门槛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电影创作的队伍,“草根呐喊、专业团队关注、明星加盟,微电影时代热闹纷呈。然而在热闹的背后,由于主创群与影像类型的不同,微电影已被分化得泾渭分明”⑥。即为广告商量身定做的微电影广告、由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大部分包含植入广告)及草根阶层的微电影。微电影广告尤其是大商家的微电影广告由于投资较大,制作精良,在网络上吸引了大量的点击率,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微电影的发展;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由于良好的制作水准和精心的宣传与策划,也拥有大量的受众,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微电影迅速发展的背后,已经暴露出过度商业化的端倪。因此在微电影广告和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极大发展的同时,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却并不乐观。而笔者认为,必须保持微电影创作的多元化,才能促进微电影更好的发展,因此,推动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来避免微电影的过度商业化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微电影的发展源动力更倾向于草根阶层,它的魅力和意义也大多来源于此。”⑦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草根微电影对于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胡克教授就提出:“微电影应多与民众现实生活相联系,以草根微电影为发展方向,从而保持微电影的生命力。”⑧而微电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如骆育红所说:由于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制作门槛的降低,大量的专业影视院校的学生以及非专业但热爱电影的文艺青年都投身到了网络视频的制作与传播当中,众多的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也不断开展微电影剧本征集、微电影比赛等活动,希望从中发现新力量,在未来还可往更广阔的大银幕发展。“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微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帮助中国电影发现积蓄年轻力量的根据地。”⑨这些年轻力量相当一部分又蕴涵在草根群体当中,所以,推动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从微电影发展的现状来看,草根微电影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除了各大网站的微电影比赛,缺乏一个集中推介的平台来扩大它们的影响力,让不少优秀的作品湮没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洪流中,因此,“以大成本打造不以盈利为目的高端的微电影平台和无障碍搜索引擎”⑩是未来微电影发展值得探索的方向。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以草根微电影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未来发展路径的文章还没有。
四、微电影的艺术特征研究
在对微电影的广告价值和营销模式进行研究时,多位研究者都谈到了微电影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以内容为王、创意取胜的问题,所以对微电影本身的艺术创作及特征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电影叙事艺术研究。
微电影在叙事上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形成了自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独特特征。几位研究者都总结到,在叙事结构上,微电影对大部分传统电影“开端――发展――――结局”的结构做了一些改变,“开端与结局被尽可能的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而是以大篇幅展现”。这样的叙事结构“加快了叙事的进程,内在地形成了影片的快节奏,也形成了简单明快的叙事风格,迎合了当代人的文化消费心理”,故而获得了大众的广泛认同。
郑友奇则从微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开放性这一角度谈到:“微电影在新媒体平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叙事上就可以在主线外设置庞大的支线,让每一个网民上传自己心目中的支线故事,共同汇聚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剧生活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微电影的受众群体便可以实现在故事主线基础上对故事的自由更改与创造。这一点既值得创作者们借鉴,也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实,微电影的艺术特征并不仅仅表现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其他如题材、视听表现方式都有不同于电影的值得研究之处,但目前几乎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从上述对微电影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微电影的研究,但视角还没有全面放开,目前的微电影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商业价值上。不可否认,微电影具有很大的商业前景,但它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创作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所以以微电影的创新性表达为切入点,对微电影的创作及其潜在的市场价值进行综合研究,便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高诗:《“碎片化”语境下电视广告发展的“聚”挑战与“微”契机》,《东南传播》,2012年第9期。
② 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新闻界》,2011年第8期。
③ 康初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发展探讨》,《新闻界》,2012年第15期。
④⑤ 张歆若:《“微”电影的“深”传播――以微电影〈父亲之父女篇〉为例分析其传播效果》,《今传媒》,2012年第5期。
⑥ 尤达:《当梦想照进现实――从主创群与影像类型看微电影时代的发展》,《大众文艺》,2012年第1期。
⑦ 《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当代电影》,2012年第6期。
⑧⑩ 高一然:《“影像新潮:微电影命名与形态”学术研讨会综述》,《电影艺术》,2012年第4期。
⑨ 骆育红:《“微电影”:网络时代的概念泡沫》,《名作欣赏》,2012年第30期。
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东南传播》,2011年第12期。
钱才芙:《微时代的自我表达――微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关键词] 微电影 新媒体 低成本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14
一、微电影和微电影的出现
世界电影自1895年12月28日诞生,电影成为一种新的艺术类型被世人所接受,可以说,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们用他们发明的摄影机记录了生活的最真实的一面,早期的电影发展是纪录电影的发展,但随着乔治·梅里埃将摄影机带入了他的戏剧舞台,剧情片的概念也开始有了它最早的雏形,世界电影的发展开始逐步进入类型化的时代,剧情片与非剧情片,长片与短片……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世界电影做了类型的分析和研究。
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IPTV,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媒介的出现,影像的播出平台发生了质和量的双重变化。电影已经不仅仅是坐在影院里观赏的唯一享有品,越来越多的人选取了不同的媒介对电影进行观看。
微电影的称谓方式是中国化的,其“微”主要体现在投资、制作、时长上。与国际上的“短片”是有不同的。国际上的短片主要是以影片时长来划分的,播出媒介也多以院线和国际赛事为主。而“微电影”是一个中国化的词汇。
微电影在我国的最早出现被追溯为2010年末,一部由凯迪拉克公司投资拍摄,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其时长为1分钟,在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有效的叙事以及对凯迪拉克品牌的植入性宣传。这部广告片的出现,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微电影。中国最早的微电影是与商业广告紧密联系的。
时至今日,虽然微电影的发展可谓一片欣欣向荣,但对微电影依旧没有学术化的定义。
二、微电影的发展依据
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出资邀请了8位世界级一流的导演拍摄了风格迥异的8部电影短片,导演伍仕贤在《独自等待》之前的准备期也拍摄了片长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这部剧情小短片也可以被认定为微电影在我国发展的雏形。2010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 开始真正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
近些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影像制作的技术层面发生了飞跃性的改变。首先是摄录设备的平民化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摄影机,进而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便捷的设备支持。甚至一些微电影短片的制作会使用更简单低廉的摄录设备。
其次,国内各类专业院校、综合类院校都纷纷开设了影视制作等相关专业,为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更是为影视制作行业输送了大量相对专业的人才。
第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微电影提供了强有力的播出平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影视类作品的播出媒介发生了从质到量的巨变。电影自产生之初,播出平台只有院线,20世纪50年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上座率差,票房不理想很难登上院线的影片有了新的播出媒介——电视。每一次艺术手段的变革都是以技术变革为客观前提的:1927年,有声电影的出现是为了对抗无线电广播对默片的冲击;1935年,彩色影片的出现是为了拯救没有起色的电影产业;1952年,电影票房受到了电视的冲击,客观上刺激了电影产业中“新银幕工艺”的发展——3D技术的初探、宽银幕电影的尝试。时至今日,高成本影片的票房收入未必与投入成正比,相对中国化的电影审查制度,也使得很多电影作品未能有机会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这种我国特有的现状和审查制度,客观上促使很多创作者选择其它的媒介将自己的影视作品推介给更广泛的受众。但也由于受到投资成本的限制以及利润回收等方面的影响,创作者选择相对投资较小、制作周期比较短并一定程度上接受商家赞助的微电影创作。这种类型的影视短片作品,依赖于电视、银幕以外的媒介进行传播播出,特别是基于三网融合等在内的新媒体技术,网络电视、IPTV、数字技术、楼宇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在内的新媒体,为微电影提供了更广博的播出平台,也能使作品更大程度的覆盖到各层次的受众群。
第四,中国式的浅阅读习惯为微电影发展提供了受众心理依据。1978年之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时期,以第五代导演为创作主体的中国主流电影创作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及中国社会状态的改变,人们日渐进入一种速食化的生活状态,快餐式的生活,快捷化的交通方式,标题式的阅读习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很难安于大段的时间去往影院进行观影。当然,中国电影院线不匪的票价也是很多受众选择网络或其它媒介进行观影的又一动因。在这种社会生活现状下,中青年的受众群更多选择一种便捷的阅读模式、一时间,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成为他们每日接收信息娱乐的渠道。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由于受到时间地域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播出影像类型也就相应的受到时间的制约。为了保障收视的完整性和创作者的叙事表达的连贯性,微电影以其体裁精短、题材多变的优势潜移默化的介入了现代人的生活。
电影的发展是技术的变革,是艺术的演变,更是受众心理的变迁史。1916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明斯特伯格就已经指出,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 明斯特伯格认为:“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只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依据他的理论的发展,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爱因汉姆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受众观影的“视觉补偿心理”和“完型心理”。而微电影的发展,以快捷化的叙事模式、生动化的视听语言风格激起受众的“瞬间完型心理”,使更多的受众,能在短时间内对作品的内在关联上产生共鸣。受众通过一种对影像的浅阅读、快阅读来实现视听上的瞬间冲击,进而达到娱乐、唤醒、宣传亦或教化的作用。这是微电影存在的心理依据。
5月17日,陈凯歌新作《搜索》了首款预告片。114秒的预告片,有着强烈的纪实色彩,剧情和情感纠葛迷雾重重,结尾鼠标指针的“穿越墨镜”再次让墨镜成为搜索的焦点,而高圆圆赵又廷姚晨三人在戏里的“真假恋情”,更让《搜索》的预告片显得悬念重重。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由新丽传媒、21世纪盛凯影业出品,陈凯歌导演,高圆圆、姚晨、赵又廷、陈红、王学圻、王珞丹、陈燃、张译主演。据悉,《搜索》的预告片由刚刚获得美国金预告片奖提名的制作人魏楠操刀。电影《搜索》将于7月6日暑期档公映。
《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电影票房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
5月16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编撰的《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京正式。
该报告的编撰者之一刘嘉指出,虽然中国的票房成绩增长很快,且已排名第三,但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2011年中国市场的现状是大片弱,小片强;增速快,基础差;潜力大,但对外影响小。这需要业届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该报告首次大幅调整了内容组织格局,打破了单纯的产业链环节的线性描述,将研究整体划分为“产业”和“市场”两大板块。“产业”板块针对行业运作,向战略研究转型;“市场”板块则突出受众效果反馈,以数据和分析说话。报告在最后还附加了“2011年电影映前广告市场分析”,并在字数上进行了大幅精简。(李璇)
“青年电影美术人论坛“在京举办
5月18日,以“电影造型的美学追求”为主题的第六届青年论坛之“青年电影美术人论坛“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电影博物馆和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协办,由主题论坛、电影大讲堂、电影美术获奖影片主题影展和电影美术设计师捐赠物品展四部分组成。
奚仲文、霍廷霄、曹久平等中国电影业界资深美术设计师代表们从电影美术创作中微观的色彩、虚空创造、真实感追求,谈到宏观的电影造型的传承创新,再到美术系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下午的对话环节,来自电影产业各个领域的从业者,围绕“数字时代的电影美术”“电影中的空间艺术”和“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三个议题,展开对话。(贺筱筠)
《狂奔蚂蚁》5月25日上映
由上海七贤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上海凯羿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发行,青年导演潘昊、葛文喆执导的电影《狂奔蚂蚁》5月17日在成龙耀莱国际影城举行看片会,导演潘昊携主演黄晋琨出席活动为影片造势。首映礼现场,片方宣布,影片将于5月25日 “艰难爬上大银幕”。(贺筱筠)
《龙门飞甲》9月登陆北美市场
日前,IMAX公司宣布由博纳影业出品、IMAX公司进行IMAX转制的《龙门飞甲》将于今年9月登陆北美市场,且将全部采用IMAX 3D版本放映。
《龙门飞甲》自2011年12月上映以来,累计票房约8650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61张IMAX银幕所获收益约1060万美元,成为继《阿凡达》《变形金刚3》和3D版《泰坦尼克号》后,国内票房排名第四的IMAX版本影片。IMAX电影娱乐部主席兼总裁理查德·葛尔方透露,截至目前,中国已拥有68块IMAX银幕,年底有望突破100块。IMAX公司也在加强与中国电影的合作,未来每年将制作3-5部IMAX版本国产影片。目前传奇东方公司已经拟定与IMAX公司合作拍摄纪录片《长城》。(李璇)
微电影《变身母女》
10日全网上线
5月10日,由灵思传媒、移动MM、酷6网联合制作的公益微电影《变身母女》作为给“母亲节”的献礼在各大网站正式上线。
该片由青年导演向灼执导。影片以“灵魂互换”的概念作为故事的节点,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母女亲情与代际沟通。“由于周期短,微电影在创作上没有回旋的余地,NO TAKE TWO。但时效性强,可以迅速捕捉反映社会热点。”向灼表示。该片在运作模式上也颇具新意。临近母亲节,中国移动MM提出在母亲节期间启动公益项目的意向,灵思传媒作为创意核心,直接介入到剧本创作、影片拍摄、宣传推广等环节。据悉,5月底,灵思传媒还将集中推出《微博有鬼》第二季在内的40多部微电影作品。(张莉)
“喜欢你没道理
校园影像季”北京开幕
5月17日晚,由伊利巧乐兹和爱奇艺共同主办的“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活动于京开幕,罗志祥、刘心、许飞到场助阵。
“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是针对大学生的微电影演员评选活动,首站广州已圆满落幕。此次北京站活动,通过线上网络海选,线下校园评选,马瀚与王杰曦等六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了参演爱奇艺出品的微电影的机会,其中三号范亚鑫和四号刘年则由于出色表现加冕北京站“男女人气王”。(李璇)
时下,微电影已经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载体。微电影营销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让越来越多的品牌大佬们跃跃欲试。
新明珠集团企业宣传组市场部经理符小燕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德美作为新明珠陶瓷集团第三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高端品牌,取义“厚德载物”,以德为美,是新明珠陶瓷集团倾力打造的一个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内核的陶瓷文化品牌。佛山德美的主要消费群体定位是70、80后的中青年及中老年人士。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与佛山德美追求品质美、独特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是一致的。这个消费群体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与品位素养,消费心态更多是追求品质、注重精美。在分析主要消费群体的基础上,佛山德美的产品及品牌定位十分明确,正是针对中高端市场的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民族品牌。德行天下,美尚人居,是佛山德美坚定不移的追求。在她看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时代”的到来,微电影营销已经成为营销界具有较强潜力的新兴营销模式,借助微电影参与度高、话题性强的独有特质,使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眼前一亮。陶瓷行业作为低关注度的行业,需要加大对大众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灌输,而这种兼具商业性与娱乐性的微电影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营销方式。
据悉,从今年5月至今,半年时间内,新明珠拍了5部微电影:5月,旗下萨米特陶瓷开拍《为爱疯狂》;6月,旗下惠万家陶瓷再拍《爱如初》;7月,旗下冠珠陶瓷开拍《致梦想》、冠珠卫浴开拍《心谣》;8月旗下德美陶瓷开拍《中国合租人》。
“借助微电影,可以将企业的品牌形象,产品特性融入故事情节,结合剧情潜移默化地引发观众共鸣,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的情感纽带,迅速扩大品牌、产品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利用微电影进行品牌营销,能够将品牌倡导的价值转化为某一阶层的生活方式或故事情节,有效地淡化产品,脱离粗暴的植入式广告,以情动人,凸显品牌,让品牌的内在精神感动受众,影响社会。”
符小燕表示,在此次《中国合租人》中,巧妙地将影片故事紧密与品牌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结合了当下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点话题。《中国合租人》深刻地反映出当今老无所依的社会现状,于平淡的故事中寻找温情和关怀,感染受众从而引起共鸣,这样的剧情设计得到广大网友极高的好评。用真真切切的生活和平平淡淡的故事引发观众的共鸣,同时也契合了佛山德美“德行天下,美尚人居”的理念,给人温暖和感动,将品牌的推广与电影艺术表达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弘扬中国传统美好文化精神的同时,也宣传了品牌自身正面的形象和积极的品牌精神。
内容和推广是微电影成功的关键
符小燕表示,在微电影中进行品牌植入,不只是微电影在选择品牌,同时品牌也在选择微电影,选择一部合适的微电影才能使自己的品牌最大化进行传播。她表示,在选择影片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自身品牌的文化内涵、影片作品表达的背后意义、产品与故事情节的结合、影片的背书效果……这些都是品牌需要考虑的。“我们可以大概归结为两个方面:一、影片故事情节与品牌、产品的融合度。微电影不同于网络视频短片,它偏向商业化,讲的一定是一个故事。通过影片宣传品牌,一定是基于影片的内容、寓于故事情节,在故事情节中达到广告主推广品牌、提升形象的营销目的。这其中内容与品牌的融合度的自然成了影片选择的关键。二、影片的互动性、话题性要强。影片内容必须能够充分带动受众的参与热情,同时能够使全民参与收藏、分享、讨论,进而在全社会上带来更广更深入的影响。”
“关键在于精彩的内容和有效的推广相结合。”对于利用微电影进行品牌传播的关键,符小燕如是说。她表示,首先是品牌的内涵——将品牌内涵与精彩剧情的巧妙结合,为产品或品牌设计的剧情桥段使其成为影片故事的重要环节,或者产品是影片发展中的重要线索,通过影片的故事情节达到引发受众关注、引起情感共鸣的最佳效果。这样也能够让受众深刻感知到产品特点以及品牌的精神内涵。其次,利用影片进行营销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推广。在影片正式上线前,运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预热。海报、预告片、花絮、演员故事等等依次在各大视频、SNS网站投放,形成互动,保持传播的延续性及热度,同时结合开展一系列的微博、微信活动来配合影片和品牌的宣传,制造话题,引起关注。影片播放当天就是引爆事件的一刻,通过观影播放、互动交流和针对性传播的有效配合,再次掀起一轮营销。
“《中国合租人》作为佛山德美瓷砖首部公益微电影,考虑到微电影受众的主要接收平台为互联网,同时要增加受众的关注度、参与度,所以我们主要采用网络推广手段,将网络优势渠道资源全网打尽,官方微博、微信、相关资讯网站,同时借助优酷、腾讯、新浪等强势播放平台,通过不同营销内容,公关软文的推广,并结合时事制造话题,组织网络活动,引发关注。”
符小燕表示,此次推广,微博是进行进行影片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佛山德美瓷砖新浪微薄经过接近5个月的规划运作,粉丝数量接近10万人。微博已经成为佛山德美进行品牌形象、活动宣传的重要资源。在《中国合租人》公益微电影的筹备以及拍摄阶段,佛山德美瓷砖就已经通过微博进行宣传报道,从导演、演员们的确定,到海报的出炉、拍摄过程中的趣事,关于演员的故事等等都通过微博一一呈现给受众,让受众一点一点的了解演员,了解影片,来培养观众的期待感。
她透露,此次利用微博进行宣传,有两个最大的亮点:一个是现场直播10月17日晚的首映礼,吸引了大量粉丝在微博上围观;第二个亮点就是结合《中国合租人》开展观看影片,传播关爱空巢老人的微公益有奖转发活动,网友们反映强烈,参与度很高。
未来,以精品战略谋发展
随着基础设施改造、居民住房建设的不断扩大投入,普通民众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者越来越讲究装饰住房、追求品质生活,因此陶瓷产品发展是趋向个性化、精品化的中高端市场。在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兼顾企业的整体利益。努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自主创新、培育高端品牌是企业脱颖而出的必要举措。
符小燕表示,针对陶瓷行业发展趋势、渠道新的发展情况和传媒的发展趋势等综合情况来看,德美营销战略将从“品牌提升、媒体精投、精品产品打造和终端深挖”四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营销工作:
品牌提升:通过不断整合企业对外传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特色较强、形象突出、记忆深刻的市场影响,从而在行业内树立品牌自己独特的市场认知。
媒体精投:通过对投放媒体的效果调研、目标消费群分析、效果评估、针对性投放几个方面,来保证媒体投放的“精准度”,好钢用在刀刃上。
2012年3月6日,“新浪第二届微视频大赛”正式在北京启动,电影导演陈凯歌、演员王珞丹出席会。新浪宣布将在2012年继续升级去年提出的微视频战略,并推出“一个活动,一档节目,一个产品,一个应用,一个工具,两个平台”的社交视频5+2组合拳。
过去三年里,“社交+视频”成为互联网最热的营销故事之一,内容营销视频化和视频营销社会化成为潮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视频营销,并获得了不同凡响的营销效果。2011年7月,新浪微视频战略,举办微视频大赛、微电影节,为行业奠定了关于微视频、微电影的一些概念基础,也引起了行业内的讨论风潮。
在新浪看来,微有两个含义:一是短视频,通常在3~15分钟;二是微博,用户通常不是主动观看而是通过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进行收视和传播。广义上来说,所有适合微博平台收视与传播的短视频都是微视频,包括新闻、音乐、体育、娱乐、拍客、短片等等。其中,微电影则专指那些专业制作,采用电影叙事手法,主要通过微博进行收视和传播的短片。新浪认为,相对于竞争激烈的长视频红海,“有价值的短视频”是一个全新的产业蓝海,而社交媒体无疑极大的放大了短视频的传播价值和营销价值。
在新浪的推动下,2011年微电影概念风生水起,进入2012年后,更变得如火如荼:微电影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标配。新浪销售策略中心总监艾勇表示,一年以来产业资本、明星导演编剧等人力资源以及广告主预算出现向微电影的趋势性转移,这种现象证明了新浪早前的判断,即微视频尤其是专业制作的微电影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是娱乐产业和视频产业的蓝海。
目前,随着汽车、食品饮料、日化、奢侈品、IT、电子商务等主流广告主的大举进入,微电影已经成为独立的营销品类,跟传统的TVC一样成为了企业营销的标配,并产生了基于微电影和TVC广告新的台网联动模式。此时此刻,新浪微视频战略升级正逢其时。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帮助微视频和微电影的传播,新浪将祭出社交视频5+2组合拳,即“一个活动,一档节目,一个产品,一个应用,一个工具,两个平台”的社交视频5+2组合拳。
活动:微视频大赛助力产业前行
作为新浪微视频战略的重要部分,新浪于2011年创办微视频大赛,旨在给富有活力的创意人才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娱乐、视频、广告产业,提供更多优秀的剧本创意。
据新浪网副总编辑赵添介绍,2011年新浪第一届微视频大赛在新浪微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至今活动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直辖区共超过2000万网友,在新浪上产生了超过100万的话题量。大赛共征集到微电影作品近2000部,微剧本作品超过9万条。
大赛结束后,已经有多部获奖微剧本被影视制作机构或广告公司拍摄成了微电影。其中根据大赛获奖者张钰铖作品改编的,由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跨界导演的印象电影《逝年》上线3天播放量就超过100万。除此之外,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微电影作品通过新浪微视频大赛的平台输出到各大电影节,参与短片类的评选。
节目:台网联动帮助微电影电视落地
随着微电影的日益升温,很多电视台开辟专门的栏目和时段来播放微电影内容,重庆卫视率先推出的《星电影》节目,盘点中国电影现状,其中就包含了微电影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据介绍,作为重庆卫视星电影节目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新浪将从微博和微视频大赛中筛选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输出到《星电影》节目,实现微电影的台网联动和跨媒介传播,促进互联网视频内容对电视渠道的反向发行。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微电影概念出现以来第一次打造了持续稳定的社交视频内容在电视台落地通路,对企业内容营销和微电影营销价值巨大。
产品:看点让视频更社会化
2012年的视频领域,新浪的看点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产品。看点()是基于新浪3亿微博用户好友关系的社会化电视平台,用户的观看和评论会影响到自己好友的节目单,所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基于新浪微博社会关系生成的“个人频道”。
这款产品方便用户观看电视时实时发微博评论的需求,被誉为首款真正实现了三屏互动的产品。数据显示,今年春晚期间,看点上的视频总播放量超过了2000万,不少观众一边看节目一边分享,而分享到微博里的精彩片段又被其他网友观看,从而形成了大家在电视或电脑上看晚会,在微博上争相讨论、观看朋友捕捉的“看点”这样一种全新的电视消费模式。
应用:企业微博打造企业电视台
新浪在3月底推出新版的企业微博,新版本中提供了标准的视频应用,方便超过13万企业微博用户打造自己的“企业电视台”。拥有超过3亿用户的新浪微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也是媒体、政府、企业进行社会化传播的新主场。
新版企业微博除了提供更具创意的前台呈现以及更具洞察的数据分析功能之外,更打造了企业应用商城,方便企业利用Open API安装相关应用。企业可以利用将其品牌的微电影、TVC广告片、产品教学片等上传到企业微博,打造个性化呈现的视频空间,成为企业在社交平台的“企业电视台”。
工具:微视频指数构建评估体系
对于微电影传播效果的评估也日益被业内人士提上议事日程。区别于电视广告对传统电视媒介投放的依赖,微电影的传播更加重视在社交平台上所引发的用户分享和口碑效应。为此,新浪将配合微视频大赛,在业内独家推出“微视频指数”,为业界提供综合体现微视频/微电影传播影响力的关键指标。
据悉,“微视频指数”将主要是从“视频播放量”和“关键词提及度”两个维度,综合微博转发量、参与讨论人数、转发人影响力等信息,对微电影传播的“收视率”与“影响力”进行评估,并将于每季度“微视频指数风云榜”。
双平台:新浪+微博 打造传播矩阵
新浪的“双平台+多终端”构建了最优的传播平台,也是新浪在微电影营销传播方面的一大优势。具体对微电影传播而言,新浪拥有最具公信力的门户平台,可以为微电影带来高质量的覆盖传播。而新浪微博拥有3亿注册用户,13万多家企业用户,是中国最活跃的SNS2.0平台,加之配备了各种社会化广告产品,以及新浪微博企业版、多终端整合营销解决方案、台网互动策略等,都能帮助企业完成微电影营销传播目标,不仅带动企业品牌跟用户充分互动,提升微电影的传播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2012年3月14日,由新浪携手合作方重金打造的首部网络自制剧《杜拉拉升职记》开机会在北京举办,新浪销售策略中心总监艾勇介绍说,新浪将动用“双平台、多终端”的各种资源,对《杜拉拉升职记》进行整合传播推广。比如,利用门户进行报道,利用门户的相关频道搭建活动专题,完成传统的覆盖和到达。利用微博平台的微访谈、微影评、新浪看点等多种工具,打造真正的互动,从而引起受众广泛的讨论,实现裂变传播。
可以看到,在新浪等网络媒体的不断倡导下,微电影成为企业营销标配,大量的企业正在构思或者已经拍摄自己的微电影,广告内容化正在成为众多企业、传播平台研究和实践的重点,那么如何将这些“广告内容”最强势最全面地传播出去,成为未来营销竞争的关键之一。业内人士分析说,未来微电影营销的竞争不仅是剧本、人才的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传播平台的竞争,优质的传播平台会让微电影的传播价值最大化,从而提升广告主的投资回报。
微电影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微时代的内涵,从美学视角来看,微电影的精彩在于微言大义。只有在“大义”的前提下,才能在细节中发现精彩之处。微电影是影视文化发展的一小步,但是却是人类电影美学新时展退去浮华还原本质的一大步。在这个观影者的审美需求逐渐主动化的时代,单一、乏味的剧情和题材是满足不了当代观影者需求的。本文从时代特征、时代审美和发展前景三个角度评析微电影对当前市场的迎合及时代意识。
[关键词]
微电影;商业;网络化;美学价值
微电影从最初单纯情感的渲泄已经转变为多元化的题材,同时,它给观影者带来的深度思考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些微电影的艺术形式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哲学深度与思想高度,在短短的数分钟内就已经能够触及观众的灵魂深处,真正做到了见微知著。
一、微电影的时代特质
(一)平民化微电影的实质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所诠释的是这个时代的各种细节,从而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烈的真实感和深刻的意义,与新的传媒形式相当契合。同时,它还与这个时代孕育出的一些审美方式有着完美的结合,可以说抓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具有投资低、符合时代潮流的特点。从微电影刚刚起步的那一刻开始,发展状况可谓是一帆风顺,其发展的空间极其广阔,且没有什么定义性的模板去约束他。具体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是自由的,并没有艺术准则去衡量它,在此契机之下,微电影的发展便呈现出燎原之势。因此,人们便发现了新的商机,在之后一段时间,微电影的商业化气息也变得愈加浓重。但创作者应把艺术创作与商业化分离开来,因为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和自由,所具有的鲜明特点也是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根基,它的很多的元素都符合当下时代特征,这些都是电影艺术独立化形势下一种宣扬个性的表达手法,微电影剧情之美更加的平民化,与广大观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气氛。
(二)艺术化这个时代的特征不是遵照严格的剧情线索,其时间性与空间性趋于碎片化,所以微电影应运而生,其利用的就是占据观众的零星时间,极具当前快餐式文化的特点。同时又是利益性、创新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多种元素掺杂在一起的艺术产物。当前时代的这种艺术形式不单单满足了大众零星时间的生活习惯,也满足了无数群体的创造、独立、个性、寻求新鲜、感动等复杂的心理需求。用艺术美学以及与其有着紧密关联的文化内心、电影台词、观影者内心和传媒学等结合爱情、友谊、亲情等情绪升华元素,以完成微电影制作者的利益追求、艺术追求、娱乐追求。当前时代的微电影在对素材的选取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普通化、基层化,这种取材所构思的剧情即具备存在主义的创作特征和其他类型的电影制作特点,也存在着小背景、大特写等与众不同的风格。
(三)草根化微电影的受众是具有“草根文化”的群体,在这个时代,观影者的审美需求也变得主动化,同时观影者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这些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微电影的作品内容、作品主题等方面的审美是多样性的,单一乏味的剧情和题材是满足不了当代观影者的需求的。并且微电影的欣赏方式与传统电影也并不相同,可以随时在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设备上进行观看,欣赏的方式更加随意化、生活化。自从微电影创建的那一天,就吸收了影片与广告的双向特点,与商业宣传的方式和传统电影广告的洗脑性、说服性不一样,比传统的电影广告更为简单直接,没有任何的艺术性,反观微电影的商业广告,多是充满艺术性的,其文艺气息也很浓重。在形式上推陈出新,与以往经典电影的广告相比更能令观众耳目一新,这种商业化的特点可以把感情发挥到最大化,与观影者形成融洽的互动,将利益化与商品概念化扩大,传播方式变得更为具体。微电影现存有几个问题,其中有对观众的需求的过度讨好,在剧情上反映的问题趋于相同化,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微电影的发展。随着商业利益的不断扩大和广告利益形式的加入,微电影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远。
二、微电影的时代审美
(一)美学价值的表象微电影的流行,在很多方面都把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变得不那么分明,这对于经典电影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冲击。微电影的类型十分繁杂,但喜剧类型偏多,逐渐成为微电影的主流类型。所有的形式特点都可以看出是为了满足观影者的心理需求,在视觉和内心得到震撼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其艺术价值。通过零星式的感官刺激让观众不断享受,最后量变引起质变,让观众内心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电影将其主旨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呈现给观影者,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是不容易的,微电影的最初文化输出是基于大众的审美标准的,这一类人的心理需求、观影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是这个时代的代表,这种市井小民式的价值标准第一次影响了电影艺术的审美标准。
(二)深度审美不管影视的“革命浪潮”是否到来,微电影中的美学评价标准对于经典电影的学习和传承是极其有意义的,这种传承的风格对其作品的内涵美学是不可或缺的,内涵与结构的制衡仍旧是主要的问题。对于影片的理性体验已经变成了感性体验,对电影作品“隔岸观火”也变成了现在的“身在其中”的体验感和加入感,不单单要观影者体会到影片主人公的独特性,也要使观影者从内心深处去更深层次地理解电影内涵,保证了微电影和观影者的沟通,这是传统电影的审美价值达不到的。不管作品给观影者带来的是心灵上的震撼,还是思想上的冲击,对其艺术性以外的东西避而不谈,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内心共鸣的同时,也让观众能去思考其意义,不单单是为了搞笑、有趣,更是要让其具有深刻的内涵。
(三)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分析当这种美学发展到了今天,审美意义也变得由原来的浅层次讨论到哲学类的探讨,比如哲学家康德的感知与时间,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法,或者是哲学家、精神研究者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自我,都成为现在所抛弃的对象。在玄幻类作品盛行的时候,最受人喜爱的哥特式的真实与虚幻,到了现代都被冷落起来,那就更不必说索绪尔的电影语言和逻辑主义了,现在所推崇的是一种轻质化的艺术形式,这种美学能够一点即通,观众不需要理解什么简单的哲学原理,也不需要去思考什么价值与内涵,因为电影本身已经把这种深层次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出来。现在的美学价值观是通过艺术作品把其剧情、内涵直观地传达给观影者,由此看来,美学与艺术的创作之路还很漫长。
三、微电影的产业前影
据中国网络资源统计部门的信息显示,一直到2014年,中国的上网人数达到了6亿人之多,仅10年增加的上网人数就有六千万。中国人正在走向信息化、自动化的生活,由真实的日常生活阵地转移到了虚幻的网络阵地,人们更愿意把其生活的主旋律放在网络上。微电影的经营形式在为其打开了市场大门的同时,也加快了中国人文行业的前进速度。互联网提供数据显示,和商业相结合的微电影,到了10年之后可能呈曲线增长,“小规模”的作品可以造就其独特的“大梦想”。中国微电影产业才发展没有多久,和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晚了很多年,但这不能说明中国的微电影就不如先发展的国家。微电影这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价值输出的主力,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思想内涵和提升经济速率有着重要且深远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有很多阻力,比如国家部门出台的一些限制娱乐产业过度消费的政策。但是一些互联网视频网站也有着很大的生存空间,搜狐、优酷等视频网站得到了商业公司的关注,有着和传统视频播放机构并驾齐驱之势,这也为微电影提供了其栖息场所,成为商业公司最适合的利益获取地。对于经典影片来说,观影者买票走进电影院是其主要获得利益的方式,整个流水线也有明确的规则和形式。相比之下,微电影是不需要票房的,一个刚发展起来的产业要形成一个流水线式的制作流程并且运行顺利,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大胆的尝试,在此基础上垫定平稳的收益基础。从这些方面来说,国内的所有微电影的创作者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努力的培养一代能够独当一面的权威性团队,在各大媒体对微电影盈利形式的大胆尝试中,目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成就,商业发展的前景也无限光明,在保证了剧情新颖和内容质量高,要求达到标准的微电影一定会更加蓬勃的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与传统电影或是长视频相比,微电影更符合商业发展所需的特征。商业的发展对电影作品这一栖息地越来越关注,其需求也飞速增加,这种对于合作的渴望也是微电影发展壮大的源动力,也是在其推动下,微电影由牙牙学语走向“成人”,中国的电影艺术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会达到100亿元之上的成就。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人都可以代表一个时代,而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时代符号的发展,一个字也可以象征一个时代。如“微幸福”“微小说”“小时代”“小确幸”,等等。这些词语简短而精致,生动而具体,言简意赅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性和形象,也暗含了这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经济发展。在如今时代,“微生活”的节奏还在保持,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传播使其飞速发展。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信息飞速传播,而当人们习惯了信息量快速更新时,慢速的信息已经逐渐被淘汰,此时“微电影”以其简短而精致的特性牢牢把握住了人们的内心,并逐渐演变成新时代的文化之一。从“微电影”走进人们视线发展至今,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可以预见到其蓬勃的发展趋势和十分明朗的未来。而想要这一行业持续发展,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必须学习行业模式和思考如何运作企业,就如同人想要成才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一样,电影艺术科学发展的前提也必须是明确发展目标,其次要综合市场的全部资源,时刻更新信息,其话题要足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要确保内容的丰富,而在如今这个健康向上的时代,微电影必须以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己任。时代符号向来能够引导时尚潮流和社会发展方向,而微电影制作方“相信梦想、追求梦想”的价值观念无疑是发展的最大动力。如今随处可见的新媒体设备,加强了信息的传播力度。微电影中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像一阵风刮过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并播种下健康向上的希望种子,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生活中感受每一份美好。这是时代风向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形式,并且其全民化的制作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并带动更多的人融入其中。就目前市场来看,微电影有专业的制作团队,有精明的营销策略,也有业余爱好者的爱好加盟,精心投入却不问结果,也有刚入门的学员用微电影证明自己的能力,让其作为自己打开电影大门的敲门砖,但所有人员都有一颗敬业之心。
四、结语
在信息简短化的社会,任何的价值与观念都是多样化的,微电影的精髓就是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紧密起来,也让正能量不断增加,越是生活在物质化的社会,人们就越需要这种心灵上的释放。微电影不会就这样安于现状,它必将承载着人们的希冀一路前行;微电影也不会仅仅是昙花一现,它必然会和更加新鲜的血液结合,迸发出更新的活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实人们每个人的生活,在我们自己的“微”时代,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微”梦想。
[参考文献]
[1]张超.浅谈微电影的产生原因以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2]闫硕硕,马文彬.由微电影的特征谈其对大学生的自我塑造[J].电影文学,2012(17).
[3]文劲松.今天你“微”了吗———以微电影《老男孩》和《玩大的》为例[J].电影文学,2011(18).
[5]毛文实,严超.微电影的时代内涵及其美学价值分析[J].电影评介,2015(21).
[6]洪长晖.微电影的成长及其悖论———市场与受众的双重透视[J].现代视听,2011(12).
[关键词] 微电影 传播优势 发展
前言
微电影是数字化时代,网络短片在碎片式休闲和微传播盛行语境下,一次创意集结和影像话语权民间化的整装再发,深入研究微电影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聚创意人才和实现整个影视产业链条的可持续发展,是微电影发展当口,我们应该理性思考的问题。
本文所谈的微电影(Micro film),主要指具有电影的制作手段、艺术元素、策划体系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投资成本小,片长超短,在三十分钟以内,主要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宜在移动状态和碎片休闲时段下观看的视频短片。“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微时长、微制作期、微投资),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①
一、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微电影真正作为一种新兴电影样式进入大众视界,并引起广泛关注,始于2010年底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微电影现已成为众多产品品牌营销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凯迪拉克推出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以及益达推出的《苦辣酸甜》系列,保时捷推出的《私信门》等以阐释品牌内涵和推广企业文化为主要目的的系列微电影,实现了较好的品牌传播效果。继而众多专业、非专业制作队伍推出的各种励志类、怀旧型、亲情篇、哲思潮等主题千变万化,层次千差万别的的微电影在网络平台上喷涌而出。微电影近两年的发展态势可谓迅猛,文化传媒公司、广告公司、专业影视制作团体、视频网站摩拳擦掌,在投资、制作和平台建设方面运筹帷幄,似有风雨欲来之状。各类微电影节和微电影大赛更是为微电影发展不遗余力地造势,推波助澜,大有风暴来袭之势。这些对微电影进入公众议题空间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很好地汇集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思考和创意人才的交流。微电影的发展的确为多媒体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启了更富有时代气息的创意模式和产业链条。思考微电影的传播优势,发掘其传播威力,助推微电影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二、微电影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一)短
目前大家对微电影的定义还不完全统一,差异主要集中在片长限定方面,有限定在三百秒以内,有限定在十五分钟以内的。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与微电影中国襄阳大学生电影节,对微电影时间定义不明确这个现象,做了尝试性的划分归类,把5—10分钟左右的定义为:mini微电影,把30分钟左右的定义为:middle微电影。微电影之所以以微成电影一支脉就是片长短,创意精炼,故事情节紧凑,主题集中,适合移动状态或碎片式休闲时观赏。
微电影可以在人们工作间隙帮助大家释放压力和调整思绪,交通拥堵时段转换心情、减缓焦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消磨时光、丰富视野等等,在闲碎的工作和社交间隙领略影像的美、品味感动。微电影之所以冠以“微”名就是影片短、故事简约,是新媒体时代快节奏生活语境下影像创意的一次革新。短既是微电影的特点和传播优势,也可能成为创意的瓶颈。受众生活和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大家的精神需求层次也随之提升,微电影如果在创意方面没有特色,不能瞬间吸引大众的眼球,微电影的传播效力将无从谈起。
(二)快
微电影制作周期短,能够迅速反映大众娱乐休闲的风向标,适应快节奏生活和时尚文化元素的变化流转。微电影能够及时对时代主题和社会事件做出呼应,影像时效性强,观点集中直观。贾樟柯监制的《爱的联想》系列,主题源于联想集团“联想青年公益大赛”的获奖项目。“十二邻”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科学松鼠会”科学普及的理念创新和网络传播对科普的助力、“多背一公斤”倡导细致助困和对山区孩子的精神关注。这些命题和现实联系密切,快速准确传达了公益行为的精神内涵。人们可以很便捷地利用影像生动阐释情感、观点和思考。尤其近两年网络热点题材频频被微电影改编、戏说,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公共议题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既是娱乐也是一种力量,例如红会劣质自行车事件和与社会热点串联的大史记系列微电影,电影和现实快速衔接,网络思考和造梦相互助力。
另外院线电影往往投资大,风险高,制作周期长,新出道的年轻导演很难有机会一试身手。微电影制作和投放费用低,且呈发散式传播,较容易形成显著的影响力和人气。再者这种网络链接转发,既提高了影像故事的知名度,又搜集了转发评论中对微电影传播效果的意见回馈。在投入资金成本不高且传播通路便捷,大大降低了电影传播的市场风险,微电影可以成为大制作电影创意拓展演绎的试金石,通过微电影既可以锻炼新锐导演的影视创作能力又可以快速聚集影像创意的人气。
(三)精
微电影在视频市场之所以能够攒足注意力,这和其表达的精炼密切相关。微电影因为时长和资金限制往往情节紧凑,表达精炼,主题具体、明确,片段式故事呈现较多,解读更直观。这些特点非常符合当代社会情感诉求直接和个性化的传播要求。传统电影通常是时代或者是个体的生存记录和主流价值表达,视野宏大,承载的影像元素复杂,电影的社会内涵丰富,隐喻表达较多,存在一定的解读障碍和传播氛围限制。微电影如果创意独特,电影语言运用精炼,可以为快节奏生活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沟通方式,让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影像狂欢威力四射。
(四)大众性
数字化时代手机、数码相机普及率较高,影像拍摄操作简单,影像的制作和编排以及输出端口门槛低,这是电影语言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成为大众表达工具的前提,另外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满足以后,对个体的精神、情感诉求的满足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微电影发展的人文基础。微电影创作者有专业人士,更多的则是非专业人士,拍摄动机各异,题材自由、开放,制作个性化强,人情味浓。随着影像数字化、DV技术和影像解码技术的发展,电影从高高在上的仪式化体验变成室内的日常生活体验②。微电影可以摆脱传统电影选题控制、拍摄流程、资金制约、院线档期限制等,同时也削弱了传统电影拍摄机构和制作体系的的优越感,是一次影像话语权民间化的大练兵。一次思想的颤动,一次独特的经历,一番感慨,一次交流都可以微缩进影像,让人间万象在网络上、在手机中流淌。微电影成为大众传播中个体的艺术镜像;复制愈加丰富的个体生存,积存更多原生态的思想、社会记录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表达。越来越多的微电影视角更人性,少了宣教和模式化。平凡人的生命感悟和生活脉动通过影像片段真实、立体地,缓缓流入大众视野。同时微电影也满足了普通创作者个人影像表达的。
这种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影像狂欢,既壮大了电影创作的根基,让更多的普通人在网络互动中关注电影、讨论电影、参与其中,又普及了电影文化,提升了社会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关注,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作用显著。微电影的播出渠道多集中在微博,手机和视频网站等青少年集中的平台上,这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为中国创意产业培养潜在的创作群体和消费力量。
同时,因为此类电影的商业回报较低,融资渠道少,加上传播门槛低,也会有一些同质化严重,粗制滥造,格调和价值趋向不高的作品充斥其中,鱼龙混杂,给微电影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需要专业人士在评论和传播规则制定中积极疏导。当然这些问题也是新媒体时代共同面临的议题。
结语
新媒体平台使大众传播的大众性得到充分伸展,微电影代表了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虽然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和产业链条的建设还亟待开发,但是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不容小窥。对于目前来讲,建立健全微电影的品鉴、推广体系,提高创意产品的版权意识和市场回报,实现微电影可持续发展,继而拓展电影和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成为我们下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重心。充分挖掘新媒体的平台优势,让更多传播方式服务于生活品质的提升,服务于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服务于精神世界和物质分享层次的价值进化。微电影在影像世界里开启更多智慧之门去丰富人的内心和眼界,让未来视界更有质感和情趣。
参考文献
①微电影[EB/OL] .(2012—08—20).百度百科http:///view/4342291.htm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国内出现了动漫“IP”热的现象。IP,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的就是内容,即作品的改编权。动画电影的IP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来自文学小说、游戏、网剧等领域的原创IP,改编成动画电影;第二层是原创一个动画电影,该电影本身就是一个IP,围绕这个IP在漫画、小说、电影、游戏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进行二次或多次开发,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互联网+动画电影将互联网的创意成果、思维、技术与传统动画电影行业进行融合,是对传统动画电影产业的优化升级。对于当下的动画电影行业来讲,IP热潮的出现的确重新为市场注入了活力,实现了多方利益化,但是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也让人隐隐担忧。因为目前动画电影市场原创IP较少,大多动画企业通过收购IP,围绕该IP进行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业务,却不关注如何开发这些IP及运营,所以导致整个动画电影市场比较乱,往往真正好的IP没有被发现或者没有被有效开发运营,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国内传统动画电影产业 IP 开发与运营机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动画电影IP开发及运行机制的对策,希望能给正处于 IP 开发探索期的中国动画电影业提供借鉴。
一、传统动画电影IP开发及运行机制现状
(一)传统动画电影原创IP——稀缺化
目前,我国传统动画电影原创IP稀缺化,究其原因有两个因素:第一,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按产出动画分钟进行产业扶植,使得动画企业过分重视数量,他们大多从事动漫代加工的工作,在思想意识上缺乏原创IP的动力;第二,由于原创一个优质IP需要不短的时间,对于很多在思维上已经固化的从业者来讲,缺乏原创创新理念。如国产动画电影《宝莲灯》,其IP是由民间故事“沉香救母”改编而来,这部影片当时虽然创造了15000万的票房成绩,但“沉香”这个角色造型以及故事剧本的创作改编不大,其“程式化”的人物造型难以给人很新颖,有冲击力的感觉。相比国内对IP保守的态度,美国动画电影产业对于IP创作态度显得灵活多了,美国动画电影IP有来自原创IP,也有来自漫画改编,游戏改编、文学小说改编等。正是由于他们这种开放式的IP创作态度,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质IP,填补了美国动画电影原创IP稀缺化的缺憾。
(二)传统动画电影IP制作——集中化
制作环节对于动画电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决定了该动画电影IP的成功与否。传统电影产业制作大多是集中垂直的“B2B”模式。从IP创意、制作、营销到最后放映,只在最后一个放映环节才与观众沟通。如中国首部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该影片从创意到最后的放映,都采用垂直的动画电影创作者与电影院单一的供应关系,这种缺乏与观众沟通过于集中化的方式,导致动画电影IP制作更多依赖于导演、编剧,而忽略了观众。另外,从项目筹备方面,传统动画电影IP项目决策一直以来较为盲目,缺乏理性数据支持。传统动画电影产业也无法记录对用户观影行为、观影内容、观影次数、观影渠道进行分析,这些过于集中化的行为会导致对动画电影观众群体精确化分析,自然难以得到好的票房收益。
(三)传统动画电影IP的发行方式——单一化
发行是整个动漫产业链中,除版权外最为核心的行为。它不但完成了销售、,还兼备传播、宣传等诸多使命,也是动漫产业实现盈利最为不可替代的环节。传统动画电影IP的发行方式单一化,与其他产业无关联性。通常是动画公司将制作完成的动画电影IP通过影院上映,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发行动画电影IP 的DVD或音响制品,然后再经过几个月,动画电影公司将影片授权给影片会被授权给付费有线频道或卫星电视频道播映。如动画电影《藏獒多吉》,该片是由中日首次合拍的一部动画冒险电影,由小岛正幸执导,IP改编自杨志军的长篇小说《藏獒》。这部影片在发行时除了通过有线电视、影院、DVD等传统媒介进行发行,并未拓宽新的放映渠道,正是由于该IP单一的发行方式,导致该动画电影IP价值未得到全面开发,最终票房惨败。
(四)传统动画电影IP营销策略——平面化
从动画电影IP营销策略上看,传统动画电影IP营销策略是垂直式平面化的营销策略,除院线放映之外,中国电影其他播放窗口缺失严重,并且盗版猖獗,以及历史形成的广电生态格局,这些播放窗口发展迟缓。如国产动画电影《大闹天宫3D》,作为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IP,但在2012年,与同档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在票房上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粗糙的制作效果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平面化的营销策略,该动画电影IP进行营销时只关注了公交路牌、影院广告等传统广告,却未在腾讯QQ、QQ空间、微博、以及门户网站等在线平台、新媒体上开发。另外,传统动画电影IP营销策略缺乏舆情分析,虽然“孙悟空”这个角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IP,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审美情趣也在发生变化,倘若再照搬过去水墨写意、剪纸、京剧音乐等元素,不进行大胆创新,恐怕也很难吸引观众。
(五)传统动画电影IP衍生品开发——滞后化
动画电影IP授权已经成为动画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亦被西方营销界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一。但是传统动画电影在IP衍生品开发方面显得滞后化。动画电影公司往往先将电影IP制作出来,然后等待放映之后,再进行衍生品的设计及开发,这样使得观众在观影时无法在第一时间与该IP进行交流,同时也让该动画电影IP丧失了最好的销售时机。在动画电影发达国家,往往他们的做法是,在动画创作前期就将衍生品设计开发引入进来,并在影片放映同时期就开始销售衍生品,既可以让观众第一时间享受到衍生品带来的快乐,又把握了销售黄金时间。
二、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开发及运行机制
(一)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原创IP——丰富化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彻底改变了传统动画电影产业,对动画电影IP的创作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动画电影原创IP上,互联网的加入使得动画电影IP创意开发资源更加丰富化,IP有来自漫画、电影作品,游戏、文学作品,甚至歌曲,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动画电影作品的系列化。今天的动画电影市场原创IP呈现遍地开花的景象离不开“BRT”这些企业的支持,如百度在2014年整合了“纵横中文网”“91熊猫看书”“百度书城”三大产业线,百度文学的正式成立,重点发展“粉丝经济”,为动画电影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IP储备,再如腾讯公司利用自身互联网资源,在2015年,腾讯文学通过打通旗下游戏、文学、动漫的边界,与华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合作伙伴,加强对原创IP的培育和塑造,这些都为动画电影原创IP丰富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制作——民主化
在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制作方面更加民主化。首先,由传统动画电影产业“B2B”模式向“C2C”转变,让观众参与到“研、投、制、宣、发、放”的产业链条中,建立观众与电影各环节的连接。如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在最初创作阶段就是通过众筹的方式才筹集到资金,这些筹资者后来变成了“粉丝”,粉丝后来又转换为“自来水”“纯净水”,他们不单单是电影作品的观看者,更是电影项目的建议者,营销宣传的推动者,后产品、主题公园以及增值服务的最先支持者;其次,从项目筹备之初,动画电影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影院用户观影行为数据,票务网站电影购票数据等等。通过对这些海量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制作方可以得出有效的项目目标观众属性数据,观影行为数据、IP 舆情数据等等为项目编剧、角色创作提供重要依据,大大降低动画电影投资风险。
(三)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的发行方式——扩窗化
从发行上看,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电影发行产生了剧烈影响,打乱了传统的发行、放映体系,整个发行过程扩窗化。在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的发行方式充分发挥了其传播性、关联性的特征,不断扩展新的发行渠道,不断进行“扩窗”发行。如腾讯将微信电影票和QQ电影片的在线业务整合为微影时代,除了微信钱包、QQ钱包依托于即时通讯软件的入口之外,并拆分独立APP微票儿,通过不同形式的扩窗行为,使得动画电影发行IP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电影票务业务垂直,专业化的趋势;再如百度旗下的“百度影业”,它利用其旗下爱奇艺与PPS两家在线电影播出渠道进行动画电影IP的扩窗发行,并根据爱奇艺与PPS用户群体,定位,功能进行分析,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正是由于其准确对目标群体定位,不断创新的扩窗发行方式,使得百度也在在线票务市场上抢夺话语权。
(四)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营销策略——立体化
从营销策略上看,在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产业营销策略改变为水平整合的立体化营销策略。如国产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该片原本是一部连载于“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的国产漫画,拥有着15亿次网络点击,7300万完整阅读人次。在动画电影创作前就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十冷》首先通过免费的网络漫画形式吸引和培养粉丝观众,然后通过网络自制预告片和网络众筹宣传片在视频网站上获得了较高的点击率,接着在各大视频网站: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搜狐视频和AcFun等;各种社交网站:QQ、百度、微博、微信和丫丫等、以及各种论坛社区:时光网、豆瓣电影和小米社区等论坛引起话题、口碑、炒作与宣发。同时,《十冷》的导演和创作者们通过微博、微信等通信工具与粉丝互动,带动了许多网络用语的流行,粉丝也利用这些通信工具间接地为电影作宣传,形成口碑效应,促使非粉丝观众买票进电影院,这样的水平整合立体化的营销策略使得《十冷》收获了不错的口碑与收益。
(五)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衍生品开发——领先化
动画电影IP衍生品开发是整个IP运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实现价值的一个关键点,在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衍生品开发处于领先化状态。首先,我们可以效仿美国、日本等动画电影强国的做法,在动画电影IP筹备阶段,就将衍生品制作企业引入进来,让其参与创作,也可以让粉丝浅度参与创作,这样既可以大大提升衍生品制作公司及粉丝的热情,也能对后期放映销售起到促进作用;其次,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衍生品开发将借助电子商务,在线售票平台搭售等方式。除了传统的电子商务平台之外,衍生品也是动画电影专业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在线票务网站发力的重点。如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上映之际,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旗下天猫联手迪士尼搭建正版电影衍生品平台。所以当观众在影院观赏影片时,就可以随时随地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到动画电影IP中的衍生品。另外,淘宝电影还将购票业务与衍生品业务打通,实现电影票和衍生品的联动,实现动画电影IP衍生品开发领先化。
四、未来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发展方向
(一)重点打造IP内容孵化为核心竞争力
未来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孵化将高速发展,但目前动画电影原创能力不能满足动画电影的快速发展,优秀成熟的IP供不应求,所以要我们要重点打造IP内容孵化为核心竞争力。如腾讯为打造以IP为核心的影视业务平台,推出腾讯游戏,腾讯动漫、腾讯文学、腾讯互动娱乐四个业务平台。腾讯通过多个平台打造IP内容,培育优质IP,实现优质IP在游戏、文学等大文学领域共生、互动,增强了其竞争力。
(二)大数据制作作支撑
与传统动画电影产业相比互联网+时代的动画电影产业IP制作背后有大数据作支撑更有竞争力。在中国,未来90后,00后将是中国动画电影观众的主力军,观众观影偏好变化巨大,随着互联网终端特别是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在互联网搜索、浏览、观看、购买行为都无时不刻被记录,这为动画电影IP制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我们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清洗、分析,可以得到动画电影项目的目标人群属性特征、用户兴趣爱好、动画内容偏好,为动画电影IP制作提供参考依据。在未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制作将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大数据与IP内容、观众观影兴趣爱好,习惯成为动画电影项目的重要参考因素,更加常规化的运用在动画电影IP制作中。
(三)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未来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IP将使用精准定位的营销手段。2013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达到134.3亿元,2014年达到472.2亿元,移动营销不仅能更加适应移动用户多样化、碎片化的使用习惯,还提供用户精准定位的营销互动体验,同时,还可以按照不同维度,比如APP的类型,用户上网习惯等,来进行更加精准的行为定位。动画电影是受众细分化的产品,所以更需要对消费者进行人群数据分析,并将适合该人群营销产品发送给目标受众群体,再利用手机用户高关注度,导流给售票平台,提高购票转化率。
(四)衍生品购买便捷化
未来,由于智能手机额普及以及4G网络的全方面覆盖,动画电影IP衍生品不再局限于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购买,购买方式将便捷化。如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摇一摇”等新技术跨屏购买方式。未来在影院中,观众在观看电影时通过“摇一摇”功能搜索到动画IP角色所穿着的服装、配饰、玩具等。通过扫描手中电影片上的二维码,可以优惠购买动画电影周边衍生品。通过这些技术创新手段,将会大大提高衍生品购物趣味性以及便利性,提升衍生品购买的转化率。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动画电影IP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广的平台,但是在今天我们享受动画电影IP带给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要思索未来中国动画电影IP如何发展,是否靠单纯的技术革新就能赢得整个市场,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培育一个优质IP,并建立长远利益的动画电影IP生态圈,使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任何一种品牌都可以找到娱乐的核心诉求,但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够持续地将这个要素传达出去。如何真正让企业品牌与娱乐平台进行良好衔接,将内容和企业品牌价值进行更好融合,进而成功促进企业营销战略调整,这都让企业面临了更高的挑战。
2012年12月7日,由国家广告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和《广告主》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娱乐营销论坛暨5S金奖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节目管理处副处长杨峥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
网秦市场营销副总裁陈声柏、DMG传媒副总裁崔曦元、滇虹药业集团首席营销官肖夏、百合网娱乐营销总监王熙涵、爱奇艺研究院院长葛承志、和谐保险集团品牌部总经理高寒等嘉宾围绕“渐入佳境的品牌化内容娱乐营销”主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DMG传媒副总裁崔曦元
DMG由最初的广告创意公司迅速发展成为现今涵盖品牌战略、广告、公关、媒介、互动营销、影视等多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传播平台,正是基于DMG对市场的精准分析和对自身品牌发展的长远规划。
对于品牌娱乐营销模式的建构,DMG在“广告+活动+娱乐营销”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杜拉拉升职记》就是这一模式的具体体现。而《环形使者》营销推广正是基于这一模式的再创新,将电影营销和城市营销、品牌营销紧密结合,在这部好莱坞影片中成功植入中国元素,将上海作为未来的世界中心推出,成功打造中国式场景和好莱坞故事相结合的电影模式。
在该片中国上映期间的宣传营销上我们也独辟蹊径,利用时空穿梭机、未来摄像机等众多饶有趣味的广场行为艺术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时还与品牌合作发起了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电影衍生品的开发等,促进了电影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方位营销整合。
DMG未来的方向就是要用自己的创意力量和资源平台推动国内娱乐营销的不断改革和创新,用自己的好莱坞制作资源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让中国的文化得到世界级的呈现。
DMG传媒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整合营销的广告和传播机构,提供最优质的整合营销服务,以跨界文化、策略及创意,从而对客户的品牌传播、产品销售的成功有着最主要的影响。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化,但我们的重心则完全放在中国,我们利用自身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将世界领先品牌的文化内涵更广泛传播。
网秦市场营销副总裁陈声柏
网秦和娱乐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2012年年初,与海润影业合作,参与植入了年度大片《毒战》。正是这次合作,为网秦的娱乐营销之路开启了大门。
随后,借助影视娱乐营销的热潮,我们在优酷、腾讯隆重上映了微电影系列“安全哥暴打恶贞子”,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暴高的点击量让我们尝到了微电影营销的甜头,也成为了娱乐版的新宠。相较我们以前专注于行业领域,娱乐媒体与大众消费者相连更为紧密,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可以让消费者深入了解我们的产品。
品牌追求影视娱乐营销的路也一直没有停息过,很多品牌都在走娱乐化的路线,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安全服务提供商,网秦在2011年5月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成功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并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誉为全球“科技先锋”和“行业缔造者”,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可以改变人们未来生活的十大创新企业之一”。如今为全球150多个国家超过2亿智能手机用户提供移动安全服务。我们相信,最能打动消费者的营销才是最有效的营销。影视娱乐营销也会是一个连接产品与消费者更加畅通的桥梁。
百合网影视娱乐营销总经理王熙涵
无论是微电影、短剧、内容营销、硬广,各种媒介形式的终极目的就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用什么媒介形式来做营销。
内容营销区别于广告的推销性质,以娱乐化的方式进入观众的视野和脑海,并且通过正面的、令人愉悦的以及用户有好感的明星关联,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正面的联想,这种价值是其他形式很难取代的。百合网在与电影《我愿意I DO》合作过程中,不仅向片方明确了自己的品牌诉求,还有专门的营销负责人与电影导演当面聊,深度沟通,以不伤害电影为前提,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
电影《我愿意I DO》讲的是优质剩男剩女的故事,这与百合网非常契合。与大多数电影硬性植入不同,我们此次植入对剧情推动起了很大作用。孙红雷扮演的杨年华和李冰冰扮演的唐微微是通过百合网认识的,薛佳凝则在电影中作为百合网红娘、李冰冰闺蜜出现。另外,我们的CEO田范江担任了影片出品人之一,副总裁慕岩也首次成为影片的总监制,并在影片中有镜头露出。植入不是对电影的入侵,好的植入会为电影作品增加光彩,而不是带来让观众反感的商业气息来破坏电影作品本身。
百合网所展现的不单单是产品和服务,还将一种婚恋态度、爱情理念融入其中。单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寻找爱情的信心和决心,《我愿意I DO》的上映给剩男剩女们注入了强心剂,百合网等婚恋网站也成为当下剩男剩女解决婚姻问题的重要渠道。
滇虹药业集团首席营销官、消费者健康品事业部总经理肖夏
其实,但凡做品牌的企业,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娱乐营销的尝试,而今天,这个行业产业化了,有更专业的公司在经营娱乐营销了。而我认为,最能触动消费者的营销主题是娱乐和公益,因此,要想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切入这两个主题会得到良好的反馈效果。
内容营销是所有的营销方式当中最难的,品牌影响力必须足够大,内容必须足够精彩,才能被受众接受。而目前中国的现状是品牌塑造尚属初级阶段,因此我们所能见到的“国产”内容营销优秀案例就非常少。
具体到我们滇虹而言,我们一直是在做有“品牌的产品”,而经营品牌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的。滇虹所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品牌经营方式——始终以消费者为核心,让消费者和我们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成长。
爱奇艺研究院院长葛承志
内容营销是载体,娱乐营销是态度,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互不影响,相互支撑。娱乐营销更注重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内容营销在于精准,关注作品是否能达到核心消费群体和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