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第1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联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上的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只注重建筑景观,而忽视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设置,使得城市规划过于单调。

1、城市规划融合园林景观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园广场的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道路绿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以及进一步开展单位庭院绿化和小区绿化活动,使各项绿化指标全面达标。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注重景观保护,开展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做到绿化、亮化、美化,把城市建设成绿树繁荫,灯光璀璨,蓝天碧水,整洁有序的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2、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平面所做的平面使用计划,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

城市景观,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作出的综合利用,比如说如何布置建筑,如何设置公共绿地。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崭新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3、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3.1、城市景观的设计要同自然相协调

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于整个城市的风格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特点,并且将城市景观的设计同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3.2、城市景观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

城市发展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在对城市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单位也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城市的长久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长远的角度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

3.3、城市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城市景观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和日常活动,只有对空间布局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实现城市景观同城市功能之间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不同人群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人类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3.4、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原则

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风貌集中的体现在城市的文化景观之中,所以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并且要根据其风格配合适当的景观设计,以达到充分展现民俗文化的效果和目的。

4、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实现了对景观设计的引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设计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大面积的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是这种大规划之下的细化,它通过对各种景观因素的设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决策者、城市居民以及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在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 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 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 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娱乐建筑的空间, 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 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 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 当广场的地面过大, 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 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5、景观设计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手法

5.1、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的相互融合

新形势下的一个进步和发展,它不仅是简单的将城市景观规模扩大,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绿化面积,而是应该从思路到做法都全面的渗透着景观设计的思想,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景观设计理论具有全面的了解,并有相关的规划经验,能够促使景观设计理论与城市规划顺利的衔接起来。

5.2、公众的关注与法律的完善

基于中国风景园林基础上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未来我国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政府对景观的重视也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反过来专业性的法律与严格的执法确保了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中国的城市景观呼唤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与法制建设的完善。城市环境建设更需要专业性的法律。香港、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建设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只有将对环境设计的审查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审查结合起来,综合指导城市环境建设,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人工同自然完美结合的城市,进而实现生态化景观城市。

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国的景观设计历史悠久,方式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景观的设置和安排,技艺纯熟。为此,在新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适当的借鉴传统景观设计,例如尽量营造自然氛围,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积极创新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高科技、大量信息及崭新的观念和生存、生活方式,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可以从这里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藉此创造出一条全新之路,即通过发掘现代丰富的生活资源而创造出更有活力和个性的新时代景观,使景观更多地涵盖自然、生命、健康,体现美感、伦理、想象。

6、结语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城市规划引导着景观设计的开展,景观设计反映了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苏丽.析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2,05:49.

[2]蒋蒙.规划、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浅谈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J].开封大学学报,2009,02:79-81.

第2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郑东新区;风格;规划;顺驰第一国际

1.项目概况

顺驰第一国际位于郑东新区cbd外环和第三城市中心轴线的交,占地面积4394.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8364平方米,于2004年9月28日开工,预计2006年10月公开发售,是顺驰集团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出的首个5A级智能化甲级写字楼。整体规划建筑沿地块边缘布局合理,有利于中心景观的营造。地块地势平缓,有利于营造简洁现代的景观空间层次。但由于地块被分三块,中间连接地块狭长,不利形成良好的景观界限和衔接。

2.凝炼“仕家”的景观主题――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其“仕”:学也;其“学”:觉悟也。表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方能觉悟生命,而“仕者”,是觉悟了生命意义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根基,“家”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仕家”界定了消费者家庭的觉悟品质,也就界定了“仕家”环境与生命意义的联想方向――去狭隘以向开敞,远混杂而近秩序,避喧嚣以取宁静,逆潮流而顺自然。

3.景观特征与文化特征

3.1以经典之美规划场所

古希腊哲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构造他心目中世界的秩序,在“高林?仕家”,以几何园林的形式开扬场地,使其明朗清楚和富有气势,呈现古典几何学的经典之美。

3.2 以线性之美串联场所

通过景观主轴线营造小区的向心力,将区域的主题景观串联起来,以线性的交通组织带动景观组团。简约的线性几何布局,结合空间变化与环境,创造出道路系统及场地空间感,使整个场所具有统一性和趣味性。

3.3 以文化景观提升场所

几何形式的文化景墙,思想者的主题雕塑的设计等,以达到“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的主要目标。主设计格调优雅、浪漫、富有古典生活气息,入口两处林荫大道引人入胜,业主可以感受得到这里是一种画境、一种文境、一种宁静。

3.4 以立体绿化改造场所

园林建筑、地坪紧密结合地形,随行就势,最大限度减少土方工程量,在挡墙处设置了多级高差,舒缓了一级高差的垂直坚硬感,并且增加绿色廊架停车位,对硬质挡墙进行了一定的空间遮挡,使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更加的丰富,围墙的设计?很好的与周边环境和谐。采用立体式绿化围墙,利用景观生态护坡的方式消除高差;在道路边增设特色景观小品,增加了整个挡墙的趣味性和绿化的层次,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3.5 以水景营造宁静场所

设置有精致的水系,平静淡雅水面中栽植一些水生植物和水中树池,显得简洁大方。水池的周边设置了亲水平台,是小区业主休闲的好去处,以“流、跌、涌”等形式,互为点缀,交相辉映,人们可以更好的感受水的灵性和水的魅力,给新贵一种高雅惬意的水景享受。

3.6 以景观元素丰富场所

在本案中绿化设计以“花园、生态、保健”为设计定位,营造“仕者”宜居的绿化环境。以“简洁融洽、精致完美、独树一帜”为绿化设计目标,实现了创造“仕者”生活的美好愿景。

3.7 以交通组织整合场所

根据地形特征和建筑布局,采用环状道路通行,人车分流,并严格控制车辆进入小区,为业主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简约的几何布局,结合景观空间变化与环境感受,道路系统融于小区环境,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景观空间,合理的交通组织令社区有序而安宁。

4.景观设计与文化的结合

本案景观规划以“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为诉求,以几何园林与线性景观为基本手法,形成整合式的景观表达,通过景观主轴线营造小区的向心力,将景观串联起来,各主题空间中布置景观构筑物与景观小品,赋予空间不同的文化意义和强烈的个性色彩。

4.1 高林化境

高林化境的景观规划以“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为愿景,以几何形式的景墙开扬场地;以几何园林与线性景观为基本手法,形成整合式的景观表达。几何状的景墙、几何状的景观跌水,其效果明朗清楚富有气势,呈现古典几何学的经典之美。主入口雕塑选择为思想者,当人的精神高度提升至一定程度,思想得到提纯升华,即是此思想者的根本表征。思想者的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含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与整个园区的“思想者之家、觉悟者之家”的主题紧密贴切,沿袭了Art Deco现代建筑的风雅气韵和低调的奢华风格,显得有亲和力和高贵典雅的气质。

4.2听香水榭

听香水榭其寓意为环境清雅宜人,安静闲适的地方。域中设置了镜水廊桥、琴韵广场、咖啡茶座等,营造出动静相宜的氛围,人们可以在这里听水声、畅谈人生、促膝品茗。镜水廊桥的水景让环境更加的妩媚,亲水平台满足人与水亲密接触的愿望,卵石在微波下隐约可见,涌泉的形式活泼可爱,使整个小区具有勃勃的生机。水边的琴韵广场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恢宏气势,以几何纯粹装饰线条彰显无限景观魅力,与高耸流畅挺拔的Art Deco现代建筑相呼应,以倾泻而下的流水彰显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韵律感。水声、笑声、畅谈声与新贵名士追求的高贵感不谋而合,代表永恒向上的人文精神。

4.3 景观街区

独具特色的“景观街区”思想,打造现代感强烈的商业街景区,主要考虑到与与CBD的衔接关系和人流问题,其空间设计是从半开敞到开敞,从小区向外渐次过渡到宽敞林荫大道的路面。整齐的林荫大道、的格调小店、悠扬的笛声、惟妙惟肖的雕塑小品、丰富的夜景灯光,给街区带来一丝别致的情趣。商业街植物设计主要采用规则式种植的方式,构成该空间的高层框架,同时在乔木间点缀造型现代感强烈的灯具丰富夜景色彩,并按一定距离设置线条简洁的草坪灯,和谐中蕴含着变化。营造出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具有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的街道环境。

5.结语

经历过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记忆和经历不断浮现叠加的小区,才会成为城市的永恒。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场所,一个空间,只有充分正确地考虑了“人”因素,才能使设计的场所焕发生命力,成功的景观设计正是在承受住社会洗礼考验后自身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韩昊英.日本1968年《城市规划法》划线制度的实施成效及政策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08,(02).

第3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字: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2.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3.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实现了对景观设计的引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设计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大面积的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是这种大规划之下的细化,它通过对各种景观因素的设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决策者、城市居民以及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结束语

对战略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本身和城市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是建立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前提。同时,必须认识到,在一个既定的城市规模和用地范围内,要实现一个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势必会遇到观念、法规与管理上的困难,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对传统城市规划与方法提出挑战。针对于此,提出反规划概念。规划师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决策者非凡的眼光和胸怀,以及对现行城市规划及管理法规的改进,是实现战略性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保障,而反城市规划方法是实现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初亚奇.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3).

2.徐永俊.城市建设规划与景观设计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3.李美琴,刘青周.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与方法. 科技资讯,2009,(16).

第4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复合式、城市文脉、城市失落空间、城市街道形态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是一种复合式的设计方法,是综合考虑城市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史、城市文脉、市民生活习惯等人文因素,用以解决城市问题、引导市民活动、协调建筑之间关系、美化城市形态的城市空间整体性设计。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无数问题,美国规划师罗杰・特兰西克在其著作《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中将失落空间总结如下:“失落空间是城市中高层塔楼底层外部无组织的景观或是脱离步行活动而无人问津的下沉式广场;失落空间是几乎所有美国城市中环绕市中心、切断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之间联系的地面停车场;是沿高速路两旁无人维护、更不被使用的无主之地;失落空间也是闲置的河岸、废弃的铁路调度场、弃置的军事基地以及那些为了交通更便利,或也许是为了更低的税收已迁址郊区的工厂旧址。”这些都是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在设计实践中没有遵循整体化的复合式设计方法。无论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单体设计还是景观设计,都是一种包容式的、彼此相互依托、相互映衬,并共同构筑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在正文中的设计实例“上海虹口区外白渡桥区段城市景观规划概念设计”中,通过场地分析、理念阐述、总体设计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一个景观方案从场地理解到设计构思,再到方案总体设计,最后到方案细节设计的完整思维过程。并以此表现一种更科学的设计方法,即通过“激活”、“重塑”两种手段以解决城市区段存在问题为出发点,以贯穿城市文脉为主线,表现整体区域空间魅力的复合式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一、场地综合空间分析

本地段由于其位置的复杂性,决定了在整体设计中其空间元素应该是多元的。现综合场地特征,从三个角度阐释该空间的特性:

(1)区域尺度形态

区域的尺度形态应该是在设计前期最先被认知和理解的。该区段在区域尺度形态上有两个重要特点: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街道尺度。

经过实地踏勘,场地内道路尺度和街道尺度现状良好,道路中间有绿化带,且有长势良好的植物分布。而街边、道路和建筑之间距离比较宽阔,街道尺度比较怡人。滨水区段中,道路和城市河流距离适中,利于营造滨水私密空间,同时与城市公共空间较容易产生联系,利于营造风景秀丽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

(2)城市建筑文脉

该场地周边分布有优秀的历史建筑,行1846年建成的浦江饭店,到1856年建成的外白渡桥,再到1934年建成的上海大厦,场地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光辉历史。且历史建筑保存现状良好,风格独特、古香古色,仍然是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另外该场地是承载上海市历史文脉的重要区域,尤其是外白渡桥,可以说是上海近代文化的标志,很多知名影视剧拍摄于此,如《上海滩》、《情深深雨蒙蒙》、《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是上海早期城市文明的见证者,也是上海传奇文化的诞生地和象征。因此在设计中不仅仅要延续历史建筑的风格风貌,更要充分考虑城市文脉,保持整个区域景观建筑风格统一的同时,充分展示上海文化特色。

(3)区域景观结构

该场地拥有极佳的景观视线,以苏州河为依托,其景观视线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近景为外白渡桥主桥体、中景为上海英雄纪念碑、远景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三个景观层次形成整个区域的视线核心,因此在设计中,如何结合视线要求,组织人在场地中的活动成为了设计重点之一。因此,在设计中要将外滩的风貌融入场地,并充分考虑游人在场地中的功能活动。

二、方案生成过程

(1)基于城市形态下的景观平面肌理生成

充分考虑场地与城市、周边街道的关系,设置两条主要景观轴线,一条是充分考虑街道形态的主轴线,并根据主轴线布置由滨水广场开始贯穿整条街道的曲线景观肌理,强调视觉中心的同时完善场地景观结构;另一条轴线充分考虑城市景观视线下的景观辅轴线,将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外白渡桥、滨水景观广场三点一线相连接,并布置景观设施满足景观功能要求,进而完善城市景观结构。

(2)区域景观功能定位

根据景观肌理分布景观功能,将整个区域分成两个功能板块:滨水景观广场区和沿街景观区。沿街景观区以沿街绿化为主,零星布置街边小广场和停车场等,并结合建筑功能布置与之搭配的景观功能;滨水景观广场作为整个区域的主要景观板块,在区域整体定位中布置市民休闲活动广场、游客拍照参观区、休闲区、主题雕塑、水景区等,最大化丰富和满足整个区域的景观功能要求。

(3)对人行为活动的引导

根据景观功能定位,引导人的行为活动。根据分析大体有三类人群会到场地活动,即游客、商务人士、周边居民。而根据不同人群的活动特性,归纳出游览参观、休闲小憩、拍照留念、交流沟通、餐饮娱乐、锻炼身体、绘画写生、婚纱摄影等人的行为活动,并布置相关景观小品满足相应人的行为活动。

(4)融入历史风貌・建立场所精神

深入挖掘场地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场地中,建立完整场所精神,让有有丰富景观体验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文化之美。在场地中主要在三个方面表现历史风貌;首先是滨水广场景观区,以数字组合1856、1906、2009几个数字结合雕塑,以纪念外白渡桥160余年的光辉岁月,并从另一个角度介绍上海城市历史;其次是在外白渡桥畔,加入人物雕塑,纪念曾经以外白渡桥为外景的《上海滩》、《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视电视剧;最后是在街边广场以上海大厦建成时间1934年以纪念这座著名建筑,同时将黄包车、老式麦克风等老上海标志抽象为景观小品予以点缀。

(5)细化节点细部・完善街道尺度

在以上基础上继续细化场地景观细节,完善街道尺度。在景观构筑物上,主要设计一个空中观景步道,横架于苏州河之上,可遥观外滩风景,以满足人们观景。休闲。沟通交流等活动。另外,还设计一滨河双层看台,可遥观外白渡桥及陆家嘴,也可以用于拍照留念、拍摄婚纱照、绘画写生之用。

三、结语

无论是“激活”还是“重塑”,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终究一定是要解决城市问题,最起码也是要缓解城市问题,而不是制造更多的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单体设计、景观设计是由整个城市文脉和地域特征所贯穿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推崇的设计不应该是表现自我卓尔不群的特性,而是充分考虑周边场地空间特征、充分考虑场地历史文脉、充分考虑人在场地中的行为活动、充分考虑场地生态因素等等方面的复合式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美 罗杰・特兰西克

[2]《街道的美学》――日本 芦原义信

第5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2.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3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涉及水利、环保及农业等多部门,其协调难度非常大,在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管理职责交叉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协调与支持。湿地公园建设应充分遵循生态规律,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将城市湿地特色景观展现在大家面前。城市湿地园林景观设计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应结合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与生境特点展开设计。

参考文献

1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第6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意义;设计

前言

绚丽多彩,搭配和谐的城市色彩,是城市环境的显著特征,是人类自身生活的环境的重要部分,无处不在的展现出人们丰富的审美元素以及无穷的创造力,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表达。绚丽的城市色彩构成了城市环境鲜明的特征,它的直观性,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形象,成为衡量和谐城市创建,城市个性化标签,增进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准。有数据显示,和谐的城市色彩对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产生直观影响,在和谐社会的创建过程中,实现对城市人口居住环境的不断优化,需要对城市色彩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

一、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日益密集,城市已经成为人口居住的主要集中地。人工建设与自然色彩构成了城市的主要色彩。人工建设出的色彩也就是人工色彩主要包括需市内公共区域,以及公共区域空间所有暴露的物体,包括地面的建筑物、广阔的露天广场、各类交通工具、街头的公共设施等等。自然色彩主要是城市中非人工建造、如山川、小河、草地等等。

1、体现城市内涵

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漫长的历史冲刷下沉淀了深厚的内涵,从城市的外观就可以感受出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漫长的历史变迁。对一座城市进行欣赏,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城市色彩景观所呈现出的各类色彩,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色彩各异的城市展现给人们的便是不一样情境,青砖、灰墙构成了北京的总体色调,透露出庄严、稳重、凝重的历史积淀感。红瓦、朱墙、蓝天、碧海勾勒出了一副轻快明媚的海滨城市青岛。而在现代化的城市深圳,代表着高科技的银色展现出这座城市风华正茂的面貌。

2、提高居住环境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紧张、放松、忧郁、沉静、疲劳、兴奋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还代表着不同的内涵,红色给人温暖、冲动、喜庆的感受;蓝色代表安静;黄色代表轻松、朝气;银色展现出时尚、中性,人们对色彩的差异产生着各类心理暗示效果。综上所述,我们应对城市色彩色彩进行规划与设计,关注色彩、了解色彩内涵,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设计与运用,营造出生动活泼、赏心悦目的色彩宜居环境,使城市居住环境持续优化。

3、文明社会的体现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社会文明的脚步对人性的根本需求提高了关注度。我国在经济发展初期,因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城市的色彩呈现主要为建材的固有色彩,如红砖灰瓦,或是常见的价格低廉色彩普遍的建筑材料。在当前城市化建设大幅度迈进时期,城市建筑色彩的构成日益丰富起来。以经济实力作为坚实后盾,各类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运而生及推广,可以说,城市色彩正逐渐成为城市的名片也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体现。

二、探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1、以城市规模为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依据

目前对于城市分类方式有很多种,以规模角度来划分,主要是小城市和大城市。小城市处于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其色彩环境较易打造出独特的效果。操作起来越发高效,从而得到“城市主导色”的全新感受。和小城市的发展相比,大城市进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时,复杂度明显增大,一方面要体现出区域性特征,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符合各类人群的需求,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现实性因素。不仅要有长远的规划更要尊重居民的接受能力与直观感受。

2、根据城市空间控制城市色彩景观规划

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形成的城市特色与文化积淀各不相同,并且每个空间格局会直接影响建设效果。需以城市空间特性为参考,对城市色彩景观进行灵活规划。以山水城为例,这类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水系众多,众山交错分布,水资源丰富。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水运交通的便利和水陆景观的交融。从色彩的角度方面考虑,既要体现城市建设规划,同时也要凸显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3、注重色彩表达与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

城市的发展指标不仅仅体现在各类经济数字硬性指标方面,城市形象的软实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城市色彩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一个外观表象,折射出的是城市的内在品质与追求,透露着城市一步步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足迹,城市色彩对推动城市内部各方面均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许多优秀的城市建筑更能称为区域性地标,从而带来巨大的旅游潜质。例如苏州以园林著称,整座城市流露出江南的细腻与恬静,亭台楼阁与城市建筑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结语

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城市色彩无处不在的渗透出整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现出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座城市色彩的和谐程度,感染着城市里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将生动丰富具有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城市色彩规划纳入其中,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居住环境。

第7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和Stuart 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93)。

4.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5.1 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

5.2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5.3 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 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1998)。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问题与讨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生态型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Sim van der Ryn and Cown,Stuart,1996. Ecological Design,Island Press Washington.D.C。

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8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 , 规划与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

Abstract: urban wetland park city i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have very important social efficiency an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It can improve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o keep the city good ecological conditions, creating comfortable elegant garden environment, rich people's cultural lif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wetland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t the same time, in its form, plant configuration, waterfront space and environment art sketch and structures of landscape design also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rban wetland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的界定

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闲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水区。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功能,如调解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质,是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是人类资源的资源宝库。因此,它被赋予“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动物乐园”等。

什么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中对城市湿地公园如下定义: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的一种典型,因其处在城市边缘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更易被人类接近,所以具有更加突出的生态审美、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休闲等价值。

2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年)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有如下定位:“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城市中的湿地资源结合城市公园的相关功能,完成湿地与城市公园功能的协调,最终实现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体目标,需遵循以下原则。

2.1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中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2.2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这一原则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这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强调在湿地景观营建中,有计划的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指增强整个湿地系统内各个部分的连通性并加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是指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因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功能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因此,在进行湿地规划之前要调查原有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周边居民情况,充分理解原有场址的特点,利用原有的水源、植物、地形地势等基本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营造个性景观特色探索状况进行规划,才可以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

2.3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充分利用和保护城市湿地原有的水文、生物、气候等各方面的资源,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可持续性意味着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对城市湿地资源需求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保护、回收资源利用方式,以及在建设中使用高能效、生态型的资料和工艺手段,尽可能的使湿地资源保持在弹性范围以内,实现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近、长期负面影响最小化的目标。

3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近年来,湿地公园设计迅速发展,对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湿地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湿地公园设计是以不消耗资源为最大特点的开发和利用,着重发展非资源消耗型的旅游观光、休闲游憩、度假等服务业,有着一定的开发利用空间。湿地有着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湿地公园设计的复杂性,并且当前对湿地正处于研究和管理的起步阶段,湿地公园设计的理论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湿地在选择上可选择原存湿地或就近具有湿地的区域进行湿地开发营造,这些地域可能存在着湿地基质,水文环境和生物种源。湿地公园设计师应利用原有湿地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原有的水体、植被、地形、地貌等,都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原有湿地环境进行充分调研之后,湿地公园设计才能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性,才会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创造经济效益。

3.1在形态设计上

湿地公园设计中,在形态设计上,应按原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湿地公园设计。自然湿地有凹岸、曲流、河心岛、浅滩、沙洲与深潭的交替,这种地形地貌和植被为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可减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设计时,应尽量保护自然弯曲形态,并随地形和功能而事实上,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学法则中的统一和谐、自然均衡原则。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应根据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湿地内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统,其底部要多孔质化,造出水体流动多样性,以利生物的多样性。总之,应做到湿地公园设计形式与内部结构间的和谐,也要与环境功能间的和谐,实现生态与美学统一,达到整体和谐。

3.2在植物配置上

湿地公园设计中,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满足审美的需要。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等进行种植设计,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3.3在水岸空间设计上

湿地公园设计中,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岸线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作用。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应采取不同的水岸空间处理方式,用自然化的手段去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造化,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区域,并在适宜的地方种植湿地植物。真正显示湿地公园设计的自然野趣。

3.4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

湿地公园设计中,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应取材于原汁原味,线条要自然、流畅,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不宜于那种规则、死板的钢筋、混凝土及基桩营建构筑物。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应能加强或完善空间细节,提升空间品质,体现出湿地公园设计人性化的特性。

湿地公园设计中,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十分尊重原湿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人文环境,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设计师的责任是在于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最终让湿地公园设计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4结束语

城市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城市湿地是城市周边地区的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敏感性,一旦城市湿地受到破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湿地设计的时候要十分关注其生态作用。

陈昌雄

第9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景观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较大的建筑设计和规划上的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只注重建筑景观,而忽视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设置,使得城市规划过于单调。

一、城市景观与规划之间的关系

要想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就必须要了解城市景观和城市规划之前的区别和联系,城市规划指的是一个城市的整体设计和建设方案,而城市的景观是指单纯的景物设计和资源利用。

因此,城市景观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展现城市的自然环境景观,还能够充分的展现城市的人文景观。此外,城市景观的设计还要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体现城市的特色。

二、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1、城市景观的设计要同自然相协调

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于整个城市的风格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特点,并且将城市景观的设计同这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2、城市景观设计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

城市发展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在对城市的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关设计单位也应该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城市的长久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长远的角度做好城市的景观设计。

3、城市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城市景观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和日常活动,只有对空间布局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实现城市景观同城市功能之间的有机结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体现不同人群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人类的各种活动的需要。

4、城市景观设计要遵循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原则

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风貌集中的体现在城市的文化景观之中,所以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并且要根据其风格配合适当的景观设计,以达到充分展现民俗文化的效果和目的。

三、景观设计理论对于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1、景观设计理论充分的体现了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景物同人类的生存环境完美的结合,而景观设计的理论正是对这种哲学思想和观念的印证。一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自然结合起来,实现更加自由和和谐的生存。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景观设计理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规划也起到了理念上的指引和指导,依据这种理论,必然可以使得城市建设和规划更加的贴近自然和亲近自然。

2、景观设计理论传承中国造园文化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园林文化和园林艺术,所以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必然要对传统的中国园林文化进行吸收和借鉴,只有这样,设计出的城市规划方案才能真正的体现中国城市以及中国景观的特点。

3、景观设计理论保证城市设计的整体性

景观设计是一个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方案形成过程,所以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会将城市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种情况下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就能够实现城市设计的全局性和整体性。避免一些设计项目只从局部出发,忽视了同其他环节的联系,割裂了城市规划各个具体项目之间的关系。

四、景观设计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手法

1、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的相互融合

(1)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的相互融合是新形势下的一个进步和发展,它不仅是简单的将城市景观规模扩大,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绿化面积,而是应该从思路到做法都全面的渗透着景观设计的思想,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景观设计理论具有全面的了解,并有相关的规划经验,能够促使景观设计理论与城市规划顺利的衔接起来。

(2)公众的关注与法律的完善基于中国风景园林基础上的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未来我国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政府对景观的重视也体现在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反过来专业性的法律与严格的执法确保了景观设计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城市景观呼唤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与法制建设的完善。城市环境建设更需要专业性的法律。香港、新加坡的城市环境建设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只有将对环境设计的审查同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审查结合起来,综合指导城市环境建设,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人工同自然完美结合的城市,进而实现生态化景观城市。

2、继承与发展传统

中国的景观设计历史悠久,方式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尤其是景观的设置和安排,技艺纯熟。为此,在新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适当的借鉴传统景观设计,例如尽量营造自然氛围,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积极创新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高科技、大量信息及崭新的观念和生存、生活方式,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可以从这里获得更丰富的资源,藉此创造出一条全新之路,即通过发掘现代丰富的生活资源而创造出更有活力和个性的新时代景观,使景观更多地涵盖自然、生命、健康,体现美感、伦理、想象。

结束语

总之,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所以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

参考文献

[1]邓毅.黄金玲.龚兆先.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科学,2010(5).

[2]高蕾.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