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31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作文教学经验,但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还很薄弱,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
农村初中普遍采用 “课上引导、课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解”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的作文水平很难提高。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感知世界的引导太少。学生的写作素材单一,很多材料从小学写到了初中,总是“老套”,没有创新,空洞无物。
二、困惑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要想写好文章先学会做人。人格的培养,是提高作文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的前提。首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和对假丑恶的恨,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充分感知它,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欣赏好的影视作品,多交好的朋友。最后,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敢说真话,敢说有个性的话。只有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向读者展示出完整的自我,文章内容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很大一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方法死板,以至于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甚至讨厌写作课。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的整体语文知识的一种活动,鼓励学生感知社会,增加社会阅历,不要只局限于学校和家庭这个小环境。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几乎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难于没有写作的“米”。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选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一些细节之处、感人之处,这些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三)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正找到出路。
关键词:语文课改 人文教育 应试教育 课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14-01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力量逐渐壮大,呼吁语文课改的浪潮也是一浪更比一浪高。在这场改革之风刮得遍地开花情景下,新教材业已全面实施,参与改革的人员也日益增加。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已是一个历史上的飞跃。但怎么改呢?要把握什么原则呢?具体来说:一是方向原则,教材改革要同时代接轨;二是科学原则,也就是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要有正确性,合理性;三是统筹原则和创新原则;四是教学原则,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教材要有可教性,感染性。就简单来说,只需用叶圣陶老先生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从这一点上理解就是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具体的来说,也就是在三维目标的培养下,开拓一条道路,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至于能否找到一个方法,开拓出一条道路,存在着许多变数,现在还远远不是额手称快的时候。
1 应试教育的泥淖与语文教育的苦苦挣扎
语文教育为什么会问题成堆,积重难返?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考试”这个指挥棒在起作用,考试是一种人才选择机制,而从根本上说,考试并不是最可靠的办法,而是实践。但实践相比考试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如:条件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实践,就不具有可比性,再有实践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所以不能取代考试。在目前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之下,考试被普遍地运行着,并将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被其他更好的形式来取代,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也把语文教育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境地。首先,就是近年来的习题越来越繁琐,越来越苛刻,已经连语言学家都难免瞠目结舌的地步。比如,报上披露说考“翁”字有多少义项,解释“灰溜溜”是什么意思,这样刁钻的题目随处可见。其次,教师对课文的肢解,支离破碎答题时非此即彼,死扣死划,哪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再次,在素质教育的表象图景掩盖下的是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这种竞争随着教育功利化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不断深化地向学生延伸,制造着新的起点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基于以上原因,使语文教育成了“四不象”,把语文推向十分难堪被动的境地。从而造成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不学都一样的错误思想,不学,成绩也不至于下滑;学了,成绩也很难提高。认为把时间花在语文学习上远远不如花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学习主体地位保证不了还谈什么效果?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最终被无情堙没。
2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语文教学的大环境
在中国,几乎每一位受过教育的人都上过语文课,而且都要花掉大约三分之一的在校时间去学习语文。然而,就是这样一门最重要的课程,却成为当今中小学生感到“不愉快”、甚至“厌倦”的东西。重要一点在于课堂教学: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而学生是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课堂效率。这里排除掉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不成分、课上主体地位没发挥、课后练习不愿做,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有不少课文一遍都没读完,课堂进程较慢,课堂效率怎么提高?
语文学环境不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部分中学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想法,学生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数理化上面,当然还有英语,甚至连政、史、地、生,也比语文更能吸引学生。只有极少学生一天只把一点可怜的时间用在语文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如下几点:一是语文教材体系滞后,“少、慢、差、费”现象还没彻底改变,就像一堆螃蟹挤在一起,弄也弄不开,理不出个头绪来。二是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靠大量做题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个人认为语文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的靠读。三是在语文学习过程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开放性的试题越来越受出卷人的青睐,而学生在应试时,题目是做完了,但答案不知对错,模棱两可。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能被立即激起,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四是应试教育考试的要求下,学生们学科之间的时间竞争愈演愈烈,奇怪的是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们越是强项越是花时间,越是薄弱学科越不愿花功夫。再有这语文考试,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学生自然把时间留给其他学科了。五是现在的语文课尺度不好把握。抑或花架子,虚的内容充斥课堂,另一面抑或语文老师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又能收获多少呢?以上五点决定了语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争必定失败。
3 教师作用的拔高与语文教育困惑的解决
新课标实行以后,中学语文的教育或教改应在进行内部有效修补的同时,在上大力推动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社会突围和冲破应试教育桎梏的理念突围。语文教师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往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隐秘关联的文化载体,是天地万物和人生世事走向我们的伟大通道,设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2)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教师的知识积累、业务技能、美学修养、心理状态、课堂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教师广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业务技能,有利于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语文教学的说服力,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句话,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3)在教学手段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引导学生的感受、感悟,扩大阅读量,增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观照、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等思维训练方式的内容与形式。
所有以上是我对当前语文教育困境的几点深思,希望能借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达到“疗救的注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 困惑 对策 三维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我们应该大力践行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初中语文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涉及语文课程的体系、结构和价值取向,将引起语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革新,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将试着从初中语文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想到的一些浅陋的对策这两方面略述看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一: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完成教学任务难。
初中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学已分为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有五个必修模块,按现有要求,必须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内完成,这样,每个学期现有的教学任务,就由原来的一本书6个单元变为了两本书8个单元。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指导学法,培养自主学习。丰富的教学内容靠教师逐步讲读是不现实的,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讲读结合。
2.突破重点,提高效率。教师应了解大纲,把握本册的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课堂教学重点,抓住教学的纲,然后根据学生情况,突出教学难点,才能高屋建瓴,统筹安排教学时间,不必逐课讲解,也不必平均使力。我校重点采取单元教学法,突出了单元重点,明确了课堂教学重点,让每一课的教学作为单元教学,做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
3.精讲精练,讲练得法。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讲是必要的,练更是必要的。练要注意难度、时间和数量。如一位教我习武的老师告诉我“久练”的含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是一次进行很久的练习,一是长久的练习。我们的作业就应该有常规训练和课堂训练,常规训练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如练字、背诵等;课堂训练帮助学习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二:学生自主学习难。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变“教师主导”为“以学生为主体”,讲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可我们的学生生源主要是二类及其以下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基础差;2.学习习惯差。
根据因材施教,结合本校实际,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1.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习习惯。要督促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练字的习惯、背书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如每天坚持练字和背书训练。 转贴于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们在教学中放慢进度,逐步过渡,坚持一节课多练,多让学生动笔;坚持不出示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多思的习惯。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有自己的见解,逐步放手,培养其自主精神。
3.加强活动开展,激发兴趣。要“寓教于乐”,在语文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活动方式如知识竞赛、探究活动、品读活动、辩论活动等,打破了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就充满生机和活力了。
三、初中语文教学困惑之三:考试评价难。
学生基础差,而教材统一,考试统一。现在社会和家长评价好学校的唯一标准仍是考试的成绩,它并没因课改而改变。虽然近些年来考试的内容和题型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和改革,课程也一改再改,但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并不能真正使学生从传统的升学考试制度中解脱出来,于是很多教师就在新课程理念的理想和重成绩、重高考升学率的现实中茫然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做了以下对策:
1.尽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可取消周考、单元测试,最好只保留与学校或年级同步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的考试。
2.减少考试的长度,降低考试的难度,加强平时检测,在平时作业中有意识地做一些考试题型的过关训练,这样训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两大不适应”
(一)观念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彻底的调整与改革,逐步更新和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要想让新课程标准得到较好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相应的语文教育观念。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有许多不太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能完全理解语文的性质。以往的教学大纲,主要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但是,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人文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可是,当前不少农村中学教师始终将语文的工具性放在了首位,总是片面地认为语文学科就是对语言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就可以了。特别是到了九年级之后,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更是将教学过程变为了实施题海战术,反复训练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忽略了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
但是,另一个方面,却有些教师总是片面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部分教师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是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没有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进行较好的理解,或者总是忽略语文学科中的基础知识,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比如,在对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总是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就让学生在没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谈主题,但是在谈主题的时候,又强制性地将文章的主题归纳到“对封建教育的批判上……”,这样就夸大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性。
第二、对学生的理解不能完全适应。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得知,“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比如,在对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江村小景》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感悟,去领悟课文中体现的这一家人从“团聚”到“离别”的背景,从而让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方式不适应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将以往那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就越累,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比如,在教学《苏州园林》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进行学习,对苏州园林的美景进行欣赏,只是简单地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比较枯燥,最终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实施“新课标”的“两大困惑”
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总是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就是“新课标”的要求同当今农村教育的现实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无法理解真正的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先谈谈社会因素,由于农村的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课程的实施。当地的经济状况会给学校的教师培训、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学设备的更新等带来制约。在有些偏僻的乡村,有时连教师的工资都没有保障。如果学校得不到社会经济的保障,那新课程标准就是一句口号了。同样,家庭氛围也是比较重要的。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轻松、幸福。
(二)无法准确理解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来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即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是,不少教师无法完全进入到这种状态中。没有电脑设备,即使有了这样的设备,乡村中学的不少教师年纪较大,没有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对《马说》这课进行教学的时候,涉及不少多义词,这些词语的拼音也是有区别的。其中的“食”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读音,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用多媒体进行朗读示范,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相关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适应和困惑,笔者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要想让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渠道是比较多的。但是,从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来讲,校本培训是比较实在的。通过校本培训的形式,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引导,让教师学到较多的符合教学实际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多进行观摩和演练。比如,教师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文章时,可以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较好地展示出来。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阶段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的主导性地位难以得到重视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人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是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而是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更加关注,其中,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课标的深入发展下,教学改革逐渐深入发展,但是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我国语文教学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例如,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只是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阻碍了初中教学在我国的深入发展。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教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答,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算遇到难题也不会主动询问求解,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二)教师教学模式枯燥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完成教学指标,至于教学质量却没有过多重视,这种现状的存在致使了教师在上课时课堂乏味,学生对于课堂所讲的知识并不在意,自己做自己的事,导致课堂上一片乱,听课的人少之又少。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百年不变,每天都是同一种教学方式,而且有的教师还存在跟着书走的情况,只是把书上所提到的知识再复述一遍,并没有加以自己的理解,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搬”到黑板上,声音就像是“催眠曲”,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在语文课堂上打瞌睡。调查表明,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提不起兴趣。此外,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来的疑惑,由于教师没有对课本进行充足的认识,在备课的时候就没有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指标,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以至于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解答,往往会造成一些尴尬的局面,阻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对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建设有一定的消极阻碍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育是学生在继小学语文之后的重要历程,是对小学语文的发展和补充,也是为高中语文的学习做铺垫,更是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层次以及思维模式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首要时期。这就要求学校在招收教师时,要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估,要能够对学生起到帮助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应当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现状的存在都要求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课堂的主导地位,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师在备课时也应该改变以往的生搬硬套模式,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根本出发,制定最适合本班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及时解答,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任职教师中,初中学校还可以通过教师培训、教师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正确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初中语文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要和谐,而且课堂的教学环境也一定要和谐与民主。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快乐地学习,让他们拥有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初中语文教育发展在我国的深入进步。著名的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是因为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取得的成功或者是失败,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因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不是一味地遵循“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而是在新课标改革的教育理念下使用新型的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课堂环境的和谐与安静比教师满堂灌更为重要,因此,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技能与方法。从而推动初中教育的全面发展进步,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方式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竞争的激烈,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从我国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语文教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提高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重视语文创新教学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学呢?凭着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和对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我觉得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突破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
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什么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久而就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一个主要特色就是创新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的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能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甘甜苦辣,自觉地掌握求知的方法,且能在这个品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让“讲堂”变成“学堂”,把学生的“听课”变成学生的“做课”,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大胆地思索、大胆地质疑、大胆地讨论、答案、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激情,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挥其创造力。另外,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拆除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让学生从学校做向社会、从课堂走向生活,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常常讲要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就让学生走向街头去看广告、看标语、看各种宣传……感受语文气息,体会语文在生活中和社会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创新就是要创新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观”里提到: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之外,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这些课程素材都有潜在的教育意义,并且这种教育必须是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被激活而彰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只对着文本照本宣科,不能只靠现成的教科书去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必须拓宽教学内容,让所有有益于学生受教育且在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找到情感寄托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都引进我们的课程教学,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宽阔、更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开阔更辽远的视野。
四、语文创新教学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12-02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必须将语文教学重视起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调。现今很多中学还沿袭着老一套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即是教师单调的内容讲解,辅以黑板粉笔这种方法陈旧落后,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着重语言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拥有知识却不懂得运用知识并且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这样学生只是机械般接受教育,并不能培养自主能动性而中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语文的单调乏味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理,自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一个考验与挑战。
1.2 课堂互动欠缺。课堂互动既体现了学生与课本的互动,更体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学顾名思义是教育和学习的相互作用,也明确标明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引导鼓励学生学习,而不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唱独角戏这就需要课堂互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和感情交流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气氛是极其沉闷的,学生发表意见或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以至于教师只是单纯地输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课互动的欠缺还使学生遇到困惑不能及时提出解决。
1.3 教学内容枯燥。初中语文内容的构成基本是散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等,这些内容大多比较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激活性教师的教学大多教条死板毫无生气,重视对学生语言层面上的灌输,重视教材对学生知识接受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对没有激活性的语言层面最辛辣的讽刺一般的语文课堂老师会进行课文内容讲解,将一大篇冗长的文章划分为几个方面,然后对这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2.初中语文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的手段和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既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主动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3.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的发展中,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初中语文的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多媒体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认真的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并有针对性对一些重难点内容展开设计,当然,整堂课程要有教师引导的元素增加到其中,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准确的认识到学习中的重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归纳总结,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的效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4.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巧妙的运用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还要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的教学改革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敢于创新,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切实有效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吴西海.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理想状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困惑 探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在课堂的驾驭上难以把握尺度,导致教学质量提高不大,倍感困惑。
老师们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表面知识不难,但教学要求的标准却很高,教材教学的内容与对学生的检测内容不相一致;②语文课堂的探究,收放的程度不好把握,究竟怎样上才算一堂好课,教师缺乏一致的标准。③新课标中的思想、目标和方法,教师们在教学中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④对学困生的转化难度大,花了很多精力,但效果不佳,而优秀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1 给老师们带了困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1 农村学校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学生也需要。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条件有限,难度很大,学生更无从下手收集。另外,教师辅导用书缺少、新课程的教学经验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感到力不从心,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上不准,因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1.2 农村学校普遍缺乏标准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从传统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很多教师把知识目标的培养与能力目标的培养单一的割裂开来,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能力的要求认识不够。
1.3 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经常性、专业性的新课标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理念、目标及方法。他们经历的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无法把新课程实施的理念、目标和方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1.4 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源情况非常复杂,很多来自偏远的村小,学困生数量多。他们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感到乏味;为了照顾学困生,班级上的优生又得不到更优质的培养。因而使优生不满足甚至厌倦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不高。
2 要消除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2.1 加大教育投入,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让农村语文教师也拥有现代教育所应具备的设备设施。因为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能为教师提供收集资源的平台,弥补教育资源缺乏的不足。同时还能让教师从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学生准备更多的资料和资源,弥补因学生家庭经济或其它条件带来的资源匮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前人们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理念却有了更高得要求――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源源不断的清泉,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否则,农村语文教师的困惑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永远存在。
2.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度时期也曾为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农村大多数教师就是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育,要让他们改变其固有的模式,关键得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是“从学习生字词语,到阅读课文再到分段归纳段意,再到重点语段的分析理解,再到归纳中心意思的或主题思想”的一条龙服务,把学生教条式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肢解和把握,束缚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无从去实践。只有更新教师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有效的课堂模式做引导,才能让他们消除困惑,从羁绊中解脱出来,投身到新课标的实践中去。
2.3 加大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力度。可以制定很多行政措施,强化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比如,将教师推荐到比较前沿的学校跟班学习;引进学科带头人进行业务指导;定期组织课标研讨、教学竞赛等等。让教师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并熟练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同时,增加农村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教师的待遇,刺激农村教师工作热情,使他们自觉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早、更快地与现代教育接轨,走出教学困惑。
2.4 针对农村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2.4.1 对村小实现资源整合,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让广大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得到优质的教育。加大对村小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也更早、更快地接受新课标的理念,从小学起就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不出现中学与小学脱轨的现象。尤其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不出现陌生和游离在外的状态。
2.4.2 让我们语文教师彻底消灭成绩观念,让我们的教师从成绩确定学困生和优生的传统理念中解脱出来。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要以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工作业绩。其次,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真正实现“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评价方式。
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具有普遍性。让农村语文教师尽快从困惑中走出来,有利于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更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事关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个人和群体来关注农村语文教师,关注农村教育,让农村中学语文这块贫瘠的土地,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科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自觉摒弃以分数、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新格局。
一、语文创新教学的理念
教师要突破陈旧的、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在以往的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向学生传授一些所谓的学习技巧,什么分类归纳,进而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久而就之,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更不要说创造性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就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文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被动地学习。所以我们今天的教学要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新课标中的“学生观”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它要求广大教师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只有教师先转变观念,用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才能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随着老师的指挥机械的做一些重复的“演奏”。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观”中强调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这就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又能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体验甘甜苦辣,自觉地掌握求知的方法,且能在这个品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中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无时不刻的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触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给予“鱼”。 因此,必须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探究式的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
二、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策略
1.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导航,否则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导航:
(1)意见分歧处点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对有些问题产生分歧,我们不要简单的充当裁判的角色直接判定谁是谁非,而要从课文的内容、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
(2)我们提倡阅读过程中的多元化理解,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而置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于不顾,这样不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削弱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多元化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确的价值取向上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