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地理教学经验分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分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学经验分享

第1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字】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

引言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新课改又倡导探究式学习,地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惑,对其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究式学习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目前,地理教师整体情况距探究式学习所要求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如何更好的推进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也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以培训方式增强地理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教师是影响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增进地理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增加探究式学习的培训是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师所在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均应为其创造条件,提供培训机会。在组织培训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以城区为单位对地理教师进行分批培训

为使更多的地理教师得到培训,应以城区为单位,分批进行。培训应请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或有经验的地理教师作为授课教师,指导受训地理教师对本学期要上的课程作全面评述,有计划地要求受训地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选一堂运用探究式学习的部分录像或录音作为交流素材,分批次培训。

(2)采用灵活、开放、多样的培训形式

培训应结合地理新课改后的热点问题,灵活采用专家讲座、专题研究、合作互动等开放、多样的培训形式,对探究式学习操作的重难点进行培训。避免出现过于强调知识原理和灌输观念类的培训内容,营造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地理教师也应抓住机会,交流分享经验,实践反思。

(3)建立规范科学、有很强操作性的反馈机制

探究式学习在我国起步时间尚早,地理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困惑,这些问题或困惑正是推动探究式学习进一步发展的宝贵经验。培训后建立规范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地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训计划、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质量。

2、多学科知识的补充

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是地理教师在实施探究式学习时所缺乏的,有必要应引导地理教师超越以往的思维习惯和专业知识界限的束缚,扩大知识领域,使专业知识结构趋向更宽。从多种视角理解科自然、人文、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综合严谨的知识体系结构。此外,考虑到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顺序和衔接问题,应为地理教师搭建一个宽广的教学平台,以期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奠定深厚的理论知识。

3、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

就地理学科来说,教学内容具有探究的适宜性,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式学习。因此,地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材料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对现有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可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克服现实教学条件中的种种制约、困难,增加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为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同时,对探究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及生活性,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地理事物,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增强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技能及课堂驾驭技能

地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为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材料活用教材,尽可能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机会,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转化为探究问题,使之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和他们的经历,为个人活动、组内讨论和小组交流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过程,拓宽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地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地理教师要深入理解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掌握一些采用探究式学习时所需的教学策略和技巧,不断增强自身对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技能及课堂驾驭技能的信心。

5、增强教育科研能力

学习是以准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地理教育的发展,探究式学习的广泛应用,恰为地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应用性强,联系生活紧密的特点。新版地理教材中也为地理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供教学探究的素材,这就要求每位地理教师自觉地对其教学行为反思、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具有科研意识和基本的科研能力,自觉主动地在地理教学中寻找课题,进行研究。既要研究,就要懂得课题研究的程序,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如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结题等,知道各项工作如何完成;既要研究,就要讲科学态度和道德,研究要严谨、求实、认真、踏实,实事求是,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同时,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克服自身不良的品质。只有具备了基本科研能力,采用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才能得心应手,真正对学生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但地理教师进行的科研活动不能只满足于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经验只是个体行为,其可靠性和价值都有待商榷,可行的办法是与研究地理教学的专家或其他兄弟院校的地理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研究。同时,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应为地理教师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

结语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元的系统,它根植于课堂,得益于地理教师的精心培育,成熟于学生的不断实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地理学科课程的学习逐渐形成的探究式学习,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亚肇.现代地理教学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第2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误区;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地理课程是其中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得到许多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开展和实施合作学习,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进入了一些误区之中,使得其应有的高效作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下面对此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成功的实现交流互动,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习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特点。

(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研究互动

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学习小组的组成的组成形式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由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班级之中的学生进行分组;第二,学生根据自身的特性和兴趣爱好自行进行分组学习。

(二)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之中,主要是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然后由小组之中的成员互相展开探讨,找出该问题的有效答案,并对该问题进行发散。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小组学习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以小组作为评价的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施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成功的将各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各小组之间的学生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也应当以小组作为其中评价的目标。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分析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一)过于注重形式

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出发点并不是在于让学生自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怎样继续进行教学时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当教师在提出某个地理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回答时,所有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回答的时候,此时教师会选择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形式,并不能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引导

初中地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当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后,常常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很少参与到其中,只是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听取学生探讨的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没能够得到很好的引导,这样的教学效率是十分低下的。

(三)学生的主动性不强

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参与者是个小组内的成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有着直接性的关系。但是在开展和实施的时候,各学习小组之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只有较少的一部分人在积极的进行探讨,其余一部分人则游离在课程探讨之外。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之中的成员有可能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使得他们不能够顺利的分享自己的意见,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起来较为困难。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众多误区,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对分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在初中地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小组分配的不合理而影响到最终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时候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分配方式:第一,自由式,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第二,特殊式,初中地理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临时性的分组学习;第三,辩论式,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以一个地理问题展开辩论。

(二)提出高效的教W问题

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当保证所提出问题的高效性。首先,在进行地理问题的创设时应当具有明确的目的,学生能够根据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学习到本次课程需要掌握到的知识要点;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当难度适中,如果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进行小组探讨就能够轻松的回答出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如果教学问题难度太大,学生小组探讨仍旧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问题设置的时候应当注重其难易程度。第三,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将初中地理课堂学习中知识要点转化为一个一个问题,将其串联起来,具有层次性的提出,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一的完成。

(三)保证科学合理的评价

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当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但是也要顾及到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保证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同时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学生的团结意识培养。

第3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包括地理教师的现代专业信念、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育经验、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多方面。

1、坚定的专业信念

地理教师的信念是指地理教师在自己一生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地理学习、教育教学常规、班级的管理等相关因素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观点,如地理观、课程观、教育观、学生观等等,其范围涵盖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从而指引着地理教师的思维与行为。拥有坚定信念的地理教师,能够把地理教育教学看作是自己一生的使命,并为之而奋斗。这中间不论经历什么样的困难、挫折,都将百折不挠,坚持到底。

2、全新的地理教育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新的地理教育目标观

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2.2新的地理教师观

教学的根本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因此,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

2.3新的学生观

学生是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其尊严和人身权益。学生是整体的人,教师既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更要关注他们的情绪、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教育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学生具有可塑性,正因为如此才使教育成为可能。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必须予以充分挖掘。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2.4新的课程观

课程管理将由国家统管制逐步走向国家、地方与学校的分权决策制,这意味着教师将有权也有责任参与课程的管理与课程的开发工作。因此,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课程意识,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念、培养和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逐步由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地方、学校课程的研制者和开发者。

2.5新的地理教学观

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教学行为的几大转变,即由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的权威转向重师生的平等交往与对话、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以及由重统一规格转向重差异性教育。

2.6新的地理教材观

新课程教材观认为,不必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一味照本宣科,而应大胆质疑与创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可以是教材的编写者;教材应该是多样化的。

2.7新的评价观

传统的评价观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率,这样的片面评价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功能。

3、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

3.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性学科,跨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地理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拓宽视野和角度,才能旁征博引,把地理课讲的生动形象,饶有趣味,通俗易懂,才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才能创造出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也才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加强地理学科之外的其他知识的学习,如文学修养和相关的逻辑学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适用的范围、使用的方法、百科常识和生活知识的学习,了解相邻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思想、新观念及一些新事物等。

3.2坚实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

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核心。地理教师只有完整、系统、扎实、精深地掌握地理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统揽全局地处理教材,才能教给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他们将地理知识融会贯通。地理教师坚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以下四个层次。首先是熟练掌握地理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掌握其地理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如地球、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或系统的地理知识。第二层次是熟练掌握地理专业的主体知识,及把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不受教材的编排、所任课程的隔离及阈限,如熟练把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系统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第三层次是地理教师要有较为扎实的方法论的知识,包括掌握地理科学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不同的地理课题的认识步骤、认知策略等的知识。第四层次是了解地理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如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地理学科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内部分支学科间的发展更新,宏观研究领域、应用研究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全球性、区域性重大问题的解决等等。

4、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具有明显的情景性,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种情况下适宜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是不恰当的。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来。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方法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因此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和思考,多听取和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5、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教师开展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没有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保证,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水平就得不到体现,知识修养水平也无法对教育教学产生实质性效应。具体而言,地理教师应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5.1教育教学能力

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为顺利完成地理教学活动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和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的能力。包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对学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等。成功的地理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1)教材的理解、分析、处理能力。

2)设计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3)观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

4)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5)实验、演示和制作模型、图表的能力。

6)准确、精炼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7)开发智力、进行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的能力。

8)培养正确观点、进行德育思想教育的能力。

9)命题、设计提问和反馈课堂教学情况的能力。

10)对教学活动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

5.2科研能力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两条途径:一是理论学习;二是实践锻炼。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地理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科研精深。地理科研是地理教学之源泉,进行地理科研能使地理教学不断丰富与完善;而地理教学又能给地理科研以更多的问题与思索。大量实践表明,教育科研是教师成功的必由之路。地理科研能力包括选择和开展地理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能力;遵循地理教学科学研究的选题原则的能力;了解和运用常用的教学科研方法、掌握地理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的能力等。

5.3合作交流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广泛的社会联系。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联系。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所以,有效地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是每个教师都面临的问题。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有效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人与人沟通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为教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4反思能力

中学地理教师的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不断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观念、言论资料、教材、教辅用书、教育现象,在头脑中谨慎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意见,切忌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地理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地进行自我回顾与自我小结。反思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高度。

5.5学习的能力

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从学习中获得知识的能力,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发展的过程,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的过程,地理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为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为新标准新要求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新时期地理教学的需要,使自己在职业生涯的各阶段都能保持较高的职业水准。

6、崇高的地理专业道德

地理教师的专业道德应包括教师应具有的思想品德(即教师的师德意识、教育理念、职业态度和人格水平。)和地理教师的专业道德(即地理教师正确的地理观、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地理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地理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地理审美等方面)。可以看出,地理教师的专业道德是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工作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地理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一种态度,是教师思想、观点、个性品质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表现。地理教师崇高的专业道德对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教师的知识能力比做“硬件”的话,那教师的专业道德就是名副其实的“软件”。

二、新课程下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

1、学校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制度体系,创建“学习型校园”。

学校应整合好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等力量,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群体的合作性,保证学校教育研究有序有效的进行。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有创新的、有活力的制度体系,包括课程制度、教学制度、评价制度、教研制度、奖励制度、评优评先、青年教师进修制度等管理制度,以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为教师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保障,帮助教师不断创新,走向成功。学校应特别注重教师学习制度的建立,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2、在教学反思中实现发展

从教学活动过程中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表现有了哪些进步;教学过程是否如你所期望的,发生了什么;反思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思考是否能从教学过程中找到新的课题。

3、在借鉴中求拓展---课例研究

观看名师教学课例,并进行仔细分析,领悟名师的教学理念,揣摩名师的教学艺术,实践名师的教学行为,并重点透析名师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做法。不断反省和修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行为,追求更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专业素质整体发展。

4、在彼此交流中实现同伴互助

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5、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契机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契机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建。新课程与地理教师素养。贵州省教育学院地理系。

〔2〕赵会勤。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沙溪镇溪角中学。

〔3〕姚继东。新课程下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研究.哈尔滨市道外区教师进修学校。

〔4〕徐满。谈新课程下地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河北省宽城县汤道河高级中学宽城。

〔5〕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研制工作组。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第4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

背景

在课改要求下,地理教学模式又有了新的改革的要求,以适应时展。当前的地理教学模式应当与新课标要求相符,这需要教师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进行改良,重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改良后的教学模式应当将初中生特有的心理行为方式和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较高的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图标教学模式有其代表性。图表教学模式应用多年以来,随着教材的图表丰富化以及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其发展也越来越适应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一、图表教学模式的概念

在20世纪末,由乔伊斯等人最早提出教学模式的概念,其现有释义大致为:教学理论模式是在教育者存在一定的教育理念背景下,经过教学实践后所形成的系统的、稳定且典型的教育体验,经过思维抽象化后,将其结构列出后形成理论模式。

图表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为目的,以教师精心的教程设计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图表为导线,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上课程,从而引入教学内容;用图表展现课程相关地理知识;以图表做工具,从而揭示客观规律,最终将教学任务完成。成熟的图表教学模式应具体性、操作性、简约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而其作用如下: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能够指导教师教学的行为,同时该种模式是教师对教育经验的总结。下面通过阐述初中地理教学特点和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来更好的说明图表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二、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

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凭借着教材的丰富化以及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初中地理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下:

第一,图表主导教学。在初中地理的教材中,图表的运用非常之多。将图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置身于中的感觉,以达到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图表主导是这几年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点。目前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一百余幅地图照片、过程图等,利用各种各样的图表结合进教学中,能使得课堂更为生动、活跃。

第二,学生参与激活课堂。在经过课堂调研后,发现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性的高低。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同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分为两种:一是课程问题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问题,以创造情境,问答结合,将学生引入参与式教学;二是地理模型的制作,按照课程的内容安排,老师引导制作各种地理模型,边做边想边学,可以提升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第三,媒体辅助教学。地理科目的特殊性使得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媒体进行课程内容演示。借助媒体的教学方式,使课程相关内容更为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媒体展示海洋、河流以及湖泊的照片,其真实性与立体感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深刻印象。这样的效果不是依靠传统的背记达到的,而是通过电教媒体的运用帮助教师对地理知识的诠释,为学生对地理进行感知打开了视野。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以上的特点若能良好发挥,地理教学能在知识点的范围内帮助学生理解,还能帮助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去了解课本外的知识。教学模式的良好运用对教师有一定要求,首先是出课本图表外,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图表储备,配合课本的图表加以掩饰,帮助文字知识的诠释。其次是教师的语言表达,除了贴近知识点,还需要教师的语言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

初中地理教材有其特别之处,在与别种地理教材相比较,其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丰富的地图资料等特点更为明显。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地理适合运用图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教材特点由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第一,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教材中图文相伴,地理内容的诠释既有文字讲解又含大量图表。文字部分的知识有多于一半的内容与图表相联系,知识的讲解方式表现出多样化,知识点的设计也各有特色。在初中的地理教材中,图表的设计做到了图文合一、表图结合、图文互补。这样编辑排布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符合、与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相一致,因而能够带动其学习热情,激发个人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形成空间感,将读图、识表的能力提高。

第二,丰富的图表资料。目前所用的教材,在文字和图表的放置处理上很适宜,有很好的阅读性。如,在7年级教材中有近半的版面放置制作精美、有鲜明色彩差、种类丰富的图表资料,这非常好地体现地理科目的特色。除此之外,每个图表都能与教材的文字部分相结合,这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析地理现象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图表的运用多样化。这也是目前教材中的另一大特色。除图表基本运用方法外,在教材中还出现各种“读图”、“填表”、“绘图”等学习活动。这些活动有些需要学生进行地图描绘的模仿,有些需要理解后进行解答。在多样的形式中,不仅富有知识性,而且指导图表的学习,能够帮助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表达主题突出的各类图表穿插。地图类的图表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种类,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而表格类则包括了丰富的统计类表格和比较类表格等。图表在地理教材中的频繁出现,大多能使得文字内容更为简单的表达,有突出文字主题的效果。这是让学生易于理解,热爱读书的原因之一。

第五,完整且系统性强的图表结构。初中地理中图表涵盖面广、系统性强,与正文和阅读材料相互补充,使得地理知识完满的呈现出来,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组分。例如,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程中,文字描述介绍的“秦岭—淮河线”不能完整的表达关于地域分界线的内容,导致了学习时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但图像的方式却能很好的表述“秦岭—淮河线”、“青藏高原边缘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这3条地域分界线。使得学生对地域的划分依据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同时也为下步学习知识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讨论

在图表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后,本人认为图表教学模式能够更为完满的将地理知识教给学生。无论是图表在教材中的穿插出现辅助文字诠释知识点,还是图表借助媒体运用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课本内容,或是教师通过图表易于讲解知识内容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图表教学模式在整个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系统性运用。因而,其实用性不容小觑,有其可发展,可壮大的一面。同时此种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设备的局限;第二是老师能力的要求。如何解决其局限性,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鲍开敏.图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86.

[2]李忠民.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性对策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3(9):70.

第5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教科研活动;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317-01

在新课程背景下针对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切实提高活动的有效性,现结合我校地理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

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每一名教师成长的需要。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教研组是教师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阵地。在教科研活动中,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阅读专业的地理教研教改的报刊杂志,观看相关的视频讲座和优秀课例等,使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共享。

每学期初制定教研组计划时,学习都是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既有集体的专题学习,又有适合教师个性发展的个人学习。如: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学案的编写使用,在教研组活动计划中安排了如下学习内容:

1、集体学习

(1)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2)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个人学习

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教研课题,确定学习目标,加强业务学习,参考以下书刊:《多元智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

通过集体学习与教师的个人学习相结合,长此以往坚持下来,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经验不断积累,业务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立足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

新课程强调学生“会学知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因此,教师应当好“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并充分享受其中的快乐与成功。变“教”师为“导”师,变“教”学为“导”学,让学生当主角。要实现这一目标,备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尤其是集体备课,同年级组教师共同讨论,充分利用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的专长,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备课的效益,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和需要的最佳课例。

集体备课前,要先明确主备人和其他成员的任务,大家分头行动,做好准备。在教研组集体活动时,按如下顺序开展:

1、由主备人讲自己的备课的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学生情况的全面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具体的教学流程,习题、作业的设计等。

2、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情况,发表意见,对主备人的各项方案作出肯定或者提出异议,或者就某一问题,大家展开讨论。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集体备课时,就该课的导入,出现以下观点:(1)由长江的河流概况引入;(2)由沪宁杭工业区引入;(3)由黄金水道引入;(4)由长江洪水视频引入。大家讨论之后,确立了一个方案: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段,教师提问:片中的事情发生在我国的哪条河流?这条河流的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是什么?(生答)教师引言:长江在给我们到来灾难的同时,还给流域内带来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先看到长江“害”的一面,接着又转到本节“利”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思想意识。这样的导课复习了旧知识,引出了新知识,便于学生建立知识树,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这样的导入还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融合。

3、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最佳教学方案――集体教案。有了集体教案,各位教师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班级的学情,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进行二次备课,确定个体备课教案,这样的教案既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又体现自己的特点,从而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样的集体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高效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使教研组活动落到实处。

三、开展反思研讨,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在听完别人的课或自己讲完课后,要经常进行反思,总结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哪些方面还有所欠缺。如:有的重难点处理得当,有的学生活动开展得较好,有的问题展示方式不够恰当,有的教学时间安排不恰当等。把这些优劣得失记下来,在教研组活动中展开研讨,尤其是就一些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和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研讨,这样会帮助教师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找出自己在理念上的差距,解决问题手段和方法上的差异,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每次研讨,要求参与的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教研活动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研讨前,围绕自己的看法和要研究的问题,查阅资料,查找一些观点和看法。研讨中,认真听取别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对某一问题产生争论时,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研讨后,要求教师要有一点感受,有一点反思,有一点认同或求异,有一份自己的笔记。

第6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一、培养自学能力

“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确实,如果有了获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真理。同样,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传授某种知识,更要培养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用,是其未来获取新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竭源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采用程序教学法,或者以自学为主的五步教学法,通过目标定向、个体自学、分组讨论、综合演绎、自测自得等,创造条件引导、训练学生自学,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看到自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潜力,进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二、训练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而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材中,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地球如果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地球如果直立绕日公转,地球上还有四季吗”;“如何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如何使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等。这些能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自由思考、逾越常规,让学生想象猜测、异想天开,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当然,对于创造性思维过程来说,仅有求异思维是不够的,浮想连翩之后,还要收敛,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选择最合理的思路,最有说服力的假设,所以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精心设计学法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地理教学的重心逐渐由“教”转移到“学”。因此,教学过程不是如何“教”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过程。根据教材中的各种资源和教师自己搜集的资料,可以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地理事实、地理数据的学习,可以采用阅读法、记忆法;对于地理现象的学习,可采用调查法;对于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学习,可以采用读图分析法、综合归纳法、对比分析法等。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对于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每一项知识和技能都有相应的“活动”建议,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精心设计学习过程,让整个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这些“活动”建议不一定全部采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活动方式或者重新设计,适时适地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把能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热点、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将书本与实际结合起来,拓展能力的培养空间,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四、培养研究习惯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研究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从而提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条途径。高中学生已具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潜能,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师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应及时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补充知识,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别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可以选择下列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一)黄土高原区和南方陵区的水土保持问题;(二)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源”与“节流”问题和土地荒漠化调查及防治问题;(三)贫困地区农村燃料不足问题;(四)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问题;(五)学校、工厂、城市等用水量调查及节水问题等。学生通过亲历实践,调查研究,能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注重知识关联

第7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开始根本性的转变。能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切实应用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简要地谈一下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首先,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知识,也有社会科学知识,是研究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是在地理学科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地理学科有关系的专题进行研究。它的特点是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过程趣味性强、研究结果实用性高,特别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学生们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广泛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事物的分析、研究,抓住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获取、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初中地理二年级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历史原因”等问题就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他问题如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旅游线路的选择、社会环境调查、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与原理等,也都适宜以研究性课题的方式进行探究。

其次,新阶段地理课程的教学迫切需要研究性学习。当今社会,研究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志,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是什么”,还应当是“为什么”,并且让这种“为什么”的研究意识根深蒂固的根植于大脑中,形成一种研究型的思维方式。新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等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认识我们的现实世界,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人口、资源、环境意识的培养等目标。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我们的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要被灌输进大量陈旧的、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学生对地理课的厌倦心理。而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与探究性。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兴趣热情。此外,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对刺激和推动地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将生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以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记忆效果,而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搜集资料、指导研究方法,还要时时面对学生在研究中发现的新问题。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对初中地理教师也是一个“再充电”的过程。

二、初中地理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虽然目前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但关于研究性学习还没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内容和统一的模式,这也让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迷茫。笔者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多年,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过不少教训,也有一些经验,在此与教育同仁们分享。

1.确定适合的研究性问题

首先,选择的问题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实可以把这些知识还原成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综合已有的知识来了解未知的事物。

其次,选择的问题要有趣味性,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对初中地理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想要改变这种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教学实践证明,趣味性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并改变学生被动思考的惰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适应学生心理认知的问题,同时能让学生产生好奇,有好奇心学生就会产生兴趣,积极去思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就有希望。

再次,选择的问题要有延伸性。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有创新社会才有活力。所以我们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注重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让思维多元化;要突出问题的发展性,这点如同问题设计的分层,要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单独的学科知识显得势单力薄,所以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又是很有必要的。

依照上述几项原则,笔者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曾选择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有:“城北某村水荒的调查”、“家乡耕地少的原因”、“家乡环境情况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家乡水污染的忧思及治理方法”、“自来水、纯净水与人体健康”、“白色污染的调查”、“废电池的危害与利用”、“洗衣粉的利与弊”、“塑料包装袋的研究与改革”等。这些问题都很好地结合了实用性、趣味性、延伸性的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笔者指导下很好地完成了研究,不但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引申出了很多相关问题,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怀疑探索的精神和协作交往的能力。

2.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具体来说,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

第8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重视备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学习;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00-02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国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中地理,在新课改的严格要求下,地理教学模式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随着近些年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新标准课程已经经过了四年的考验时间,然而因为种种因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并不顺利,在新课改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在下文中解析高中地理新课改开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典型问题,与此同时提出一些关于新课改推进建议。

一、解析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现状并提出主要存在问题

1.现阶段,尽管我国的高中地理新课改工作广泛开展,但是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高中院校把一些资质较老、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安排在高三年级执教,对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后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好,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科书中各个模块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掉知识点,对教材内容不熟悉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由于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材接触少,在授课的过程中对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讲解把握不准,使教师在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标准掌握方面有很大难度,容易出现因新旧教材交替而产生的知识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讲课习惯面面俱到,然而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传统教学习惯反而会影响新课改的推进效果。

3.高中地理新课改教材主要包含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各有特点,选修部分主要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而必修则涉猎较广,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两部分内容的特点并衔接顺利,一定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很多教师对如何衔接选修和必修部分存在困惑,不知从何入手,往往会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4.经过近些年的新课程改革,上述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解决,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致力于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强调探究精神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创新教学内容的机会很少,对新课改后的课堂进度把握不好,教师讲课慌张,学生记笔记仓促,因此,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针对高中地理新课改实行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要认可新课改以来教育事业的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成为我们现阶段探讨的重要课题。

1.认真做好教学设计。高三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通常会表现在个人的兴趣、情绪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所以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为此,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显得尤其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目前较为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实验学习,教学活动的主体回归学生,因此做好教学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在学气热力循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行对大气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气压是如何流动的,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推断气流的运动方式,由此拓展到城市风、海陆风等知识的学习;再如,在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性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来室外观察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九十度减掉当地的纬度,从而得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

2.使高中地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也会用到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巧妙的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说,教师可以把目前很流行的宣传名胜古迹的广告引入课堂,在介绍该地区的人文、气候等特点的同时讲述一些关于该地区的拓展性地理知识,学生在掌握了必修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讲课有激情,学生听课有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生的地理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新课标要求,要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而地理知识是一个充满神奇、实践行较强的领域,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讲到“地图和地球”这一小节时,我反复讲解,尽量做到精讲细讲,让学生在大脑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个深刻的印象,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和地动仪,观察地球的布局和方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勾画地图上每个大洲大洋的版块,学生对地图有个深刻的记忆。

4.发扬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在于“创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处于辅导地位的教师,都需要发扬自身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还要理解社会乃至世界发展的现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着这种精神传达给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让学生深刻了解地理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并结合当前的地区现象、天气变化,让学生能够自身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说和理解。

通过上述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新课改对于教育事业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中国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新课改是否得到成效。我们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齐心协力,恪尽职守,不断探索促进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成绩。尽管现阶段,我们在进行该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使高中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第9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

工作总结是为了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我们的能力有所提高而要求撰写的,这个工作总结要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1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7个班的地理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研究地理课课程标准,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

课程目标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类型与组织形式,组织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目标,既有助于我们进行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又有利于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操作,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我国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

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进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如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六、适当课后作业帮助知识巩固

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况。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八年级地理,对我来说地理是来到芹池中学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__市__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__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

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

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4时光流失,岁月匆匆,20__学年度上半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半年来,我任八年级五个班和七年级四个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以简单汇报。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法规和《科学发展观》,记录了一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三千多字的心得体会,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书刊,写出了相应的心得体会,不断学习,及时做好业务笔记,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严格按照师德八条和教师“十要”、“十不准”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决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五十人左右,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补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

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化的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学生们开始重视地理学科这位新朋友。

每位同学都怀着对世界的渴望,对自然的依恋。他们渴望认识这个世界,除了自身的社会生活体验之外,通过其他学科,通过地理提高着自己的认知。地理教学也要求我们贯彻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求我们去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

地理教学让学生们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

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事实做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地理教学更能启迪学生的智能,也促进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从现在就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志向。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积极探索学习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

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四、出勤纪律方面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迟到、早退,更无旷课现象,尽量做到有事少请假,确需请假,待领导批准后,方能离开,严以律己。

这就是我在这一年中的所作所为。虽然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离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努力会有回报。下学期,我和我的同学们会更加努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高中地理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5本学期我担任了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二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和高一两个班的),并担任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顶高温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参加了高二地理学科新课改培训。三天培训期间,通识培训,对.com《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从教材编写方面对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设计思想和教材内容作了介绍;广东省的一线教师介绍了课改实验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省地理教研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的开设时间、方式、课时安排、教学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高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础及培优,

组织高一备课组成员做好下列工作: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高一备课组内,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

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