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环境污染物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污染物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污染物的特点

第1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由于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对象多而复杂,在进行监测分析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废气,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大致分为试剂以及样品挥发物和分析中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因此实验过程中必须要通风,并在通风橱内操作,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室内气体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其次是废水,实验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样品残夜、实效试剂和大量的洗涤水等,大多数环境监测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而废水主要成分有重金属离子,阴阳离子,以及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是非常复杂的一类污染物;最后是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大致分为分析产物,剩余样品以及破损的实验用品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成分大多数是各类污染物和实效的化学试剂,如果不能谨慎处理,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

2环境监测实验室治理污染物所存在的问题

2.1污染物难以收集

由于环境监测实验室所要监测分析的对象多而复杂,使得所产生的污染物量少,同时也比较分散,这样就不利于对它们收集。加之,较长时间内,实验室内环境污染都不被重视,导致了污染物收集和治理工作都难以展开。即使实验室已经广泛开展了标准化建设,但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管理方面都不能严格履行规范化要求,导致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不仅仅是难以收集,而且在收集和处理的设备上也很落后。

2.2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危害较大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实验室污染物是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环境污染物种类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类和酸碱类污染物以及部分刺激性气体等,实验室环境污染物种类多,危害大,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危害。

2.3污染的治理方法较少

总的来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一直都未收到上级部门的重视,这样也就致使污染治工作无法得以有效的进行。虽然很多实验室也已经根据化学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分配不同放置污染物的残液缸,而事实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按类别放置,而是一概丢向下水道。然这种状态是普遍存在的。上级管理部门一直都未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管是进一步进行规范化监测实验室的建设,还是增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问题的意识,都离不开监测能力以及质量管理。

3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治理措施

3.1合理有效处置实验室污染物

尽管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污染物在数量方面并不出奇,可是由于污染物的种类多而复杂,而且这些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危害也相差很大,所以在处理实验室的污染物时,要严格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状态,对它们进行分类收集,从而避免二次污染。除此之外,实验室的这些污染物必须要及时回收,不同的废液分类装入相应的回收瓶中,并安排相关的负责人员妥善保管,然后将它们送至专业的单位处置。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治理成本,有效的进行循环利用,以此来处理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中的污染,对于那些不可回收利用的有毒实验室废弃物,统一收集后交由资质的污染物处理单位统一处理。

3.2充分提高认识

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实验室在治理环境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认识,并且严格按照实验室站点的实际监测工作的特点以及重点,找出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实验室的污染状况。除此之外,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调动专业人员对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进行更彻底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实际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的技术规范,而且还要及时的把这些技术规范落实到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中去,使得这些技术规范切实的成为能力建设的重要成分,为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的贯彻落实提供可靠地依据。

3.3控制环境污染源头以及改进分析方法控制

环境污染的源头,不得不说这是降低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产生量的根本措施,在满足实验分析的要求下,要对分析污染物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分析测定方法要尽量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试剂毒性小,取样量少,试剂消耗量少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例如在对COD进行分析测定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是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而不是利用传统的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利用ICP以及ICP-MS对重金属进行分析,可以一次性对多种物质同时分析,同时这种方法所消耗的试剂量要远远低于光度法;在分析测定多种阴阳离子的时候,采用离子色谱法要比光度法以及滴定法效果好的多;在对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时,密闭的固相萃取法或者密闭液相萃取法更占据优势,不但降低了有机溶剂的挥发,还减少了有关操作人员与污染物的接触时间。

4结束语

第2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

而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受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影响,对于当前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已经积极投入到大气污染环境的研究和治理中,从而使得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维护。对大气环境污染物进行监测能够了解大气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而采用科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氛围。

1 大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内容

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车辆排放的尾气,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车辆的数量也逐渐在增多,尾气排放量也大幅度增加,城市中的氮氧化物数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此外,石化燃料燃烧、化肥燃料排放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使得大气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这也是导致现如今雾霾天气增多的重要原因。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主要是监测煤炭、石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细小颗粒物等,[1]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中,二氧化硫是最为严重的,如果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标准,就会引发人类的支气管炎、结膜炎等,由于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差的人影响更为明显,容易使其患上各种疾病。通过光照,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氧化剂发生作用,就会产生硫酸盐气溶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也需要对硫氧化物进行认真的监测。

2 大气环境污染物治理的有效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监测制度体系建设

在对大气污染物进行治理时,需要明确其污染源,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范围,使得污染物的监测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完善监测站的建立,使得大气监测技术得以优化和改进,实时监测当地环境的变化情况,了解污染源,使得监测工作更加针对、科学。加强无线传感器技术的网络环境监测,重点监测重污染地区以及人工监测难度大的地区,了解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2]对于重工业地区,可以将永久性的监测平台设置在这里,相关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监测的结果明确大气排放的具体标准。

2.2 实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我国的工业生产中依旧大量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将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这种燃料的能耗高,会造成极大的污染。要想使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就需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集约式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使得资源能够高效利用。大力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使得我国的能源结构得以优化与完善。

2.3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效果,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的治理条例,对于环境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不达标的重污染企业需要停业整顿,对城市工业区进行合理划分和布局,使得污染物能够有组织的排放。实现城市各管理部门的合作,对露天施工以及车辆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督和治理,借助于新媒体的作用,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保证大气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解决。

3 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方法

3.1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不同的气体有着自己相对应的光吸收频率,即使是将不同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气体也会独立的吸收自己对应的频率光谱,并不会干扰其他气体吸收自己的光谱。在监测混合气体就可以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方法。

这种红外吸收光谱法对气体的浓度监测时,主要是依靠频率的不同进行的,相比于实际的仪器,这种监测方法不会轻易老化,也不会轻易出现中毒的现象。实际的监测仪器有着自身的测量的限度,测量的结果并不准确。使用红外吸收光谱法能够防止出现这种问题。红外吸收光谱法测量时需要在低电压下进行,防爆性比较好,在矿井、煤气站等容易爆炸的地方使用这种监测方法是比较安全的。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监测准确性也比较高,能够长时间使用,受到信号干扰的程度比较小,因此使用比较广泛,在军事领域中也能够体现其优势。

3.2 计量法

对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的浓度进行监测,通过具有切割特点的采样器,在稳定的速度下抽取待监测的气体,将不满足监测条件的固体颗粒物进行筛除掉,利用滤膜截流需要监测的颗粒物。在平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以及气体采样的体积进行测量,从而对固体颗粒物的浓度进行测量,处理滤膜之后,可以进行组分分析。[3]

3.3 电化学法

利用传感器的化学原理,将与气体浓度相关的电信号输出去。这种测量的方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气体使用的电化学装置也是存在差异的。电化学法主要是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有机、无机气态污染物进行监测,如甲醛、二氧化硫等,就可以使用电化学方法进行监测。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气环境污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一定要提高重视,加强治理。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中需要先做好污染物的监测工作,明确大气中污染物的成分以及比重等,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对监测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秀华,王鹏远,施泰安,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大气被动采样技术[J].环境化学,2013,10:1956-1969.

第3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污染 生物净化 环境污染因子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土地圈包裹着的。这几个圈的气、水、石、土和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无机环境。此中,广泛地分布着一层薄薄的生命圈,由许多特性各异,规模不等的生态系统构成,生物圈内进行着以植物为纽带的物质和能量的渗透和转化。

1、大气污染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以直接燃烧煤为主的国家,而且利用率很低,不足30%,有关资料表明,煤燃烧后10%以上的物质以气态和固态形式排入大气。主要污染物有煤烟,粉尘,SO2,CO2,NOX,以及吸附在尘粒上的一些重金属元素。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排入到大气中,当污染物浓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时,便构成大气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例如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产生临床和病理改变。出现临床体征或潜在的遗传效应,直到发生急性,慢性中毒或死亡。SO2、BaP、和飘尘,一旦这些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并结合起来形成复合效应,对人体危害就更加严重。吸附在飘尘上的BaP有强烈的致癌作用,SO2有促癌作用,放射性污染有远期效应,包括引起瘤变不育和基因变异等。

3、利用生物净化功能改善大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

治理矿区大气污染,提高大气环境质量,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除积极发展煤炭加工,扩大洗选量,改进燃煤技术与燃烧装置,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和区域性采暖外,利用生物净化功能,尤其是绿色植物的生物工程防治大气污染也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球上植物的生物量约占总生物量99%,好多种植物对环境有着十分强的耐受力,各种植物都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的功能,通过光和作用,森林固定了大气中约1/3的CO2,地球上50-60%O2是由绿色植物提供的,一万顷的树木能消耗掉1000Kg CO2,放入空气中720Kg O2,处于速生期的树木每小时就能吸收CO2 20-40Kg、一天可达300-400Kg以上,绿色植物在调节大气中CO2和O2的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某些植物对于矿区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SO2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大气中的SO2浓度太大会伤害植物,但当SO2浓度不超过植物急性伤害阈值时,对其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万顷草坪在生长旺盛期可吸附SO2 20mg/天左右。

地球上森林的总叶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得3倍,植物表面形状各异,有吸附、过滤和粘着作用,一般有毒气体经过绿地有25%被阻留,可使降尘量减少23-50%,飘尘量减少37-60%。

在生长旺盛期的植物能分泌一种特殊功效的杀菌素,能杀死某些细菌,真菌和单核微生物,可减少致病微生物。

4、利用不同生物对各环境污染因子的敏感反应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映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例如城市中地衣植物的消失与空气污染程度密切相关,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筛选出了监测大气污染物如SO2、HL、HF等指示生物用于环境监测,各国的研究工作表明,生物监测研究工作开展十分活跃,日益显示其独特的优越性:

4.1 能反映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综合效应

环境污染的成份极为复杂,即使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理化检测技术和手段,要对如此繁多的污染物全部进行监测分析,无论在经济上或技术上都是不可能的, 加之环境因子的千变万化,污染物在环境中不断迁移,转化以及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所产生的协同或拮据作用等等、使污染物质的生态毒理效应变得十分复杂。通过理化监测虽然能确定环境中部分污染物质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状况,但却不能确定污染物质对生物及人体的危害程度。生物监测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能反应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综合效应,能直接反应出污染物质对生物,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出它们对生物或人体的危害部位,危害程度及耐变阈值等等。目前国内外在对环境致癌、致畸、致突变监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多种生物材料来监测和评价污染物的“三致”效应。如应用紫露草、蚕豆根尖、大蒜根尖等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物,应用紫竹梅花粉母细胞监测环境诱变剂,应用水螅重聚体法予测环境污染物致畸危险等等。

4.2 能对生态环境进行连续监测

目前,由于受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理化检测仅少数项目可以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多数项目还靠人工采样测试瞬时浓度或平均浓度值,时空代表性较差,不能反映监测前后污染物的变化情况,由于生物生活周期长,它们能储存整个生活时期周围环境因素变化的各种信息,环境污染和破坏必然作用于生物体,可通过生物体表液和外表液的变化监测环境污染,如根据生物个体数量和群落变化资料,宏观及微观受害症状的观察、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生物体残毒分析,模拟试验等等能反应较长时间内的环境污染状况。所以,在监测环境污染物变化的全过程方面,生物是理想的监测工具。

4.3 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具有敏感性

某些生物对环境污染很敏感,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连精密仪器都不能测出的微量污染物质,对某些生物都有着严重的影响,表现出受害症状。利用它们作为“指示生物”,可以灵敏地监测环境污染,即快速又简便。在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系统中,已筛选出许多“指示生物”,用于监测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5、矿区绿化标准与原则

第4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环境大气监测;大气环境;布点方法;意义

社会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燃料和化学制剂的使用产生的污染物使大气环境受到了影响。大气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现今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主要是对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污染物的变化和影响,以适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污染物对大气造成本质上的破坏,对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

1大气环境监测概述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监测,对其种类和浓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实时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已经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对象主要是分子状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臭氧、碳氢化合物以及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还包括飘尘、悬浮微粒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对这两种状态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等一系列质量监测工作。监测项目通常根据地区实际的区域特点,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规定。其中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加降尘的监测是国家规定的大气监测项目,另外可根据地方特点和污染源特征增加对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铅等污染物的监测项目。

2 大气环境监测的具体应用

在我国,大气层中的污染物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已经浮沉为主,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是对大气质量合理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进行连续的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是否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此结果数据来作为基础依据,进行大气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写,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大气质量控制;

2)对大气质量监测的结果数据为大气质量的监控和分析提供可靠性依据,以此为前提条件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从而掌握大气质量变化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做以预测,发出预警信号;

3)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结构及分析报告为我国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参考材料,以此为参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影响的新方法。

3环境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原则

对大气监测的布点采样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要根据污染程度对监测的区域进行区分设置。通常按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划分;

2)布点的选择要具有污染代表性,即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程度,使此范围内的污染状态和变化规律通过此个布点突出的反映出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根据污染源的集中度来选择布点,同时要对风向因素加以考虑,在下风向设计的大气环境污染采样点要多于上风向;

3)根据污染区域的工业区密度来设置采样点,对于工业区密集的地方要多设置采样点,以高污染区多设,低污染区少设为基本原则;

4)对于采样点的设置,样点周围环境开阔,不能影响空气的流通。对于其他局部的污染源和有吸附力的树木建筑等要避开,以排除外部环境对样点大气采样的影响,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同时,尽量将各样点设置一致的外部条件,这样得出的数据信息互相可以有参考性和可比性,便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

5)根据测定的目标来设置采用点的高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环境大气监测的布点方法和意义

对于大气质量监测的布点,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以及要达到的监测目的来进行实际的设置,尽量做到监测网络布置的优化。

4.1 功能区布点法

功能区布点法是在不同功能区域内进行先进行踩点,根据区域的功能,对其实际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将此区域的功能和此地区的人类活动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而进行布点设置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属于一种常规性的布点方法,比较适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初级阶段,可以将区域功能布局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来,便于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4.2 网格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是将监测采样点以坐标的形式进行将监测的区域进行网格化的划分,对其进行采样点的均匀布设的一种方法。对于网格的划分不仅要考虑污染的程度,还有将社会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加以考虑,适合在污染源较多的区域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布点。这种方法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一种直观的空间分布方式进行设置,受条件的约束较少,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4.3 同心圆布点法

此种方法比较适合污染比较集中的区域使用。此方法确定圆心后按不同的半径进行同心圆的划分,同时按圆心画出射线,取交点为布点处。这种方法受风向影响较大,因此在使用此种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此区域的风向问题,以上风处少,下风处多为布点的基本原则。同心圆布点法对污染集中,污染浓度较大的地区有很大优势,可以防止重污染区被漏掉而影响采样的准确性。

4.4 扇形布点法

此种方法适应于主导风向明确的高架污染源的地区。以污染源点为基本点,以主导风向为轴在下风向画出角度为45°到90°的弧线范围,在弧线上采3~4个点作为监测的采样点。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得到实施的监控和观察,对其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对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所有环境工作者的努力探索,找个更新更有效的方法。同时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第5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环境监测;事故应急管理;

1 引言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其危害制约着生态平衡及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的预防、减少以致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更要特别注意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又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和人身的危害。在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环境监测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政府部门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进行环境质量管理和宏观决策,环境科学研究及修订环境质量标准所必须提供的基础资料和依据的来源。环境监测是政府授权的公益型行为,环境监测是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环境监测可理解为对环境的监视、测定和监控等。环境监测可以定义为: 为了某种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定期的或连续的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达到监视环境质量的好坏或评价环境污染的程度,进一步预测其变化趋势,以便对环境质量起到监控作用。环境监测的内容应主要包括对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源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和生态性能变化趋势的监测等。

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在瞬时或较短时间内大量非正常排放或泄漏剧毒或污染环境的物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恶性环境污染事故被称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故,它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发生突然、难以控制,防不胜防、来势凶猛,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破坏性大,对人民群众及生物生命安全危害极大。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进入高发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其中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不但包括常规性环境污染,也包括由于重大化学品、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和消亡过程中污染导致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3.1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

第一、发生的突然性。突发性污染事故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事故的发生有很强的偶然性与意外性,往往突然形成,污染物排放途径和方式不定,在瞬间或极短时间内就造成危害。

第二、形式的多样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括放射性污染事故、溢油事故、爆炸污染事故、农药、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等多种类型,涉及众多行业与领域。

第三、危害的严重性。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突然,在瞬时内大量泄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事先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往往难以控制,不仅会打乱一定区域内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社会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事故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都较大。

第四、事故处理的艰巨性。因为这类事故通常具有污染范围大,处理难度高的特点,要根据污染物质属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彻底清洁,同时还要阻止污染的继续蔓延和扩散,因此处理起来任务艰巨。

3.2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具有以下四种类型:

3.2.1 剧毒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泄漏、扩散。

3.2.2 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爆炸。

3.2.3 溢油环境污染。

3.2.4 非正常大量排放废水造成的污染。。

4 环境监测在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作用

4.1 事故应急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指中央及地方级政府和有关组织机构为避免或者减轻突发事件( 有时甚至是危机) 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重大冲击和巨大损失,有计划、有组织的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与应对策略,包括应急预案、应急处理、突发事件( 或者危机) 的解决与解决后的恢复等动态过程。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并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或控制灾害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唯一手段。

4.2 突发性污染事故中的应急监测。

4.2.1 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之后,为了快速对事故作出反应和处理,需要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而对环境进行监测的活动。具体是在事故发生后,由应急监测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采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的检测仪器、设备和一定的技术装备及实验室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剂量、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等重要信息。应急监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监测是为了准确查明造成事故的污染物种类,适用于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开始阶段; 定量监测是为了确定在不同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并进行标志的监测。同时,定性和定量监测也可以是查明导致事故发生的客观条件而进行的监测。

4.2.2 应急监测与事故应急管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与处置; 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必须首先找出泄漏源,并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除此之外,还应查明污染物的泄露和扩散态势、影响范围。充分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泄漏量和污染范围。环境监测部门应能快速做出应急监测响应,科学的实施监测,并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事故污染现状,为进一步采取应急措施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四大基本任务之一。其具体要求就是要针对事故对人体、土壤、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检测等措施,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如果没有应急监测的实施,就没有办法获得真实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数据,也就无从判断污染的程度如何,更无从去谈如何控制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因此,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是正确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前提。

5 结语

通过应急监测我们能迅速获得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及污染物的特点( 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 等[8]。这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的影响、整个事故影响区域产生的后果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这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的提供了必要的信息。鉴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措施,或者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事故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应急反应,尽量将事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杨若明,金军. 环境监测[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5- 16.

[2]徐民英. 环境应急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 商场现代化,2006,( 20) : 135 -136.

[3]张晓勇,黄卫,司蔚等. 浅谈当前环境突发应急监测的发展[J]. 江苏环境科技,2006,19( z1) : 84 -86.

[4]刘铁顺.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27( 12) : 30 -32.

[5]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125.

[6]肖勇泉,齐燕红.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监测支持[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 2) : 4 -5.

第6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1.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根据重组优势基因或基因工程菌处理污染物。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将目的基因构建出来,高效表达代谢通路中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效率高、环保、清洁的优点,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1.2电泳分离纯化技术在电泳分离纯化技术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是比较常见的电泳。该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分析自然环境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动态性和多样性。

1.3DNA探针技术和PCR技术将这两种技术的联合使用,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1.4酶蛋白标志物酶蛋白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的监测中,它具有广泛性、警示性和特异性,能够真实地反映污染物的累积作用。

1.5免疫检测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反应,在反应物上标志相应的示踪物,用定量测定或定性测定的方式快速检测抗体或抗原。

1.6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主要是使用生物传感器转化生物反应,使其成为电信号。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核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基础,当前常用的生物传感器有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微生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酶传感器和细胞膜电位传感器等。

1.7生物毒性实验由于大量使用各种外来化学制剂,这些外来化学制剂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性的特性,会在生物体内富集,而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并不能直接反应其毒害性。在生物毒性试验法中,使用最多的检测手法就是利用细菌,它具有反应快、费用低、保存方便和生长繁殖快的特点。

2存在的问题

2.1生物监测指标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我国生物监测技术起步比较晚,虽然在一些重要环节设置了相应的指标,例如许可证发放、排污收费和环境质量定量考核等,但是,尚未形成法定化的生物监测指标体系。这就意味着,不能合法地应用一些生物监测指标监测水环境污染。

2.2缺少统一的生物监测方法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国家级的生物监测环境标准,制约了我国生物监测适用的解释和使用,严重影响了生物监测技术的推广。

2.3生物监测过于复杂在不同地域,同类生态系统中的同种生物具有不同的污染物耐受性,即使同一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污染物耐受性。因此,要想做好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工作,不仅要充分考虑水体特征,还要制订合理的生物监测方案。这就涉及到了样本数量、测试样本和测试频率的选择。

3前景展望

尽管在应用生物监测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但是,这项技术在水环境污染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为以下2点:①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监测技术的精确性、快速性和灵敏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单一的理化检测并不能客观评价水环境污染,而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并非全部都是快速的,有一些污染物还需要多种物质的结合和长期累积。这时,就需要发挥生物监测的作用,客观评价水环境污染的情况。②制订环境标准。生物监测技术通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不断累积,产生遗传效应和生物机能变化,进而制订水质标准制。在此过程中,监测技术可以选择合适的检测条件和受试生物,制订更符合人类健康标准的污染无排放标准和水质标准,从而进一步推动水环境污染监测工作的发展。

4结束语

第7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海洋环境;生物监测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315-01

近年来,全球海洋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赤潮频繁发生。重金属、有机氯等污染物随着食物链积累,受污染的海洋食品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潜在危害。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环境质量充分反映,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标志物是指由于生物体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任何可以测定的变化,包括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多方面。将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环境监测中,通过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和测定,将能获得有关化学暴露、生物响应和污染效应之间的定性和定量相互关系的信息,从而对海洋环境进行预警与评价,并最终获得对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指导意义的科学依据。

1 海洋环境中生物标志物种类

1.1基因类标志物

严重、长期的污染可以导致生物体核酸的损伤,部分核酸的损伤可以遗传给后代,导致物种畸形,甚至物种灭绝,常见的核酸损伤包括DNA链的断裂、加合、核仁的损伤等。Ching等通过室内暴露实验,证实苯并芘(3 ppb)对贻贝的DNA产生损害,使得部分核酸呈现不可逆断裂[1]。Wise等发现纳米银造成青鱼的染色体非整倍性增加,并对后代造成遗传损害[2]。他们推测,DNA的变异表征在某种尺度上可反应海域受持久性有机污染的严重程度。德国学者也发现,三文鱼DNA加合现象可用于莱茵河污染源的预警[3],且认为分子水平(DNA或RNA)的指示物具有清晰、明确、特异性更强的特点,避免了后续翻译与修饰过程中的干扰。

1.2蛋白类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中,蛋白类分子报道最多,其中尤以各种酶类为甚,包括脱毒酶、抗氧化酶、激素代谢酶等。抗氧化防御体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ROS)清除系统,主要包括抗氧化酶以及小分子抗氧化剂。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活性或含量可随污染的胁迫而发生改变,因而其活性和含量的变化可间接反映环境胁迫的存在,是环境污染胁迫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关于海洋动物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研究也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包括乙氧基异吩恶唑-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法国海洋监测系统已将鲽鱼体内EROD作为检测EDCs的生物标志物,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抗氧化系统中的重要酶类,起到生物转化和解毒的作用。细胞色素氧化酶(CYP450)是机体中催化外来物进行代谢的主要酶系,主要作用是通过氧化反应,清除异质类物质并将其排出体外。

1.3细胞类生物标志物

1997年,Thomulka和Lange利用海洋弧菌作为模型评价,借助其在不同水体环境下自身的发光特性,来评价硝基苯和三硝基苯的复合污染。当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细胞会产生相应的代谢和毒性反应,细胞内的变化可以作为环境监测中暴露和效应的生物标志物。溶酶体膜的不稳定可被用作环境胁迫的标志物,溶酶体体积的变化是一般环境胁迫综合作用的一个良好指标。以贻贝为例,血淋巴介导的吞噬作用是清除体内异物的主要方式,在金属微粒和纳米微粒的环境中,最为活跃的生理运动由血淋巴来行使。进一步推测在非溶性污染颗粒中,血细胞的吞噬能力是一个良好的表征,它可以帮助人们鉴别环境中的污染物是处于溶解状态还是非溶解状态。

1.4海洋植物类标志物

随着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在一些非动物物种中发现了新的一些生物标志物,它们能够较好地反映某一海区重金属污染的情况。重金属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后,一旦被藻类吸收,将引起藻类生长代谢与生理功能紊乱,抑制光合作用,减少细胞色素,导致细胞畸变、组织坏死,改变天然环境中藻类的种类组成。Hutchins等的研究发现通过测定莱茵衣藻中铜的含量,能够反向推导水体中铜的含量;由于植物相对固定的栖息环境,适合于用作长期的原位监测。海洋微藻研究中,Torres等[5]总结了前人利用藻类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工作和藻细胞身上特殊的酶学标志物。通过分析水生藻类的种类和数量组成,研究其生理、生化反应及积累毒物的特点,可以准确地判断水体的污染性质和污染程度。他们认为相比于鱼类、贝类、蟹类,海藻具有更强的污染物累积和放大效应,更能反映源头的污染状况。

2 环境监测中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反映生物系统在环境污染物的作用下,发生在分子、细胞及个体水平上,各种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对分子、生化和生理水平上不同生物标志物进行测定,不仅有助于确定生物体所暴露的环境的污染状态及其潜在危害,还可为环境退化提供早期预警,对评价水体污染和水体生态系统早期预警显得非常重要[6]。

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对化学污染物具有不同的特异性。例如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的活性能被重金属铅特异性的抑制,即铅暴露与ALAD的活性抑制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相关关系,因此,ALAD的活性抑制就被认为是指示环境中铅污染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3 洋污染监测生物标志物现存的挑战

尽管生物标志物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生物标志物作为海洋环境监测工具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的理想生物标志物仍在筛选之中。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获得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是不容易的。在实际的监测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9]。众所周知,生命是一个复杂系统,一种生理活动的响应可能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因此,生物标志物的专一性问题就存在质疑。生物监测未能很好地克服对设备的高要求和对成本的高依赖,现行生物标志物的数据集中在有限的模式生物,要丰富和扩充标志物的数据,会给后续的建库增加了成本。因此,现行的成本压力依旧是限制生物标志物应用的一个关键因素。

4 展望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生态监测已在不同尺度的水体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不少进展。用适当的指标来表征这些反应,可以对污染的状况和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价。生物标志物对海洋环境系统的监测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污染的综合生物学效应,与化学和仪器监测结合起来,能较好地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的综合效应,将是未来环境监测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Ching EW, Siu WH, Lam PK, et al. DNA adduct formation and DNA strand breaks in green-lipped mussels(Pernaviridis) exposed to benzo[a]pyrene: dose- and time-dependent relationships. Mar Pollut Bull, 2001, 42(7): 603-10

[2]Wise JP Sr, Goodale BC, Wise SS, et al. Silver nanospheresare cytotoxic and genotoxic to fish cells. AquatToxicol, 2010, 97(1): 34-41

[3]Wirzinger G, Weltje L, Gercken J, et al. Genotoxicdamage in field-collected three-spined sticklebacks(Gasterosteusaculeatus L.): a suitable biomonitoringtool? Mutat Res, 2007, 628(1): 19-30

[4]Torres MA, Barros MP, Campos SC, et al. Biochemicalbiomarkers in algae and marine pollution: a review.

第8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微核技术;生物芯片技术

中图分类号:X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81-02

一、常规监测技术中微生物的应用

水体中的致病菌有可能引起各种传染病。因此,水质的细菌学检验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致病菌在水中存在的数量较少,直接监测比较困难,因此常选用间接指标即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大肠菌群作为代表 。另外还有发光细菌法,污染物致突变的微生物监测,藻类与水质污染监测方式。

二、生物传感器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能够连续、快速、在线监测污染物的仪器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生物传感器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环境监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成为现实,并降低了环境监测的成本,其中酶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在环境分析及环境检测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BOD微生物传感器检测仪(BODs)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水中污染物的综合污染程度。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样品在 20℃的温度中培养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的溶解氧, 二者之差即为BOD5 值,以氧的 mg/L 表示。但该方法操作较复杂,耗时长,且干扰因素多,结果准确度及重现性差,不能及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科研、事故污染鉴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无法满足当前环境监测中快速测定的要求。因此,快速、准确测定水体中 BOD 一直是环境监测中的一大难题,而BOD微生物传感器检测仪就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二) DNA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生物催化和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了以核酸探针为识别元件,基于核酸相互作用原理的 DNA 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受感染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分析、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检测以及污染物与 DNA 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

(三)可检测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剂的生物传感器

美国田纳西大学(位于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的研究人员利用由生物工程技术制成的、存在杂质时会发出蓝绿辉光的微生物,开发成功一种基于芯片的环境生物传感器样品。这种被称为生物发光型生物指示器IC(bioluminescent bioreporter IC,简称 BBIC)的器件技术可在众多的应用(从航天器到反恐)中巧妙地检测出氨、锌等各类化学物质。

(四)光纤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光纤技术与光谱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突破了光谱分析的传统模式,光可由光纤直接导入样品,而样品不必放入光谱仪中就能进行测定。特别适用于环境污染物、生物药物, 以及生产过程的原位、在线监测和对样品的无损测定。早在十几年前,人们就曾经预言:光纤传感技术的出现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分析实验室及分析控制仪器的又一次革命。随着环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各种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的测定和变化过程的监测,已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由于 FOC&BS 具有实时、在线及远距离自动监测和对样品无损测定等特点,人们对它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给予了较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溶解氧、pH、湿度和水质毒性等监测要素的应用中。

三、生物大分子标记物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是指生物体内的一些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并能产生一些可检测变化的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由于其测定指标全面、准确、系统且具有特异性等优点,近十几年来作为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中。

(一)核酸分子标记物检测

核算分子标记物检测方法有核酸分子损伤检测技术、报告基因标记技术及DNA芯片技术。

(二)蛋白分子标记物检测

环境中的许多污染物能直接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反应从而对生物体产生影响,或者诱导 (或抑制)生物体内一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生物体内一些蛋白质的量。因此,生物体内的许多种蛋白都可以作为环境中有害物质暴露的生物标记物应用于环境监测中。

蛋白分子标记物检测方法有酶分子标记物检测、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 in ,MT)的检测、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 in , HSP)的检测及抗氧化剂防御系统的检测。

四、微核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错误的污染销毁办法,使得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积累日益增加,这些污染物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检测出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应运而生。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上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在对大气、土壤、水环境中各种有毒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大量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该方法普遍适用于检测环境致突变物,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监测的有效工具。

微核技术可用于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水污染,监测有机物污染,监测重金属污染,监测物理辐射污染。

五、生物芯片技术

微生物污染水源可导致多种疾病的爆发和流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操作繁琐且耗时长,并且由于培养技术的局限使得一些微生物难以培养和检测,因此灵敏度很差;传统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存在着弊端,如免疫学方法和探针杂交技术存在特异性或敏感性的问题,常规 PCR 方法一次也只能检出一种微生物。由于生物芯片具快速、准确、无污染等优点,在水体微生物监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芯片技术可用于控制水质、瞬时检测病原细菌、菌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进行细菌检测和菌种鉴定。

结语

目前,中国的环境监测生物技术发展迅速,能用于诸多方面。但是在环保观念日益增强的今天,社会对环境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综合的、多手段的、多参数的环境监测体系以实现快速、高效、准确地对环境状况作出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姚来银.地表水粪大肠菌群监测工作实践和探讨[J].福建环境,2003,(6).

[2]方战强,陈中豪,胡勇有.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3,(2).

[3]吴邦灿,费龙.现代环境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4]Iaao K,Yoko N.Enzyme sensors for environmental analysis[J].Jmol Catalysis B:Enzymatic,2000,10(1-3).

[5]DmitriI,Ihab A,Plamen A,et al.Biosensors for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J].Bioelectronics,1999,14(7).

[6]Rastogi S,Rathee P,Saxena T K,et al.BOD analysis of in dustrial effluents: 5 days to 5 min[J].Current Applied Physics 3,2003.

第9篇:环境污染物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措施

1前言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站上万个,环境监测人员也是非常多,已经逐步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监测网络。根据相关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任务就是监测分析环境的质量状况,所以,一般的监测站都具有非常齐全的分析实验室。一般来讲,主要分析大气、地表水、污染源等项目。监测站一般不被人重视,这些监测站的分析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都未经过处理直接的排入下水道。监测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污染源,对于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监测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种类

2.1监测项目很多,污染的种类也较多

环境监测站的监测对象非常多,主要有地表水、废水、地下水、降雨等项目;废气监测项目;固体废弃物、微生物、环境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机动车尾气、室内环境空气监测等等。有一些环境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居然达到了上百个,因为分析的项目非常多,会产生污染物的种类也是非常多。一般而言,环境监测实验的大多数属于一般的化学反应,所以,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和普通的化验室的污染相似。

2.1.1废水

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剩余的样品、样品残夜、实效试剂、大量的洗涤水等,除了噪声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项目以外,几乎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的问题。这些废水是非常复杂的,存在着阴阳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还有平时很少见的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

2.1.2废气

实验室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了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以及分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等。一般实验室中会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所以要求实验室要通风,并且需要在通风橱内进行,这是保证室内气体质量以及保证工作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是这样就污染了空气。

2.1.3固体废弃物

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的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分析产物、剩余样品、破损的实验用品、残留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成分都是十分复杂的,涵盖了各类污染物和实效的化学试剂,假如处理稍有不慎,那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事故。

2.2污染物数量小,管理难度大

环境监测站为了能够保证具备规定的项目的监测能力和水平,一般会开展大量的分析项目,但是实际上很多的项目是非经常的项目,产生的污染数量较小。经常的监测项目在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也很少,但是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却繁多,存在着很多问题。

2.3环境的危害较大

环境监测实验室因为使用了化学试剂,虽然多数项目的分析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的数量特别小,但是分析工作完成后产生的污染问题却是很严重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致癌、剧毒、挥发性、强腐蚀性等污染物,假如不经过无害处理直接排放出去,那么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大多数使用的有机溶剂的分析项目比如石油类、挥发酚以及阴离子洗涤剂等,最后都具有有机溶剂的污染问题。一些会挥发出变成废气,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在监测分析重金属时,存在着分析残夜、剩余样品带来的污染问题。

开展生物监测的实验室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基,假如未经过适当的灭菌处理直接的外排,那么会造成会严重的后果。

2.4污染的治理方法较少

一般来讲,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污染治理基本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尽管按照化学实验室的规范要求,实验室应该分配多种残液缸,但是实际操作时却是形同虚设,一般是向下水道就没事了。其他形式的污染也大多数没有得到认真的考虑。

上级的管理部门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存在着忽视这个问题的情况。不论是从开展规范化监测实验室建设入手,还是逐渐的重视实验室的认可,都是需要从监测能力和质量管理上入手。

3控制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的途径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问题需要各级部门高度的重视,并且需要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法,虽然操作起来可能不是特别的容易,但是只要建立全面、系统的治理方案,问题最终就会解决。

3.1充分提高认识,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监测站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问题认识,不应该回避,需要根据本站点的监测工作的特点和重点,想办法来减少实验室的污染。应该建议上级部门组织力量,充分研究监测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及其防治途径,提出操作性较强,简单实用的技术规范,并且需要融入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当中去,使之成为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而有效贯彻落实各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不断减少监测分析的每一个过程对于环境的影响,从而不断的提升监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将监测的整体环境影响最小化。

3.2全面推行实验室的清洁分析和清洁操作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应该严格的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从多方面入手,将实验室环境污染的综合预防的策略应用到检测分析的每一个过程当中,全面的推行清洁分析和操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实验室的污染排放量,主要有以下途径:

3.2.1选择污染较少的分析方法

大多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都有很多种可以供选择,所以应该充分的去考虑方法的环境相容性,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环境污染较少的分析方法,采用的方法需要污染要少,同时效率也不要降低。一般来讲,采用色谱仪等现代仪器分析经常比传统的方法污染要小。

3.2.2选择有效的处理方式

一般来讲,环境的监测实验室废弃物的数量并不是很大,但是种类却是很多,并且污染比较大,必须要经过处理才能够排放,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当前来讲,能否具备三废处理的实验室是比较少的,实验室的三废污染不容易被忽视。根据实验室废弃物的特点,我们应该做到分类的收集、存放等处理原则,处理的方法需要简单方便。投资不应该较大,应该尽量的利用本地的现有的环境治理资源来处理。

3.2.3一些有效的清洁方式和清洁行为实例

在满足分析要求的情况下,需要适当的降低采样量;不应该购买暂时用不上的试剂;应该尽量的使用快要到期的试剂;尽可能使用仪器分析,从而有效减少采样量;应该将处理的废弃物作为实验分析的最后一步;避免使用酒精温度计造成的汞污染。

4小结

环境监测站实验室的环境污染治理除了应该采取相应的污染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因为有一些污染只要是管理得当就可以防止。相反,即使有了治理的措施,假如管理不到位,那么同样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减少实验室对环境的污染。各级监测站应该进一步的提高对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应该积极探索,想尽一切办法来减少实验室的污染。

以上是对于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产生污染的一些探讨,想要将这些工作做好,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就需要重视污染物的处理,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