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建筑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设计案例

第1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日本儿童医院多数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关东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近畿地区的大城市中,且大多数为公立医院。

功能定位

日本儿童医院的平均病床数约为200床,规模比我国小得多,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儿童医院的功能定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日本,儿童医院主要专注于儿科疑难杂症的治疗;而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则基本上留给居民日常生活范围内的儿科诊所或综合医院的儿科解决。具体来说,日本的儿童医院有下列特色——

治疗对象涵盖了新生儿、婴幼儿、小学生、初中生,也包括胎儿及产妇,但以婴幼儿患者为主;

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比综合医院的儿科更为全面、细化;

住院期通常比普通医院短,但提供的医疗服务范围却非常广;

重点治疗癌症、循环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并提供儿科的各类特殊医疗服务;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急救医疗需求,许多儿童医院还设置了急救诊疗部门及PICU;

患者大多经其他医疗机构介绍或转院而来,经过初期的密集治疗后,多数患者退院或转院,少数疑难患者长期住院观察;

对入院患者的年龄有严格的限制,若住院期间年龄超标,患者须转往其他医疗机构。

设计理念

众所周知,由于患者特性及治疗方法上的差异,儿童不能被视为“小成人”,因此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理念也不同于普通医院。对此,日本学术界及业界大体上有下列看法:

*从患者的角度

儿童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均未成熟,他们在住院期间不仅需要更多的护理,更需要家庭般的温暖与呵护。

很多儿童患者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特别需要学习与游乐的场所。

儿童患者天真无邪,但对就医和诊疗充满恐惧,因此在空间、环境、色彩的布置上要做到既提升生活情趣,又有利于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

护理单元的规模不宜过大,且须通过改进管理方式来降低管理成本。

医技部的布置需简洁、高效。

儿童医院的门诊量虽小但因科室众多,门诊部宜采用区块化的设计方法。

下文结合具体案例做进一步分析。

我们对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宮城县立儿童医院、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医院的概要见表1。

住院部的设计

*病区构成

住院部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病区。日本儿童医院在病区划分时主要考虑患者年龄、护理程度以及疾病种类等因素。

表2为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住院部的病区构成。可以发现,4层集中了所有的重症患者,6、7层分别设置了产科及外科病区,其余病区均按患者年龄划分。

*病床构成

图1显示了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病床构成。该医院共设160张病床,产科病区占18床(内含MFICU,6床),其他均为儿科病床。儿科病床中,34床为儿科重症监护病床,其余108床分设在6个儿科病区中。

图2为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的病床构成。由于当地儿童医疗的需求量有限,儿童医疗中心与南部医疗中心并设在同一座医疗设施内,以共享医疗资源。全部434张病床中,儿童医疗中心占100床,南部医疗中心304床,急救中心30床。

*护理单元与管理单元

儿童患者在住院期间需受到更多的护理,因而护理单元的规模不宜过大。如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儿科护理单元仅设18床(图1、图4)。

控制护理单元规模的优点在于:显著缩短护理流线,方便护理观察;增加患儿与护士的见面次数,从而可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因此小规模的护理单元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并保障医疗安全。但缩小护理单元的规模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该医院采取了两个护理单元合设一个管理中心的做法。管理中心内设置护士长办公室及事物人员办公室。

医技部的设计

*功能模式

为确保安全高效,当前日本的儿童医院普遍将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及周产期用房设置在同一楼层。

图3为该方法的功能模式图。其核心理念是以手术部为中心,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及小儿重症监护室布置在周边,不仅联系方便,而且便于迅速开展手术。

为确保该设计方法的顺利实现,所在楼层的最小建筑面积需满足表3的要求。

*实例分析

图4为宫城县立儿童医院的三层平面,该图较好地体现了上述设计思想。表4显示了该楼层的相关数据,建筑面积为7384m2。

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虽然为并设型医疗设施,其三层平面(图5)的布局方式同样也体现了同层化的设计理念。

门诊部的设计

*科室设置

表5为这3所儿童医院的科室设置。不难发现,即使同南部医疗中心共享医疗资源的仅设100床的冲绳县立儿童医疗中心,其科室设置也相当齐全。

作为日本最高等级的儿童医院,国立成育医疗中心肩负着为全日本提供示范医疗以及积累和推广先进医疗成果的重任。该中心共设置了45个科室,并将全部科室归并为8大部类。

该中心门诊部虽然科室众多,但因采用预约制及转诊制,成功地将日门诊量控制在1000人次以内,因此门诊部的建筑空间并不大。图6、图7分别为该中心的三层及二层平面,图中白色的C型走道为患者的交通干道,它联系着通向所有科室的白色交通支路,流线清晰便捷。各科室按所属部类沿C型走道依次排列,十分简洁明了,便于患者识别。

*分区与协作

如图4~9所示,医院各层平面均按不同的颜色划分为若干个区块。各区块相对独立且只设单一的功能,再通过合理组织建筑空间,可充分确保区块内功能的合理实现及区块间彼此的有效协作。

图9中红色虚线为患者的门诊流线,蓝色虚线为患者前往医技部的流线,绿色虚线为患者前往康复部的流线。由于实行了上述区块化的设计方法,流线不长且非常清晰。图中右下角绿色区块为门诊部及急诊部,中间的深绿色部分为门急诊部的医护人员共用的工作区域。虽急救部通常并无医生留守,但当急救患者被送至急救部时,通过共用的工作区域,各科室的门诊医生均可迅速抵达急诊部展开抢救。

图4中,手术部与ICU的工作人员共用更衣休息区,既可节省建筑空间,又便于这两个部门的协作。此外,图4中的产科门诊设在产科病区的西北角,即便产科医生数量较少时,也可开展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以上做法都较好地体现了分区与协作的设计思想。

设计创意

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除需解决好上述功能问题外,也离不开良好的设计创意。

*游乐场氛围的共享大厅

以日本国立成育医疗中心为例,为增强门诊空间的可识别性并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在门诊部中央设置了贯通地下1层至地上4层的共享大厅。如图10~12所示,该大厅不仅色彩丰富,厅内还有超市、餐厅、甜点店、游乐场等设施,因而深受儿童欢迎。

*童话世界般的医院

如图13~18所示,由红色砖墙、浓灰色金属屋顶以及民居尺度的阳台等要素构成的宫城县立儿童医院从外观到室内都更像一座童话世界。难怪它的建筑师山下智史曾说过,该医院是一座不像医院的医院。他的用意是为了消除儿童的紧张与不安情绪,实践证明该医院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并设型医院的空间处理

将两所或更多的医疗设施并设在一起,以达到共享医疗资源的目的,是解决所属地区某类医疗需求不足却又必须设置相关设施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设计好并设型医院的关键在于必须在建筑空间上处理好相邻医疗设施的不同需求。

如图21所示,从冲绳县立南部医疗中心·儿童医疗中心东南角的共同入口进入玄关后,向左可进入儿童医疗中心的挂号大厅(图19),向右可进入南部医疗中心的挂号大厅(图20)。两者之间虽通过共用挂号收费事务室来节省人力资源,但室内设计分别迎合了儿童及成人的不同口味。

从一层平面图还可以发现,该中心除挂号大厅外,门诊诊室也分开设置,而医技部及急救部合用,取得了“既分且合”的良好效果。

第2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和高度表现出来。在设计领域牵涉面很广,如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规划,室内设计等。通过人们的想象和营造,设计富于内涵的空间。空间设计体现在很多方面。形式多样统一的辩证关系:相对与开敞空间的围合程度不同,有开敞和封闭空间。围合的封闭空间,隔断与周边环境的流动和渗透,形成独立视觉和听觉,具有相对安全感,私密感,亲切感,其特征是内敛和向心的。而半围合的开敞空间,形成鱼周边环境互动交流,形成与周边自然或景观共享,其特点活泼外向和接纳。通过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和功能要求,有动态空间和静态之分。由于对空间边际划分的清晰程度,可以形成实体空间,心里空间,模糊空间。再有,特定的空间离不开相应的结构形式,而为了体现结构形态之美,我们称为结构空间。这些在我们的建筑设计中,根据不同性质的建筑和使用部位,将会体现出不同的空间形式。空间设计学:作为空间设计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筑形态学。解决建筑的体型,色彩,体量等基本造型。如德国的包豪斯运动,作为现代造型艺术的创始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色彩,形式,肌理,材质展开独立研究和突破。通过外形的创造而形成有内涵的建筑空间。重视基础理论与实践并举,通过一系列理性、严格的视觉训练程序,重塑观察世界的崭新方式。在追求节能生态和简约当下,包豪斯理念依然存在和发热,不会成为过去时。达到功能要求的同时,满足精神追求。除了建筑建筑形态学,还有类型学,结合学,拓扑学等,在此不作赘说。

2典型空间组成的应用以及案例简析

为了造成宏伟,博大或亲切的空间氛围,按照不同情况赋予建筑不同尺度感。空间体量首先满足功能要求,同时满足精神感受。一般建筑两者是相互统一,但宗教,陵墓等纪念建筑则以精神诉求为主,因此我们要对待不同性质的建筑讲物质功能和精神感受统一起来。如圣索菲亚教堂,高耸的建筑空间与人的尺度夸张对比,以精神感受为主要因素确定。如人民大会堂,功能上满足万人集会,同时营造出庄严,宏伟,博大的建筑氛围。一般建筑住宅是典型的代表,过大不容易形成私密亲切的气氛,过小的住宅空间保证不了居住的舒适性。适当的尺度和体量,开敞性,比较适合于住宅建筑。庭院建筑所抒发的是另外一种情趣—幽雅,宁静,亲切融入自然和周边环境。中国古典庭院建筑也是如此,通过建筑与自然的巧妙结合,达到实情画意的艺术感受。总图布局自由灵活,迂回曲折的空间变化,小巧的尺度,朴素淡雅和色彩和质感,利用推山叠石,阴水凿池,培花植木等造园手法,以及亭台楼阁,激发人们崇尚自然的情趣。以含蓄造景为主,强调意境。中国古人对园林建筑在空间设计上留下巨大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设计师去学习和借鉴。

3实际案例空间的应用

上海周浦御沁园住宅发展项目(联排别墅部分)就本人目前在做项目上海御沁园联排别墅,浅谈一些在建筑空间上也做了一些不同处理。建筑规划以及总平:项目位于沪南路周康路一带,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米,容积为1.3,绿化率40%以上。项目分为五期实施。在总体规划上以联排为主,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在地块北侧沿繁荣路布置18层高层公寓建筑,小区配套用房。这样的布局形式利于满足日照和景观最大化来考虑。满足消防和日照建筑的前提下,做更多的绿地面积,为小区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高层阴影借用了繁荣路,保证了对北侧的学校以及住宅项目影响最小。同时,充分利用了地块内的自然河道,为联排户提供更好的自然环境氛围,沿河户每户设置了独立的景观平台等。在交通组织上,一到四期采用人车分级分流,高层公寓住户入地库,而联排户均有配套独立地面车位。在第五期总图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交通处理方案,人车完全分流,地面满足消防车紧急情况时通行,路面采用花色的陶土砖以及景观石铺设,达到小区人行步道的舒适感官,日常车辆通行设置在地下层。联排建筑地上空间:引入前后花园的概念,前花园为敞开的,共享的,与邻里可以互动交流,而进入后花园就相对安静和私密。当然面积配比上也有较大差别,前花园满足停车位和入户要求,配置适当的绿化即可。而后花园面积较大,私密性也强。楼层采用错层设计是单体房型的一大特色,被社会认可度非常高。客厅层高达到4.5米,餐厅上方挑空达到7.8米(图2)。如此设计,给住户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客厅空间,无论小业主回家还是接待客人,舒适和气派兼收。而卧室均配备卫生间的套房设计,借用楼梯的错层,将每个套型位于不同的标高位置。空间层次丰富,区域性,私密性强。联排建筑地下空间:在五期设计中,地下居室空间与私家车库相连,防排烟设置的要求,采用了自然排烟口的设置,不但满足紧急情况的排烟功能,为日常地库的通风和采光非常有益,同时地下与地上环境的空间感联系更加紧密。联排技术设计:户型特点是南高北低,对日照间距影响小,将主要的房间位于南侧向阳。屋面留有南北露台,高低错落,为提供了层次丰富的多样空间。地下室的设置,私密性更强,在后花园一侧设置采光天井,配置威卢克斯天窗,在前花园一侧留有高窗,磨砂钢化玻璃处理,如此能良好解决日照和通风的要求。为了与小区绿色环境更加融合,形成节能生态的建筑与环境空间的组合。户型设计上也较多采用了大面积的窗,这对我们技术设计也带来挑战。按节能计算要求,采用了断热型材与6+12Ar+6Low-E玻璃。玻璃面积大于1.5平米以及高度在1.1米以下部位采用钢化加强的安全措施。在本项目上,门窗节点设计考虑与土建结构的防水和保温措置。此项目外墙保温防火等级为达到A级,采用外墙内外双面玻化微珠无机保温保温砂浆的做法(外侧水泥基,内侧石膏基),屋面采用泡沫混凝土保温的措施,尽量减少建筑能耗损失。

4结语

第3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价值

引言

随着当代建筑技术不断发展与实际应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技术也在逐步发展,为提升机电安装工程的效率,各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操作规范化、制度化。其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市场不断扩大,从而促进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同时人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基础上,逐渐开始追求居住和生活空间的功能性、美感性和舒适性,从而促进机电安装工作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故保障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分析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

1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的价值

如果要全面实现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则需要对其管理过程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将施工管理工作的价值全面体现,进而在提升工程施工效率的基础上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利用国家、行业及企业制度的管理体系来实施项目控制策略,进而保障整个项目策略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有效的项目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10%左右,并且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工程的总体建设效益。同时在BIM技术应用中,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进行前期模拟计算,得到准确数据后应用到实际安装中,保障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其管理与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另外机电安装管理可实时监督,随时检查安装的进度和情况,保障每一个安装步骤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应用效率和质量[1]。

2工程案例分析

2.1工程背景

本建筑工程为某市幼儿园建筑,在房间原设计中不加吊顶,空调在走廊的一边进行设计,实施侧送风。并且由于自动喷淋系统的增项要求需要对空调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该幼儿园建筑面积为91.2m2,开间为8.4m,层高为3.6m,主次梁相交,房间朝南,南北分区,其中北侧主要是休息区域,用于幼儿午休,南侧为活动区域,是幼儿园日常学习和玩耍以及用餐的活动范围。在该工程案例中,结合相关管理方案和设计方案来控制成本投入,并结合BIM模型建立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和联合,为工程设计成本的支出合理性奠定基础。

2.2强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价值方法

2.2.1设计管理(1)设计方案的建立。在该幼儿园建筑设计开始之前就考虑到自动喷淋系统,并且在防火规范的要求下需要增设修改设计,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其空调的设计方案和装修方案进行调整,进而满足机电设备的安装要求和质量要求。考虑到该幼儿园属于独立建筑,并没有设置机房,并且周围的建筑均属于非空调建筑形式,因此需要采取多联机系统,将室外机设置在屋顶部位。采取送四面出风模式,所建立幼儿园模型和自动喷淋以及冷凝水管和空调冷媒管的综合模拟进行确定,具体如图2所示。在该模式建立后,利用能耗软件对房间负荷进行模拟,利用全方位分析来进行方案的应用和设计。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幼儿活动室的结构和装修以及区域划分等需求影响因素,根据模型模拟来计算数值的安装效果,进而明确该方案的实际运用效果和方式的可行性。(2)管理方案的设计。在本工程管理期间,工程计数人员按照BIM三维建筑模型所显示的数据信息进行具体建设,以此来提升整个机电安装现场的数据精准度,依据其可视化与数据化的特点,施工技术人员根据所建立的数据模型来明确机电设备安装具体目标,通过技术人员的数据对接最终明确施工中所需要的机电设备材料、机电设备种类和数量等,将安装管理目标更加精准化[5]。另外本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数据化的特点在建模期间及时设计好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机电安装施工提供专业的数据支持,增强安装的可行性。(3)给排水和采暖系统设计。本工程施工的给排水系统包含给水系统、供暖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在安装消防水泵和稳压装置期间,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的重要基础,并且在安装期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安装过程必须由有相关资质的专人负责,所有的操作必须按照行业设计与作业规范要求,并且产品必须具备合格证、质保书等材料;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及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安装图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喷淋系统的水力报警装置设计位置必须科学合理,必须科学安装控水阀门,确保水流方向正确,且在安装之后需要明显标志,以便正常使用。消防系统施工的难点和特点在于整个建筑物施工前期为配合施工,须按照图纸预埋大量套管,而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套管预埋结束之后且土建未浇筑之前根据图纸进行逐一检查并符合图纸,以此来保障套管的定位尺寸准确,满足后续消防工程施工和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2.2.2过程管理(1)空调和通风系统安装。本工程施工的通风空调工程主要是由空调、通风等相关系统组成,空调系统是由空调冷热源、空气处理机、空气输送管道、自动控制设备和调节设备等组成;通风系统是由送排风机、风道、风道附件、消声器等设备组成。对空调系统的安装而言,其需要结合本身结构来进行安装,如果空调出现噪声问题,可以对空调内部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故障的排查,确定噪声产生的原因,将废旧零件进行及时更换,从而减少噪声影响;同时在设计初期应当合理科学的增加消音设备,保证空调出场时有良好的质量状态,从而保证用户的良好体验。一般在空调系统噪音的解决措施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本工程拐角位置安装一个消声器,并且可在消声器上安装一个支架,尽量不影响风管工作,便于日后维修和更换。第二,由于空调工作期间会引起一定的声音空响,这时因为声音会在管道的作用下通过各种设备进行传递。为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需要在消声器的周围利用弹性材料制作一层垫层,同时在建筑风管穿过的地方利用纤维材料进行填充。第三,为防止噪声对幼儿园儿童造成影响,可采用减震器来减少震动,促进空调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提升。(2)空调安装问题的管理和解决。对于空调水循环出现问题和空调结露滴水问题而言,空调顺利工作的基础就是内部水循环系统的顺畅,如果这一系统发生故障,很容易引起空调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空调水循环系统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并且外部温度要达到一定要求。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冷冻水管道不通畅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是因为管道交叉较严重或是管道内部有垃圾或不清洁的异物导致其堵塞,所以施工中应当有相应的解决对策去处理,保证空调的顺畅运行。另外在对保温材料进行敷设期间,一定要等到保温材料初凝之后再实施,并且敷设之后的缝隙需要采取封闭措施,禁止使用性能不满足要求的胶水,保障整个保温材料的使用效果。(3)成本管理。技术人员工程管理阶段与财务人员进行配合,并结合BIM技术模型建立预估出该工程的总体造价,然后结合估算的结果对整体工程进行预算,将预算的数据与实际工程造价数据相互比较,合理控制整个空调安装的成本。另外技术人员结合财务人员根据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使用,结算各个项目中的具体金额和数据,以保证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率。最后由技术人员将BIM管理理念应用空调安装过程的造价期间,通过构建工程语言与进度计划的SD模型的方式,明确各个项目所产生的造价比例,以此来加快项目的快速建设,节约施工成本,完成幼儿园空调机电安装的成本控制。

第4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剪力墙概念设计基础设计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小区,一共七栋塔楼,总建筑面积为 42688.21m2,地上 12层,地下室1层。住宅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主体为剪力墙结构,地下室为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12层塔楼及地下室为筏板基础,七层塔楼为柱下独立基础,本文着重论述了小高层及地下室的设计中应注意要点。

2 概念结构布置与设计

概念设计在建筑剪力墙结构平面设计中应尽量使 x向和 y向抗侧刚度接近,剪力墙不宜过多以免刚度过大,在梁系布置上也应力求受力明确,传力路径简捷,避免梁系为多重搭接传力,造成安全隐患。在竖向布置上也要力求均匀,避免少数楼层出现敏感薄弱部位,使结构整体形成均匀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算才能作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在本工程住宅楼主体剪力墙时,x向剪力墙墙肢较短,y向剪力墙墙肢较长,墙肢尽量多做成带翼缘的L形、T形等,不做“一”字形短墙;高厚比多在8以上,通过这些措施使结构总体指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总体指标对建筑物的总体判别十分有用。譬如说若刚度太大,周期太短,导致地震效应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但刚度太小,结构变形太大,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3 基础设计

目前,小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多采用筏板基础。合理选择筏板厚度及边缘挑出长度也直接影响结构整体安全和工程造价。该工程上部 12层带 1层地下室,根据勘察报告,取筏板厚为1000mm,经细算后筏板可减至800mm。由于地库室为单层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厚度计算后定为250mm,为解决柱对筏板的冲切,对柱下局部范围加厚(见附图1)。经此处理经济性明显。因此,基础选型应作方案比较,才能选定经济合理的方案。而对于筏板厚度的取值,对小高层来说一般筏板厚初选时可按楼层数计,即每层按 50mm厚增加。如12层建筑则初选可取 600mm厚试算,试算后根据筏板配筋情况再逐步加大或减小。筏板厚度及配筋与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有关,同时应考虑桩冲切、角桩冲切、墙冲切、柱冲切及板配筋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优化调整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筏板长度的设置应考虑地下室的使用合理性,通常采用设置后浇带来解决底板超长引起的收缩及温度裂缝。本项目采用添加剂以补偿混凝土的因水化热引起膨胀与收缩,或采用纤维混凝土等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可不设或少设后浇带,并且对所设后浇带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加强措施。该工程地下室长120m,大于规范要求的55m,故筏板基础采后浇带来解决结构超长的问题。并在塔楼与地下室之间设置后浇带,解决两种不同荷载之间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见附图2),效果良好。

4剪力墙设计

4.1 剪力墙合理的布置

剪力墙布置必须均匀合理,使整个建筑物的质心和刚心趋于重合,且x,y两向的刚重比接近。在结构布置应避免“一”字形剪力墙,若出现则应尽可能布置成长墙( h /w > 8);应避免楼面主梁平面外搁置在剪力墙上,若无法避免,则剪力墙相应部位应设置暗柱,当梁高大于墙厚的 2.5倍时,应计算暗柱配筋,转角处墙肢应尽可能长,因转角处应力容易集中,有条件时两个方向均应布置成长墙;规范中对普通墙及短肢墙的界定是墙高厚比8倍及8倍以下为短肢墙,大于8倍则为普通墙。该工程剪力墙布置后,刚心和质心x向在同一位置,y向相差0.5m,大大减小了扭转效应;主梁搁置在剪力墙上的,在相应部位设置暗柱,以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

4.2剪力墙配筋及构造

4.2.1剪力墙配筋

该工程剪力墙一层墙厚为 250mm,其余地面以上墙厚均为200mm,水平钢筋放在外侧,竖向钢筋放在内侧。六层以下水平筋¢10@ 200双层双向,双排钢筋之间采用¢6 @ 400拉筋;六层以上¢8 @ 200双层双向,双排钢筋之间采用¢6@ 600拉筋。地下部分墙体竖向配筋¢14@ 200为主要受力钢筋,水平筋则构造配置,该工程均取¢12@ 150。地下部分墙体配筋大多由水压力、土压力产生的侧压力控制,简化计算后由竖向筋控制。为增大计算墙体的有效高度,可将地下部分墙体的水平筋放在内侧,竖向钢筋放在外侧。地下部分墙体钢筋保护层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 4.1.6条规定:迎水面保护层应大于50mm。

4.2.2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

试验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设置边缘构件后与不设边缘构件的矩形截面剪力墙相比,其极限承载力提高约40%,耗能能力增大20%,且增加了墙体的稳定性,因此一般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余剪力墙应按《高规》第7.2.17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本工程剪力墙来说,其暗柱配筋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建议加强区0.7%,一般部位0.5 %;对于短肢剪力墙,应按《高规》第7.1.2条控制配筋率加强区 1.2 %,一般部位1.0 %;对于小墙肢其受力性能较差,应严格按《高规》控制其轴压比,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并应控制其纵向钢筋配筋率加强区1.2%,一般部位1.0%,而对于一个方向长肢另一方向短肢的墙体,设计中往往按长肢墙进行暗柱配筋并不妥当,建议有两种方法:其一,计算中另一方向短肢不进入刚度,则配筋可不考虑该方向短肢影响;其二,计算中短肢计入刚度,则配筋中应考虑该方向短肢的不利影响。建议该短肢配筋率在加强区取1.0 %,一般部位可取0.8 %。该工程地面一、二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纵筋最大直径为¢14,加强区暗柱配筋率最大为 1.45%,最小0.8%;三层及三层以上为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纵筋配筋率普遍在 0.6%~0.7%。

4.2.3 剪力墙的连梁

剪力墙中的连梁跨度小,截面高度大,虽然在计算中对其刚度进行折减,但在地震作用下弯矩、剪力仍很大,有时很难进行设计,如果加大连梁高度,配筋值有时反而更大。连梁高度一般是从洞顶算到上一层洞底或从洞顶算到楼面标高。对于门洞,上述所示情况梁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对于窗洞,连梁高度如果从窗洞算到上一层窗底,有时则高度太高,这样高跨比太大,并且与计算图形不符,相应配筋亦较大,不合理。所以连梁高度计算与设计统一规定从洞顶算到楼板面或屋面,对于窗洞楼面至窗台部分可用轻质材料砌筑。对于窗台有飘窗时,可再增加1根梁,2根梁之间用轻质材料填充。连梁配筋应对称配置,腰筋同墙体水平筋。该工程连梁截面均为墙厚×400mm,大部分连梁纵筋为4¢14,箍筋为¢8@ 100;个别连梁纵筋为 4¢16,箍筋为¢8@100。

5结束语

总之,小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呈多样化的趋势,如何做到安全、经济需要结构设计人员通过充分运用概念设计把握结构的整体性,科学布置剪力墙,合理设计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小高层住宅建筑的抗震性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合理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住房需求的增长,建筑工程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结构设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设计人员、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也难以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对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探讨分析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合理设计方案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结构设计的实际工作发挥指导的作用的规范和准则,也是在设计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要求,必须以这些原则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抓大放小。对建筑结构当中的主次关系需要明确,重点需要关注主要的建筑结构,使其设计合理稳固,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建筑结构,也要确保其性能良好,对整个建筑物发挥重要的作用。

2、刚柔相济。这是最合理的结构设计体系,如果结构太刚,当面对较大破坏力的时候,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坍塌和破坏,如果结构太柔,建筑结构缺乏一定的强度,容易引起变形和倾覆现象的发生。因此,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准确把握工程的设计力度,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3、多重设防。设置一道、两道甚至多道防护措施,框架剪力墙、多肢墙的结构更为稳定,在设计上的时候需要考虑运用这种设计方式。

4、打通关节。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尽量将建筑结构的各个关节联系起来,不阻碍力的传播,确保结构受力合理平衡,实现静态平衡。

5、绿色环保。这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新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对环境带来的破坏,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保护。

三、建筑结构合理设计方案

建筑结构合理设计方案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上的时候,既需要坚持相应的设计原则,又需要考虑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1、结构计算和构造上合理设计。在结构计算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一般适用于刚度均匀的多层结构,如果在薄弱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当中使用,需要考虑塑性变形集中所带来的影响。在进行底框砌体结构验算的时候,要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引发的附加轴力。在底框架结构当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鉴于这种情况,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不能简单的按照框架抗震墙法。在刚度计算的时候,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剪到弹性刚度的20%—30%。第二、避免荷载计算错误。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计算,确保荷载折减正确,不出现漏算、少算的情况,确保建筑用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第三、避免楼板计算错误。双向板查表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带来的影响,否则结果会偏小,正确对待连续板计算工作,不能简单的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第四、合理评价电算结果的正确性。对于得出的计算结果,应该根据施工设计经验进行判断和分析,最后决定其是否能够作为施工设计的依据。在结构构造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保证钢筋在每一个位置所需要延伸、搭接长度、锚固、材料等都满足要求;注意构件规定的最大和最小配筋率;为避免屋面温度应力引发的墙体开裂问题,可以采用相应的通风融热措施;在建筑内部,构造柱需要上下对准贯通。

2、根据抗震要求进行合理设计。第一、合理布局地震外力能量的传递吸收途径。这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这样的布局,当地震发生的时候,支柱、墙、梁受到相应的破坏,并且他们的破坏是呈弯剪破坏的。同时,连梁出现变化,在梁端呈现出塑性屈服的状态,不过,在这种状态下,连梁还具备较大的变形能力。在这样的布局之下,如果发生地震的话,墙段在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抗震作用之前,根据强墙弱梁的原则,它能够使得墙肢的承载力得到相应的加强,从而引起墙肢的剪切应力遭到相应的破坏,避免遭到地震带来的损失,提高了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对梁、柱以及墙的节点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这种措施的出发点是:提高梁、柱以及墙的抗震能力,优化它们的抗震性能,当发生地震的时候,这些结构能够很好的发挥抗震性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进而避免整个建筑受地震的破坏。此外,建筑常常使用钢筋结构,因此,提高钢筋结构的抗震性能,能够显著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高钢筋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是提高其结构的延性和承载力,具体的措施可以是,在设计的时候,根据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进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理控制柱截面的尺寸,合理控制柱的轴压比,加强节点的构造,保证节点的质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以提高节点的牢固性和抗震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第三、设置多道抗震防线。该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当发生地震的时候,延性较好的构件的首先达到屈服,发挥抗震的作用,同时其他的构件也发挥着抗震作用,只不过还没有得到屈服,不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只有第一道抗震防线屈服之后,其他防线才可能屈服。所以,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设计的时候,可以设置多道防线,设置一道、二道、三道防线,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设置更多道防线,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根据地基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建筑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对整个建筑物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地基沉降会引起构件的开裂或者破坏,因此,在进行建设结构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建筑的地基沉降。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物,更要做全方位的考虑,地基需要一定的埋设,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采用桩筏或者桩箱结合的形式。同时,需要充分保障箱体的整体刚度,尤其是需要确保下部群桩的形心要和上部结构的重心吻合。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地基软土层覆盖厚度较大,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地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地基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建筑上部结构的具体情况,还要参考施工的具体要求,以确定地基处理需要的方案和具体的指标,选择最为经济、适用的地基处理方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后在设计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坚持相应的原则,并根据具体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方案,为建筑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并重视设计的创新,结合具体工程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为工程建设和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鹏.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J].建材与装饰, 2012(6)

[2]魏然.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J].民营科技, 2011(5)

[3]吴毅宽.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分析[J].建材与装饰, 2013(1)

第6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企业;档案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35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在工程管理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档案管理员要按照归档制度的规定及时收集应归档的资料,做到即收即归,保持其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目中对其已归档的档案应该进行再次开发,最大化挖掘这些成果的内在价值,并对已归档的档案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即按用户要求及时准确的提供所需要的服务。笔者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将其中有价值的科技资料充分提供给所需用户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了档案资源的潜在效能,使其体现出更多的价值,并逐步实现了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1.建筑设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建筑工程设计档案是按照基本建筑程序逐渐形成的,有着以下特点:

1.1工程设计形成的文件材料和载体是多样化的,档案资料内容主要为设计过程中的文字、图片、电子数据,文件材料有手抄件、打印件、复印传真件。建筑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工程过程,这个过程产生全部档案资料是与建筑工程设计密不可分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是与专业技术直接相关的,是专业活动的记录,文件资料具有本专业特点又相互紧密相联。

1.2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设计阶段所整编的设计档案,如在设计前期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设计条件及要求、自然条件勘察报告;设计过程有阶段性图纸:规划设计图纸、方案设计图纸、初步设计图纸、施工图设计图纸、竣工图图纸,资料有:结构计算书、工程概预算书、各个阶段报审的上级单位批文、图纸审查意见及回复、设计质量记录等档案。建筑设计项目的建设过程,受工程性质,重要程度,工程规模大小,建筑设计技术复杂程度,经济状况,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其周期长短不同。

2. 建筑设计企业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技档案的管理是指对科学技术档案实体进行管理和信息开发利用的一项专门工作,它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留,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多项内容。

2.1 项目档案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项目档案直接记录着该企业相关项目的具体设计过程,也是设计人员具体研究活动和实际探索过程的真实记载,从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等多方面的技术资料,如图纸、图表、文件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以及各种录音、录像、光盘等进行管理,具有专业性、成套性、阶段性、更改性和纪实性。

2.2 项目文书管理

建筑设计企业的项目文书主要涉及该企业的科研活动记录,这部分科技档案主要记录和存储建筑设计项目的整个过程及相关经验,涵盖了一个项目的立项、阶段性总结、以及课题、成果管理等技术资料信息,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见证资料。

2.3 项目成果管理

项目成果指的是建筑设计部门成果的汇总、成果的相关统计查询、设计人员的获奖专利以及技术转让协议等。

3. 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一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在向设计人员提供档案的再次利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3.1 重收集,轻归档

对于建筑设计类企业而言,科技档案资源的价值不但包括了其凭证作用,而且还有着不能忽视的再次利用价值。在传统管理中,档案的凭证作用得到了充分重视,管理者出于归档要求的考虑,丢弃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源。例如,由于只收集归档材料的原件,导致一些重要的技术文件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3.2 重管理,轻建设

库存的科技档案是建筑设计企业的主要信息库,其潜在的开发和应用价值是巨大的。只有保障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及系统性,才能为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便利。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较强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或档案管理理念,导致难以保障归档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尤其是一些体现了设计项目来龙去脉的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档案,由于技术类文件的不齐备容易造成该科技档案难以从全局反映该项目的技术过程。不能更好地发挥再次利用的作用。

3.3 重保存,轻选择

由于建筑设计企业行业的特殊性,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并无机会亲身参与建筑项目的实际管理,其职责仅为对接收的档案资源进行管理。而当一个项目结束之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对该项目没有整体观念,无法选择应该入库保存的档案资源及归档成果的最终性。从而容易导致一部分重要科技档案没能及时移交档案室,造成一些应该归档保存的技术资料未能及时入库,有的甚至出现丢失。或者同一阶段的成果出现多个版本,不能保障再档案利用的准确性。

4.加强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

4.1 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

建筑设计部门项目档案的产生是与一个具体项目的执行流程息息相关的,随着一个项目的进行,在不同的阶段会生成不同的文件,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跟踪该项目的全部过程,才能够把项目从立项到验收过程中获得研究活动的情况收集完整。建筑设计部门的项目档案是设计的软成果,在项目竣工之后,项目档案是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所以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应该将项目档案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设置专门的专职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以提升其科学文化水平。应该将项目档案的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在管理中引入科学而高效的方法,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才能最终保证项目整体的综合效益。

4.2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要实现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够适应科技档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档案管理的领导者应积极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一方面,积极建立学习型团队,结合实际通过各类培训方式提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适应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组织科技档案人员不定期到外面参加本专业的技术学习、多与同行企业就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进行技术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鼓励他们把培训与自学的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4.3 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

为使档案管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就必须通过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来持续提升档案的管理质量水平。客观地讲,当前不少部门的档案管理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还远远没有构建起来,难以形成对档案管理者的严格约束,容易导致科学化管理水平下降,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合理调节。首先应抓住人的要素,通过构建档案管理责任制,使档案管理部门所有人员的岗位责任得到明确。其次应制定科学的档案管理流程,并组织监督其实施。为了尽可能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对档案形成和开发利用的全周期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其有效使用率。

5.结语

在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及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档案管理做好了,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该企业的科技资源,并将它们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升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逐步构建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技术文档与数据资源; 此外,通过开发利用建筑设计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还能够促进和发挥该企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使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与开发利用程度均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秘相涛.建筑工程档案现状之我见[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9)

[2]郭美孝.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归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8(1).

第7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方案;经济合理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类建筑工程不断的发展,高层建筑也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而高层建筑设计,是整个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保证高层建筑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合理性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也正是在这种主导地位的刺激及约束之下,其在进行实际的设计的过程中,总是需要紧紧地围绕着城市的整体规划以及发展布局。一般来说,我们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需要以一种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眼光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布置,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立足长远将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等结合起来。

一、高层建筑方案设计

高层建筑方案的设计讲究风格独特,要能充分体现建筑物的个体性。建筑风格不同,在资金的投入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欧式风格的建筑,外立面的装饰和线脚比较多,节点构造也比较复杂,施工难度大,所以在建筑立面上的投入成本就高;对于现代风格的建筑,虽然立面装饰及线条简单,但如果过分追求造型,在结构计算中为满足各项控制指标的要求,增大了用钢量,也会加大成本投入。比如某高层建筑在立面上有中空(开大洞)的造型;两个高层建筑之间在顶部仅用几个楼层联系在一起;楼梯间与电梯间的平面位置布置较偏;建筑的立面凸凹变化很大等等,这些造型及立面布置都对结构受力及抗震造成不利影响,产生极大的浪费。

二、高层建筑方案设计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1、保证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的地质条件是选择高层建筑结构基础方案的参考依据,这就要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具备相应的地质勘查报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础方案通常应确保最大化发挥地基的潜力,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对高层建筑的结构类型、施工条件、荷载分布情况、与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关联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提出合理并且高效的高层建筑结构基础方案。

2、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是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与结构体系和要求方式是否保持一致来判定的,在满足建筑结构需要的同时还要能够满足经济性的需求,对于结构体系的要求则是传力要简单化,受力明确化。结构单元相同的高层建筑物,其结构体系也应该是相同的。

三、做好高层建筑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建议

1、重视合国家安全规定

高层建筑安全事故频繁,这让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建筑的安全上,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建筑理念,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高了重视,陆续出台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了强硬性的要求,防止一些建筑商减少针对建筑安全的投入。这些规定会随着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而提出针对性的改变,建筑结构的设计不仅在安全上有保障还需要与时俱进。同时,建筑结构设计师应该要尽职尽责,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人民群众的安危,为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要不畏强权,在建筑行为中发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为要勇敢地提出质疑,并且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基于安全性上考虑,在设计出经济合理的方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质量。

2、做好结构方案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往往屈从于城市规划部门、建设单位和建筑造型的要求。结构设计一般都是在建筑专业已经确定好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基础上来进行设计。先假定好构件的尺寸,通过计算机,运用专业软件计算后,如果有个别构件超筋或控制指标超限,则对局部构件进行调整,直至没有超筋或超限后,就开始画施工图。至于建筑方案是否完善;是否还可以再优化;虽然控制指标没有超限,但是不是余量较多;构件虽然没有超筋,但是不是假定尺寸太大等情况,则心中无数,盲目设计。作为结构设计者,在接到建筑方案后,应按照抗震规范的各项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合理性评价及方案优化,然后再进行结构方案的确定,并在多种方案的比较中确定出最佳结构方案。高层建筑通过计算后,有许多构件都是构造配筋,对于大多数构件,规范只规定了一个极限值,如柱子的轴压比和最小配筋率等。有些限值又在很大的范围内波动,有些规范没有规定,如剪力墙的最大配筋率等。但在设计时具体应取多少合适还与设计人员的经验p习惯p对规范和计算机专业软件中个别参数的理解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同样一个工程,不同的设计者设计,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结果。对于一些计算指标和构造要求应该如何正确判断取值,统一构造做法,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予以重视。

3、优化项目决策及标准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拟建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实施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通过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最佳的设计方案来。项目决策是建设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到80%~90%。2建设标准建设标准的高低决定了建筑的建造成本,并对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运营费、资金回收,以及建筑物所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标准制定过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制定建设标准时,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远近结合的观点,综合分析建筑的性质以及所需要的规模,做到应高则高、该低则低、高中有低、高低结合。

4、把好场地和材料的选择

建设用地的选择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以及建成使用后的运营成本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关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以及规划要求(包括用地范围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出入口限制、空间要求、高度限制、环境保护等)等,建筑师都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建筑材料的质量与选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坚固性、实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要求。建筑材料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建设速度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在一般工程造价中,材料费占60-70%。现在很多建筑设计只考虑外观效果,忽视材料在选择和使用上的经济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日益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尤为重要,通过对高层建筑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设计方案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对相关问题作出更为深入的研究。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客观条件,制定出最为经济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建涛,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550-551.

[2]曾春雷.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和逻辑思维[J].中国住宅设施.2011(16):85-86.

第8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机械设备实力的强弱、性能的优劣、设备的完好性、配置的合理性都是施工中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机械和人员安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要做好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1建筑机械设备安全问题的分析

1.1机械设备自身的质量与选择问题

对于一般建筑工地施工,在建筑机械安全使用和管理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问题。首先,建筑施工的设备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就会给施工及施工人员带来安全事故问题。建筑施工商经常会受到不同的经济利益的引诱,从而很可能使一些不符合国家的标准机械设备流入建筑工地。因此建筑工地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应严谨小心,尽量选择一些大牌的机械设备生产厂家,就此对施工安全也是一种的保障。其次,机械设备在使用后期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是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零部件非常多,二是使用环境恶劣,三是装拆转场频繁等都会使设备在期使用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小问题的存在或一些小零部件的一个不存在,都会给建筑工程的施工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重大隐患。因此,建筑施工人员对机械配件的选择和机械机况的检查确认对建筑施工安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及时的进行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起重设备安装、拆卸行为不规范建筑机械在安拆过程问题

要求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安拆,安拆单位的方案、人员、技术交底等要准备充分,并将相关资料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安拆。而目前安拆单位在安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包括:一是对建筑机械及现场施工条件检查不到位,安装的设备(如塔吊)往往与周边建筑物有干涉或是机械机构本身存在问题时仍然进行安装;二是安拆单位挂靠严重,安拆人员无证上岗;三是先安拆、后告知。

1.3施工现场设备管理使用混乱

使用单位在建筑机械安装、检测合格之后,要求30日内将安装验收资料、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等报送行业主管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包括:一是安装好之后,未检测前即使用;二是没有专门的维保单位,或是虽有维保单位,但没有进行实质性的维保;三是违规操作现象严重,人为破坏设备保险装置;四是使用单位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

1.4监理单位工作欠缺

监理单位在建筑机械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设备相关证件、安拆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进行把关,安拆和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目前,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包括:一是相关审查流于形式,把关不严;二是旁站监理不到位;三是对设备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隐患。

1.5设备检测责任不明确

检测单位在接受检测任务之后,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目前检测单位的资质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一种是行业协会颁发的。对于行业协会颁发的资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资质。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单位主要问题是检测质量不高,真实性不强。由于检测单位只对首次安装检测负责,之后的顶升、加节不需要检测,往往认为隐患是后期使用过程中导致,检测责任很难追究。

1.6建筑机械租赁市场发育不完整

随着建筑行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不断细化,在建筑机械全过程管理当中涉及租赁单位(产权单位)、安拆单位、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由于现阶段各地设备产权备案均要求由专业租赁单位统一实施,为了满足要求,一些个人自购的机械往往挂靠在租赁单位名下,而一些租赁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是尽量周转使用已有设备,甚至超期设备;二是经营和管理能力薄弱,缺少专业维修人员;三是维修保养不到位,在二次使用前没有检修和保养。

1.7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

由于建筑机械发生事故时易导致群死群伤,因此各地行业主管部门对建筑机械监督管理比较严格,严格设备管理程序,强化现场安全检查,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包括:专门设备管理机构和机械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现场检查存在一定的盲区(如检查塔吊需要登高作业时,要求检查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持特种作业证或登高作业证),检查不全面;隐患整改跟踪及行政处罚落实不到位。

2针对建筑机械安全问题的管理对策

2.1严格建筑机械安全管理程序

对于每台机械设备严格执行产权备案、安拆告知,检查、使用登记等程序。在安装当天,安全监督员要到现场抽查,重点是安装单位资质是否有效、安拆人员是否持证、机械设备机构本身是否完好、周边环境是否满足要求等。通过安装抽查,把好设备的质量关,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

2.2加强对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单位的管理

对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机械安装拆卸应实行专业资质管理,对企业在专业人员配备、设备拥有要求、管理制度、装拆的质量及安全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使从事这类作业的企业都具有相应的条件,确保机械设备安装拆卸的安全。对企业的技术、项目负责人和安装拆卸作业人员要实行相应的考核和岗位培训。实行安装、拆卸单位及安装、拆卸人员信息登记制度,凡在当地从事建筑机械安装、拆卸的企业,应将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及安装、拆卸作业人员操作证、聘用合同以及联系人的法人委托书进行备案登记。实行建筑机械安拆前备案制度,将建筑机械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安装、拆卸人员名单,安装、拆卸时间等材料经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后报政府监管部门备案,并定期公示。涉及企业及人员变更的,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2.3强化建筑机械维修保养

据了解,维修保养业务一般包含在安拆或租赁业务之内,安拆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单独的维修保养业务,主要原因是维保价格便宜、风险大、责任大,而且使用单位还压低价格。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对使用单位加强管理,要求使用单位定期报送维保资料进行备案,监理单位进行旁站,安拆单位、使用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字盖章,主管部门及时现场跟踪抽查,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各方参与维保的真实性。

2.4加强检测单位监督管理

行业主管部门与检测单位建立信息互通渠道,及时掌握检测情况。对检测合格的机械设备,可以立即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跟踪复查,督促检测单位保证检测质量,提高安全意识。

3结语

总之,建筑机械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又是一种动态的安全管理,涉及很多单位,其安全性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认真任曦每一环节的安全问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从而真正地预防和控制建筑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武喜朝,周南.浅析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中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5,01:26-28+31.

[2]李卫民.建筑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安全管理[J].陕西建筑,2012,02:47-49.

第9篇:建筑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作为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诸多领域和学科,如:建筑与建筑材料学,电气学,建筑结构与通风,给排水工程,弱电系统工程,防火安全系统建设工程,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和成本控制等。在建设朝着智能化、规范化、多样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企业要意识到提升和规范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在整个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意义。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的有效结合,能大大缩短建设周期,节省建设成本,提高承建企业的信誉度。

1 施工管理

(1)施工前准备工作。在劳动力的分配上,以“定向输入,统一分配,合理流动”为原则,避免因劳动力分配不合理或是劳动力不足照成工期延误。做好施工图纸的归档及保护工作。尽全力配备先进,高效,足量的工程机械设备,这是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的重要保证。准备足量的工程材料,确保材料供应的充足和畅通。

(2)施工人员管理。本着高效,精干,合理分配的原则,按照施工人员的特长和专业对施工队分组,可分为以下几组:

电气空调组———负责配电箱的安装和调试,照明设备的安装,房内动力配电箱的安装,电气动力设备的检测试运行,空调机组设备的安装,其他各类电气系统的管线安装。

通风组———负责送风、排风系统的构建与调试,空气处理设备的安装,风管及相应部件的制作。

管线组———负责管线的预埋,墙体、楼板管线的铺设及线盒的定位,穿线,接线。

消防设施架设组———负责对防火材料进行密封处理,桥架及弱电系统管线的安装,火灾报警及防火联动系统的构建。

确定以上各组别相应责任人,同时预留一定数量的施工人员用作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流动作业,用以确保工程按工期完成。

在施工规范化的前提下,对施工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展示情感、民主、文化、平等、管理等人性化要素,增强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利于实现“无为而治”。

(3)施工进度管理。根据承建合同和实际施工条件(适当考虑天气因素)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细化各阶段的工期和竣工时间,该进度计划经施工监理审批后应严格执行,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核查工程进度。协调安排劳动力,实行流水作业和动态作业相结合的措施,同时确保施工材料的及时供应。选择可靠,成熟,先进的施工方法,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实时收集进度数据,一旦发现延误工期的情况,要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工程在合同期限内竣工。

(4)施工安全管理。切实贯彻执行“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落实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建立科学,安全,防范的新型管理平台,做到“依法防范,及时排险”。

2 工程技术管理

(1)管线的预埋和定位。在进行结构施工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相结合,根据管线图,进行某些管线的预埋预设工作。主要包括线槽、桥架穿越楼板、剪力墙处的孔洞预埋,照明和动力系统电气管线预埋。对于暗敷在墙壁中的电气管线,要对其终端线盒进行准确定位,因为当墙壁砌体后,线盒的位置不能够再更改。对于桥架、线管和线槽安装前的放线支架制安工作,桥架和母线采用厂家生产的支架,线管的支架直接安装在墙上或楼板上,线槽采用角铁支架。需要注意的是,支架的间距要合乎规定,另外,不能对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的导线进行同管,同槽敷设。

(2)技术资料的管理和归档。机电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方法以及日后设备维护,改造,扩建的重要依据。它包括文字,图形,图表,声像等形式,记录了施工图纸,技术标准,各子系统概况,电气设备的配置标准等信息。要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要求》及时地对这些文件进行备份,整理和归档,工程竣工后,资料需送往城建档案馆或是质量监理局审查并存档。由于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技术专利的申请,还应建立与之对应的文件修改和保密制度,实现对技术资料严谨,规范的管理。

(3)弱电工程技术管理。先进,功能齐全的综合型办公大楼包括闭路电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电梯系统等诸多弱电系统。弱电系统的覆盖范围,技术强度和工艺特点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常见的3种弱电系统电缆(敏感线缆、干扰线缆和一般线缆),其选用的材料、敷设间距和施工技术需满足严格的施工标准,还要注意在敷设电缆时需做标记,便于后期线路测试工作的进行。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现场环境与设计图纸不相符的情况,在技术人员的把关下进行的修改都要记录下来,用于建立技术档案。显而易见,做好弱电工程的技术管理,使整个工程的弱电系统处于控制状态,可大大降低施工错误率及返工的可能性。

3 成本管理

(1)做好对成本的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的预测受多方面因素(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施工条件,劳动力资源,材料价格的波动等)的制约。准确的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管理者依照科学的方法,结合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预测。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人工费用预测。根据市场行情中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工程准备投入人员的数量来预测。

(2)材料费用预测。材料费在工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预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材料的购买单价,材料需求的数量,材料运输及装卸费用,辅助材料的费用等。

(3)机械费用预测。对照机械设备的型号,计算实际施工过程中将要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同时还不能忽略可能的机械维修费,租赁费等方面。

(2)项目的成本控制。在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周期始于工程准备阶段,经过工程实施阶段,伴随着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的结束而终止。要做到成本的有效控制,需统筹和协调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节约成本原则。

(2)施工方案的优化。

(3)全过程控制和全员控制。

(4)动态成本控制。

4 机电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的使用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安全保障密切相关。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施工前的质量监督。建立合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做好施工前的质量监督工作尤为重要。承建企业要以国家关于建筑质量的检验标准为基础,结合自身对质量检验的要求,制定出可落实的质量保证方针,并在施工建设中以此为标准。施工前召集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仔细分析,结合施工现场,努力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地加以修正和改进。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核心因素,在施工人员中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严把工程质量关,坚持贯彻国家关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保证建设过程的规范操作。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