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范文

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第1篇: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管理;图书资料;分析;多种方式

一、图书资料系统特点分析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的人类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图书资料的信息所占的位置正在不断的增加。在知识不断的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中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图书管理资料的模式进行革命性的创新。现在图书管理系统在网络时代的推动下,已经逐渐的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查阅者在进行资料信息查询时,从查询到选用需要复杂繁琐的过程,而实现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远程计算机管理系统与查阅者自身的服务器实现一体化技术,将信息的查询和搜索以计算机下载文件的方式存入管理系统,提高了图书资料管理中的整体效率。

(二)另一方面,多种管理方式在实现图书资料的自动化、信息化提供了显著的成果,也可以更好的带动图书资料管理者工作的热情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要求图书资料的管理者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的跟进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的多元化管理。

二、多元化管理方式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存在意义

在现今飞速的发展的科技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随之日新月异,图书信息产业在在信息技术产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各类的图书信息技术层出不穷,那么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单一、陈旧的管理的概念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图书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而延伸出多种管理模式。使图书信息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满足读者对图书信息的要求。

(一)图书资源更新不及时,使得读者的需求无法满足,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观念下,只对藏书的数量以及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加以重视,使得图书馆具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是不具备质量,很多不符合时代要求,落后的图书与文献,使用价值的图书资料较少。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对图书没有进行及时地更新,使得新的信息资源无法快速到达,使得图书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二)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在信息高速发展中,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有了改变,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已经在社会型图书管理中应用,可是多数管理人员并非专业,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理解不足,使得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图书的发展。另外,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专业能力差的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图书的更新,信息的采集,工作人员积极性低,没有工作热情,使得图书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制约。

(三)加强了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安全性。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现状,社会型图书资料的更新也在进行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上发展。图书系统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等设备将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只有完整、准确的数据库信息才能够保证图书资料的正常运行与管理,防止黑客、病毒等侵入到数据库中,使得信息资源缺失,为图书资料管理带来安全隐患。

(四)开展新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图书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时,管理理念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严重,使得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制约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的前进脚步。管理思想的落后,使得图书管理人员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如,缺乏对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自动检索系统不够完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使得图书馆中藏有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提高图书管理资料的系统性。图书资料缺乏系统性管理,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统一规划,使管理模式无法服务于图书资料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对图书资料的各个板块的关联性要求更高,但是图书馆缺乏对各板块之间的统一管理。

三、多种管理方式在图书管理资料中的体现

(一)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现代的图书管理模式多为网络化模式,通过高新科技建立起一个网络平台,建立庞大的信息系统,可以完成资源共享、信息咨询等多项服务。这样信息化的管理使得图书系统改头换面,摆脱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以一种新型的,依靠网络的信息化模式立足于人们的视野中,从而能够为各类人员提供最优最快的服务。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大众的阅读质量。

(二)流通性的信息资源

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信息资源管理。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采取的是模拟形态,把各类文献模拟列出,这样可以给人以直观的感觉,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对空间的要求比较高,共享性能也比较差。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管理采用的是数字形态,把各类数据导入网络信息系统中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此类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的存储空间要求不高,并且资源的流通性也比较优异,可以在远程传递的基础上实现快速的检索和引用。

(三)数字化的图书系统

传统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比较繁琐,虽然有运用计算机来管理,但是只是作为辅助管理,或者只负责推介新书而已,关于借阅等方面的服务还是需要工作人员来进行。而在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中借阅等服务都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快捷的实现,并且不受借阅时间的限制。网络化管理的另一个优势是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比较直观的感受到声音视频等动态的文档,提高借阅效率。传统的图书管理格局已经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格局,这样的平台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开放互联,合理的配置各种数据。例如,我国中部某市,为了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将市立图书馆打造成图文信息中心,建立成套的数字化系统,包括音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外文数据库等,大大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四、结语

在信息产业大幅度提升的社会,图书资料管理的发展多种化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它能满足读者在传统模式下无法更好的获得资源信息的弊端,快速更新信息资源,减少图书资料的缩减和浪费;充分提高图书管理资料人员的素质,使管理人员与图书资料管理同步,使图书资料更加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同时开展了多样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图书管理资料的整体管理性能。

参考文件:

第2篇: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RFID 图书馆;发展现状;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国内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较常使用磁条+条形码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图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图书馆的一些能够方便读者、提高工作效率的项目,比如自助借还、自动清点、图书定位等问题,还是难以得到良好的解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基于RFID和相关技术,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提供很多传统图书馆无法实现的功能。例如自助借还、快速馆藏清点、图书快速定位、指导顺架、24小时自助还书、图书自动分拣等。本文通过研究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案例,探索RFID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为相似图书馆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一、国内外图书馆RFID发展情况

1.RFID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情况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开创了国内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的先河。项目从2005年开始筹备,并于2006年正式开始运行,2月开始面向读者开始服务。此套系统中的RFID综合书库以及智能管藏系统也相继开放运行。深圳大学图书馆在2006年建成了仅次于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RFID系统。深圳图书馆使RFID系统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在使用了RFID后,深圳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和图书流通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读者到馆和图书流通率成倍增加。RFID系统得到了国内诸多图书馆的认可,有力的证明了新技术对图书馆业务的巨大作用,开启了图书馆技术应用的新天地。

国内许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完成了RFID的技术改造。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一大批著名高校图书馆已经在使用有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随着RFID系统在多个图书馆的成功应用,RFID技术越来越被图书馆行业所关注,被资深行业人士称为第三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技术手段。

2.RFID在国外图书馆的应用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应用已经有了十多年历史。目前有数千所公共和高校图书馆在使用RFID技术,并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改进,使得新应用得到快速推广。使用RFID的图书馆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加。

新加坡是较早采用RFID技术且广泛应用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有着卓识的眼界,在1998年就开始测试RFID技术,尝试在图书馆的流通和分拣环节进行应用。世界上首个基于RFID技术的现代化图书管理系统在2002年正式。由于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读者的普遍认可,借阅次数却从每年的1000万人次大幅提升至3100万人次。一向以科技著称日本,无论是高校还是相关企业,都在不断推进RFID的研究,使得日本的RFID应用技术处在国际领先地位。日本国内的一流高校,早在多年以前就开始使用RFID系统,积累大量的一首经验,拥有完善管理系统。

二、图书馆RFID关键技术研究

1.RFID的技术特点

RFID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采集与处理。RFID技术通过对实体对象(包括图书、零售商品、物流单元、车辆、货运包装、生产零部件等)的唯一有效标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零售和交通等各个行业。众多行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开始将RFID技术应用到自己擅长的传统行业。RFID的优势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快速扫描

RFID读写器可以同时识别读取多个标签

(2)体积小形状多样

超高频RFID标签可以向小型化、多样化发展,能够依据产品外形进行定制。

(3)抗污染能力强

RFID是将数据存储在芯片内部这一点和传统的,一维条码标签将信息直接显示在表面完全不同。所以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加装不同的保护层,能够抵御外界污染。

(4)可重复使用

普通的条形码印刷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可以重复修改、增加和删除,存储在芯片里的数据能够方便地更新。

(5)好的穿透性

读取条形码,必须在无光线阻挡的情况下进行,而RFID则能在被不透明的塑料、木材、纸张覆盖的情况下,依旧正常读取。

(6)安全性

无论是一维还是二维条码,都有很有限的存储数据能力。RFID的容量能够达到数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RFID能存储的数据信息会越来越大,以满足更广泛的业务需求。

2.RFID系统构成

RFID系统因为应用不同,其组成也会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组成。

(1)电子标签

电子标签也成为智能标签,它是由存储信息的芯片和负责数据通信的无线通信天线组成。小巧的标签粘贴在物体上就能用来标识目标对象,每个电子标签的芯片里存储和该物体的少量信息,和唯一的标识码。

(2)读写器

读写器也成为读卡器、阅读器等,能够和电子标签实现双向通信。读写器拥有和RFID标签相同的工作频率,更高的功率就能有更远的有效距离。读写器根据使用用户需求不同,能够实现只读或者读写。读写器是整个RFID系统的信息控制和处理终端。读写器通常由设备接口、逻辑控制单元和天线三部分组成。在RFID标签存储数据时,读写器向标签发出写入指令,将数据写入标签芯片。自动识别时,读写器向RFID标签发出读取指令,电子标签能够在读写器范围内想读写器应答,并提交自己的身份信息。

(3)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指用户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比如图书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规划、仓储管理系统(WMS)等。用户的业务系统实际上是通过应用系统的终端工作计算机实现的。终端机依据应用系统的操作指令控制读写器进行工作,处理RFID系统所获取信息数据。

3.RFID与条码+磁条的技术对比

一维条码+磁条在图书馆系统已经存在多年。磁条技术主要用于图书防盗。条形码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很受图书馆欢迎。但是由于条形码存储的信息量恨少,而且内容单一,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限制。条码基于光学识别,需要人工操作,而且扫描器和条码之间必须要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角度,在实际应用中为读者和馆员都带来了不便。

基于条码和磁条的局限性,RFID技术被引入到图书馆系统中。RFID技术相对于条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能够加快流通的处理速度。传统的条形码技术,需要条码阅读器在合适的距离和角度范围内才能识别,而且每次只能识别一个条码。RFID技术应用的是非接触的方式采集信息,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都可以进行读写。RFID阅读器能够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这样读者在借阅多本图书的时候就能够一次完成。

(2)快速自助借还。由于简便了工作步骤,使得借还图书变得异常简单。读者可以在各个楼层和书库进行自助借还,同时图书馆还能够开放24小时自助还书窗口,方便读者及时归还,避免造成超期造成的损失。

(3)灵活排架快速定位。为了能够定位图书,传统排架方式,通常采用中图法索书号的形式进行排架。读者为了找书,通常还要对索书号进行简单的学习,对于高校读者而言,困难不大。如果是社会图书馆,面向众多不同类型的读者,就会给找书带来一定的困难。RFID系统可以依据层架标,实现图书定位,即使第一次进图书馆,也能方便地找到图书。

(4)可靠性更高的防盗措施。不同于磁条防盗的工作原理,RFID系统依靠安装在安全门中的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连接图书管理系统来检查图书借阅状态,然后再确定图书是否已完成借阅手续,能否离开此区域。如果条码被读者恶意更换,有可能会造成图书丢失,但RFID标签存储了图书信息,不易更换,安全性得到保障。

三、结语

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和借还图书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当前采用的条码以及磁条技术在流通和监管环节中,数据不能联动等问题引起的。RFID成为管理系统的新鲜血液,完美融合后,就能够克服条码和磁条的种种不便,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更多新功能。这样就会提高图书馆接待读者的服务能力,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及增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随着RFID在校园一卡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依靠RFID技术,可以解决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中的典藏、外借、归还、防盗等环节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亮,郎筠.基于RFID图书馆智能书架设计实例[J].现代情报,2013(11):142-146.

[2]童梅莉.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模式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12):95-97.

第3篇: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范文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 要:从古至今人类文明传承过程中,教育不止是单纯的人传,更关键的是通过书传,可见人类各项教育活动与图书是紧密相连的.教学改革后,新课标的颁布与实行,对图使馆更是有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学校的图书馆更是要随之转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 :图书管理;素质教育;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17-03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下最关键的教育,是教学模式改革下产生的新型教育观念,其在图书管理方面已被广泛的应用.素质教育是要求被教育者全方位、综合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及品德等都有着较高的素质标准,最主要的教育目的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其在多方面教育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体现.对于图书管理,素质教育有着极大的意义与作用,学生、职员的素质教育对于图书馆理工作都是有着积极意义.

1 素质教育概论及图书馆理必要性

1.1 素质教育概论

素质教育属于一种教学模式,其关键是对人思想道德素养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以往的应试教育相对应.当下,人们统一认为素质教育是基于提升学生素养的教育,其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及人的发展作为基础的教育,是提升人创新意识、精神、能力的培养性教育.国内的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致使其进展很慢.素质教育主要针对的不止是学生,还要教师.对于各科教职人员来说,更应该体现出自身的良好素养,不断的提升自身修养与素质.所谓人的素养可以划分为道德、智力、身体、审美、技能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为宗旨的一种教育.

1.2 图书管理必要性

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宗旨是为各科教师教学以及学生提供学习服务,为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及推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服务.图书馆中藏有大量的文献,是人类几千年所积累的智慧结晶,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展开大量的阅读,这样能够有效的扩展其知识面,更能丰富课余活动,并能够有效的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应强化各类图书管理,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完全发挥其应有的素质教育功能.

2 素质教育在图书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度

2.1 道德素质教育在图书管理方面研究进度

道德是人最基本的素质,道德素质教育融进图书管理也是极为有了的.道德及法律有着密切的关联,若是一个人不小心触犯了相关法律时,其必定是违背了道德.图书管理应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以及相应的法律规章,图书管理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收集及信息掌握的场所.图书管理更是需要一定的规律,根据固定的模式展开图书管理.以往总是会存在很多的缺页少页情况,这对后来读者查找资料时会带来更多的不便,其更是不道德的行为.该行为会导致图书管理职员重新将这些缺陷书籍整理出来,并进行一定的标注,以此来防止会误认为是后来读者所造成的,从而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展开相关的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们懂得这样做是不好的,会带来很大的害处,让他们知道图书是应该得到保护的.新时期对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实行,这使得学生可以自觉的爱护图书,并对其进行保护,这样对于图书管理员来说,可谓是减轻了太多的压力.

2.2 信息素质教育在图书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度

2.2.1 信息素质教育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图书管理方面,信息素质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各类信息能力的教育,这样能促使学生更有效的获得各类知识,并展开各类信息组织加工及详细分析.经过相关的信息素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懂得各类信息应该怎样去收集,怎样去获得,这样对图书管理是极为有利的.当下诸多高校已经进行了文献检索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其最关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自己进行信息检索查询的能力及素质,这样能够更快速的得到有效的信息,节约了时间.学校所利用的策略要进行大力的宣传,促使学生们知道那个地方有什么书籍,自己应该去哪里寻找资料,促使学校中的学生知道图书资源都有哪些,这样能便捷的进行资料查询.学校还应对刚入学的学生们展开图书检索方面教育,这样有效的避免学生在查找资料是产生不必要的困惑.

2.2.2 并且,还需要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挑选适宜的时间,定期的对相关图书管理人员展开素质教育培训,以便于提升其图书馆理的能力.当下,国内的众多文献均是经过图书管理人员展开教学的,却没有将学生实际的情况及专业结合起来.这样就导致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教育时,不具有学生需要的专业性知识,更不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类文献检索教育,这样很难提升学生们的资料检索质量.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需要构建整套健全的教育系统,促使图书管理及信息素质教育人员完美的结合,有效的发挥其各自优势,便于实现信息素质教育.

3 图书管理及学校教育及知识管理理论方式应用

3.1 图书管理优化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3.1.1 人们提倡素质教育,强化研究性学习,这就将学校教育各方面标准推向了更高的层面.在面临这些要求时,学校教育对图书管理就有了更高的新标准.合理高效的图书管理可以更好的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其智力,有效的提升学生积极思考、研究、探索的能力,这样对学生的全方位素质提升极为有利.学生想要丰富知识以及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素质,除了在课本中学习知识,还是需要去阅读大量的书籍.比如,相关的社会、自然学科等知识,现阶段国内进行课程的改革,最终的目的是要将学生的智力有效的开发,以提升学生全方位的综合性素质,合理的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图书馆的各类教育应不断的占据优势.学校的图书馆中必定是藏着丰富的书籍,各类图书资料更是应有尽有,尽量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及求知的需求.

3.1.2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减负策略的深入,学校的图书馆必定会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场地,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得新型知识,其走进图书馆,要的不止是一本书而已,更是期待着要去认识整体图书馆内的信息,并在其中获得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学校图书管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所以我们应将那些优秀及最新的图书传递至学生的手中,传递给学生健康、有益的新型知识.学校图书馆内藏有的书籍和学校对于图书的相关管理方式,都会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不断的关注新知识的变革,并掌握教育图书需求开发及研发编写的情况,这样充分的运用有益的读物,很好的发挥图书的各类教育功能,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3.2 知识管理理论方式应用

3.2.1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管理理论是更体系及健全的,知识管理运用范围更是在不断的扩大.知识管理是对人与信息资源展开动态管理,知识管理的关键是以人为核心的,并以各类知识为基础的,最终的目的就是找寻信息处理能力及人知识创新力完美结合,在管理中最大的限度是呈现知识的有效传播及共享,以便于提升组织创新力及应变力,合理有效的组织最优化的发展策略.

3.2.2 知识管理是呈现知识经济进展及强有力的基础.是一种管理意识、思想及方式,这就彻底给社会及社会中的个体带来很大的变化.学校的图书馆也是收藏及管理的主要部门,收集、归整、储存及传播各类知识是其最关键的职能.把各类知识管理的理论方式应用至图书管理中,便于呈现图书管理的有效创新,更是图书管理紧跟新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注重显性知识的有效管理以及隐性知识的转化及发挥,管理的重点则是逐步的从狭隘文献资源管理转变为信息资源及知识资本管理、以人为本式人力资源管理并行.经过信息资源及知识资本组织及开发和新知识的利用及创新、组织机构的改革及创新、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等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理论方式对图书馆中图书展开合理的管理.图书馆应通过隐性知识资源开发以及积累,对知识资本展开合理的管理及运行,以促使图书馆可以不断的工人们学习机资源共享的知识宝库、知识创新的信息保证体系.图书馆应进行以现代网络为基础的知识服务增值,并强化数字图书构建,尽量的呈现知识信息的各类功能及效益.图书馆应构建适应的现代化网络环境以及动态良性循环体制.合理的改变图书馆内的组织构造,基于文献职能标准,将各类工作的核心置于发展用户要求为重点的工作项目中,构建扁平化的业务部及相关项目组织结合的开放式组织构造,并合理的突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4 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4.1 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明确其管理目标

图书馆可以说是为相关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的,图书馆的最终管理目的是利用图书馆的图书对学生们展开素质教育.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政治及职业道德素养,将本职工作作为自身事业来不断的追求,并坚持学生第一、服务至上,为学生着想、甘为人梯的服务意识及思想,自觉将图书馆内的所有工作做好,提供良好的环境来推动素质教育及人才培养.

4.2 添加藏书数量,不断渗透德育教育

丰富多彩的图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不止是有着较强的知识性及文学性、趣味性,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启迪性及教育性,对于学生的情操陶冶及良好审美培养有着很好的引导性.当下很多的学校管理人员根本不重视图书馆的相关建设投资,很多时候图书馆都是在上级要求之下才建设的.在加上教育经费非常紧张,学校用于购书的经费很少.近年来的书价又很高,所以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太少并且种类也很少.

学校的图书馆务必要争取领导的支持,添加藏书数量以及种类.我国的传统文化书籍应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很多最为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与心理健康、音乐及美术等以及相关的科普读物,不断的添加各类图书资料的全方位收藏.并且,要有计划、目的的去收集内容广泛以及知识类文献资料,并强化教师的阅读与其需要的教学参考类资料书籍,最新出版的学生及教师都感兴趣的,意义较大的课外书籍.现阶段学生们接触新鲜的事物及渠道很多,并且获取知识信息极广泛,自我意识统一较强,并不喜欢在课堂之上去听教师讲课,喜欢自己去发现.所以,要让学生们自己通过阅读图书馆内较为丰富的藏书,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呈现为一个全面进步的人,这也是一种德育渗透较好的途径.

4.3 提供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

很多时候学生会面对书山巍巍,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近几年来武打、玄幻、言情类的小说较为盛行.所以,课外阅读指导是极为重要的,要有计划、实效性很好的为学生们展开课外导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带领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持续的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及认识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的技巧,这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式素质教育.

4.4 优化藏书结构,便于辅助教师教学

应不断的适应新型知识的增长,教师务必要重视相关业务进修及知识不断更新.很多的教师可以去参加教育系统化的培训并去各大学校去进修,不过觉得大多数的教师还是需要自修来很好的转变其知识结构,进而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服务.虽说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教育资料信息,不过很多最新的文章是需要付费才可以进行阅读的.学校图书观不止是要订阅新的教育教学杂志,并且还应该具备电子阅览室,这样不断的促使图书馆成为学下信息核心以及教学辅机构.图书馆作用的有效发挥,更依赖于藏书结构的质量.

4.5 展开读书活动,丰富课外生活

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团委联合,定期的组织相关学生展开读书比赛及图书展览以及各类知识竞赛.很好的激励学生参加校园活动,为校园文化不断增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法律观念.图书馆对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应进行正确的推荐及介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到国家的相关法规,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学校文明构建提供良好的大背景,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5 结语

素质教育是图书管理方面最关键的问题,读者具备了较高的素质,这对于自身查阅书籍与资料是极为有利的,并且对于相关的图书管理者工作来讲也有着很多的辅助意义.高素质人员在图书馆内可以自己进行资料查询,并且也不会对书籍进行恶意的损坏,这对图书管理有着很大的作用与意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相互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便于呈现图书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剑峰.浅谈图书管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新课程(教研版),2012(3).

〔2〕杨秀兰.浅谈高职院校图书管理员的素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5).

第4篇: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范文

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变革,数字图书馆的理论与技术迅猛发展,并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全面地渗入到知识活动的全过程,触发知识的生产、加工、传播、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深刻变革。数字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正在逐渐向知识传递、知识创新转变,工作定位也从信息管理转变到知识管理,图书馆员也要求向学者化、知识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主要内容、实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⒈高职院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文献信息资源与重点高校相比累积的就少,特别是它的文献信息典藏和管理要落后于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水平。具体情况体现在:

1)文献信息资源储备少,服务得不到满足。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设置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这些需求开发馆藏资源,文献资源服务不仅要满足教学方面的需求,而且对于学院的科研工作也应该起到补充辅助作用,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方向是社会需求和专业建设需求, 较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是绝大多数文献的特点,文献的职业性表现得突出,注重实用性。

2)经费普遍紧张,影响资源到位。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办学经费大都比较紧张。受到人力、财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图书馆收集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也相对有限。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所需的较高层次的参考资料特别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献资料、参考信息的需求上也明显要低于普通本科院校。

3)办馆理念定位不高,影响效益到位。高职院校图书馆除了发展资金不足外,还受到体制和服务观念的影响,存在管理水平落后,人员素质偏低等多种缺陷,极大限制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自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⒉知识库建设

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图书馆舍总面积10000 平方米,馆藏总量80万余册(其中电子资源30万余册)。馆藏文献分别按学科类别,文献类别和使用要求收藏。1999年开始使用大连博菲特文献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了图书馆采访、编目、流通阅览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2004年转为使用深圳ILASII图书管理系统。现设有系统服务器2台,WEB服务器1台,采编、流通借还、期刊等业务处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读者服务网络化。

学院教师一般围绕教学专业课程进行借阅,对所借的图书要求高,大都要求图书馆的专业书籍能够满足其教学参考的要求。学校的学生大都是高考落榜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不大,大都偏向于休闲娱乐的书籍,只有部分学生在参加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前,他们才借阅与专业课和考试复习有关的书籍。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临毕业前,图书馆的借阅量明显下降。学校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主要借阅与其工作性质相关的图书资料,如政治、行政管理及教育管理相关的图书。因此图书馆馆藏资料重点加强教学科研急需的、具有各专业特性、能够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数据库。

⒊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具体措施

3.1人力资源建设

建设好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真正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职能,关键取决于馆员队伍的素质。图书馆专业化人才应当具备图书情报学知识,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要有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具体来看,应具备以下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馆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以便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所需信息。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知识技能。主要指公共关系学、管理学等与未来图书馆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图书馆职能的扩大,其要求会越来越高。相关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掌握对于专业化人才的成功将起促进作用。

其次,应精通专业知识。作为专业信息工作者,图书馆员应具备信息分类、组织与获取的技能。应精通某些学科的专业知识,达到专家水平并具备一定的学科预测能力,这样才能成为某一特定专业文献信息和相应专业读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高质量服务。再次,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提出最佳的服务方案。较强的分析能力是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搜索有关信息时,能够挖掘有价值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从多个角度对信息进行鉴别、归纳和总结,善于交流,并能独立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系统的咨询服务。最后,馆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图书馆工作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复杂、细致而繁琐,稍不认真,就会造成失误。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工作秩序和良好的服务环境。

3.2 网络安全建设

系统和网络是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没有系统和网络也就无从谈及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安全首先要谈的是数字图书馆系统及网络的安全。此方面包括设备安全、运行安全和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是指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安全设备等物理保证安全,防止人为和自然的损坏;运行安全是指服务器操作系统及数字图书馆软件运行安全性,防止系统运行软件故障,减少因软件故障导致的系统运行不稳定;网络安全是指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抵御黑客攻击。

首先增加 UPS,防止断电对数据的破坏。其次,使用虚拟网技术,划分不同网络安全区域。在数字图书馆网络中,利用虚拟网技术可实现对内部子网的物理隔离。再次,设置多层防火墙。在图书馆内部网与教育网和校园网之间使用防火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互联网中的黑客攻击,保护图书馆内网的安全。在图书馆内部不同网络安全域间设置防火墙。最后,使用入侵监测系统,及早发现黑客入侵。入侵监测系统是一种比较新的软件系统,能够发现正在进行的攻击,并对攻击进行实时报警,并通过自动修改路由或防火墙的配置来抵制攻击;将复杂的日志文件进行分析,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结果。

第5篇: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校 无线局域网 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无线网络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形成的一种网络技术形式,英文缩写为“WLAN”。无线网络支持各个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在各大高校中运用无线网络技术,是教师和学生获得知识与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将学生、院系、业务活动、学术研究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地推动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所以在高校中构建稳定、安全、高效的无限网络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1 无线网络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在校园中采用无线网络,学生可以不受限制地通过无线终端设备轻松连入校园网路,便于学生浏览网页、信息查询、文件传输等各项功能需求,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视频、音乐带来的娱乐,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联入图书管理系统,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资源,查询图书归还期以及学术资料。它本身有很多的优点,首先,运营成本低,而且运用灵活,仅仅需要一个或多个AP来完成局域网的建设,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随时随地上网;其次,移动性强,用户不受地点的限制可以任意接入网络;再次,易扩展性能好,无线网络进行网络扩展不需要对原有的网络进行改造,就可以实现网络的扩展,方便用户选择网络配置方式,并且能够提供网络漫游等有线网络不能提供的特点。

2 高校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

无线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技术问题,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安全性比较低,很容易被攻击者发起攻击。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是无线局域网的主要安全措施,它具有有限网络的一切安全威胁,只要是在信号覆盖的范围之内,攻击者均可以发起攻击,即便网络管理员设置了防火墙,攻击者照样可以绕过防火墙,窃取网络数据;另外,学生在校园内也可以私自设置无线网卡,大量占用可用宽带。具体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信息重放

无线网络在没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下,比较容易受到非法AP的攻击,一般情况下,这种攻击即使采取了VPN保护措施也无济于事,攻击者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形成双重欺骗,在这种情况下窃取和篡改原有的网络数据信息,达到窃取网络的目的。

2.2 网络窃听

一般情况下,很多网络通信都是以铭文格式出现,网络攻击者就是利用这种便利在信号覆盖范围内窃取数据信息,攻击者可以在无需窃听或分析设备接入窃听网络的情况下窃取信息数据,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安全性。目前,网络窃听已经成为威胁无线网络最大的安全因素。

2.3 拒绝服务现象

网络攻击者在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对AP技能进行频繁攻击,AP接收到频繁攻击信号,就可能会拒绝服务,使网络处于瘫痪的状态。另外,攻击者对移动模式内某个不确定的环节点进行攻击,让无线网络不停地进行数据转发,使其资源耗尽,不能继续进行工作,这种能源消耗攻击也是比较常见的。

2.4 干扰因素比较多

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电波比较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如建筑物、树木、车辆等障碍物都可能阻碍电磁波的传输,从而影响网络的性能。

3 无线网络的主要安全技术

3.1 无线网卡地理位置分析

在无线网络中,为了便于管理,每个网卡都由唯一的物理地址标识,这个地理标识可便于网络管理员管理网络,同时又能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措施,管理员在无线网络AP中通过访问权限的MAC地址列表,AP判断收到的数据包,只转发符合标准的数据。此设置方式简单、快捷并且经济有效。

3.2 服务区标识符匹配

无线工作站必须出示正确的标识符,只有这个标识符与无线访问点的标识符相吻合,该用户才能有权限访问该网络,否则该用户进入不了这个网络。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可以把这个标识符看做一个登录口令,如果客户端收到该网络正确的口令,就会允许其接入该网络,从而提供口令认证机制,实现无线网络的安全设定。

3.3 有线对等保密

此保密协议是通过802.11标准定义的,主要是为了在无线网络中保护链路层数据。有线对等保密使用40位钥匙,采用RSA开发RC4对称加密法,在链路层加密数据,有线对等保密的密钥越长,其网络安全性越高,所以它能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服务。

3.4 WPA安全性增强方案

WPA来源于IE802.11i(802.11i是一种加密方法,用来提高保密性)标准,由于只有授权的网络用户才能访问WLAN网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度;同时,WPA还能增强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在增强访问度与容量度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其安全性。

总之,在高校内应用无线网络,不仅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使用网络的同时,师生应注意其安全问题,探索解决其安全问题的措施,努力打造一个集办公自动化、校区服务、管理以及校园内外的多媒体综合信息交互系统,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科研中心,从而推动校园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进程。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山东 济南 250103)

参考文献:

[1]王瑞娜.无线局域网技术在高校校园网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4):106-107.

[2]李亚军.无线局域网在高校中应用分析[J].科技信息,2008(34):178-179.

第6篇: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改革;开源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89-02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1]20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软件危机”,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迅速发展。随着软件工程方法、工具的不断完善,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最大的产业。据预测,软件工程专业将成为独立学科,其地位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相同。然而,由于软件工程概念繁多,学生实践经验匮乏,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均在一学期内完成,导致学生对“软件工程”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尝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一、“软件工程”教学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适合教学的软件案例。本校“软件工程”课程使用国外著名的《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七版)》作为教材。[2]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瓶颈是教学内容概念繁多,本科阶段的学生缺乏大型项目的开发经验,难以形成理性认识,课堂内容只能以概念介绍为主。该教材采用SafeHome作为教学实例,实例基于当前十分热门的智能安保系统,但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实践性内容分散。教材以场景对话的方式,展现了SafeHome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场景对话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如果在每章授课过程中针对SafeHome项目开展讲解和讨论,会造成学生对该案例内容理解的碎片化。如果集中讲授SafeHome项目的内容,往往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宽,必须要到学期快结束时才能引入。此时教学过程中已堆砌了大量概念,学生对实例研究早已失去兴趣。

二是缺乏示例代码。该实例虽然内容先进,但教材终究以介绍基本概念为主,并未提供SafeHome示例相关的源代码。很多学生认为教学示例空洞,没有具体编程实例佐证教学。

三是内容过于专业。SafeHome项目很多概念和知识,学生仅有所耳闻,没有实际的编程操作经验,如传感器。传感器的很多特性,本科同学没有深入的认识,难以理解传感器模块的功能设计,如传感器数据有效性判定等,给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市场上国外其他配有实例的“软件工程”教材,往往实例的代码量均在3000行以内。这种数量级的代码,已经足以应付软件测试、代码重构等工作。但是对于软件体系架构等概念讲解而言,其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略显单薄。国内教材采用的案例系统往往是图书管理系统或电梯管理系统等。这些软件案例已经有十分成熟的产品,且同类教材内容重复、老旧、陈词滥调。同样难以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爱好。

其他学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开展有如下2种方法:第一,不再设置“软件工程”导论课程,将其中涉及到的概念分散设置到“软件需求”“人机交互”等具体课程中。这种教学改革涉及到大量专业课程的重新设置和调整,工作量十分巨大。第二,教师自己开发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往往与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相结合,将本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融入其中。这涉及到项目案例的编写工作。该项工作执行难度较大,开发周期较长,案例本身往往需要几个教师协作完成。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开展,项目案例必须要不断修改,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虽然这种方法对本专业学生培养最为有利,但案例构建工作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授课负担。

二、“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软件工程”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1.补充案例教学

首先,从开源软件代码库或从著名的开源软件项目中查找适合学生阅读的程序代码。著名的开源代码库网站包括SourceForge、Google Code、Bounty Source、及berlios.de等。项目必须涵盖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其中,涵盖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技术的项目最好采用C语言开发,而涵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项目最好采用Java语言开发。虽然很多优秀开源软件采用Python、Perl或Ruby这类编程语言实现,但是从学生已经学习的编程知识角度出发,尽量不要增加学生学习编程语言的额外负担。经过仔细的甄别,笔者选出三个教学案例:一是Linux虚拟文件系统VFS。该文件系统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设计的开闭原则及其他很多设计方法。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较为重要、且用户最容易理解的模块之一。[3]二是SQLite嵌入式数据库,运行时只占用很低的系统资源。目前在很多嵌入式产品,例如安卓系统中使用。[4]三是rsync,是类UNIX系统下的数据镜像备份工具。[5]

其次,教师通过阅读、分析源代码和相关文档,从整体上把握开源软件实例的体系结构。并结合课堂教学,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学生分配代码阅读任务。因为部分教学案例,如SQLite等,涉及到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如数据库、编译原理等,需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其中某一部分源代码。在此期间,要牢记以能够帮助理解软件工程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否则,学生容易陷入海量代码阅读和具体的学科知识学习中,忽略了阅读代码的根本目的。

第三,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阅读两种方式相结合,结合具体的评分机制,鼓励学生阅读源代码,布置合理的代码阅读作业,鼓励学生使用软件工程方法阅读、管理源代码,做到既促进学生通过阅读源代码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够学以致用。了解软件的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又不至于占用过多的时间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第四,在阅读源代码的基础上,了解各个软件不同版本间的功能更新、完善和改进。以rsync为例,其源代码从0.1版本一直到当前最新的3.1.1版本和补丁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总结。通过该过程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完善软件的过程以及软件版本控制的概念及方法。这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是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另外,鼓励学生在现有源代码阅读基础上,对当前软件项目提出需求改进、项目设计、软件体系架构和功能扩充等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该过程中体会到软件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如可扩充性、高内聚低耦合等概念。训练学生提出优秀需求的思维能力。同时与项目发展现状相结合,对软件需求进行取舍,并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培养学生的设计模式观念,以及重构代码的能力,但这并不是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因为经过国外同行实践教学表明,大多数同学难以对软件提出新的改进。其中原因包括学生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对该软件的理解难以超越设计者。

2.重构现有项目

目前,很多高校采取“项目驱动、从头做起”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项目。这些项目课题往往由教师指定,学生查找资料,从头做起,设计实现。在实践中,笔者鼓励学生重构现有项目。这些现有项目的来源主要包括:学生在先修实践类课程中累积的作业;来自于因特网上学生感兴趣、并自己深入学习过的开源项目。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学生对需要重构的项目有足够的了解,不会因为知识储备不足,需要重新学习技术知识等原因而停滞不前;第二,照顾能力差异和知识结构差异,避免教师指定课题的一刀切做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第三,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从现有项目做起,可以多思考、多规划,而非仅仅为了完成代码量,忽略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软件工程知识的初衷。

在重构项目的过程中,使用subversion集中管理学生的软件开发版本。教师查看subversion的日志信息了解学生的项目进度及活跃度等。采用敏捷开发方法,使用“结对编程,小组间相互提需求,相互测试”等具体策略,鼓励组内和组间交流。提出优秀的需求,帮助其他同学改进软件,与开发自己的软件同等重要。最后的提交报告包括:源代码变更及对应的功能描述;subversion构建证据;代码变更的UML图形表示;代码变更的测试信息;团队成员的详细学习日志等。报告中不但要说明已经完成的功能点,还需要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该软件。组内的每位同学必须详细列出在组内的贡献,以及对其他小组的贡献。学生可以得到多个方面的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同时锻炼需求分析、编码、测试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3.提升设计眼界

软件设计是比代码阅读和项目重构更为高级的活动。其中包含项目立项目标和动机、价值判断、选择确定、可行性研究与效益分析等活动。其中涉及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设计等方方面面的活动。软件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能以最终实现的软件系统作为评判标准。笔者不要求学生实现该系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目的是提升软件设计的眼界。软件设计考验前瞻性和先进性,最好给出多种设计方案,且该过程也需要反复迭代,逐步求精。以SafeHome为例,学生以前的设计大多采用PC机和SQL Server作为服务器和数据库。通过教师启发和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在设计中出现了云计算服务器和VoCore嵌入式芯片设计。虽然学生不一定清楚技术细节,但是从软件设计角度而言,具备一定的先进性。

“软件工程”课程平时分评分标准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完成课堂提及的教学案例的代码阅读任务。该项任务占平时成绩的30%。二是完善和重构现有项目。该项任务占平时成绩的40%。三是完成一份优秀、具备多种可选方案的软件设计。该项任务占平时成绩的30%。

三、实践环节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重构代码和软件设计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锻炼,大多数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认识到软件工程理论知识来源于软件生产实践,并对软件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通过制订合理的实践任务,每个学生都能动手编写程序。通过动手实践,加深了对软件工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教学效果反馈

本次共有87名学生参加“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每个学生需要独立完成3份实验报告。结果统计表明,阅读代码的积极性、代码编写的规范性和软件设计的先进性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未完成实践任务的同学主要集中在重构现有项目部分。很多原始项目由于缺乏合理的软件架构,很多学生采取重新设计和编写的方案,耽误了很多时间。

总之,“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介绍了大规模软件开发的重要经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分析了“软件工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课程体系的建设等后续问题,仍然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Pierre Bourque,等.SWEBOK v3.0 [DB/OL].http:///

portal/web/swebok/v3guide.

[2]普雷斯曼.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博韦.深入理解LINUX内核[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SQLite源代码[DB/OL].http:///2014/sqlite-amalgama

tion-3080500.zip